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沉船》主要讲了什么
长篇小说《沉船》是印度作家泰戈尔的作品,写于1906年。
泰戈尔生于1861年,卒于1941年,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和作家,印度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
加尔各答法科大学生哈梅西在毕业前后与几个女性之间所发生的一场离奇曲折的恋爱纠葛,几个当事人都为此经受到无法摆脱而又难以理喻的痛苦,几乎酿成悲剧。通过这个看上去有些莫名其妙的故事,泰戈尔让人思考这一切发生的原因,让人思考人生,爱情,道德,社会……。
哈梅西是这场恋爱戏剧的主角,但他却不是这一切的主宰。他毕业前与汉娜丽妮相爱,后来他父亲突然命他去与撒西娜结婚。在迎归新娘途中,因船翻人沉而与卡玛娜邂逅相遇。他被风浪冲昏后在沙滩上醒来时,看到附近躺着一个穿红色新娘服的少女,即卡玛娜,把她救活后,两人都误以夫妻相认。后来,当哈梅西发现卡玛娜并不是自己的新娘后,他没有向她说明真相,“他既不能把她留在自己身边而不承认她是自己的妻子,又不能把她交托给任何其他的人;同时,他更不能真和她在一起过夫妻生活,”他把她送进了加尔各答一所寄宿女子学校,同时打听到了她丈夫的名字叫纳里纳克夏,但此人却在沉船后不知下落。这个过程中,哈梅西与分别几个月的恋人汉娜丽妮感情更笃,决定在暑假的一个星期天结婚。但就在星期六,寄宿学校把不愿在校留宿的卡玛娜送回家中,而汉娜丽妮的哥哥卓健德拉又得知哈梅西已有了“妻子”,一怒之下替妹妹解除了婚约。后来与卡玛娜的相处,她的美丽、善良和非凡的能力,使哈梅西渐渐对她萌发了爱情,虽然他还真诚地怀恋着汉娜丽妮。于是在决定正式与卡玛娜结合后,他写了一封长信给汉娜丽妮,告诉她一切,充满情思地向她告别。但不料信未发出,被卡玛娜看见。她知道一切后,感到莫大的屈辱,于是不辞而别,去茫茫人海中找她的丈夫纳里纳克夏。医生纳里纳克夏果然未死,他这时正在为由于哈梅西的“背信弃义”而万分痛苦的汉娜丽妮医治心灵的创伤,两人并在家长促成下即将结婚。就在这时,哈梅西又出现在汉娜丽妮面前,而他以为已投恒河自杀的卡玛娜来到了纳里纳克夏家中……。
这几位主人公一次接一次的失望、挫折和无限的痛苦,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表面看来,如小说题名所示,是由于沉船;同样从表面看来,另一个原因是:哈梅西的软弱。但小说的形象却显示了更加深刻的发人深思的东西。从根本上说来,这几个人的纠葛和痛苦是不合理的封建婚姻制度和封建道德造成的。哈梅西本与汉娜丽妮相爱,他的父亲却以不可抗拒的压力要儿子立即跟他去结婚,儿子被父亲当作用来报恩的工具,而哈梅西与撒西娜成亲后,背靠背地过了一夜,连看都不曾看一眼。孤女卡玛娜更被舅父当作累赘和废物,脱手为快。她连丈夫的名字也不知道就成了亲。这一切就是造成夫妻婚后不相识而导致一系列复杂波折的缘由。封建婚制和封建道德的罗网笼罩着青年特别是农村妇女的命运。卡玛娜的身世和处境更是凄凉悲惨。
《沉船》正是从这里透露出反封建的讯息,对受到封建制度损害的人们特别是下层妇女的命运表达了无限的关注和同情。
另一方面,小说中曲折而恼人的爱情纠葛的发生,还与当事人,特别是哈梅西的性格分不开。如果说他与汉娜丽妮相爱是感情上勇敢的自由抉择因而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意义,如果说他屈从父命去与既不相识更不相爱的撒西娜结婚除了被迫外的确也反映了他软弱的一面,那么,作为情节主要部分的他与卡玛娜的关系却不能简单地以软弱二字来概括他了。这里关键在于对他的性格和心理的分析,而这种分析又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印度,几千年的封建制度加上100多年的殖民统治,在婚姻道德、习俗和心理上对人们造成极为深重的压迫和束缚。就在《沉船》之前,泰戈尔就在《摩诃摩耶》、《素芭》等一系列作品中对残害妇女的种姓制度和封建制度发出了悲愤的控诉。可以设想,在那样的环境里,一个女人结婚后竟把另一个男人当作丈夫一起生活而又被离弃的事一旦宣扬开去,对她将意味着什么。小说这样写道:
哈梅西开始反复寻思,此后究竟应该怎样办。……社会上的人会对她抱着怎样一种看法呢?她在哪里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地方?就算她丈夫还活着,他会愿意或敢于再要她吗?总之,不管哈梅西采取什么办法来处置她,结果都会等于是把她抛进一片茫茫无边的大海,任她自己去漂泊。……
哈梅西正是出于对卡玛娜的悲苦处境的充分体贴,无限同情,完全是为她的命运着想,才没有把真相告诉她的。这不是软弱,而是崇高。后来,他以“极大的努力”,“为要得到卡玛娜的丈夫的消息,差不多没有一个地方没有跑到。”而在他与汉娜丽妮结婚前,卓健德拉和阿克谢突然闯进他与卡玛娜的“家”,对他进行质问,侮辱,威胁和最后解除婚约。即使这时,他同样出于维护卡玛娜的声誉和幸福,自己一人忍受最大的委屈痛苦,承受了一切不公平的打击。他说:“如果这事只关系到我个人幸福和名誉,那我一定把一切全都告诉你们。但现在我如果那么做就会危害到另一个人的前途,我因此不得不拒绝你们的要求。”这当然也不是软弱,而是坚强和果敢。他清楚地认识到,人生就是会碰到许多极其复杂的困扰、难题以及意外的甚至使人恐惧的打击,但他没有消沉,没有逃避,更没有在关键时刻抛下卡玛娜不管,而是“到生活的猎场上去进行战斗”。他看到尽管宇宙是那样充满永恒的宁静,但“只有人的喧嚷的斗争是永无底止的。顺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永远是一场没完没了的斗争,一场以少击多的斗争。”他的崇高和好心虽然给自己也给别人造成痛苦,但这不是他的过错,而是由于生活在不幸时代里人们之间的复杂关系。正如纳里纳克夏慨叹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心灵之间的壁垒是永远也没有办法打破的。心灵真是孤单得可怕的一件东西啊!……要让心灵和心灵相见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实在是太复杂了。”但这种心灵的壁垒的破除终于已见端倪。不仅卡玛娜最后向她表示感激之情,卓健德拉与他重新和好,而且卓健德拉决心为他妹妹和哈梅西去作“重结这一段姻缘”的“如此有意义的一件工作”,去“和那个苦行主义者战斗一场。”《沉船》从而不仅批判了封建制度及其婚姻道德,而且歌赞了在这种环境中的普通人的可贵品质。
《沉船》的艺术特色是情节曲折而又真切自然,它的风格是恬淡质朴,含而不露。它在自然灾难后面描写出社会祸殃,在看来软弱的性格中显示坚强,在似乎轻狂的决定中透露着崇高。
《沉船》的曲折的传奇性使人联想起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它的淡雅使人想起屠格涅夫的《贵族之家》,它的复杂纠葛使人想起赫尔岑的《谁之罪?》。它与这些作品一样耐人咀嚼,发人深思。泰戈尔在写这场似乎可以避免而又无法避免的爱情纠葛时,淋漓尽致地写了几个当事者的心灵痛苦和感情巨澜,心理描写十分生动。但他显然无意对他们当中任何一个进行批判指责,更谈不上把他们写成反面角色。
但正因此,他们的命运和痛苦更使人关注和深思,而作家也在揭露冷酷的封建制度下冷酷的人与人关系的背景上,突现出了几个正直善良,胸藏深情,纯洁崇高的普通男女的感人形象,从而激发了人们对人生、青春、爱情的美的追求和向往。但比较起来,卡玛娜这个形象略显无力。她受封建迫害的悲惨身世自然令人同情,但她身上同时深深打着封建的道德意识的烙印。她把虐待她的舅父为她所选择的不相识的丈夫视为唯一的矢忠对象。当她错认哈梅西是丈夫时,她献给他一切爱与忠诚,而一旦发现他并非丈夫时,爱似乎立即化为乌有,而一心去寻求连面貌也不曾看清过的陌生丈夫,并准备对他献身和永远崇拜。她遵循的仍然是婚姻高于爱情甚至排斥爱情,而不是爱情基础上的婚姻道德。
这当然是真实的,但作家对她这种可以说无所谓爱情的宗教徒式的婚姻道德,无疑过分地美化了。毕竟这部作品是封建时代的印度的产品,也只能是印度的产品。连同泰戈尔本人在内,还无法完全摆脱那几千年中世纪藩篱的羁绊。但是,正是在那样的历史环境里,泰戈尔能从这样复杂的纠葛中写出具有这样的反封建倾向的作品,已是难能可贵的了。
泰戈尔本人就在小说中通过人物之口说过:
只有象命运之神那样反复无常的作家才会拿这种纠结不清的故事来作写小说的素材!而且这种极端离奇的事情也只有在现实生活中才有可能发生——这些事情,即使世界上最有胆量的小说家,也不敢拿它作为自己的创作公布于世。
只要了解当时的印度社会,只要想想泰戈尔早期的《暮歌》和《晨歌》中仅仅由于写了几首爱情诗,就怎样受到封建卫士们和文艺评论家们的攻击,就可相信泰戈尔这段话毫无夸张之辞了。
② 泰戈尔的长篇小说《沉船》的内容是怎样的
泰戈尔在办学的同时,进行了文艺创作。其中最著名的,是1906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沉船》。作品写了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青年大学生罗梅西,爱上了安那达先生的女儿汉娜丽妮。但是,这对恋人之间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由于信仰不同,罗梅西的父亲坚决不准儿子和汉娜历妮成亲。迫于父命,罗梅只好乘船迎娶从未见面的新娘,在返航途中,船只被风暴倾覆,幸免于难的罗梅西救起了医生纳里纳克夏的新娘卡玛娜,由于两人都未见过对方,引起了一系列的误会。后来,在许多好心人的帮助下,这两对恋人消除了种种误会,都重归于好。
《沉船》是泰戈尔长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它揭露和批判了印度封建包办婚姻的罪恶,激起人们对这种不合理的习俗和制度的憎恨,是一部具有进步意义的优秀作品。
③ 飞来姻缘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瓯江岸边,一场暴风雨将两条迎娶新娘的彩船翻沉,两对新人因此被冲散。由于是父母包办的婚姻,两对新人彼此之间都没有见过对方,因此,罗文熙在海滩上幸存后,误将邻船的飞凤认作是父亲强迫他娶的妻子。出于无奈和同情,他带着飞凤一同回家。
回到家中,罗文熙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但他得知飞凤的新郎梅济生生死不明。若告诉他实情,飞凤可能会因羞愧和孤独而选择自杀。因此,罗文熙决定隐瞒真相,让飞凤暂时住在自己家里,而他自己则以“攻读赴考”的名义搬到了竺老师的家中,并在暗中寻找梅济生的下落。
与此同时,师妹竺莹莲原本与罗文熙相爱,但被罗父拆散。她巧遇死里逃生、以行医为业的梅济生,两人因此产生了爱情,并商议结婚。另一方面,罗文熙和飞凤因为共度患难,从友情逐渐发展为爱情,最终结成了两对美满的姻缘。
这个故事展示了在命运的转折点上,人们如何通过善良、勇敢和坚持,克服困难,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它强调了爱情的力量,即使在最意想不到的情况下,真爱仍能找到出路。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相互支持和理解的重要性。
越剧古装戏。光媚、丽金根据泰戈尔小说《沉船》于1987年编剧。
④ 泰戈尔小说《沉船》讲的是什么﹖
《沉船》的整个故事写了纳里纳克夏和卡玛娜这对无比虔诚、无比善良的年轻夫妻的悲欢离合。从这点看,颇似中国的传奇。但《沉船》决非一个简简单单的、意在劝善儆恶的传奇故事。 《沉船》故事中的偶然际遇,在泰戈尔的笔下显然都表示一切为神的安排,或上帝的意旨。他有意以此来宣扬他的宗教思想。但更重要的,我们必须看到,泰戈尔实际通过这个故事全面地表达了上面所说他本人的那种人生观和世界观。 我们看到《沉船》里所描写的世界真可称之为好人世界。这里每一个人都随时全心全意在为别人着想,都不惜自我牺牲以谋求别人的幸福:安那达先生简直完全以女儿所感受的悲欢代替了自己的感受,纳里纳克夏和克西曼卡瑞母子彼此的关怀和体谅达到了全然忘我的地步;汉娜丽妮在和罗梅西真诚相爱之后,尽管出现了重重难以破除的因误会而产生的障碍,却始终对他一往情深、无法忘怀;罗梅西在发现自己意外得来美丽的新娘并非自己的妻子之后,既不肯苟且从事,以假作真,又决不肯不负责任地把她抛开了事,即使自己因而受尽种种误解和折磨亦在所不惜!更不用说还有那位“印西一带出名的‘卡克拉巴蒂大叔’”,他和罗梅西、卡玛娜真可谓萍水相逢,仅是在一条船上偶然相遇,但他以及他的全家马上把解决他们的困难看作了他们全家的头等大事】甚至连这里仅有的一个坏人阿克谢,读者也会觉得他可怜和可厌更多于可恶和可恨。 很显然,泰戈尔在这里宣扬的是一种以道德救世的思想,仿佛依靠人的善心,世间的种种苦难就可以解除了。书中还有作者寄予深情的两个人物:幼小的乌梅希和卡玛娜。乌梅希这个从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为了生存下去不可能不染上许多“不道德的”、“自私的”恶习,但当他一旦被人收留,感受到别人给予他的温暖的时候,他善良的天性立即充分显露出来,完全恢复了他的纯朴、可爱的本来面目。天真、憨厚、温柔而美丽的卡玛娜,在她认定罗梅西就是自己的丈夫时,她是那样逆来顺受,甘愿忍受一切痛苦以求得罗梅西的幸福。而当她获悉和她结婚的实际并非罗梅西,却另有其人时,她便决不肯再和他相处下去,而是毅然立即出走,到茫茫人海去寻找自己的丈夫。这无疑是泰戈尔心目中贤妻良母的形象。所有这些当然都未免掺杂过多理想成分。但泰戈尔以其善于刻画青年心灵的妙笔终给我们留下了两个令人难以忘怀的青年形象。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著名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泰戈尔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