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研究關於"歐亨利"短篇小說寫作風格的文章★★
Walter B.Pitkin , The Art and Business of Story Writing , 1908.
劉新義 , 論麥琪的禮物語言特色,濟南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5/02.
田艷 , 歐•亨利短篇小說精選 ,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05.3.
吳偉仁 , 美國文學史及選讀 ,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996.2.
張昕 , 論歐•亨利短篇小說的藝術構思 , 寶雞文理學院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5/04.
張貞梅 , 評歐•亨利的藝術手法 , 淮北煤師院學報2001.2 第22卷第1期
《走進迷宮——歐·亨利的藝術世界》,阮溫凌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找了很久的啊,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㈡ 莫泊桑歐亨利契科夫的短篇小說各自特點以及風格是什麼
1、莫泊桑
特點:()在對人物的描繪上,莫泊桑並不追求色彩濃重的形象、表情誇張的面目、誇張的生平與難以置信的遭遇,而是致力於描寫「處於常態的感情、靈魂和理智的發展」(《論小說》),表現人物內心的真實與本性的自然,通過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狀態與在一定情勢下必然有的最合情理的行動、舉止、反應、表情,來揭示出其內在心理與性格的真實。
(2)莫泊桑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
風格:現實主義小說藝術。
2、歐亨利
特點: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只有到了最後一刻,「謎底」才最終解開,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即「歐·亨利式結尾」。
風格:世態人情,並且易有濃郁的美國風味。
3、契科夫
特點:不追求離奇曲折的情節,他描寫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人物,從中揭示社會生活的重要方面。在契訶夫的劇作中有豐富的潛台詞和濃郁的抒情味。
風格:現實主義。
契科夫:
(2)歐亨利短篇小說語言特色擴展閱讀:
三人的短篇小說:
1、莫泊桑
《羊脂球》《俊友》《項鏈》《一生》《溫泉》《歸來》《我的叔叔於勒》等。
2、歐亨利
《麥琪的禮物》(一作賢人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帶傢具出租的房間》《愛的犧牲》《心與手》《二十年後》等。
《感恩節的先生們》
3、契科夫:
《給博學的鄰居的一封信》《皮靴》《馬姓》《凡卡》《迷路的人》《預謀犯》《未婚夫和爸爸(現代小品)》《客人(一個場景)》《名貴的狗》《紙里包不住火》《哼,這些乘客們!》《普里什別葉夫中士》《獵人》《哀傷》《胖子和瘦子》、《喜事》《在釘子上》《勝利者的得意洋洋》《小公務員之死》《不平的鏡子》等。
㈢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有什麼寫作特色
歐·亨利是美國著名的現實主義短篇小說家之一,他的小說從各個角度揭露了資本主義的黑暗,描寫了社會底層人民的生活和苦痛,頌揚了他們的真誠愛情和友誼、自我犧牲的高尚行為和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他小說的結尾採取喜劇的形式,表達深刻的社會內涵、殘酷的社會現實和人性的升華,並進一步指出這種現實的不可逃避性。以活潑的談話式文體寫成並以出乎意料的結尾為特徵,這種風格的短篇小說也被稱為「歐·亨利結尾」
歐·亨利的小說在藝術處理上的最大特點就是它們的「意外結局」。情節的發展似乎明明朝著一個方向在發展,結果卻來個出其不意。這意外的結局一般說來是比較令人寬慰的,即便是悲哀的結局,也常包含著某種光明之處,這就是所謂「帶淚的微笑」。像《帶傢具出租的房間》這樣的悲劇在歐·亨利的筆下是很少發生的。然而,意外的結局不能不經常依賴於某種偶然性,而太多的偶然性又不能不與現實產生距,所以「意外結局」一面使歐·亨利的小說顯示得趣味盎然,同時也使它們缺乏深度。
兩難的處理和意外的結局往往產生令人啼笑皆非的幽默效果,在歐·亨利的小說中,幽默是貫穿始終的,有的專門是為幽默而幽默的。綁架孩子的歹徒被頑童折磨得苦不堪言,寧可倒貼錢把孩子護送回家。幽默家被近日復一日地製造幽默,竟變成了一個心力交瘁的吸血鬼,最終在殯儀館的後房中才得以告別塵世的愚蠢,重新恢復了一個正常人的知覺。歐·亨利顯然是把自己視為一個幽默家,他在《幽默家自白》中寫道:「我的笑話的性質是和善親切的,絕不流於諷刺,使別人生氣。」這句話也適用於歐·亨利本人,他諷刺,但不流於諷刺,他的嘲諷和幽默通常是善意的,有時能令人震驚地揭示出人生的真諦,如《生活的陀螺》和《鍾擺》那樣,它們體現了歐·亨利透視生活的能力。歐·亨利的語言本身也充滿了誇張和幽默,而幽默能直到淡化事物悲劇性的作用,使大眾讀者更能接受。
㈣ 誰能談談歐亨利小說的藝術特色
歐·亨利在大概十年的時間內創作了短篇小說共有300多篇,收入《白菜與國王》(1904)、《四百萬》(1906)、《西部之心》(1907)、《市聲》(1908)、《滾石》(1913)等集子,其中以描寫紐約曼哈頓市民生活的作品為最著名。他把那兒的街道、小飯館、破舊的公寓的氣氛渲染得十分逼真,故有「曼哈頓的桂冠詩人」之稱。他曾以騙子的生活為題材,寫了不少短篇小說。作者企圖表明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里,有不少人就是高級的騙子,成功的騙子。歐·亨利對社會與人生的觀察和分析並不深刻,有些作品比較淺薄,但他一生困頓,常與失意落魄的小人物同甘共苦,又能以別出心裁的藝術手法表現他們復雜的感情。他的作品構思新穎,語言詼諧,結局常常出人意外;又因描寫了眾多的人物,富於生活情趣,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因此,他最出色的短篇小說如《愛的犧牲》(A Service of Love)、《警察與贊美詩》(The Cop and the Anthem)、《帶傢具出租的房間》(The Furnished Room)、《麥琪的禮物》(The Gift of the Magi)、《最後一片藤葉》(The Last Leaf)等都可列入世界優秀短篇小說之中。
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被喻為[含淚的微笑]。他還以准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歐·亨利還以擅長結尾聞名遐邇,美國文學界稱之為「歐·亨利式的結尾」他善於戲劇性地設計情節,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勾勒矛盾,最後在結尾處突然讓人物的心理情境發生出人意料的變化,或使主人公命運陡然逆轉,使讀者感到豁然開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稱奇,從而造成獨特的藝術魅力。歐·亨利把小說的靈魂全都凝聚在結尾部分,讓讀者在前的似乎是平淡無奇的而又是詼諧風趣的娓娓動聽的描述中,不知不覺地進入作者精心設置的迷宮,直到最後,忽如電光一閃,才照亮了先前隱藏著的一切,彷彿在和讀者捉迷藏,或者在玩弄障眼法,給讀者最後一個驚喜。在歐·亨利之前,其他短篇小說家也已經這樣嘗試過這種出乎意料的結局。但是歐·亨利對此運用得更為經常,更為自然,也更為純熟老到。
歐·亨利給美國的短篇小說帶來新氣息,他的作品因而久享盛名,並具有世界影響。美國自1918年起「歐·亨利紀念獎」,以獎勵每年度的最佳短篇小說,由此可見其聲望之卓著。
在紐約,由於大量佳作出版,他名利雙收。他不僅揮霍無度,而且好賭,好酒貪杯。寫作的勞累與生活的無節制使他的身體受到嚴重損傷。1907年,歐·亨利再婚。可惜,第二次婚姻對他來說並沒有什麼幸福可言。1910年6月3日,他病倒了。兩天後,即6月5日,與世長辭,死於肝硬化,年僅48歲。
從題材的性質來看,歐·亨利的作品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以描寫美國西部生活為主;一類寫的是美國一些大城市的生活;一類則以拉丁美洲生活為對象。這些不同的題材,顯然與作者一生中幾個主要生活時期的不同經歷,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三類作品當中,無疑又以描寫城市生活的作品數量最多,意義最大。
歐·亨利思想的矛盾和他作品的弱點,與他的創作環境有極大關系。即使在他已經成名,受到讀者廣泛歡迎的時候,他的生活也依然經常處於拮據狀態。他曾經直言不諱地說:我是為麵包而寫作的」。
㈤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特點
特點:十分貼近社會小人物,幽默詼諧,前後反轉很大,具有很強的戲劇性。構思精妙。有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美稱。
歐亨利的作品之所以令人百看不厭,是他的作品緊貼當時的社會生活,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描寫「社會小人物」故事的,例如《麥琪的禮物》《最後的常青藤》這些作品讀完後沒有一個不然人凄然一笑的,反思深刻。一來我同情這些人物,但同時有敬佩他們,因為在百般困難的環境中,他們唯一沒有丟失的就是他們心中純潔善良。
假惡丑也是歐亨利小說中更多揭露的東西。如《虎口拔牙》《叢林中的孩子》這些故事無情地指出了社會中的「騙子」,對他們進行了斥責。或許社會的爾虞我詐不能因為這些斥責而停止,但他在小說中的諷刺也注意讓我們讀者對這些人報以鄙視。
歐亨利的小說不僅內容吸引人,而且他的小說結尾也常常是笑中帶刺的,這大概就是歐亨利式的幽默吧。
在《最後一片常青藤葉》中,結尾透漏出令人意想不到的真相。從而贊揚崇高的藝術家的品格;《愛的奉獻》中相濡以沫的夫妻在真相大白時,有著苦澀卻更覺情深。
《警察與贊美詩》中,流浪漢在想進監獄而不能後決定重新做人,積極生活,法律卻在這時將他送進囚籠……這些結局從各角度引導,深化主旨,使得讀者在笑中結束閱讀,但回味卻有有如百味在心中流淌。
在歐亨利的作品中,能體會到了什麼叫藝術之樹常青,在他的作品中盡管看到了人世間黑暗的一面,但也看到他表現的底層人民精神光明一面。
(5)歐亨利短篇小說語言特色擴展閱讀:
歐·亨利(O.Henry,1862年9月11日—1910年6月5日),又譯奧·亨利,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William Sydney Porter),美國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其主要作品有《麥琪的禮物》、《警察與贊美詩》、《最後一片葉子》、《二十年後》等。
1862年9月11日,歐·亨利生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林斯伯勒,曾當過銀行職員、葯劑師等。1896年2月,歐·亨利因受到盜用公款的指控入獄,後逃亡宏都拉斯。
1898年再次入獄,期間開始發表作品。1902年,歐·亨利移居紐約,成為職業作家。1910年6月5日,歐·亨利因肝硬化在美國紐約去世。
歐·亨利與契訶夫和莫泊桑並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曾被評論界譽為曼哈頓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有「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之譽。
㈥ 歐亨利短篇小說的特點是............
從藝術手法上看,歐·亨利善於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而富於哲理的戲劇性場回景,答用漫畫般的筆觸勾勒出人物的特點。作品情節的發展較快,在結尾時突然出現一個意料不到的結局,使讀者驚愕之餘,不能不承認故事合情合理,進而贊嘆作者構思的巧妙。他的文字生動活潑,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他還以准確的細節描寫,製造與再現氣氛。特別是大都會夜生活的氣氛。
㈦ 歐亨利小說的特點是什麼
小品式的反轉,懸念式的結尾。
歐亨利的作品往往開頭平鋪直述,緩緩推進,朝著讀者認為內的結局發容展,但最後的結尾卻是出其不意,超乎讀者想像的。
在《麥琪的禮物》中,歐亨利用他一貫幽默,帶有淡淡哀傷的筆觸,講述了一個沒有曲折,不足為奇的故事。女主人公黛拉在聖誕節為了給心愛的丈夫買一條高貴的白金錶鏈,可以配上丈夫祖傳下來的金錶,而賣掉了自己一頭漂亮的長發。
可沒有想到的是丈夫為了妻子喜歡的一整套修飾著鑽石和珍珠的發梳而賣掉了金錶。夫妻兩人為了對方的聖誕禮物絞盡腦汁,確誰也用不上了。故事在丈夫吉姆講完賣金錶之事後戛然而止,留給了讀者自由想像的空間。
捕捉生活中令人啼笑皆非,卻富有哲理的典型性戲劇場面。
在《兩位感恩節的紳士》中,主人公是個流浪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在挨餓。只有感恩節才能大吃一頓,填飽飢腸轆轆的肚子。因為在慈善家眼中,窮人們從飽肚到空腹的周期是三百六十五天。
㈧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的語言風格
歐亨利的小說構思獨特、情節曲折、語言詼諧,風格迥異,無 情的揭露和鞭撻。善於利用雙關語、訛音、諧音和舊典新意,妙趣橫生,又頗具深意,被喻為[含淚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