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擦肩而過,希望能與有緣的你談一次柏拉圖式的愛情,
真好笑,不以結婚為目的的戀愛,誰會去浪費時間?!
㈡ 梁曉聲和高曉聲分別是誰
梁曉聲
性別,男。漢族,1949年出生 。
原名梁紹生。當代著名作家。祖籍山東榮城,出生於哈爾濱市,現居北京,任教於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曾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中國兒童電影制廠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及中國電影進口審查委員會委員。
當過知青,1977年畢業於復旦大學中文系。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文章《慈母情深》被選入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第9冊。現在兒童電影製片廠任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著有短篇小說集《年輪》、《浮城》等。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秀小說獎。小說《為了收獲》、《學者之死》、《一隻風箏的一生》、《雙琴記》分獲《小說月報》百花獎。
創作多以知青題材為主,有人稱為「北大荒小說」,多描寫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真實、動人的展示了他們的痛苦與快樂、求索與理想,深情的禮贊了他們在逆境中表現出來的美好心靈與情操,為一代知識青年樹立起英勇悲壯的紀念碑。代表作有《那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師恩難忘》、《年輪》等,長篇小說《雪城》最為出色;後期作品開始探討現實與人性,短篇小說《浮城》以社會幻想的形式展現了作者對人類末世預測,十分深刻。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灣出版,並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他的名字被收入到英、美、澳三國「世界名人錄」中。
他創作的作品為我國文學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高曉聲
高曉聲(1928——1999年),江蘇武進人。50年代開始創作,已出版《李順大造屋》、《七九小說集》、《高曉聲八一小說集》、《陳奐生》、《覓》、《新娘沒有來》等小說集與長篇小說《青天在上》、《陳奐生上城出國記》。
1934年9月至1949年5月,先後就讀於武進鄭陸橋小學,江陰澄西中學,武進鑒明中學,上海江灣私立上海法學院經濟學系。1949年6月赴無錫惠山蘇南新聞專科學校學習。1950年5月至1952年6月,在蘇南文聯從事編輯和創作工作;1952年7月至1957年4月,先後在蘇南文化局和江蘇省文化局任文化科員;1957年5月,進江蘇省文聯創作組,專事文學創作。
1957年6月,因參與籌組「探求者」文學月刊社,被打成「反黨小集團」成員,同年12月被錯劃成右派分子,遭公開點名批判,並被處理回原籍武進農村老家。「文革」 中又受沖擊和審查。直到1979年4月,徹底甄別、平反,並於11月回江蘇省作家協會創作組重新從事文學創作。高曉聲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委員和理事,江蘇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創作組組長,是江蘇最早享受國家特殊津貼的作家之
1999年7月6日晨6時30分,高曉聲因患肺性腦病在無錫逝世,享年71歲。
高曉聲檀長描寫農村生活,善於在普通農民的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揭示具有重大意義的社會問題,探索我國農民坎坷曲折的命運與心路歷程的變化,文筆簡練幽默,格調寓庄於諧,在新時期文苑獨樹一幟。 陳奐生系列小說(包括《「漏斗戶」主》、《陳奐生上城》、《陳奐生轉業》、《陳奐生包產》、《陳奐生戰術》、《種田大戶》、《陳奐生出國》等)反映農民陳奐生的人生歷程。「上城」為其生活帶來轉機,「包產」使他找到歸宿,「出國」則標志著他走向成熟。從這個人物的「人生三部曲」中,我們不難看出我國農村在經濟體制改革中所發生的深刻變化和廣大農民艱難行進的身影。被視為是農村題材反思、改革小說的代表人物。迄今已出版小說、散文、詩歌、戲劇、創作談等專集和選集30部。部分作品被譯成多國文字,其中英、日、德、荷四種文字有專集。
㈢ 冰心奶奶的一些有關故事(要真實的)急急急!!!!
冰心,這位當代文學巨匠,這位世紀老人走了。她一生都在享受著自己對別人的愛。這種愛,已融入了這個世界,永遠不會離開我們;冰心奶奶一生給我們講了無數個平凡而美麗的故事,那麼也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冰心奶奶小時候那些平凡而美麗的故事吧!
1900年10月5日的夜晚,月光如水,萬籟俱寂。子夜時分,福州隆普營謝家宅里突然傳出嬰兒的呱呱哭聲,那就是冰心來到人世間的
第一聲啼哭。
冰心自幼聰慧好學,特別喜歡聽故事。為了鼓勵她用心學習,當時擔任她家塾督師的舅舅楊子敬常對她說:"你好好做功課吧,等你做完了功課,晚上我給你講故事。"舅舅給她講的第一部書是《三國演義》。那曲折的情節,鮮活的人物深深吸引了小冰心。等講完一段,舅舅總是再講一回。為了每天晚上都能聽"三國"的故事,她學習更認真了,功課總是做得又快又好。可是,舅舅晚上常常有事,不能給她講"三國",有時竟停了好幾天,這可把小冰心急壞了。不得已,她只好拿起舅舅的《三國演義》來看,這時她才7歲。最初,她大半看不懂,就囫圇吞棗,硬著頭皮看下去,不懂的地方,就連猜帶蒙,有時,居然被她蒙對了。這樣,她慢慢地理解一些書的內容了,她越看越入迷,看完《三國演義》,又找來《水滸》、《聊齋志異》…… 母親見她手不釋卷,怕她年紀過小,這樣用功會傷了腦子,便竭力勸她出去玩,她不肯。母親只好把書給藏起來,可不知怎麼搞的,那些書總是神不知鬼不覺地又被找了出來。
有一次,母親讓她洗澡,她就在澡房裡偷看書,直到洗澡水都涼了……,母親生氣地奪她手中的《聊齋》,撕成兩半,扔到牆邊,小冰心望望母親,又看看那本心愛的書,膽怯地挪到牆角,撿起那本書,又接著讀了下去。這一來,倒把生氣的母親逗樂了。
冰心不但把讀過的書都用心記住,還時常把書中的故事講給別人聽。假日時父親帶她到軍艦上去玩,水兵們聽說這個七歲的孩子會講"三國"的故事,就紛紛圍住她,當小冰心神氣而又一本正經地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眾人被她那稚氣的神情逗得捧腹大笑。聽完故事,水兵們拉著她的手,稱贊她聰明伶俐,並把他們在航行中用來消磨時光的小說包了一包,送給冰心作為"講書"的獎品。回到家裡,小冰心迫不及待地打開那包書,那都是些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早期翻譯的歐美名家小說,這些書令小冰心愛不釋手。當時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大都在書後印有書目,她從書目中看到了林紓翻譯的其它歐美名家小說,就按書目去尋找別的小說來讀,於是,她開始接觸外國文學作品。
十歲時,冰心又學了《論語》、《左傳》、《唐詩》。她對唐詩抱有興趣,很快就能背誦許多有名的詩篇,並開始學做對聯。有一回,老師剛說:"雞唱曉"。她就脫口而出:"鳥鳴春"。老師一愣又說:"榴花照眼紅"。她略思片刻,便從容應道:"柳絮籠衣白"。這可把老師樂壞了,連連稱贊說:"對得好,對得好。'榴花照眼紅'只是描寫了石榴花開的景象,只是靜物,而'柳絮籠衣白'除了柳絮飄揚的景象外,還出現人物"。
祖父謝鑾思見冰心很有出息,從心裡感到欣慰,但從不當面誇她。一天晚上,祖父對她講起了貧寒的家世。原來謝家先輩世居福建長樂橫嶺,清朝末年,冰心的曾祖父為災患所迫,來到福州學裁縫謀生。一年春節,曾祖父去收工錢,因不識字被人賴了帳,兩手空空地回家來。正等米下鍋的曾祖母聞訊,一聲不吭,含淚走了出去。等到曾祖父去找她時,她正要在牆角的樹上自縊,曾祖父救下了她,倆人抱頭痛哭。他們在寒風中跪下對天立誓,將來如蒙天賜一個兒子,拚死拼活也要讓他讀書識字,好替父親記帳、要帳。他們一連生了五胎,才得了個兒子,夫妻倆克勤克儉,終於讓謝鑾思成為謝家第一個讀書人,而四個女兒卻因家裡貧窮不能讀書。說到這里,祖父撫摸著小冰心的頭說:"你是我們謝家第一個正式上學讀書的女孩,你一定要好好地讀啊!" 小冰心張大眼睛,久久地望著祖父。那個夜晚,祖父那期盼的眼神,那語重心長的話語深深地烙進了她的心裡
㈣ 反對黨八股的原文
剛才凱豐⑴同志講了今天開會的宗旨。我現在想講的是: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怎樣拿黨八股⑵做它們的宣傳工具,或表現形式。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如果不連黨八股也給以清算,那它們就還有一個藏身的地方,它們還可以躲起來。如果我們連黨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對於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最後地「將一軍」⑶,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一個人寫黨八股,如果只給自己看,那倒還不要緊。如果送給第二個人看,人數多了一倍,已屬害人不淺。如果還要貼在牆上,或付油印,或登上報紙,或印成一本書,那問題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響許多的人。而寫黨八股的人們,卻總是想寫給許多人看的。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黨八股也就是一種洋八股。這洋八股,魯迅早就反對過的⑷。我們為什麼又叫它做黨八股呢?這是因為它除了洋氣之外,還有一點土氣。也算一個創作吧!誰說我們的人一點創作也沒有呢?
黨八股在我們黨內已經有了一個長久的歷史;特別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有時竟鬧得很嚴重。
從歷史來看,黨八股是對於五四運動的一個反動。
五四運動時期,一班新人物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教條,提倡科學和民主,這些都是很對的。在那時,這個運動是生動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那時的統治階級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學生,把孔夫子的一套當作宗教教條一樣強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總之,那時統治階級及其幫閑者們的文章和教育,不論它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條式的。這就是老八股、老教條。揭穿這種老八股、老教條的丑態給人民看,號召人民起來反對老八股、老教條,這就是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個極大的功績。五四運動還有和這相聯系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大功績;這個反對老八股、老教條的斗爭,也是它的大功績之一。但到後來就產生了洋八股、洋教條。我們黨內的一些違反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則發展這種洋八股、洋教條,成為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東西。這些就都是新八股、新教條。這種新八股、新教條,在我們許多同志的頭腦中弄得根深蒂固,使我們今天要進行改造工作還要費很大的氣力。這樣看來,「五四」時期的生動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反對封建主義的老八股、老教條的運動,後來被一些人發展到了它的反對方面,產生了新八股、新教條。它們不是生動活潑的東西,而是死硬的東西了;不是前進的東西,而是後退的東西了;不是革命的東西,而是阻礙革命的東西了。這就是說,洋八股或黨八股,是五四運動本來性質的反動。但五四運動本身也是有缺點的。那時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的方法。他們反對舊八股、舊教條,主張科學和民主,是很對的。但是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歷史,對於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這種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的方法,就影響了後來這個運動的發展。五四運動的發展,分成了兩個潮流。一部分人繼承了五四運動的科學和民主的精神,並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加以改造,這就是共產黨人和若干黨外馬克思主義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則走到資產階級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義向右的發展。但在共產黨內也不是一致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發生偏向,馬克思主義沒有拿得穩,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這就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這是形式主義向「左」的發展。這樣看來,黨八股這種東西,一方面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因素的反動,一方面也是五四運動的消極因素的繼承、繼續或發展,並不是偶然的東西。我們懂得這一點是有好處的。如果「五四」時期反對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是革命的和必需的,那麼,今天我們用馬克思主義來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條主義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如果「五四」時期不反對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中國人民的思想就不能從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的束縛下面獲得解放,中國就不會有自由獨立的希望。這個工作,五四運動時期還不過是一個開端,要使全國人民完全脫離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的統治,還須費很大的氣力,還是今後革命改造路上的一個大工程。如果我們今天不反對新八股和新教條主義,則中國人民的思想又將受另一個形式主義的束縛。至於我們黨內一部分(當然只是一部分)同志所中的黨八股的毒,所犯的教條主義的錯誤,如果不除去,那麼,生動活潑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啟發,拿不正確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惡習就不能肅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就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而對於老八股和老教條在全國人民中間的影響,以及洋八股和洋教條在全國許多人中間的影響,也就不能進行有力的斗爭,也就達不到加以摧毀廓清的目的。
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這三種東西,都是反馬克思主義的,都不是無產階級所需要的,而是剝削階級所需要的。這些東西在我們黨內,是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反映。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成分極其廣大的國家,我們黨是處在這個廣大階級的包圍中,我們又有很大數量的黨員是出身於這個階級的,他們都不免或長或短地拖著一條小資產階級的尾巴進黨來。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的狂熱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節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產生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它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洋八股,或黨八股。
要做對於這些東西的肅清工作和打掃工作,是不容易的。做起來必須得當,就是說,要好好地說理。如果說理說得好,說得恰當,那是會有效力的。說理的首先一個方法,就是重重地給患病者一個刺激,向他們大喝一聲,說:「你有病呀!」使患者為之一驚,出一身汗,然後好好地叫他們治療。
現在來分析一下黨八股的壞處在什麼地方。我們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筆法⑸來一個「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狀吧。
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麼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麼一定要寫得那麼長,又那麼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裡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麼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⑹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現在是在戰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後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可是怎麼敢看呢?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說:《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麼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黨八股的第二條罪狀是:裝腔作勢,藉以嚇人。有些黨八股,不只是空話連篇,而且裝樣子故意嚇人,這裡麵包含著很壞的毒素。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還可以說是幼稚;裝腔作勢,藉以嚇人,則不但是幼稚,簡直是無賴了。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⑺科學的東西,隨便什麼時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評的,因為科學是真理,決不怕人家駁。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表現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裡面,卻生怕人家駁,非常膽怯,於是就靠裝樣子嚇人;以為這一嚇,人家就會閉口,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這種裝腔作勢的東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裝樣子嚇人,它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下去和做下去。從前許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說裡面,常常有兩個名詞:一個叫做「殘酷斗爭」,一個叫做「無情打擊」。這種手段,用了對付敵人或敵對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對付自己的同志則是錯誤的。黨內也常常有敵人和敵對思想混進來,如《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四條所說的那樣。對於這種人,毫無疑義地是應該採用殘酷斗爭或無情打擊的手段的,因為那些壞人正在利用這種手段對付黨,我們如果還對他們寬容,那就會正中壞人的奸計。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對付偶然犯錯誤的同志;對於這類同志,就須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這就是《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五條所說的方法。從前我們那些同志之所以向這些同志也大講其「殘酷斗爭」和「無情打擊」,一方面是沒有分析對象,一方面就是為著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無論對什麼人,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為這種嚇人戰術,對敵人是毫無用處,對同志只有損害。這種嚇人戰術,是剝削階級以及流氓無產者所慣用的手段,無產階級不需要這類手段。無產階級的最尖銳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嚴肅的戰斗的科學態度。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至於以裝腔作勢來達到名譽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頭,不待說的了。總之,任何機關做決定,發指示,任何同志寫文章,做演說,一概要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這個才能爭取革命勝利,其他都是無益的。
黨八股的第三條罪狀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早幾年,在延安城牆上,曾經看見過這樣一個標語:「工人農民聯合起來爭取抗日勝利。」這個標語的意思並不壞,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筆不是寫的一直,而是轉了兩個彎子,寫成了「—ㄣ—」字。人字呢?在右邊一筆加了三撇,寫成了「[人彡]」字。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學士的學生是無疑的了,可是他卻要寫在抗日時期延安這地方的牆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發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則就很難得到解釋。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麼人看、給什麼人聽的,否則就等於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許多人常常以為自己寫的講的人家都看得很懂,聽得很懂,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他寫的和講的是黨八股,人家哪裡會懂呢?「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麼不看對象亂彈一頓呢?何況這是黨八股,簡直是老鴉聲調,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我們和無論什麼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裏面想些什麼東西,能夠做成知心朋友嗎?做宣傳工作的人,對於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
黨八股的第四條罪狀是:語言無味,像個癟三⑻。上海人叫小癟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們的黨八股,干癟得很,樣子十分難看。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一個人七歲入小學,十幾歲入中學,二十多歲在大學畢業,沒有和人民群眾接觸過,語言不豐富,單純得很,那是難怪的。但我們是革命黨,是為群眾辦事的,如果也不學群眾的語言,那就辦不好。現在我們有許多做宣傳工作的同志,也不學語言。他們的宣傳,乏味得很;他們的文章,就沒有多少人歡喜看;他們的演說,也沒有多少人歡喜聽。為什麼語言要學,並且要用很大的氣力去學呢?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第二,要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我們不是硬搬或濫用外國語言,是要吸收外國語言中的好東西,於我們適用的東西。因為中國原有語匯不夠用,現在我們的語匯中就有很多是從外國吸收來的。例如今天開的幹部大會,這「幹部」兩個字,就是從外國學來的。我們還要多多吸收外國的新鮮東西,不但要吸收他們的進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們的新鮮用語。第三,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由於我們沒有努力學習語言,古人語言中的許多還有生氣的東西我們就沒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當然我們堅決反對去用已經死了的語匯和典故,這是確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東西還是應該繼承。現在中黨八股毒太深的人,對於民間的、外國的、古人的語言中有用的東西,不肯下苦功去學,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蹩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什麼是宣傳家?不但教員是宣傳家,新聞記者是宣傳家,文藝作者是宣傳家,我們的一切工作幹部也都是宣傳家。比如軍事指揮員,他們並不對外發宣言,但是他們要和士兵講話,要和人民接洽,這不是宣傳是什麼?一個人只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只要他不是啞巴,他就總有幾句話要講的。所以我們的同志都非學習語言不可。
黨八股的第五條罪狀是:甲乙丙丁,開中葯鋪。你們去看一看中葯鋪,那裡的葯櫃子上有許多抽屜格子,每個格子上面貼著葯名,當歸、熟地、大黃、芒硝,應有盡有。這個方法,也被我們的同志學到了。寫文章,做演說,著書,寫報告,第一是大壹貳叄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還有大ABCD,小abcd,還有阿拉伯數字,多得很!幸虧古人和外國人替我們造好了這許多符號,使我們開起中葯鋪來毫不費力。一篇文章充滿了這些符號,不提出問題,不分析問題,不解決問題,不表示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說來說去還是一個中葯鋪,沒有什麼真切的內容。我不是說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說那種對待問題的方法不對。現在許多同志津津有味於這個開中葯鋪的方法,實在是一種最低級、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標志來分類,不是按照事物的內部聯系來分類的。單單按照事物的外部標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沒有內部聯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說或一個報告,這種辦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戲,也會引導人家都做這類游戲,使人不用腦筋想問題,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質,而滿足於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什麼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既有問題,你總得贊成一方面,反對另一方面,你就得把問題提出來。提出問題,首先就要對於問題即矛盾的兩個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調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質是什麼,這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大略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但是還不能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還須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工作和研究工作,這就是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也要用分析,不然,對著模糊雜亂的一大堆事物的現象,你就不能知道問題即矛盾的所在。這里所講的分析過程,是指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常常問題是提出了,但還不能解決,就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系,就是因為還沒有經過這種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因而問題的面貌還不明晰,還不能做綜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決問題。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後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這樣,就不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能濟事。因為這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形式主義的方法,在我們黨內很流行,所以必須揭破它,才能使大家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所辦的事才能辦好,我們的革命事業才能勝利。
黨八股的第六條罪狀是:不負責任,到處害人。上面所說的那些,一方面是由於幼稚而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責任心不足而來的。拿洗臉作比方,我們每天都要洗臉,許多人並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後還要拿鏡子照一照,要調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你們看,這是何等地有責任心呀!我們寫文章,做演說,只要像洗臉這樣負責,就差不多了。拿不出來的東西就不要拿出來。須知這是要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動的啊!一個人偶然一天兩天不洗臉,固然也不好,洗後臉上還留著一個兩個黑點,固然也不雅觀,但倒並沒有什麼大危險。寫文章做演說就不同了,這是專為影響人的,我們的同志反而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輕重倒置。許多人寫文章,做演說,可以不要預先研究,不要預先准備;文章寫好之後,也不多看幾遍,像洗臉之後再照照鏡子一樣,就馬馬虎虎地發表出去。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彷彿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這種責任心薄弱的壞習慣,必須改正才好。
第七條罪狀是:流毒全黨,妨害革命。第八條罪狀是:傳播出去,禍國殃民。這兩條意義自明,無須多說。這就是說,黨八股如不改革,如果聽其發展下去,其結果之嚴重,可以鬧到很壞的地步。黨八股裡面藏的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的毒物,這個毒物傳播出去,是要害黨害國的。
上面這八條,就是我們申討黨八股的檄文。
黨八股這個形式,不但不便於表現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獲得發展,必須拋棄黨八股,採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這種文風,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實,尚未得到普遍的發展。我們破壞了洋八股和黨八股之後,新的文風就可以獲得充實,獲得普遍的發展,黨的革命事業,也就可以向前推進了。
不但文章里演說里有黨八股,開會也有的。「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論,五散會」。假使每處每回無大無小都要按照這個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黨八股嗎?在會場上做起「報告」來,則常常就是「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部」,會是常常從早上開到晚上,沒有話講的人也要講一頓,不講好像對人不起。總之,不看實際情形,死守著呆板的舊形式、舊習慣,這種現象,不是也應該加以改革嗎?
現在許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了,這很好。但是「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有些人則連「少許」還沒有實行,卻在那裡提倡「化」呢!所以我勸這些同志先辦「少許」,再去辦「化」,不然,仍舊脫離不了教條主義和黨八股,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沒有結果的。例如那些口講大眾化而實是小眾化的人,就很要當心,如果有一天大眾中間有一個什麼人在路上碰到他,對他說:「先生,請你化一下給我看。」就會將起軍的。如果是不但口頭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實行大眾化的人,那就要實地跟老百姓去學,否則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
今天會場上散發了一個題名《宣傳指南》的小冊子,裡麵包含四篇文章,我勸同志們多看幾遍。
第一篇,是從《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上摘下來的,講的是列寧怎樣做宣傳。其中講到列寧寫傳單的情形:「在列寧領導下,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第一次在俄國開始把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當某一個工廠里爆發罷工時,『斗爭協會』因為經過自己小組中的參加者而很熟悉各企業中的情形,立刻就印發傳單、印發社會主義的宣言來響應。在這些傳單里,揭露出廠主虐待工人的事實,說明工人應如何為自身的利益而奮斗,載明工人群眾的要求。這些傳單把資本主義機體上的癰疽,工人的窮困生活,工人每日由十二小時至十四小時的過度沉重的勞動,工人之毫無權利等等真情實況,都揭露無余。同時,在這些傳單里,又提出了相當的政治要求。」
是「很熟悉」啊!是「揭露無余」啊!
「一八九四年末,列寧在工人巴布石金參加下,寫了第一個這樣的鼓動傳單和告彼得堡城塞棉尼可夫工廠罷工工人書。」
寫一個傳單要和熟悉情況的同志商量。列寧就是根據這樣的調查和研究來寫文章做工作的。
「每一個這樣的傳單,都大大提高了工人們的精神。工人們看見了,社會主義者是幫助他們、保護他們的。」⑼
我們是贊成列寧的嗎?如果是的話,就得依照列寧的精神去工作。不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不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也不是自以為是,誇誇其談;而是要照著列寧那樣地去做。
第二篇,是從季米特洛夫⑽在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的報告中摘下來的。季米特洛夫說了些什麼呢?他說:「應當學會不用書本上的公式而用為群眾事業而奮斗的戰士們的語言來和群眾講話,這些戰士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思想,都反映出千百萬群眾的思想和情緒。」
「如果我們沒有學會說群眾懂得的話,那麼廣大群眾是不能領會我們的決議的。我們遠不是隨時都善於簡單地、具體地、用群眾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來講話。我們還沒有能夠拋棄背得爛熟的抽象的公式。事實上,你們只要瞧一瞧我們的傳單、報紙、決議和提綱,就可以看到:這些東西常常是用這樣的語言寫成的,寫得這樣地艱深,甚至於我們黨的幹部都難於懂得,更用不著說普通工人了。」
怎麼樣?這不是把我們的毛病講得一針見血嗎?不錯,黨八股中國有,外國也有,可見是通病。(笑)但是我們總得照著季米特洛夫同志的指示把我們自己的毛病趕快治好才行。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切實領會下面這條起碼的規則,把它當作定律,當作布爾什維克的定律:當你寫東西或講話的時候,始終要想到使每個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號召,都決心跟著你走。要想到你究竟為什麼人寫東西,向什麼人講話。」⑾
這就是共產國際給我們治病的葯方,是必須遵守的。這是「規則」啊!
第三篇,是從《魯迅全集》里選出的,是魯迅復北斗雜志⑿社討論怎樣寫文章的一封信。他說些什麼呢?他一共列舉了八條寫文章的規則,我現在抽出幾條來說一說。
第一條:「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
講的是「留心各樣的事情」,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講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我們怎麼樣?不是恰恰和他相反,只看到一點就寫嗎?
第二條:「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
我們怎麼樣?不是明明腦子里沒有什麼東西硬要大寫特寫嗎?不調查,不研究,提起筆來「硬寫」,這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第四條:「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
孔夫子提倡「再思」⒀,韓愈也說「行成於思」⒁,那是古代的事情。現在的事情,問題很復雜,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還不夠。魯迅說「至少看兩遍」,至多呢?他沒有說,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認真地加以刪改,然後發表。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復雜的,必須反復研究,才能反映恰當;在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碼知識。
第六條:「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我們「生造」的東西太多了,總之是「誰也不懂」。句法有長到四五十個字一句的,其中堆滿了「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許多口口聲聲擁護魯迅的人們,卻正是違背魯迅的啊!
最後一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論宣傳的民族化。六屆六中全會是一九三八年開的,我們那時曾說:「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這就是說,必須反對空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活的共產黨員,必須聯系中國的革命實際來研究馬克思主義。
「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把國際主義的內容和民族形式分離起來,是一點也不懂國際主義的人們的做法,我們則要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隊伍中存在著的一些嚴重的錯誤,是應該認真地克服的。」⒂
這里叫洋八股廢止,有些同志卻實際上還在提倡。這里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志卻硬要多唱。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總之,有許多人把六中全會通過的報告當做耳邊風,好像是故意和它作對似的。
中央現在做了決定,一定要把黨八股和教條主義等類,徹底拋棄,所以我來講了許多。希望同志們把我所講的加以考慮,加以分析,同時也分析各人自己的情況。每個人應該把自己好好地想一想,並且把自己想清楚了的東西,跟知心的朋友們商量一下,跟周圍的同志們商量一下,把自己的毛病切實改掉。

㈤ 關於巴金先生「反革命」的歷史
巴金自己說過,他是「五四」運動的產兒,他又說過,他是法國大革命的產兒。他從少年時代就服膺「自由,平等,博愛」的信條。十四五歲正值五四狂飆乍起,他就以可貴的聰穎,接觸了紛繁的新思潮。他是富家子弟,但他深知其內里,他認定所有體現了宗法禮教秩序的家庭,都是無自由無平等也無愛可言的牢籠,也正是整個社會的縮影。因此,並非為謀個人的溫飽和出路,而是出於良知,對無權無錢貧病困頓者的同情,對人壓迫人的不平,對一切非正義的憤懣,使他苦苦尋找改造社會的道路;這時他從西歐和俄國的歷史中邂逅了那些激進而忘我的革命者,邂逅了無政府主義的思想和理論。在20世紀20-30年代,他身體力行地參與了無政府主義的宣傳和抗議行動。在他這里,無政府主義,就是邁進「門檻」,為建立一個自由平等、互助互愛的社會而不惜犧牲,它是弱者的道德,也是弱者的理想,而巴金自覺地站在弱者一邊。
如果說「十月革命一聲炮響,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而無政府主義傳入中國還要早些。從晚清一些志在推翻清皇朝的黨人身上,就可以找到無政府主義者人格和行為的影響。「五四」時期,無政府主義的傳播是跟共產主義的傳播同時進行的。民國初年被軍閥政府殺害的工人運動者中,就有英勇的無政府主義信徒。在早期共產黨人中,特別是其中的知識分子,許多人都接受過無政府主義思潮,甚至可以說是從無政府主義走向革命的。不但第一代,第二代,這樣的情況直到1949年前參加中共領導的革命的新一代中,也不鮮見。
如果查看30—40年代(主要是抗日戰爭開始前後)革命者檔案中的自述,相當數量的青年知識分子都會說到,他們是在革命文學的影響下投身革命的,其中就包括巴金的書,例如眾所周知的《家》和其他著譯。這些作品對當時社會制度人情世態的揭露和抨擊,令他們共鳴,令他們感奮,令他們要起而行,找一條對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路。但他們後來又會持批判態度說,像巴金這樣的作家,並沒能給他們指出明確的投向共產黨的革命道路(例如《家》里的覺慧最後只是出川,曹禺《北京人》里的瑞貞也只是搭乘火車去了遠方),而是實際生活中抗日戰爭爆發這樣的機緣,以及國共兩黨的鮮明對比,使他們認定共產黨是革命的和抗日的,別無選擇。不過連有些僅僅是為了逃婚,為了爭取婚姻自由的男女青年,受到了《家》的鼓勵,也去了延安,去了解放區,則是事實。巴金小說里模糊的指向,與現實生活中的實體就這樣重合了。記得在文革以前,我們議論這種現象時,曾經開玩笑說,巴金給共產黨招兵買馬,該記大功!
李輝中肯地指出,經常出現在巴金早年書里的「革命」,「信仰」,「 事業」,其內涵是要從巴金寫作時的思想來認定的。沒有附加語也就沒有確指,固然是不言自明的默契,也有不得不爾的苦衷。在不同的語境,便產生各有所指的歧解,乃歷史條件的變動使然,卻不是任何人故意的誤導。
恰恰是十月革命的勝利,布爾什維克建立蘇維埃政權,使反對階級專政的依國無政府主義者的遭遇,比革命前更加困難;19世紀作為革命者頭上的光環,換成了20世紀初淪為「反革命」的荊冠。在俄蘇,無政府主義者或是流亡國外,或是受到鎮壓。在中國,無政府主義則不僅於「五四」前後被軍閥官僚視為與共產主義「赤化…『過激」難以區分的洪水猛獸,而且隨後更陷入左右夾擊的困境,很有點像以陳獨秀為代表的托洛洛茨基派,不能見容干中國兩大對立政治勢力的國共兩黨。作為政治派別的無政府主義遂不復存在。作為思潮的無政府主義,1949年前偶或散見於出版物中,1949年後則完全絕跡。年輕人只能從《列寧在1918》一類蘇聯影片中瞥見「無政府主義者 」的漫畫像,或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聽到把違背「無產階級司令部」的「 戰略部署」的行動叫作「無政府主義」了。
巴金與無政府主義的歷史關系成為他一生尤其是後半生劫難的根源。在文革批鬥時封之為「反共老手」,到文革後的「清除精神污染「中,還有人揪住不放,大有必欲置諸死地而後已之勢。其實,那些氣勢洶洶的批鬥家並不知無政府主義為何物。因為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各種版本的歷史普及讀本里,早就無一語及於無政府主義了。
談論巴金而不涉及無政府主義,總是讓人感到隔著一層。完全不了解無政府主義的淵源,也難對巴金其人和他的作品有比較透徹的實是求是的理解。順便說一句題外的話,對於世界范圍的無政府主義,它從19世紀到20世紀的理論和實踐,它在各國社會生活中曾有的影響,它與各種革命思潮和實際運動的關系,也是一切想要認真了解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的人所應該具有的背景知識。
李輝此書,在這一點上,試圖引領我們接近巴金精神世界的一個「禁區 」。當然,這個禁區不是巴金自設的,相反,他幾十年來以白紙黑字的形式坦陳自己的信仰和理想,只不過他的由衷的傾訴,他掏給讀者的心,往往被歷史的煙霧遮蔽了。
李輝用他特有的散文筆調,絕不故作艱深,卻讓我們一下子接近了那幾乎被遺忘甚至被抹煞了的歷史。歷史只有拂去塵封,颳去油彩,還其本真,才顯得邏輯分明,真實可信。這樣的文字也就使人感到親切。
㈥ 有誰知道關於冰心奶奶的資料嗎
冰心 (1900~)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1921年加入文學研究會。同年起發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執教於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後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後》、《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於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繁星》(詩集)1923,商務
《春水》(詩集)1923,新潮社
《超人》(小說、散文集)1923、商務
《寄小讀者》(散文集)1926,北新
《往事》(小說、散文集)193O,開明
《南歸》(散文集)1931,北新
《姑姑》(小說集)1932,北新
《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33,北新
《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詩集》1932, 北新
《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1932,北新
《閑情》(詩、散文集)1922,北新
《去國》(小說集)1933,北新
《平綏沿線旅行記》(散文集)1935,平綏鐵路管理局
《冬兒姑娘》(小說集)1935,北新
《冰心著作集之一——冰心小說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二——冰心散文集》1943,開明
《冰心著作集之三——冰心詩集》1943,開明
《關於女人》(散文集)1943,天地
《冰心小說散文選集》1954,人文
《陶奇的暑期日記》(小說)1956,上海少兒
《還鄉雜記》(散文集)1957,上海少兒
《歸來以後》(散文集)1958,作家
《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散文集)1960,百花
《小桔燈》(小說、散文、詩歌合集)1960,作家
《櫻花贊》(散文集)1962,百花
《拾穗小札》(散文集)1964.作家
《晚晴集》(散文、小說合集)1980,百花
《三寄小讀者》(散文集)1981,少兒
《記事珠》(創作談)1982,人文
《冰心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冰心作品選》 1982,少兒
《冰心散文選》 1983,人文
《冰心選集(1—2)1983,四川人民(未出齊)
《冰心文集(1一3)1983,上海文藝(未出齊)
《冰心全集》(1-8)1994年,海峽文藝
《先知》(散文詩集)敘利亞凱羅.紀伯倫著,1931,新月
《印度童話集》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中青
《吉擅翅利》(詩集)印度泰戈爾著,1955,人文
《印度民間故事》 印度穆.拉.安納德著,1955,上海少兒
《泰戈爾選集.詩集》 與石真合譯,1958,人文
《泰戈爾劇作集》(4)1959,戲劇
《馬亨德拉詩抄》(尼泊爾)與孫用合譯,1965,作家
《燃燈者》(詩集)馬爾他安東.布蒂吉格著,1981,人文
㈦ 有哪些作家是自殺的
1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學界「泰斗級」人物,新感覺派作家,著名小說家。1968年以《雪國》、《古都》、《千隻鶴》三部代表作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成為繼泰戈爾和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之後亞洲第三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採取口含煤氣管的自殺方式離開了人世,未留下隻字遺書。

網路-海子
網路-林奕含
網路-海明威
網路-傅雷
㈧ 哪有《反對黨八股》最好是PDF格式的
剛才凱豐⑴同志講了今天開會的宗旨。我現在想講的是: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怎樣拿黨八股⑵做它們的宣傳工具,或表現形式。我們反對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如果不連黨八股也給以清算,那它們就還有一個藏身的地方,它們還可以躲起來。如果我們連黨八股也打倒了,那就算對於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最後地「將一軍」⑶,弄得這兩個怪物原形畢露,「老鼠過街,人人喊打」,這兩個怪物也就容易消滅了。 一個人寫黨八股,如果只給自己看,那倒還不要緊。如果送給第二個人看,人數多了一倍,已屬害人不淺。如果還要貼在牆上,或付油印,或登上報紙,或印成一本書,那問題可就大了,它就可以影響許多的人。而寫黨八股的人們,卻總是想寫給許多人看的。這就非加以揭穿,把它打倒不可。 黨八股也就是一種洋八股。這洋八股,魯迅早就反對過的⑷。我們為什麼又叫它做黨八股呢?這是因為它除了洋氣之外,還有一點土氣。也算一個創作吧!誰說我們的人一點創作也沒有呢?這就是一個!(大笑) 黨八股在我們黨內已經有了一個長久的歷史;特別是在土地革命時期,有時竟鬧得很嚴重。 從歷史來看,黨八股是對於五四運動的一個反動。 五四運動時期,一班新人物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教條,提倡科學和民主,這些都是很對的。在那時,這個運動是生動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那時的統治階級都拿孔夫子的道理教學生,把孔夫子的一套當作宗教教條一樣強迫人民信奉,做文章的人都用文言文。總之,那時統治階級及其幫閑者們的文章和教育,不論它的內容和形式,都是八股式的,教條式的。這就是老八股、老教條。揭穿這種老八股、老教條的丑態給人民看,號召人民起來反對老八股、老教條,這就是五四運動時期的一個極大的功績。五四運動還有和這相聯系的反對帝國主義的大功績;這個反對老八股、老教條的斗爭,也是它的大功績之一。但到後來就產生了洋八股、洋教條。我們黨內的一些違反了馬克思主義的人則發展這種洋八股、洋教條,成為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的東西。這些就都是新八股、新教條。這種新八股、新教條,在我們許多同志的頭腦中弄得根深蒂固,使我們今天要進行改造工作還要費很大的氣力。這樣看來,「五四」時期的生動活潑的、前進的、革命的、反對封建主義的老八股、老教條的運動,後來被一些人發展到了它的反對方面,產生了新八股、新教條。它們不是生動活潑的東西,而是死硬的東西了;不是前進的東西,而是後退的東西了;不是革命的東西,而是阻礙革命的東西了。這就是說,洋八股或黨八股,是五四運動本來性質的反動。但五四運動本身也是有缺點的。那時的許多領導人物,還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批判精神,他們使用的方法,一般地還是資產階級的方法,即形式主義的方法。他們反對舊八股、舊教條,主張科學和民主,是很對的。但是他們對於現狀,對於歷史,對於外國事物,沒有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精神,所謂壞就是絕對的壞,一切皆壞;所謂好就是絕對的好,一切皆好。這種形式主義地看問題的方法,就影響了後來這個運動的發展。五四運動的發展,分成了兩個潮流。一部分人繼承了五四運動的科學和民主的精神,並在馬克思主義的基礎上加以改造,這就是共產黨人和若干黨外馬克思主義者所做的工作。另一部分人則走到資產階級的道路上去,是形式主義向右的發展。但在共產黨內也不是一致的,其中也有一部分人發生偏向,馬克思主義沒有拿得穩,犯了形式主義的錯誤,這就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這是形式主義向「左」的發展。這樣看來,黨八股這種東西,一方面是五四運動的積極因素的反動,一方面也是五四運動的消極因素的繼承、繼續或發展,並不是偶然的東西。我們懂得這一點是有好處的。如果「五四」時期反對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是革命的和必需的,那麼,今天我們用馬克思主義來批判新八股和新教條主義也是革命的和必需的。如果「五四」時期不反對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中國人民的思想就不能從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的束縛下面獲得解放,中國就不會有自由獨立的希望。這個工作,五四運動時期還不過是一個開端,要使全國人民完全脫離老八股和老教條主義的統治,還須費很大的氣力,還是今後革命改造路上的一個大工程。如果我們今天不反對新八股和新教條主義,則中國人民的思想又將受另一個形式主義的束縛。至於我們黨內一部分(當然只是一部分)同志所中的黨八股的毒,所犯的教條主義的錯誤,如果不除去,那麼,生動活潑的革命精神就不能啟發,拿不正確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惡習就不能肅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就不能得到廣泛的傳播和發展;而對於老八股和老教條在全國人民中間的影響,以及洋八股和洋教條在全國許多人中間的影響,也就不能進行有力的斗爭,也就達不到加以摧毀廓清的目的。 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和黨八股,這三種東西,都是反馬克思主義的,都不是無產階級所需要的,而是剝削階級所需要的。這些東西在我們黨內,是小資產階級思想的反映。中國是一個小資產階級成分極其廣大的國家,我們黨是處在這個廣大階級的包圍中,我們又有很大數量的黨員是出身於這個階級的,他們都不免或長或短地拖著一條小資產階級的尾巴進黨來。小資產階級革命分子的狂熱性和片面性,如果不加以節制,不加以改造,就很容易產生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它的一種表現形式就是洋八股,或黨八股。 要做對於這些東西的肅清工作和打掃工作,是不容易的。做起來必須得當,就是說,要好好地說理。如果說理說得好,說得恰當,那是會有效力的。說理的首先一個方法,就是重重地給患病者一個刺激,向他們大喝一聲,說:「你有病呀!」使患者為之一驚,出一身汗,然後好好地叫他們治療。 現在來分析一下黨八股的壞處在什麼地方。我們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筆法⑸來一個「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狀吧。 黨八股的第一條罪狀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我們有些同志歡喜寫長文章,但是沒有什麼內容,真是「懶婆娘的裹腳,又長又臭」。為什麼一定要寫得那麼長,又那麼空空洞洞的呢?只有一種解釋,就是下決心不要群眾看。因為長而且空,群眾見了就搖頭,哪裡還肯看下去呢?只好去欺負幼稚的人,在他們中間散布壞影響,造成壞習慣。去年六月二十二日,蘇聯進行那麼大的反侵略戰爭,斯大林在七月三日發表了一篇演說,還只有我們《解放日報》⑹一篇社論那樣長。要是我們的老爺寫起來,那就不得了,起碼得有幾萬字。現在是在戰爭的時期,我們應該研究一下文章怎樣寫得短些,寫得精粹些。延安雖然還沒有戰爭,但軍隊天天在前方打仗,後方也喚工作忙,文章太長了,有誰來看呢?有些同志在前方也喜歡寫長報告。他們辛辛苦苦地寫了,送來了,其目的是要我們看的。可是怎麼敢看呢?長而空不好,短而空就好嗎?也不好。我們應當禁絕一切空話。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務,是把那些又長又臭的懶婆娘的裹腳,趕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或者有人要說:《資本論》不是很長的嗎?那又怎麼辦?這是好辦的,看下去就是了。俗話說:「到什麼山上唱什麼歌。」又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看情形辦理,文章和演說也是這樣。我們反對的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八股調,不是說任何東西都以短為好。戰爭時期固然需要短文章,但尤其需要有內容的文章。最不應該、最要反對的是言之無物的文章。演說也是一樣,空話連篇言之無物的演說,是必須停止的。 黨八股的第二條罪狀是:裝腔作勢,藉以嚇人。有些黨八股,不只是空話連篇,而且裝樣子故意嚇人,這裡麵包含著很壞的毒素。空話連篇,言之無物,還可以說是幼稚;裝腔作勢,藉以嚇人,則不但是幼稚,簡直是無賴了。魯迅曾經批評過這種人,他說:「辱罵和恐嚇決不是戰斗。」⑺科學的東西,隨便什麼時候都是不怕人家批評的,因為科學是真理,決不怕人家駁。主觀主義和宗派主義的東西,表現在黨八股式的文章和演說裡面,卻生怕人家駁,非常膽怯,於是就靠裝樣子嚇人;以為這一嚇,人家就會閉口,自己就可以「得勝回朝」了。這種裝腔作勢的東西,不能反映真理,而是妨害真理的。凡真理都不裝樣子嚇人,它只是老老實實地說下去和做下去。從前許多同志的文章和演說裡面,常常有兩個名詞:一個叫做「殘酷斗爭」,一個叫做「無情打擊」。這種手段,用了對付敵人或敵對思想是完全必要的,用了對付自己的同志則是錯誤的。黨內也常常有敵人和敵對思想混進來,如《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四條所說的那樣。對於這種人,毫無疑義地是應該採用殘酷斗爭或無情打擊的手段的,因為那些壞人正在利用這種手段對付黨,我們如果還對他們寬容,那就會正中壞人的奸計。但是不能用同一手段對付偶然犯錯誤的同志;對於這類同志,就須使用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這就是《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結束語第五條所說的方法。從前我們那些同志之所以向這些同志也大講其「殘酷斗爭」和「無情打擊」,一方面是沒有分析對象,一方面就是為著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無論對什麼人,裝腔作勢藉以嚇人的方法,都是要不得的。因為這種嚇人戰術,對敵人是毫無用處,對同志只有損害。這種嚇人戰術,是剝削階級以及流氓無產者所慣用的手段,無產階級不需要這類手段。無產階級的最尖銳最有效的武器只有一個,那就是嚴肅的戰斗的科學態度。共產黨不靠嚇人吃飯,而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至於以裝腔作勢來達到名譽和地位的目的,那更是卑劣的念頭,不待說的了。總之,任何機關做決定,發指示,任何同志寫文章,做演說,一概要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真理,要靠有用。只有靠了這個才能爭取革命勝利,其他都是無益的。 黨八股的第三條罪狀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早幾年,在延安城牆上,曾經看見過這樣一個標語:「工人農民聯合起來爭取抗日勝利。」這個標語的意思並不壞,可是那工人的工字第二筆不是寫的一直,而是轉了兩個彎子,寫成了「—ㄣ—」字。人字呢?在右邊一筆加了三撇,寫成了「[人彡]」字。這位同志是古代文人學士的學生是無疑的了,可是他卻要寫在抗日時期延安這地方的牆壁上,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大概他的意思也是發誓不要老百姓看,否則就很難得到解釋。共產黨員如果真想做宣傳,就要看對象,就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演說、談話、寫字是給什麼人看、給什麼人聽的,否則就等於下決心不要人看,不要人聽。許多人常常以為自己寫的講的人家都看得很懂,聽得很懂,其實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因為他寫的和講的是黨八股,人家哪裡會懂呢?「對牛彈琴」這句話,含有譏笑對象的意思。如果我們除去這個意思,放進尊重對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譏笑彈琴者這個意思了。為什麼不看對象亂彈一頓呢?何況這是黨八股,簡直是老鴉聲調,卻偏要向人民群眾哇哇地叫。射箭要看靶子,彈琴要看聽眾,寫文章做演說倒可以不看讀者不看聽眾嗎?我們和無論什麼人做朋友,如果不懂得彼此的心,不知道彼此心裏面想些什麼東西,能夠做成知心朋友嗎?做宣傳工作的人,對於自己的宣傳對象沒有調查,沒有研究,沒有分析,亂講一頓,是萬萬不行的。 黨八股的第四條罪狀是:語言無味,像個癟三⑻。上海人叫小癟三的那批角色,也很像我們的黨八股,干癟得很,樣子十分難看。如果一篇文章,一個演說,顛來倒去,總是那幾個名詞,一套「學生腔」,沒有一點生動活潑的語言,這豈不是語言無味,面目可憎,像個癟三嗎?一個人七歲入小學,十幾歲入中學,二十多歲在大學畢業,沒有和人民群眾接觸過,語言不豐富,單純得很,那是難怪的。但我們是革命黨,是為群眾辦事的,如果也不學群眾的語言,那就辦不好。現在我們有許多做宣傳工作的同志,也不學語言。他們的宣傳,乏味得很;他們的文章,就沒有多少人歡喜看;他們的演說,也沒有多少人歡喜聽。為什麼語言要學,並且要用很大的氣力去學呢?因為語言這東西,不是隨便可以學好的,非下苦功不可。第一,要向人民群眾學習語言。人民的語匯是很豐富的,生動活潑的,表現實際生活的。我們很多人沒有學好語言,所以我們在寫文章做演說時沒有幾句生動活潑切實有力的話,只有死板板的幾條筋,像癟三一樣,瘦得難看,不像一個健康的人。第二,要從外國語言中吸收我們所需要的成分。我們不是硬搬或濫用外國語言,是要吸收外國語言中的好東西,於我們適用的東西。因為中國原有語匯不夠用,現在我們的語匯中就有很多是從外國吸收來的。例如今天開的幹部大會,這「幹部」兩個字,就是從外國學來的。我們還要多多吸收外國的新鮮東西,不但要吸收他們的進步道理,而且要吸收他們的新鮮用語。第三,我們還要學習古人語言中有生命的東西。由於我們沒有努力學習語言,古人語言中的許多還有生氣的東西我們就沒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當然我們堅決反對去用已經死了的語匯和典故,這是確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東西還是應該繼承。現在中黨八股毒太深的人,對於民間的、外國的、古人的語言中有用的東西,不肯下苦功去學,因此,群眾就不歡迎他們枯燥無味的宣傳,我們也不需要這樣蹩腳的不中用的宣傳家。什麼是宣傳家?不但教員是宣傳家,新聞記者是宣傳家,文藝作者是宣傳家,我們的一切工作幹部也都是宣傳家。比如軍事指揮員,他們並不對外發宣言,但是他們要和士兵講話,要和人民接洽,這不是宣傳是什麼?一個人只要他對別人講話,他就是在做宣傳工作。只要他不是啞巴,他就總有幾句話要講的。所以我們的同志都非學習語言不可。 黨八股的第五條罪狀是:甲乙丙丁,開中葯鋪。你們去看一看中葯鋪,那裡的葯櫃子上有許多抽屜格子,每個格子上面貼著葯名,當歸、熟地、大黃、芒硝,應有盡有。這個方法,也被我們的同志學到了。寫文章,做演說,著書,寫報告,第一是大壹貳叄肆,第二是小一二三四,第三是甲乙丙丁,第四是子丑寅卯,還有大ABCD,小abcd,還有阿拉伯數字,多得很!幸虧古人和外國人替我們造好了這許多符號,使我們開起中葯鋪來毫不費力。一篇文章充滿了這些符號,不提出問題,不分析問題,不解決問題,不表示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說來說去還是一個中葯鋪,沒有什麼真切的內容。我不是說甲乙丙丁等字不能用,而是說那種對待問題的方法不對。現在許多同志津津有味於這個開中葯鋪的方法,實在是一種最低級、最幼稚、最庸俗的方法。這種方法就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標志來分類,不是按照事物的內部聯系來分類的。單單按照事物的外部標志,使用一大堆互相沒有內部聯系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一篇演說或一個報告,這種辦法,他自己是在做概念的游戲,也會引導人家都做這類游戲,使人不用腦筋想問題,不去思考事物的本質,而滿足於甲乙丙丁的現象羅列。什麼叫問題?問題就是事物的矛盾。哪裡有沒有解決的矛盾,哪裡就有問題。既有問題,你總得贊成一方面,反對另一方面,你就得把問題提出來。提出問題,首先就要對於問題即矛盾的兩個基本方面加以大略的調查和研究,才能懂得矛盾的性質是什麼,這就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大略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但是還不能解決問題。要解決問題,還須作系統的周密的調查工作和研究工作,這就是分析的過程。提出問題也要用分析,不然,對著模糊雜亂的一大堆事物的現象,你就不能知道問題即矛盾的所在。這里所講的分析過程,是指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常常問題是提出了,但還不能解決,就是因為還沒有暴露事物的內部聯系,就是因為還沒有經過這種系統的周密的分析過程,因而問題的面貌還不明晰,還不能做綜合工作,也就不能好好地解決問題。一篇文章或一篇演說,如果是重要的帶指導性質的,總得要提出一個什麼問題,接著加以分析,然後綜合起來,指明問題的性質,給以解決的辦法,這樣,就不是形式主義的方法所能濟事。因為這種幼稚的、低級的、庸俗的、不用腦筋的形式主義的方法,在我們黨內很流行,所以必須揭破它,才能使大家學會應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去觀察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們所辦的事才能辦好,我們的革命事業才能勝利。 黨八股的第六條罪狀是:不負責任,到處害人。上面所說的那些,一方面是由於幼稚而來,另一方面也是由於責任心不足而來的。拿洗臉作比方,我們每天都要洗臉,許多人並且不止洗一次,洗完之後還要拿鏡子照一照,要調查研究一番,(大笑)生怕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你們看,這是何等地有責任心呀!我們寫文章,做演說,只要像洗臉這樣負責,就差不多了。拿不出來的東西就不要拿出來。須知這是要去影響別人的思想和行動的啊!一個人偶然一天兩天不洗臉,固然也不好,洗後臉上還留著一個兩個黑點,固然也不雅觀,但倒並沒有什麼大危險。寫文章做演說就不同了,這是專為影響人的,我們的同志反而隨隨便便,這就叫做輕重倒置。許多人寫文章,做演說,可以不要預先研究,不要預先准備;文章寫好之後,也不多看幾遍,像洗臉之後再照照鏡子一樣,就馬馬虎虎地發表出去。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彷彿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這種責任心薄弱的壞習慣,必須改正才好。 第七條罪狀是:流毒全黨,妨害革命。第八條罪狀是:傳播出去,禍國殃民。這兩條意義自明,無須多說。這就是說,黨八股如不改革,如果聽其發展下去,其結果之嚴重,可以鬧到很壞的地步。黨八股裡面藏的是主觀主義、宗派主義的毒物,這個毒物傳播出去,是要害黨害國的。 上面這八條,就是我們申討黨八股的檄文。 黨八股這個形式,不但不便於表現革命精神,而且非常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要使革命精神獲得發展,必須拋棄黨八股,採取生動活潑新鮮有力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文風。這種文風,早已存在,但尚未充實,尚未得到普遍的發展。我們破壞了洋八股和黨八股之後,新的文風就可以獲得充實,獲得普遍的發展,黨的革命事業,也就可以向前推進了。 不但文章里演說里有黨八股,開會也有的。「一開會,二報告,三討論,四結論,五散會」。假使每處每回無大無小都要按照這個死板的程序,不也就是黨八股嗎?在會場上做起「報告」來,則常常就是「一國際,二國內,三邊區,四本部」,會是常常從早上開到晚上,沒有話講的人也要講一頓,不講好像對人不起。總之,不看實際情形,死守著呆板的舊形式、舊習慣,這種現象,不是也應該加以改革嗎? 現在許多人在提倡民族化、科學化、大眾化了,這很好。但是「化」者,徹頭徹尾徹里徹外之謂也;有些人則連「少許」還沒有實行,卻在那裡提倡「化」呢!所以我勸這些同志先辦「少許」,再去辦「化」,不然,仍舊脫離不了教條主義和黨八股,這叫做眼高手低,志大才疏,沒有結果的。例如那些口講大眾化而實是小眾化的人,就很要當心,如果有一天大眾中間有一個什麼人在路上碰到他,對他說:「先生,請你化一下給我看。」就會將起軍的。如果是不但口頭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實行大眾化的人,那就要實地跟老百姓去學,否則仍然「化」不了的。有些天天喊大眾化的人,連三句老百姓的話都講不來,可見他就沒有下過決心跟老百姓學,實在他的意思仍是小眾化。 今天會場上散發了一個題名《宣傳指南》的小冊子,裡麵包含四篇文章,我勸同志們多看幾遍。 第一篇,是從《蘇聯共產黨(布)歷史簡要讀本》上摘下來的,講的是列寧怎樣做宣傳。其中講到列寧寫傳單的情形:「在列寧領導下,彼得堡『工人階級解放斗爭協會』第一次在俄國開始把社會主義與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當某一個工廠里爆發罷工時,『斗爭協會』因為經過自己小組中的參加者而很熟悉各企業中的情形,立刻就印發傳單、印發社會主義的宣言來響應。在這些傳單里,揭露出廠主虐待工人的事實,說明工人應如何為自身的利益而奮斗,載明工人群眾的要求。這些傳單把資本主義機體上的癰疽,工人的窮困生活,工人每日由十二小時至十四小時的過度沉重的勞動,工人之毫無權利等等真情實況,都揭露無余。同時,在這些傳單里,又提出了相當的政治要求。」 是「很熟悉」啊!是「揭露無余」啊! 「一八九四年末,列寧在工人巴布石金參加下,寫了第一個這樣的鼓動傳單和告彼得堡城塞棉尼可夫工廠罷工工人書。」 寫一個傳單要和熟悉情況的同志商量。列寧就是根據這樣的調查和研究來寫文章做工作的。 「每一個這樣的傳單,都大大提高了工人們的精神。工人們看見了,社會主義者是幫助他們、保護他們的。」⑼ 我們是贊成列寧的嗎?如果是的話,就得依照列寧的精神去工作。不是空話連篇,言之無物;不是無的放矢,不看對象;也不是自以為是,誇誇其談;而是要照著列寧那樣地去做。 第二篇,是從季米特洛夫⑽在共產國際第七次大會的報告中摘下來的。季米特洛夫說了些什麼呢?他說:「應當學會不用書本上的公式而用為群眾事業而奮斗的戰士們的語言來和群眾講話,這些戰士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思想,都反映出千百萬群眾的思想和情緒。」 「如果我們沒有學會說群眾懂得的話,那麼廣大群眾是不能領會我們的決議的。我們遠不是隨時都善於簡單地、具體地、用群眾所熟悉和懂得的形象來講話。我們還沒有能夠拋棄背得爛熟的抽象的公式。事實上,你們只要瞧一瞧我們的傳單、報紙、決議和提綱,就可以看到:這些東西常常是用這樣的語言寫成的,寫得這樣地艱深,甚至於我們黨的幹部都難於懂得,更用不著說普通工人了。」 怎麼樣?這不是把我們的毛病講得一針見血嗎?不錯,黨八股中國有,外國也有,可見是通病。(笑)但是我們總得照著季米特洛夫同志的指示把我們自己的毛病趕快治好才行。 「我們每一個人,都應當切實領會下面這條起碼的規則,把它當作定律,當作布爾什維克的定律:當你寫東西或講話的時候,始終要想到使每個普通工人都懂得,都相信你的號召,都決心跟著你走。要想到你究竟為什麼人寫東西,向什麼人講話。」⑾ 這就是共產國際給我們治病的葯方,是必須遵守的。這是「規則」啊! 第三篇,是從《魯迅全集》里選出的,是魯迅復北斗雜志⑿社討論怎樣寫文章的一封信。他說些什麼呢?他一共列舉了八條寫文章的規則,我現在抽出幾條來說一說。 第一條:「留心各樣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點就寫。」 講的是「留心各樣的事情」,不是一樣半樣的事情。講的是「多看看」,不是只看一眼半眼。我們怎麼樣?不是恰恰和他相反,只看到一點就寫嗎? 第二條:「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 我們怎麼樣?不是明明腦子里沒有什麼東西硬要大寫特寫嗎?不調查,不研究,提起筆來「硬寫」,這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 第四條:「寫完後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寧可將可作小說的材料縮成速寫,決不將速寫材料拉成小說。」 孔夫子提倡「再思」⒀,韓愈也說「行成於思」⒁,那是古代的事情。現在的事情,問題很復雜,有些事情甚至想三四回還不夠。魯迅說「至少看兩遍」,至多呢?他沒有說,我看重要的文章不妨看它十多遍,認真地加以刪改,然後發表。文章是客觀事物的反映,而事物是曲折復雜的,必須反復研究,才能反映恰當;在這里粗心大意,就是不懂得做文章的起碼知識。 第六條:「不生造除自己之外,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 我們「生造」的東西太多了,總之是「誰也不懂」。句法有長到四五十個字一句的,其中堆滿了「誰也不懂的形容詞之類」。許多口口聲聲擁護魯迅的人們,卻正是違背魯迅的啊! 最後一篇文章,是中國共產黨六屆六中全會論宣傳的民族化。六屆六中全會是一九三八年開的,我們那時曾說:「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這就是說,必須反對空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生活的共產黨員,必須聯系中國的革命實際來研究馬克思主義。 「洋八股必須廢止,空洞抽象的調頭必須少唱,教條主義必須休息,而代之以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把國際主義的內容和民族形式分離起來,是一點也不懂國際主義的人們的做法,我們則要把二者緊密地結合起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隊伍中存在著的一些嚴重的錯誤,是應該認真地克服的。」⒂ 這里叫洋八股廢止,有些同志卻實際上還在提倡。這里叫空洞抽象的調頭少唱,有些同志卻硬要多唱。這里叫教條主義休息,有些同志卻叫它起床。總之,有許多人把六中全會通過的報告當做耳邊風,好像是故意和它作對似的。 中央現在做了決定,一定要把黨八股和教條主義等類,徹底拋棄,所以我來講了許多。希望同志們把我所講的加以考慮,加以分析,同時也分析各人自己的情況。每個人應該把自己好好地想一想,並且把自己想清楚了的東西,跟知心的朋友們商量一下,跟周圍的同志們商量一下,把自己的毛病切實改掉。
㈨ 浪淘沙的資料,誰有啊
浪淘沙
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
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
同到牽牛織女家。
[注釋]
1.浪淘沙:唐代一種曲子的名稱。
2.浪淘風簸:黃河卷著泥沙,風浪滾動的樣子。天涯:天邊。
3.銀河:古人以為黃河和銀河相通。
4.牽牛:即傳說中的牛郎。他和織女因觸怒天帝,被分隔在銀河兩岸,每年只
許他們在農歷七月初七相會一次。
[簡析]
這首絕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們對淘金生涯的厭惡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同是在河邊生活,牛郎織女生活的天河恬靜而優美,黃河邊的淘金者卻整天在風浪泥沙中討生活。直上銀河,同訪牛女,寄託了他們心底對寧靜的田園牧歌生活的憧憬。這種浪漫的理想,以豪邁的口語傾吐出來,有一種樸素無華的美。
萬里黃河彎彎曲曲挾帶著泥沙,波濤滾滾如巨風掀簸來自天涯。現在可以沿著黃河直上銀河去,我們一起去尋訪牛郎織女的家。
說了兩個人的愛情的堅貞不屈,如果有必要的話會一起到天涯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