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斯蒂芬 茨威格的所有作品名
茨威格,S.(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於維也納一個企業主家庭。1899年中學畢業後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皙學和文學。1903年獲博士學位。16歲就在刊物上發表了處女作。1901年第一部詩集《銀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說集《初次經歷》寫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動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戰劇《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戰後他目睹人民的災難和社會道德淪喪,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靈魂。他的作品匠心獨具,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社會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高爾基語)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馬來狂人》(1922)、《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192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922)、《感情的紊亂》(1927)等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於次年移居英國。1938年入英國籍。不久離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遂於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他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1942)、小說《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長篇傳記作品《巴爾扎克》都在作者死後先後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遺稿中又發現了一部長篇小說的手稿《富貴夢》。
其作品有:《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 《看不見的珍藏》 ,《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禮》,《無形的壓力》 ,《償還舊債》,《女僕勒波雷拉》, 《偶識此道》,《舊書販門德爾》, 《既相同又不同的兩姐妹》,《是他嗎?》, 《變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 ,《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 《雷潑萊拉》,《一顆心的淪亡》, 《巧識新藝》,《舊書商門德爾》,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桎梏》 等。
Ⅱ 求茨威格的小說 德語版
已經發過去了~茨威格的《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德對照的,不知道你滿不滿意~
Ⅲ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說《忘卻的夢》主要內容是什麼
《忘卻的夢》,並於20世紀初發表。小說的篇幅不長,講一對青梅竹馬的戀人,由於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兩人的價值觀念發生了不同的變化,女的追求的是榮華和富貴,男的嚮往的是理想和愛情,志趣不同,當然走不到一起。
Ⅳ 斯蒂芬茨威格哪三部長篇小說代表了他的藝術高峰
。。。就一個長篇
Ⅳ 有誰知道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集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象棋的故事》
《偉大的悲劇》
《最初的經歷》
《馬來狂人》
《恐懼》
《混亂的感覺》
《人的命運轉折點》(又譯《人生轉折點》)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24小時》
《滑鐵盧之戰》
《危險的憐憫》等;
回憶錄《昨日的世界》
;傳記《異端的權利》
《麥哲倫航海記》
《斷頭王後》
《人類群星閃耀的時刻》(又譯有《人類的群星閃耀時》)
《三位大師》
《同精靈的斗爭》
《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
《三作家》等。
Ⅵ 茨威格的作品
《家庭女教師》
兩個孩子現在單獨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燈已經關了。她們之間籠罩著一
片黑暗,只有兩張床隱隱約約地發白。兩個孩子的呼吸都很輕微,人家簡直
會以為她們都睡著了。
「喂!」一個聲音說道。這是那個十二歲的女孩。她輕輕地、有些提心
吊膽地向黑暗裡發問。「什麼事?」從另外一張床上傳來姐姐的回答。她比
妹妹只大一歲。
「你還醒著哪。好極了。我..我有件事想告訴你..」
那邊沒有回答。只聽見床上發出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姐姐撐坐起來,
帶著期待的神情向這邊望過來,可以看見她的眼睛在閃閃發光。
「你知道嗎..我早就想跟你說..不過你先告訴我,這幾天你不覺得
我們的小姐有點兒怪嗎?」
另一個女孩遲疑了一會兒,沉思起來。「有點兒,」接著她說道,「可
是我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她不像原來那樣嚴厲了。最近我有兩天沒做作
業,她也沒說什麼。再就是她有點兒那樣——我也說不好。反正我覺得她現
在根本不管我們了,她老是坐在一邊,也不跟我們一塊兒玩了,從前她老跟
我們一起玩的。」
「我看她很傷心,只是不願意讓人家知道。她現在鋼琴也不彈了。」
又是一陣沉默。
接著姐姐提醒妹妹:「你不是有事要說嗎?」
「是啊,可是這事你准也不許告訴,的確不許告訴任何人。媽嗎也好,
你的小朋友也好,都不許告訴。」
「我不告訴,我不告訴!」姐姐已經不耐煩了,「到底是什麼事呀?」
「是這樣..剛才,我們上床睡覺的時候,我忽然想起,我還沒跟小姐
道晚安呢。我的鞋都已經脫了,可是我又跑到她房裡去,你知道嗎,我輕手
輕腳地跑過去,想嚇她個冷不防。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房門。起先我還以為她
不在房裡呢。燈亮著,可是我沒看見她。突然——我嚇了一大跳——我聽見
有人在哭,我一下子看見她衣服穿得好好地躺在床上,腦袋埋在枕頭里。她
在抽抽搭搭地哭,我嚇得渾身直哆嗦。可是她沒有瞧見我。於是我又輕手輕
腳地重新把門關上。我身上抖得厲害,只好在問口一動不動地呆了一會兒。
這時,我在房門外還清清楚楚地聽見她在哭呢。後來我就趕緊跑回來了。」
她們兩個又不吭聲了。然後一個女孩輕輕地說了聲:「可憐的小姐!」
這句話在屋子裡顫抖,就像一個陰郁的音符迷失在空中,接著又復歸於沉寂。
「我真想知道,她干嗎哭,」妹妹又開口說道,「這幾天她又沒跟什麼
人吵過嘴。媽媽現在也不再沒完沒了地挑她的刺了。我們肯定也都沒惹她生
氣,那她干嗎哭成這樣?」
「我倒有點兒明白她干嗎哭。」姐姐說道。
「於嗎哭?告訴我,她於嗎哭?」
姐姐猶豫了一會兒,末了說道:「我想,她在戀愛了。」
① 本篇於一九一一年在小說集《最初的經歷》(萊比錫海島出版社出版)中首次發表。
「戀愛?」妹妹驚訝地一愣,「戀愛?愛上誰了呢?」
「你難道一點也沒看出來?」
「該不是愛上了奧托吧?」
「不是奧托是誰?奧托難道沒有愛上她?他上大學,在咱們家已經住了
三年,可從來也沒有陪我們出去玩過,他干嗎這幾個月突然一下子每天都陪
我們出去呀?小姐到我們家來以前,他對我好嗎?對你好嗎?可是現在他成
天圍著我們轉來轉去。不管是人民花園、城市公園或者普拉特爾①,我們跟小
姐到哪兒去,都會碰巧遇見他,總是碰巧。你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妹妹大吃一驚,結結巴巴地說道:
「是的..是的,我當然覺得有點兒奇怪。可我一直以為,這是..」
她的聲音變了。她不再往下說了。
「我起先也以為是那樣,我們這些女孩子都挺傻。可是我總算及時發現,
他不過是拿我們做幌子罷了。」
現在兩個人都沉默不語了。談話似乎已經結束。
姐妹倆已經陷入沉思或者已經進入夢鄉。
這時妹妹又一次無可奈何地在黑暗中說道:「可她干嗎又要哭呢?奧托
不是挺喜歡她嗎?我一直以為,戀愛一定是挺美妙的。」
「我不知道,」姐姐帶著沉思神往的神情說道,「我原來也一直認為,
戀愛準是非常美妙的。」
在睏倦欲睡的女孩的唇邊又一次輕輕地、惋惜地吐出一聲:「可憐的小
姐。」
然後屋裡一片寂靜。
第二天早上她倆不再談起這件事情,可是,姐妹倆都感覺到,兩個人的
腦子里轉的是同樣的念頭。她們兩個互相繞著走,彼此躲來躲去,可是等到
她倆從側面打量女教師的時候,兩個人的目光又不由自主地相遇在一起。吃
飯的時候,她們仔細觀察奧托,彷彿這個在她們家裡往了幾年的堂兄是個陌
生人。她們不跟他說話,可是在低垂的眼皮底下,她們一個勁兒地斜著眼睛
瞅他,看他是不是在跟小姐打暗號。姐妹倆都坐立不安。吃完飯以後,她們
不去玩,卻心慌意亂地東忙西忙,瞎忙一氣,急於想要探聽這個秘密。到了
晚上,兩個女孩中的一個只不過淡淡地隨口問了一句,彷彿她對這事漠不關
心似的:「你又看出什麼了嗎?」「沒有,」另一個說了一句,就掉過臉去。
兩姐妹似乎都有點怕談起這件事情似的。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兩個孩子默默
地觀察著,繞著圈子探索著,她們忐忑不安而又不知不覺地感覺到正在接近
一個閃爍不定的秘密。
幾天以後,妹妹終於發覺,女教師在吃飯的時候,晴暗地向奧托使了個
眼色。奧托點點頭算是回答。妹妹激動得身子一顫。她在桌子底下伸過手去,
輕輕地碰一碰姐姐的手。等姐姐轉過臉來,她就用她發光的眼睛瞅了姐姐一
眼。姐姐馬上就會意了,立刻也坐立不安起來。
大家吃完飯剛站起來,女教師就對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屋去自己玩一
會兒吧。我有點頭疼,想休息半個鍾頭。」
兩個孩子垂下眼睛。她們小心翼翼地互相用手碰了碰,好像彼此都想提
(① 人民花園,城市公園,普拉特爾,都是維也納的游覽地。普拉特爾是維也納的一座著名的公園,位於多
瑙河和多瑙河運河之間。)
醒一下對方似的。女教師剛走,妹妹就一步蹦到姐姐跟前:「瞧著吧,現在
奧托要到她房裡去了!」
「那還用說!所以她才把我們支開啊!」
「咱們得到她門口去偷聽!」
「可是要是有人來了怎麼辦?」
「誰會來呀?」
「媽媽唄。」
妹妹嚇了一跳,「是啊,那..」
「我有主意了,你猜怎麼著?我在門口偷聽,你留在走廊里,要是有人
來了,你就給我個暗號。這樣我們就保險了。」
妹妹噘著嘴,一臉的不高興。「可是你到時候什麼也不告訴我。」
「全都告訴你!」
「真的全都告訴我?..可什麼也不許落下啊!」
「當然,人格擔保。聽見有人來,你就咳嗽一聲。」
她倆等在走廊里,渾身哆嗦,心情激動。她們的心臟怦怦直跳。下面會
發生什麼事情呢?兩個孩子緊緊地挨在一起。
傳來腳步聲。姐妹倆趕忙跑開,躲進暗處。果然不錯,來的是奧托。他
握住門把,門隨後又關上。姐姐像支箭似地射了過去,貼在門上,屏息靜氣,
側耳細聽。妹妹不勝嚮往地望著這邊。好奇心折磨著她,使她離開指定的崗
位,悄悄地溜了過來。可是,姐姐生氣地把她推開。她只好又去等在外面,
兩分鍾、三分鍾,在她看來簡直像永恆一樣的漫長。她焦急難耐,像熱鍋上
的螞蟻轉來轉去。姐姐什麼都聽見了,而她一點也沒聽著。她又急又氣,幾
乎要哭出來了。這時那邊第三個房間里有扇門砰地關上了,她咳嗽一聲。姐
妹倆連忙跑開,溜進她們自己的房間。進屋以後還上氣不接下氣地站了一會
兒,心跳得厲害。
接著妹妹便急切地催她姐姐:「好啦,快..告訴我吧!」
姐姐臉上露出沉思的神情。末了她非常困惑地、像是自言自語地說道:
「我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什麼事?」
「這事真奇怪。」
「什麼事..什麼事呀!」妹妹氣喘吁吁地把這句話吐了出來,於是姐
姐拚命回想。妹妹湊過來,緊挨著她,生怕漏掉了一個字。
「這事真奇怪..跟我原來想的,完全不一樣。我猜奧托進了房間以後,
準是想跟她擁抱或者接吻,因為她跟他說道:『別這樣,我有正經事要跟你
談。』我看是一點兒也看不見,因為鑰匙孔里插著鑰匙,可是聽卻聽得很清
楚。『出了什麼事啦?』奧托接著問道。可我從來沒有聽見他這樣說過話。
你也知道,他平時說話總喜歡大叫大嚷,粗聲粗氣。可這句話,他卻說得戰
戰兢兢,我馬上就感覺到,他不曉得怎麼搞的,心裡有點害怕。小姐想必也
看得出來,他在撒謊,因為她只是非常低聲地說了一句:『你早就知道了。』
——『不知道,我一點也不知道。』『是嗎?』她就說了——說得那樣悲傷,
悲傷極了——『那你干嗎一下子不理我了?一個禮拜以來,你沒跟我說過一
句話,你總是躲著我,也不再跟孩子們一起出去了,你也不再到公園里來了。
難道我一下子就成了陌生人了?啊,你早已知道,為什麼你忽然遠遠地避開
我。』他不作聲,後來說道:『我快考試了,我得好生復習功課,沒功夫於
別的。現在也只能這樣。』這下她就哭開了,然後一面哭一面對他說,可是
說得非常溫柔非常動人:『奧托,你干嗎要撒謊呢?你還是說實話吧,你對
我撒謊,你這樣做應該嗎?我對你沒有提過任何要求,可是我們兩人之間得
把話講講清楚。你分明知道,我要跟你說什麼,我從你的眼睛就看出來了。』
——『說什麼呀?』他猶猶豫豫地說道,可是聲音非常的微弱。這時她就說
了..」
小女孩說到這里,突然身子哆嗦起來,激動得說不下去了。妹妹更緊地
偎依著她。「什麼..說了什麼呀?」
「這時她就說:『我不是有了你的一個孩子嗎?』」
妹妹像閃電似的嚇了一跳:「孩子!一個孩子!這不可能啊!」
「可她就是這么說的。」
「你准聽錯了。」
「沒錯,沒錯!她把這話又重復了一遍;他也像你一樣,跳了起來,叫
道:『一個孩子!』小姐好久沒吭聲,末了說道:『現在該怎麼辦呢?』後
來..」
「後來怎麼啦?」
「後來你就咳嗽了,我就只好跑開。」
妹妹感到非常惶惑,眼睛直愣愣地望著前面:「一個孩子!這怎麼可能
呢?她又在哪兒有這么個孩子呢?」
「我不知道。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也許在家裡吧..在她上咱們家來以前。媽媽為了咱們倆當然不允許
她把孩子帶來。所以她才這樣傷心。」
「去你的吧!那時候她還根本不認識奧托呢!」她倆又一籌莫展地沉默
了,一面苦思苦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可使姐妹倆非常的煩惱。妹妹又
開始說道:「一個孩子!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她怎麼會有個孩子呢?她又沒
結婚。只有結過婚的女人才有孩子,這我是知道的。」
「也許她結過婚了。」
「你別發傻好不好!總不是跟奧托結的婚吧!」
「為什麼..?」
姐妹倆面面相覷,一籌莫展。
「可憐的小姐,」兩姐妹當中的一個非常悲傷地說道。這句話一再出現,
末了化為一聲同情的嘆息。同時,好奇心也一再 燃起。
「究竟是個女孩還是個男孩?」
「誰又能知道呢?」
「你看怎麼樣..要是我去問問她..非常、非常小心地問她。」
「你發瘋了!」
「怎麼啦..她不是跟咱們挺好的嗎?」
「你在胡想些什麼呀!這種事情人家是不跟我們說的。什麼都瞞著我們。
每次我們一進屋,他們就閉口不說了,凈跟我們瞎七搭八胡扯一氣,好像我
……
***********************
茨威格,S.(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於維也納一個企業主家庭。1899年中學畢業後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皙學和文學。1903年獲博士學位。16歲就在刊物上發表了處女作。1901年第一部詩集《銀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說集《初次經歷》寫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動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戰劇《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戰後他目睹人民的災難和社會道德淪喪,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靈魂。他的作品匠心獨具,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社會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高爾基語)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馬來狂人》(1922)、《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192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922)、《感情的紊亂》(1927)等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於次年移居英國。1938年入英國籍。不久離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遂於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他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1942)、小說《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長篇傳記作品《巴爾扎克》都在作者死後先後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遺稿中又發現了一部長篇小說的手稿《富貴夢》。
Ⅶ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說《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的藝術特點是什麼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該書充分顯示了茨威格在描寫心理表現意識流方面的藝術才能。小說描繪了一個年逾花甲的女人的一段往事。作品寫她出於一種高尚情感,去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賭徒,卻由於瞬間的激情的驅使而失身於這個她連姓名也不知道的男人,淋漓盡至地表現了不自覺的沖動與理智之間的搏鬥,刻畫了中產階級婦女的思想感情。
同時,書中人物心理的精彩描寫引人入勝,對人性的剖析入木三分,對人性評判客觀真實。一個女人一生有許多時刻會使她屈服於某種神秘莫測的力量之下,不但違反本來的心意,又不自知其所以然,這種情形實際上明明存在,硬不承認這種事實,不過是懼怕自己的本能和我們天性的邪魔成分,想要掩蓋內心的恐懼罷了。而且許多人覺著很自慰,要這樣才感到自己比」易受誘惑的人」,更堅強,更道德,更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