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余華推薦的10部短篇小說

余華推薦的10部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6-26 02:14:36

⑴ 余華有哪些好作品

余華著名的長篇莫過於《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上下、
除了這些呢。還有一些中短篇小說集也很好看。我一口氣呢 全都買下來了,正在慢慢啃。
《現實一種》(力薦) 《河邊錯誤》(偵探型的、力薦) 《一九八六年》 《顫栗》 《一個地主的死》(力薦) 《偶然事件》 《十八歲出門旅行》
還有《我膽小如鼠》 《鮮血梅花》 《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有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 (還沒看)

⑵ 可否請大家把余華、蘇童、莫言、王朔推薦的各10篇...

余華: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 新世界出版社新近出版了由當前最具實力的四位小說家余華、莫言、王朔、蘇童聯手推出的「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四位作家以一流小說家的洞察力和領悟力,選出了他們苦讀和苦練數十年對自己創作影響最大的小說。讀者可從中看到作家與作家間的心有靈犀或神合貌離,選家與選家之間的大相徑庭或不謀而合,由此對這4位作家的個人文學特色有了更進一步了解。 幾位作家在各自書前「序」里,對自己所選的每一篇作品都進行了非常深刻而又感性的分析,本報從中摘錄部分內容,以饗讀者。 余華:溫暖的旅程 《青魚》(杜克司奈斯)、《在流放地》(卡夫卡)、《伊豆的歌女》(川端康成)、《南方》(博爾赫斯)、《傻瓜吉姆佩爾》(辛格)、《孔乙己》(魯迅)、《禮拜二午睡時刻》(馬爾克斯)、《河的第三條岸》(羅薩)、《海上扁舟》(史蒂芬·克萊恩)、《鳥》(布魯諾·舒爾茨) 我經常將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並不是他們應該在一起,而是出於我個人的習慣。我難以忘記1980年冬天最初讀到《伊豆的歌女》時的情景,當時我20歲,我是在浙江寧波靠近甬江的一間昏暗的公寓里與川端康成相遇。五年之後,也是在冬天,也是在水邊,在浙江海鹽一間臨河的屋子裡,我讀到了卡夫卡。謝天謝地,我沒有同時讀到他們。當時我年輕無知,如果文學風格上的對抗過於激烈,會使我的閱讀不知所措和難以承受。在我看來,川端康成是文學里無限柔軟的象徵,卡夫卡是文學里極端鋒利的象徵;川端康成敘述中的凝視縮短了心靈抵達事物的距離,卡夫卡敘述中的切割擴大了這樣的距離;川端康成是肉體的迷宮,卡夫卡是內心的地獄。我們的文學接受了這樣兩份絕然不同的遺囑,同時也暗示了文學的廣闊有時候也存在於某些隱藏的一致性之中。川端康成曾經這樣描述一位母親凝視死去女兒時的感受:「女兒的臉生平第一次化妝,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類似起死回生的例子在卡夫卡的作品中同樣可以找到。《鄉村醫生》中的醫生檢查到患者身上潰爛的傷口時,他看到了一朵玫瑰紅色的花朵。 這是我最初體驗到的閱讀,生在死之後出現,花朵生長在潰爛的傷口上。 據我所知,魯迅和博爾赫斯是我們文學里思維清晰和思維敏捷的象徵,前者猶如山脈隆出地表,後者則像是河流陷入了進去,這兩個人都指出了思維的一目瞭然,同時也展示了思維存在的兩個不同方式。一個是文學里令人戰栗的白晝,另一個是文學里使人不安的夜晚;前者是戰士,後者是夢想家。這里選擇的《孔乙己》和《南方》,都是敘述上惜墨如金的典範,都是文學中精瘦如骨的形象。在《孔乙己》里,魯迅省略了孔乙已最初幾次來到酒店的描述,當孔乙己的腿被打斷後,魯迅才開始寫他是如何走來的。這是一個偉大作家的責任,當孔乙己雙腿健全時,可以忽視他來到的方式,然而當他腿斷了,就不能迴避。於是,我們讀到了文學敘述中的絕唱。「忽然間聽得一個聲音,『溫一碗酒。』這聲音雖然極低,卻很耳熟。看時又全沒有人。站起來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櫃台下對了門檻坐著。」先是聲音傳來,然後才見著人,這樣的敘述已經不同凡響,當「我溫了酒,端出去,放在門檻上」,孔乙己摸出四文大錢後,令人戰栗的描述出現了,魯迅只用了短短一句話,「見他滿手是泥,原來他是用這手走來的。」 (摘自《溫暖的旅程》,余華文。) 蘇童:枕邊的輝煌 《威克菲爾德》(霍桑)、《萬卡》(契訶夫)、《羊脂球》(莫泊桑)、《傻瓜金佩爾》(辛格)、《紀念艾米莉的一朵玫瑰》(福克納)、《阿拉比》(喬伊斯)、《第三者》(博爾赫斯)、(鴻鸞禧)(張愛玲)、《聖誕節憶舊》(卡波特)、《馬轡頭》(卡佛)。 談及短篇小說,古今中外都有大師在此領域留下不朽的聲音。有時候我覺得童話作家的原始動機是為孩子們上床入睡而寫作,而短篇小說就像針對成年人的夜間故事,最好是在燈下讀,最好是每天入睡前讀一篇,玩味三五分鍾,或者被感動,或者會心一笑,或者悵悵然的,如有骨鯁在喉,如果讀出來這樣的味道,說明這短暫的閱讀時間都沒有浪費,培養這樣的習慣使一天的生活始於平庸而終止於輝煌,多麼好! 當然前提是有那麼多好的短篇可以放在枕邊。 張愛玲是這個選集里唯一的一位漢語作家,需要澄清的是我並不認為她是在國產短篇小說創作中唯一青史留名者,我選《鴻鸞禧》,是因為這篇作品極具中國文學的腔調,簡約的白話,處處精妙挑剔,一個比喻,都像李白吟詩一般煞費苦心。就像此篇中兩個待字閨中的小姑子二喬和四美,她們為哥嫂的婚禮精心挑選行頭,但張愛玲說,雖然各人都認為在婚禮中是最吃重的角色,但「對於二喬和四美,(新娘子)玉清是銀幕上最後映出的雪白的『完』字,而她們則是精彩的下期佳片預告。」張愛玲小說最厲害的就是這樣那樣聰明機智的比喻,我一直覺得這樣的作品是標准中國造的東西,比詩歌隨意,比白話嚴謹,在靠近小說的過程中成為了小說。…… (摘自《枕邊的輝煌》,蘇童文。) 莫言:鎖孔里的房間 《燈塔看守人》(顯克微支)、《南方高速公路》(科爾塔薩爾)、《死者》(喬伊斯)、《普魯斯軍官》(勞倫斯)、《巨翅老人》(馬爾克斯)、《公道》(福克納)、《白凈草原》(屠格涅夫)、《鄉村醫生》(卡夫卡)、《桑孩兒》(水上勉)、《鑄劍》(魯迅) 我想一個好的短篇小說,應該是一個作家成熟後的產物。閱讀這樣一個短篇小說,可以感受到這個作家的獨特性。就像通過一個細小的鎖孔可以看到整個的房間,就像提取一個綿羊身體上的細胞,可以克隆出一匹綿羊。我想一個作家的成熟,應該是指一個作家形成了自己的風格,而所謂的風格,應該是一個作傢具有了自己的獨特的、不混淆於他人的敘述腔調。這個獨特的腔調,並不僅僅指語言,而是指他習慣選擇的故事類型、他處理這個故事的方式、他敘述這個故事時運用的形式等等全部因素所營造出的那樣一種獨特的氛圍。這種氛圍或者像煙熏火燎的小酒館,或者像燭光閃爍的咖啡屋,或者像吵吵嚷嚷的四川茶館,或者像音樂繚繞的五星級飯店,或者像一條高速公路,像一個馬車店,像一艘江輪,像一個候車室,像一個桑那浴室……總之是應該與眾不同。即便讓兩個成熟作家講述同一個故事,營造出的氛圍也決不會相同。 第一次從家兄的語文課本上讀到魯迅的《鑄劍》時,我還是一個比較純潔的少年。讀完了這篇小說,我感到渾身發冷,心裡滿是驚悚。那猶如一塊冷鐵的黑衣人宴之敖者、身穿青衣的眉間尺、下巴上撅著一撮花白鬍子的國王,還有那個蒸氣繚繞灼熱逼人的金鼎、那柄純青透明的寶劍、那三顆在金鼎的沸水裡唱歌跳舞追逐啄咬的人頭,都在我的腦海里活靈活現。我在橋梁工地上給鐵匠師傅拉風箱當學徒時,看到鋼鐵在爐火中由紅變白、由白變青,就聯想到那柄純青透明的寶劍。後來我到公社屠宰組里當小伙計,看到湯鍋里翻滾著的豬頭,就聯想到了那三顆追逐啄咬的人頭。一旦進入了這種聯想,我就感到現實生活離我很遠,我在我想像出的黑衣人的歌唱聲中忘乎所以,我經常不由自主地大聲歌唱:阿呼嗚呼兮嗚呼嗚呼——前面是魯迅的原文;後邊是我的創造——嗚哩哇啦嘻哩嗎呼。長大之後,重讀過多少次《鑄劍》已經記不清了,但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感受,漸漸地我將黑衣人與魯迅混為一體,而我從小就將自己幻想成身穿青衣的眉間尺,我知道我成不了眉間尺,因為我是個怕死的懦夫,不可能像眉間尺那樣因為黑衣人的一言之諾就將自己的腦袋砍下來。…… (摘自《鎖孔里的房間》,莫言文。) 王朔:他們曾使我空虛 《鶯鶯傳》(元稹)、《白娘子永鎮雷鋒塔》(馮夢龍)、《驛站長》(普希金)、《獻給愛絲美的故事》(塞林格)、《憂國》(三島由紀夫)、《沒有毛發的墨西哥人》(毛姆)、《刎頸之交》(歐·亨利)、《關於猶大的三種說法》(博爾赫斯)、《採薇》(魯迅)、《他們不是你丈夫》(雷蒙德·卡佛) 基本上,當我空虛的時候,想要加倍空虛,我就讀小說。在沒有流行音樂安慰我們的時代,小說差不多是引導我脫離現實,耽於幻想的唯一東西,總能滿足我精神上自我撫摩的願望,不跟人在一起也不驚慌。我的情感發育是通過小說完成的,那使我接觸到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個瞬間超越了平凡的生活。總的來說,我讀小說不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尋找教義,獲得人生哲理指南什麼的,正相反,是為了使自己更悲觀。美好的東西在小說中往往被輕易毀滅,看得多了,便也懷疑現實。日常生活很平淡,心碎的體驗一般來自閱讀,習慣了,也覺得是難得的享受,又安全,進而覺得快樂是一種膚淺的情緒,尤其見不得那些宏大輝煌標榜勝利成功的敘事,覺得大都是胡扯,自欺欺人,哪個人不是拚命掙扎,誰要你來激勵?我不想變成畜生,很大程度上要靠優美小說保護我的人性,使我在衣食無憂一帆風順中也有機會心情暗淡,絕望,眼淚汪汪,一想起自己就覺得比別人善良,敏感,多情以及深沉。很多時候,我還以為從小說中能發現人生的真相。 這就是我的閱讀趣味,從小說中汲取墮落的勇氣和抗拒生活的力量。話說的有點大,似乎又拿小說當先生當武器了,其實也不過是一個密友,需要了,找人家聊聊,不需要了,也很久想不起來打個電話。 這里選的十個短篇小說都是曾令我有所感的。識者可以看出我的偏好,也無非是殤情和調侃兩類,《鶯鶯傳》《白娘子永鎮雷峰塔》《驛站長》《獻給愛絲美的故事》《憂國》可算殤情,《沒有毛發的墨西哥人》《刎頸之交》《關於猶大的三種說法》《採薇》《他們不是你丈夫》大都是調侃,卡佛略微正經一點,博爾赫斯玩的比較深。 (摘自《他們曾使我空虛》,王朔文。)

⑶ 余華小說有哪些

余華,當代作家,浙江海鹽縣人,祖籍山東高唐縣。著有中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煙》《難逃劫數》《河邊的錯誤》《古典愛情》《戰栗》等,長篇小說《在細雨中呼喊》《活著》《許三觀賣血記》《兄弟》,也寫了不少散文、隨筆、文論及音樂評論。短篇小說
余華作品
十 八歲出門遠行《北京文學》(1987-1) 西北風呼嘯的中午《北京文學》(1987-5) 死亡敘述《上海文學》(1988-11) 愛情故事《作家》(1989-7) 往事與刑罰《北京文學》(1989-2) 鮮血梅花《人民文學》(1989-3) 兩個人的歷史《河北文學》(1989-10) 祖先《江南》(1993-1) 命中註定《人民文學》(1993-7)
中篇小說
四月三日事件《收獲》 一九八六年《收獲》 《靈魂飯》
河邊的錯誤《鍾山》 現實一種《北京文學》 世事如煙《收獲》 難逃劫數《收獲》 古典愛情《北京文學》 此文獻給少女楊柳《鍾山》 偶然事件《長城》 夏季台風《鍾山》 一個地主的死《鍾山》 戰栗《花城》
長篇小說
《呼喊與細雨》(《在細雨中呼喊》)《收獲》 《活著》《收獲》 《許三觀賣血記》 《兄弟》 散文 虛偽的作品《上海文論》 川端康成與卡夫卡《外國文學評論》 我,小說,現實《今日先鋒》
編輯本段課本(讀本)收錄情況
1.《許三觀過生日》 2.《十八歲出門遠行》

⑷ 十大余華經典作品 余華小說有哪些 余華作

《活著》
內容簡介:地主少爺福貴嗜賭成性,終於賭光了家業,一貧如洗。窮困之中的福貴因為母親生病前去求醫,沒想到半路上被國民黨部隊抓了壯丁,後被解放軍所俘虜,回到家鄉他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帶大了一雙兒女,但女兒不幸變成了聾啞人,兒子機靈活潑……然而,真正的悲劇從此才開始漸次上演。生命里難得的溫情將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講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許三觀賣血記》
內容簡介:有一天我坐到了桌前,我發現自己開始寫作一個賣血的故事,九個月之後,我確切地知道自己寫下了什麼,我寫下了《許三觀賣血記》
《兄弟》
內容簡介:這是兩個時代相遇以後出生的小說,前一個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後一個是現在的故事,那是一個倫理顛復、浮躁縱欲和眾生萬象的時代,更甚於今天的歐洲。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四百年間的動盪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連結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復,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在細雨中呼喊》
內容簡介: 我想,這應該是一本關於記憶的書。它的結構來自於對時間的感受,確切地說是對已知時間的感受,也就是記憶中的時間。試圖表達人們在面對過去時,比面對未來更有信心。因為未來充滿了冒險,充滿了不可戰勝的神秘,只有當這些結束以後,驚奇和恐懼也就轉化成了幽默和甜蜜。這就是人們為什麼如此熱愛回憶的理由……我的寫作就像是不斷拿起電話,然後不斷地撥出一個個沒有順序的日期,去傾聽電話另一端往事的發言。
——以上摘自網路

《鮮血梅花》

《戰栗》

《現實一種》

《我膽小如鼠》

《世事如煙》

《黃昏里的男孩》

《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音樂影響了我的寫作》

《沒有一條道路是重復的》

⑸ 余華的所有作品有哪些

《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體現了對生存深刻的「同情和憐憫之心是余華作品的新的出發點。表現人生苦難,被稱為「生存小說」。期間夾雜了對人性悲苦的描述和人性光輝的弘揚,從中,我們可以領悟到活著的意義與價值。

余華是「先鋒派」的代表作家,早年的小說帶有很強的實驗性,以極其冷峻的筆調揭示人性醜陋陰暗,罪惡、暴力、死亡是他執著描寫的對象,處處透著怪異奇特的氣息,又有非凡的想像力。客觀的敘述語言和跌宕恐怖的情節形成鮮明的對比,對生存的異化狀況有著特殊的敏感,給人以震撼。

在這裡面,苦難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死亡作為一條隱線貫穿小說始終,生命存在被置於苦難困境之中,余華將苦難描寫得淋漓盡致,我們所能讀到的除了苦難還是苦難。《許三觀賣血記》也不例外,展現了實實在在的超脫凡事的苦難。作為苦難的承受者,與福貴有所區別的是,福貴面臨的是一個又一個親人的死亡,而許三觀卻拿自己的生命做資本來承受苦難的襲擊。

自從許三觀第一次因好奇而了解到賣血這個掙錢的法子後,在每一個艱難時刻,他都靠此度過:為促成自己的婚姻而賣血;為支付兒子打傷別人的醫葯費而賣血;為飢荒之年的生活而賣血;為討好兒子的生產隊長而賣血。

更悲壯與給我們帶來深刻的刺痛感的細節是:為籌集大兒子一樂的醫療費,再去上海的路上一次又一次地連續賣血--在寒冷的冬天裡,許三觀將冰冷刺骨的發綠的河水灌到肚子里,顫顫巍巍地踏上布滿雪的前往醫院的道路。一次次的賣血使得許三觀的身體原來越虛弱,並幾乎丟了自己的小命。

許三觀的苦難更接近於現實生活,因為生活的苦難更多的是來自於生活的壓力,正因為一次次壓力將我們逼入絕境,我們才擁有了絕地反擊的機會。許三觀就是這樣一個不斷面對困境並隱忍著活下來的小人物。

無論是《活著》還是《許三觀賣血記》都讓我們實實在在的正視苦難,這讓我們想到了托爾斯泰在《苦難的歷程》中寫的那一段話:「在清水中泡三次,在血水中浴三次,在鹼水中煮三次」,這與余華小說中的對生存狀態的苦難關照遙相呼應,余華在這兩部小說中一面讓我們看到太多的苦難與製造苦難的罪惡,一面又讓我們深刻體會到苦難來臨時,逃避並不可取,我們能做的就是正視它、克服它,踏過苦難,海闊天空。

《活著》和《許三觀賣血記》在講述生命苦難的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了人性的光輝,人性的善良與寬容,人性的純凈與美好以及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在旋律溫和的民歌中,人性的光輝穿透罪惡與絕望的烏雲,照亮了人類的天空,被打壓的人又重新矗立在陽光下。

《活著》上演了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展現了一幕幕觸動心弦的溫情與關愛,在福貴輸掉全部家產後,為養家糊口,在田地里笨拙勞動,母親不顧年老體弱在旁陪伴和安慰;母親在他不如意的時候總是從旁安慰道,「人只要活著高興,窮也不怕。」

在之後的四十年裡,福貴就是用這句話堅定了活著的信念。家珍像女菩薩一樣用溫情照拂著福貴和他的孩子。她雖然不善於表現自己卻處處存在。哪怕是它生病躺在床上,福貴也能感受到來自她的情感力量,再大的痛苦,再大的困難他也能挺過去。

當家珍硬撐著幹活累倒時,她笑笑看著富貴,這笑是苦笑,是因為不能再為家庭付出而愧疚的笑,而福貴對家珍得累倒並無半點責怪之意,反而心存愧疚之意,覺得對不起妻子……當福貴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的死亡後,他只有一頭名為福貴的老牛為伴。他每天下地時都叫著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的名字。讓老牛以為幹活的不是只有他一個,這其實是富貴的自我安慰,也是孤單中的自我解救。福貴在最後的時光,常常回味以前的親人和往事,回憶自己的痛苦和過去,彷彿親人還在身邊,自己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只有這樣福貴才得以度過一個相當平和的晚年。

他每天下地時都叫著家珍、有慶、鳳霞、二喜、苦根的名字。讓老牛以為幹活的不是只有他一個,這其實是富貴的自我安慰,也是孤單中的自我解救。福貴在最後的時光,常常回味以前的親人和往事,回憶自己的痛苦和過去,彷彿親人還在身邊,自己不是孤單的一個人,只有這樣福貴才得以度過一個相當平和的晚年。

在《許三觀賣血記》中,作者在寫作的過程中也無形地流露出了溫情的筆調,作品的後半部分寫許三觀連續賣血之後,冷得渾身哆嗦不止,只好把一頭小豬放到被窩里取暖,許三觀借豬的熱量取暖,是遠方來賣豬的老頭主動提出來的:「如果你不嫌棄,我就把這兩頭小豬放到你被窩里來,給你暖暖被窩。」

好心的人們以自己熱情善良的行為與朴實親切的話語,給了許三觀以同情和幫助。另外,許三觀在作品中反復強調「做人要有良心」的道理,勸說一樂去為何小勇喊魂等種種的許多,這些細節都彰顯了人性的溫暖。善良、寬容和愛的注入更讓我們看到了希望之光。

人生路上不止有驚喜和快樂,還會有苦難和悲傷,通過這兩部作品。我們了解到了苦難給我們帶來的痛苦與折磨,更讓我們知道不管選擇什麼道路,鮮花與荊棘同在,我們就算跪著也要把它走完。對於人生,如果我們不能戰勝,就去順應;無法超越,就去熱愛。在逆境中挑戰自我,實現永生,在暴風雨中實現生的價值!

⑹ 溫暖的旅程/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余華編 你有嗎 網上找不到

1、這是一部短篇小說作品集,由著名作家余華精選對其影響深遠的10部短篇小說,並在專每篇小說後附有對屬小說作者的簡介 很多舊書網上有的

2、其實樓主可以分別去下載這10篇小說 都是中外作家的 有的初中都學過 比如魯迅的《孔乙己》 那個《伊豆的舞女》也是高中語文選讀課本上的 還有那《河的第三條岸》 我第一次看到 是做廣東省2008年的語文高考題 要是樓主下不到 不妨這樣去尋找

3、這10篇小說是1、序/溫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 2、青魚 3、在流放地 4、伊豆的歌女 5、南方
6、傻瓜吉姆佩爾 7、孔乙己 8、禮拜二午睡時刻 9、河的第三條岸 10、海上扁舟 11、鳥

⑺ 余華小說那幾部好看

我都買的書看得,能下載到

⑻ 溫暖的旅程/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余華編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4%bd%99%e5%8d%8e&restype=-1&sortby=8&suffix=1&page=7&id=10000000&f=0&r=0&ty=0&b=0&pattern=0&al=&m=0&st=-1&g=0

⑼ 余華 <<溫暖的旅程——影響我的10部短篇小說系列 >>

我經常將川端康成和卡夫卡的名字放在一起,並不是他們應該在一起,而是出於我個人的習慣。我難以忘記1980年冬天最初讀到《伊豆的歌女》時的情景,當時我20歲,我是在浙江寧波靠近甬江的一間昏的公寓里與川端康成相遇。五年之後,也是在冬天,也是在水邊,在浙江海鹽一間臨河的屋子裡,我讀到了卡夫卡。謝天謝地,我沒有同時讀到他們。當時我年輕無知,如果文學風格上的對抗過於激烈,會使我的閱讀不知所措和難以承受。在我看來,川端康成是文學里無限柔軟的象徵,卡夫卡是文學里極端鋒利的象徵;川端康成敘述中的凝視縮短了心靈抵達事物的距離,卡夫卡敘述中的切割擴大了這樣的距離;川端康成是肉體的迷宮,卡夫卡是內心的地獄;川端康成如同盛開的罌粟花使人昏昏欲睡,卡夫卡就像是流進血管的海洛因令人亢奮和痴呆。我們的文學接受了這樣兩份絕然不同的遺囑,同時也暗示了文學的廣闊有時候也存在於某些隱藏的一致性之中。

我曾經迷戀於川端康成的描述,那些用纖維連接起來的細部,我說的就是他描述細部的方式,他敘述的目光無微不至,幾乎抵達了事物的每一條紋路,同時又像是沒有抵達,我曾經認為這若即若離的描述是屬於感受的方式。川端康成喜歡用目光和內心的波動去撫摸事物,他很少用手去撫摸,因此當他不斷地展示細部的時候,他也在不斷地隱藏著什麼,被隱藏的總是更加令人著迷。它會使閱讀走向不可接近的狀態,因為後面有著一個神奇的空間,而且是一個沒有疆界的空間,可以無限擴大,也可以隨時縮小。為什麼我們在閱讀之後會掩卷沉思

閱讀全文

與余華推薦的10部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校園到社會的小說有肉bg 瀏覽:330
玩轉男子校園小說 瀏覽:902
主角得到戰爭系統小說 瀏覽:790
好書推薦小說女主強大 瀏覽:766
策動有聲小說的背景音樂 瀏覽:506
情色有聲小說免費在線收聽 瀏覽:12
都市玄幻穿越修真小說 瀏覽:913
亂插亂插亂插小說免費閱讀 瀏覽:384
都市鋒神小說 瀏覽:211
好看的都市yy小說主角背景強大 瀏覽:868
寫少女時代好的小說 瀏覽:363
哪個小說在線閱讀網好 瀏覽:822
新手在起點寫小說買斷一般多少錢 瀏覽:633
小說男主角名字帶寒女主角帶貝 瀏覽:871
催眠交換精選小說全文閱讀全文 瀏覽:302
有沒有像紅警的三國小說推薦 瀏覽:224
女主捉鬼系統類小說 瀏覽:744
小說描寫人物方法有哪些特點 瀏覽:331
外號凶獸的小說名字 瀏覽:546
小說總字數排行榜完本 瀏覽: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