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找 最後一課課件
最後一課課件.ppt
...... 都德(1840- 1897)最後一課ppt,法國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寫過近百篇短篇小說,文筆簡潔生動。代表作《最後一課》和《柏林之圍》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 文中的環境對比 人物和情節:小弗朗士 人物和情節:韓麥爾先生 * 最後一課 都 德 自然環境 鋸木場上 暖和、晴朗 畫 眉 歌 唱 普魯士兵在操練 對 比 美麗的家園被敵人佔領 「別上學了」 「再不能學法語了」 「全都懂,挺容易」 看士兵操練 「有趣得多」 「那些壞傢伙」 「該不會強迫鴿子 用德語唱歌吧! 」 「怕人」「很怕韓麥爾先生…… 」 「可憐的人」「忘了他給我的懲罰」 「從來沒有 這么高大!」 不懂事的孩子 崇敬老師,熱愛祖國 懲罰學生 無故停課 責備自己以及鎮上人的過失 喚起人們對法語和對祖國的熱愛 沉沉責任感,最後一課課件拳拳愛國心 *
......
第二章第07節水位的變化課件
...... 水位的變化 引例1:西麗湖水庫平均水位為62.6米思修第二章課件,今年七月,由於久旱無雨,西麗湖水庫水位降到了歷史最低水位51.5米,而八月的連續降雨又使水位創歷史新高75.3米,,若取警戒水位73.4米記作0點,那麼最高水位75.3米可記作 米,最底水位51.5米可以記作 米,平均水位62.6米可以記作 米。 +1.9 -21.9 -10.8 引例 2:小華是一個理財小能手,上周末他數了數自己的零花錢共有120元,下表是小華本周零花錢記錄情況,+號表示當天的零花錢有節余,-號表示當天的零花錢超出預算: (1)請你幫小華算一算,哪天的零花錢總數最多?哪天的零花錢總數最少? (2)本周末小華的零花錢總數比上周末多還是少? +5 -5 +1 +2 +3 -4 +3 零花錢 日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星期 例:今年八月初,由於持續降雨,長江水位一度出現險情,8月4日星期日達到警戒水位,下表是隨後一周的水位記錄情況(註:+號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號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單位:米): -0.01 -0.36 +0.28 +0.03 -0.35 +0.81 +0.20 水位變化 日 六 五 四 三 二 一 星期 (3)完成下面的水位記錄表: (1)請你估算一下,初二科學第二章課件本周哪天長江的水位最
......
最後一次的講演
......前預習 2.多音多義字 橫 héng( ) hèng( ) 蠻橫 橫豎 間 jiān( ) jiàn( ) 間接 中間 挑 tiāo( ) tiǎo( ) 挑逗 挑擔 召 zhào( ) shào( ) 召公 召喚 3.形近字辨析 課前預習 搖 ( ) 瑤 ( ) 搖頭 瑤池 yáo yáo 謠 ( ) 徭 ( ) 遙 ( ) 童謠 徭役 遙控 yáo yáo yáo 跨 ( ) 挎 ( ) 跨越 挎包 kuà kuà 垮 ( ) 胯 ( ) 絝 ( ) 沖垮 胯部 紈絝 kuǎ kuà kù 賠 ( ) 剖 ( ) 賠償 剖析 pōu péi 掊 ( ) 掊擊 pǒu 卑 ( ) 裨 ( ) 卑污 裨益 bì bēi 婢 ( ) 奴婢 bì ④邊遠的地方。如:邊鄙。 4.本課生字詞典 課前預習 卑( ): ①(位置)低。如:卑濕。 ②(地位)低下。如:卑賤。 ③(品質)低劣。如:卑鄙。 賦( ): ①(上對下)交給。如:賦予。 ②舊指農業稅。如:田賦。 ③徵收(賦稅)。如:賦以重稅。 ④我國古代文體。 鄙( ): ①粗俗;低下。如:卑陋: ②謙詞最後一次講演,最後一次講演 論據用於自稱。如:鄙人。 ③輕視;看不起。如:鄙薄。 ④謙恭。如:卑辭。 bǐ bēi fù ⑤做(詩、詞);如:賦詩一首。 蠻橫: 5.重要詞語釋
......
最後一課3
......國小說家 作者簡介 都德(1867—1942)最後一課,法國作家,龔古爾學 院院士。他寫了《我所認識的巴黎》(1930)和 《回憶錄》多卷。他為小說家普魯斯特爭得龔 古爾文學獎;發現了小說家和散文家貝爾納諾 斯和塞利納的才華;寫過一部著名的文學評論 《愚蠢的十九世紀》(1922),猛烈攻擊19世紀 法國文學和思想潮流,但對雨果、巴爾扎克和 波德萊爾卻極為推崇。他的短篇小說《最後一 課》和《柏林之圍》成為愛國主義名篇。 《最後一課》寫於普法戰爭時期,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爆發了普法戰爭,但由於當時法國政治執行了一條賣國主義路線,戰爭失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土。普魯土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讓兩個州的學生只准教德語,最後一課續寫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這篇短篇小說反映了當時這一時代背景。 背景簡介 gěng zhuàn wǔ ó chéng qídǎo wǎn chà xuān gēbo zhòu sù ào yàoshi hǎo sǒu 掌握下列詞語的音、形、義: 情節復述 1、最後一課與平日上課的不同; 2、小弗郎士在最後一課的變化; 3、小弗郎士和韓麥爾先生的共同特點。 情節復述 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
......
最後一課(都德)
...... 後 一 課都 德 語文教學軟體 設計製作 張國生 作者都 德法國作家 時代背景 1870年普魯士入侵法國都德最後一課原文,爆發了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簽訂和約,把阿爾薩斯和洛林兩個州割讓給了普魯士。普魯士政府佔領後,為了讓當地人民永遠忘記祖國,自己好永遠統治這個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讓兩個州的學生只准教德語,不準再教法語。《最後一課》就反映這一事件。 整 體 感 知 本文是什麼文體 小說 本文的主人公是誰 韓麥爾先生 小弗朗士 用一句話概括本文主題 反映法國人民在國土淪喪時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 情節結構 閱讀「上學路上」 「我」是誰?是不是作者都德?為什麼?為什麼塑造一個「我」 「我」是小弗朗士。 不是都德。因為這是小說,人物是虛構的。 這種第一人稱的寫法能給讀者親切和真實的感受。 這一段重點寫了哪兩個場景? 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 鎮公所布告牌前邊,許多人看布告。 普魯士是個什麼國家? 普魯士:當時德意志境內一個軍事專制的國家,它在普法戰爭中擊敗了法國,最後統一了德意志。 「普魯士兵正在操練」起什麼作用? 巧妙地交代背景。 看到普魯士兵在操練,小弗朗士認為「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都德的最後一課這反映了小弗朗士什麼特點
......
詳見:http://hi..com/tianqqv2/blog/item/bad97f35fb55e3d57c1e7150.html
2. 凡卡ppt課件下載
15 凡卡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這篇課文通過凡卡給爺爺寫信這件事,反映了沙皇統治下俄國社會中窮苦兒童的悲慘命運,揭露了當時社會制度的黑暗。
文章是按寫信的過程記敘的。開始敘述聖誕節前夜凡卡趁老闆、老闆娘和伙計們去教堂做禮拜的機會,偷偷地給爺爺寫信;接著,凡卡在信中向爺爺傾訴自己難以忍受的悲慘的學徒生活,再三哀求爺爺帶他離開這兒,回到鄉下去,並回憶了鄉下生活的兩個情景(一是爺爺守夜的情景,一是過聖誕節的情景);最後寫凡卡把寫好的信塞進郵筒里,在甜蜜的夢中看見爺爺正在念著他的信。
本文表達上主要有兩個特點。第一,講凡卡的悲慘遭遇時,作者的敘述、凡卡的信和他在寫信過程中的回憶三部分內容穿插起來,互相映襯。第二,採用了對比、反襯、暗示的表達方法。文中以引用寫信的內容為主,凡卡向爺爺傾訴當學徒所受的虐待欺凌,基調是「苦」;文中插敘回憶的內容,主要講在鄉下生活的快樂,基調是「樂」。訴苦為主,以「樂」相襯,形成內容、情感上的對比,再加上作者對凡卡寫信環境、動作、神態的描寫,使讀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凡卡內心的「痛」。最後,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暗示了他願望的破滅,給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激起人們對凡卡的深切同情和對黑暗社會的憤怒。
選編這篇課文,主要有三個目的:一是讓學生對外國文化有所了解,關注人物的悲慘命運;二是在閱讀中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三是激發學生閱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閱讀,關注凡卡的悲慘命運,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結尾句子的含義。難點是體會文中回憶的內容和寫信的內容對比、襯托的寫法。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聖誕節前夜,他沒躺下睡覺。他等老闆、老闆娘和幾個伙計到教堂做禮拜去了,就從老闆的立櫃里拿出一小瓶墨水,一枝筆尖生了銹的鋼筆,摩平一張揉皺了的白紙,寫起信來。
聖誕節前夜,凡卡沒躺下睡覺,是因為節日讓他思念唯一的親人爺爺,也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心願——偷偷地給爺爺寫信,請求爺爺把他接回去。一個「等……就」看出凡卡心情的迫切。凡卡等所有人都不在了才敢寫,害怕被人發現,也暗示了凡卡學徒生活的艱辛。
②他嘆了一口氣,跪在作台前面,把那張紙鋪在作台上。
課文里關於凡卡寫信過程的「嘆氣」還有兩次,「凡卡嘆了口氣,蘸了蘸筆尖,接著寫下去。」「凡卡傷心地嘆口氣,又獃獃地望著窗口。」對於一個年僅9歲的孩子來說,這嘆氣跟他的年齡是很不相稱的,寫一封信的過程中,他連續嘆氣,可見這樣的生活的確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痛苦萬分。
③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
「指望」是指生活的希望。凡卡來大城市做學徒,本指望學會做鞋,有個一技之長,養家糊口,可來這里做的事跟學做鞋沒有一點關系;本指望從此有吃有住,卻「餓得要命」,差點被打死,連狗都不如;本指望莫斯科這個大城市,活下去容易些,可是依然沒有窮人的活路……飢餓、孤獨、痛苦,徹底打碎了凡卡的夢想,所以他說「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文中幾次提到死,也是反映了凡卡極度痛苦的心情。
④過了一個鍾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夢里看見一鋪暖炕,炕上坐著他的爺爺,耷拉著兩條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鰍在炕邊走來走去,搖著尾巴……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凡卡夢想信很快到達爺爺的手裡,爺爺讀到信就來接他。課文以凡卡的夢結尾,還有什麼深層的含義呢?我們可以思考這樣一個問題:凡卡寫的信爺爺會收到嗎?對這個問題不能僅停留在「凡卡沒有寫清收信人的地址,凡卡的爺爺收不到信」這個表面答案上,還要深入理解,即使收到信,爺爺會來接凡卡嗎?從課文中我們可以知道,凡卡的爺爺不過是個窮苦的守夜人,他恐怕沒有能力撫養這個漸漸長大的孩子,在村子裡又找不到可供凡卡吃飯的活兒,要不,怎麼忍心把唯一的孫子送到陌生的大城市裡尋找活路呢?即使收到,也無能為力。這樣看來,凡卡的美好願望就如他的夢一樣,只是一個天真的夢而已。夢醒之後,悲慘的生活依舊,甚至更加悲慘,因為唯一的希望破滅了,他連夢也沒有了。
(2)對詞語的理解。
慈悲:慈善和憐憫。
指望:一心期待,期盼。
別墅:在市郊或風景區建造的供休養用的園林住宅。課文指供那些老爺們享樂的住宅。
禱告: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向神求助。
抽噎:抽吸鼻子、低聲哭泣的樣子。
梆子:打更的響器,空心,用竹子或木頭製成。
氈靴:用羊毛壓成的靴子。
照應:課文指照料、照顧的意思。
盧布:俄國貨幣單位名。1盧布等於100戈比。
鼻煙:煙草製品之一,由鼻孔吸入的粉末狀的煙。
二、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飢餓、禮拜、生銹、揉皺、昏暗、眯縫、聳肩、一縷、稀粥、撇嘴、起伏、匣子、凍僵、逗笑、竄過、逮住、孤兒、打攪、甜蜜、暖炕、耷拉、火柴梗、聖誕樹、黑糊糊、笑眯眯、孤零零」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整體把握主要內容,了解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體會他極度痛苦的心情。
3.揣摩課文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敘述、信的內容和回憶插敘結合來寫的表達效果,體會課文結尾中「夢」的含義。
三、教學建議
1.《凡卡》一文篇幅較長,內容和形式比較復雜,要提高教學效率,教學必須突出重點和難點。
(1)通過快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和寫法有個大致的了解,理清課文「准備寫信——寫信——寄信」這一線索。然後,讓學生把文中信的內容和寫信過程中的回憶內容分別做上不同的記號。這樣,學生通過自讀自悟和動手標記,就基本整體了解了課文結構。這也是課後第1題的設計意圖。
(2)教學中要突出凡卡寫信的內容。本文內容很豐富,其中核心內容是凡卡寫給爺爺的信,而信中最集中反映凡卡生活悲慘和內心痛苦的是第8、10、15自然段。教學中要把這三個自然段作為理解、體會的重點,尤其要把第8自然段作為重中之重,使內容和情感在學生心靈中打下深刻的烙印。
教學時,在學生找出信的內容之後,讓學生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讀一讀,找出凡卡給爺爺寫信最主要的目的和原因。接著,圍繞「我的生活沒有指望了,連狗都不如」這句話,引導學生想像凡卡來做學徒,曾經有什麼指望?然後採取自讀和討論的方式,弄清凡卡過著怎樣的學徒生活,設身處地地體驗凡卡內心難以忍受的痛苦。最後,把信的全部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
(3)結合文中回憶的內容與信相關的內容對比、襯托的寫法,深入體會思想感情。作者在凡卡寫信過程中穿插了兩次往事回憶,一次是爺爺守夜的情景和鄉村聖誕節前夜美麗的夜景,一次是跟爺爺一起去砍聖誕樹時的「快樂」生活。這樣安排,意在與現實的悲慘生活形成鮮明的對比。凡卡在鄉村的生活顯然也是很苦的,凡卡回憶起來卻感到很美好,很快樂,可見在城裡的日子是怎樣的痛苦。還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凡卡三次嘆氣的心理活動,這樣切實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體會凡卡極度痛苦的內心世界。
2.要以讀為主,加強朗讀指導。課後第2題「把凡卡信中的內容找出來,有感情地讀一讀」,提出的就是朗讀的要求。對於本文來說,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既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又是學生體會人物思想感情、感悟寫法的重要手段。
凡卡的信要讀出他生活的悲慘、痛苦,以及想回鄉下的急迫心情;對於信之外的回憶鄉村生活的段落,可以與信的內容對比著讀,要指導學生讀出鄉村的貧苦生活在凡卡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象。
3.課後第3題設計的意圖是落實領悟表達方法的教學目標,這項練習可在學完全文之後進行。學生深入學習課文之後,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交流,體會表達的特點,並且體會這樣表達的效果。要讓學生根據各自的領悟,舉出具體的語句、語段,說說這樣寫的好處。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展開討論,不可強求一致。學生說不出或舉不出實例,教師可適當引導,但不可包辦代替,不能把這項練習變成教師自己對課文寫作方法的品析。
課後第4題是在語言積累上提出的要求。本文語言生動、形象豐滿、情真意切。有描寫人物外貌的,有描寫景物的,也有抒發思想感情的。這些精彩的語句、段落都有積累的價值。要讓學生自主選擇,把他們喜歡的詞句抄寫下來。學生抄寫以後,可以互相交流一下。
課後的「小練筆」,意在讓學生根據對課文的理解,合理想像,「凡卡睡醒了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是直接針對他的美夢的,通過凡卡美夢的破碎,進一步體會凡卡悲慘的學徒生活。這既是寫話的練習,也為學生表達對凡卡命運的關注、表達對凡卡的同情,提供了一個平台。
4.課文第10、11、12自然段是連續引用凡卡寫的信,所以第10、11段只有前引號,沒有後引號。學生對引號的這種用法可能不大了解,教師要提示一下。
5.本文生字較多,會給學生通順連貫閱讀造成困難。所以,初讀課文時應強調藉助注音讀准字音,指導朗讀時要注意糾正讀音的錯誤。學完課文後,要再次檢查生字的讀音,進行鞏固。「揉、蘸、撇、噎」容易寫錯,要提醒學生注意寫正確,寫美觀。本課多音字也較多,應指導學生讀准。
6.學完了課文,可以向學生推薦讀契訶夫其他的短篇小說或高爾基的《在人間》一書。
四、教學案例
教學設計
第 一 課 時
一、導入新課,簡介背景
1.揭示課題。同學們,學完了安徒生著名的童話《賣火柴的小女孩》,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優秀的外國短篇小說《凡卡》。
2.補充資料,了解背景。這篇課文的作者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出示資料,默讀思考:從這份資料中,你知道了什麼?
出示課件:
契訶夫和他的作品簡介
契訶夫(1860—1904),俄國十九世紀著名作家,他的一生處於沙皇俄國最黑暗的統治時期,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俄國黑暗的社會現實。
《凡卡》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時代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凡卡》這篇小說寫得真實感人,也使我們從中看到舊俄時代窮苦人民的悲慘生活。
二、讀通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是分哪幾個部分來寫的?
(課文主要寫了凡卡寫信給他的爺爺,告訴爺爺他在莫斯科鞋匠家裡當學徒的生活很痛苦,想讓爺爺接他回去。課文大致可以分成准備寫信、寫信、寄信三個部分。)
2.交流初讀課文時遇到的困難,掃除閱讀障礙。
①讀准讀通外國名字。齊讀,先把它們讀正確,然後說說他們是故事中的什麼角色。
(課件出示:凡卡·茹科夫、阿里亞希涅、康司坦丁·瑪卡里奇、日發略維夫、菲吉卡、阿遼娜、艾果爾、卡希旦卡。)
②理解生僻詞語,了解多音字的字音、字義。如,「楦頭」「摩平」。
③交流生字表中容易寫錯的字。
如,「蘸」字是上下結構的字,不能寫成左右結構。「撇」字的右邊不能寫成「寬敞」的「敞」等。
三、品讀信的內容,體會文章情感
(一)初讀信的內容,整體感知
1.凡卡在莫斯科當學徒,過著怎樣的生活?他為什麼請求爺爺把他接回鄉下?快速瀏覽課文,把信的內容標出來,看看是哪幾個自然段?
2.把信的內容連起來自由讀一讀,讀後討論,看看凡卡在信中都寫了什麼。
(二)細讀信的內容,感受凡卡的痛苦生活
1.通過讀信,你了解到凡卡在老闆家過著怎樣的生活。聯系課文具體談談。
2.學習第8自然段和第15自然段中寫凡卡痛苦生活的部分,了解凡卡挨打、挨餓、睡不好覺的痛苦。
①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自由讀,注意用紅線標出的詞語,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課件出示第8自然段,紅線標出「揪、拖、揍、撈、直戳」等詞語。)
②教師范讀第8自然段寫凡卡挨打的片段,要求學生邊聽邊想,想像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③讀到這里,你有什麼樣的感受?
④經常挨打還只是凡卡痛苦生活的一個方面。除了挨打,凡卡還經受了哪些痛苦呢?(挨餓、睡不好覺)
⑤小結: 9歲的凡卡在老闆家過的就是這樣痛苦的生活:挨打、挨餓、整天幹活還睡不好覺。沒有自由,沒有尊嚴,連做人的基本權利都沒有。所以,凡卡才寫信乞求爺爺趕快帶他離開,逃離這種非人的生活。
3.學習第8、10、15自然段中寫凡卡乞求爺爺接他回家的部分,進一步感受凡卡的痛苦。
①他是怎樣乞求爺爺的呢?找出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段落和句子,讀一讀,並說說自己的感受。
②指導朗讀信中凡卡乞求爺爺帶他離開的三段話。讀出他內心的痛苦和絕望。
4.自由朗讀課文第11自然段,從中你了解到了什麼?(莫斯科是個很繁華熱鬧的城市。)
5.既然莫斯科這么繁華熱鬧,凡卡為什麼還要苦苦哀求爺爺帶他回鄉下呢?
6.小結:現在我們讀完了凡卡的信,知道凡卡在城裡當學徒,挨打,挨餓,整天幹活,睡不好覺,生活非常痛苦,所以他哀求爺爺把他帶回鄉下去。
7.質疑:關於凡卡的信,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相機說明第10、11、12自然段引號的用法。)
8.凡卡小小年紀就受盡了苦難,那麼他的命運將會怎樣呢?下節課繼續學習。
四、布置作業
同學們課後把本課的生字組成詞語抄寫在作業本上。
第 二 課 時
一、感知凡卡的回憶,體會文章情感
(一)回顧舊知識,默讀「回憶」
1.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來說說凡卡在信中都寫了什麼?
2.課文除了凡卡的信,還寫了什麼呢?默讀信以外的其他幾個自然段,讀完後互相討論討論。(還寫了凡卡對鄉下生活的回憶。)
3.在課文中標出凡卡回憶鄉下生活的段落。(第4、5、6自然段和第13、14自然段。)
(二)再讀「回憶」,感受快樂
1.凡卡回憶了哪些往事?(回想起了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家鄉美麗的夜景以及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情景。)
2.凡卡是在什麼情況下回憶起這些往事的?快速瀏覽課文,到課文中找找答案。(凡卡提筆給爺爺寫信時就回憶起了爺爺在鄉下守夜的情景,回憶起了家鄉美麗的夜景。當他寫到自己在城裡當學徒的痛苦生活時,就又回想起了在鄉下和爺爺一起砍聖誕樹的快樂時光。)
3.小結:課文就是這樣,把凡卡給爺爺的信、以及他寫信時對鄉下生活的回憶,穿插起來寫,讓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凡卡在城裡的痛苦生活。
4.凡卡在回憶這些往事時,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呢?
5.你從哪些語句感受到了凡卡的快樂呢?再讀一讀寫回憶的這些段落,畫出表現凡卡快樂心情的句子,還可以在旁邊寫下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6.交流。
①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感受凡卡回憶家鄉美景時的復雜心情。
②朗讀第4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感受凡卡和爺爺在一起時的自由和快樂。
(三)再讀「回憶」,感悟寫法
1.凡卡一邊寫著信,一邊回憶著往事,讓人感受到了凡卡回憶往事時的那份快樂。再仔細讀讀這幾個自然段,想一想,凡卡在鄉下的生活真的那麼快樂嗎?
2.討論交流。
3.其實,凡卡在鄉下也過著窮苦的生活,但他現在回憶起來為什麼覺得那麼快樂呢?
4.小結:課文穿插著凡卡寫信時對鄉下生活的回憶,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他在城裡當學徒的悲慘生活。這部分穿插描寫,對突出凡卡痛苦的心情,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結合課文插圖,體會人物心情
1.看課文中的插圖,仔細觀察畫面,課文哪個自然段描寫了畫中的場景?指名讀第2自然段。
2.從這段描寫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3.齊讀第2自然段,體會凡卡當時的心境。
4.課文什麼地方還寫到了凡卡的嘆氣呢?指名讀第7自然段和第13自然段的兩次嘆氣。
5.一個九歲的孩子,按理說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凡卡卻連聲嘆氣。從這三次嘆氣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三、討論故事結局,感受人物命運
1.凡卡對爺爺充滿了熱切的期望,盼望爺爺早點接他離開這里。可是這一切,爺爺會知道嗎?爺爺會把凡卡接回家嗎?自由朗讀凡卡寫信封的那四個自然段,再跟同桌討論討論。
2.交流討論。
①因為凡卡在信封上沒有寫明具體地址,爺爺肯定收不到凡卡的信,肯定不會來接他。
②如果寫清楚了地址,凡卡的生活就會改變嗎?
3.小結。不管哪一種可能,在沙皇俄國的黑暗年代,凡卡的悲慘命運都不可能改變。文章的每一個情節都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凡卡命運的悲慘。
4.齊讀最後一個自然段,故事的結尾給你什麼感受?
5.小結。這就是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筆下的《凡卡》。這個感人的故事,牽動著每一位讀者的心。凡卡後來的命運到底會是怎樣呢?文中最後的省略號給我們留下了想像的空間。
四、課外延伸,布置作業
1.課文在凡卡熟睡並做著甜蜜的夢的時候結束了,這正是契訶夫的高明之處。但夢總是要醒的,凡卡睡醒以後會發生什麼事情呢?請你展開想像寫一寫。
2.契訶夫是一位偉大的作家,他不僅為我們塑造了「凡卡」這樣一個令人難忘的形象,還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同學們以後可以去讀讀他的其他作品。
五、相關鏈接
1.契訶夫(1860—1904),俄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他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被認為是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流派的傑出代表。契訶夫的短篇小說以其高度簡潔的抒情藝術和文短意長的幽默筆法,在俄國文學史乃至世界文學史上占據著無可替代的地位,被譯成一百多種文字出版,至今暢銷不衰。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是在我國影響最大的外國文學作品之一,魯迅、趙景深、鄭振鐸等許多文學大家都曾翻譯過他的作品。其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苦悶》《變色龍》《套中人》《醋栗》等,中篇小說《草原》《跳來跳去的女人》《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六號病房》《一個女人的天地》等,戲劇《海鷗》《萬尼亞舅舅》《三姐妹》《櫻桃園》等。
《凡卡》這篇小說寫於1886年,當時正是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的時期,人民過著苦難的生活,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在父親的雜貨店裡,目睹了父親對小學徒的虐待,十分同情小學徒的命運。
2.凡卡為何能寫那麼長的信?
《凡卡》是19世紀末俄國著名小說家契訶夫寫的一篇著名小說,選入小學語文課本時,被編者刪去了一段文字。這段文字在這篇小說中是補敘,交代了小凡卡在當學徒之前學文化的情況。原文在「爺爺把砍下來的樹拖回老爺家裡,大家就動手打扮那棵樹」這一句的後面,還有這樣一段話:「忙得最起勁的是凡卡的好朋友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當初小凡卡的母親彼拉蓋婭還在世,在老爺家裡做女僕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常給他糖果吃,閑著沒事便教他念書、寫字、學數數兒,從一數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彼拉蓋婭去世以後,他們就把孤兒凡卡送到僕人的廚房裡去跟祖父住在一塊兒,後來又把他從廚房送到莫斯科的鞋匠阿里亞希涅的鋪子里來了……」
凡卡是個聰明的孩子,他九歲前已會念書、寫字,當然也會寫信了。俄語是用拼音文字寫的,小學一二年級就初步掌握了常用語的拼寫,小學畢業時已不存在識字的困難了。俄語與英語又有些不同,俄語只要掌握了33個字母,就基本上解決了識字、寫字的問題。當然,會寫信,還有個語法的問題,即語言組合的規律問題。語言組合的規律,說白了,就是語言的習慣。九歲的凡卡已具備了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說話能力),就完全有能力把想跟爺爺訴說的話用文字寫下來。至於信的長短與文化程度的高低是沒有必然聯系的,凡卡心裡有吐不完的苦水,他要向爺爺傾訴個夠,自然就會寫出長長的信。我國的一二年級小學生,要寫長長的信,即使都用他自己熟悉的話來寫,也還是做不到的,因為還有好多字不會寫。但如果把不會寫的字統統寫成漢語拼音,那麼也能寫出長信來的。由此看來,凡卡寫出那麼長的信是可信的、真實的。
另外,這是一篇文學作品,是作者借凡卡的信表達自己的思想。對文學作品的教學,應著重引導學生從人文角度去把握、理解,不必像學習科學類學科那樣處處「較真」,否則就偏離了這類作品教學的主旨。(令怡)
3.凡卡為什麼有兩個不同的名字?
《凡卡》一課中,開頭介紹人物時寫道:「九歲的凡卡·茹科夫……」;而他在給爺爺信的末尾署名是「你的孫子伊凡·茹科夫」。同一個人為什麼會有兩個不同的名字呢?
這是因為,俄羅斯人的姓名書寫時,名在前,姓在後,中間用間隔號隔開。「凡卡」是名,「茹科夫」是姓。「凡卡」是「伊凡」的愛稱,相當於我國小孩名字前加個「阿」字或「小」字,叫成「阿×」或「小×」。這種愛稱一般只限於在親人或親戚之間使用,故凡卡在給爺爺信的末尾署名為「伊凡·茹科夫」。
3. 求 凱文.凱利《失控世界的創新與未來》277頁PPT講義,20分懸賞
?史蒂芬海峽(史蒂芬·亞當斯崔特)
生日:1986年3月23日
出生地:紐約
血型:A
身高:1.88米
星座:白羊座
家庭:妻子:琳恩·柯林斯(2008年結婚)的
史蒂芬·亞當斯崔特的青少年將進入時尚模特界,在這條線以他的同行的經驗是很難了解的艱辛也享有同樣的成功;在2001年,他出現在了著名攝影師布魯斯·韋伯同志書「,所有美國:短篇小說」其中,在2003年達到一米88史蒂芬·亞當斯崔特的高度已經登上L'Uomo男裝時尚,勺子雜志,細節,表面和雜志流行雜志等眾多時尚雜志,聯合知名攝影師都更成熟,比他的實際年齡的羅馬古典異域風情的臉更豐富,驚呼,除了斯里蘭卡彩特低冷靜的聲音和語氣往往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他也是一個獨立的樂隊叫部落歌手,發行的首張專輯在2005年,而斯里蘭卡也通過大屏幕崔特兩部影片由包括欣賞的「超人學園」一些超級味道的能力,在和扮演一個流浪搖滾歌手「未發現」,前者票房讓他很快受到關注的電影原聲帶「一件事導致另一個」是由他自己的歌聲; 2006年主演的電影神奇的「魔鬼契約」,讓史蒂芬·亞當斯崔須黯冷卻再次擁有特殊能力。然後,他將攜手與卡米拉·貝爾主演的史前冒險影片「公元前10000年」,也有外面的傑拉德·巴特勒主演的恐怖片「聖徒」中出演警長機會。
街的電影處女作是2005年的「超人高校」,動作喜劇片講述了一個超級英雄培訓學院的故事。隨後,他和演對手戲阿什利·辛普森主演獨立電影「未被發現的」街頭扮演抱負的搖滾樂手。
街出生在格林威治村,紐約長大,並在紐約,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演藝舞台。他是著名的斯特拉·阿德勒表演藝術中心和演藝中心黑色的Nexus學習,學習。此外,華爾街的頂級攝影師誰曾作為一種模式。
4. 湯姆索亞歷險記PPT
一、教材解讀
1.課文簡說。
本課由《湯姆·索亞歷險記》這部名著的梗概和「找到湯姆和貝琪」這個精彩片斷組成。梗概圍繞「歷險」,寫了湯姆的五次歷險:一是和哈克半夜到墓地檢驗膽量;二是和哈克、喬奇到傑克遜島當「海盜」;三是和哈克到鬼屋尋寶;四是和貝琪在魔克托爾山洞迷路——真正的歷險;五是和哈克再次到洞中尋寶,結果找到了強盜藏匿的金幣。
幾次歷險並不單純是孩子的游戲,還穿插著「喬埃」這個真正強盜的故事:湯姆和哈克半夜到墓地試膽量,恰巧目睹了喬埃殺死醫生的場面;和哈克到鬼屋尋寶,恰巧聽見了喬埃和另一個強盜商量藏金幣的話;和貝琪在魔克托爾山洞迷路,又意外地遇見了逃跑的喬埃!最後,再次進洞尋寶,挖出了喬埃埋藏的金幣。正因為有了真正的強盜,故事就格外地驚險和引人入勝。
精彩片段講述的是湯姆和貝琪從迷路的山洞返回家後的故事。先是講述貝琪的媽媽撒切爾太太和湯姆的姨媽悲痛絕望的心情,以及湯姆、貝琪回來後小鎮歡樂的晚上。先悲後喜,充滿了喜劇氣氛。接著通過湯姆的講述,介紹他和貝琪在洞中的歷險經過,最後講湯姆去看望夥伴哈克和貝琪,從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山洞已被封上,喬埃被困洞中。
輕松、幽默而略有諷刺誇張,是作者語言的特點。浪漫有趣,有驚無險,是這部名著吸引孩子的地方。
選編本文的目的,一是通過對課文的閱讀,了解這部外國名著的內容,關注人物的命運,把握人物的性格;二是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通過閱讀梗概和精彩片段,把握名著的內容,激發學生讀外國文學作品的興趣。
2.詞句解析。
(1)對句子的理解。
①湯姆有幾個好朋友:喬奇、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鎮上那個臟兮兮的流浪兒哈克。
「臭味相投」本是貶義詞,但是作者加上了引號,一下子就使它們顯得不同尋常。這些詞語,透露出作者戲謔的意味,同時也傳遞出他對孩子們自由活潑性格的喜愛和贊賞。
②陰風吹拂下,他們目睹了一場斗殺:喬埃殺死了醫生魯賓遜又嫁禍給醉鬼彼得。兩個孩子都害怕兇悍的喬埃,相互發誓決不開口。
在梗概中還有這樣一句——「鎮上要開庭審理彼得殺人案了,湯姆和哈克出庭為彼得作證……」這兩句話似乎互相矛盾。從中我們不難看出湯姆和哈克的正義和勇敢!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讀梗概產生的疑惑,引導他們讀整本的書。
③晴朗的夜,明亮的星,灌木林叢,篝火野餐;沒有了大人的訓斥、牧師的教誨、法官的威嚴、老師的懲罰,有的是沙灘、草地、樹林、鳥兒、松樹、蝴蝶……他們無憂無慮、無拘無束,這里簡直是一片樂土、凈土!
梗概中只用了這樣一句話來概括湯姆和夥伴的「海盜生活」,但是從中不難看出,與其說「小海盜」們嚮往做海盜,毋寧說他們嚮往的是一種生活方式——順應天性、以自然為伴的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方式。孩子內心純真的嚮往,使他們的淘氣調皮帶上了可愛的色彩。
④湯姆躺在一張沙發上,身邊圍滿了熱切的聽眾。他給他們講著這次精彩的歷險過程,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了一番,最後又描述了他怎樣離開貝琪去探險……
湯姆是主人公,關於他,梗概中有簡單的概括——「淘氣的機靈鬼」「鎮上孩子的頭兒」「在小夥伴眼中無所不能」。我們看看湯姆在山洞裡回來後的表現:因為他身體虛弱,渾身沒有一點力氣,所以「躺在沙發上」。盡管如此,他講得還是那樣眉飛色舞,「同時還誇張地吹噓一番」,可見他的淘氣和歷險後心裡獲得的極大滿足——人們把他們回來看作奇跡,他也覺得自己成了真正的英雄!
(2)對詞語的理解。
萌生:萌發。
無賴:指撒潑放刁,不講道理的人。
兇悍:凶暴強悍。
游手好閑:懶惰成性,不愛勞動。游手,閑著手不做事。
落荒而逃:離開大路向荒野逃去。
嫁禍:轉移災禍、罪責等。
衣衫襤褸:衣服破破爛爛。
溺水:沉入水中。
二、教學目標
1.閱讀作品梗概,瀏覽作品精彩片段,了解大意。
2.關注人物命運,體會湯姆敢於探險、追求自由的性格特點。
3.激發學生閱讀原著的願望。
三、教學建議
1.本文是略讀課文,可以先從題目入手,猜測小說的內容,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
2.在學生閱讀梗概,瀏覽精彩片段後,讓學生簡要說說小說的內容,並圍繞「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人」「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等問題交流讀書感受,感受小說的有趣。
3.把梗概和精彩片段進行對比閱讀,找一找精彩片段可能是梗概的哪一部分。並且通過猜測梗概中相關部分內容、抓住梗概中矛盾或不明之處,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4.如果有條件,在學生閱讀整本書的基礎上,組織召開班級讀書會,開展讀書交流活動。如,交流讀原著的感受,評價書中的人物,朗讀有趣的片段。
四、教學案例
一、猜想書的內容,激發讀課文的興趣
(多媒體打出《湯姆·索亞歷險記》這本書的封面)教師簡介:《湯姆·索亞歷險記》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通過書名,你能猜猜這本書的內容嗎?(學生猜測)
二、閱讀梗概,了解小說內容
教師相機提醒學生:梗概中寫到了湯姆的幾次歷險?主要寫的是哪次歷險?你是怎麼知道的?讓學生能比較准確地概括主要內容。
三、瀏覽精彩片段,體會人物特點和語言特點
1.瀏覽精彩片段,與梗概對照,想想精彩片段寫的是梗概的哪一部分。
2.再讀精彩片段,圍繞下面的問題交流:
(1)你覺得湯姆是個怎樣的孩子?哪些地方給你的印象最深?
(2)你認為精彩片段中哪些地方最精彩?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來交流,學生可能認為事件精彩,可能認為語言精彩,只要有所體會就可以。教師根據學生的感悟,相機引導學生注意語言幽默、誇張的特點。
四、結合課後的提示語和讀書產生的疑問,激發學生讀整本書的興趣
1.通過閱讀梗概,你對哪些內容產生了興趣?哪些地方讓你產生了疑問?
2.看課後的提示語,「我讀了整本書,覺得湯姆刷牆那一段很有趣」,你有什麼想法?
3.拓展閱讀湯姆刷牆的精彩片段。
4.鼓勵學生讀整本書,為讀書交流作準備。
五、相關鏈接
馬克·吐溫(1835—1910)美國著名的小說家。童年時代,馬克·吐溫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鎮里,這里是各種船隻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見聞,成為他日後作品中的題材和特色。12歲時,父親去世,馬克·吐溫只好停學,到工廠當小工。後來他換了不少職業,先後曾做過密西西比河的領航員、礦工及新聞記者等工作。漸漸地著手寫一些有趣的小品,開始寫作生涯。馬克·吐溫是他的筆名,意思是「水深十二英尺」。馬克·吐溫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說《跳蛙》,使他成為頗有名氣的幽默作家。35歲結婚後,他專職寫作,隨後的20年,相繼完成了《湯姆·索亞歷險記》《乞丐王子》《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涯》和《哈克貝里·費恩歷險記》等不朽名著。
馬克·吐溫一生著述頗豐。他擅長使用幽默和諷刺,針砭時弊,一針見血,毫不留情。其創作將現實主義的刻畫和浪漫主義的抒情和諧地統一起來。他的作品對後來的美國文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人們普遍認為馬克·吐溫是美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里程碑。馬克·吐溫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說大師。
《湯姆·索亞歷險記》是馬克·吐溫的四大名著之一,發表於1876年。其中不少事情都是作者的親身經歷,蘊含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深刻懷念,作者以其膾炙人口的幽默與諷刺以及對兒童心理世界的精細刻畫,使湯姆·索亞這個可愛的「頑童」形象,一百多年來飲譽世界。正如馬克·吐溫在原序中寫道:「寫這本小說,我主要是為了娛樂孩子們,但我希望大人們不要因為這是本小孩看的書就將它束之高閣。」因為閱讀這本小說能讓「成年人從中想起當年的自己,那時的情感、思想、言談以及一些令人不可思議的做法」。
記得懸賞哦!嘻嘻嘻!
5. 我需要莫泊桑的ppt
Biography of Guy de Maupassant and a searchable collection of works.
Guy de Maupassant [gi də mopasɑ̃]
who is generally considered the greatest French short story writer.
at the age of 20, he volunteered to serve in the army ring the Franco-Prussian War.
Des Vers (1880). Soirées de Medan (1880),
"Boule De Suif" ("Ball of Fat", 1880).
During the 1880s Maupassant created some 300 short stories
In tone, his tales were marked by objectivity, highly controlled style, and sometimes by sheer comedy.
Une Vie (A Woman's Life, 1883), Bel-Ami (1885),
Pierre Et Jean (1888) Le Horla (1887),
Plot summary
The prostitute Boule de Suif is detained, together with a group of her countrymen and countrywomen, by Prussian soldiers who refuse to let the group go unless Boule de Suif sleeps with their commander. This she refuses to do -- not because she objects to sleeping with strangers, but because he is the enemy, and this is not a contract entered into freely. She has her pride -- a lot of i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ory, she has shared her dinner with her hungry traveling companions, who are only too happy to eat her food despite the contempt in which they hold her. At the end of the story, after she has submitted to the Prussian's demands for the sake of the group, her own countrymen are suddenly too good to share their dinners with her. At this point Boule de Suif, weeping for shame and sorrow, seems to be defeated, but consider the story carefully. She has sacrificed herself for the sake of her countrymen; she has acted in good faith. The fact that her travelling companions are too class-conscious and self-righteou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of her gesture in no way dims the nobility of her act. Instead, it shames them.
Characterization
Boule de Suif (Elisabeth Rousset ):
Monsieur Carré-Lamadon & Madame Carré-Lamadon
Madame Loiseau & Monsieur Loiseau
Comte Hubert de Bréville
Madame Follenvie & Monsieur Follenvie
The Old Nun & The Puny Nun
Cornudet & The Prussian Commandant
Themes
Naturalism
Boule de Suif is understood not through her inner thoughts and feelings, but through her actual words and actions. She is revealed through Maupassant's ability to report details that create an insightful depiction of the prostitute. Her inner thoughts are unneeded because all of her being is available through her relationship to others and her environment.
Setting
The large four-horse coach: Tallow Ball shared her food with those passengers.
The Hotel Tôtes: All passengers persuade Tallow Ball to sleep with the Prussian officer.
The coach: Passengers despise Tallow Ball.
ppt你可以自己再做點,
這些東西,你可以再加點自己的東西,不會太費時間的。
6. 查爾斯狄更斯的小說《信號員》要表達什麼意思為什麼鐵道口上面有人喊,信號員就會看到幽靈
對被命運操縱的人所發出的最深切的悲嘆和同情
《信號員》講述了一個小站的列車信號員的悲劇故事。這個信號員不停地看見一個幻象,隨後必定在他眼前發生的災難;他成了災難將要發生的惟一的預知者,這個卡桑德拉的角色讓這個信號員痛苦而不能自持,直到最後一次預感應驗——他成為犧牲者!這部作品展示了某種神秘力量讓人焦慮,最終將人吞噬的過程。
這個信號員幾乎就是這個小站的守望者。他在守望什麼呢?狄更斯的深憂何在呢?生活中,悲劇似乎一直會有,但何時何地,人們卻不得而知。那麼故事中的信號員面對的那個頻頻出現的幻象在暗示什麼呢?……信號員憑藉以往的經驗,知道災難就要發生,但他卻不知道該如何去警告別人。這是對被命運操縱的人所發出的最深切的悲嘆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