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茨威格寫過的 回憶錄 叫什麼名字
應該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㈡ 茨威格短篇小說集都有什麼
灼人的秘密
夏天的故事
月光巷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里昂的婚禮內
國際象棋的容故事
女僕勒德雷拉
舊書販門德爾
既相同又不同的兩姐妹
一顆心的淪亡
桎梏
巧識新藝
情感的迷惘
償還舊債
偶識此道
雷潑萊拉
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看不見的珍藏
無形的壓力
奇妙之夜
㈢ 茨威格中短篇小說有哪些
1.被遺忘的夢 2.灼人的秘密 3.熱帶癲狂症患者 4.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5.月光巷 6.恐懼 7.一顆心的淪亡 8.巧識新專藝 9.情感的迷惘 10.一個屬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 11.舊書商門德爾 12.看不見的收藏 13.日內瓦湖畔的插曲 14.象棋的故事
每篇故事都很好 但是個人比較喜歡《情感的迷惘》《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和《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故事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每一個心理活動都描寫的非常細膩。茨威格是一個靈魂的獵者。
㈣ 斯蒂芬茨威格的小故事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於次年移居英國。1938年入英國籍。不久離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遂於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他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1942)、小說《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長篇傳記作品《巴爾扎克》都在作者死後先後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遺稿中又發現了一部長篇小說的手稿《富貴夢》。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於次年移居英國。1938年入英國籍。不久離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遂於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麗莎白·奧特曼(33歲)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佩特羅波利斯小鎮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病理學家認定他們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點鍾之間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發現時,茨威格與妻子擁躺在床上,一瓶礦泉水放在床邊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這樣離開了這個世界。
㈤ 茨威格作品
代表作有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回憶錄《昨日的世界》,傳記《三大師》和《一個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茨威格出身富裕猶太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日後周遊世界,結交羅曼·羅蘭和弗洛伊德等人並深受影響。創作詩、小說、戲劇、文論、傳記,以傳記和小說成就最為著稱。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反戰工作,1934年遭納粹驅逐,流亡英國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殺。

(5)茨威格的短篇小說長篇小說回憶錄擴展閱讀:
作品主題
茨威格的作品,尤其是他的小說創作,主要以「情感、激情—情慾、女性」為主題,通過描寫人物的內心世界,而展現出的各種復雜豐富的感情活動和心理狀態,恰與中國讀者的審美期待視界相融通。
這些小說文本或者重視對少男少女青春萌動的心理剖析,或者記錄為情慾所驅使而犯下激情之罪的成年男女的痛苦心靈自白,或者描寫暮年男女激烈情感歷程的悲苦回憶。讀者在茨威格的作品裡「發現了一個陌生而吸引人的情感世界」,並為此與它們產生了「共鳴」。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歐洲並不是個和平世界,貌似安全的表象下隱藏著動盪不安,戰爭陰雲的籠罩使到處呈現出血腥和混亂。生活在這一時代的歐洲人難免或多或少地承受著環境變異歷帶來的負面結果:物質的貧乏、環境的壓抑與精神的負擔。
㈥ 茨威格的著名代表作,要最著名的
1、中篇小說《象棋的故事》
《象棋的故事》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也是其生前發表的最後一部中篇小說。小說表面上講述了一條從紐約開往南美的輪船上一位業余國際象棋手擊敗了國際象棋世界冠軍的故事,實際上講訴了納粹法西斯對人心靈的折磨及摧殘。
作為人文主義者的茨威格借這篇小說表達了他對納粹法西斯的痛恨。他以這種文學形式的抵抗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行列。
2、短篇小說《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
作品講述的是一個陌生的女人,在她生命的最後時刻,飽蘸著一生的痴情,寫下了一封凄婉動人的長信,向一位著名的作家袒露了自己絕望的愛慕之情。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高爾基評價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
3、長篇小說《心靈的焦灼》
《心靈的焦灼》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1938年流亡國外時發表的長篇小說,也是他生前面世的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
該作講述輕騎兵少尉霍夫米勒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認識了貴族地主封·開克斯法爾伐的女兒艾迪特。這位姑娘生性活潑,正值繁花似錦的年齡,卻不幸下肢癱瘓,霍夫米勒對她深表同情,卻因此釀成悲劇。

4、回憶錄《昨日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一個歐洲人的回憶》(Die Welt von Gestern)是奧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創作的自傳體文學作品。該書寫成於1939年至1941年間,是茨威格臨終前被流放的最後幾年裡完成的。在茨威格離世以後,1942年才得以在斯德哥爾摩面世。
5、傳記《三大師》
《三大師》2001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的圖書,作者是斯蒂芬·茨威格。本書以「凝煉、濃縮和准確」為原則,懷著熾烈的熱情,運用犀利的筆法和濃烈的色彩,塑造了「一個巴爾扎克人物,一個狄更斯形象,一個陀思妥耶夫斯基性格」。
㈦ 茨威格的作品
《家庭女教師》
兩個孩子現在單獨呆在自己的房間里。燈已經關了。她們之間籠罩著一
片黑暗,只有兩張床隱隱約約地發白。兩個孩子的呼吸都很輕微,人家簡直
會以為她們都睡著了。
「喂!」一個聲音說道。這是那個十二歲的女孩。她輕輕地、有些提心
吊膽地向黑暗裡發問。「什麼事?」從另外一張床上傳來姐姐的回答。她比
妹妹只大一歲。
「你還醒著哪。好極了。我..我有件事想告訴你..」
那邊沒有回答。只聽見床上發出一陣窸窸窣窣的聲音。姐姐撐坐起來,
帶著期待的神情向這邊望過來,可以看見她的眼睛在閃閃發光。
「你知道嗎..我早就想跟你說..不過你先告訴我,這幾天你不覺得
我們的小姐有點兒怪嗎?」
另一個女孩遲疑了一會兒,沉思起來。「有點兒,」接著她說道,「可
是我也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她不像原來那樣嚴厲了。最近我有兩天沒做作
業,她也沒說什麼。再就是她有點兒那樣——我也說不好。反正我覺得她現
在根本不管我們了,她老是坐在一邊,也不跟我們一塊兒玩了,從前她老跟
我們一起玩的。」
「我看她很傷心,只是不願意讓人家知道。她現在鋼琴也不彈了。」
又是一陣沉默。
接著姐姐提醒妹妹:「你不是有事要說嗎?」
「是啊,可是這事你准也不許告訴,的確不許告訴任何人。媽嗎也好,
你的小朋友也好,都不許告訴。」
「我不告訴,我不告訴!」姐姐已經不耐煩了,「到底是什麼事呀?」
「是這樣..剛才,我們上床睡覺的時候,我忽然想起,我還沒跟小姐
道晚安呢。我的鞋都已經脫了,可是我又跑到她房裡去,你知道嗎,我輕手
輕腳地跑過去,想嚇她個冷不防。我小心翼翼地打開房門。起先我還以為她
不在房裡呢。燈亮著,可是我沒看見她。突然——我嚇了一大跳——我聽見
有人在哭,我一下子看見她衣服穿得好好地躺在床上,腦袋埋在枕頭里。她
在抽抽搭搭地哭,我嚇得渾身直哆嗦。可是她沒有瞧見我。於是我又輕手輕
腳地重新把門關上。我身上抖得厲害,只好在問口一動不動地呆了一會兒。
這時,我在房門外還清清楚楚地聽見她在哭呢。後來我就趕緊跑回來了。」
她們兩個又不吭聲了。然後一個女孩輕輕地說了聲:「可憐的小姐!」
這句話在屋子裡顫抖,就像一個陰郁的音符迷失在空中,接著又復歸於沉寂。
「我真想知道,她干嗎哭,」妹妹又開口說道,「這幾天她又沒跟什麼
人吵過嘴。媽媽現在也不再沒完沒了地挑她的刺了。我們肯定也都沒惹她生
氣,那她干嗎哭成這樣?」
「我倒有點兒明白她干嗎哭。」姐姐說道。
「於嗎哭?告訴我,她於嗎哭?」
姐姐猶豫了一會兒,末了說道:「我想,她在戀愛了。」
① 本篇於一九一一年在小說集《最初的經歷》(萊比錫海島出版社出版)中首次發表。
「戀愛?」妹妹驚訝地一愣,「戀愛?愛上誰了呢?」
「你難道一點也沒看出來?」
「該不是愛上了奧托吧?」
「不是奧托是誰?奧托難道沒有愛上她?他上大學,在咱們家已經住了
三年,可從來也沒有陪我們出去玩過,他干嗎這幾個月突然一下子每天都陪
我們出去呀?小姐到我們家來以前,他對我好嗎?對你好嗎?可是現在他成
天圍著我們轉來轉去。不管是人民花園、城市公園或者普拉特爾①,我們跟小
姐到哪兒去,都會碰巧遇見他,總是碰巧。你難道不覺得奇怪嗎?」
妹妹大吃一驚,結結巴巴地說道:
「是的..是的,我當然覺得有點兒奇怪。可我一直以為,這是..」
她的聲音變了。她不再往下說了。
「我起先也以為是那樣,我們這些女孩子都挺傻。可是我總算及時發現,
他不過是拿我們做幌子罷了。」
現在兩個人都沉默不語了。談話似乎已經結束。
姐妹倆已經陷入沉思或者已經進入夢鄉。
這時妹妹又一次無可奈何地在黑暗中說道:「可她干嗎又要哭呢?奧托
不是挺喜歡她嗎?我一直以為,戀愛一定是挺美妙的。」
「我不知道,」姐姐帶著沉思神往的神情說道,「我原來也一直認為,
戀愛準是非常美妙的。」
在睏倦欲睡的女孩的唇邊又一次輕輕地、惋惜地吐出一聲:「可憐的小
姐。」
然後屋裡一片寂靜。
第二天早上她倆不再談起這件事情,可是,姐妹倆都感覺到,兩個人的
腦子里轉的是同樣的念頭。她們兩個互相繞著走,彼此躲來躲去,可是等到
她倆從側面打量女教師的時候,兩個人的目光又不由自主地相遇在一起。吃
飯的時候,她們仔細觀察奧托,彷彿這個在她們家裡往了幾年的堂兄是個陌
生人。她們不跟他說話,可是在低垂的眼皮底下,她們一個勁兒地斜著眼睛
瞅他,看他是不是在跟小姐打暗號。姐妹倆都坐立不安。吃完飯以後,她們
不去玩,卻心慌意亂地東忙西忙,瞎忙一氣,急於想要探聽這個秘密。到了
晚上,兩個女孩中的一個只不過淡淡地隨口問了一句,彷彿她對這事漠不關
心似的:「你又看出什麼了嗎?」「沒有,」另一個說了一句,就掉過臉去。
兩姐妹似乎都有點怕談起這件事情似的。就這樣又過了幾天,兩個孩子默默
地觀察著,繞著圈子探索著,她們忐忑不安而又不知不覺地感覺到正在接近
一個閃爍不定的秘密。
幾天以後,妹妹終於發覺,女教師在吃飯的時候,晴暗地向奧托使了個
眼色。奧托點點頭算是回答。妹妹激動得身子一顫。她在桌子底下伸過手去,
輕輕地碰一碰姐姐的手。等姐姐轉過臉來,她就用她發光的眼睛瞅了姐姐一
眼。姐姐馬上就會意了,立刻也坐立不安起來。
大家吃完飯剛站起來,女教師就對兩個孩子說:「你們回屋去自己玩一
會兒吧。我有點頭疼,想休息半個鍾頭。」
兩個孩子垂下眼睛。她們小心翼翼地互相用手碰了碰,好像彼此都想提
(① 人民花園,城市公園,普拉特爾,都是維也納的游覽地。普拉特爾是維也納的一座著名的公園,位於多
瑙河和多瑙河運河之間。)
醒一下對方似的。女教師剛走,妹妹就一步蹦到姐姐跟前:「瞧著吧,現在
奧托要到她房裡去了!」
「那還用說!所以她才把我們支開啊!」
「咱們得到她門口去偷聽!」
「可是要是有人來了怎麼辦?」
「誰會來呀?」
「媽媽唄。」
妹妹嚇了一跳,「是啊,那..」
「我有主意了,你猜怎麼著?我在門口偷聽,你留在走廊里,要是有人
來了,你就給我個暗號。這樣我們就保險了。」
妹妹噘著嘴,一臉的不高興。「可是你到時候什麼也不告訴我。」
「全都告訴你!」
「真的全都告訴我?..可什麼也不許落下啊!」
「當然,人格擔保。聽見有人來,你就咳嗽一聲。」
她倆等在走廊里,渾身哆嗦,心情激動。她們的心臟怦怦直跳。下面會
發生什麼事情呢?兩個孩子緊緊地挨在一起。
傳來腳步聲。姐妹倆趕忙跑開,躲進暗處。果然不錯,來的是奧托。他
握住門把,門隨後又關上。姐姐像支箭似地射了過去,貼在門上,屏息靜氣,
側耳細聽。妹妹不勝嚮往地望著這邊。好奇心折磨著她,使她離開指定的崗
位,悄悄地溜了過來。可是,姐姐生氣地把她推開。她只好又去等在外面,
兩分鍾、三分鍾,在她看來簡直像永恆一樣的漫長。她焦急難耐,像熱鍋上
的螞蟻轉來轉去。姐姐什麼都聽見了,而她一點也沒聽著。她又急又氣,幾
乎要哭出來了。這時那邊第三個房間里有扇門砰地關上了,她咳嗽一聲。姐
妹倆連忙跑開,溜進她們自己的房間。進屋以後還上氣不接下氣地站了一會
兒,心跳得厲害。
接著妹妹便急切地催她姐姐:「好啦,快..告訴我吧!」
姐姐臉上露出沉思的神情。末了她非常困惑地、像是自言自語地說道:
「我真不明白這是怎麼回事!」
「什麼事?」
「這事真奇怪。」
「什麼事..什麼事呀!」妹妹氣喘吁吁地把這句話吐了出來,於是姐
姐拚命回想。妹妹湊過來,緊挨著她,生怕漏掉了一個字。
「這事真奇怪..跟我原來想的,完全不一樣。我猜奧托進了房間以後,
準是想跟她擁抱或者接吻,因為她跟他說道:『別這樣,我有正經事要跟你
談。』我看是一點兒也看不見,因為鑰匙孔里插著鑰匙,可是聽卻聽得很清
楚。『出了什麼事啦?』奧托接著問道。可我從來沒有聽見他這樣說過話。
你也知道,他平時說話總喜歡大叫大嚷,粗聲粗氣。可這句話,他卻說得戰
戰兢兢,我馬上就感覺到,他不曉得怎麼搞的,心裡有點害怕。小姐想必也
看得出來,他在撒謊,因為她只是非常低聲地說了一句:『你早就知道了。』
——『不知道,我一點也不知道。』『是嗎?』她就說了——說得那樣悲傷,
悲傷極了——『那你干嗎一下子不理我了?一個禮拜以來,你沒跟我說過一
句話,你總是躲著我,也不再跟孩子們一起出去了,你也不再到公園里來了。
難道我一下子就成了陌生人了?啊,你早已知道,為什麼你忽然遠遠地避開
我。』他不作聲,後來說道:『我快考試了,我得好生復習功課,沒功夫於
別的。現在也只能這樣。』這下她就哭開了,然後一面哭一面對他說,可是
說得非常溫柔非常動人:『奧托,你干嗎要撒謊呢?你還是說實話吧,你對
我撒謊,你這樣做應該嗎?我對你沒有提過任何要求,可是我們兩人之間得
把話講講清楚。你分明知道,我要跟你說什麼,我從你的眼睛就看出來了。』
——『說什麼呀?』他猶猶豫豫地說道,可是聲音非常的微弱。這時她就說
了..」
小女孩說到這里,突然身子哆嗦起來,激動得說不下去了。妹妹更緊地
偎依著她。「什麼..說了什麼呀?」
「這時她就說:『我不是有了你的一個孩子嗎?』」
妹妹像閃電似的嚇了一跳:「孩子!一個孩子!這不可能啊!」
「可她就是這么說的。」
「你准聽錯了。」
「沒錯,沒錯!她把這話又重復了一遍;他也像你一樣,跳了起來,叫
道:『一個孩子!』小姐好久沒吭聲,末了說道:『現在該怎麼辦呢?』後
來..」
「後來怎麼啦?」
「後來你就咳嗽了,我就只好跑開。」
妹妹感到非常惶惑,眼睛直愣愣地望著前面:「一個孩子!這怎麼可能
呢?她又在哪兒有這么個孩子呢?」
「我不知道。這就是我不明白的地方。」
「也許在家裡吧..在她上咱們家來以前。媽媽為了咱們倆當然不允許
她把孩子帶來。所以她才這樣傷心。」
「去你的吧!那時候她還根本不認識奧托呢!」她倆又一籌莫展地沉默
了,一面苦思苦想,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可使姐妹倆非常的煩惱。妹妹又
開始說道:「一個孩子!這是完全不可能的!她怎麼會有個孩子呢?她又沒
結婚。只有結過婚的女人才有孩子,這我是知道的。」
「也許她結過婚了。」
「你別發傻好不好!總不是跟奧托結的婚吧!」
「為什麼..?」
姐妹倆面面相覷,一籌莫展。
「可憐的小姐,」兩姐妹當中的一個非常悲傷地說道。這句話一再出現,
末了化為一聲同情的嘆息。同時,好奇心也一再 燃起。
「究竟是個女孩還是個男孩?」
「誰又能知道呢?」
「你看怎麼樣..要是我去問問她..非常、非常小心地問她。」
「你發瘋了!」
「怎麼啦..她不是跟咱們挺好的嗎?」
「你在胡想些什麼呀!這種事情人家是不跟我們說的。什麼都瞞著我們。
每次我們一進屋,他們就閉口不說了,凈跟我們瞎七搭八胡扯一氣,好像我
……
***********************
茨威格,S.(1881~1942)奧地利作家。生於維也納一個企業主家庭。1899年中學畢業後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皙學和文學。1903年獲博士學位。16歲就在刊物上發表了處女作。1901年第一部詩集《銀弦》出版。1911年出版的小說集《初次經歷》寫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動的心理。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流亡瑞士,他的第一部反戰劇《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戰後他目睹人民的災難和社會道德淪喪,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靈魂。他的作品匠心獨具,充滿人道主義精神,社會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見的溫存和同情」(高爾基語)塑造了不少令人難忘的女性形象。《馬來狂人》(1922)、《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1922)、《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1922)、《感情的紊亂》(1927)等都是燴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於次年移居英國。1938年入英國籍。不久離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時值法西斯勢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鄉歐洲」的沉淪而感到絕望,遂於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在里約熱內盧近郊的寓所內雙雙服毒自殺。他的回憶錄《昨日的世界》(1942)、小說《象棋的故事》(1941)以及未完成的長篇傳記作品《巴爾扎克》都在作者死後先後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遺稿中又發現了一部長篇小說的手稿《富貴夢》。
㈧ 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選有哪些主要內容
《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選》內容概述:茨威格一生著有6部小說集、7部戲劇、9部散文集、12部傳記和兩部長篇小說。《茨威格中短篇小說選》是一本譯者的選集,收錄了包括《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灼人的秘密》、《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雨潤心田》、《象棋的故事》等在內的主要中短篇小說。受弗洛伊德學說的影響,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更多地把藝術的燭光照進了人之情慾的隱秘世界,少年的萌動、青年的焦灼、中老年的壓抑和突然爆發等激情時刻,都在茨威格的筆下原生態地展現了出來。因為關涉人之情慾的萌動、發育、變化的全過程,他的3本小說集被稱為「鏈條小說」。
《灼人的秘密》選自茨威格「鏈條小說」之第一本——《初次經歷》,寫一個兒童眼中的成人生活:假期里母親和一個陌生叔叔的頻繁約會,成了他灼人的秘密。《雨潤心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選自「鏈條小說」的第二本——《熱帶癲狂症患者》,展示的是青年和成年人的「激情時刻」——突然而至淹沒一切的情慾、狂熱執著的愛情火焰等等。最著名的《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選自「鏈條小說」之三——《情感的迷惘》,寫的是一個身份高貴、年逾不惑的孀居女人,竟然為了一個年輕賭徒的一雙手而神魂顛倒、以身相許,甚至想與其遠走天涯。《象棋的故事》是茨威格最後一部小說,寫一個遭納粹迫害的奧地利博士戰勝心理恐懼,在遠洋輪船上與世界冠軍弈棋艱難取勝的虛構故事,具有明顯的反納粹傾向。
以下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的概略:我的兒子昨天死了。如今這世上我只剩下了你,而你卻對我一無所知,你對我一無所知,但我卻一直深愛著你。要不是我現在將不久於人世,我也不會寫信給你。
我的生命是在13歲時開始的,那一年,我認識了你,你和我住在同一幢房子里,你的門正對著我的家門。大家都敬重你,因為你是個作家,風趣雅緻,只有25歲。我把我少女的全部精力用來窺視你的生活,那是我最大的樂趣。
5年後終於有一天,你邀我共進晚餐。激動的我,怎麼能拒絕你呢?飯後,你邀我去你那兒聊天,我也神不守舍地跟你去了。我將我處女的身心都獻給了你。不,不,我現在不是想責怪你,我只會永遠感激你。那一夜是多麼幸福、多麼愉快啊!你知道,你和我共度了3個夜晚。然後,你就旅行去了,再也沒給我寫過一個字。
我的孩子死了。那也是你的孩子,親愛的,是我們三日恩愛的結晶!
生下孩子後,我一直沒再見到你。思念溫暖著我痛苦的心靈。每年你的生日,我總會給你送上一束白玫瑰,你還記得嗎?在近11年中,你可曾問過是誰送的嗎?
現在,你也許會問:這些年我是怎樣過的,怎樣帶孩子的?告訴你,我最親愛的人,我賣身了。我只是為了你的孩子,才這樣做的。我委身的男人都喜歡我,只有你不是這樣。
我得了傷寒,活不久了……
我愛你,現在依然愛你。永別了。
㈨ 茨威格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茨威格(1881~1942),奧地利作家。出身於維也納一個富裕的猶太工廠主家庭。青年時代在維也納和柏林攻讀哲學和文學。1904年後任《新自由報》編輯。後去西歐、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歷。在法國結識魏爾哈倫、羅曼•羅蘭、羅丹等人,受到他們的影響。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從事外國文學(主要是詩歌)的翻譯工作。戰爭爆發後,發表了反戰劇本《耶雷米亞》(1917),在瑞士與羅曼•羅蘭等人一起從事反戰活動,成為著名的和平主義者。1919年後長期隱居在薩爾茨堡,埋頭寫作。1928年應邀赴蘇聯,與高爾基結識。1938年流亡英國,並加入英國國籍。1941年到達巴西。1942年2月23日與妻子一起在里約熱內盧附近的佩特羅波利斯自殺。
茨威格的文學活動從詩歌創作開始。早期詩集《銀弦》(1901)和《往日的花環》(1906)深受法國印象主義和霍夫曼斯塔爾、里爾克等人的影響。他的主要成就在傳記文學和小說創作方面,作品有《三位大師》(1920),為巴爾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傳;《羅曼•羅蘭》(1921);《同精靈的斗爭》(1925),為德國作家荷爾德林、克萊斯和尼采作傳;《三個描摹自己生活的詩人》(1928),為托爾斯泰、斯湯達和卡薩諾瓦作傳;《約瑟夫•福煦》(1929);《精神療法》(1931),為催眠術發明者梅斯默爾、「基督科學」的創始人瑪麗•貝克艾迪、心理學家弗洛伊德作傳;《瑪麗亞•斯圖亞特》(1935)和《鹿特丹人埃拉斯穆斯的成敗》(1935)。他的傳記不拘泥於史實,著重表現人物性格。
他的主要中短篇小說集有《最初的經歷》(1911)、《馬來狂人》(1922)、《恐懼》(1925)、《感覺的混亂》(1927)、《人類命運攸關的時刻》(1927)、《象棋的故事》(1941)。惟一的長篇小說《焦躁的心》(1938),描寫一個癱瘓少女的戀愛和自殺悲劇。茨威格的中短篇小說大多描寫孤獨的人的奇特遭遇。他筆下的人物常被某種神秘的命運和不可名狀的力量所捉弄,最終毀於某種熱情。《一個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時》和《一個不相識的女人的來信》,運用細膩的心理分析手法,刻畫中產階級婦女的思想感情。茨威格的戲劇作品有詩劇《耶雷米亞》(1917)、悲劇《伏勒波尼》(1927)和歌劇《沉默的女人》(1935)等。
茨威格去世後,他的遺作《昨日的世界》(1942)和《巴爾扎克》(1946)先後出版。前者為長篇回憶錄,記錄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奧地利和歐洲的生活風貌,後者是歷時十餘年而未完成的傳記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