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評書俠骨丹心有聲小說

評書俠骨丹心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6-20 18:59:57

『壹』 為什麼名人又叫做「腕」

「大腕」揭秘

——現代社會稱謂源流釋例

作者:孫劍藝

[摘要] 「大腕」前身本作「大萬」或「大蔓」,「蔓」和「萬」原為江湖隱語對「姓」的代稱。江湖上稱通報姓名來歷為「報萬(蔓)兒」或「(道)萬(蔓)兒」,稱成名或顯揚名聲為「揚名立萬(蔓)」。「蔓」是本字,其餘都是借字。「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長莖,江湖上用作姓氏的代稱是比喻引申用法。「大蔓」喻指大的姓氏或江湖門派,引申則指有實力的名人。由於「蔓」之原始理據的隱晦,以及該字不常用且讀音歧異,人們便借用通俗的「萬」字表示。「大萬(蔓)」的名人義形成後,其字面的無理性尤為突出,於是又似是而非地演變成了「大腕」。

[關鍵詞] 大腕;萬(蔓);報萬(蔓);揚名立萬

一 「大腕」原應作「大萬」或「大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大腕」一詞的「人氣指數」直線攀升,早已成為普通話的通用語詞,成為日益受人欣羨的一個社會稱謂。《現代漢語詞典》原版未收該詞,1996年修訂本便適時地增收了「大腕」詞條,釋曰:「(~兒)指有名氣、有實力的人(多指文藝界的)。」括弧中的「~兒」說明「大腕」實際上是讀兒化音的。誠如另一括弧中所注,「大腕」曾專用以稱文藝界名人。不過這只是在新時期之初,後來其使用范圍就逐漸擴大,還有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大腕》等,都對該詞的走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今社會,幾乎各界名人均可稱為「大腕」了,諸如「足球大腕」「圍棋大腕」「房地產大腕」等等;並且「大腕」還可以用作限定性成分,具有「著名」「頂尖」之意,如「大腕導演」「大腕記者」「大腕作家」乃至「大腕企業」之類。此外「大腕」還可以單說成「腕兒」,有了名氣,成為名人,可以說「成腕兒了」。這跟戲劇界有時單說一個「角兒」就等於「名角」的道理一樣。

然而名人為什麼叫做「大腕」或「腕兒」?起初命名時固然有個造詞理據存在,後來這種理據被埋沒了,人們順著某種線索再去追蹤和考證,就成了語言學上的語源推求問題。對於「大腕」的語源,一般人多會順著「腕」字去推求,認為是源於「手腕」,因為本領高強謂之「大手腕」,所以強有力的人物即可謂之「大腕」了。這種推斷貌似有理,但不過是就字解字而已。這個字是本字還好,如果是借字,那就成瞭望文生義。也有人指出了另外的情形。王學泰(1998)認為「腕」並非本字,「大腕兒」本應寫作「大萬兒」,說:「『大腕兒』的『腕』字用的極其普遍,但似乎是個錯字。這是句江湖隱語(也稱『調侃兒』或『春典』),『腕』大概應該寫作『萬』……『大萬兒』指一些領域的名人,通常是指演義界的名流。」 還有人認為「大腕兒」應該寫作「大蔓兒」。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2004)指出:「大腕兒的腕,是相聲界的行話,但腕兒字應該寫成這個蔓兒」,並且稱馬三立是自己的「大蔓兒老師」,稱牛群是自己的「大蔓兒徒弟」。張浩(2002)盛贊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不擺『大蔓兒』架子」,虛心向青年演員學習。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事實:「大腕」之「腕」,前身是「萬」和「蔓」。

二 「蔓」和「萬」是江湖隱語對「姓」的代稱

既然「萬」和「蔓」二字是「腕」字的早期寫法,那麼它們跟「大腕」一詞相連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有的專類辭書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曲彥斌(1996)解釋說:「蔓 〈隱〉犯罪團伙指姓氏」;「萬兒 〈隱〉清末以來京津等地江湖諸行指姓名」。這里的「蔓」和「萬兒」兩個詞條,釋語雖略有不同,所指實質應為一回事,「指姓氏」連帶上名字就是「指姓名」。其中括注的「〈隱〉」還透露出一點信息:這種用法是江湖隱語。周日字、廉潔(1999)也指出:「『蔓兒』這個詞綴,簡寫成『蔓』,念萬 兒(wànr),清末以來江湖就用它作姓氏標幟,一直沿襲至今,當代黑道仍有某些犯罪團伙在使用,如稱崔姓為『喇叭蔓』,稱楊姓為『犀角靈蔓』。」這說明大腕之「腕」的前身「蔓」和「萬」,是江湖隱語對姓氏以及姓名的代稱。

眾所周知,江湖各界素有使用隱語(又稱行話或黑話)的習俗,好端端的一些事物,生怕圈外人聽懂而不明明白白說,非要繞個彎子換一個隱晦的說法,以「萬(蔓)」代指姓氏及姓名即屬此類。這在舊題材的小說中是很常見的,例如:

(1)伙計說:「我就知道你是個行中人,你算冤苦了我了。我給你言語聲兒去罷。」艾虎說:「不用。我還有句話,你先給我帶了去。你們寨主是什麼萬兒萬兒?可就是問姓。」 (清?無名氏《小五義》第五十八回)

(2)有二百多人說話:「合字吊瓢兒,招路兒把哈,海會里,赤字月丁馬風字萬,人牙淋窯兒……摘赤字瓢兒,急浮流兒撒活。」列位,這是什麼話,這是江湖豪傑、綠林英雄的黑話,……「赤字」是大人,「月丁馬風字萬」是兩個人姓馬的。(清?燕南居士《永慶昇平》第十二回)

(3)那邊的那些個賊一見,齊說:「不好!遇見了英雄了。」問廣太姓什麼,三爺說:「弓長萬,汪點。」那邊的賊人就知是姓張,行三了。(清?燕南居士《永慶昇平》第三十三回)

(4)彭連虎叫道:「來者留下萬兒,夜闖王府,有何貴干?」柯鎮惡冷冷地道:「在下姓柯,我們兄弟七人,江湖上人稱江南七怪。」 彭連虎道:「啊,江南七俠,久仰。」(金庸《射鵰英雄傳》第十一回)

(5)姓白那少年溜滑之極,一見「祝氏三雄」形勢不妙,立即沖出大門,出了大門,這才揚聲說道:「閣下劍法高明,佩服,佩服!請閣下賜個萬兒。」 這是江湖上的術語,留個「萬兒」即是報個姓名的意思,要對方報出姓名,乃是准備以後尋仇的。(梁羽生《瀚海雄風 》第三十六回)

(6)明俠把煙袋鍋磕磕,冷冷地說:「是朋友就亮個蔓兒把道路閃開,你我井水不犯河水;是冤家就亮青字拼個死活!」(單田芳《童林傳》第一六七回)

(7)三個人准備停當,靳忠人讓馬慢慢拖著轅套走。那邊二十幾匹人馬漸漸靠近了,其中有一個戴著土耳其式水獺絨帽的,看樣子是大哥或四梁八柱的人物,在馬背上欠了欠身子,開口道:報報迎頭,什麼蔓?邵越和靳忠人都不是關外人,聽不懂綹子的黑話,不知他說什麼,兩人大眼瞪小眼。倒是烏雲聽懂了,趴在那裡打著顫說,他要咱們報個姓名,問咱們是干什麼的。(鄧一光《我是太陽》第一部)

以上例證充分顯示出「萬(蔓)兒」指姓氏或姓名的本來面目。其中「萬(蔓)」指姓氏是初始用法,指整個姓名則是連類而及。

「萬(蔓)兒」再進一步引申,則為江湖門派等的名號及其相關的名聲:

(8)此計大妙。咱哥兒倆立此大功,九江白蛟幫的萬兒,從此在江湖上可響得很啦。(金庸《笑傲江湖》二十五 )

(9)長樂幫是近年來江湖上崛起的一個大幫,八九年間闖下了好大的萬兒。(金庸《俠客行》第十三章)

(10)二十五年前,辛斗南以一根丈八蛇矛槍、一十八支雁翎箭震懾河南黑道,創下中原鏢局,當真是赫赫有名,好大的萬兒。(周顯《後羿神弓》第一章)

三 江湖隱語稱通報姓名來歷為「報(道)萬(蔓)兒」

「萬(蔓)兒」是指姓氏及姓名,上節各例中所謂「賜個萬兒」或「亮個蔓兒」等,就是讓對方亮出(通報)姓名。這又牽扯到江湖隱語通報姓名的習俗。江湖或武林人士見面,互不知曉對方身份,就要問問對方的「萬(蔓)兒」 ,實即讓對方報上自己的姓名來歷,當然有時也包括門派出身在內。但「賜萬(蔓)兒」和「亮萬(蔓)兒」只是對通報姓名的較為特殊的說法,前者帶有客套的口氣,後者則帶有強硬的口氣。而較為通行的中性說法則是「報萬(蔓)兒」或「道萬(蔓)兒」,有時還要加上量詞「個」。例如:

(11)任雲秋道:「二位要找總令主,先報個萬兒上來,在下自會給你們進去通報。」公孫坤不耐道:「小子,還不快去,嚕嗦什麼?」 任雲秋道:「這是規矩,你們不報萬兒,在下如何進去通報?」 (東方玉《新月美人刀》第十三章)

(12)仇自春退下一旁,嗯,此刻,一個是青面,一個是黃臉的缺耳仁兄開始報萬兒了。「『青廟鬼』艾少長。」「『黃廟鬼』艾少福。」 原來,這兩位仁兄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家雙鬼」,他兩人的萬兒可真是又響又亮,君惟明對這一雙昆仲的名頭還比較熟悉。(柳殘陽《斷腸花》第三十三章)

(13)雲中鶴眸子里精光四射,瞬也不瞬地盯向尹劍平:「請恕我健忘,朋友你報個萬兒吧!」「我姓尹,」尹劍平面若寒冰地道:「雲中鶴,你也報上個萬兒聽聽吧!」(蕭逸《甘十九妹》三十六)

(14)文勝中拔足飛逃,一面跑一面叫道:「這是六合幫史幫主的東西,你這丫頭有膽拿去,可有膽報個萬兒么?」( 梁羽生《俠骨丹心》第三十一回)

(15)好,你們三個是哪一門派的人,報個萬兒來,只要說得不假,就沒你們的事了。」(東方玉《金縷衣》第二十四章)

(16)慶兒忙說:「各位老大別誤會,咱們都是自家人哪!」 「自家人?」 黃面鬼眨巴眨巴小眼睛,仔細打量著主僕說:「那你就道個蔓兒吧!你是哪個溜子上的?」(單田芳《童林傳》第一七一回)

四 江湖隱語稱成名或顯揚名聲為「揚名立萬(蔓)

江湖人士報出姓名(蔓兒、萬兒)之後,如系名聲顯赫,其行話叫做「萬(蔓)兒響」或「萬(蔓)兒亮」。如前面例子所說「他兩人的萬兒可真是又響又亮」。所以人在江湖行走,先圖混碗飯吃,進而就要求出人頭地、名聲顯揚——這在江湖上也有專門術語叫「揚名立萬(蔓)」。例如:

(17)雖然你已被逐出本門,但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使的仍是本門劍法。(金庸《笑傲江湖》二十七)
(18)我瞧這一十二路華拳,只須精通一路,便足以揚名立萬。(金庸《飛狐外傳》第十五章)

(19)如果張紀中不拍《射鵰》了,那他們這幫年輕人靠什麼揚名立萬呀。(《人民日報》2001年8月13日)

(20) 揚名立蔓以及書法界的爭斗恩怨若與中國煌煌幾千年書法藝術本身比起來都實在太渺小太渺小,小到了我們無心無暇去顧忌它們,讓它們擾亂心性。(《中國書法家論壇》2002年12月18日)

「揚名立萬」又可說成「創名立萬」和「成名立萬(蔓)」:

(21) 貝海石道:「幫主奉師父之命,前來投靠司徒幫主,要他提攜,在江湖上創名立萬。」 (金庸《俠客行》十五)

(22)一個身材高瘦的中年書生站了起來,朗聲道:「俠客島主屬下廝養,到得中原,亦足以成名立萬。」(金庸《俠客行》十九)

(23)他這一揮鞭,跟姚清宇同來的,也都是在武林中成名立萬的豪士,也紛紛喝罵著涌了上來,而和這漢子同行的另幾匹馬,此刻也兜了回頭。(古龍《飄香劍雨》第三十四章)

(24)但火箭隊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因為姚明在經驗、力量與技巧方面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可見要想在NBA中成名立蔓,姚明還需假以時日。(《市場報》2002年10月26日)

由於後來「萬」「蔓」多寫做「腕」,所以又有「揚名立腕」的寫法;有時也單說「揚萬」或「揚腕」。例如:

(25)《功夫》以40年代魚龍混雜的中國廣東為背景,周星馳扮演一街頭善惡不分的小混混,為揚名立腕欲加入黑幫。(《梧州日報》2003年7月8日)

(26)江南七怪都是一怔。焦木道:「你就算要到江南來揚萬立威,又何必敗壞我的名頭……你……你……到嘉興府四下里去打聽,我焦木和尚豈能做這等歹事?」(金庸《射鵰英雄傳》第二回)

( 27)到春節晚會劇組里轉上一轉,已經起到了「揚腕」的作用——只要在審查中露露面,馬上就會被地方台請走去錄節目。(《齊魯晚報》2001年2月4日)

(28)後來,我回哈爾濱路經北京時,把這事向侯大娘講了。侯大娘說:「你侯大爺(候保林)這么做,是有意的,他在為你『壯腕』、『揚腕』,擴大你的『知名度』。」我真要感謝他。(《黑龍江日報》2002年12月2日)

從「萬(蔓)」到「腕」既然代表了名聲或知名度,「大腕」指名人就容易理解了。

五 「大腕」系由秧蔓義的「蔓」引申嬗變而來

「大腕」既然本可寫做「大萬」和「大蔓」,那麼「腕」「萬」「蔓」 三字哪個是本字呢?其實「蔓」字是本字,「萬」和「腕」都是借字。三字既可相通假,當然也同音。「蔓」字的口語音念wàn(一般單念要讀兒化音),正好與「腕」「萬」也同音,是能夠互相借用的。
人們感到困惑的是,作為「大腕」之「腕」本字的「蔓」,怎麼會成為江湖隱語姓氏的代稱?又怎麼會演變成當今名人意義的「大腕」?
眾所周知,「蔓」本指蔓生植物那種不能直立的長莖(如瓜蔓、藤蔓)。這個字在《說文》中就有了,許慎釋曰:「蔓,葛屬。」王筠句讀:「諸書多以為藤生者之通名。」《廣韻?願韻》:「蔓,瓜蔓。」可見這種意義由來已久了。植物的這種蔓兒或曰蔓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細長而綿延不絕,因而在現實生活中常用以比喻長而連貫的事物。比如我國的達斡爾族人睡一種南、北、東(西)相連的三鋪炕,叫「蔓子炕」;曲藝界稱長篇而連貫的作品為「蔓子活」,各種大鼓、評書都有這種「蔓子活」(短篇則稱「段子活」)。而我們的姓正像一條長蔓一樣,生生不已,好多姓氏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同樣,江湖或武林的門派師弟相傳,也具有一條長蔓的特點。所以,江湖隱語以「蔓」為姓的代稱,不過是一種打比方的說法,起初只是臨時的修辭手法,久之「蔓」便有了這項比喻引申意義。繼續推衍下去,植物的蔓有粗細、長短等為標志的大小之別,那些粗長強壯的當然就是「大蔓兒」;社會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強弱之別,強大者亦為「大蔓兒」(門派亦復如是)。姓氏或門派是由人組成的,大姓望族以及有名的江湖門派,是因為有名人的緣故,所以名人亦得稱「大蔓兒」。報蔓時報出姓按說就可以了,可是一般情況下同姓者太多,姓往往不足以確定具體身份,就需要連帶上名字,以及出身來歷、門派師承等。但真正有名的人物,只要報上姓名,或者只有一個姓,乃至綽號,對方馬上確知其身份了:嚯,大蔓兒!

如此說來,江湖上表姓氏的隱語以及引申出的名人意義,寫做這個「蔓」才是正宗,才有理據。但它為什麼變成「萬」和「腕」了呢?第一,雖然以字記詞應盡量體現理據性,即盡量用本字,但是以「蔓」表姓的理據,一般人是不了解的,要不怎麼是隱語呢?這就給同音假借開了方便之門。第二,「蔓」和「萬」本來就是同音,在《廣韻》中,屬於同一韻中的同一小韻,即聲韻調全同,音「無販切」,這給它們相假借提供了語音基礎。第三,後來「蔓」分化為wàn、màn二音,致使表姓的這個「蔓」一旦脫離了口語環境,就呈現出讀音歧異,而寫成「萬」就可避免這種誤讀尷尬,這就給「蔓」假借作「萬」提供了客觀必要性。第四,就使用頻率而言,在同讀wàn 音的情況下,「萬」是個慣用字,「蔓」是個冷僻字,這就給「蔓」假借作「萬」提供了客觀必然性。綜合這些因素,在記寫江湖上表姓的wàn這個隱語詞的時候,「萬」字反倒佔了上風,清人小說中大多寫做「萬」,現代作品中也以用「萬」為常。至於最終又為什麼變成了手腕的「腕」,恐怕又是理據性因素佔了上風。因為「大wànr」演變出名人的意義以後,距離原來的理據更遠了,無論是寫做「萬」還是「蔓」,人們都感到與現有意義毫無聯系。而「大wànr」所表示的人物,正是具有某種大手腕或曰大本領、大能力的實力人物,這種意義使人們覺得wànr音似乎應該是手腕之「腕」,而「手腕」一詞的口語音也正好是兒化形式,於是「大wànr 」一詞最終定型為「大腕」。所以,說到底,這個「腕」字也是一個鳩占鵲巢的假借字,其似是而非的所謂「理據」,不過是一種後起的假借義同化而已。

但是,字詞的原始理據跟它現實應用的書寫規范是兩回事,我們探討一個詞的音義來源和造詞理據,並不是非要在寫法上去復古。比如我們探討「大腕」的原始形式,就不必去恢復其原來的通俗形式「大萬」,更不必去恢復其具有原始理據的形式「大蔓」。字詞書寫的規范化在講究理據的同時,更重要的還要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大腕」詞形就是當今社會共同約定的形式。另外,我們也不必對江湖用語談虎色變,甚至一說江湖隱語就跟黑社會聯系起來,或者欲來個清理門戶把「大腕」從普通話語匯中排斥出去,那樣將不勝其煩。因為普通話語匯的來源極其復雜,即如過去的「江湖」,就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凡具有某種技藝出外謀生,皆謂之走江湖,當今語匯來自江湖用語者,肯定不在少數。而過去的江湖藝人正是今天的文藝工作者,所以「大腕」最先從文藝界用起,就不足為怪了。滄海不擇細流乃能成其大,我們民族共同語的語匯正具有吸收和改造古今中外各種詞語的博大容量和潛在能力。

『貳』 評書下載,不好找哦!

王度廬厲經坎坷,閱歷豐富,給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和資料。他的小說不拘泥於通常作品的模式和路數,而是注重創新,賦予一種特殊的風格。寫武俠小說,他不追求刀光劍影的廝殺,而是表現任俠骨柔情,注重反映志士的大仁大義。寫言情小說,他寫的多悲切凄楚,但也往往令"有情人成眷屬",引人入勝。

我所在的學科決定立項研究通俗文學,這一課題並被列為「七五」國家社科重點項目。不久,幾位研究通俗文學的朋友相繼來信,說起「武俠北派四大家」中,宮白羽、李壽民、鄭證因三人的生平,人們多已知曉,惟王度廬,至今不知何許人也,問我可有這方面的線索。經過他們的「強化刺激」,猛然想起母校的王度廬老師。他是我的一個高中同班同學的父親,沒給我們上過課,也從未聽說他寫過武俠小說,但姓名倒一字不差,姑且問問看。很快就收到了母校回信,得知王老師已經故世,但因此卻找到了王老師的夫人,我們當年的舍務老師李丹荃女士,並且確認了那位四十年代聞名全國的「俠情小說大師」,果然就是我的老師。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海內外研究通俗文學的學者對王老師評價極高,稱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創造了言情武俠小說的完善形態」,「是開山立派的二代宗師」,但當時除台灣學者葉洪生對王老師的俠情小說有較詳細的評介外,未見他人作過更系統的研究。王老師的言情武俠小說代表作是「鶴鐵系列」五部作:《鶴驚昆侖》、《寶劍金釵》、《劍氣珠光》、《卧虎藏龍》、《鐵騎銀瓶》。
這五部作品寫了四代俠士俠女的愛情故事。與過去的武俠小說截然不同,王老師筆下的這些俠者既是英雄,又不太像英雄,我覺得王老師有意不肯賦予他們包打天下、救國於水火、解民於倒懸的無上功能。他們的行動集中於一個目的——為捍衛自己愛的權利而斗爭,而愛的責任又常常令他們困惑,因為他們為所愛者所做的一切、甚至犧牲,往往並不能給對方帶來幸福。他們的愛情悲劇固然是外部因素如封建勢力、封建禮教造成的,但又並非完全如此,作為武藝高強、足智多謀的俠者,他們對外部勢力的斗爭一般能夠取得勝利,然而一旦面對自己性格、心理方面的弱點(包括根深蒂固的封建觀念),他們卻難免「吃敗仗」。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的敵人正是自己。就作品深度而言,王老師不但寫出了人物性格的復雜性,而且把外部斗爭引入了他們的心靈深處。這種悲劇,正是典型的「性格悲劇」。
在悲劇作品裡,悲劇精神總是爆發於「極限情境」;而在王老師的作品裡,悲劇精神卻常常彌漫於「極限情境」之外;那些俠土俠女在戰勝外敵之時,往往橫刀四顧,茫然若失,或者,當他們退隱江湖之際,平靜的外表之下卻埋藏著無限悲涼。王老師在三四十年代確實讀過不止一部弗洛伊德和廚川白村的作品。這又使我感到,王老師雖然寫的是傳統形式的武俠小說,但他與大部分通俗小說作家完全不同,思想一點不舊,他不僅接受了五四新文化思潮,而且也接受了西方的現代文化思潮,並且幾乎不露痕跡地化人了自己的作品之中,這在中國現代通俗文學作家中,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王老師還寫過許多社會言情小說。我想,研讀這些社會言情小說,一定有助於進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和創作。李老師告訴我,王老師的主要作品大部分寫於青島,她已多年未回青島,很想去一次。於是,我決定帶五名研究生前往青島查閱原始資料,並在那裡和李老師相會。
五月的青島氣候宜人,風光秀美。我們無暇領略海濱景色,一頭鑽進市檔案館,查閱1938年至1949年以《青島新民報》為主的有關報章,時間緊迫,舊報雖殘缺不全,數量仍極龐大。於是決定每人負責一個時段,通檢每天的報紙,重點閱讀所載王老師的社會言情小說,回校後以講故事「接龍」的方式錄成音帶,再據錄音整理出每部小說的情節內容。
檔案館不對外辦公時,我們就訪問李老師和其他知情人。李老師向我們介紹了王老師孤苦而坎坷的一生經歷(詳見拙著《俠的蹤跡——中國武俠小說史論》第127至130頁)。當她談到王老師很喜歡納蘭性德的《飲水詞》時,我彷彿又發現了一條接近王老師情感世界的捷徑。納蘭性德雖為清初滿族貴要(王老師則出身於貧困旗人家庭),他的詞卻以哀怨騷屑著稱,其邊塞詞則於金戈鐵馬中彌漫著蒼涼清怨的情調。這也正是貫穿於王老師俠情小說的情感色調。三十年代,王老師顛沛流離於晉豫陝甘,貧困的生活、孤傲的性格、內向的心態,與蒼茫的黃土高原景色交相融匯,強化了他自幼即已形成的納蘭性德式的審美情趣。

--------------------------------------------------------------------------------

『叄』 什麼是大腕

『肆』 謝添添給那些人配音

謝添天,知名配音演員,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主要配音作品有《仙劍奇俠傳一》唐鈺、《刁蠻公主》朱允、《流星蝴蝶劍》孟星魂、《秦時明月》白鳳等。
國產劇

2003年

《傻王闖天下》李浩(劉曉虎飾)

2004年

《喜氣洋洋豬八戒》玉帝(黃海冰飾)

《千古風流一壇醋》李大頭(侯靖宇飾)

《中華英雄》倪慕西(藍正龍飾)

2005年

《刁蠻公主》朱允(蘇有朋飾)萬人敵(張立威飾)
《刁蠻公主》朱允

《青天衙門2之花轎奇謀》阿穆奇(任重飾)

《仙劍奇俠傳》唐鈺(彭於晏飾)

《把酒問青天》余火蓮(楊俊毅飾)

《大漢天子3》季擒虎(劉冠麟飾)金不換(付磊飾)

《第一茶莊》李天賜(段秋旭飾)

《邊城小子》嚴世藩(謝沅江飾)

《功夫狀元》蘇燦(浦葉棟飾)

《阿詩瑪新傳》柳長河(全成勛飾)

2006年

《媽媽無罪》杜永才(霍政諺飾)

《聊齋奇女子·連城》喬生(吳奇隆飾)

《少年楊家將》楊七郎(彭於晏飾)

《俠骨丹心》金逐流(陳龍飾)

《傳奇幻想殷商》重陽子(梁超飾)

《天外飛仙》李勇(周德華飾)

《高考時光》邵陽

《媳婦的眼淚》福德(董可飛飾)

2007年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唐可凡(霍政諺飾)
《仙劍奇俠傳1》唐鈺

《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何潤東飾)

2008年

《大案組》沙城(嚴寬飾)

《魔劍生死棋》

《八仙全傳》呂洞賓(何中華飾)

《天倫劫》葛明(李立飾)《熱愛》許軍(陳龍飾)

《雪中紅》井志忠

《金甲戰士》

《射鵰英雄傳》拖雷(許聖楠飾)全金發(王政權飾)郭靖(小部分,胡歌飾)

《富貴在天》(又名《愛你一生不後悔》)高承硯(遲帥飾)

2009年

《娘妻》孫天賜(劉濱飾)許家俊(任天野飾)

《租個女友回家過年》肖揚(蔣冰飾)

《再見艷陽天》方賀文(霍政諺飾)

《仙劍奇俠傳3》常胤(閻虹宇飾)何必平(劉銳飾)旁白

《誰懂女兒心》林俊英(霍政諺飾)

《牌坊下的女人》高立天(王翔弘飾)

《跟紅頂白大三元》文展浩(黃耀東飾)

2010年

《刁蠻俏御醫》朱歷(TAE飾)

《天涯織女》方寶(鄭國霖飾)

《刁蠻新娘》戴問天(李東學飾)

《天涯赤子心》葉偉文(張明明飾)

《天師鍾馗》柳含煙(劉宏宇飾)
《流星蝴蝶劍》孟星魂

《流星蝴蝶劍》孟星魂(陳楚河飾)

《刁蠻嬌妻蘇小妹》秦少游(郭晉安飾)謝端卿(吳迪飾)

《神話》龐副將(劉冬飾)

《活佛濟公》趙斌(林江國飾)

《新包青天之七俠五義》

《天生無才》劉一清(歐陽震華飾)

《聊齋Ⅲ·庚娘》王十九/尚正(杜俊澤飾)

2011年

《武則天秘史》李賢(雷雷飾)

《帶刀女捕快》歐陽冬(歐陽震華飾)

《扇娘》井上空月(吳奇隆飾)

《蓋世英雄方世玉》方世玉(楊子飾)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鄧稼先(鄭國霖飾)

《流淚的新娘》葛人傑(丁子峻飾)

《秦香蓮》趙禎(關智斌飾)

《愛可以重來》何韻元(何欣飾)

2012年

《愛情是從告白開始的》韓飛(王傳君飾)

《愛情闖進門》顧晴風(邵翔飾)

《太平公主秘史》薛紹(朱梓驍飾)李隆基(張翰飾)

2013年

《幸福的面條》張健(張峻寧飾)

譯制劇

【日劇】
《甜心空姐》中原翔太

《甜心空姐》中原翔太(錦戶亮 飾)

《嫁個好人家》山本磯次郎

《蓋亞奧特曼》阿古茹奧特曼

【美劇】

《超人前傳》克拉克·肯特
真人電影

《捉鬼敢死隊1、2》
《暮光之城》勞倫特

《高盧英雄大戰凱撒王子》

《結婚證書》

《魔術師》小愛德華

《奪命深淵》

《我的野蠻女友2》健宇(立威廉飾)

《多羅羅》百鬼丸(妻夫木聰飾)

《花田囍事2010》淪進(林子聰飾)

《前度》陳均平(陳偉霆飾)

《新忠烈圖》曹頂(吳奇隆飾)

《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
《碟中諜4》勃蘭特

《哈利·波特與鳳凰社》納威·隆巴頓

《暮光之城》勞倫特

《盜夢空間》尤瑟夫

《美國隊長1》巴基·巴恩斯(塞巴斯蒂安·斯坦 飾)

《碟中諜4》勃蘭特(傑瑞米·雷納飾)

動畫電影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廣東腔

《獃獃精靈》

《塔拉星球之戰》吉姆

《貓頭鷹王國:守衛者傳奇》昆郎

動畫配音形象(3張)

《葫蘆兄弟》(電影版)

《玩具總動員3》抱抱龍

《怪物史萊克4》小矮人蘭博

《辛巴達歷險記2》

《宇宙英雄之超銀河傳說》(日本特攝電影)賽羅奧特曼

《賽羅奧特曼THE
MOVIE超決戰!貝利亞銀河帝國》(日本特攝電影)賽羅奧特曼

《賽迦奧特曼》(日本特攝電影)賽羅奧特曼

《賽羅奧特曼格鬥》(3分鍾小短劇)第一季、第二季 賽羅奧特曼
動畫作品
《七界之詩》尤里安(吟遊詩人)

《夢回金沙城》金沙國國王

《超蛙戰士之威武教官》TOP-X8

《海貝貝》牛老師

《小紅軍長征記》小政委

《百變寶貝》

《乒乓旋風》庄天擇

《藍巨星和綠豆鯊》綠豆鯊

《秦時明月之百步飛劍》衛庄(部分)、秦始皇(部分)

《秦時明月之夜盡天明》白鳳、高漸離

《秦時明月之萬里長城》白鳳、趙高[1]

《幸福小鎮1》村長、摩卡

《幸福小鎮2》靜兔

《死靈編碼》葉音一/曹家渡大叔

《饅頭日記》(配音導演)

《超神遊戲》高翔、周傳英

《芝麻街》甜餅怪(COOKIE
MONSTER)

《納米核心》古瑞德(Gread)/托玲戈市長
《秦時明月》白鳳

《擼時代》武九(配音導演)

《王牌御史》醫生&校長助理

《中國驚奇先生》王小二

《秦時明月》特別篇《秦時明月之天行九歌》第一部分《空山鳥語》 少年白鳳[2]

《游戲人生》國語版 男主角 空

《秦時明月之君臨天下》白鳳
游戲作品
《地下城與勇士》男格鬥家

《槍神紀》狙擊

《劍靈》

《英雄三國》司馬懿

《天下3》成王護衛、孔雀神、器隱、柳槐、逄決
廣播劇

《子不語·狐嫁》琥珀

《子不語忘川》琥珀

《SEX ANIMAL》預告 葉靖生

《全民緋聞》第二期 謝淼

《萬古永相望》祈情

《天涯客》第一期 溫客行

《謠言時代》張無忌

黑天工作室《七俠五義》盧方

《故劍情深》劉病已

《暴君,我來自軍情9處》視頻預告
楚離

《刑警803》

《養龍》第二期 敖凌

歌曲念白

《東京夢華錄》蘇軾
有聲小說
《菊花香》

《旋轉門》

《蝴蝶公墓》

《無法呼吸》

《做單》

《七殺》

《37撞上21》

《婚姻癥候群》

《禁衣》

《七界之詩》

《失魂雪》

《鎖命湖》

《孽債 2》

《收到你的信已經太遲》

『伍』 金庸、古龍、梁羽生、卧龍生的小說各有什麼特點,其代表作分別是什麼

呵呵,樓主 權威答案來也
摘之:古龍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俠
1,金庸:射鵰三部曲 天龍八部
2,古龍:楚留香系列,陸小鳳系列,七種武器系列,小李飛刀系列
3,梁羽生:女帝奇英傳 七劍下天山 江湖三女俠
4,卧龍生:金劍鵰翎 岳小釵 飛花逐月(特點:擅長心理描寫 尤其是女主角刻畫突出)
重點是 四大天王中 金庸、古龍、梁羽生小說各有什麼特點:(摘之:古龍作品全集序:江湖一怪俠)
以作品內容而論,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法重歷史環境表現,依附歷史
,從此生發開去,演述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但從攝用歷史材料來看,兩人又
有明顯差別 梁羽生是虛構人物和事件,置入歷史背景中,以此來強化歷史氛
圍 金庸則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事件,金
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寞。兩者都對歷史進行了再認識、再評價,從作
品含有的歷史厚度而論,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層 其寫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
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
。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
。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小說人物的主流傾向而言,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
邪嚴格區分,人物的社會內涵豐富,但人物性格單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
陷。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性格復雜,具有 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亦正亦邪,
危步於道德的懸索之上面能不失其墜,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復
雜、矛盾性格,面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話本身的復雜、矛
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古龍小說最注重的
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
、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
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實話。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
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 自
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
有關。

談到小說情節,古龍武俠小說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說有明顯不同。三位大
家都善於編織故事,他們的小說情節都十分曲折,構置巧妙,懸念層出不窮,
伏線引出千里,環環相知此呼彼應。梁羽生武快小說情節前工後拙,開篇十分
吸引人.以後的情節則漸趨平談,顯得有點才氣不足。金庸武俠小說恰恰相反
,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展開,人物紛紛涌現,情節盤根錯節 主幹巍峨
,枝葉繁茂 宏大縝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布局,奇跡聯翩,回環波動,攝魂
奪魄,回腸盪氣。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爐火.小說情節猶如爐火上的一壺水,火
越燒越旺,水越來越滾。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
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合巧 偶然中有若必然 事事不可料
,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
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 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續密無隙又
讓人口服心折。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至於小說武功描寫 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風格.梁羽生武俠小說
中的「武功」,虛幻中寫實性很強,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細膩而又逼真 緊
張激烈,誇節有致。粱羽生的「武功』也具備道德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
邪派武功 正派武功力道柔和 象徵著善良、仁慈,既利於攻敵防衛,又有益
於修心養性,而邪派武功則非常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 如修羅陰煞功
、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饅,但根基扎實,邪派武功進
展神速,卻容易走火入魔, 貽害終身。凡此種種,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
精彩又單調。比起梁羽生來, 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將武功描寫與
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 九官八卦,醫道
,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的
最高境界。金庸還著力描寫人物練功的艱難歷程和堅韌性格,並有聲有色、恰
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禍得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必然寓於偶然之中的道理
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還有一個特點,就
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 令人捧腹。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
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 如《邊城刀聲
》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
里,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
力量 』。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土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
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
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
膽怯。」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人格,
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
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

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
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
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
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
還表現出一種境養—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的是忘
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 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
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所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
,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
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
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 一去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
武功』有這些 「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 簡短有
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古龍小說在語言、技巧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家風格.梁羽生小說的語
言文采飛揚,字里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又常常用詩詞歌賦、民歌俗
語點綴其間 ,以創造優美的意境、氣氛 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小說技法
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敘事中有著明顯的說書人的
口氣,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 文筆俊爽、瀟
灑、談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
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西方小
說的創作技巧,中西結合,使小說結構既精巧、繁復,又謹嚴、完整。古龍小
說的語言句式短,句法多變,簡潔、俐落、灑脫。文章隨意揮灑、虎虎有生氣
,敘事力避平鋪直敘,行文多跳躍抖動,情節驚險蹊蹺而又不違情悖理,辟境
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說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風度的話,那麼金
庸就是博採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樸、慷慨糠概多氣,又濃諧幽默、
妙語解頤,揮灑肄縱,多樣統一地開創了一代武林新風,是「武壇』的絕頂人
物 至於古龍,則是大膽恣肆.不守成規 逞才搞藻,笑傲「江湖」,力求新
穎變化而又意蘊深邃的武林怪傑。

『陸』 為什麼是「大腕」 「大腕」是什麼意思

才發現關於這個詞,竟然有篇論文,搞笑死了!

「大腕」揭秘

——現代社會稱謂源流釋例

作者:孫劍藝

[摘要] 「大腕」前身本作「大萬」或「大蔓」,「蔓」和「萬」原為江湖隱語對「姓」的代稱。江湖上稱通報姓名來歷為「報萬(蔓)兒」或「(道)萬(蔓)兒」,稱成名或顯揚名聲為「揚名立萬(蔓)」。「蔓」是本字,其餘都是借字。「蔓」本指蔓生植物的長莖,江湖上用作姓氏的代稱是比喻引申用法。「大蔓」喻指大的姓氏或江湖門派,引申則指有實力的名人。由於「蔓」之原始理據的隱晦,以及該字不常用且讀音歧異,人們便借用通俗的「萬」字表示。「大萬(蔓)」的名人義形成後,其字面的無理性尤為突出,於是又似是而非地演變成了「大腕」。

[關鍵詞] 大腕;萬(蔓);報萬(蔓);揚名立萬

一 「大腕」原應作「大萬」或「大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大腕」一詞的「人氣指數」直線攀升,早已成為普通話的通用語詞,成為日益受人欣羨的一個社會稱謂。《現代漢語詞典》原版未收該詞,1996年修訂本便適時地增收了「大腕」詞條,釋曰:「(~兒)指有名氣、有實力的人(多指文藝界的)。」括弧中的「~兒」說明「大腕」實際上是讀兒化音的。誠如另一括弧中所注,「大腕」曾專用以稱文藝界名人。不過這只是在新時期之初,後來其使用范圍就逐漸擴大,還有馮小剛執導的電影《大腕》等,都對該詞的走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當今社會,幾乎各界名人均可稱為「大腕」了,諸如「足球大腕」「圍棋大腕」「房地產大腕」等等;並且「大腕」還可以用作限定性成分,具有「著名」「頂尖」之意,如「大腕導演」「大腕記者」「大腕作家」乃至「大腕企業」之類。此外「大腕」還可以單說成「腕兒」,有了名氣,成為名人,可以說「成腕兒了」。這跟戲劇界有時單說一個「角兒」就等於「名角」的道理一樣。

然而名人為什麼叫做「大腕」或「腕兒」?起初命名時固然有個造詞理據存在,後來這種理據被埋沒了,人們順著某種線索再去追蹤和考證,就成了語言學上的語源推求問題。對於「大腕」的語源,一般人多會順著「腕」字去推求,認為是源於「手腕」,因為本領高強謂之「大手腕」,所以強有力的人物即可謂之「大腕」了。這種推斷貌似有理,但不過是就字解字而已。這個字是本字還好,如果是借字,那就成瞭望文生義。也有人指出了另外的情形。王學泰(1998)認為「腕」並非本字,「大腕兒」本應寫作「大萬兒」,說:「『大腕兒』的『腕』字用的極其普遍,但似乎是個錯字。這是句江湖隱語(也稱『調侃兒』或『春典』),『腕』大概應該寫作『萬』……『大萬兒』指一些領域的名人,通常是指演義界的名流。」 還有人認為「大腕兒」應該寫作「大蔓兒」。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常寶華(2004)指出:「大腕兒的腕,是相聲界的行話,但腕兒字應該寫成這個蔓兒」,並且稱馬三立是自己的「大蔓兒老師」,稱牛群是自己的「大蔓兒徒弟」。張浩(2002)盛贊京韻大鼓藝術家駱玉笙「不擺『大蔓兒』架子」,虛心向青年演員學習。這為我們提供了一種事實:「大腕」之「腕」,前身是「萬」和「蔓」。

二 「蔓」和「萬」是江湖隱語對「姓」的代稱

既然「萬」和「蔓」二字是「腕」字的早期寫法,那麼它們跟「大腕」一詞相連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有的專類辭書給我們提供了一些線索。曲彥斌(1996)解釋說:「蔓 〈隱〉犯罪團伙指姓氏」;「萬兒 〈隱〉清末以來京津等地江湖諸行指姓名」。這里的「蔓」和「萬兒」兩個詞條,釋語雖略有不同,所指實質應為一回事,「指姓氏」連帶上名字就是「指姓名」。其中括注的「〈隱〉」還透露出一點信息:這種用法是江湖隱語。周日字、廉潔(1999)也指出:「『蔓兒』這個詞綴,簡寫成『蔓』,念萬 兒(wànr),清末以來江湖就用它作姓氏標幟,一直沿襲至今,當代黑道仍有某些犯罪團伙在使用,如稱崔姓為『喇叭蔓』,稱楊姓為『犀角靈蔓』。」這說明大腕之「腕」的前身「蔓」和「萬」,是江湖隱語對姓氏以及姓名的代稱。

眾所周知,江湖各界素有使用隱語(又稱行話或黑話)的習俗,好端端的一些事物,生怕圈外人聽懂而不明明白白說,非要繞個彎子換一個隱晦的說法,以「萬(蔓)」代指姓氏及姓名即屬此類。這在舊題材的小說中是很常見的,例如:

(1)伙計說:「我就知道你是個行中人,你算冤苦了我了。我給你言語聲兒去罷。」艾虎說:「不用。我還有句話,你先給我帶了去。你們寨主是什麼萬兒萬兒?可就是問姓。」 (清?無名氏《小五義》第五十八回)

(2)有二百多人說話:「合字吊瓢兒,招路兒把哈,海會里,赤字月丁馬風字萬,人牙淋窯兒……摘赤字瓢兒,急浮流兒撒活。」列位,這是什麼話,這是江湖豪傑、綠林英雄的黑話,……「赤字」是大人,「月丁馬風字萬」是兩個人姓馬的。(清?燕南居士《永慶昇平》第十二回)

(3)那邊的那些個賊一見,齊說:「不好!遇見了英雄了。」問廣太姓什麼,三爺說:「弓長萬,汪點。」那邊的賊人就知是姓張,行三了。(清?燕南居士《永慶昇平》第三十三回)

(4)彭連虎叫道:「來者留下萬兒,夜闖王府,有何貴干?」柯鎮惡冷冷地道:「在下姓柯,我們兄弟七人,江湖上人稱江南七怪。」 彭連虎道:「啊,江南七俠,久仰。」(金庸《射鵰英雄傳》第十一回)

(5)姓白那少年溜滑之極,一見「祝氏三雄」形勢不妙,立即沖出大門,出了大門,這才揚聲說道:「閣下劍法高明,佩服,佩服!請閣下賜個萬兒。」 這是江湖上的術語,留個「萬兒」即是報個姓名的意思,要對方報出姓名,乃是准備以後尋仇的。(梁羽生《瀚海雄風 》第三十六回)

(6)明俠把煙袋鍋磕磕,冷冷地說:「是朋友就亮個蔓兒把道路閃開,你我井水不犯河水;是冤家就亮青字拼個死活!」(單田芳《童林傳》第一六七回)

(7)三個人准備停當,靳忠人讓馬慢慢拖著轅套走。那邊二十幾匹人馬漸漸靠近了,其中有一個戴著土耳其式水獺絨帽的,看樣子是大哥或四梁八柱的人物,在馬背上欠了欠身子,開口道:報報迎頭,什麼蔓?邵越和靳忠人都不是關外人,聽不懂綹子的黑話,不知他說什麼,兩人大眼瞪小眼。倒是烏雲聽懂了,趴在那裡打著顫說,他要咱們報個姓名,問咱們是干什麼的。(鄧一光《我是太陽》第一部)

以上例證充分顯示出「萬(蔓)兒」指姓氏或姓名的本來面目。其中「萬(蔓)」指姓氏是初始用法,指整個姓名則是連類而及。

「萬(蔓)兒」再進一步引申,則為江湖門派等的名號及其相關的名聲:

(8)此計大妙。咱哥兒倆立此大功,九江白蛟幫的萬兒,從此在江湖上可響得很啦。(金庸《笑傲江湖》二十五 )

(9)長樂幫是近年來江湖上崛起的一個大幫,八九年間闖下了好大的萬兒。(金庸《俠客行》第十三章)

(10)二十五年前,辛斗南以一根丈八蛇矛槍、一十八支雁翎箭震懾河南黑道,創下中原鏢局,當真是赫赫有名,好大的萬兒。(周顯《後羿神弓》第一章)

三 江湖隱語稱通報姓名來歷為「報(道)萬(蔓)兒」

「萬(蔓)兒」是指姓氏及姓名,上節各例中所謂「賜個萬兒」或「亮個蔓兒」等,就是讓對方亮出(通報)姓名。這又牽扯到江湖隱語通報姓名的習俗。江湖或武林人士見面,互不知曉對方身份,就要問問對方的「萬(蔓)兒」 ,實即讓對方報上自己的姓名來歷,當然有時也包括門派出身在內。但「賜萬(蔓)兒」和「亮萬(蔓)兒」只是對通報姓名的較為特殊的說法,前者帶有客套的口氣,後者則帶有強硬的口氣。而較為通行的中性說法則是「報萬(蔓)兒」或「道萬(蔓)兒」,有時還要加上量詞「個」。例如:

(11)任雲秋道:「二位要找總令主,先報個萬兒上來,在下自會給你們進去通報。」公孫坤不耐道:「小子,還不快去,嚕嗦什麼?」 任雲秋道:「這是規矩,你們不報萬兒,在下如何進去通報?」 (東方玉《新月美人刀》第十三章)

(12)仇自春退下一旁,嗯,此刻,一個是青面,一個是黃臉的缺耳仁兄開始報萬兒了。「『青廟鬼』艾少長。」「『黃廟鬼』艾少福。」 原來,這兩位仁兄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家雙鬼」,他兩人的萬兒可真是又響又亮,君惟明對這一雙昆仲的名頭還比較熟悉。(柳殘陽《斷腸花》第三十三章)

(13)雲中鶴眸子里精光四射,瞬也不瞬地盯向尹劍平:「請恕我健忘,朋友你報個萬兒吧!」「我姓尹,」尹劍平面若寒冰地道:「雲中鶴,你也報上個萬兒聽聽吧!」(蕭逸《甘十九妹》三十六)

(14)文勝中拔足飛逃,一面跑一面叫道:「這是六合幫史幫主的東西,你這丫頭有膽拿去,可有膽報個萬兒么?」( 梁羽生《俠骨丹心》第三十一回)

(15)好,你們三個是哪一門派的人,報個萬兒來,只要說得不假,就沒你們的事了。」(東方玉《金縷衣》第二十四章)

(16)慶兒忙說:「各位老大別誤會,咱們都是自家人哪!」 「自家人?」 黃面鬼眨巴眨巴小眼睛,仔細打量著主僕說:「那你就道個蔓兒吧!你是哪個溜子上的?」(單田芳《童林傳》第一七一回)

四 江湖隱語稱成名或顯揚名聲為「揚名立萬(蔓)

江湖人士報出姓名(蔓兒、萬兒)之後,如系名聲顯赫,其行話叫做「萬(蔓)兒響」或「萬(蔓)兒亮」。如前面例子所說「他兩人的萬兒可真是又響又亮」。所以人在江湖行走,先圖混碗飯吃,進而就要求出人頭地、名聲顯揚——這在江湖上也有專門術語叫「揚名立萬(蔓)」。例如:

(17)雖然你已被逐出本門,但在江湖上揚名立萬,使的仍是本門劍法。(金庸《笑傲江湖》二十七)
(18)我瞧這一十二路華拳,只須精通一路,便足以揚名立萬。(金庸《飛狐外傳》第十五章)

(19)如果張紀中不拍《射鵰》了,那他們這幫年輕人靠什麼揚名立萬呀。(《人民日報》2001年8月13日)

(20) 揚名立蔓以及書法界的爭斗恩怨若與中國煌煌幾千年書法藝術本身比起來都實在太渺小太渺小,小到了我們無心無暇去顧忌它們,讓它們擾亂心性。(《中國書法家論壇》2002年12月18日)

「揚名立萬」又可說成「創名立萬」和「成名立萬(蔓)」:

(21) 貝海石道:「幫主奉師父之命,前來投靠司徒幫主,要他提攜,在江湖上創名立萬。」 (金庸《俠客行》十五)

(22)一個身材高瘦的中年書生站了起來,朗聲道:「俠客島主屬下廝養,到得中原,亦足以成名立萬。」(金庸《俠客行》十九)

(23)他這一揮鞭,跟姚清宇同來的,也都是在武林中成名立萬的豪士,也紛紛喝罵著涌了上來,而和這漢子同行的另幾匹馬,此刻也兜了回頭。(古龍《飄香劍雨》第三十四章)

(24)但火箭隊應該把眼光放得長遠一些,因為姚明在經驗、力量與技巧方面還有許多東西需要學習。可見要想在NBA中成名立蔓,姚明還需假以時日。(《市場報》2002年10月26日)

由於後來「萬」「蔓」多寫做「腕」,所以又有「揚名立腕」的寫法;有時也單說「揚萬」或「揚腕」。例如:

(25)《功夫》以40年代魚龍混雜的中國廣東為背景,周星馳扮演一街頭善惡不分的小混混,為揚名立腕欲加入黑幫。(《梧州日報》2003年7月8日)

(26)江南七怪都是一怔。焦木道:「你就算要到江南來揚萬立威,又何必敗壞我的名頭……你……你……到嘉興府四下里去打聽,我焦木和尚豈能做這等歹事?」(金庸《射鵰英雄傳》第二回)

( 27)到春節晚會劇組里轉上一轉,已經起到了「揚腕」的作用——只要在審查中露露面,馬上就會被地方台請走去錄節目。(《齊魯晚報》2001年2月4日)

(28)後來,我回哈爾濱路經北京時,把這事向侯大娘講了。侯大娘說:「你侯大爺(候保林)這么做,是有意的,他在為你『壯腕』、『揚腕』,擴大你的『知名度』。」我真要感謝他。(《黑龍江日報》2002年12月2日)

從「萬(蔓)」到「腕」既然代表了名聲或知名度,「大腕」指名人就容易理解了。

五 「大腕」系由秧蔓義的「蔓」引申嬗變而來

「大腕」既然本可寫做「大萬」和「大蔓」,那麼「腕」「萬」「蔓」 三字哪個是本字呢?其實「蔓」字是本字,「萬」和「腕」都是借字。三字既可相通假,當然也同音。「蔓」字的口語音念wàn(一般單念要讀兒化音),正好與「腕」「萬」也同音,是能夠互相借用的。
人們感到困惑的是,作為「大腕」之「腕」本字的「蔓」,怎麼會成為江湖隱語姓氏的代稱?又怎麼會演變成當今名人意義的「大腕」?
眾所周知,「蔓」本指蔓生植物那種不能直立的長莖(如瓜蔓、藤蔓)。這個字在《說文》中就有了,許慎釋曰:「蔓,葛屬。」王筠句讀:「諸書多以為藤生者之通名。」《廣韻?願韻》:「蔓,瓜蔓。」可見這種意義由來已久了。植物的這種蔓兒或曰蔓子,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細長而綿延不絕,因而在現實生活中常用以比喻長而連貫的事物。比如我國的達斡爾族人睡一種南、北、東(西)相連的三鋪炕,叫「蔓子炕」;曲藝界稱長篇而連貫的作品為「蔓子活」,各種大鼓、評書都有這種「蔓子活」(短篇則稱「段子活」)。而我們的姓正像一條長蔓一樣,生生不已,好多姓氏已有數千年的歷史。同樣,江湖或武林的門派師弟相傳,也具有一條長蔓的特點。所以,江湖隱語以「蔓」為姓的代稱,不過是一種打比方的說法,起初只是臨時的修辭手法,久之「蔓」便有了這項比喻引申意義。繼續推衍下去,植物的蔓有粗細、長短等為標志的大小之別,那些粗長強壯的當然就是「大蔓兒」;社會上的姓氏宗族也有大小、強弱之別,強大者亦為「大蔓兒」(門派亦復如是)。姓氏或門派是由人組成的,大姓望族以及有名的江湖門派,是因為有名人的緣故,所以名人亦得稱「大蔓兒」。報蔓時報出姓按說就可以了,可是一般情況下同姓者太多,姓往往不足以確定具體身份,就需要連帶上名字,以及出身來歷、門派師承等。但真正有名的人物,只要報上姓名,或者只有一個姓,乃至綽號,對方馬上確知其身份了:嚯,大蔓兒!

如此說來,江湖上表姓氏的隱語以及引申出的名人意義,寫做這個「蔓」才是正宗,才有理據。但它為什麼變成「萬」和「腕」了呢?第一,雖然以字記詞應盡量體現理據性,即盡量用本字,但是以「蔓」表姓的理據,一般人是不了解的,要不怎麼是隱語呢?這就給同音假借開了方便之門。第二,「蔓」和「萬」本來就是同音,在《廣韻》中,屬於同一韻中的同一小韻,即聲韻調全同,音「無販切」,這給它們相假借提供了語音基礎。第三,後來「蔓」分化為wàn、màn二音,致使表姓的這個「蔓」一旦脫離了口語環境,就呈現出讀音歧異,而寫成「萬」就可避免這種誤讀尷尬,這就給「蔓」假借作「萬」提供了客觀必要性。第四,就使用頻率而言,在同讀wàn 音的情況下,「萬」是個慣用字,「蔓」是個冷僻字,這就給「蔓」假借作「萬」提供了客觀必然性。綜合這些因素,在記寫江湖上表姓的wàn這個隱語詞的時候,「萬」字反倒佔了上風,清人小說中大多寫做「萬」,現代作品中也以用「萬」為常。至於最終又為什麼變成了手腕的「腕」,恐怕又是理據性因素佔了上風。因為「大wànr」演變出名人的意義以後,距離原來的理據更遠了,無論是寫做「萬」還是「蔓」,人們都感到與現有意義毫無聯系。而「大wànr」所表示的人物,正是具有某種大手腕或曰大本領、大能力的實力人物,這種意義使人們覺得wànr音似乎應該是手腕之「腕」,而「手腕」一詞的口語音也正好是兒化形式,於是「大wànr 」一詞最終定型為「大腕」。所以,說到底,這個「腕」字也是一個鳩占鵲巢的假借字,其似是而非的所謂「理據」,不過是一種後起的假借義同化而已。

但是,字詞的原始理據跟它現實應用的書寫規范是兩回事,我們探討一個詞的音義來源和造詞理據,並不是非要在寫法上去復古。比如我們探討「大腕」的原始形式,就不必去恢復其原來的通俗形式「大萬」,更不必去恢復其具有原始理據的形式「大蔓」。字詞書寫的規范化在講究理據的同時,更重要的還要遵循約定俗成的原則,「大腕」詞形就是當今社會共同約定的形式。另外,我們也不必對江湖用語談虎色變,甚至一說江湖隱語就跟黑社會聯系起來,或者欲來個清理門戶把「大腕」從普通話語匯中排斥出去,那樣將不勝其煩。因為普通話語匯的來源極其復雜,即如過去的「江湖」,就是一個很大的概念,凡具有某種技藝出外謀生,皆謂之走江湖,當今語匯來自江湖用語者,肯定不在少數。而過去的江湖藝人正是今天的文藝工作者,所以「大腕」最先從文藝界用起,就不足為怪了。滄海不擇細流乃能成其大,我們民族共同語的語匯正具有吸收和改造古今中外各種詞語的博大容量和潛在能力。

『柒』 武俠高手必看 武林召集令

在我看來
金庸還是武俠第一人。他筆下的人物亦正亦邪。顯得更加真實和人性化。比如楊過`~情節也是跌宕起伏,文章綜合了歷史背景,顯得更有深度。
而梁羽生筆下的人物就是是非分明的那種~雖然不是很喜歡,但是不得不承認,他的書還是很好看的。私以為雲海玉弓緣,白發魔女等等都是很不錯的。
古龍不是我很喜歡的風格。感覺他的文章情節有些大同小異。但是,他的作品受眾度還是蠻高的阿!~
溫瑞安。他的書其實還是不錯的。不過與其他三個人不同,感覺他的文章里更多了一些現代氣息,整體來說,對於他的溫柔一刀系列我還是很喜歡的。

現代武俠作家。
我首推小椴。
說實話,我覺得小椴的功力確實很深厚。雖然不及金梁古溫,但是畢竟時代不同,對於年輕的小椴來說水平已經很難得了。
他的文章有自己很獨特的特色,十分吸引人。比如肝膽,洛陽女兒行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品。
其次大約就是新一代言情武俠小說作家了。
類似藤萍,鳳歌等等。這兩位作家的文章在眾多作家中也算比較不錯的了。

閱讀全文

與評書俠骨丹心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