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山西短篇小說之王

山西短篇小說之王

發布時間:2021-06-19 06:57:03

① 我家鄉的名人 400字左右 我的家鄉在山西

鄉的「名人」

我們村有一位「名人」,他就是我們村的「養豬大戶」——李大叔。

李大叔養的豬個個肥頭大耳,胖墩墩的,足有百十來斤重,活像一個個大肉球。

李大叔養豬十分有經驗。每天一大早,李大叔便起來把豬圈打掃打掃,給豬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幹完後,他便為豬做「早餐」了,「早餐」十分豐盛,不僅有上好的豬飼料,還有一些青菜蘿卜呢!李大叔的豬也很乖,從不挑食,不管給他們什麼食物,它們都會全部吃完,從不留下任何剩菜剩飯。每天中午,李大叔便會請來獸醫,為他的豬檢查身體,看看有沒有病,如果有病,李大叔就讓獸醫為它們打針,直到好了為止。晚上,李大叔便會搬來一些稻草,為那些豬鋪上,讓那些豬睡得暖和些。難怪,李大叔家的豬會養得這么好。

每年年底,李大叔便把所有的大豬賣掉,留下小豬仔,讓那些小豬仔長大後再賣。李大叔一年就因養豬就賺了七、八萬元錢,沒過幾年,李大叔便發家致富了。

村裡的人看到李大叔養豬能發家致富。便去請教李大叔,李大叔毫不猶豫地對大夥說:「只要對豬有無微不至的關照,那麼豬也不會虧待我們的。」大夥聽了,都知道了自己養豬不能發家致富的原因:沒有給豬好吃的,沒有為豬看病……現在,我們村裡的人都改正了養豬的方法,全都發財了,現在,大家都感謝李大叔的提醒,讓我們村的人都發家致富了,過上了小康生活。

我非常敬佩李大叔。

② 趙樹理和山西作家的四個特徵

對於趙樹理等的創作,是否可以看作一個小說流派,人們的觀點並不一致。不過,
在50年代,文學界確有催成山西小說作家形成創作流派的努力。1956年7月,周揚到了山
西,明確提出有意識地發展有特色的文學流派。當年10月,山西的文學刊物《火花》創
刊,對趙樹理等的創作經驗的總結是該刊的經常性主題。1958年5月,《文藝報》和《火
花》在山西召開座談會總結山西作家的創作特色。不久,《文藝報》還以「山西文藝特
輯」的專欄(註:《文藝報》1958年第11期。),介紹、高度評價山西作家的創作成績。
建立「流派」的努力,由於種種原因後來沒有繼續得到強調,但他們的創作仍形成了某
些有跡可尋的共同性。這包括:一、地域的特徵。趙樹理、馬烽等長期生活、工作在山
西,作品也多取材於晉西北、太行山和太岳山盆地及汾水流域。山西鄉村的民情風俗參
與了他們小說素質的構成。二、寫作與農村「實際工作」的關系。小說的藝術自足性受
到懷疑;「不作旁觀者」的文學主張,不僅是敘事意義上,而且更是小說「社會功能」
上的。趙樹理的「問題小說」的觀念,他們關於寫小說是為了「勸人」,能「產生指導
現實的意義」(註:趙樹理《也算經驗》,1949年6月26日《人民日報》。)的預期,是寫
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三、按照生活的「本來面貌」來寫。但又認為,「本來面貌」,
是以一個有先進思想的農民的眼睛的所見、所聞、所感。四、重視故事敘述的完整和語
言的通俗,以便能讓識字不多的鄉村讀者接受。關於這個「流派」,評論界使用的稱謂
有「山西作家群」、「山西派」、「《火花》派」、「山葯蛋派」等。
這個「流派」的作家,除趙樹理外,還有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馬
烽(1922-),山西孝義縣人。小學沒有畢業時,參加了八路軍。戰爭期間,從事晉綏邊區
報紙、出版社編輯工作。1945年,與西戎合著長篇章回體小說《呂梁英雄傳》。50年代
初到北京工作一段時間後,1956年回到山西。馬烽五六十年代的創作,除《我們村裡的
年輕人》等電影文學劇本,和在刊物上連載的傳記文學《劉胡蘭傳》外,大都是短篇小
說。主要作品有《結婚》、《飼養員趙大叔》、《三年早知道》、《太陽剛剛出山》、
《我的第一個上級》、《老社員》等。西戎(1922-)抗日戰爭期間在晉綏邊區工作時開始
小說創作。50年代初,在四川任《川西日報》、《四川文藝》編委、主編。1954年回到
山西。出版有短篇小說集《姑娘的秘密》、《豐產記》,後一個集子的作品(《燈芯絨》
、《賴大嫂》、《豐產記》等),寫於1961年以後,風格轉而向朴實趨近。其中,《賴大
嫂》用揶揄的筆調,寫一個「無利不早起」的自私、愛撒潑的農村婦女,在生活中的處
處碰壁和受到的教育。在60年代,這個短篇既為倡導「現實主義深化」的批評家援引來
闡述其論點,也為後來批判「現實主義深化」和「寫『中間人物』論」所重點抨擊的「
標本」。(註:參見邵荃麟《在大連「農村題材短篇小說創作座談會」上的講話》(《邵
荃麟評論集》上冊,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文藝報》編輯部《關於「寫中間人物」
的材料》(《文藝報》1964年8、9期合刊),紫兮《「寫中間人物」的一個標本》(《文藝
報》1964年11、12期合刊)等。)
趙樹理(1906-1970),山西沁水縣人。40年代,以《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
、《李家莊的變遷》等作品,在「解放區」和「國統區」的左翼文學界,獲得很高聲譽
。50年代以後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登記》、《求雨》、《金字》(根據記憶重寫)
、《「鍛煉鍛煉」》、《老定額》、《套不住的手》、《楊老太爺》、《張來興》、《
互作鑒定》、《賣煙葉》,長篇《三里灣》,電影故事《表明態度》,長篇評書《靈泉
洞》(上部)、特寫(或傳記)《實幹家潘永福》。另外,還寫有鼓詞《石不爛趕車》,小
調《王家坡》,澤州秧歌《開渠》,上黨梆子《十里店》和改編的上黨梆子《三關排宴
》。他的有些作品,被改編為各種文藝樣式。如《登記》便以《羅漢錢》的名字,分別
改編為秦腔、豫劇、粵劇、評劇、滬劇等劇種演出。趙樹理的這些小說,大多仍取材於
晉東南他的家鄉。他與這個地區的人、事仍保持著密切而持久的聯系,因而,故事和人
物也依然具有來自「生活底層」的那種淳樸、誠實的特色。他繼續著打通「新文學」與
「農村讀者」的隔閡的試驗。(註:趙樹理把他1963年出版的小說集定名《下鄉集》(作
家出版社),說它是專為「農村的讀者同志們」印的。但對「農村讀者」的概念,他沒有
做進一步的說明。另外,他不像過去那麼自信,而有些疑惑地說,「盡管我主觀上是為
你們寫的東西,實際上能發到農村多少份、你們哪些地方的人們願意讀、讀過以後覺得
怎麼樣,我就知道得不多了」(《隨〈下鄉集〉寄給農村讀者》)。)在小說觀念上,也堅
持小說寫作與農村「實際工作」同一的理解。不過,後來他似乎不再特別堅持把小說當
作農村工作指南的那種看法,而更突出了從傳統戲曲等相承的「教誨」的功能觀。「俗
話說,『說書唱戲是勸人哩!』這話是對的。我們寫小說和說書唱戲一樣(說評書就是講
小說),都是勸人的。「寫小說便是要動搖那些習以為常、但不合理的「舊的文化、制度
、風俗、習慣給人們頭腦中造成的舊影響」(註:趙樹理把他1963年出版的小說集定名《
下鄉集》(作家出版社),說它是專為「農村的讀者同志們」印的。但對「農村讀者」的
概念,他沒有做進一步的說明。另外,他不像過去那麼自信,而有些疑惑地說,「盡管
我主觀上是為你們寫的東西,實際上能發到農村多少份、你們哪些地方的人們願意讀、
讀過以後覺得怎麼樣,我就知道得不多了」(《隨〈下鄉集〉寄給農村讀者》)。)。因而
,在《登記》、《三里灣》、《「鍛煉鍛煉」》等作品中,雖說農村開展的「運動」仍
構成它們的骨架,但他在日常生活中所展開的關於社會風習、倫理的變革在農民心理、
家庭關系、公私關繫上留下的波痕和沖突,是留給讀者印象最深的部分。
比起40年代來,趙樹理這個時期的小說,確是「遲緩了,拘束了,嚴密了,慎重了
」,「多少失去了當年青春潑辣的力量」(註:孫犁《談趙樹理》,1979年1月4日《天津
日報》。)。這是因為他離「當年」的「青春」漸遠。如果從作家所處的環境而言,那麼
,在戰爭年代,政治意識形態對寫作的規范,仍存在著較大的「空間」,來有限度地容
納作家的創造,容納他的感性的、民俗文化的藝術想像;而趙樹理那時對農村傳統習俗
和觀念所期望的更新,也與革命政治在農村所推動的變革,有許多重合之處。到了50年
代,不僅文學寫作的規范更加嚴密,而且激進的經濟、社會變革進程對農村傳統生活的
全面沖擊,使「社會發展」與「傳統」的沖突,引發作家尖銳的內心憂慮。他的那種建
立在對民俗、民間文化的體認基礎上的藝術想像,受到抑制而不能得到充分施展。正是
憂慮於當代激進的經濟、政治變革對農村傳統生活和道德的過度破壞,對建立在勞動之
上的傳統美德的維護和發掘,成為後期創作的主題。與《小二黑結婚》、《傳家寶》、
《登記》、《三里灣》等表現「小字輩」掙脫老一輩的障礙而走向新生活不同,在《套
不住的手》、《互作鑒定》、《實幹家潘永福》中,老一輩農民身上的品格,被敘述為
年輕一代最重要的精神傳統。趙樹理五六十年代的小說藝術,總體面貌與以前並無重大
變化。然而,如評論者所說,這些「淵源於宋人話本及後來的擬話本」的作品,由於作
者對某一形式的「越來越執著」,導致「故事進行緩慢」,有「鋪攤瑣碎」、「刻而不
深的感覺」

③ 簡述中國當代史上山西文學的三次創作高潮

我們山西是文學大省,有著悠久的文學傳統,歷史上出過許多成就卓越的大文學家,比如先秦時的荀子、韓非子,漢代的班婕妤、劉琨、郭璞,唐代的王績、王勃、王維、王之渙、王瀚、王昌齡、柳宗元、司空圖、溫庭筠,宋代的司馬光,金代的元好問,元代的白樸、鄭光祖,明代的羅貫中,清代的傅山,等等。到了現代,山西仍然有一大批中外著名的作家,如石評梅、李健吾、高長虹等。特別是上世紀40年代從根據地成長起來的趙樹理、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等,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並形成了影響深遠的「山葯蛋派」。

目前,我省老中青作家濟濟一堂,實力雄厚,共同創造著山西文學事業的輝煌。可以用經歷「三次高潮」「五代同堂」來概括。

第一,老作家大部分已經去世,趙樹理是「文革」中含冤而死的,現在我們是要繼承他的精神,做人民群眾的代言人。馬烽、西戎、李束為、孫謙、胡正五位,前四位也已前後辭世,只有胡正還健在。這些作家新時期以來,成就累累,比如馬烽寫的一批長、中、短篇小說,有兩篇獲得過全國優秀小說獎;跟孫謙合作的電影劇本《淚痕》《咱們的退伍兵》等,影響很大;其他幾位也都有佳作問世。同時,他們為培養中青年作家嘔心瀝血,現在活躍在文壇的許多中青年作家,都得到過他們不同形式的扶持。

第二,上世紀50年代一批作家。主要有焦祖堯、韓文洲、田東照、竇嘉緒、曹傑、李逸民、義夫、謝俊傑、劉思奇、楊茂林等人。他們是上世紀50年代走上文壇的,寫過一些不錯的作品,但很快就趕上了「文革」,停止了創作。「文革」後,他們多數擔起省、地、市文藝界領導職務,主要的貢獻是組織創作,培養文學新人。不過,他們中間的焦祖堯、田東照等,近年來還是不斷有新作問世。第三,「晉軍崛起」的一批作家。「文革」後,我省涌現出一批成就突出的青年作家,沒幾年就在中國文學界打出一片天地,被稱為 「晉軍崛起」。這批作家主要有:張平、成一、周宗奇、柯雲路、鄭義、韓石山、張石山、王東滿、李銳、鍾道新、燕治國、哲夫、蔣韻、趙瑜等。他們創作出了許多在讀者中產生過很大反響的優秀作品,獲得過全國性各種獎項。近年來,這批作家已經非常成熟,每個人都有了自己的風格,有的還在繼續追求純文學創作,如成一、李銳等,他們的新作《白銀谷》《銀城故事》《太平風物》《人間》等,是近年來全國文學界公認的優秀之作,《白銀谷》和《銀城故事》曾經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有些則寫作關注社會重大現實的作品,如張平的《抉擇》和《國家幹部》等;有些寫高科技領域的題材,如鍾道新的《權力的界面》《智慧風暴》等;蔣韻是山西女作家中的佼佼者,作品的藝術質量很高,去年就獲得了第四屆魯迅文學獎 (中篇小說 《心愛的樹》)和2004—2006趙樹理文學獎(長篇小說《隱秘盛開》)。

第四,上世紀90年代走上文壇的作家,主要代表人物有呂新、王祥夫、晉原平、曹乃謙、譚文峰、常捍江、房光、張行健、曹利軍、許建斌等。他們都有比較突出的優秀作品問世,比如王祥夫的短篇小說 《上邊》曾獲第三屆「魯迅文學獎」,呂新曾是國內「先鋒小說作家」之一,晉原平的好幾部長篇小說和曹乃謙的短篇小說,都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

第五,當下又有一批新銳作家出現,代表人物有葛水平、李駿虎、玄武、王保忠、楊遙、鎔暢、韓思中、曹向榮、關海山、李來兵、楊鳳喜、李燕蓉、閻文盛等。其中葛水平近年來成績突出,中篇小說《喊山》去年獲得了「魯迅文學獎」,其他幾位的作品,也非常有特色。這批作家是我們山西文學的希望。

④ 山西晉城名人有哪些

空軍副司令————李買富

李買富,1946年9月出生,晉城沁水縣胡底龐庄村人,碩士研究生。1964年9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1965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95年7月晉升為少將軍銜。

歷任空軍雷達兵第29團戰士、司務長,空軍鄭州場站軍需股股長、副站長,武漢軍區空軍後勤部軍需處副處長、處長,成都軍區空軍後勤部軍需處處長、副部長、部長,2000年8月任成都軍區空軍副司令員,2001年1月任空軍黨委常委、後勤部部長。

1991年入國防大學後勤幹部進修班學習,1999年入空軍工程大學學習獲碩士學位。

駐港部隊總司令————王繼堂

1946年8月出生,山西晉城人,中將軍銜,大學學歷,兩次入國防大學學習。歷任作訓參謀、科長、團長、師參謀長、師長、大軍區司令部作戰部長、集團軍參謀長、大軍區司令部副參謀長、省軍區司令員。2003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司令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范守善

材料物理和化學專家。1947年生於山西晉城。1970年畢業於清華大學,1973-1975年在清華大學固體物理研究班專修,1981年在清華大學獲理學碩士學位。現任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凝聚態物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

長期從事新型功能材料的制備與物性研究。在碳納米管的控制合成和生長機理研究方面制備出碳納米管陣列、連續碳納米管線,並用於構築宏觀尺度的碳納米管結構。利用碳同位素標記的方法揭示了碳納米管的生長機理。發展出了幾種制備一維半導體納米線及其陣列的新方法,制備出一系列化合物半導體納米線。利用脈沖激光沉積制備出一系列氧化物、氮化物和高溫超導薄膜材料。從實驗上觀測到磁通線穿透高溫銅氧化物超導體的路徑,這一結果對研究高溫超導機理和提高臨界電流有重要意義。

著名導演————牛朝陽

牛朝陽,33歲,山西晉城人,畢業於山西大學。作為音樂人,作詞作曲的《窗外》火爆全國,成為深受億萬歌迷喜愛的經典傳唱曲目。作詞作曲的《我能為你做些什麼》獲五個一工程獎。

作為編劇導演,牛朝陽於2003年底拍攝了由他編劇,和孫樹培聯合執導的24集電視連續劇《少女總裁》,於2004年春拍攝了由他編劇並獨立執導的21集電視連續劇《281封信》,劉曉慶擔任製片人。目前,《少女總裁》和《281封信》正在全國各地陸續播出,《2004牛朝陽影視歌曲作品—— 281封信歌曲全集》收錄了牛朝陽為兩部戲作詞作曲的10首作品,已經上市,銷量看好。由牛朝陽親自改編的小說版《少女總裁》已出,小說版《281封信》也即將問世。

影視作家————趙冰玉

趙冰玉,山西晉城市人,畢業於山西大學中文系。中共黨員,先後曾從事新聞文化;宣傳及經濟研究管理等工作,現為北京冰河宏影視策劃公司的首席編劇兼製片人。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協山西分會會見,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早期發表這中、短篇小說《驚蟄》。《但願長相憶》《希望之星》、《球迷之歌》等。1989年由中國文聯出版公司出版了長篇小說《魂斷夢相隨》,並獲得山西省紀念建國四十周年優秀圖書獎。電影電視文學劇本《太行行》(1983年被長春電影製片廠搬上影幕)《風瀟瀟路漫漫》和《南嶺悲歌》及組詩《東南亞紀行》相繼發表於《火花》和《山西文學》。

還有世紀哲人馮友蘭,《求是》雜志總編輯李寶善,中國外商投資協會副會長張荃,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王春貴,原鐵道部總調度長、廣鐵集團董事長張正清,國家副總督學郭振有他們都是晉城名人的傑出代表
富士康集團總裁郭台銘:
台灣海軍總司令苗永慶

⑤ 當代作家阿城的代表作是

阿城,出生於1949年清明節。十二三歲時就已遍覽曹雪芹、羅貫中、施耐庵、托爾斯、巴爾扎克、陀斯妥耶夫斯基、雨果等中外文學名著。中學未讀完,「文化大革命」開始,去山西農村插隊,此時開始習畫。為到草原寫生,轉往內蒙,而後去雲南建設兵團農場落戶。在雲南時,與著名畫家范曾結識,兩人超過「代溝」而成莫逆之交。文革」後,經范曾推薦,《世界圖書》編輯部破格錄用阿城,作者重返北京。

1979年,阿城曾協助父親鍾惦棐先生撰寫《電影美學》。從馬克思的《資本論》、黑格爾《美學》到中國的《易經》、儒學、道家、禪宗,古今中外、天文地理,阿城在與父親的切磋研討、耳濡目染中,博古通今,為其此後創作風格的形成進一步奠定基礎。阿城於1984年開始創作。在處女作《棋王》中,阿城表現出自己的哲學:「普遍認為很苦的知青生活,在生活水準低下的貧民階層看來,也許是物質上升了一級呢!另外就是普通人的『英雄』行為常常是歷史的縮影。那些普通人在一種被迫的情況下,煥發出一定的光彩。之後,普通人又復歸為普通人,並且常常被自己有過的行為所驚嚇,因此,從個人來說,常常是從零開始,復歸為零,而歷史由此便進一步。」小說一發,便震驚文壇,先後獲 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說選刊》評選優秀作品獎和第三屆全國秀中篇小說獎。此後又有作品接連問世,並寫有雜論《文化制約著人類》。其作品集《棋王》,由作家出版社作為「文學新星叢書第一輯」出,共包括三個中篇《棋》、《樹王》、《孩子王》和六個短篇《會餐》、《樹樁》、《周轉》、《卧鋪》、《傻子》和《迷路》。

閱讀全文

與山西短篇小說之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