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十二樓是白話短篇小說嗎

十二樓是白話短篇小說嗎

發布時間:2021-06-11 08:01:10

1. 列舉出明清時期我國古典小說中著名的幾部作品

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 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 ,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 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缐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 《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清代小說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紅樓夢》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曹沾,號雪芹,滿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與婚姻悲劇為主要缐索,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反映出進入末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結局和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紅樓夢》情節縝密,細節真實,語言優美。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塑造出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像,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但曹雪芹只寫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所續。清代後期還有許多續《紅樓夢》的作品,但多為續貂之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綠野仙蹤》、《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2. 求 清代人寫的小說.像《紅樓夢》這樣的

《風月鑒》
風月鑒
作者:吳貽棠校點:尹文勝

校點說明

《風月鑒》一書,系清代吳貽棠所作。吳貽棠,字蔭南,號愛存,河南戈陽(今河南光山縣)人。該書刻本稱其為吳貽先。我們根據書前作者自序及書後其寄男方鈺的跋文,可以約略的知道他的經歷。其生活於乾嘉年間,「為人好脫略,性豪邁」,曾「仕長蘆」。回鄉後得痿疾,行動不便,於岑寂中作《可是夢》、《風月鑒》二書,以寄無聊之慨。《可是夢》今已不傳。
比《紅樓夢》短很多,算是《紅樓夢》的另一個版本吧,個人看了更像元曲~~~

3. 明清小說名單

明代小說歷史演義小說
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 《全漢志傳》、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英雄傳奇小說
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
神魔小說
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 《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
世情小說
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
公案小說
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
代表作品
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西遊記插圖
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長篇小說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短篇小說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

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影響意義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 《醉醒石》、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4清代小說編輯
簡介

聊齋志異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代表作品

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曹沾﹐號雪芹﹐滿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與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反映出進入末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結局和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紅樓夢》情節縝密﹐細節真實﹐語言優美。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塑造出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像﹐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但曹雪芹只寫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所續。清代後期還有許多續《紅樓夢》的作品﹐但多為續貂之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綠野仙蹤》﹑《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4. 中國明清小說有哪些著名的

1、明代小說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2、清代小說《紅樓夢》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5. <十二樓>的故事梗概

卷一,合影樓。
元朝至正年間,廣東曲江縣有縉紳管提舉、屠觀察二人。二人本是僚婿,但性情迥然不同,管提舉「古板執拗」,屠觀察「跌盪豪華」,故二人將一宅分為兩院,中築高牆,甚至在池水之中也立起石柱,鋪上石板,砌起一座牆垣。屠家
有子名珍生,管家有女名玉娟,二人都常在家中水榭嬉遊,各從水面上窺見對方容貌,心生愛慕,因而互贈詩箋,以荷葉為舟載之相互傳遞,訂下終生。半年後,珍生將唱和詩稿匯成《合影編》,心中郁悶,相思成疾,屠觀察愛子情切,因使好友路公向管提舉求親,然而為管所拒。恰好路公有女錦雲,才貌相佳,屠公因而與路公訂下親事。不料珍生得知此事,病勢更重,要求父親退婚,屠觀察只好對路公實言;路公告訴女兒後,錦雲亦怨恨而病,路公左右為難,遂心生一計,向管公偽稱珍生是自己的兒子,請求玉娟為媳,又言己之女兒已許配於屠公之子,兩對新人擇日同時完婚。至婚禮之日,管提舉方明白新郎實為珍生一人,亦恍然大悟,與屠觀察盡釋前嫌,和好如初,自此水面上的牆壁被推倒,將兩個水閣作為洞房,題曰「合影樓」。
作者在此篇小說中雖未出才子佳人的窠臼,然而其情節曲折

卷二,奪錦樓
明代正德初年,武昌有一魚行經紀錢小江,妻邊氏生雙胞胎二女,錢與其妻均醜陋,而二女卻相貌美麗。又小江性情倔強,邊氏生性潑悍,故二人不和。為女兒擇婿時亦各自行事,不使對方得知,結果二女竟許得四家親事,因此糾紛四
起,爭執不下,訟至官府。本府刑尊代理此案,見四家子皆醜陋不堪,難以班配二女,遂怒斥小江、邊氏視兒女終身為兒戲,判定四家均不許婚。此時恰逢山間百姓送來一對活鹿,刑尊遂下命以活鹿及二淑女為錦標,舉考生童,已婚之人以鹿為標,未婚之人以女為標,又使邊氏領二女暫住考場空樓之上,懸匾作「奪錦樓」。發榜後,得二女者為郎志遠及袁士駿二人,後又知郎之文卷乃袁士駿代作,刑尊遂將二女皆許配於袁。

卷三,三與樓
明嘉靖年間,四川成都府成都縣有富翁名唐玉川,為人慳吝之至,不營宮室,只置田產。其子卻不肯安於儉朴,圖謀人家樓房。唐玉川鄰家有高士名虞灝,字素臣,平生不喜功名,唯好讀書及園林,畢一生所蓄,營造園亭,乃至負債累累,不得不賣自己的房屋。唐玉川以近水樓台,賤價購得。然而素臣獨不售自住高樓,此樓有三層,下層是會客之所,題為「與人為徒」,中層是讀書臨帖之所,題為「與古為徒」,上層是靜修之所,題為「與天為徒」。總額題為「三與樓」。唐玉川仍圖謀此樓,並逼迫素臣售樓,素臣不為所動。有好友欲為素臣代出贖園之費,素臣婉拒之,六十歲時,素臣得一子,賓客賀者盈門,素臣為置酒席,錢財
虧空,終於出售此樓,友人勸其莫遂唐家心願,素臣以為自己已年老,不久人世,將來妻子孤單,唯免受唐家欺凌,不如早絕此患。友人遂設計埋二十錠元寶於樓下。素臣死後,其子嗣臣進京考中進士,升授掌科之職,榮歸故里。而唐家被人告發窩藏盜金,縣官從樓下挖出二十錠元寶,以此為贓證,遂斷園亭還給虞家。而後方知埋金栽贓實為素臣友人之計。

卷四,夏宜樓
元朝至正年間,浙江金華縣有鄉紳詹筆峰,女嫻嫻,美貌端莊,居於夏宜樓上,教家人之女讀書寫字,從不輕易下樓。本地舊家子弟瞿佶有心尋覓絕色美女為妻,偶然購得西洋望遠鏡,遂於高山寺寶塔上登高遠望,遍見郡中佳麗,然皆
不稱己心。有一日,瞿佶望見詹家諸女僕入荷池洗澡,嫻嫻出而斥之,始得見嫻嫻芳容,遂心生愛慕,託人說媒,又拜在詹公門下。詹公不肯招白衣女婿,命其考取功名之後再提親事。嫻嫻聞得此事後因愁成疾,又為瞿佶之千里鏡所見,遣媒婆向小姐再三致意,問寒問暖,並自稱有神眼,可見遠近之事。後小姐作詩,四句未盡而擱筆,佶以望遠鏡見之後,乃續後文,寄示小姐,小姐驚而疑其為神人,瞿佶入京會試,中二甲而還,但同榜有三人皆來詹府求親。嫻嫻偽托亡母入夢,言瞿姓者為佳婿,詹公將信將疑,於神位前禱祝求應,所寫疏文又為瞿佶在望遠鏡中所見,乃轉告於嫻嫻,嫻嫻又偽稱亡母入夢,背出疏文,其父心意始動,遂使二人成婚。婚後瞿佶方以實情相告。

◇卷五 歸正樓
明朝永樂年間,廣東肇慶府高安縣有一神奇大盜,名貝去戎,人稱「攪世的魔王」。以各種方法騙人錢財,積蓄頗豐,但性情豪奢,揮霍大方。一日忽起善念,為妓女蘇一娘贖身,並使其出家為尼,為買大宅,建起一庵,使其在內修行,法名蓮凈。宅中有樓,舊匾上題:「歸止樓」,不料燕子銜泥,在「止」上添了一橫,成為「歸正樓」。盜疑為神明示意,乃改邪歸正,出家為道,以「歸正」為名,又思修殿堂,乃設詭計募得數千金,建起大殿,自此一尼一道共同修煉,終成正果。

◇卷六 萃雅樓
明代嘉靖年間,京師金仲雨、劉敏叔與少年朋友揚州人權汝修合開一家古董鋪,名萃雅樓。權汝修美貌如同婦人,與金、劉二人私■,合為龍陽。嚴世蕃聞權汝修之名,欲召入府中,然為權所拒,嚴乃勾通太監沙玉成,設計引權至,閹
為宮人。沙太監死後,權乃為嚴所有,權汝修至嚴府後,出入其庭,將觀察到的嚴氏惡行都記於經摺之上。後嚴世蕃被劾,權以所記進奏皇帝,世宗皇帝見後震怒,處世蕃極刑。權汝修至法場痛斥嚴世蕃,並取其頭顱為溺器以報宿怨。

◇卷七 拂雲樓
宋朝元

6. 十二樓的出處是什麼

讀我國古詩,屢見「十二樓」一詞。如唐詩有「雁聲遠過瀟湘去,十二樓中月自明」,「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清詩有「長齋謝客嚴辭拒,十二紅樓不卷簾」,「鯤鵬飛擊二千水,島嶼平堆十二樓」等等。這「十二樓」究竟為何物?

《辭源》無「十二樓」條,《辭海》倒收入了,但僅指清初文學家李漁寫的白話短篇小說集。那麼,詩中的「十二樓」會不會是詩人偏愛「十二」所致呢?

其實「十二樓」還是有出處的。《史記·孝武本紀》集解引應劭曰:「昆侖玄圃五城十二樓,此仙人之所常居也。」《史記·封禪書》記也有方士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由此可知,詩中用「十二樓」非實指,而是泛指宮妃、貴家女子住所居室的宏麗清華。

7. 什麼是白話文

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即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那麼白話文也就是現代漢語更加書面化。古代的正式文體是文言文。
說點題外又相關的 我個人見解: 在古代 寫在書上的都以簡潔精練,工整為主的文體 就是我們學到的文言文 (因為要寫在竹子上,力求有文有采又字少) 但平時日常古代人說話 和我們現在說話區別不大的 當然時代都有自己的語言 比如說 粵語「得戚」 和東北話 「得瑟」一個意思 得戚這次來自於春秋時代。還有 現代用:太陽 太陽這詞其中有一處出自《顏師古》 註:「太陽,日也。」 古代用:日 古代到現在的白話里都說:日頭 例如:日已過午,兄台慢走啊 古代人不說太陽,但書上還解析太陽是日 日在古代是白話 到了現代太陽是白話 也就是說我們的語言在不斷的適應時代的變化也變化 白話指的是某一個時代時期的日常人們的生活用語 我們學到的文言文是那個時代的寫在書上的文字 也可以理解為人們說話就隨便說 千變萬化 但寫在書上的就要有寫作要求 工整的當 一般是官方用語。也可以理解為平民沒機會讀書 說話就說通俗的話 讀書人都是士大夫階級的人 文縐縐的樣子。但到了唐,科舉考試盛行,讀書人多了,白話文就發展起來了 到了明清,白話文小說就很流行,文章寫出來都是大多數人能看懂了。到了民國時期, 胡適那會,為確立「白話文」正宗的書面語地位…… 就是:五四前後,革新思潮澎湃,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就是為了普及教育,人人平等,讓所有人都讀書,為了科學進步等。你沒發現,英文的文體和和我們的現代漢語的語法及其的像嗎?!主謂賓定狀補 你可以自己說一句話 接著同一句英語 對照一下 語法是及其的相似的 也就是他們出洋留學回來的那些先學們 你不覺得他們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學習西方科學 才弄的變革運動嗎! 為的就是強我中華。

一下是具體回答你的問題(之前有人就問過我白話小說是什麼,請參考)

白話文又稱語體文、俗語,指的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它是相對於文言文而說的。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
簡介
白話文相對於文言文,即用白話寫成的文章,也稱語體文。那麼白話文也就是現代漢語更加書面化。古代的正式文體是文言文。古代在東漢以前,使用竹簡、絲帛等作為文書載體,必然要求文字簡潔。 白話文
東漢發明了造紙,隨著工藝的改善,加上宋代活字印刷術發明後,這些都為白話文體的出現奠定了物質基礎。 「白話」是指「漢語書面語的一種。它是唐宋以來在口語的基礎上形成的,起初只用於通俗文學作品,如唐代的變文,宋、元、明、清的話本、小說等,及宋元以後的部分學術著作和官方文書。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到『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才在全社會上普遍應用。
編輯本段歷史演變
清末開始的文體改革可以分為「新文體」、「白話文」和「大眾語」三個階段。清末的「新文體」是夾用口語的「通俗文言文」。「五四」時期的「白話文」象小腳放大的「語錄體」。三十年代的「大眾語」提倡徹底的口語化,文體改革趨於成熟。 言文脫節、格式束縛,早在唐宋時代就有人出來反對。唐代韓愈(768-824)提倡散文,反對駢體,史稱「文起八代之衰」。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駢體起源於漢魏,成熟於南北朝,講究對仗和聲律,四字六字相間,稱「四六文」。韓愈反對這種注重形式、束縛思想的文體,提倡接近口語、表意自由的文言散文,使文體恢復到未受駢體束縛以前的時代,所以稱為「古文運動」。「古文」其名,「革新」其實。 唐代寺廟,宣傳佛教,用講故事的方法吸引群眾。一邊展示圖畫,一邊說唱故事。圖畫稱為「變相」,說唱底本稱為「變文」。有散文韻文相間的,有全部散文的。後世發展成為鼓詞和彈詞。這是早期的白話文學。 宋代的「語錄」是又一種早期的白話文學。起初,禪宗佛徒輯錄師傅言談,用口語體。後來,宋代理學家程顥、程頤的門人,也用口語體記錄老師的言論。 「語錄體」是一種白話文,具有小腳不敢放得太大的「半大腳」風味。 宋元間又有「話本」。這是說書人講說故事的底本。「話」是故事,「本」是底本,分為小說和講史兩類。前者多為白話短篇,後者是淺近文言的長篇。 明清的章回小說,例如《金瓶梅》、《紅樓夢》和《水滸傳》等,用當時的白話書寫,使白話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但是,文學正宗是文言文。 清末維新運動時期,開始有意識地提倡白話,興起稱為「新文體」的「通俗文言文」。例如,黃遵憲引俗話入詩,反對崇古,他在1868年(同治7年)寫的新詩,是文體解放的開路先鋒:「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即今流俗語,我若登簡編,五千年後人,驚為古爛斑!」 裘廷梁在《論白話為維新之本》文章中提出「崇白話、廢文言」。他說:白話有「八益」,其中「省日力(時間)、免枉讀(誤解)、便幼學、煉心力(思想)、便貧民」等項是先進思想。陳榮袞是提倡報紙改用白話的第一人。王照制訂官話字母,拼寫「北人俗話」,不拼寫文言。這時候,各地出版了多種白話的小型報刊。白話原來是一種民間文學,被認為「不登大雅之堂」,不是正式文體,不是文學正宗,沒有法定地位。 五四前後,革新思潮澎湃,提出了「文學革命」的口號。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舊文學不是指舊時期的文學,而是指舊性質的文學,它的特點是文體是文言的, 白話文學史
內容是陳腐的,思想是封建的。新文學不是指新時期的文學,而是指新性質的文學,它的特點是文體是白話的,內容是新穎的,思想是革命的。
特點
白話文,淺顯通俗,在語言上,生動、潑辣、粗獷、生活氣息濃厚,富有表現力。綜觀「五四」白話文運動,它廣泛吸收了西方的詞彙資源、語法結構,在語言、文字、思想等多層面展開,這場運動不只是「語言內部的自足變革」,它同整個思維觀念的革新及國家現代化運動緊密聯系。「白話」與「文言」的較量,很大層面上也是兩種不同價值體系與社會意識形態的撞擊。

8. 十二樓的創作背景

《十二樓》,清代著名孤本白話短篇小說集,又名《覺世明言》,(清.李漁光緒聚德堂藏本)十二座亭台絕非空中樓閣,奪錦樓里英雄識英雄,三與樓里教人孝、仁、智、夏宜樓應識時令,只宜夏日登臨,歸正樓讓愚人迷途知返,莫施刻毒心……樓中真語,後人銘記。
清順治八年(1651),李漁來到杭州,一住十年。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他漁迎來了自己的創作高潮,寫作了大量的戲曲小說作品。著名的話本小說集《十二樓》就是此期間完成的。《十二樓》共十二卷,每卷寫一故事,因為每個故事裡都有一座樓閣,人物命運和情節展開往往與樓有關,故全書命名為「十二樓」,由此可看出李漁做小說之匠心。《十二樓》具有很強的娛樂性,格調輕鬆快樂。他的作品往往不具有深刻的社會內涵和思想境界,但每一篇都清新風趣,惹人喜愛。十二個故事,絕大多數出身於李漁自己的構思,而不是引用別人素材。作品都主題鮮明,線索明晰,中心人物貫穿始終,在敘述過程中決不橫生枝蔓。情節設計新穎奇特,盡量曲折出奇,懸念叢書,出人意表,但銜接上自然合理,不留破綻。而結局又是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十二樓」其名源於《史記》。《史記·封撣書》:「方士有言:『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以候神人於執期,命曰迎年』。」《漢書·郊祀志下》:「黃帝時為五城十二樓。」應邵註:「昆侖玄圃五城十二樓,仙人之所常居。」比喻仙境。

9. 誰能給我一個明清小說書目

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三國演義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等。
歷史演義小說
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 、 《全漢志傳》 、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英雄傳奇小說
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 。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
神魔小說
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 《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
世情小說
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
公案小說
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
代表作品
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 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西遊記插圖
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長篇小說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短篇小說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影響意義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 、 《醉醒石》 、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編輯本段清代小說
簡介
聊齋志異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代表作品
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曹沾﹐號雪芹﹐滿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與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反映出進入末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結局和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紅樓夢》情節縝密﹐細節真實﹐語言優美。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塑造出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像﹐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但曹雪芹只寫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所續。清代後期還有許多續《紅樓夢》的作品﹐但多為續貂之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綠野仙蹤》﹑《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編輯本段作品影響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群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發跡於講唱的中國白話小說形成了單線結構﹐重視情節﹐通過動態刻畫人物﹐語言生動上口﹐風格獨特﹐而大規模的文人和群眾密切融和的創作方法也為世界文學提供了少見的範例。這些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本段小說特點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編輯本段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盡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題材的史傳性 觀念的史傳性 小說藝術的史傳性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 重視小說的教化作用 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發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尤其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

閱讀全文

與十二樓是白話短篇小說嗎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