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金庸小说中最令人讨厌的人物
1、最讨厌的男主:陈家洛,产地:《书剑恩仇录》 理由:陈家洛在民族大义的冠冕借口之下,把自己的女朋友送给别人,这可是拉皮条,并且这个别人还是自己的亲哥哥,这可是一女事二夫,乱伦!陈家洛的小心眼在整个金庸的小说中也是出类拔萃的,害怕霍青桐的才华超过自己,并且看到霍青桐和女扮男装的李浣芷在一起时,心里酸溜溜的,但是也不去查证,就自己生闷气。自己给自己添堵也就算了,还拼命的抽自己的马,就象一首歌里唱的那样“你爱不爱谁,恨不恨谁都忘了吧,至少不关马什么事呀!”作者怕陈家洛没有丁点儿的优点,配不上男一号的角色,所以添了他为了一个女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摘花的情节。加上之后,陈家洛的白痴更一显无疑,堂堂红花会总舵主,为了一朵花死了传出去也不怕人笑话?2、最讨厌的男配:岳不群,产地:《笑傲江湖》 理由:理由还用说吗?一点点的从一个成功的男人变成一个失败的女人,这种经历本身就已经很让人讨厌了。如果再说话娘娘腔,翘起兰花指,贴两块假胡子,想起来他就已经没有食欲了,为了广大读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不再详细描述岳不群,以免“若练神功,必先自宫”这样的秘籍误导青少年,请牢记几千年来自宫或者受了宫刑后成功的只有司马迁一人,概率极低,请勿模仿。
3、最讨厌的女主:温青青,产地:《碧血剑》 理由:青青真是对不起她的名字。青青、盈盈、素素,这三个名字出自《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女人善妒,也没什么。但是,青青“妒”袁承志身边一切有关无关的女人,就不可理喻了。结果“妒”的别人为了表明立场而不得不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妒”得别人只能去当尼姑。着实可恶。4、最讨厌的女配:康敏(产地:《天龙八部》)、郭芙(产地:《神雕侠侣》) 理由:康敏,就因为人家没有正眼看她一眼而要用一切卑鄙的手段让人家身败名裂甚至致之死地的女人,太阴毒了! 郭芙,刚好跟郭襄相反,集郭靖和黄蓉的缺点于一身。骄纵自私傲慢愚蠢草包……
Ⅱ 金庸的众多小说中,哪个人物是被塑造得最成功的
在我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实在不知道谁是被塑造的最成功的那一个,因为在我看过的所有金庸小说里面的人物当中,那真的是太多了,好多个人物都很成功啊。
不得不说,正是因为每一个人物都被完美的塑造了一番,都是很特别的,这样才能早就了金庸小说的经典,这样才是金庸小说的过人之处和经久不衰吧。
然后是让人又爱又恨的多情的段誉,在段誉小的时候,人们对他的这个形象是非常的羡慕的,但是长大后的段誉真的是让人鄙视到掉牙。
不管是哪部作品中,总有那么几个人物的形象是塑造的很好的。
Ⅲ 金庸小说人物中十大伪君子按先后顺序有谁
1.陈近南
此人号称大侠,其实却无疑是“伪君子”之颠峰造极的人物,岳不群骗人也只能骗得了自己人,他却骗尽了天下人,所谓“为人不识陈近南,就称英雄也枉然”,沽名钓誉。
他以“反清复明”为旗帜,吹嘘的是忠于明室,却实际上只是忠于郑家,他对郑克爽的唯唯诺诺表现了其人性的极端阴暗面,如果他真如天下人所说,他就应该杀掉郑克爽,毕竟他要拥戴的是大明的皇族后裔,而不是郑家。他为郑家割据台湾可谓殚精竭虑,但他不可避免的成为陈水扁之流的千古罪人,金庸小说的伪君子最多也是骗骗江湖人物,他却以冠冕堂皇的分裂主义理由欺骗了所有天下人,而且他做的所有事情都不能他是为了什么,只让人感觉到他是为了郑家,并没有为了真正的中国人,或者以古代来说大明朱家。
2.岳不群
岳不群为了得到辟邪剑谱可谓是机关算尽,先是少年犯劳德诺和岳灵珊去福州摸底,又大作好人收林平之为徒,再把令狐冲罚去面壁一年,好让自己的女儿与林平之朝夕相处。岳不群以出名的“伪君子”手段,最后如愿以偿,得到辟邪剑谱,满足了他的野心和贪心。但是这个代价却是太大了,他虚伪的面目终于如纸包不住火,最后师徒成仇,妻死女亡,权术和野心毁灭了他自己!十大伪君子上榜人物中,岳不群理所当然地排名第二。
3.花铁干 汪啸风
极端情景下的极端冲突,最能显示出人性中善与恶的真相。是金子还是沙砾,在烈火中去煅烧才最能分辨得明明白白。太平无事之时自诩是仁义英侠,不完全能作数,危急和患难的关头,才最能考验出谁是英雄谁是狗熊。花铁干的故事,正是这样的一个警世的寓言。汪啸风和老花属同种货色,被珠宝毒死死得其所。
4.言达平 戚长发 万震山
欺骗师傅,欺骗徒弟,这三个人骗人连自己最亲的亲人都不放过,大有人为财死的“悲壮英雄气概”。
5.公孙止 凌退思
为了一己的私欲,连“虎毒不食儿”这种动物世界最简单的良心原则也抛诸脑后,对自己的亲生女儿也能忍心痛下杀手,公孙止和凌退思简直是禽兽不如。
6.汤沛 杜希孟
三才剑掌门人汤沛,外号“甘霖惠七省”,满口仁义道德,其实一肚子男盗女娼,正是此位正人君子大英雄逼死了袁紫衣的母亲银姑。
玉笔山庄庄主杜希孟,被苗人凤题以对联“方信世间有英雄”,其人品和武功如何乍看上去当然不用多说,不过此人的真面目却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杜希孟能蒙蔽苗人凤,想来是有一套骗人的本事。
7.田归农
天龙门掌门,刚出场是何等的气势:“那相公大踏步走入人丛,双手钩拿拍打,只听叮叮当当,响声不绝,兵刃落了一地,原来都被他施展小擒拿手法,夺过来抛下。”然则也就是这样一个人为了地图,作出了勾引苗人凤老婆、在决斗双方兵刃上下毒、在信上下毒的卑鄙手段,
8.朱长龄
人性因贪欲而变得无比丑陋,最后却机关算尽太聪明,反害了卿卿性命。贪欲的闹剧上演,费尽心思的奇谋,一切的奸诈和罪恶,只惹来一场可笑的自我作孽,真是愚蠢无比。为了骗无忌说出谢逊和屠龙刀的下落,朱长龄费尽心机,也是赔足了本钱。他让女儿施以美人计,又不惜将豪院巨宅烧成白地以之取信,还让武烈扮成谢逊毒打自己,但他的阴谋并没有得逞。
9.赵志敬 何太冲
全真门下竟有赵志敬这等委琐没出息的人物,实是大为辱没王重阳之门庭,让人大起一代不如一代之悲。赵志敬只授杨过口诀而不教其修炼的实在法门,实乃小卑鄙,大可恶。
张无忌有恩于何太冲,救过他和他的爱妾五姑。但班淑娴前来威逼之时,他竟毫不犹豫地选择让无忌做替死鬼以求自保,此人真是一点道德良心都没有,完全寡廉鲜耻。
10.白世镜
萧峰遭遇杏子林丐帮叛乱,白世镜出场,义正辞严,铁面无私,读者真的以为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不料到后来发现,原来白世镜表面上是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肚子里却满是男盗女娼,低贱下流,不折不扣的一个伪君子
Ⅳ 金庸小说里的正面人物你最讨厌哪个
除了乔峰和胡一刀,其他的或多或少都有些问题。
这和作者本身的思想有关系。金庸专是个儒生,属又是个比较崇佛的人(就算不是,他也要讨好佛门背景深厚的广东武林)。所以我们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总会看到,道家弟子要么在修为或思想境界上矮上佛家同辈弟子一头,或者一些道家武功高深的存在不是根脚上有问题(张三丰的出身)就是结局不太好(逍遥派的那老三位)。而不是道门出身的非佛门正面角色,基本上不是书呆子就是被各种传统观念束缚着,好像一个卫道士的嘴脸多过一个江湖豪侠的模样。
连城诀中的狄云算是比较另类,从头到尾都是一个单纯的孩子。除了丁典,没人教过他坚强;除了戚芳和水笙,没人给过他生活的希望。只可惜戚芳还是被传统思想束缚着,明明发现自己所嫁非人,却无力摆脱婚姻束缚,最终丢了性命。题外话:连城诀的社会背景和古龙的多情剑客无情剑异曲同工,都是在讲充斥着虚伪黑暗的社会中那一抹人性的光辉。
原本侠客行中的石破天可以和狄云算一类人。只可惜阿绣偏偏教他死记硬背了一套老于世故的说词因此白玉微瑕。
Ⅳ 金庸小说里面哪个人物最厉害
独孤求败,你自己看令狐冲的破掌式,还有破气式都没学全,这是独孤九剑回最重要答的式之一,加上独孤求败的经验,在招数上就强于令狐冲2到3倍。你在看看他的内力,飞花摘叶即可伤人,内力起码是杨过的3倍,当你内力达到这样的程度,还有什么招式?东方不败还只是人剑合一的水平,而独孤求败是无剑级了。说那么多,独孤求败比东方不败高一个等级,东方不败是来衬托独孤求败的。东方不败本身内功也不算弱,加上神速无敌,只怕并不在扫地僧之下吧,因为扫地僧啊,石破天啊这类人虽然内功惊天动地,但终是血肉之躯,倘若比起兵器来将会立刻失败,所以说扫地僧不能是第一,达摩也不行。达摩顶多比张三丰强一些,难道能比东方不败强吗?所以说只有前朝太监和独孤求败。但你如果非要个第一的话,还是独孤求败吧,因为他一生都没败过,似乎比前朝太监还要高一个等级啊
Ⅵ 在金庸小说里,有哪些人物形象被影视给扭曲了
东方不败和鸠摩智。华人武侠作家金庸,可谓是近代文坛不容忽视的一代宗师,在武侠小说领域,更是“高山仰止”的泰山北斗级人物。他躬耕文学创作数十年,撰写了无数脍炙人口,经久不衰的传世武侠巨著。其中,许多作品更是成为了影视界的“大IP”,时至今日还有人不断的翻拍,改编。小说和电视剧,电影,是两个载体的文学形式,因此在改编过程中,电视剧的剧组往往会有些修改。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被影视剧“扭曲”的最厉害的两位金庸人物。
但是在原著中,鸠摩智和萧峰从来没有过交手。他们各自都有绝顶修为,因此被书迷们称之为“天龙四绝”,真的要打起来的话,鹿死谁手,还不好说。
Ⅶ 金庸武侠小说是非常不错的小说其中有哪些被人误读的东西
我认为金庸武侠小说可以说是我们那一代很经典的回忆了,但是他也有被人误读的地方。比方说《鹿鼎记》,我不认为金庸老师打算告诉读者七个老婆很舒服,应该如何风流快活。根据有一个版本说,金庸老师曾经想把韦小宝的七个妻子给写散了。
尹志平的历史并非如此。尹志平出生于一一六九年(比小说人物郭靖大三十多岁)。他是全真教的大师。全真教在他接手的时候,已经形成了规模,并在他手中发展起来。元治大三年(一三一零年),他被誉为大真人,这是极其悲哀和光荣的。在这里我们知道,最后就说说《射雕英雄传》开始写的那个一出手就讲郭靖摔了一个筋斗的小道士尹志平。到了《神雕侠侣》的故事发生时,真正的尹志平已经是举世闻名的全真道教领袖了。他已经七十多岁了。即使他想有一些风流韵事,他也会无能为力了。
Ⅷ 金庸武侠小说是非常不错的小说,其中有哪些被人误读的东西
鹿鼎记
到这里我们就知道了,《射雕英雄传》开始写的那个一出手就将郭靖摔了一个斤斗的小道士尹志平,原来是如此一位道教大师,到了《神雕侠侣》故事发生的时代,真正的尹志平早已是名满天下的全真教掌教,年逾七旬,即便想弄点风流韵事,恐怕也有心无力了。
Ⅸ 金庸小说中写得最精彩的反面人物有
金庸小说十大反面人物
岳不群—书中最精彩的伪君子,刻画得十分成功,为了夺得五岳派掌门,不惜利用女儿暗抢林家剑法,妒忌徒弟开革出门,杀恒山掌门,残害武林人士,还装个正人君子,任我行、左冷禅之辈只能自叹不如,最后死在小尼姑仪琳手上,活该。
成昆—为了一己之私,与他人妻子私会,不但不愧疚还移怒与他人,害徒弟谢逊一家,挑拨明教与正派关系,以计害死少林高僧,没见过这样报仇的人,最后被徒弟谢逊废了武功,活该。
欧阳锋—西毒,王重阳死后争抢九阴真经,为了武功天下第一,无不用其所及,最后错练九阴真经,神经失常,到最后与洪七公大笑相拥而死倒是结局不错。
戚长发—能与岳不群相提并论的伪君子,心机之重让人心寒,为了宝藏连女儿徒弟都不顾,认为世上没有不贪之人就心安理得,害死师傅,独夺唐诗,号称铁索连江名不虚传。
神龙教主—武功奇高,表面上看是一位了不起的邪派高手,但勾结外国做卖国贼是其最大污点,更别说整死部下,把别人都当棋子了,野心家、阴谋家,死的活该。
慕容复—最潇洒也是名声最好的一位反面人物,但为了当皇帝,抛弃爱侣、杀死部下,只要对自己当皇帝有利的事就做,想当西夏驸马不成、居然投靠段延庆,最后神经失常。
段延庆—四大恶人之首,身世悲惨是其成为恶人的原因,但书中并没有太多具体描写的恶行,为了恢复地位行为已经失常,最后倒落得儿子段誉当了皇帝,飘然而去,结局是恶人中最好的。
左冷禅—野心家、阴谋家,为了夺得五岳派掌门,手上血腥无数,虽然不如岳不群,但作为野心家的代表可以进入前十名。
金轮法王—武学高手,虽然各为其主尚可理解,但其仍然品德低下,作为一代宗师,居然以人妻女要挟郭靖,最后落得惨败身死。
田归农—十大反面人物中的武功最低微之人,为了宝藏,夺人妻子,谋其爱女,毒害胡一刀,多次阴谋陷害苗人凤,书上只要有他就让人不舒服,最后众叛亲离自杀,只有结局让人看了高兴。
Ⅹ 金庸小说的缺陷都有哪些
一、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一些自相矛盾处。例如,许多重要人物的年龄都有矛盾
,如郭靖、黄蓉、段誉、慕容复等人的年龄。还有一些前后事件也有矛盾的地方。
二、有关历史和民俗方面的问题。金庸被誉为在文史和民俗方面有甚深的造诣
,但在他的小说中也有不少在这方面不够准确、甚至是出错的现象。
三、为了制造奇幻的情节,不顾人物性格发展,不顾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不顾
人物的心理活动的真实性。这类现象在别的武侠小说中是相当多的。一般说来,金
庸还是比较注意人物性格的描写的,但在他的小说中这一类现象仍然是有一些的。
四、一些和一般的评论不同的意见。这里所说的一般的评论,主要是指包括金
庸的好友倪匡在内的,港台的所谓“金学家”们所作的。近来内地的一些对金庸小
说的评论也急追直上力金庸小说的谀美大有超过港台“金学家”们之势。这部分内
容并不属于金庸小说本身的缺陷。
2
以下文章是综合网络上的一些看法。
(1)喜欢一个人,喜欢一本书,不是只是盲目的说他(它)如何好,也要知道他(它)有那些不足之处,固作此篇。看了许多别人对金庸的评价,所以不免受了他们的影响,甚至有抄袭的嫌疑,不过想起一位哲人说过:已经消化了的东西,就是你自己的。也就释然。
一、总体构思模式化、公式化。如在《笑傲江湖》中,分为五岳各派、少林、武当、日月神教八派,继而衍生出他们之间的恩怨情仇。八派之间的矛盾并非来自现实生活的矛盾,而是作者杜撰的。以金庸之才,如进行纯文学创作,未尝不能成为中国的巴尔扎克。但他却选择了本身有严重缺陷的武侠小说,任金庸有天大的本领,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金庸任是妙笔生花,也不过是“带着枷锁跳舞”。
二、脱离现实。有人说金庸是浪漫主义,然而,浪漫则已,却浪漫的不够彻底。以金庸之才华,何不来个彻底浪漫,创造一部新时代的《西游记》?有人说金庸是魔幻现实主义,“魔幻”有之,“现实”却未必。即使有那么一丁点儿现实,也在虚无缥缈的魔幻宝瓶里化为血水了。
三、融武侠与历史于一体,是金庸小说的特色,却也有以假乱真的副作用。金庸这种亦真亦假、虚实交织的信史写法,完全是对历史的歪曲,误导读者这个副作用,比这种写法的正作用要大得多。
四、情节重复、罗嗦。任金庸不断的变换时间、变换地点、变换人物、变换兵器,也摆脱不了重复与罗嗦。繁冗拖沓的打斗场面,一次次的出现,即使小学生也知道这样写不对。其实,《明报》之所以经久不衰,全靠金庸小说来装饰门面,小说可以带来金钱,金庸当然明白写长的好处,为了金钱,金庸背叛了自己的才华。
五、杀人、血腥的打斗、拉帮结派,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我们不要求小说成为生活教科书,但小说家却应该考虑小说带来的社会影响、社会效应。
六、小说创作违背意愿,创作态度不严肃。创作是一件庄严而神圣的事情,可是金庸却请人代笔。《天龙八部》请倪匡写了一部分是人尽皆知。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思路,而当倪匡把“阿紫的眼睛弄瞎了之后”,金庸运用自己驾御文字的能力,竟顺着写了下去!这在文坛形成一股不良之风,金庸如此不严肃,非大家之风范。金庸背叛了文学。
七、哗众取宠。众所周知,《神雕侠侣》最好的结局,莫过欲让龙杨二人终生思念却不得相见,这一点金庸也提到过。但为了《明报》的销路,金庸不得不顺从大众心理,闹个皆大欢喜。文学不是闹剧,金庸此举,让人鄙夷。
我一直认为,广为人诟病的金庸书里的不科学,其实都是些先入为主傲慢的想当然。
金书里多有小概率事件的传奇,却没有不可能事件的意淫。我其实有个小方法,金书的缺陷,其实看金庸自己的态度就知道了,也就是新修版对三联版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改动的方向……)所以我认为,金庸的局限,最大问题之一就在于为了保证通俗,多多少少不敢把主角(很多前期作品的主要角色)置于真正的道德困境和人生陷阱里。
大概是常说的主角光环的意思,但是没有批评意。因为主角其实也遇到了不少难题,也没有无概率事件发生过。故而金书里配角作为作者更能自由支配的载体,比主角多了不少的悲剧与困境,而作者并不是为了衬托主角才写得这么惨,他们往往都各自丰富着,寄托了很多感情。而主角的困苦,就算有,也是一笔带过,绝不多写,不给读者太多时间代入。
所以《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困惑时,立马有母亲来自刎明志,有师傅以身作则;
比如《连城诀》里困在雪谷时,偏偏就主角有食物,金庸把人性的实验放在配角上,主角是读者要代入的,他不太敢动;比如《天龙八部》,一个乔峰的困局,要用喜剧性的二个兄弟来冲淡,而段誉虚竹也有心理困境的,却写得极隐晦,粗读绝读不出来,只有个神仙美眷美满结局的模糊概念;
比如《笑傲江湖》令狐冲经历的人性险恶绝不弱于林平之,但是令狐冲经历的这部分却不能写得明显了,只有些简短的概述和惊鸿一瞥的念头;《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的人物性格极丰富,却只有在情爱上的困境敢写一些(已被骂成渣男),其他的都不怎么敢写;《神雕侠侣》的过神心理很值得赏析(正正邪邪),但很多人粗读多半觉得杨过一直正义而讨厌黄蓉等。三联版里,也只有个韦小宝,封顶之作,才敢真正地去多写一些心理。然而在《鹿鼎记》的后记,金庸这么说:“这篇小说在报上刊载时,不断有读者写信来问:“《鹿鼎记》是不是别人代写的?”因为他们发觉,这与我过去的作品有很大不同。其实这当然完全是我自己写的。
很感谢读者们对我的宠爱和纵容,当他们不喜欢我某一部作品或某一个段落时,就断定:“这是别人代写的。”将好评保留给我自己,将不满推给某一位心目中的“代笔人”。有些读者不满《鹿鼎记》,为了主角韦小宝的品德,与一般的价值观念太过违反。武侠小说的读者习惯于将自己代入书中的英雄,然而韦小宝是不能代入的。在这方面,剥夺了某些读者的若干乐趣,我感到抱歉。”往下为私货:后来,世纪新修版时,金庸早已过天命之年。所以不再顾及读者,他将段誉虚竹的困局写明了些,王语嫣是心魔最后离开了他,他自己也出了家,虚竹的婚姻和门派可能都会困难重重;
所以袁承志爱的是阿九,但是要遵守信义,要一辈子守着青青;所以张无忌其实并没有完全选定赵敏,谁推动的力大,他便最“爱”谁,实际上一个都放不下……但是说金庸老糊涂了的言论纷至沓来。事实上,这些改动还不够好,金庸自己也不满意,但是阻挠声也多。当然阻挠的理由很多,有些也很有道理。面对阻挠和类型限制和本身笔力,金庸最后也折中了,也恰好体现在《鹿鼎记》新修版放过了韦小宝,最后没有改动结局让他家破人亡。
金庸自称有两个原因,一来在于韦小宝那样的人不会输的。第二个原因原话不记得了,用我的话说,是因为要表现的在于一群人一个时代,主角给读者代入就好了,不必要改动一个人。出新修版时,金庸说再十年,也就是94岁后年时,还要再改小说。不考虑是不是真的,我还是挺期待的。
武侠,古有七侠五义,薛刚反唐,说唐,说岳之类,今有梁羽生,金庸也。武打加爱情点缀,再加 故事离奇,能飞檐走壁,功夫高深莫测,什么蔡花宝典,少林功夫,武当之类,关键地方,且听下回分解。娱乐型,地摊上种类繁多,可以批量生产,看过了什么没留下。国外也有,什么侠盗之类……
金轮死后,中原武林盛况空前!杨过,郭靖,黄药师,周伯通,南帝,等等。为什么不能直驱蒙古包,将那些个啥尽数干掉,而要一面喊爱国,一面云游四方,死等鞑子来改襄阳,以全郭靖忠义之名?幻想小说与历史结合太紧,常出现如此悖论,没办法的事。
其实最大的问题就是老老实实练武功,一辈子都不会有进步
最好,无论怎么评论,都是小说而已,本身就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