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说中的人物和事迹
简介
张翠山(公元1313--1346年),武当派张三丰入室弟子之一,武当七侠之中排第五,人称张五侠,天资聪明,七子之中唯一文武全才。小说中所用兵刃为少见的银制单钩和铁制判官笔,因而被称为”银钩铁划”,后与白眉鹰王殷天正之女殷素素结为夫妇,生下张无忌。回到中原,因不肯说出谢逊的下落,在六大门派的逼问下,拔剑自刎。《倚天屠龙记》中最开始几章的主角。
人品
张翠山和殷素素能成为夫妇,完全是环境所逼,要是没有金毛狮王谢逊,尽管殷素素这个魔教妖女一往情深,张翠山是不是有勇气娶殷素素,真还是疑问。在胁迫两人同赴大海之际,谢逊说:“……你两位郎才女貌,情投意合,便在岛上顾了夫妻,生儿育女,岂不美哉!”听了谢逊这番话后,张翠山的反应是:大怒,拍桌喝道:“你快别胡说八道!”而殷素素的反应是:含羞低头,晕红双颊。这两个人的当时心态如何,实在是活龙活现。后来到了冰火岛上,除了他们之外,只有谢逊,张翠山的心理上,没有了名门正派的压力,而且根本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还能回到中原,这才“想不到她对自己的爱意竟是如此之深”,而和殷素素结为夫妇。结果,回到中原,殷素素当年所做的事,完全可以解释,张翠山也和殷素素有了十年夫妇之情,张翠山却不听解释,而“全身发抖,目光中如要喷出火来”,接着,就仗自刎,累得殷素素非跟着他自杀不可。张翠山是一个极度自我中心的男人,这种男人,只能在荒岛中跟他过日子。
其实张翠山善良厚道,善恶分明,自幼拜张三丰为师,师徒情如父子,师兄弟情如手足。得承张三丰武术及为人处世之道,思想端正不歪,加上资质聪颖,廿来岁已练得一身高强武功,江湖人称银勾铁划张翠山张五侠。在查探三师兄俞岱岩遭人以大力金刚指断四肢筋脉途中,结识殷素素。当时天鹰教在王盘山岛举行「扬刀立威大会」,张翠山怀疑袭击俞岱岩的人可能是觊觎屠龙刀的人,故决定与殷素素一起前往大会。扬刀大会上,被谢逊强迫带到冰火岛。十年后;与妻殷素素和子张无忌乘木伐回中原。岂料,四方八面即千方百计接近套取谢逊和屠龙刀下落;在张三丰百岁寿辰之日,各派赴武当,表面祝寿,实想质问谢逊所在,张翠山和殷素素为存忠义,维护谢逊而三缄其口,受逼不屈,各师兄弟亦誓与张翠山共存亡。但当张翠山知悉当年俞岱岩所以残废,竟因殷素素发蚊须针打俞岱岩而起,情义难全,张翠山最终愧疚而自刎当场。
张翠山与殷素素
张翠山是《倚天屠龙记》中“武当七侠”中排行第五,人称铁钩银划张五侠。
殷素素是明教白眉鹰王及天鹰教教主殷天正之女,江湖上忌她者叫她小妖女。
机缘所凑,张翠山与殷素素有一段情缘,且以悲剧结束。
殷素素本来就是一位极可爱的姑娘,就她扮男装的那份顽皮和潇洒亦值得爱,张五侠也是一表人才,金童玉女,亦是大好姻缘。可张翠山不敢爱,一开始就不敢,结婚生了孩子也还是不敢,最后,只好逼死自己,再搭上娇妻。
张翠山见了殷素素,一知道殷素素的身份,立即倒纵离船而去。无奈殷素素实在太可爱了,张五侠只好扭扭捏捏,强迫自己找些借口,多些接触,也一再疏远。从张翠山识得殷姑娘,到五首山下,被谢逊带到冰火岛,这段时间里,张五侠一直是在情与理之间徘徊、犹豫。于情,张五侠面对娇顽美女,焉能不动心?
不但动心,而且对殷姑娘的柔情和示好,已记刻在心;于理,张翠山又不敢迈足下去,首先是所谓的是非观念,正邪势不两立,殷素素是邪派人物,不敢深交,怕玷污自己正派名门的名声。其实,江湖是非标准本就是一本糊涂帐,翻翻武当七侠的经历帐,说不出那件是侠义之举。再翻翻邪派明教的帐上,有名有姓的做得也不见得尽是恶事。同是舞刀弄剑,你杀人就是正大光明,我杀人就是草菅人命?此理谬极,更谬的是坚信这些都是不可怀疑真理的张五侠。
幸亏,谢逊带着张、殷两位到了冰火岛,谢逊本来是异行奇立的高人,而殷素素是有情无理、情窦初开的女子,张翠山只须面对这两个人,没人说三道四。
这时的张翠山才从束缚中解放出来,才可以正视自己的感情,才可以自己为自己做主,也算是老天开眼,终成全了一对壁人。
想想山洞虽蔽,春光盎然如火,满眼辉煌;僻野荒山,自有玉面似花,满心欢喜,天作之合,不让人失去好姻缘;情人有意,正好在无人处度春宵。
随便说一句,我真看不出金毛狮王谢逊,一生作恶多端,有何理由让金大侠偏爱到视为英雄?如果说谢逊唯一有可取之处,就是成全了张、殷两位的姻缘。
可惜的是好景不长,终有一天,张、殷夫妇重返中原,依旧还得面对江湖,面对人言。最可气的是张翠山,当日没有解脱,今日依旧重新面对,十几年的夫妻之情,依旧敌不过陈腐的是非观念,名义上是怪妻子当年伤了三哥俞岱岩,无颜面对手足,一死了之。其实,他何尝不明白,殷素素只不过用毒针射伤了俞三哥,且已做了安排,伤养几日,即可痊愈,江湖人那日不伤人或不被人伤,何至于愧得非死不可?其实,非死不可的是他无法面对正邪之说,无法面对内心的矛盾与压力。这等蠢小子,死就死了,却白白陪上了殷姑娘一条性命,真是可惜。
殷素素风姿见识,至情至性,无一处不可爱,只是嫁了张翠山这样的正派名门子弟落了俗套。殷素素之死,却不可与张翠山同日而语,她绝没有什么压力、矛盾和莫名其妙的负疚感,她的个性都在那一刀子扎下去完成了。
如单说冰火岛的张、殷夫妇,也算是对好夫妇了。
书生的见识可爱但又可悲
张翠山出场,是华彩亮色的着笔。少年书生,瘦弱的身形,俊秀的面目,却有着胸中陈兵百万的豪侠胆色。他神气清朗,彬彬有礼,谦和中又遮不住激情如火的风发意气。俞岱岩有危险,张翠山立即冲动起来硬生生勒住急冲的奔马;发现俞岱岩重伤,悲愤起来便要与人拼命,其书生的斯文和激情的荡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暗示了其性格中不可调和的悲剧。克制和激情,是张翠山一生诗人般性格和命运的关键所在,他永远都生活在情和理剧烈的冲突中,他渴望生命的平静,却无法摆脱青春野性的力量焚烧,他在生命之火熊熊燃烧中,表现出书生般诗意的幻美本质来。
《倚天屠龙记》极力写出张翠山少年热血书生的形象,看张翠山一贯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但伤痛恼怒之时决意要偷偷去打都大锦一顿出气,而且瞒着众人免得师兄们干预。张翠山还是少年心性,心中搁不得事,沉不住气,比之其师父张三丰的厚重沉稳,确实差了太多。他听任热血和激情的驱驰,一味要快意恩仇,他的侠义情怀之中,其实缺乏对人生和社会深刻的体悟和见识,终会在复杂的情理和际遇中碰壁。
张翠山逼着都大锦拿出两千两黄金来救济灾民一段,写出少年任性的痛快和意气用事。以暴制暴,以恶降恶,若不是张翠山显露出霸道武功,都大锦等物欲熏心、唯利是图之辈,是不可能乖乖拿出金子来的。看都大锦等人藏藏掩掩,口口声声说没有钱,委琐卑微之态实是让人好笑,不得已破财消灾,割肉之痛可以想像,威风和横行了半世的都大锦也有今日,解气。
张翠山不像是个正牌的侠士而更多地像个书生,他有着书生的热血,也有着书生的单纯幼稚和境界的局限性。在离奇剧变之时,他空有一身高明武功,却不知所措,缺乏应变和沉着的大气。龙门镖局离奇的灭门杀戮场面,让他心惊和颤栗,他还不能承担这生与死巨大的震撼。
情节在平直中忽然急转而下,一个巨大可怕的阴谋让悬念高涨。少林寺僧言之凿凿,当面对质,让张翠山陷于不义的处境。少年的书生意气,忽然平添出许多血腥恐怖的谋杀,阴谋之网已紧紧缠着张翠山,让他举步维艰,让他体会了世界的难以把握的复杂和阴暗。
在湖中小舟中与殷素素的相见,张翠山竟能一愕之下登时脸红,他的人生经验实在有限。在这复杂的社会中,他实在是见识太不够,这是他致命的弱点,也是他日后悲剧的内在逻辑指向,他太着意于律己,太在意于外在的道德规范的约束。一旦情与理不可调和的冲突来临之时,他的律己就会变质成自虐和逃避,以自我否定的极端形式来轻易而简单地解决人生的矛盾。
张翠山性格中的致命弱点含蓄而恰当地一再被强调。他忘不了殷素素之时,便自我解脱,“持之以礼,跟他一见又有何妨”。书生的见识,可爱但又可悲,让人扼腕叹息不已。
张翠山书生柔弱的心性,率真而缺乏决断,理念与情感的冲突中不是变通。性格即是命运,张翠山后来的悲剧,原来可追溯至此,他内心主导的观念太强烈了,所以他处处都有“一是心意难定”的时候。
谢逊其实是张翠山的人生教师,不过学生并不完全及格。谢逊一句“假仁假义”的嘲讽,虽未触及张翠山的灵魂,但带来的不可抗拒的机会,使张翠山终于放下了观念的包袱,情不自禁向殷素素吐露了真实的心意。张翠山暂且抛开了善与恶礼教的外在束缚,鼓足勇气,听任生命本能意志的驱驶,打开了尘封已久的真情,接受了殷素素的爱。
极端场面,极端情景,人性的枷锁完全打开,观念的重负可以弃如敝屣,面具可以卸下,不需要作假,也再用不着作假。冰川荒岛中,张翠山终于可以放松下来,静下来,倾听内心情感的真实声音,听任生命率真朴素的本能指引自己畅饮生命醇美的甘泉,找回自己的本质。
武当七侠,各有所长,但张三丰却独对张翠山另加青眼,寄予厚望,其原因,俞莲舟说是因为张翠山悟性最高,可作张三丰的衣钵传人。此所谓悟性,只是对武学的悟性。
武当七侠中,张翠山对于人生的悟性是颇有不足的。如此看来,张三丰授徒并不成功。这一点,使人想到全真道的祖师王重阳,自王重阳之后,全真七子,实不足论,境界太高的大宗师,反而难以恰当地传道,教出真正的高徒。
悲剧的审美虽然淬砺人性的纯净,但带来的心灵悸痛又是残忍而让人怅然的。
张三丰的百岁寿辰中,忽生惨烈奇变。武林高手前来兴师问罪,面对众多名门大派,张三丰像母鸡保护小鸡一样,依然毫不犹豫地回护着张翠山殷素素。但想不开、想不通的却是张翠山自己。殷素素将秘密言明之后,情理道义的冲突,将张翠山逼上了绝境,他那书生的痴气再次不可抑止地发作,一种虚妄的自我迷幻的道德力量上升到不可调和的矛盾。张三丰没有来得及阻止这一悲剧的发生,如果事先知道事件的前因后果,张三丰定会自有担当,绝不会让张翠山如此轻率而逞血气之勇。
张翠山自杀的原因
在张无忌的少年时期,有两件对他一生影响极大的事:一是他的父母双双自杀,使他成为一个孤儿;另一件事则是他中一记“玄冥神掌”,无药可医,他不得不离开武当山到蝴蝶谷去求医。由于这两个情节,才有了以后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
张翠山和殷素素二位的自杀,不但使张无忌成为一个孤儿.深得人们的同情,也使张无忌孤身一人奋斗,成为武功天下第一的大侠,更突出其伟大之处占自杀的那一幕情节极其突兀,气氛极为激烈悲壮,充满了刺激,可能会让读者读得目瞪口呆。可惜,若仔细读起来,就会发现这一对夫妇的自杀十分不合常理。
一些“金学家”对张翠山的自杀颇有微伺:有的认为他是假道学,放不下“侠”的架子;有的说他不是真心爱殷素素,自杀以求解脱云云。对张翠山的性格分析,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这里不多说了。就小说而言,真正不合理的不是他,而是别的人物。
第一不合理的是身受重伤的武当三侠俞岱岩。在第三回和第四回的故事中,他得到了屠龙刀,在钱塘江中受到了天鹰教的暗算,中了“蚊须针”和“七星钉”后,中毒晕了过去。他醒来时正听到殷素素付重金二千两黄金,委托杭州龙门镖局都大锦总镖头送他回武当山,十大之内亲手交结张三丰真人。书中写到,俞岱岩听到这些后心中一惊:“二千两黄金要值几万两银子,……”在他被护送的路上,他感慨地想:“救我这位姓殷的朋友不知是谁,……只可惜我不能见他一面,更不能谢他一句。我俞岱岩若能不死,此恩必报。”
到了张三丰百岁生日宴上(书中第十回),俞岱岩听见了殷素素的声音,听出她是在龙门缥局雇人送他回武当山的人。殷素素也承认了此事。这时,俞岱岩本应立即作出报恩的姿态。这位大侠不但没有报恩的表示,反而“冷冷地道:‘你如此待人,为了何故?…这真是没有一点武当三侠的风范,给武当派丢人。
为夺屠龙刀,江湖上你争我夺,在这中间,谁受了伤,或是学艺不精,或是不谨慎,怨不得什么别人。雇人送他回武当山,则是另一回事,确是有恩于俞三侠。至于在途中都大锦自己没有做到“亲手交给张真人”的许诺,则是另外一回事。
下重手暗害之人才是罪魁祸首。武当七侠应该是恩怨分明。
俞岱岩怎么能这样糊涂,恩将仇报?
俞岱岩对当初所发的誓言:“我俞岱岩若能不死,此恩必报。”是不应忘记的,他连殷素素的声音都记得,恩怨大事更应记得清楚了。武当七侠中其他几位,也应该将恩怨分清的,怎么都和俞岱岩一样的糊涂起来了。
如果俞岱岩能按常理说话,这个悲剧自然是不会发生的。但是,这个悲剧必须发生,于是金庸就得强制俞三侠忘恩负义,说他不应该说的话了。
第二个不合理的是殷素素。在钱塘江六和塔附近,除了“蚊须针”是她发的之外,她已经将这些事的前因后果。向张翠山讲的相当清楚了(见第四回)。婚后,有了儿子,似不应再对丈夫隐瞒有关发“蚊须针”的事,应设法取得丈夫的谅解,如果她认为这事很难取得谅解,为了和丈夫的爱情,为了孩子,只好就隐瞒起来。既然已经隐瞒了,那就隐瞒到底。
不应把在枕头边都不能和丈夫讲的话,拿到大庭广众之中来说。
天鹰教为了得到屠龙刀,向武当派某侠客发暗器,在武侠的世界中,原是平平无奇的事。何况殷素素“敬重你(指俞岱岩)是位好汉子,是以叫龙门镖局送你回武当山,至于途中另起风波,却是我始料不及了。”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殷素素并无过错。奇怪的是,殷素素却“拔出配剑,倒转剑柄递给张翠山”要他杀自己,张翠山那样好面子的侠客,怎能杀自己的妻子,只剩下自杀一条道了。
以殷素素这样的精明干练的人,怎么会说这样的糊涂话、做这样糊涂的事?她或者可以轻描淡写他说是天鹰教伤了俞三侠,她敬他是个好汉子,雇人送他回武当。这样说并没扯谎,因为她本人也是天鹰教的。或者她可以将真相全盘托出,据理力争。以她的精明,她是不会拔出剑,逼着丈夫杀人。
而且,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蚊须针”和“七星钉”的毒都应该有解药的。殷素素既然敬重俞岱岩,何不给他解药,先找个地方让他养伤。何必舍近求远,千里迢迢地将重伤之人向武当送。
第三不合理的才是张翠山。在他们刚相识时,殷素素已经大体上告诉他全部情况。他应该很清楚是天鹰教伤了俞岱岩,而殷素素又是天鹰教的高层人物,不管殷索素是否自己亲自动手,她对俞岱岩受伤都是负有责任的。他又很清楚为了俞岱岩受伤事,杀了龙门镖局七十余门的就是殷素素,他从来没有认真问过究竟是怎么回事。在武当七侠中,只有他知道殷素素为了救俞岱岩,曾中了三枚梅花毒镖,是为救俞岱岩尽了力的。到了俞岱岩恩将仇报时,他不为妻子辩护,反而说:“你骗得我好苦啊。”这只能看作是在没有道理地撑大侠的面子。至于自杀,则更是糊涂得设法说了。
在这一段中,人们所出现的感情、想法以及对前因后果的思维,本来都应该是另一种样子的,却一个接一个的表现得不合常理,甚至前后矛盾。仔细想来,所有这些不合常理的表现,没有别的道理,就是为了要给张无忌腾出舞台。如果用较为合理的情节变化来作到这一点,让张翠山和殷素素退出,就可能会比较平淡,然而这却是作者所不愿意的吧。
张翠山的武功(部分)
1.武当基本武功,身为武当弟子这些总该会吧?
2"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字诀:为张翠山在夜晚时窥师父空书时无意学到,加以练习,最后竟然练出了十分威力.
3,真武七截阵,武当七侠的招牌阵法。
② 小说中的人物陈佐千有什么象征意义
贼: 荒诞、冷酷、凶残、粗暴、专制、掠夺 诚实:类历史献鲜血命杰精英 富:资产阶级 穷:贫苦百姓 (穷富都贼
③ 小说人物 快乐的象征
快乐--古龙绝代双娇中的小鱼儿
痛苦--金庸天龙八部中的钟万仇
忧愁--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④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1.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方式有如下几种: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3.小说的情节结构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事情节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描写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以及场景),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渲染气氛等都有不少的作用。
5.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长篇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中篇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断)、短篇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断,以小见大)和小小说(也叫微型小说,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革命现实主义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题型及解题技巧
唐山市友谊中学 王淑东
1.故事情节的把握。
分析故事情节是深入理解小说的基础。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既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其中最为典型的题目是概括故事情节,实现整体感知。
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面对这种试题,我们该如何下手呢?
我们知道,对事件的完整叙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万万不能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此为其一;其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故事情节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的揣摩
分析人物形象是读懂小说的关键。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作家运用各种艺术手法,进行肖像、语言、行动、心理、细节等描写,这一切都是为了刻画、塑造鲜明而独特的人物形象。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我们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①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
一般可以从四个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他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第二,将典型人物置于典型环境中去理解;第三,通过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神情等方面分析人物;第四,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
3.环境描写的作用
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①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③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④渲染气氛;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4.作品主题的挖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③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和看法。
那么,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
①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②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③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5.精妙技巧的捕捉
小说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有: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解答这类题目,平时要注意掌握小说的各种表现手法,如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等及其特点;而在语言方面,也要善于概括其特点:如语言精炼、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等。
⑤ 小说中的M,S分别代表了人物的什么性格
你好!
M是小受,,S是攻。。。。。M等于是软软的性格,S意思就是霸道总裁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⑥ 小说中人物形象的作用
泛泛的说,我觉得就是支撑故事情节,并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旨
⑦ 文学名著中有《》中的(人物),他们都是铁公鸡的典型代表
文学名著中有《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悭吝人》的 阿巴贡 《 欧也妮葛朗台》的葛朗台 ,《死魂灵》的泼留希金他们都是铁公鸡的典型代表
)
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请分类说来谢谢!
你这个范围太大太模糊,我只好说一些比较虚的。
比较受到认可的是 福斯特 的扁专平人属物和圆形人物。
所谓扁形人物,就是按照一个简单的意念或特征而被创造出来的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其性格特征可以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如《吝啬鬼》中的阿巴公,《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西游记》中的沙和尚。都比较平面化,没什么性格变化。
所谓圆形人物,就是性格比较复杂,因而不能用一句话加以概括的人物。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的性格变化。人物性格比较丰富(这个例子很多了,基本现代以来的好的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圆形的。)
还有疑惑请追问,满意麻烦采纳,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