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作家誰的文言短篇小說

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作家誰的文言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6-11 14:54:13

⑴ 閱微草堂筆記的大致內容是什麼

「古典名著普及文庫」之《閱微草堂筆記》,嶽麓書社出版
清代是中國文言小說的又一高峰,以成就和影響論,蒲松齡的《聊齋志異》地位極高。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則是可以與之平分秋色的另外一部重要作品。
紀昀(1724—1805),字曉嵐,又字春帆,號孤石老人,別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獻縣)人。乾隆十九年(1754)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編修,在雍正、乾隆、嘉慶三朝歷任要職。乾隆三十八年(1773)起,紀昀主持修纂《四庫全書》,纂定《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十餘年間傾注了大量精力。後累官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太子少保,卒謚「文達」。
《閱微草堂筆記》作於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嘉慶三年(1798)間,是作者晚年以筆記形式所編寫而成的文言短篇志怪小說集。包括《灤陽消夏錄》六卷,《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各四卷,《灤陽續錄》六卷。收錄故事約一千二百則,近四十萬言。記錄了作者所經歷和見聞的各種奇聞異事、官場見聞、世態人情、民俗風尚等。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說:「惟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作者在故事的講述中融入了自己的倫理態度、為官之道、處世哲學、人情愛惡,以儒者之文化自覺,通過狐鬼神怪故事欲行「有益勸懲」的教化。這在當時社會引起廣泛反響,書稿每有完篇,便「梨棗屢鐫」「翻刻者眾」,受到熱烈追捧。
嘉慶五年(1800),紀昀門生盛時彥首次將是著五部分合刊,以紀昀書齋號「閱微草堂」命名,編為《閱微草堂筆記》。此後時有翻刻,版本紛出。然而,由於歷史原因,這部書一度未能進入公眾視野。改革開放以後,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思想觀念的轉變,《閱微草堂筆記》的出版發行也如雨後春筍,各種版本層出不窮。然而此書的價值理念如何與現代價值銜接,彰顯其現代價值與意義,給予現代人以有益啟發,其故事體例如何滿足現代人對文學作品的故事性與生動性的要求,仍然是值得探究的課題。這也是我們此次選注選譯本所主要關注的內容。因此,本書在選擇篇目時主要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一是著重於選擇適應當下倫理文化需求的篇目。倫理道德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內容,《閱微草堂筆記》雖是作者所聞所見,「聊以消閑」的筆記小說,卻處處體現作者「有意而為」「意在勸懲」的創作目的,所謂「誠不敢妄擬前修,然大旨期不乖於風教」。
《閱微草堂筆記》中的鬼狐世界是一個有情有義的世界。那些鬼狐也同人世間的善男信女一樣,嚴格秉持著善惡界限,它們不忍誘人相替,張揚一念存善。紀昀筆下鬼狐的可愛也表現在它們有著風雅的追求,它們品詩論文,往往切中肯綮,甚至為爭論一首詩一段文而大動干戈,完全不似人們印象中青面獠牙的丑鄙面目。對道學家的批評在《閱微草堂筆記》中比比皆是。紀昀通過鬼狐對道學家的解嘲挖苦,揭露道學家種種鄙陋之態。《閱微草堂筆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鬼狐之故事來傳播名教,維護禮教的秩序與威嚴。以鬼狐之口來訓誡世人,往往能隱去人情社會中的隱約、含蓄,對種種丑惡現象,那些傳揚名教的鬼狐可以毫不留情面,率真大膽地去加以批判。在紀昀看來「勝妖當以德」,而就在人與妖的交往中,《閱微草堂筆記》將倫常道德一一昭示於人。
二是注重選擇故事性、文學性較強的內容。紀昀創作《閱微草堂筆記》有意與蒲松齡《聊齋志異》相區別,他曾概言《聊齋志異》為「才子之筆」而非「著書者之筆」,以此認為小說屬於記敘見聞的敘事文學,須如實記錄。也因此《閱微草堂筆記》尚質黜華,篇幅短小,以敘述簡古為特色。又由於紀氏長期從事典校秘籍的工作,辨析事理,精微入妙,引經據典,議論偏多,以至多有情節游離之憾。然而在這些故事的講述中,筆法體例亦多有可取之處。所講故事往往逸趣橫生,有很多篇目匠心獨運,能於生趣盎然的簡短敘述中引人入勝,把故事講得生動傳神,亦庄亦諧;文筆如行雲流水,怡然悠然,瀟灑自如,妙趣縱橫。而本書偏重選取這些故事性較強的內容。
三是選篇盡可能展現《閱微草堂筆記》內容的豐富性。《閱微草堂筆記》保存了豐富的官場掌故、里巷軼聞、民俗趣事,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學及社會文化內涵。作者描述了各種稀奇的事物,像是一部別樣的「網路全書」。從某個角度來講,《閱微草堂筆記》又是一部當時社會生活的紀錄片,三教九流,古今中外無所不包。不僅記載了不少地域(遠至烏魯木齊、伊寧、滇、黔)的山川景物、民俗風情,甚至如天主教、西方物理學、地理學等也融入故事的講述中。本書選篇亦綜合考量其文化價值,從而使得整個選篇不至有割裂感。
《閱微草堂筆記》的「祖本」為嘉慶五年盛時彥之庚申本,其板片毀於嘉慶十四年(1809)。嘉慶二十一年(1816)丙子盛時彥重刻,道光十三年(1833)有癸巳本,道光十五年(1835)乙未紀樹馥據癸巳本重刊。此後版本紛出,良莠不齊。198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汪賢度標點排印本,以道光十五年乙未本為底本,又結合諸種刊印本;至2014年中華書局出版韓希明「全本全注全譯」本,以庚申本為底本,同時以道光十五年乙未鄭開禧序本為參校本,並參考了其他點校本。可見庚申本與乙未本均可作為善本,本書亦以庚申本為底本,以乙未本參校,同時其他諸種點校本,如上述汪、韓兩種本子,均作為參考。

⑵ 清代文言短篇小說最傑出的是( )

B<聊齋志異>

⑶ 《閱微草堂筆記》是誰的作品作者是哪個朝代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型式所編寫成的。

⑷ 清代文學家紀昀也寫過一部名為《 》的小說集

《世說新語》是中國最早的小說,《世說新語》開創了中國小說界的先河,專為後人寫小屬說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世說新語》的語言簡約傳神,含蓄雋永。有許多廣泛應用的成語便是出自此書,例如:難兄難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等等。《世說新語》對後世有著十分深刻的影響,不僅模仿它的小說不斷出現,而且不少戲劇、小說也都取材於它。
紀昀以筆記形式所編寫的《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

⑸ 《聊齋志異》和《閱微草堂筆記》同為清代文言小說,二者在文學上的區別主要是在那些方面

兩者都是文言短篇小說集,而且都是志怪一類,本質上當無大的區別,只是《閱微草堂筆記》比起《聊齋志異》缺少描寫,可算區別之一。(參見章培恆、駱玉明《中國文學史新著》)

《聊齋》(《聊齋志異》以下簡稱為《聊齋》)是中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發展到清代產生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小說的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都達到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的高峰,在中國文學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以致《聊齋》青柯亭刊本一出,就風行天下,出現了注釋本、評點本,並引起不少作者競相追隨仿作,文言小說出現了再度蔚興的局面。有仿效《聊齋》手法寫作的,如《子不語》和《夜譚隨錄》等,同時,也有對《聊齋》文體提出異議進行抗衡的,當時最有成就的是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以下簡稱為《閱微》)。
紀昀,字曉嵐,清直隸河間府獻縣(今河北滄縣)人。生於清雍正年間,官至禮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紀昀知識淵博,文名著世,是清代有名的大學者、大才子。他主持編撰了《四庫全書》,並親自撰寫二百卷的《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傳統文化的保存,後世的治學和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閱微》是他晚年創作的筆記小說,筆記分為《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五個部分,每個部分都單獨成書。在對待《聊齋》文體上紀昀持反對態度,曾經直接做《聊齋》中《狐夢》的反面文章。曾經對《聊齋》敘事提出質疑:「然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也。……小說既述見聞,即屬敘事,不比戲場關目,隨意裝點;……今燕呢之詞,媒狎之態,細微曲折,摹繪如生,使出自言,似無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則何從而聞之?又所未解也。」批評《聊齋》「一書而兼二體」,認為作敘事之文,應「不失忠厚之意,稍存勸懲之旨」,「不顛倒是非」,「不摹寫才子佳人」,「不繪畫橫陳」。盛偉在《清代諸家批點<聊齋志異>述評》中提到清代點評家馮鎮巒對紀曉嵐等對《聊齋》敘事的非議非常不滿,寫了《讀(聊齋>雜記》一文,憤然指出:「柳泉《志異》一書,風行天下,萬口傳誦,而袁簡齋議其繁衍,紀曉嵐稱為才子之筆,而非著述之體,皆昔言也。」又說「較之《水滸》、《西廂》。體大思精,文奇義正,為當世不易見之筆墨,深足寶貴。」…不但否定了紀昀的觀點,反而對《聊齋》高度肯定和贊揚,由此可見,《聊齋》在文言短篇小說中的地位。這兩部小說在敘事功能、效果方面存在諸多不同,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表現形式不同。從表現形式上看古代文言短篇小說主要分筆記、傳奇兩種藝術形式。《閱微》是典型的筆記小說,採用的是筆記體小說的表現形式。有人曾這樣形容筆記小說:筆記體小說出於稗官,以簡短的筆記體來記錄百姓的「街談巷語」和「道聽途說」,它們「既是些殘叢小語,篇幅短小,所講的又是小道理,是形式和內容兩見其小」。所以總結筆記小說的特點是:情節簡單,篇幅短小,語言簡約,注重說理。作為筆記體的代表,《閱微》充分顯示了筆記體小說的鮮明特點:一是敘事簡要;二是注重說理。而《聊齋》是「一書而兼二體」的志怪小說,並且成功借鑒了史傳文學的許多敘事方法。《聊齋》中的大約三百篇小說,從藝術形式方面看包含了傳奇志怪兩種題材,並且作為志怪典型得到人們的贊譽,魯迅先生《中國小說史略》雲:
「明末志怪群書,大抵簡略,又多荒怪,誕而不情,《聊齋志異》獨於詳盡之外,
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親,忘為異類,而又偶見鶻突,知復非人」。
《聊齋》的成功不單是具有傳奇小說的敘述委曲、文辭多彩,而且具有志怪
小說的浪漫色彩,可以避免筆記小說在篇幅方面和語言方面的限制,魯迅贊揚傳奇小說不僅文筆精細、曲折,而且「所敘的事,也大抵具有首尾和波瀾,不止一點斷片的談柄;而且作者往往故意顯示著這事跡的虛構,以見他想像的才能了」。李宗為在《唐人傳奇》中也說:「傳奇小說在內容上則擴大到可以聳動聽聞而令讀者留下較強烈印象的一切奇人奇事,文筆力求優美動人,不避虛飾,尤注意於形容描寫以見作者敘事有方、想像之瑰奇」。另外,從兩類小說的發展來看雖然魏晉南北朝時期,筆記小說雖已成熟,但傳奇小說和筆記體小說相比較,在語言、結構等諸多方面都存在的優勢。《閱微》有明顯的筆記特徵,敘事簡、重說理的特點致使作品丟棄了如《聊齋》作品豐富的文學精神和藝術境界,文字表達得不太盡致,讀來感受不如《聊齋》豐富;雖然《閱微》中的說理使它的敘事達到「文字簡明」、「說理透徹」,並且《閱微》開創了說理體,或夾敘夾議,或先敘後議,但由於不長於文學的描寫,這就使他的《閱微》缺少了生動形象,也即缺少了文學性,在作品預期達到的敘事效果上和《聊齋》是迥然不同的。紀昀等非議風氣文人認為清代崇尚「著書者之筆」的筆記小說,而排斥「才子之筆」的傳奇小說,所以批評《聊齋志異》雖為筆記小說,卻「隨意裝點」,「細微曲折,摹繪如生」,「一書而兼二體,所未解也」,即紀昀不理解《聊齋志異》既有筆記小說記述見聞之簡潔,又有傳奇小說隨意渲染和細致描寫的跨文體現象。兩部作品採用不同的敘事藝術形式,所以作品敘事功能隨之不同,作品達到的效果也不同。
其次,思想內容不同。兩部作品以不同的敘事方式反映的思想內容有很大差別:《閱微》從思想內容來說,主要是「勸懲」,其次是宣揚「因果報應」。紀昀本人不避諱作品的勸誡主旨,在卷一開篇明確提出作品主題:「有益於勸懲「,在兩篇序文中也加以強調,盛時彥序說:「欲使人知所勸懲。」鄭開禧序說:「大旨悉歸勸懲。」。可見,《閱微》的勸懲功能。蒲松齡之孫蒲立德認為《聊齋》思想內容「其事多涉於神怪;其體仿歷代志傳;其論贊或觸時感事,《聊齋志異》敘事研究而以勸以懲。」雖然《聊齋》敘事也有勸懲之意,但卻是以直接抨擊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廣泛揭露科舉考試的弊端,熱情歌頌青年男女的愛情,反映當時重大的時代主題的思想內容為主。《閱微》為「使人知所勸懲」,因而極力宣揚封建道德與因果報應。如《唐西勞氏女》篇,寫勞氏女前生誣一婦私孕而致其死,今生鬼來索命,報應不爽。但在《聊齋》中蒲松齡對待愛情的態度和紀昀是有本質的不同的。如《聶小倩》等作品蒲松齡是熱情歌頌青年男女的愛情的。可見,兩部作品思想內容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別。
再次,形象創新不同。《聊齋》藝術形象的創新主要表現在人物、情節和語言三個方面。盛偉在《蒲松齡全集》中這樣分析作者的情感心理:「一方面一生科舉磋砣使作者產生了懷才不遇的苦悶和不被人知的孤獨,另一方面長期寄人籬下的教書生涯使他拋妻別子,不由不產生「數卷殘書,半窗寒燭;冷落荒齋里」的慨嘆,因此,孤憤與渴望「知己」便成了他的情感主調。」蒲松齡懷著滿懷的「孤憤」之情來塑造形象,表現在作品中作者以幻化的浪漫主義狐形象來慰藉自己的情感世界。在狐鬼花妖的世界中作者把狐狸作為生命存在的人來描述,用狐寫人,以狐寫事,賦予狐以人的思想性格,並完全按照人的生活方式進行故事的描述,給予狐人性化的情感。使其作品中狐的妖氣弱化,人情味增加。把人們憎惡的兇殘狡猾奸詐的狐狸,描繪成具有人情世故的常人,這種心靈的寄託使狐形象得到根本改變,使《聊齋》中的狐形象突破了傳統小說觀念的束縛。使狐形象「多具人情,和藹可親」。在狐仙題材的文學作品創作上具有創建性意義,讓狐具有人們喜愛的品性和形象。對傳統狐仙題材的拓展與超越,為同類題材的小說創作開創了嶄新的境界。在語言方面,蒲松齡用的是「才子之筆」,側重寫人,長於描繪,文筆曲折細膩,文學性較強,塑造了一系列具有人性、人情色彩的狐仙形象,提升了藝術形象的思想價值和審美價值。並且《聊齋》的語言特色是能把新鮮活潑的口語溶入深奧的文言中。象《阿纖》中的鼠精,美貌善良,溫順勤勞,鍾情而又自尊,除「日建倉凜」,「年余倉盈」的「非常」之外,完全是一個勞動婦女的形象,這是蒲松齡的傑出創造。紀昀是大學問家,閱歷豐富,又有文學才華,但思想保守,記神鬼物怪之事往往寓有宣揚綱常名教偏向,又強調「著書者之筆」,所以紀昀《閱微》在這幾方面則缺乏藝術創新,魯迅《三閑集·怎麼寫》這樣評價《閱微》:
「紀曉嵐《閱微草堂筆記》,揭力只寫事狀,而避去心思和密語。」
從兩部小說在敘事中體現的審美和教化作用看,蒲松齡在寫作時是將自己對人生、對社會的真切感受和情感融入到了小說里,雖然作品也有勸誡之意,但力爭讓事實來發揮懲惡勸善的作用,更多的是贊美理想,抨擊黑暗,弘揚善良,懲戒丑惡,把強烈的愛憎感情寄寓在敘事之中,有時直接以「異史氏日」的形式抒發自己的感受,以美的、有靈性的狐意象來實現對形象的審美和對讀者的教化,借作品實現自我。而《閱微》因受作者思想的影響,作品主題的思想性和批判性無法和《聊齋》比擬,另外《閱微》不注重語言的靈活運用,只注重事實的勸懲和因果報應作用,用僵硬的古板的敘事完成作品使其強制人們去維護統治階級的立場。由此可見,兩部作品在實現審美和教化作用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

⑹ 閱微草堂筆記是一部什麼小說

《閱微草堂筆記》是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說,小說以筆記的形式記錄編寫。

作者:紀曉嵐,年代:清朝,空間跨度: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

創作時間跨度:創作始於乾隆五十四年終於嘉慶三年(1789——1798),按照紀曉嵐年譜約在66歲到76歲之間,歷時大約十年完成。

主要內容:主要搜輯乾隆期間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之流傳的鄉野怪談,或則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

小說篇幅:共二十四卷,小說文學地位:與《聊齋志異》並列,譽為清代筆記小說中的「雙壁」。

作者簡介:紀昀 (1724——1805)字曉嵐,也字春帆,自號石雲,又號觀弈道人,直隸獻縣(今河北人),清代著名文人。大家更熟悉的可能是現代著名演員張國立在電視劇《鐵齒銅牙紀曉嵐》中飾演的紀曉嵐。

閱讀全文

與閱微草堂筆記是清代作家誰的文言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