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達威播講的五部侍郎曾國藩在哪裡能免費下載
http://www.pingshu8.com/
評書吧 網站可以下載,本人已經下載並 全部收聽過,沒有一點問題, 達威 老師播講的!播講的堪稱精品!音效非常好!
不過需要 一集一集的慢慢下載,一共100集!
你可以去此網址搜索後 一集一集下載 ,如果嫌麻煩 也可以加本人QQ 我打包發你!
請記得給我加分哦!
2. 為什麼讀書是人生的重要部分
人對於自己想擁有的東西、想堅持的事一定不能放棄。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就存在於不放棄的精神之中。
人生之中什麼最重要?生命、地位、財富還是其它的東西?有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回答。
曾國藩出生在一個耕讀之家,他的父親曾竹字長期苦學,但四十三歲時才補為縣學生員。他的祖父沒有讀過多少書,但壯年悔過,因此對曾國藩的父親督責最嚴。至於他的父親,他的才能雖然得不到施展,但卻發奮教育兒子們。曾國藩曾回憶說:「先父……平生苦學,他教授學生,有二十多年。國藩愚笨,從八歲起跟父親在家中私塾學習。父親早晚講授,十分精心,我不懂就再講一遍,還不行再講一遍。有時帶我在路上,有時把我從床上喚起,反復問我平常不懂之處,一定要我搞通為止。他對待其他的學童也是這樣,後來他教我的弟弟們也是這樣。」
在這樣的家庭里,曾國藩九歲時已經讀完了五經,十五歲時,受教讀《周禮》、《禮儀》,還讀了《史記》和《文選》,這些恐怕就是曾國藩一生的學問基礎,可見良好的家庭教育對一個人的重要性。
對曾國藩來說,美服可以沒有,佳餚可以沒有,華宅乃至女人都可以沒有,但是就是不能沒有書。讀書成了他生命中的最重要部分。
曾國藩會試落第後,自知功力欠深,便立即收拾行裝,悵然賦歸,搭乘運河的糧船南下。他決定利用這次回家的機會,作一次江南遊,實現「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宏願。
路過睢寧時,遇到了知縣易作梅。他與曾國藩的祖父、父親非常熟悉,與曾國藩也相識。他鄉遇故人,易知縣自然要留這位老鄉在他所任的縣上玩上幾天。在交談中得知這位湘鄉舉人會試未中,但從其家教以及曾國藩的言談舉止中,便知這位老鄉是個非凡之人,前程自然無量。他見曾國藩留京一年多,所帶銀兩肯定所剩無幾,有心幫助曾國藩。當曾國藩開口向易作梅知縣借錢作路費時,易作梅慷慨應允。
經過金陵時,他見金陵書肆十分發達,留連忘返,十分喜愛這塊地方。
在書肆中曾國藩看見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愛不忍釋,自己太需要這么一部史書了。一問價格,使曾國藩大吃一驚,恰好與他身邊所有的錢相當。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這部史書買下來,但書商似乎猜透了這位年輕人的心理,一點價都不肯讓,開價一百兩銀子一錢也不能少。曾國藩心中暗自盤算,即使回程要省吃儉用點也要把書買回來。於是曾國藩把一時不穿的衣物,全部送進了當鋪,毅然把那部心愛的《二十三史》買了回來。此時,他如獲至寶,心理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他平生第一次花這么多錢購置的財物,就是這本書籍。此一舉動足見曾國藩青年時代志趣的高雅。曾國藩的一生,不愛錢,不聚財,但卻愛書,愛聚書。書成為他終身的知己,為他的胸襟和眼界打下了基礎。
回家以後,父親見他花了上百兩銀子買回一堆書,非但沒有責備,反而鼓勵他。你借錢買書我不會怪你,只希望你能細心研讀,這樣就不會辜負我了。父親的話對曾國藩起了很大作用,從此他閉門不出,發憤讀書,並立下誓言:每日讀十頁絕不問斷。
曾國藩發憤攻讀一年,這部《二十三史》全部讀完,此後便形成了每天點史書十頁的習慣,一生從未間斷。這樣,自京師會試以來,曾國藩養成了對古文和歷史的愛好,為以後更為廣泛地研究學術問題,總結歷代統治者的經驗教訓,參與治理國家和社會打下了基礎。
當曾國藩供職京師的時候,正是中國內亂外患交迫之時。曾國藩所關心的是,在外有「英夷」,在內有太平天國。所以,他讀書更側重經世致用之學。在閑暇的時候,曾國藩對軍政大計以及各種庶務,通過大量並有所選擇性地閱讀古代史籍,盡量把現實的問題考究詳盡。所以一旦當權,便能把平時讀書得來的學問拿出來應用。後來太平天國聲勢大盛,曾國藩以一書生帶兵,終能鎮滅洪、楊,一般人都引以為異。紙上談兵實不可取,但對於善研致用之學的曾國藩而言,他需要的就是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他的成功也再次證明了做學問對實踐指導的意義。
曾國藩在任五部侍郎期間還專心潛讀《通典》和《資治通鑒》,洞悉了清代的政情利弊、民生疾苦和軍備不足。曾國藩由內閣學士升為禮部右侍郎署兵部左侍郎時,遍閱清代道光以上歷朝文獻,目睹時局危急而政風頹靡,遂因皇帝之下詔求言而先後參照史籍,上了幾道條陳時務的奏疏,體現了他明道經世的抱負。
在曾國藩讀書榜樣的示範下,湘軍將帥們把孔、孟、周、張、程、朱,直到船山的「聖賢學脈」、「儒家道統」作為自己的思想信仰,從中國傳統文化寶庫中廣搜博取,以求治國用兵之道,使曾國藩旗下的將領少有莽夫。大批湘軍將領多是從「一介書生」、「布衣寒士」而投筆從戎,從文書、幕僚或中級軍官,一躍而成為統兵作戰、獨當一面的高級將帥,不少人成為巡撫總督一類的封疆大吏,有的甚至成為清朝中央政府的尚書、軍機大臣、大學士。
這說明雖然「隔行如隔山」,但只要不斷學習就能達成自己的目標,學習對於人生的作用是決定性的。曾國藩於讀書學習尤為可貴的是把它作為生命中重要的部分,相伴終生。
同治十年(1871年),曾國藩的身體每況愈下,但他仍舊堅持閱讀。理學修養甚深的他,在一月十七日寫了幾旬箴言,警示和鞭策自己讀書不要放鬆。這幾句話語是:「禽里還人,靜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極樂生。」 』 他認為生老病死,世事變遷是誰都改變不了的,而讀書貴在堅持,並要在讀書中體味出樂趣。因此,在二月十七日,他自己感到病甚不支,多9垂則略愈,夜間偶探得右。腎浮腫,大如雞卵,這確是一個危險的信號,他卻置至一旁,晚上照舊讀書不廢。疾病纏身,這已是難以擺脫的困擾,「前以目疾,』用心則愈蒙;近以疝氣,用心則愈疼,遂全不敢用心,竟成一廢人矣」,但葯療不如讀書,他離開了書的話就是一個廢人了。這時,書對他而言已經不是有形的物體而是無形的精神依靠。如此看來,曾國藩的一生可以簡單地概括為:把讀書當成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來看待。試問世人,哪一個能有如此的毅力和追求?所以,人對於自己想擁有的東西、想堅持的事一定不能放棄。
世間最珍貴的東西就存在於不放棄的精神之中。
3. 懶人聽書中五部侍郎曾國藩的背景音樂是什麼
王家衛電影《東邪西毒》背景配樂。
4. 五部侍郎曾國潘
曾國藩五部侍郎——任禮部侍郎,署(代理)兵、工、刑、吏部侍郎;六部就差戶部了。侍郎,尚書的副職。
5. 曾國藩是歷史上最年輕的五部侍郎,相當於現在什麼職位
我們先來看看清朝的機構設置。
清朝時期,部門很多,官職也很多,但主要的中央機構只有六個部門,即禮、兵、刑、吏、工、戶部,這六個部門是朝廷的主要辦事部門。其主要負責人由尚書和侍郎組成,而且都是雙數,
各由
一名滿人和漢人官員組成,因此,如果沒有一個相對強勢的官員出現,常常會遇到辦事推諉、拖拉狀況。
從品級上來看,尚書是從一品,侍郎是正二品,因此,侍郎的頂頭上司是尚書。但尚書只管理宏觀上的事情,微觀上的具體工作則是侍郎的事情了。侍郎才是主辦大臣。
曾國藩所擔任的五部除了管理錢糧的戶部外,天下大事,都由他來管理。曾國藩的權力十分巨大。
他的權力應該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副總理
6. 五部侍郎曾國藩,團練大臣曾國藩,下一部是什麼
曾國藩一生能夠遍兼五個部的侍郎(副部長),是因為他有能力,能夠勝任。
曾國藩出生於晚清一個地主家庭,自幼勤奮好學,6歲入塾讀書。8歲能讀八股文、誦五經,14歲能讀《周禮》《史記》文選,同年參加長沙的童子試,成績列為優等。父麟書,有田產,不事耕種,醉心功名,然童試17次皆不第,父設館授徒。曾國藩幼從父學。道光十三年(1833)入縣學為秀才。翌年就讀於長沙嶽麓書院,同年中舉人。此後赴京會試,一再落榜。十八年,始中第三十八名貢士,旋赴殿試,中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朝考選翰林院庶吉士。自此供職京師,結交穆彰阿、倭仁及唐鑒等。二十七年任四川鄉試正考官,二十八年升侍讀,後年升侍講學士。二十七年授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二十九年任禮部右侍郎,旋兼兵部右侍郎。三十年兼署工部右侍郎。咸豐二年(1852)兼署吏部左侍郎。後丁憂在湘鄉老家,此時奉詔以禮部侍郎身份幫同湖南巡撫督辦團練,創建湘軍。最後升至總督,官居一品。他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崛起,對清王朝的政治、軍事、文化、經濟等方面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曾國藩的倡議下,建造了中國第一艘輪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學堂,印刷翻譯了第一批西方書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開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