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歐亨利小說警察與贊美詩全文
世界就是這么搞笑,你想做好人的時候確讓你成了最壞的壞人!
2. 《警察與贊美詩》(歐亨利)全文
索比急躁不安地躺在麥迪遜廣場的長凳上,輾轉反側。每當雁群在夜空中引頸高歌,缺少海豹皮衣的女人對丈夫加倍的溫存親熱,索比在街心公園的長凳上焦躁不安、翻來復去的時候,人們就明白,冬天已近在咫尺了。
一片枯葉落在索比的大腿上,那是傑克·弗洛斯特①的卡片。傑克對麥迪遜廣場的常住居民非常客氣,每年來臨之先,總要打一聲招呼。在十字街頭,他把名片交給「戶外大廈」的信使「北風」,好讓住戶們有個准備。
索比意識到,該是自己下決心的時候了,馬上組織單人財務委員會,以便抵禦即將臨近的嚴寒,因此,他急躁不安地在長凳上輾轉反側。
索比越冬的抱負並不算最高,他不想在地中海巡遊,也不想到南方去曬令人昏睡的太陽,更沒想過到維蘇威海灣漂泊。他夢寐以求的只要在島上待三個月就足夠了。整整三個月,有飯吃,有床睡,還有志趣相投的夥伴,而且不受「北風」和警察的侵擾。對索比而言,這就是日思夜想的最大願望。
(2)歐亨利短篇小說警察與贊美擴展閱讀:
人文背景
《警察與贊美詩》發表於1904年,當時正是新工業革命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美國資本主義在工業化進程中取得極大的物質文明時,美國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貧富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到1920年,美國己經有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美國的城市化。城市的發展成為一種無法限制和不可逆轉的趨勢,不斷增長的城市人口大多數蝸居在廉價的出租房裡,美國是世界上「貧富間鴻溝最深的國家之一。
美國社會的快速發展造成資本的集中和社會底層人民的貧困,而中下層人民的大量破產以及失業大軍的不斷擴大,都導致了美國社會的階級矛盾不斷尖銳化和表面化。因此,廣大的美國民眾對所謂「民主」社會產生了懷疑和失望,他們曾為消滅蓄奴制而進行了流血戰爭,本以為消滅了蓄奴制,美國就會成為世界上最民主的國家。但事實遠非如此,美國不但沒有成為人人享有民主、自由、幸福權利的天堂,而且成了世界上貧富鴻溝最深的國家之一。
3. 警察與贊美詩的詳細概括
蘇比面對著寒冷與飢餓,而要解決這些問題,他有兩種選擇:第一是承受巨大的精神屈辱,到政府救濟機關領取施捨,第二則是進監獄。
他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決定去監獄待三個月,這樣的決定對於平常人而言,的確無法理解,而對於蘇比而言這完全是出於無奈,而且他為達成這一目標,費盡心思。
一開始他希望通過去豪華的餐館里白吃一頓飯的方法,然後被逮捕送進監獄;但是他的這一想法落空了,當他剛要進入餐館,因為他破爛的衣著,餐館領班和侍者就將他哄了出去。
他只好開始第二個行動,他來到六號大街拐角處,用一塊鵝卵石將一家商店的櫥窗砸碎了,他站在那裡等著警察到來,然而警察認為真正的肇事者肯定會立馬逃跑。
蘇比懊惱萬分,一直走向前走,繼續尋找機會讓警察逮捕自己。他注意到在一家商店的櫥窗前,有一個少婦風姿可人,而一個警察就在不遠處。蘇比上前去調戲這個少婦,然而警察竟然熟視無睹。
蘇比來到一家雪茄煙店裡,看到一把雨傘, 便偷了過來,還與穿著體面的雨傘主人爭吵起來,一直強調這把雨傘是自己的,然而,十分出乎他意料的是,雨傘主人竟然主動放棄了。
蘇比再次失敗,一直走到一個幽靜古雅的舊式教堂中,看到風琴師正在苦練贊美詩,贊美詩熟悉的曲子,讓蘇比回想起了過去,一幕幕美好的畫面。
他感慨良多,認為自己還年輕,還能夠通過不斷的進取,實現自己的理想,他希望自己可以重新做人。於是他決定明天就去找一份工作,去做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然而就在他決心重新做人,憧憬美好未來的時候,一隻手落到了他的肩膀上,他被逮捕了,被無端地送進了監獄,判處三個月的監禁。
(3)歐亨利短篇小說警察與贊美擴展閱讀:
《警察與贊美詩》的主題思想:對美國不公正的畸形社會進行譴責。
《警察與贊美詩》向讀者展示了美國社會的真實一面。 歐·亨利所塑造的蘇比形象是當時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它以喜劇的形式體現了美國下層社會小人物的悲劇命運。
該小說讓讀者宛若置身於紐約大都市的大街小巷,目睹像蘇比一樣底層人民的坎坷艱辛的生活,認識五光十色的美國社會的骯臟、卑俗的世態,領會美國司法制度和社會制度的本質。
蘇比的不幸遭遇蘊藏了「嚴肅的人生哲理」:生活在美國社會像蘇比這樣的下層小人物的命運,註定只能陷入泥坑而又走不出泥坑的悲劇。人無法從人本體的困境中擺脫,只能從困境走入困境。
「警察」作為國家機器是法律的持有者和執行者,代表著統治階級的政權,是政治文明的象徵,而「贊美詩」則代表著宗教道德的精神力量,牽引著人性的回歸,是精神文明的象徵。
在文本中,蘇比一共五次與警察邂逅,第一次砸玻璃時,從拐角跑出的警察卻去追趕趕車的人,這反映出警察無視現實、自作聰明的辦事作風。第二次調戲「良家少婦」,卻招致該妓女的如影隨形。
可見當地世風日下,而警察卻對此視而不見,充耳不聞。第三次「擾亂治安」時,警察卻幫助開脫,可見警察自以為是、自作主張的行事風格。
第四次偷傘時,警察先是「好奇」地觀望著他與「傘主人」的竊竊私語,後見一「穿晚禮服的高身材的金發女郎」,忙「趕過去攙扶」「陪她過馬路」,這諂媚的行為反映他們只是上流人士的奴僕,只會忠心地為上流社會服務。
最後一次當蘇比在音樂的感召下,重振自我時,卻毫無理由地被捕入獄。黑白顛倒、混淆是非的司法行徑躍然紙上。歐·享利正是抓住了警察這一特殊的能指身份,對他所代表的政權和社會的荒誕做了最深刻的鞭撻和嘲諷。
「贊美詩」是宗教王國里的精神力量,它能喚起蘇比那曾經失落的「母愛、玫瑰、雄心、朋友、純潔的思想」;它能讓他「憎惡起他所墜入的深淵,墮落的生活,卑鄙的慾望,破滅了的希望」;它能使蘇比迸發出「迅疾而強有力的沖動」,使他向「坎坷的命運奮斗」;
「他要把自己拔出泥淖」;「他要重新做人」。然而在警察粗暴的干預下,那迸發出樂觀向上的火花瞬間熄滅。在強大的政治暴力面前就連「贊美詩」這樣強大的精神力量也無力改變蘇比的命運。強大的政治文明和虛弱的精神文明之間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警察」和「贊美詩」在標題中雖然是形式上對等排列,但作為支配人類生存選擇的兩股力量是不對等的。在警察與贊美詩的二元對立中,以「警察」為代表的國家政權永遠支配著和控制著以「贊美詩為代表的精神力量。
4. 結合文章《警察與贊美詩》談談歐亨利筆下的是一個怎樣的社會
vicvic6464朋友,你好。《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所創作的膾炙人口的名篇之一,以下就是這篇名作的賞析:
黑色幽默的藝術運用 -- 《警察與贊美詩》賞析
《警察與贊美詩》是歐·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歐·亨利的作品曾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網路全書」。幽默風趣、辛辣諷刺、構思奇特情節曲折多變,是這篇小說的藝術特色。小說描寫一個窮因失業、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進監獄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幾次惹事生非都沒有達到目的,後來想改邪歸正,警察卻逮捕了他。
歐·亨利的幽默舉世公認。在《警察和贊美詩》一文中,許多描寫都體現出了這一風格。但無論是在選詞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節構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緊緊抓住了托恢諧寄意這一要旨。
縱觀全文.歐·亨利幽默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合理性」。蘇比曾幾次惹事生非,想進監獄得以安身,可他總是「背運」。當蘇比受到贊美詩的感化,欲改邪歸正時,警察卻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投入了監獄。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節,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捧腹之餘又辛酸不已,警察該抓他的時候不抓,不該抓的時候偏抓。這一系列與情理相悖的現象無不使人啞然失笑。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們巧妙地利用來表現幽默,而歐·亨利就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並藉此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黑色幽默」是美國當代文學中的一股潮流。美國作家弗里德曼認為,「黑色幽默」是一種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東西與幽默的東西的結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著陰沉的東西;它是絕望的,但從中又會令人發笑。
有一次,蘇比想通過「調戲」一女子來達到進監獄的目的。但這貌似「文雅嫻靜」的女子卻反過來勾搭起了蘇比。又有一次蘇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顧客的傘,可這傘原本「來路不正」。「簡朴而頗討人喜歡」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顧客都給人以品格端莊的感覺,卻做了暗娼和小偷,這似乎不合理。可是縱想一下,在那個社會,所謂高尚的上流社會成員豈不更衣冠楚楚、文雅高貴?事實上,他們只是把卑鄙的行徑掩藏在美麗的面紗下而已。也正因為內心的骯臟,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裝點。因而表裡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些描寫,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海況愈下的世風。
另外,蘇比本身行為的不合理性和警察「合乎情理」的主觀判斷之間的矛盾也是蘇比屢屢「背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蘇比砸了玻璃等著被抓,可警察認為一個散了壞事的人總不會坐等就擒,而把蘇比給「排除」了。又如他想藉助於 「擾亂治安」這根稻草在街上大吵大鬧,但警察卻認為只有大學生在慶祝球賽勝利時才敢在大街上如此大肆喧嘩。蘇比一心想進監獄所表現出的反常行為,正是他反常的心理決定的。這種反常的心理和行為反映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下層人民生活和精神的痛苦。而最後蘇比受宗教的「感召」想「從善」時,警察卻認為一個流浪漢絕不會與教堂周圍幽靜的環境、柔和的燈光、動人的音樂有聯系。於是,蘇比「意外」地被抓了。正是這「意外」反映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是非混淆、善惡不分的本質。
當然,文中運用幽默的方法還有很多,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什麼地方有幽默,什麼地方就有作者的深意。如果說作者寫文章的筆法是諒諧的,那麼他對當時社會的揭露是深刻的,反映下層人民生活和精神痛苦時的心情是沉重的。
深刻的對比也是該篇小說的一大特色. 正如福氣比他好的紐約人每年冬天要去棕櫚灘和里維埃拉一樣,蘇比也不免要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必要的安排。」……口氣宛如一位腰纏萬貫,財大氣粗的百萬富翁在吃膩了山珍海味、游遍了名山勝地之餘想換種粗淺的享受方式一般,與其本人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境況形成成了極不諧調的對比,令人捧腹。
誇張、比喻、嘲諷的手法的運用也是小說的一大特色。又如蘇比在一家飯館未付錢而吃喝一頓後,本想因此入獄卻慘遭痛打的情節中,有這樣的描述:兩個侍者干凈利索地把蘇比往外一叉,正好讓他右耳貼地摔在鐵硬的人行道上。他一節一節地撐了起來,像木匠在打開一把摺尺。……這里,作者似乎在賞玩蘇比的狼狽相,把小人物痛苦掙扎的慘狀,用無動於衷的比喻寫來,使人倍感辛酸。
托灰諧音深意是歐·亨利的幽默。從這角度看,《警察和贊美詩》一文不僅體現了作者幽默諒諧的風格,而且讓我們進一步值得什麼才是真正的幽默與談諧。
警察和贊美詩是歐·亨利的代表作,在作品中為了把一個小人物—蘇比的悲慘生活表現出來,大量運用了幽默、對比的手法,使人在捧腹之餘深刻的感覺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所以說幽默的手法是該短篇小說的最大特點。
5. 歐亨利的警察與贊美詩 『贊美詩』的含義是什麼為何是與贊美詩
因為贊美詩是作為一種平和的理性信仰而存在,是一種美好。蘇比在警察的眼中的是一個專不良的人,而他居屬然也安詳地聽起贊美詩了,警察心裡覺得這是不可思議的,覺得蘇比是沒資格聽的。然而贊美詩是不帶感情的,它本身就是讓人心平靜。警察與贊美詩,是一種諷刺。
警察象徵的是那個冷酷虛偽的社會,贊美詩象徵了蘇貝的美好願望,作者用「警察與贊美詩」做題目,是為了形成對比反差。
(5)歐亨利短篇小說警察與贊美擴展閱讀
《警察與贊美詩》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索丕,寒冬想去監獄熬過,因此費勁腦汁故意犯罪,比如去飯店吃霸王餐,擾亂治安,偷他人的傘,調戲婦女等,然而這些都沒有讓他如願進監獄;最後,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警察卻將他送進了監獄。
這篇小說發表之際正逢新工業革命如火如荼之時。美國資本主義在工業化進程中取得極大的物質文明時,美國的生活方式也隨之發生巨大的變化,貧富兩極分化日益明顯。通過這則短篇小說,歐亨利試圖向讀者展示了美國社會的真實一面。主人公索丕是當時社會現象的一個縮影。小說以喜劇的形式體現了美國下層社會小人物的悲劇命運。
6. 請問歐哼利的諷刺短篇小說如《警察與贊美詩》有哪些贊美人性美的如《最後一片藤葉》有哪些
活期貸款》歐亨利
《活期貸款》
歐 亨利
(選自《西部的心》)
在那年月,牧牛人都是天之驕子。他們是草原的大公,牛群的帝王,牧地的君主,牛肉和牛骨的大王。只要高興,他們有條件乘坐鍍金的馬車。金錢劈頭蓋腦地落到牧牛人身上,他似乎覺得自己錢多得邪門。但是,除了買一隻表蓋上鑲著許多大寶石、硌得肋骨生痛的金錶,買一具嵌著銀釘、配著安哥拉皮墊的馬鞍,和在酒吧間請大夥喝威士忌之外,他還有什麼地方可以花錢呢?
至於那些有女眷的牧場主,他們減少超額財富的門路就不那麼局限了。在境況不如意的時候,夏娃後裔減輕錢包的本領也許會沉睡多年,可是,弟兄們哪,這種本領是永遠不會滅絕的。
因此,為妻子所迫的「高個兒」比爾·朗利,離開了弗里奧河畔棟樹 叢生的圓圈橫道牧場,到城裡去享受成功的樂趣了。他的財產有五十來萬元,收還在不斷增加。
「高個兒」比爾是在營地和草原上磨練出來的。幸運和節儉,冷靜的頭腦,尋找無主小牛的銳利目光,這種種因素加起來,使他從牧羊人變成了牧場主。後來牛隻買賣突然興旺,幸運女神小心翼翼地穿過仙人掌刺叢來了,把她的豐饒之角傾注在牧場庄屋的門口。
[豐饒之角:希臘神話中的主神宙斯年幼時從亞馬爾泰嚴羊人的頭上拗下一隻角,使它具有了魔力,拿這只角的人心裡想要什麼,角里立刻就有什麼。]
朗利在邊疆小城查帕羅薩蓋了一幢豪華的住宅。他成了俘虜,給套在社會生活的馬車上。他註定要成為當地的頭面人物。一開頭,他象野馬初次被關進柵欄里那樣,掙扎了一陣子,接著也就把馬鞭和馬刺掛起,安於現狀了。他無所事事,日子不好打發,便創辦了查帕羅薩第一國民銀行,被選為總經理。
一天,有個戴著鏡片象放大鏡那麼厚的眼鏡,害消化不良症的人,來到第一國民銀行,在出納員窗口遞進一張氣派十足的名片。五分鍾後,銀行全體職員在查由稽核的指使下忙開了。
這位稽核,傑·埃德加·托德先生,竟然非常認真。
查完帳目以後,稽核戴上帽子,請總經理威廉·雷·朗利先生到小辦公室去。
「唔,你覺得怎麼樣?」朗利音調深沉緩慢地問道,「牛群中有沒有你看不順眼的印記?」
「帳目都很清楚,朗利先生,」托德說,「我發現你的貸款也都符合手續——不過有一筆例外。有一張借據很糟糕——糟到這種程度,我猜想你一定還不了解情況的嚴重性。我指是那筆借給托馬斯·默溫的一萬元活期貸款。問題不僅在於數目超過了銀行發放私人貸款的最高限額,而且既無擔保,又無抵押。因此,你在兩方面都違犯了國民銀行法,政府隨時都可以向你提出刑事訴訟。假如把這件事報告貨幣審計處——我有責任這么做——我相信一定會移交司法部執行。你該明白情況有多麼嚴重了吧。」
比爾·朗利坐在轉椅上,頎長的身軀慢慢向後靠去。他雙手合抱,托著後腦,略微側過頭,望著稽核。稽核看到銀行家果斷的嘴角上泛起一絲笑容,淺藍色的眼睛裡閃著和善的光,不禁有點納悶。等到他了解了這件事的嚴重性時,他的臉色就不會這樣了。
「當然,這也難怪,你根本不認識湯姆·默溫。」朗利幾乎是親切地說,「不錯,我知道這筆貸款。除了湯姆·默溫一句話以外,沒有任何抵押品。不過我一向認為,一個人只要講信用,他的話就是最好的抵押品。哦,是呀,我知道政府不是這樣想的。看來我還是為這筆貸款去找一次湯姆。」
托德先生的消化不良症彷彿突然惡化了。他從放大鏡似的眼鏡後面驚訝地瞅著這位牧牛人出身的銀行家。
「你明白,」朗利輕松地解釋說,想了結這件事,「湯姆聽說格朗德河岩石津那裡有兩千頭兩歲的小牛出售,每頭八塊錢就可以成交。我猜想那大概是老萊恩德羅·加爾西亞私運進來的牛隊,急於脫手。那群牛到堪薩斯城可以賣十五元一頭。湯姆清楚,我也清楚。他有六千元現款,我就把這筆交易的不足之數一萬元借給了他。他弟弟埃德三星期前把牛趕去賣了。這幾天里,他隨時可能帶著貨款回來。他一來,湯姆就會歸還借款的。」
稽核嚇壞了。他也許有責任立即去電報局,把這個情形報告審計處。但他沒有這么做。他直截了當地同朗利談了三分鍾。他終於使這位銀行家了解到自己已站在災難的邊緣。之後,他提供了一線希望。
「今晚我要去希爾台爾,」他對朗利說,「查對那裡的一家銀行的帳目。回來時,我路經查帕羅薩。明天十二點,我再來這兒。到時候,如果這筆貸款已經清理,我在報告里就不得這件事。否則——我不得不盡我的職責。」
說罷,稽核鞠了一躬就走了。
第一國民銀行的總經理在椅子上繼續坐了半小時,然後點燃一支醇和的雪茄,到湯姆·默溫家去了。默溫,一個穿著棕色粗布褲子,神情顯得深思熟慮的牧場主,正把肢擱在桌子上,坐在那兒編一條生皮馬鞭。
「湯姆,」朗利靠在桌子上說,「有沒有埃德的消息?」
「還沒有。」默溫繼續編著鞭子,回答說,「我想這幾天里埃德總該回來了。」
「有一個銀行稽核,」朗利說,「今天去我們那裡探頭探腦,發現了你那張借據。你知道我認為沒有問題,可是這樣做是違犯銀行法的。我本來斷定在銀行查帳之前你能歸還那筆借款的,但是那傢伙出乎意外地來了,湯姆。眼前我自己手頭現款短缺,不然我可以墊一墊,替你兌付這張借據。他限我明天十二點以前解決,那時候我得拿出現款來抵帳,不然——」
「不然怎麼啦,比爾?」 默溫看到朗利吞吞吐吐,便問道。
「唔,我猜想大概是被山姆大叔兜踢出去吧。」
「我試試,把你那筆款子及時籌出來。」 默溫說,仍舊專心致致地在編馬鞭。
「好吧,湯姆,」朗利轉身向門口走去時說,「我知道你只要有辦法就一定會做到的。」
默溫扔開鞭子,到城裡僅有的第二家銀行去,那是庫珀和克雷格合夥開的私營銀行。
「庫珀,」他對那個姓庫珀的合夥股東說,「今天或者明天,我非籌到一萬元不可。我這兒有一幢房子和地皮,大概值六千元,實際的擔保品就這么些。不過我正在做一筆牛交易,幾天之內,它給我帶來的賺頭就不止這個數目。」
庫珀開始咳嗽起來。
「喂,看在老天份上,別拒絕。」 默溫說,「我欠人家一筆活期貸款,數目是一萬元。現在要求歸還了,要求歸還的人同我在牧牛營地和守林營地一起待過十年。他可以要我所有的東西。他要我脈管里的血,我也一定會給他。他非搞到那筆錢不可,非常迫切——唔,他需要那筆錢,我有責任替他籌措。你知道我是有食用的,庫珀。」
「那還用說嗎,」庫珀老於世故地同意說,「但是你知道,我有一個合夥人。我不能獨斷獨行,私自放款。即使你手頭有最可靠的擔保品,我們也不可能在一星期之內貸給你。我們正要運一萬五千元現款到羅克台爾,委託邁爾兄弟公司收購棉花。今晚就由窄軌火車運走。這一來,我們手頭的現款也不多了。我們不能替你解決,非常抱歉。」
默溫回到家裡,重新紡織馬鞭。下午四點鍾光景,他到了第一國民銀行,隔著朗利辦公桌的柵欄,湊過去說:
「我想辦法在今晚——我是說明天——替你搞到那筆錢,比爾。」
「好吧,湯姆。」朗利平靜地說。
那晚九點鍾,湯姆·默溫謹慎地走出他住的木頭小房子。房子座落在城郊,這時候附近行人很少。默溫的腰帶里插著兩支六響手槍,頭上戴一頂垂邊帽子。他迅速地沿著一條冷落的小街走去,到了同窄軌鐵路平行的沙路上,最後來到離城兩英里的水塔旁。湯姆·默溫在這兒停住,用一條黑綢手帕蒙住面孔下部,拉下帽檐。
十分鍾後,從查帕羅薩開往羅克台爾的夜班火車在水塔旁邊停住了。
默溫雙手各握一支手槍,從一叢櫟樹後面站起身,向機車走去。他還沒走上三步,兩條有力的長胳臂突然從背後把他攔腰抱起,合撲摔在草地上。一個沉重的膝頭抵住他的脊背,鋼鉗一般的手捉住了他的手腕。他就這樣象小孩似地被制服了,直到機車加了水,重新起步,逐漸增加速度,開得看不見了為止。這時候,他才被松開,站了起來,發現抓他的人竟是比爾·朗利。
「這事絕不能這么解決,湯姆。」朗利說,「今天下午我見到了庫珀,他把你同他談的事告訴了我。晚上我去你家,見你帶了槍出來,於是我一直尾隨你到這兒。我們回去吧,湯姆。」
兩人並肩走了。
「這是我唯一的機會。」過一會兒,默溫開口說,「你要求歸還貸款,我總得想辦法清償。比爾,假如他們為難你的話,你怎麼辦理?」
「假如他們為難你的話,你又怎麼辦呢?」朗利反問道。
「我從沒有想到自己竟會埋伏起來攔劫火車,」 默溫說,「不過一筆活期貸款又是一回事了。我向來說一是一,說二是二。我們還剩下十二個小時,比爾,過後那個探子又要來找你麻煩了。我們總得想辦法把這筆款子籌措到手。我們也許可以——了不起的山姆·豪斯頓啊!你聽到了沒有?」
[了不起的山姆·豪斯頓啊:山姆·豪斯頓(1793—1863),美國軍人,政治家,一八五九至一八六一年間任得克薩斯州州長。此處用作驚嘆語。]
默溫突然奔跑起來,朗利跟了上去,只聽得黑夜中有一個悅耳的口哨聲,吹著「牧童悲歌」的凄涼的調子。
「他只會這一支歌。」 默溫一面跑,一面嚷道,「準保是——」
他們跑到了默溫家。默溫一腳把門踹開,沖出去,給屋子中間一隻舊手提箱絆了一跤。一個風塵僕僕,皮膚黧(lai)黑,寬下巴的小夥子躺在床上抽著褐色的香煙。
「怎麼樣,埃德?」 默溫上氣不接下氣地說。
「馬馬虎虎。」那個干練的小夥子懶洋洋地說,「剛乘了九點三十分那班火車回來。那批牛賣了,十五元一頭,一個錢也不少。喂,老哥,別把那隻手提箱踢來踢去啦,裡面裝著二萬九千元現款呢。」
7.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警察與贊美詩》中的男主人公為什麼最後無緣無故的就被抓了,警察抓他總得有原因呀
該小說是一部悲喜劇,主旨是展現警察對犯罪行為的「容忍」和對無辜行為的懲罰這樣一些社會現象。這是作者對社會絕妙的諷刺,無情的批判
8. 歐亨利小說 除愛的奉獻和警察與贊美詩之外的一篇讀後感 700到800字 一定是原創
歐亨利小說《最後一片葉子》讀後感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熏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丑惡行徑,被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眾多對丑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為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著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飢餓的窮人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暢開肚子,吃了起來。當他心滿意足地走出住宅時,才想起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他還是如約與老紳士碰了面。老紳士將他帶到了一處餐廳,窮人為了不掃老紳士的興,只能裝作飢餓難奈地狼吞虎咽起來。盡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確力氣了。窮人吃完後,老紳士付了帳,兩人便道了別。
故事的結局是——兩人在回家的路上都暈了過去,被送進了醫院。窮人是因為吃得太撐,幾乎撐破了胃,而老紳士,一位在前些日子還家財萬貫的富翁則是因為三天三夜沒有吃東西,身體脫虛,而在路上倒了下來。
讀這篇文章就好像是在嚼一隻橄欖,甜味中帶了一絲酸澀,讓人在漠然一笑之後,思索良久。
文中的主人公,充其量不過是兩個「小人物」,然而反映初等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性魅力卻是那些「大人物」,「權貴們」所無法匹敵的。
那位老紳士在身上只剩下一點錢的情況下,完全可以不去赴約,但是他看重的不是金錢,而是誠信,他寧可餓死也不願意食言。相比如今社會上一些只要自己利益受到損害就不擇手段的人來說,老紳士的人性魅力顯露無遺。再看那個窮人,盡管吃不飽穿不暖,沒有受什麼教育,但是他比任何受過良好教育的「權貴」都充滿魅力——那是人性的魅力,他可以對老紳士說自己已經飽了,可他為了圓老紳士的心願,咬緊牙關,把飯菜吃得乾乾凈凈。也許這很可笑,可是卻是不是多麼偉大,多麼令人欽佩!
讀了這篇文章,我知道了人性的偉大力量,我也立志要像那兩個紳士一樣,不求活得轟轟烈烈,但求真真實實,充滿意義,有所追求!!!
9. 警察與贊美詩的故事梗概
《警察與贊美詩》是歐·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歐·亨利的作品曾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的網路全書」。幽默風趣、辛辣諷刺、構思奇特情節曲折多變,是這篇小說的藝術特色。小說描寫一個窮因失業、無家可歸的流浪漢,為進監獄得以安身而故意犯罪,幾次惹事生非都沒有達到目的,後來想改邪歸正,警察卻逮捕了他。 歐·亨利的幽默舉世公認。在《警察和贊美詩》一文中,許多描寫都體現出了這一風格。但無論是在選詞造句、塑造人物性格或是情節構思方面,他的幽默都緊緊抓住了托恢諧寄意這一要旨。 縱觀全文.歐·亨利幽默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其中之一就是作者巧妙地運用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合理性」。蘇比曾幾次惹事生非,想進監獄得以安身,可他總是「背運」。當蘇比受到贊美詩的感化,欲改邪歸正時,警察卻以「莫須有」的罪名將他投入了監獄。主人公的反常心理,跌宕起伏的情節,出乎意料的結局,令人捧腹之餘又辛酸不已,警察該抓他的時候不抓,不該抓的時候偏抓。這一系列與情理相悖的現象無不使人啞然失笑。事物發展過程中的「不合理性」常被人們巧妙地利用來表現幽默,而歐·亨利就很好地運用了這種方法,並藉此深刻地反映社會現實。,這就是黑色幽默的效果。 「黑色幽默」是美國當代文學中的一股潮流。美國作家弗里德曼認為,「黑色幽默」是一種在思想感情上黑色的東西與幽默的東西的結合:它是幽默的,但包含著陰沉的東西;它是絕望的,但從中又會令人發笑。 有一次,蘇比想通過「調戲」一女子來達到進監獄的目的。但這貌似「文雅嫻靜」的女子卻反過來勾搭起了蘇比。又有一次蘇比拿走了一位「衣冠楚楚」的顧客的傘,可這傘原本「來路不正」。「簡朴而頗討人喜歡」的女子、「衣冠楚楚」的顧客都給人以品格端莊的感覺,卻做了暗娼和小偷,這似乎不合理。可是縱想一下,在那個社會,所謂高尚的上流社會成員豈不更衣冠楚楚、文雅高貴?事實上,他們只是把卑鄙的行徑掩藏在美麗的面紗下而已。也正因為內心的骯臟,才更需要表面上的裝點。因而表裡不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些描寫,在幽默中深刻地擒露了資本主義社會海況愈下的世風。 另外,蘇比本身行為的不合理性和警察「合乎情理」的主觀判斷之間的矛盾也是蘇比屢屢「背運」的重要原因之一。如蘇比砸了玻璃等著被抓,可警察認為一個散了壞事的人總不會坐等就擒,而把蘇比給「排除」了。又如他想藉助於 「擾亂治安」這根稻草在街上大吵大鬧,但警察卻認為只有大學生在慶祝球賽勝利時才敢在大街上如此大肆喧嘩。蘇比一心想進監獄所表現出的反常行為,正是他反常的心理決定的。這種反常的心理和行為反映出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下層人民生活和精神的痛苦。而最後蘇比受宗教的「感召」想「從善」時,警察卻認為一個流浪漢絕不會與教堂周圍幽靜的環境、柔和的燈光、動人的音樂有聯系。於是,蘇比「意外」地被抓了。正是這「意外」反映出了資本主義社會是非混淆、善惡不分的本質。 深刻的對比也是該篇小說的一大特色. 正如福氣比他好的紐約人每年冬天要去棕櫚灘和里維埃拉一樣,蘇比也不免要為一年一度的『冬狩』作些必要的安排。」……口氣宛如一位腰纏萬貫,財大氣粗的百萬富翁在吃膩了山珍海味、游遍了名山勝地之餘想換種粗淺的享受方式一般,與其本人窮困潦倒、走投無路的境況形成成了極不諧調的對比,令人捧腹。 誇張、比喻、嘲諷的手法的運用也是小說的一大特色。又如蘇比在一家飯館未付錢而吃喝一頓後,本想因此入獄卻慘遭痛打的情節中,有這樣的描述:兩個侍者干凈利索地把蘇比往外一叉,正好讓他右耳貼地摔在鐵硬的人行道上。他一節一節地撐了起來,像木匠在打開一把摺尺。……這里,作者似乎在賞玩蘇比的狼狽相,把小人物痛苦掙扎的慘狀,用無動於衷的比喻寫來,使人倍感辛酸。 警察和贊美詩是歐·亨利的代表作,在作品中為了把一個小人物—蘇比的悲慘生活表現出來,大量運用了幽默、對比的手法,使人在捧腹之餘深刻的感覺到資本主義社會的殘酷。所以說幽默的手法是該短篇小說的最大特點。
10. 「警察和贊美詩」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本書
《警察與贊美詩》是美國作家歐·亨利的短篇小說。
後來出版歐亨利短篇小說集的時候,也有用這篇小說的題目做整本書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