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禪悟人生有聲小說

禪悟人生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6-29 17:12:49

① 美國詩人寫的有關月亮的詩歌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
7、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
17、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劉方平
25、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蘇軾
27、不見鄉書傳雁足,惟見新月吐蛾眉。唐·王維
28、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張若虛
29、春秋滿四澤,夏雲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孤松。晉·陶淵明
30、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唐·李賀
31、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宋·晏幾道
32、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傾如熔金。唐·劉禹錫
33、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唐·白居易
34、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唐·張若虛
35、遼海吞邊月,長城鎖亂山。清·蕭詩
36、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37、梅花雪,梨花月,總相思。自是春來不覺去偏知。清·張惠言
38、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孤唐·杜甫
39、清風明月本無價,近山遙水皆有情。清·梁章鉅
40、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宋·蘇軾
41、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
42、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孟浩然

② 路遙的一生對創作《平凡的世界》有何影響他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創作出來的急!!!!急!!!!急

可以說《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極具探索意義的一部長篇小說,裡面的孫少安、孫少平兄弟倆都有他的影子,其實最具有自傳色彩的是《人生》。路遙實在極端貧困的情況下讀完小學、初中的,後來回村任教,又到城裡從事各種工作,經歷相比同齡人而言比較豐富,可以說,馬建強、高加林、孫氏兄弟身上都可以看到他的影子。
他在創作《平凡的世界》的時候,正是改 革 開 放廣泛展開的時候,對這樣一個社會 轉 型 期的把握,是路遙創作的一個特色,而且這一期間各種西方文學思潮湧入,給中國當代文學帶來極大影響,但是路遙依舊堅持自己的現實主義創作原則,堅持反映「城鄉交叉地帶」的生活,探索人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焦 慮與矛盾心理,並努力尋求答案,一直到現在還是對人們具有很大的影響 。

③ 詩集《愛的禪悟》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詩集《愛的禪悟》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懷念你——鄧麗君
當賣肉粽的叫賣聲劃破小巷的黎明,
我便從夜來香的芬芳中漸漸蘇醒,
你這位天涯歌女,
又送來多少小城故事?!
我曾同你在酒醉的探戈中,
漫步過人生路,
你曾說你是快樂的小馬車,
不達目的不罷休。
在夜上海的霓虹中,
綠島小夜曲纏綿悠揚,
而那位太多悲傷的南海姑娘,
恰似綠草青青,白霧茫茫。
我怎麼離開你?在那絲絲小雨中,
除了你還有誰和我為偶?
阿里山送不走片片楓葉情,
相思河畔道不盡東邊日出西邊雨,
你將千言萬語化作太多的甜蜜蜜,
自己卻早早消失在人海中,
何日君再來?
何日君再來……?
《三峽,中國的自豪》
雲漫漫,霧飄飄,
三峽在我夢里繞。
三月的波追波,七月的潮趕潮,
轟轟烈烈,氣吞雲霄。
啊,三峽,你是我的驕傲,
啊,三峽,你是祖輩的自豪。
你踏過多少險灘,闖過多少暗礁,
坦坦那個盪盪,流下多少*,
啊,三峽,你盪起我搏擊的心潮
風蕭蕭,浪滔滔,
多少次我走不出你的懷抱,
歌在心中涌,……

④ 求有聲小說王宇的《參禪悟人生》txt版本!!!文字版本

你好,

設計一個Web窗 體其上放置TreeView控制項



你好


珍藏好久的了 s y s 65-- .- - C O M


揚眉吐氣 揚起眉頭,吐出版怨氣。


形容擺脫了權長期受壓狀態後高興痛快的樣子。


搖頭擺尾 原形容魚悠然自在的樣子。


現用來形容人搖頭晃腦、輕浮得意的樣子。


一手遮天 一隻手把天遮住。形容依仗權勢,玩弄手段,蒙蔽群眾。

⑤ 正常上下班,晚上休息,早上起來做早餐,平凡的度過人生,算不算【無所事事】

——《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

獻給我的弟弟王天樂

在我的創作生活中,幾乎沒有真正的早晨。我的早晨都是從中午開始的。這是多年養是的習慣。我知道這習慣不好,也曾好多次試圖改正,但都沒有達到目的。這應驗了那句古老的話:積習難改。既然已經不能改正,索性也就聽之任之。在某些問題上,我是一個放任自流的人。

通常情況下,我都是在零晨兩點到三點左右入睡,有時甚至延伸到四到五點。天亮以後才睡覺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午飯前一個鍾頭起床,於是,早晨才算開始了。

午飯前這一小時非常忙亂。首先要接連抽三五支香煙。我工作時一天抽兩包煙,直抽得口腔舌頭發苦發麻,根本感覺不來煙味如何。有時思考或寫作特殊緊張之際,即是顧不上抽,手裡也要有一支燃燃的煙卷。因此,睡眠之後的幾支煙簡直是一種神仙般的享受。

用燙湯的水好好洗洗臉,緊接著喝一杯濃咖啡,證明自己同別人一樣擁有一個真正的早晨。這時,才徹底醒過來了。

午飯過後,幾乎立刻就撲到桌面上工作。我從來沒有午休的習慣,這一點像西方人。我甚至很不理解,我國規定了那麼長的午睡時間。當想到大白天里正是日上中天的時候,我國十一億公民卻在同一時間都進入夢鄉,不免有某種荒誕之感。又想到這是一種傳統的民族習性,也屬「積習難攻」一類,也就像理解自己的「積習」一樣釋然了。

整個下午是工作的最佳時間,除過上廁所,幾乎在桌面上頭也不抬。直到吃晚飯,還會沉浸在下午的工作之中。晚飯後有一兩個小時的消閑時間,看電視台半小時的新聞聯播,讀當天的主要報紙,這是一天中最為安逸的一刻。這時也不拒絕來訪。夜晚,當人們又一次又睡的時候,我的思緒再一次躍起來。如果下午沒完成當天的任務,便重新伏案操作直至完成。然後,或者進入閱讀(同時交叉讀多種書),或者詳細考慮明天的工作內容以至全書各種各樣無窮無盡的問題,並隨手在紙上和各式專門的筆記本上記下要點以備日後進一步深思。這時間在好多情況下,思緒會離開作品,離開眼前的現實,穿過深沉寂靜的夜晚,穿過時間的,漫無邊際地向四面八方流淌。人睡前無論如何要讀書,這是最好的安眠葯,直到睡著後書自動從手中脫離為止。

第二天午間醒來,就又是一個新的早晨了。

在《平凡的世界》全部寫作過程中,我的早晨都是這樣從中午開始的。對於我,對於這部書,這似乎也是一個象徵。當生命進入正午的時候,工作卻要求我像早晨的太陽一般充滿青春的朝氣投身於其間。

小說《人生》發表這後,我的生活完全亂了套。無數的信件從全國四面八方蜂擁而來,來信的內容五花八門。除過談論閱讀小說後的感想和種種生活問題文學問題,許多人還把我當成了掌握人生奧妙的「導師」,紛紛向我求教:「人應該怎樣生活」,叫我哭笑不得。更有一些遭受挫折的失意青年,規定我必須趕幾月幾日前寫信開導他們,否則就要死給你看。與此同時,陌生的登門拜訪者接踵而來,要和我討論或「切磋」各種問題。一些熟人也免不了亂中添忙。刊物約稿,許多劇團電視台電影製片廠要改編作品,電報接連不斷,常常半夜三更把我從被窩晨驚醒。一年後,電影上映,全國愈加沸騰,我感到自己完全被淹沒了。另外,我已經成了「名人」,親戚朋友紛紛上門,不是要錢,就是讓我說情安排他們子女的工作,似乎我不僅腰纏萬貫,而且有權有勢,無所不能。更有甚者,一些當時分文不帶而周遊列國的文學浪人,衣衫襤褸,卻帶著一臉破敗的傲氣庄嚴地上門來讓我為他們開路費,以資助他們神聖的嗜好,這無異於趁火打劫。

也許當時好多人羨慕我的風光,但說實話,我恨不能地上裂出一條縫趕快鑽進去。

我深切地感到,盡管創造的過程無比艱辛而成功的結果無比榮耀;盡管一切艱辛都是為了成功,但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我不能這樣生活了。我必須從自己編織的羅網中解稅出來。當然,我絕非聖人。我幾十年在飢寒、失誤、挫折和自我折磨的漫長歷程中,苦苦追尋一種目標,任何有限度的成功對我都至關重要。我為自己牛馬般的勞動得到某種回報而感動人生的溫馨。我不拒絕鮮花和紅地毯。但是,真誠地說,我絕不可能在這種過分戲劇化的生活中滿足。我渴望重新投入一種沉重。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會活得更為充實。這是我的基本人生觀點。細細想想,迄今為止,我一生中度過的最美好的日子是寫《人生》初稿的二十多天。在此之前,我二十八歲的中篇處女作已獲得了全國第一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正是因為不滿足,我才投入到《人生》的寫作中。為此,我准備了近兩年,思想和藝術考慮備受折磨;而終於穿過障礙進入實際表現的時候,精神真正達到了忘乎所以。記得近一個月里,每天工作十八個小時,分不清白天和夜晚,渾身如同燃起大火。五官潰爛,大小便不暢通,演更半夜在陝北甘泉縣招待所轉圈圈行走,以致招待所白所長犯了疑心,給縣委打,說這個青年人可能神經錯亂,怕要尋「無常」。縣委指示,那人在寫書,別驚動他(後來聽說的)。所有這一切難道不比眼前這種浮華的喧囂更讓人嚮往嗎?是的,只要不喪失遠大的使用感,或者說還保持著較為清醒的頭腦,就決然不能把人生之船停泊在某個溫暖的港灣,應忘該重新揚起風帆,駛向生活的驚濤駭浪中,以領略其間的無限風光。人,不僅要戰勝失敗,而且還要超越勝利。

那麼,我應該怎麼辦。

有一點是肯定的,眼前這種紅火熱鬧的廣場式生活必須很快結束。即是變成一個純粹的農民,去農村種一年莊稼,也比這種狀況於我更為有利。我甚至認真地考慮過回家去幫父親種一年地。可是想想,這可能重新演變為一種新聞話題而使你不得安寧,索性作罷。

但是,我眼下已經有可能冷靜而清醒地對自己已有的創作作出檢討和反省了。換一個角度看,盡管我接連兩屆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小說和電影都產生了廣泛影響。但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作家的勞動絕不僅是為了取悅於當代,而更重要的是給歷史一個深厚的交待。如果為微小的收獲而沾沾自喜,本身就是一種無價值的表現。最涉小的作家常關注著成績和榮耀,最偉大的作家常沉浸於創造和勞動。勞動自身就是人生的目標。人類史和文學史表明,偉大勞動和創造精神即使產生一些生活和藝術的斷章殘句,也是至為寶貴的。

勞動,這是作家無義反顧的唯一選擇。

4

我決定要寫一部規模很大的書。

在我的想像中,未來的這部書如果不是此生我最滿意的作品,也起碼應該是規模最大的作品。

說來有點玄,這個斷然的決定,起因卻是緣於少年時期一個偶然的夢想。其實,人和社會的許多重大變數,往往就緣於某種偶然而微小的因由。即使像二次世界大戰這樣驚心動魄的歷史大事變,起因卻也是在南斯拉夫的一條街蒼里一個人刺殺了另一個人。幻想容易,決斷也容易,真正要把幻想和決斷變為現實卻是無比困難。這是要在自己生活的平地上堆積起理想的大山。我所面臨的困難是多種多樣的。首先,我缺乏或者說根本沒有寫長卷作品的經驗。迄今為止,我最長的作品就是《人生》,也不過十三萬字,充其量是部篇幅較大的中型作品,即是這樣一部作品的寫作,我也感動如同陷入茫茫沼澤地而長時間不能自拔。如果是一部真正的長篇作品,甚至是長卷作品,我很難想像自己能否勝往這本屬巨人完成工作。是的,我已經有一些所謂的「寫作經驗」,但體會最深的倒不是歡樂,而是巨大的艱難和痛苦,每一次走向寫字台,就好像被綁赴刑場;每一部作品的完成都像害了一場大病。人是有惰性屬性的動物,一旦過多地沉湎於溫柔之鄉,就會消弱重新投入風影的勇氣和力量。要從眼前《人生》所造成的暖融融的氣氛中,再一次踏進冰天雪地去進行一次看不見前途的遠征,耳邊就不時響起退堂的鼓聲。

走向高山難,退回平地易。反過來說,就眼下的情況,要在文學界混一生也可以。新老同行中就能找到效仿的榜樣。常有的現象是,某些人因某篇作品所謂「打響」了,就坐享其成,甚至吃一輩子。而某些人一輩子沒寫什麼也照樣在文學界或進而到政界去吃得有滋有味。可以不時亂七八糟寫點東西,證明自己還是作家,即使越寫越乏味,起碼告訴人們我還活著。到了晚年,只要身體允許,大小文學或非文學活動都積極參加,再給青年作者的文章寫點序或題個字,也就聊以了。但是,對於一個作家,真正的不幸和痛苦也許莫過於此。我們常常看到的一種悲劇是,厚祿養尊處優以及追名逐利埋葬了多少富於創造力的生命。當然,有的人天性如此或對人生沒有反省的能力或根本不具有這種悟性,那就另當別論了。動搖是允許的,重要的是最後能不能戰勝自己。

退回去嗎?不能!前進固然艱難,且代價慘重,而退回去舒服,卻要吞咽人生的一劑致命的毒葯。

還是那句屬於自己的話:有時要對自己殘酷一點。應該認識到,如果不能重新投入嚴峻的牛馬般的勞動,無論作為作家還是作為一個人,你真正的生命也就將終結。

最後一條企圖逃避的路被堵死了。

我想起了沙漠。我要到那裡去走一遭。

5

我對沙漠——確切的說,對故鄉毛烏素那裡的大沙漠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或者說特殊的緣分。那是一塊進行人生禪悟的凈土。每當面臨命運的重大抉擇,尤其是面臨生活和精神的嚴重危機時,我都會不由自主地走向毛烏素大沙漠。

無邊的蒼茫,天邊的寂寥,如同踏上另外一個星球。嘈雜和紛亂的世俗生活消失了。冥冥之中,似聞天籟之聲。此間,你會真正用大宇宙的角度來觀照生命,觀照人類的歷史和現實。在這個孤寂而無聲的世界裡,你期望生活的場景會無比開闊。你體會生命的意義也更會深刻。你感動人是這樣渺小,又感到人的不可思議的巨大。你可能在這里迷路,但你也會廓清許多人生的迷津。在這單純的天地間,思維常常像洪水一樣泛濫。而最終又可能在這泛濫的思潮中流變出某種生活或事業的藍圖,甚至能明了這藍圖實施中的難點易點以及它們的總體進程。這時候,你該自動走出沙漠的聖殿而回到紛擾的人間。你將會變成另外一個人,無所顧忌地去開拓生活的新疆界。現在,再一次身臨其境,我的心情仍然過去一樣激動。赤腳行走在空寂逶迤的沙漠之中,或者四肢大展仰卧於沙丘之上眼望高深莫測的天穹,對這神聖的大自然充滿虔誠的感恩之情。盡管我多少次來過這里接受精神的沐浴,但此行意義非同往常。雖然一切想法都在心中確定無疑,可是這個「朝拜」仍然是神聖而必須進行的。

在這里,我才清楚地認識到我將要進行的其實是一次命運的「賭博」(也許這個詞不恰當),而賭注則已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盡管我不會讓世俗觀念最後操縱我的意志,但如果說我在其間沒作任何世俗的考慮,那就是謊言。無疑,這部作品將耗時多年。這其間,我得在所謂的「文壇」上完全消失。我沒有才能在這樣一部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還能像某些作家那樣不斷能出許多幕間小品以招引觀念的注意,我恐怕連寫一封信的興趣都不再會有。如果將來作品有某種程度的收獲,這還多少對拋灑的青春勢血有個慰藉。如果整個地失敗,那將意味著青春乃至生命的失敗。這是一個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華,它的流失應該換取最豐碩的果實——可是怎麼可能保證這一點呢!你別無選擇——這就是命運的題旨所在。正如一個農民春種夏耘。到頭一場災害顆粒無收,他也不會為此而將勞動永遠束之高閣;他第二年仍然會心平氣靜去春種夏耘而不管秋天的收成如何。那麼,就讓人們忘記掉你吧,讓人們說你已經才思枯竭。你要像消失在沙漠里一樣從文學界消失,重返大眾的生活,成為他們間最普通的一員。要忘掉你寫過《人生》,忘掉你得過獎,忘掉榮譽,忘掉鮮花和紅地毯。從今往後你仍然一無所有,就像七歲時赤手空拳離開父母離開故鄉去尋找生存的道路。沙漠之行斬斷了我的過去,引導我重新走向明天。當我告別沙漠的時候,精神獲得了大解脫,大寧靜,如同修行的絕斷紅塵告別溫暖的家園,開始餐風飲露一步一磕向心目中的聖地走去。沙漠中最後的「誓師」保障了今後六個年頭無論多麼艱難困苦,我都能矢志不移地堅持工作下去。

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

准備工作平靜而緊張地展開。狂熱的工作和紛繁的思考立刻變為日常生活。作品的框架已經確定:三部,六卷,一百萬字。作品的時間跨度從一九七五年初到一九八五年初,為求全景式反映中國近十年間城鄉社會生活的巨大歷史性變遷。人物可能要近百人左右。工程是龐大的。首先的問題是,用什麼方式構造這座建築物?

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或者說解決得不好,一切就可能白白地葬送,甚至永遠也別想再走出自己所布下的「迷魂陣」。這個問題之所以最先就提出,是因為中國的文學形勢此時已經發生了十分巨大的變化。各種文學的新思潮席捲了全國。當時此類作品倒沒有多少,但文學評論界幾乎一窩蜂地用的方法揚起漫天黃塵從而籠罩了整個文學界。

說實話,對我國當代文學批評至今我仍然感動失望。我們常常看到,只要一個風潮到來,一大批評家都擁擠著爭先恐後順風而跑。聽不到抗爭和辯認的聲音。看不見反叛者。而當另一種風潮到來的時候,便會看見這人作直角式的大轉彎,折過頭又向相反的方向涌去了。這可悲的現象引導和誘惑了創作的朝秦暮楚。同時,中國文學界經久不衰且時有發展的山頭主義又加驟了問題的嚴重性。直言不諱地說,這種或左或右的文學風潮所產生的某些「著名理論」或「著名作品」其實名不副實,很難令人信服。

在中國這種一貫的文學環境中,的文學品格自然要經受重大考驗。在非甲必乙的格局中,你偏是丙或丁,你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在這種情況下,你之所以還能夠堅持,是因為你的寫作乾脆不面對文學界,不面對批評界,而直接面對讀者。只要讀者不遺棄你,就證明你能夠存在。其實,這才是問題的關系。讀者永遠是真正的上帝。

那麼,在當前各種文學思潮文派日新月異風起雲涌的背景下,是否還能用類似《人生》式的已被宣布為過時的創作手法完成這樣作品呢?而想想看,這部作品將費時多年,那時說不定我國文學形式已進入「火箭時代」,你卻還用一輛本世紀以前的舊車運行,那大概是十分滑稽的。

但理知卻清醒地提出警告:不能輕易地被一種文學風潮席捲而去。實際上,我並不排斥現代派作品。我十分留心閱讀和思考現實主義以外的各種流派。其間許多的作品我十分崇敬。我的精神常如火如荼地沉浸於從陀斯妥耶夫斯基和卡夫卡開始直至歐美及偉大的拉丁美洲當代文學之中,他們都極其深刻地影響了我。當然,我承認,眼下,也許列夫·托爾斯泰、巴爾扎克、斯湯達、曹雪芹等現實主義對我的影響要更深一些。我要表明的是,我當時並非不可以用不同於《人生》式的現實主義手法結構這部作品,而是我對這些問題和許多人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7

就我個人的感覺,當時我國出現的為數並不是很多的新潮流作品,大都處於直接借鑒甚至刻意模仿西方現代派作品的水平,顯然談不到成熟,更談不到標新立異。當然,對於中國當代文學來說,這些作品的出現本身意義十分重大,這是毋容置疑的。我不同意那些感情用事的人對這類作品的不負責任的攻擊。從中國和世界文學史的角度觀察,文學形式的變革和人類生活自身的變革一樣,是經常的,不可避免的。即使某些實驗的失敗,也無可非議。

問題在於文藝理論界批評界過分誇大了當時中國此類作品的實際成績,進而走向極端,開始貶低甚至排斥其它文學表現樣式。從宏觀的思想角度檢討這種病態現象,得出的結論只能是和不久前「四人幫」的文藝特殊同歸,必然會造成一種新的蕭瑟。從讀者已漸漸開始淡漠甚至遠離這些高深理論和玄奧作品的態度,就應該引起我們鄭重思考。

在我看來,任何一種新文學流派和樣式的產生,根本不可能脫離特定的人文歷史和社會環境。為什麼一路新文學現象只在某一歷史階段的某個民族或語種發生,此如當代文學中的「魔幻現實主義」為什麼產生於拉美而不是歐亞就能說明問題。一種新文學現象的發生絕非想當然的產物。真正的文學新現象就是一種創造。當然可以在借鑒的基礎上創造,但不是照貓畫虎式的臨幕和改頭換面的般弄,否則,就很可能是「南橘北移」。因此,對我國剛剛興起的新文沉思潮,理論批評首行有責任分清什麼是創造,什麼是模仿甚至是變相照抄,然後才可能估價其真正的成績。當我們以為是一顆問世的時候,其實許多年前早就存在於世了;甚至幾百年前中國的古人已經做得比我們還好;那麼為此而發出的驚嘆就太虛張聲勢了。一九八七年訪問德國(西)的時候,我曾和一些國外的作家討論到有關這方面的問題,並且取得了共識。我的觀點是,只有在我們民族偉大歷史文化的土壤上產生出真正具有我們自己特性的新文學成果,並讓全世界感動耳目一新的時候,我們的現代表現形式的作品也許才會趨向成熟。正如拉丁美洲當代們所做的那樣。他們當年也受歐美作家的影響(比如福克納對馬爾克斯的影響),但他們並沒有一直跟蹤而行,反過來重新立足於本土的歷史文化,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真正屬於自己民族的創造性文學成果,從而才又贏得了歐美文學的尊敬。如果一味地模仿別人,崇尚別人,輕視甚至藐視自己民族傳大深厚的歷史文化,這種生吞活剝的「引進」註定沒有前途。我們需要借鑒一切優秀的域外文學以更好地發展我們民族的新文學,但不必把「洋東西」變成嚇唬我們自己的武器。事實上,我們已經看到,當代西方許多新的文化思潮,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啟發和影響,甚至已經滲透到他們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而我們何以要數典忘祖輕溥自己呢?

8

至於當時所謂的「現實主義過時論」,更值得商榷。也許現實主義可能有一天會「過時」,但在現有的歷史范疇和以後相當長的時代里,現實主義仍然會有蓬勃的生命力。生活和藝術已證明並將繼續證明這一點,而不在於某種存在偏見的理論妄下斷語。即使有一天現實主義真的「過時」,更傳大的「主義」君臨我們的頭頂,現實主義作為一定歷史范疇的文學現象,它的輝煌也是永遠的。

現在的問題是,如果認真考察一下,現實主義在我國當代文學中是不是已經發展到類似十九世紀和法國現實主義文學在反映我國當代社會主生活乃至我們必須重新尋找新的前進途徑?實際上,現實主義文學在那樣偉大的程度,以致我們不間斷的五千年文明史方面,都還沒有令人十分信服的表現。雖然現實主義一直稱是我們當代文學的主流,但和新近興起的現代主義一樣處於發展階段,根本沒有成熟到可以不再需要的地步。現實主義在文學中的表現,決不僅僅是一個創作方法問題,而主要應該是一種精神。從這樣的高度縱觀我們的當代文學,就不難看出,許多用所謂現實主義方法創作的作品,實際上和文學要求的現實主義精神大相徑庭。幾十年的作品我們不必一一指出,僅就「大躍進」前後乃至十年中的作品就足以說明問題。許多標榜「現實主義」的文學,實際上對現實生活作了根本性的歪曲。這種虛假的「現實主義」其實應該歸屬「荒誕派」文學,怎麼可以說這就是現這主義文化呢?而這種假冒現實主義一直侵害著我們的文學,其根系至今仍未絕斷。以後,具備現實主義品格的作品逐漸出現了一些,但根本談不到總體意義上的成熟,更沒有多少容量巨大的作品。尤其是初期一些轟動社會的作品,雖然力圖真實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的面貌,可是仍然存在簡單化的傾向。比如,照舊把人分成好人壞人兩類——只是將過去「四人幫」作品裡的好壞人作了倒置。是的,好人壞人總算接近生活中的實際「標准」,但和真正現實主義要求對人和人與人關系的深刻揭示相去甚遠。此外,考察一種文學現象是否「過時」,目光應該投向讀者大眾。一般情況下,讀者仍然接受和歡迎的東西,就說明它有理由繼續存在。當然,我國的讀者層次比較復雜。這就更有必要以多種文學形式滿足社會的需要,何況大多數讀者更容易接受這種文樣式。「現代派」作品的讀者小,這在當前的中國是事實;這種文學樣式應該存在和發展,這也毋容置疑;只是我們不能因此而不負責任地棄大多數讀者於不顧,只滿足少數人。更重要的是,出色的現實主義作品甚至可以滿足各個層面的讀者,而新潮作品至少在目前的中國還做不到這一點。至於一定要出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和現代派創作方法之間分出優劣高下,實際是一種批評的荒唐。從根本上說,任何手法都可能寫出高水平的作品,也可能寫出低下的作品。問題不在於用什麼方法創作,而在於作家如何克服思想和藝術的平庸。一個成熟的作家永遠不會「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他們用任何手法都可能寫出傑出的篇章。當我反復閱讀哥倫比亞當代偉大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用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創作的著名的《百年孤獨》的時候,緊接著便又讀到了他用純粹古典式傳統現實主義手法寫成的新作《霍亂時期的愛情》。這是對我們最好的啟發。

⑥ 有人說魯智深還是個哲學家,真的是這樣嗎

再到119回,便寫到他聽潮信而得人生大悟。「聽潮而圓,見信而寂」,他問人家什麼是「圓寂」,得知圓寂便是死,於是有條不紊地沐浴更衣,穿上御賜的僧衣,一面分封手下去叫宋江等來看他,一面還取紙筆寫下一篇頌子,之後去法堂上,手持禪杖,當中坐了,燃起香爐,將寫好的頌子放在禪床上,自然坐化。待宋江來看時,只見頌子寫著: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里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錢塘江聽潮信是水滸的點睛之筆,也是魯智深的升華之筆。從一個粗人到一個禪悟的僧人,從容的面對人生中的大小困境,喜笑怒罵,低潮與高峰,最終都會歸於平靜。再輝煌的人生,百年之後也不過是一抔黃土,無聲的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總之,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給魯智深打造的形象,從其名到其行為,再到其思想的變化,都不愧為一個樸素的哲學家。

⑦ 中國傳統文化方面有哪些好的書籍介紹介紹

1、四書五經 

「四書五經」是中國的「聖經」。「四書五經」是《大學》、《中庸》、《論語》和《孟子》(四書)及《詩經》、《書經》、《禮記》、《易經》、《春秋》(五經)的總稱。

這是一部被中國人讀了幾千年的教科書,包含了中國古代的政治理想與治國之道,是我們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一把鑰匙。書里許多語言,如「當仁不讓」、「名正言順」、「巧言令色」等等,直到今天仍在使用。  

2、《老子》 

《老子》五千言,震古鑠今,研究它的著作汗牛充棟。老子是中國第一個純粹的哲學家,老子的思想成為中國人根深蒂固的一種思想傾向。道法自然、清靜無為的思想,幾乎對每一個有文化的中國人都有重要影響。《老子》文字簡約,說理透徹,含義深邃,富有辯證精神,特別能啟發人的思考。《老子》文字不是特別艱深,歷代注家又多,選一種較好的版本當能有助於閱讀理解。  

3、《莊子》 

《莊子》繼承發揚了《老子》的思想,與《老子》一起合稱「老莊」,成為道家的經典。莊子對生死的態度十分達觀,「鼓盆而歌」成為莊子的典型畫像。《莊子》文字上汪洋恣肆、豐瞻華美,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對中國古代散文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書中運用了大量的寓言來說理,比如《庖丁解牛》就是著名的一篇。  

4、《韓非子》 

《韓非子》一書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韓非子思想是在中國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占統治地位的思想。法家思想是中國古代政治以力服人的「霸道」的代表,與「四書五經」代表的以德服人的「王道」一起,互為表裡,歷代王朝的統治者或多或少都受它影響。  

5、《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不是中國第一部兵書,卻是最好的一部兵書,它誕生於春秋幾百年戰亂的背景之下,涵蓋了軍事中一切重要問題,被我國歷代軍事家奉為圭臬。它還被譯成多種外文,具有世界影響。《孫子兵法》簡潔的語句中蘊藏著豐富的內容,對當代商業社會中人的行為處事亦頗多啟發。

(7)禪悟人生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閱讀全文

與禪悟人生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新手在起點寫小說買斷一般多少錢 瀏覽:633
小說男主角名字帶寒女主角帶貝 瀏覽:871
催眠交換精選小說全文閱讀全文 瀏覽:302
有沒有像紅警的三國小說推薦 瀏覽:224
女主捉鬼系統類小說 瀏覽:744
小說描寫人物方法有哪些特點 瀏覽:331
外號凶獸的小說名字 瀏覽:546
小說總字數排行榜完本 瀏覽:75
口述調教女友系列小說全集 瀏覽:843
最好看修真小說排行榜完本小說 瀏覽:620
女醫明妃傳免費小說 瀏覽:847
末世主受有系統小說推薦 瀏覽:97
邊村小說全文閱讀理解答案 瀏覽:138
劍道獨遵有聲小說 瀏覽:202
小說作者蘇仟陌作品 瀏覽:410
介紹一些好看的小說2017 瀏覽:765
好看的娛樂圈算命小說排行榜 瀏覽:893
獵人小說女主強大男主是科特 瀏覽:175
悲傷古代小說虐心小說 瀏覽:326
2014排行榜推薦完結言情小說集 瀏覽: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