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印度電影《生命輪回》(再生緣)
1.絕對的。寶萊塢的巨作很多,這算一部。上映以來,創下多個寶萊塢紀錄,在英國上映當天成為英國最賣座影片,2天的票房就達到316,211英鎊,創造了印度影片在英國公映的平均票房記錄,在印度本土更是遍地開花,得到了95%以上觀眾的交口稱贊;而影片中的音樂也與Hungama Mobile公司合作,在全球23個國家同步推出手機下載音樂服務,包括印度、新加坡、美國、英國、阿聯酋、斯里蘭卡等等國家,這也是寶萊塢電影史上空前的新舉 在印度對2007年電影市場的統計中,雖然《Om shanti om》年尾才上映,但已經穩坐2007年最賣座影片的榜首
2 插曲 留郵箱給我 我給你發~~發鏈接網路會吞
3在70年代的寶萊塢,有名紅得發紫的女星——Shanti Priya。她的影迷成千上萬,其中包括了不起眼的Om Prakash Makhija 。 Om Prakash Makhija 有兩個夢想:一個是shanti,一個是就是拍電影。對於這兩個目標他同樣痴迷。 機緣巧合,Om得到了一部影片的拍攝機會,不過是小角色,令他興奮的不僅僅是這個,另外一個消息就是——shanti是該片的女主角。 在一場拍攝場景中,堆滿草的片場突然著火,所有人都驚慌失措,四處逃竄。但不幸的是Shanti被圍在了大火中。眾人皆不敢上前,最後Om情急之下發現後毫不顧慮的沖進火場把Shanti救了出來。如果大家認為Shanti就此就以生相許,那麼你就猜錯了。他們只是好朋友而已。 有一天,OM去拜訪Shanti。可他在屋外聽見了Shanti和當時的紅製作人Mukesh Mehra。他們激烈的談話讓OM震驚不已,頹然的歸去後左思右想還是決定回去找Shanti。 誰料此次他們的見面不僅隔著一扇門,而且是他們此生的最後一次見面。Om眼睜睜的看著Shanti被火焰吞噬,他自己也被人從背後暗算,咽下最後一口氣。 20多年過去了 Om Kapoor,Rajesh Kapoor的獨子。享有最高的榮譽,住最美的房子,拿最高的獎項。在所有人的艷羨中,Om Kapoor很享受這種滿足感,在冥冥中他覺得這一切是上天的賜予。作為一名演員,他理所當然要拍片,但在一次拍攝MV的過程中,他被道具——「火」驚得暈了過去。醒來之後竟然想起了自己的前世——Om Prakash Makhija 他思及自己的遭遇,大膽猜想也許shanti也在這世上的某個角落。借著父親的名氣和權力,他以招募女主角的名義尋找shanti。功夫不負有心人,竟然真被OM找到了,這世的Shanti名叫Sandhya 。讓OM沮喪的是,Sandhya 雖然與Shanti長得酷似,但她似乎絲毫不記得前世的事情了,OM耐心的等待,他總想著也許Sandhya 和他當初一樣,要慢慢來 好萊塢最紅的製片人MIke來到了印度,當OM看見他的時候驚呆了。因為這所謂的MIKE就是當年同Shanti在房中進行激烈交談的那位Mukesh Mehra。 OM怒不可遏,他自然是聽到當年二人的對話的,也就是這次談話讓OM和shanti都失去了生命。OM想要報復,為自己也為當年曾心愛的Shanti…… 本片具有一定的魔幻色彩,而且採用了佛教的生死輪回說和印度的靈魂轉移看法,shahrukh在這部片子里的確演好了兩個不同的人物,本篇最大特色是歌舞和劇情,尤其是歌舞做到了最佳
《Om Shanti Om》是寶萊塢著名舞編Farah khan(曾在陳可辛「如果愛」一片中擔任舞指)導演的第二部影片,她的第一部《Main hoon na》取得了出色的成績,使她進入寶萊塢一線導演的行列。 《Om Shanti Om》從開拍起就備受矚目,不僅僅是因為由有著「寶萊塢國王」之稱的Shahrukhkhan主演,更因為該片有著諸多吸引人的因素。女主角Deepika Pakone是印度名模,有著姣好的外型和富有親和力的笑容,她也是印度王牌羽毛球運動員Prakash Pakone的女兒,此片是她的處女作,但她的表現可圈可點,得到觀眾的肯定。 因為此片的劇情涉及到寶萊塢電影圈,所以借著導演farah kahn和主演shahrukhkhan的人氣,在圈中極好的人緣,該片更是邀請了寶萊塢眾多明星及印度各界名流在片中客串,大部分演員都在片中演出了他們自己,更是真實記錄了印度2007年舉行的filmfare電影獎的頒獎典禮。 導演farah khan拍攝此片時,已經有孕在身,所以整個劇組也更是非常努力地拍攝此片,在片中也可以看到有孕在身的farah攜眾多劇組成員的客串,多達三四十人的明星名流客串陣容也成為該片最令人期待的部分。
4沙魯克·罕 Shahrukh Khan ....Om Kapoor 男主角
迪皮卡·帕度柯妮 Deepika Pakone 女主角
阿俊·拉姆鮑 Arjun Rampal 反派
客串:薩爾曼·汗 赫里尼克·羅斯漢 拉妮·瑪克赫吉 卡卓爾 桑傑·達特 卡瑞斯瑪·卡珀 玖熹·查瓦拉 朴雅卡·喬普拉 賽爾夫·阿里·汗希爾帕·謝蒂 Urmila Matondkar 普麗緹·澤塔Dharmendra 吉滕德拉 里希·卡普爾 米特胡恩·查克拉波爾迪 瑞哈 莎巴娜·阿茲米 塔布 哥文達 波比·戴爾 拉娜·杜塔 桑尼爾·謝迪 Tusshar Kapoor Vidya Balan 瑪拉伊卡·阿羅拉 阿姆瑞塔·阿若拉 阿爾巴茲·可汗 Ritesh Deshmukh Aaftab Shivdasani Zayed Khan Dino MoreaSubhash Ghai Vishal Dadlani 卡倫·喬哈爾 育維卡·查烏達里 阿布舍克·巴強 阿米特巴·巴強 碧帕莎·芭素 Yash Chopra 桑傑·卡普爾 法拉·可汗阿克謝·庫瑪爾 Bappi Lahiri 迪雅·莫扎 Koena Mitra 阿米莎·帕泰拉 拉克什·羅斯漢 卡琳娜·卡普
========我看了很多印度電影但是這裡面的客串我還是認不全對不上號 囧
⑵ 關於生命輪回的書
這些書是美國人編寫的,有的是通過催眠技術發現輪回而寫的案例。① 前世今生——生命輪回的前世療法 (Many Lives, Many Masters)
http://www.wokool.com/LHL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1
② 生命輪回——超越時空的前世療法 (Through Time Into Healing)
http://www.wokool.com/LHL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7
③ 返璞歸真 (Only Love is Real)
http://www.wokool.com/LHL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3
④ 前世今生之回到當下 (Message From The Masters:Tapping into the power of love)
http://www.wokool.com/LHLX/ShowArticle.asp?ArticleID=152
⑶ 生命輪回真實存在嗎
是真的!很多人不相信輪回,那是因為自己看不到生命完整的流逝的軌跡。但是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我打一個比方,我們就對生命的輪回能粗略理解了:
拿毛毛蟲、蛹和蝴蝶的過程來看,任何人都知道,一條毛毛蟲變成蛹,然後破繭化蝶,其實都是一條同樣的生命在轉換生命形態而已,但是請注意的是,假設蛹和蛹之間聊天的時候,打死它也不相信自己是毛毛蟲變化過來的,因為這條命雖然沒有改變,但是毛毛蟲的記憶切斷了(沒有丟失,只是存在它的潛意識中,它已經發現不了呢),所以作為這個小生命而言,毛毛蟲是前世,蛹是今生,蝴蝶是來世。當然它們也不相信自己的前世是條毛毛蟲,更不相信自己的來世會變成美麗的蝴蝶,因為站在它們的角度而言,每一世的記憶都終止了,但作為我們比它們高出一個層級的生命的人而言,卻是清楚的可以看得見的,這就是佛教發現的世間萬物的「分段生死」的奧秘:生命始終在延續。每一世都是同一個生命在輪回,只是當事人不明白也不相信罷了。所以便有了「三世因果」這樣的說法,也就是「前世今生來世」,換成現代話來說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如果這條毛毛蟲懂了三世因果的話,它一定會拚命吃葉子,努力躲避天敵,這樣的話,變成蛹,就自然比其他的蛹肥大,那麼一旦破繭化為蝴蝶,自然就比別的蝴蝶大、強壯且飛得遠,佛教用「欲知今日事,前生做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來描述這個過程,很貼切的。同理可證,如果有比我們人類更高級的生物,他們就很容易看到我們的前世今生來世(我們卻看不見也不相信,原理和蛹們是一樣的)。
生命輪回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到,因為我們平常人的身心都局限在我們生存的三維空間內,佛家看得到六道輪回,正因為佛家的修煉者穿越我們平常人的三維空間,但生命輪回也不是非得宗教人士才會看到,也不是佛家的專利信仰,任何人只要你能深入到高層的宇宙空間,你都能發現人有前世有生命輪回,在催眠狀態下,很多正常人都可以發現自己的前世,所以生命輪回是每個人都有的,並非宗教的信仰,他是自然規律,是宇宙法則。那麼知道生命輪回有什麼意義,我的理解就是一旦知道生命輪回的的法則,就會知道人生的意義,就會知道生命的意義,你就知道你該做什麼?你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⑷ 生命有輪回嗎
何謂生命輪回。佛說:「死亡,只是此期生命形式的消失,我們離開這個世界,卻離不開輪回不息的六道,離不開炙然火宅般的三界。在出離生死之前,生命仍將延續,所做的種種業力,也將跟隨著並影響著我們。」 佛教的六道即指天道、人道、修羅(神)道、傍生道、鬼道、地獄道,這都是由於五戒十善及十惡五逆而有的類別,五戒十善分為上中下三品,感生天、人、修羅的三道,十惡五逆分為下中上三品,感生傍生、鬼、地獄的三道。作善業,生於上三道,作惡業,生於下三道。在每一類別中的福報享盡或罪報受完,便是一期生死的終結,便又是另一期生死的開始,就這樣在六道之中,生來死去,死去生來,便稱為輪回生死。而「業」,即人的行為,主要指身、口、意三業。「身業」是身體的行為,「口業」是種種言說,「意業」是精神意識的行為。「業力」則專指以前(如前世)所表現的行為,可以導致當前(現世)的結果的力量。佛經雲:「眾生之諸業,百劫不毀壞,因緣聚合時,其果定成熟。」佛教認為三世輪回的主體是「阿賴耶識」,阿賴耶識是種子識,它不是像靈魂那樣的主體,因為阿賴耶識只是一種能力,它能夠聚合業力的種子,因而它是一種業力的聚合體,不斷亦不滅。生命接觸種種境緣後,產生種種的善惡行為,這些行為後果的種子又回薰於阿賴耶識,儲存於阿賴耶識,當肉體死亡時,阿賴耶識最後離去,而在生命體投胎轉世時,最先投生,因此阿賴耶識是輪回的主體根本。人在輪回途中,因阿賴耶識中的種子而顯善惡境界,隨遇各種緣而上升善道或墮於惡道,這些都是根據其中的業力而定。有人提出,既然有輪回的存在,為什麼我們對於前世過往的事卻沒有一點記憶?道教認為,人在投胎前,一旦喝了「孟婆湯」,就會忘掉過去的種種。西方柏拉圖認為靈魂投胎前要經過酷熱的沙漠,口渴難忍,飲用了「莫愁河」的清涼河水,才去轉世降生,但是一喝了「莫愁河」的水,對於過去的點點滴滴將遺忘盡凈。羅馬人則相信人在投胎時所經過的河叫做「奈思河」,喝了「奈思河」的水,對於前生往事再也思憶不起來。佛教主張人之所以會忘掉過去的事,是因為「隔陰之迷」。陰指的是「中陰身」,死亡者斷氣,至轉世投胎前之歷程稱之為「中陰身」。「中陰身」,六根具足,狀如五六歲孩童,具有神通,能夠穿越銅牆鐵壁,去來迅速,無所障礙,唯有雌性的子宮以及佛陀的金剛座不能穿過。 「中陰身」在最初的四十九天中,每七天一生死,經過七番生死(短暫者僅二七或三七日),等待業緣的安排,而去投胎。由於這個「中陰身」的隔離,使我們忘記前生的種種造作。輪回的根本原因。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幸福安樂,不願貧困痛苦。但人一旦來到世間就得經歷生、老、病、死,就算有快樂也是短暫的。人為什麼會落入這種苦難的境地?而為什麼這種苦難不是一世,我們總是在不斷的輪迴流轉之中?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痴愚、貪愛、瞋恚。痴愚即是無明,眾生的意欲大多是盲目的,以盲目的意欲指導行為,這種盲目的不能見到世間實相的意欲就是無明,也是我們執取和貪愛的根源。不了解事相的本性,被痴愚所驅使,對自己喜歡的事物產生愛樂之心,而對不喜歡的討厭的事物產生忿憎感;又因為貪愛與瞋恚,助長了痴愚。因為它們我們的心靈外觀扭曲。我們常常會說「我覺得」、「我認為」、「我可以」等等,這就是由痴愚、貪愛、瞋恚三毒構成的每時每刻的我執。我執,指人類執著於自我的缺點,包括自大,自滿,自卑,貪婪……,或者自我意識太強,或者太關注自己而忽略別人等等。為了滿足自身的慾望而做下或善或惡的業,如此種種造成了眾生的苦難。超越輪回。《圓覺經》里說:「一切眾生,從無始際,由有種種恩愛貪欲,故有輪回。」只要有恩愛貪欲,就逃不出輪回。輪回,是生與死不斷循環的過程,印度人認為處於輪回中的生命是不完美的,因為生靈要接受永恆的輪回,在世間遭受每一期生命的痛苦也就是無限的。在佛教看來,長生、永生、不死,仍然在痛苦的輪回之中,唯有無生,才能從生命的煎熬痛苦之中超拔出來,才是究竟常樂的清凈生命。佛教的最終目標,是解脫,超越,自由,或涅槃,佛教希望人們能夠從現實的苦難之中,達到自由和解脫的「涅槃」境界。涅槃是超越現象無生無滅的一種精神境界。所謂無生的境界,就是超越輪回,不受生死之苦的境界。怎樣才能超越輪回?那當看清六道輪回之苦,並產生出離之心,「汝當求出離,得此佛說教。以恆堅實志,奉行次法規。如象推草寮,摧破死主力。當捨生死輪,滅苦盡無余。」修持佛陀開示的法教,便能將煩惱如草屋般摧毀,進而除去我執,打破自我中心的迷思,從輪回中解脫出來。佛陀開示的法教即為戒、定、慧三學。戒,是一種規則,它能幫助我們戒掉不良的習氣、不好的行為,幫助我們遵守一定的人生規則,使我們獲得幸福;定,就是心專注一境,同一時間內專心致意做一件事;慧,表現為正知正見,了解事物的本來面貌。戒、定、慧三學,是清治貪瞋痴煩惑的利器,是使人們逃出生死苦海的法門,是我們求得解脫的道路。由於戒行的精嚴,正知而住,使心不為五欲之境所動,由此進而修定,由修定而離欲,依定而發慧,有慧便可以降伏內心的煩惱,而得到解脫。有人提出,之前已種下惡業,如何解脫。對於過去已然造下的種種惡業,可以藉由福德智慧的廣增來轉化,福德從行善來,智慧由修道得,所以《優婆塞戒經》雲:「善心智慧因緣力故,惡果定者亦可轉輕。」即使是造了五逆十惡的人,若能於臨命終時,至心稱念阿彌陀佛,令聲不絕而具足十念者,便可帶業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的蓮華之中。此外,禮懺誦經也是佛教特有的修持法門。輪回的意義。似乎總能聽到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來生,我一定會……」從這句簡單的話可以看出人是相信輪回的,而生命的輪回給人以希望。人的生命不止只有短暫的幾十年,這一期的生命結束了,下一期又開始了,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綿延不絕,希望無限。「好比燃燒薪木,一根木柴燃盡了,再加上一根,一根一根地添加,雖然木材各不相同,但是火焰能夠不停地延續下去,薪盡火傳。」 生命的輪回,給人的心蓋上一座房子,約束凈化人的心靈。當有情眾生「確信業報由各自負責」才不會像賭徒那樣不計後果押注,恣意揮霍自己的人生,也不會受到外界的種種誘惑,種下惡業。善惡自造,苦樂自招。生命的輪回,給人精神寄託,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在輪回面前,即便是天上的「神」也不能脫離「業」,這樣人才能真正的達到平等的境界。不管你是俯看眾生的達官貴人也好,還是跪坐街頭以行乞為生的乞丐也好,都不可能避免的進入六道輪回中。而在輪回中,神無權主宰人的下一世生命,而是由人自己的業力所決定,根據人自做的業力,而產生千差萬別的苦樂果報。從乞求神靈賜福予我們不要降禍的神權控制中超脫出來,主宰我們的是自身的業力,神不能給我們幸福,也不能剝奪我們快樂的人生,自己才是起惑造業,輪轉生死的掌權者。有了輪回,現世的生活才有意義,短暫的塵世生命才有了著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會讓現世的人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會更加謹慎。有了因果輪回,這個世界就會少了許多惡,肆無忌憚的貪官污吏就會少很多,盜賊詐騙就會少很多,就會少了爾虞我詐、爭名奪利,多了行善積德,現世就會變得美好一些。 最後,以大詩人李白的一首詩來結束:生者為過客,死者為歸人。天地一逆旅,同悲萬古塵。
⑸ 求生命輪回轉世的書籍
《金剛經》 生命輪回轉世的書 佛教的比較多
⑹ 找本書《前世今生:生命輪回的啟示》,哪位大神有呀txt格式的
不如找同題視頻直接看,輸入「鍾茂森教授」或者「生命輪回的啟示」,即能搜索到。在線或者下載觀看,都很方便。
⑺ 生命是否有輪回轉世
輪回真實存在的。
很多人不相信輪回,那是因為自己看不到生命完整的流逝的軌跡。但是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我打一個比方,我們就對生命的輪回能粗略理解了:
拿毛毛蟲、蛹和蝴蝶的過程來看,任何人都知道,一條毛毛蟲變成蛹,然後破繭化蝶,其實都是一條同樣的生命在轉換生命形態而已,但是請注意的是,假設蛹和蛹之間聊天的時候,打死它也不相信自己是毛毛蟲變化過來的,因為這條命雖然沒有改變,但是毛毛蟲的記憶切斷了(沒有丟失,只是存在它的潛意識中,它已經發現不了呢),所以作為這個小生命而言,毛毛蟲是前世,蛹是今生,蝴蝶是來世。當然它們也不相信自己的前世是條毛毛蟲,更不相信自己的來世會變成美麗的蝴蝶,因為站在它們的角度而言,每一世的記憶都終止了,但作為我們比它們高出一個層級的生命的人而言,卻是清楚的可以看得見的,這就是佛教發現的世間萬物的「分段生死」的奧秘:生命始終在延續。每一世都是同一個生命在輪回,只是當事人不明白也不相信罷了。所以便有了「三世因果」這樣的說法,也就是「前世今生來世」,換成現代話來說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如果這條毛毛蟲懂了三世因果的話,它一定會拚命吃葉子,努力躲避天敵,這樣的話,變成蛹,就自然比其他的蛹肥大,那麼一旦破繭化為蝴蝶,自然就比別的蝴蝶大、強壯且飛得遠,佛教用「欲知今日事,前生做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來描述這個過程,很貼切的。同理可證,如果有比我們人類更高級的生物,他們就很容易看到我們的前世今生來世(我們卻看不見也不相信,原理和蛹們是一樣的)。
生命輪回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到,因為我們平常人的身心都局限在我們生存的三維空間內,佛家看得到六道輪回,正因為佛家的修煉者穿越我們平常人的三維空間,但生命輪回也不是非得宗教人士才會看到,也不是佛家的專利信仰,任何人只要你能深入到高層的宇宙空間,你都能發現人有前世有生命輪回,在催眠狀態下,很多正常人都可以發現自己的前世,所以生命輪回是每個人都有的,並非宗教的信仰,他是自然規律,是宇宙法則。那麼知道生命輪回有什麼意義,我的理解就是一旦知道生命輪回的的法則,就會知道人生的意義,就會知道生命的意義,你就知道你該做什麼?你的人生應該怎樣度過。
⑻ 生命輪回
目前在世界上影響最大的承認生命輪回的宗教是:印度教 佛教(包括印度傳佛教和藏傳佛教)
但是在公元300多年前,聖經中是有生命輪回的紀錄的,公元500多年羅馬教廷最終決定刪除關於生命輪回的內容。具體原因我不知道,但確實有記載,在網上可以查到。
關於生命輪回的問題,在《地藏菩薩本願經》中有非常詳盡、真實的介紹。
此外,美國耶魯大學魏斯博士通過近二十年的臨床醫學觀察所著的《生命輪回》是從醫學科學領域對生命輪回這一問題最有力地證明。
還有,在網上搜索「唐江山」,也可以看到現代「二世人」故事,證明生命輪回的真實性。
輪回,是因果論的基礎。信佛的朋友,還是需要花些功夫了解其真諦的。
南無阿彌陀佛
⑼ 有沒有西方超心裡學,關於生命輪回的書籍
您可以看下網路讀書網的《社會縱橫學》,裡面講的是人的價值觀,以及對待生命的態度,不知生,安知死,先把活人的價值觀弄清楚了,也許死的問題自然就浮出水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