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故事告訴我們要開視野,才不會目光短淺
《坐井觀天》這篇課文,大家讀懂了課文內容,並從中懂得了一個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
這一寓意,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 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比如,老師問:學了這篇課文後,你更喜歡誰?大部分同學說喜歡小鳥,因為它站得高,看得遠,看得全。
只有在老師的啟發下,有一部分同學才認識到青蛙也有優點可取:他所處的環境決定了他的認識的淺薄,但他也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短處,正視缺點。於是引導學生說話:青蛙跳出了井口之後......大家一下子展開了思維,站在青蛙的角度幫助說話,於是這只青蛙變聰明了,視野開闊了,也是人見人愛了。
(1)目光短淺的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故事很短,但意味深長,它好像就是為那一些固執而又目光短淺的人而寫的,坐在井底,只能看到井口般大小的天空,不知道井口外還有浩瀚的大海,還有無邊的森林,還有廣闊的山原。我猛然想起了自己。
有一次,我的詩在區裡面評獎,因為我媽媽朋友多,就讓她的朋友給我投票。我每天都會去觀察我的票數,每天,我的票數都穩坐第一,遠遠高於別人一千多票呢!我覺得自己拿定第一名了。毫無懸念,我的詩送到省里評比。正當我沾沾自喜的時候,我才發現其他小朋友的詩歌讀來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樣閃亮閃亮,我那遙遙領先的票數瞬間變得毫無色彩。
最後,經過專家的評定,我只得了三等獎。我想:我不能只盯著眼前的小小成績,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比我水平高很多很多的人。
⑵ 找高中時看過的一篇短篇小故事!叫《夏蟲不可語冰》,裡面有蚱蜢、浮游和青蛙。
一天,蚱蜢和浮游一起玩,到了傍晚,蚱蜢說:「浮游,太陽要下山了,我們的明天繼續玩吧。」 浮游說:「蚱蜢哥哥,什麼是明天?」
然後第2天蚱蜢回來再等它,後來等了很久,其實浮游已經死了。後來來只青蛙 他知道之後就和蚱蜢一起等。
青蛙說明年我們再見,好像是這樣~後來,蚱蜢過不了冬,就死了。然後青蛙第2年來了,他又等蚱蜢……
問題補充:我知道這是個成語,我已經很明確地說了,我找的是故事~
⑶ 井底的蛤蟆——目光短淺的故事50字左右
在一口淺井裡有一隻青蛙.它對從東海中來的大鱉說:「我多麼快樂啊!出去玩玩,就在井口的欄桿上蹦蹦跳跳,回來休息就蹲在殘破的井壁的磚窟窿里休息休息;跳進水裡,水剛好托著我的胳肢窩和面頰;踩泥巴時,泥深只能淹沒我的兩腳,漫到我的腳背上。回頭看一看那些赤蟲、螃蟹與蝌蚪一類的小蟲吧,哪個能同我相比!並且,我獨佔一坑水,在井上想跳就跳,想停就停,真是快樂極了!您為什麼不常來我這里參觀參觀呢?」
海鱉左腳還沒踏進井裡,右腿已被井壁卡住了。於是,它在井邊慢慢地徘徊了一陣就退回來了,把大海的景像告訴青蛙,說道:「千里的確很遠,可是它不能夠形容海的遼闊;千仞的確很高,可是它不能夠控明海的深度。夏禹的時候,10年有9年水災,可是海水並不顯得增多;商湯時,8年有7年乾旱,可是海水也不顯得減少。永恆的大海啊,不隨時間的長短而改變,也不因為雨量的多少而漲落。這才是住在東海里最大快樂啊!」
淺井的青蛙聽了這一番話,惶恐不安,兩眼圓睜睜地好像失了神。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
縮編就行了。
⑷ 跪求36篇短篇日記,越短越好,不要超過150字。
不知道你學籍多少 也不會有人把36篇日記上傳到網路知道 建議你在電腦衛士上下載電子版作文書 每本都有幾萬個作文和日記 我用的是網路衛士 手機版的 給女兒直接下載到了平板上
⑸ 目光短淺和目光長遠的小故事
1,目光越長遠,對未來越有把握,所以,不用預知未來,我們應當創造未來。
2,旅行會改變人的氣質,讓人的目光變得更加長遠。在旅途中,你會看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習慣,你才能了解到,並不是每個人都按照你的方式在生活。這樣,人的心胸才會變得更寬廣;這樣,我們才會以更好的心態去面對自己的生活。
3,弱者,人欺之;,強者,人畏之;,目光短淺者,放眼全球;,目光長遠者,睥睨天下!
4,他們把總思想放在以前,把目光放在長遠,卻把本心忘的一干二凈
5,沒有什麼比得上勇士更高的山峰,沒有什麼比得上目光更長遠的路
6,沒有一個人會不求回報的對你付出,心懷感恩之心,究竟是好是壞沒有人會給你答案,把目光放長遠一點吧,有夢想就去追,是時候逼自己一下了。
7,書上說了:「目光長遠,萬物皆悲。」,書上還說了:「心若向陽,無謂悲傷。」
8,任何事情都不要操之過急。不要因為一時的挫折而鑽牛角尖,不管是做生意還是做人,都要學會把目光放長遠。
9,一輩子就那麼長,未來不可期,及時行樂,珍惜在乎的人。目光長遠來看,眼前的工資都是小錢,青春才是最寶貴的,該陪伴時高質量陪伴,該努力時也絕不軟糯。
10,多年以後……也許不久……未來很遠,目光長遠,一切都會變好,加油!
11,人會大起大落,也會做錯選擇走錯路,別灰心,把目光放的長遠一些,幸運還是會屬於你的。
12,我們總是在後悔昨天種種,不如將目光投向今天明天,不 ..........
⑹ 優美名家散文(短一點)
讀書苦樂
散文作者: 楊絳
讀書鑽研學問,當然得下苦功夫。為應考試、為寫論文、為求學位,大概都得苦讀。陶淵明好讀書。如果他生於當今之世,要去考大學,或考研究院,或考什麼「托福兒」,難免會有些困難吧?我只愁他政治經濟學不能及格呢,這還不是因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過幾下「棍子」,說我讀書「追求精神享受」。我當時只好低頭認罪。我也承認自己確實不是苦讀。不過,「樂在其中」並不等於追求享受。這話可為知者言,不足為外人道也。
我覺得讀書好比串門兒——「隱身」的串門兒。要參見欽佩的老師或拜謁有名的學者,不必事前打招呼求見,也不怕攪擾主人。翻開書面就闖進大門,翻過幾頁就升堂入室;而且可以經常去,時刻去,如果不得要領,還可以不辭而別,或者另找高明,和他對質。不問我們要拜見的主人住在國內國外,不問他屬於現代古代,不問他什麼專業,不問他講正經大道理或聊天說笑,都可以挨近前去聽個足夠。我們可以恭恭敬敬旁聽孔門弟子追述夫子遺言,也不妨淘氣地笑問「言必稱『亦曰仁義而已矣』的孟夫子」,他如果生在我們同一個時代,會不會是一位馬列主義老先生呀?我們可以在蘇格拉底臨刑前守在他身邊,聽他和一位朋友談話;也可以對斯多葛派伊匹克悌忒斯(Epictetus)的《金玉良言》思考懷疑。我們可以傾聽前朝列代的遺聞逸事,也可以領教當代最奧妙的創新論或有意驚人的故作高論。反正話不投機或言不入耳,不妨抽身退場,甚至砰一下推上大門——就是說,拍地合書面——誰也不會嗔怪。這是書以外的世界裡難得的自由!
壺公懸掛的一把壺里,別有天地日月。每一本書——不論小說、戲劇、傳記、游記、日記,以至散文詩詞,都別有天地,別有日月星辰,而且還有生存其間的人物。我們很不必巴巴地趕赴某地,花錢買門票去看些仿造的贗品或「栩栩如生」的替身,只要翻開一頁書,走入真境,遇見真人,就可以親親切切地觀賞一番。說什麼「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我們連腳底下地球的那一面都看得見,而且頃刻可到。盡管古人把書說成「浩如煙海」,書的世界卻真正的「天涯若比鄰」,這話絕不是唯心的比擬。世界再大也沒有阻隔。佛說「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極了。書的境地呢,「現在界」還加上「過去謹」,也帶上「未來界」,實在是包羅萬象,貫通三界。而我們卻可以足不出戶,在這里隨意閱歷,隨時拜師求教。誰說讀書人目光短淺,不通人情,不關心世事呢!這里可得到豐富的經歷,可認識各時各地、多種多樣的人。
經常在書里「串門兒」,至少也可以脫去幾分愚昧,多長幾個心眼兒吧?我們看到道貌岸然、滿口豪言壯語的人先生,不必氣餒膽怯,因為他們本人家裡盡管沒開放門戶,沒讓人闖入,他們的親友家我們總到過,自會認識他們虛架子後面的真嘴臉。一次我乘汽車馳過巴黎賽納河上宏偉的大橋,我看到了棲息在大橋底下那群揀垃圾為生、蓋報紙取暖的窮苦人。不是我眼睛能拐彎兒,只因為我曾到那個地帶去串過門兒啊。可惜我們「串門」時「隱」而猶存的「身」,畢竟只是凡胎俗骨。我們沒有如來佛的慧眼,把人世間幾千年積累的智慧一覽無余,只好時刻記住莊子「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名言。我們只是朝生暮死的蟲豸(還不是孫大聖毫毛變成的蟲兒),鑽入書中世界,這邊爬爬,那邊停停,有時遇到心儀的人,聽到愜意的話,或者對心上懸掛的問題偶有所得,就好比開了心竅,樂以忘言。這個「樂」和「追求享受」該不是一回事吧?
一九八九年
⑺ 伊索寓言故事之目光短淺的鶇鳥原文
一隻美麗的鶇鳥每年秋天都要去吃那桃金娘樹上的果實。有一年,桃金娘樹上的果實還沒有成熟,東鳥便每天跑到桃金娘樹上唱歌:『美好的生活呀就要來臨了,我的心裡是多麼歡唱,望著那兒的花兒在開放,我對它是多麼嚮往。』就這樣鶇鳥每天都去,每天都唱。一個獵人發現了,便守候在那。等果實結出,鶇鳥每天都來吃一整天。終於被獵人用粘棍粘住了。它又唱:『桃金娘的果實是如此甜美啊,把我害苦的卻是你,因為我太貪戀你那無比的香甜,因而送掉了我自己的性命……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說,不要過於貪戀某種事物,這樣會葬送掉性命的。
⑻ 目光短淺的愚人故事
從前,有個人種了一棵葫蘆。細長的葫蘆藤上長滿了綠葉,開出了幾朵雪白的小花。花謝以後,藤上掛了幾個小葫蘆。多麼可愛的小葫蘆哇!那個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
有一天,他看見葉子上爬著一些蚜蟲,心裡想,有幾個蟲子怕什麼!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
一個鄰居看見了,對他說:「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蚜蟲,快治一治吧!」那個人感到很奇怪,他說:「什麼?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
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蚜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⑼ 求一個與妄自尊大,目光短淺有關的哲理故事,要給出它蘊含的道理.謝謝
「夜郎自大」意思是夜郎自己認為自己的國家是最大的國家。比喻沒有見過大的世面,見識淺薄卻又妄自尊大。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著前方問說:「這里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說:「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啰!」走著走著,國王又抬起頭來、望著前方的高山問說:「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說:「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說:「大王說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