导航:首页 > 小说大全 > 驿路梨花小说结局

驿路梨花小说结局

发布时间:2021-03-24 21:48:14

① 驿路梨花作者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句诗来结束全文的用意是什么

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再次人花相映,使雷锋精神已在边境地区发扬光大这一主题得到了升华。

文中对“梨花”的赞美,倾注着作者对一代新人的歌颂、热爱、崇敬之情,或描述梨花、梨树林,或通过梦境,或引用诗句,都是为了寓情于景,使全文结构精巧、含蓄隽永、虚实相映又饶有余味,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寓情于景,富有诗意美。作者说:“我正是怀着抒发自己对一代新人的崇敬的心情来写作的。”为了深刻的体现主旨,作者巧妙的运用清新纯洁、富有象征意义的梨花贯穿全文。

(1)驿路梨花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写法:

作者用“驿路梨花处处开”这一句诗间接描写,尽现人格美。文中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并没有出场,但他们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却蕴含在字里行间,闪现着夺目的光辉。

另外,瑶族老人打听到的故事、过路人为后来人做好事的实际行动以及他们对小屋主人感激不尽的心情,都间接地写了梨花姑娘和解放军战士的精神美,使他们的人格得到了一个升华。

作者:

彭荆风先生被称为“云南文坛乃至中国文坛的一颗坚强的不老松”,著有长篇报告文学《解放大西南》,已出版作品20余部。先生的《驿路梨花》一文曾多次入选教材。早在1978年,即文章首次发表的第二年,《驿路梨花》便被选入《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试用本)语文》教材中。

② 求彭荆风的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初中课本《驿路梨花》的作者,一个军旅作家,小说情节在下面详细介绍

驿路梨花,小说情节
求彭荆风的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初中课本《驿路梨花》的作者,一个军旅作家,小说情节在下面详细介绍写回答有奖励
求彭荆风的一篇短篇小说,就是初中课本《驿路梨花》的作者,一个军旅作家,小说情节在下面详细介绍
准确的情节想不起来了大概是 主人公去看个什么演出 路上遇到大雨了 然后路过一两军用吉普 车上的军官也是去看那个演出的 就顺路载他 路上还聊 然后碰到前面有个人骑自行车 军官还专门嘱咐司机开车小心点慢点 不要把人撞了 下雨天危险 然后到了演出的地方 军官在入口等他的领导 一直没有来 过了很久 来了 就是路上遇到那个骑自行车的人 老革命 配车不用
我来答有奖励共9条回答
henanweihuilixLV.72017-07-31
《驿路梨花》,现已成为初一上学期的语文第九课。《驿路梨花》 彭荆风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老余说:“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一弯新月升起了,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快看,有人家了。”一座草顶、竹篾泥墙的小屋出现在梨树林边。屋里漆黑,没有灯也没有人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发现门是从外扣着的。白木门板上用黑炭写着两个字:“请进!”我们推开门进去。火塘里的灰是冷的,显然,好多天没人住过了。一张简陋的大竹床铺着厚厚的稻草。倚在墙边的大竹筒里装满了水,我尝了一口,水清凉可口。我们走累了,决定在这里过夜。老余用电筒在屋里上上下下扫射了一圈,又发现墙上写着几行粗大的字:“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我们开始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我们躺在软软的干草铺上,对小茅屋的主人有说不尽的感激。我问老余:“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老余说:“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正说着,门被推开了。一个须眉花白的瑶族老人站在门前,手里提着一杆明火枪,肩上扛着一袋米。“主人”回来了。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老人眼睛瞪得大大的,几次想说话插不上嘴。直到我们不做声了,老人才笑道:“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我们把老人请到火塘前坐下,看他也是又累又饿,赶紧给他端来了热水、热饭。老人笑了笑:“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看来他是个很有穿山走林经验的人。吃完饭,他燃起一袋旱烟笑着说:“我是给主人家送粮食来的。”“主人家是谁?”“不晓得。”“粮食交给谁呢?”“挂在屋梁上。”“老人家,你真会开玩笑。”他悠闲地吐着烟,说:“我不是开玩笑。”停了一会儿,又接着说:“我是红河边上过山岩的瑶家,平常爱打猎。上个月,我追赶一群麂子,在老林里东转西转迷失了方向,不知怎么插到这个山头来了。那时候,人走累了,干粮也吃完了,想找个寨子歇歇,偏偏这一带没有人家。我正失望的时候,突然看到了这片梨花林和这小屋,屋里有柴、有米、有水,就是没有主人。吃了用了人家的东西,不说清楚还行?我只好撕了片头巾上的红布、插了根羽毛在门上,告诉主人,有个瑶家人来打扰了,过几天再来道谢……”说到这里,他用手指了指门背后:“你们看,那东西还在呢!”一根白羽毛钉在红布上,红白相衬很好看。老人家说到这里,停了一会,又接着说下去:“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她说这大山坡上,前不着村后不挨寨,她要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来帮助过路人。”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 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分段:第一部分(1-8)写"我"和老余正在焦急地赶路之时发现了小茅屋。第二部分(9--36)主要写小茅屋主人的热情周到,引发我们对小茅屋主人的猜想。第三部分(37)赞美西南少数民族人民学习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开遍神州大地。全文

③ 驿路梨花这个故事是真实的吗

驿路梨花》这篇小说,通过解放军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姑娘在瑶山设立一个驿站,通过几件小事写出了“驿路梨花处处开”。

④ 按小说情节要素,找出驿路梨花三个小故事

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一路绿化当中的三个小故事,主要描写了这个人物在梨花当中发生的事情

⑤ 《驿路梨花》以“我”和老余的所见所闻的经过复述小说

(1)贯穿全文的是“我”和老余。 (2)最先砍树割草盖房子的是解放军。
(3)没有出场,但全文着力写了她的感人事迹的是梨花。
(4)介绍梨花助人为乐,纯洁无私的高尚品德的关键人物是瑶族老人、梨花妹妹。 (5)修茸,照料小茅屋的人是“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为后人方便补充柴米的过路人。
这些人都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⑥ 驿路梨花文中的这些情节是由什么

驿路梨花——文体小说 作者彭荆风,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文体为小说。文章共37个自然段,称呼为第一人称。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 如 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⑦ 驿路梨花谁是主要人物,为什么

主要人物是所有人,因为雷锋精神需要传承,而其中所有人都在传承雷锋精神,表达主题。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我”和老余见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写“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

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后点题点人。

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 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

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读来很有味道。

⑧ 《驿路梨花》的主人公。

作者彭荆风,文章选自1977年11月27日《光明日报》,文体为小说。文章共37个自然段,称呼为第一人称。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

⑨ 概括驿路梨花

围绕“小茅屋的主人是谁”展开的,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通过与之相关的几件小事,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歌颂人民群众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全文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主线展开情节,可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1—8自然段),写“我”和老余见到小屋。

第二部分(9—12自然段),写“我”和老余水足饭饱之后,怀着满意的心情猜测。

第三部分(13-27自然段),写“我们”和老猎人之间的误会。

第四部分(28—36自然段),写“我们”遇到梨花的妹妹。

第五部分(37自然段),最后点题点人。

(9)驿路梨花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写作背景:

这篇文章,从整体上看是按“我们”的所见所闻的时间顺序组织材料的,是顺叙,在顺叙过程中又有插叙; 如果按小茅屋的产生及迁延过程看,又是溯源的倒叙,恰似倒卷珠帘。

在情节的安排上,作者巧妙地设置悬念和误会,使情节富有戏剧性。整篇文章,短短的篇幅,却形成了路转峰回,跌宕起伏之势。

作者简介:

作者彭荆风,江西萍乡人。1929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1949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短篇小说集《当芦笙吹响的时候》。

⑩ 《驿路梨花》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故事中的人物怎么做

《驿路梨花》这篇小说,通过解放军同志,以及梨花等哈尼姑娘在瑶山设立一个驿站,通过几件小事写出了“驿路梨花处处开”。

“驿路”“又叫“驿道”,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梨花”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梨花,同时又是雷锋精神的象征。以此为题,把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地结合在别致,清新洗练,富有美感,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0)驿路梨花小说结局扩展阅读:

引用陆游“驿路梨花处处开”的诗句,既照应题目,又表明“处处”都是这样美如梨花、助人为乐的小姑娘,说明学习雷锋之花是已经开遍神州大地,大大拓展了作品的境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借老人之口,说明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同时自然引出小屋的主人梨花,表现了老人的美好品他和对小屋主人的感激之情。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置的悬念。通过小结娘之口,补充说明小茅屋的来历,揭开谜底。

阅读全文

与驿路梨花小说结局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说主人公顾欢的小说 浏览:174
古风言情关于白锦小说 浏览:104
新浪免费小说下载txt电子书 浏览:73
谁有古代言情穿越重生小说 浏览:83
主人公叫梁天的小说叫什么 浏览:579
女主穿越男主爱女配的古代小说 浏览:498
和地狱诡探好看的小说下载 浏览:779
免费穿越小说阅读名门恶女 浏览:374
小说作者黑风 浏览:350
萧瑟良写的小说 浏览:598
好看的仙田小说 浏览:251
鬼马星小有声小说全集 浏览:384
车祸夫妻共同穿越小说 浏览:229
单女主非种马历史小说 浏览:235
双腿紧紧锁住他的腰玄幻小说 浏览:932
女主母亲是穿越小说免费阅读全文 浏览:865
天道名字的小说 浏览:556
写小说读者群体选男生还是女生 浏览:922
医生病人言情现代小说 浏览:325
毒吻小说好看吗 浏览: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