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求好聽經典的歷史類評書!如三國演義,隋唐演義,東漢演義,亂世梟雄。最好弄個排行榜,標明作者!
排行榜;【有重復的、大概是所有經典的歷史類評書排行、重復情況望見諒】
名稱 回數 播講人
1 亂世梟雄 300 單田芳
2 安史之亂 40 單田芳
3 隋唐演義 216 單田芳
4 封神演義 120 單田芳
5 五鼠鬧東京 40 單田芳
6 楊幺傳 40 單田芳
7 林則徐 56 單田芳
8 水滸 150 單田芳
9 花木蘭 72 單田芳
10 薛家將 180 單田芳
11 宏碧緣 60 單田芳
12 民國英烈 150 單田芳
13 燕王掃北 70 單田芳
14 十二金錢鏢 52 袁闊成
15 暴風驟雨 37 袁闊成
16 敵後武工隊 36 袁闊成
17 三國演義 365 袁闊成
18 西楚霸王 50 袁闊成
19 和氏璧 28 連麗如
20 紅樓夢 102 連麗如
21 中華小名家 43 連麗如
22 智聖東方朔 160 連麗如
23 俠義英雄傳 80 連麗如
24 伍子胥 45 連麗如
25 二十四孝 24 連麗如
26 康熙私訪 42 連麗如
27 契丹蕭太後 70 劉蘭芳
28 朱元璋演義 185 劉蘭芳
29 岳飛傳 117 劉蘭芳
30 呼家將 93 劉蘭芳
31 趙匡胤演義 100 劉蘭芳
32 楊家將全傳 109 劉蘭芳
33 大唐俠女 62 劉蘭芳
34 努爾哈赤 50 劉蘭芳
35 包公上疏 14 劉蘭芳
36 紅岩 42 李鑫荃
37 平原槍聲 45 李鑫荃
38 劉羅鍋傳奇 60 孫剛
39 新說孫子兵法 14 孫剛
40 話說中國 210 孫剛
41 新說36計 36 孫剛
42 史記故事 45 孫剛
43 大唐開基 60 孫一
44 金頭虎賈明 10 孫一
45 紀曉嵐傳奇 100 孫一
46 劍俠展雄飛 30 孫一
47 民國十大軍閥 105 孫一
48 二戰經典戰役 85 孫一
49 二戰人物史話 42 孫一
50 上海灘 160 孫一
51 中國帝王史話125 孫一
52 和珅傳奇 30 孫一
53 西遊記 84 常 志
54 古今通鑒 70 田戰義
55 秘密列車 39 田戰義
56 劉秀傳 70 田連元
57 海青天 35 田連元
58 濟公傳 119 徐德亮
59 春秋五霸 60 袁田
60 廣泰傳奇 68 王月波
每張光碟的內容如下:
CD01 亂世梟雄上1-112
CD02 亂世梟雄上113-150 亂世梟雄下1-77
CD03 亂世梟雄下78-150 安史之亂40
CD04 隋唐演義上116
CD05 隋唐演義下100 封神演義1-23
CD06 封神演義24-120 五鼠鬧東京1-18
CD07 五鼠鬧東京19-40 楊幺傳40 林則徐56
CD08 水滸1-113
CD09 水滸114-150 花木蘭72
CD10 薛家將1-127
CD11 薛家將128-180 宏碧緣60
CD12 民國英烈1-110
CD13 民國英烈111-150 燕王掃北70
CD14 十二金錢鏢52 暴風驟雨37 敵後武工隊36
CD15 三國演義1-102
CD16 三國演義103-204
CD17 三國演義205-305
CD18 三國演義306-365 西楚霸王1-43
CD19 西楚霸王44-50 和氏璧28 紅樓夢102 中華小名家43
CD20 智聖東方朔1-120
CD21 智聖東方朔121-160 俠義英雄傳80
CD22 伍子胥45 24孝 康熙私訪42 劉羅鍋傳奇1-17
CD23 劉羅鍋傳奇18-60 契丹蕭太後70 朱元璋演義1-25
CD24 朱元璋演義26-185
CD25 岳飛傳1-104
CD26 岳飛傳105-117 呼家將93 新說孫子兵法14
CD27 趙匡胤演義100 楊家將全傳1-5
CD28 楊家將全傳6-109
CD29 大唐俠女62 努爾哈赤50
CD30 包公上疏14 紅岩42 平原槍聲45
CD31 話說中國1-145
CD32 話說中國146-210 新說36計 史記故事45
CD33 大唐開基60 金頭虎賈明10 紀曉嵐傳奇100
CD34 劍俠展雄飛30 民國十大軍閥105
CD35 二戰經典戰役85 二戰人物史話42
CD36 上海灘1-130
CD37 上海灘131-160 西遊記84
CD38 中國帝王史話125 和珅傳奇1-16
CD39 和珅傳奇17-30 古今通鑒70 秘密列車39
CD40 劉秀傳70 海青天35
CD41 濟公傳119
CD42 春秋五霸60 廣泰傳奇68
評書名稱 播講 故事年代
封神演義 袁闊成 商末周初
劉秀傳 田連元 東漢
東漢演義 連麗如 東漢
三國演義 袁闊成 三國(漢末至西晉年間)
隋唐演義 單田芳 隋末唐初
大唐俠女 劉蘭芳 唐朝
西遊記 常志 唐太宗年間
薛家將 單田芳 唐貞觀年間
契丹蕭太後 劉蘭芳 遼代
趙匡胤演義 劉蘭芳 宋初
俠義英雄傳 連麗如 北宋景佑年間
楊家將全傳 劉蘭芳 北宋
包公上疏 劉蘭芳 北宋
呼家將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三俠五義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白眉大俠》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七傑小五義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水滸傳 田連元 北宋末
岳飛傳 劉蘭芳 南宋
鐵傘怪俠 單田芳 南宋
朱元璋演義 劉蘭芳 元末明初
古今通鑒 田戰義 明代
海青天 田連元 明代
紅樓夢 連麗如 明代
五鳳朝陽刀 劉蘭芳 明朝末年
努爾哈赤 劉蘭芳 明末清初
李自成 田戰義 明末清初
連環套 單田芳 明末清初
康熙私訪 連麗如 清代
童林傳 單田芳 清康熙年間
百年風雲 單田芳 清道光年間
欒蒲包與豐澤園 單田芳 近代(自辛亥革命到新中國建立初期)
千古功臣張學良 單田芳 近代
喋血魔窟 劉蘭芳 近代(抗日戰爭時期)
秘密列車 田戰義 近代(抗日戰爭時期)
敵後武工隊 袁闊成 近代(抗日戰爭時期)
暴風驟雨 袁闊成 近代(土地改革時期)
平原槍聲 李鑫荃 近代
紅岩 李鑫荃 近代
01 亂世梟雄上1-112
02 亂世梟雄上113-150 、亂世梟雄下1-77
03 亂世梟雄下78-150 、安史之亂40
04 隋唐演義上116
05 隋唐演義下100 、封神演義1-23
06 封神演義24-120 、五鼠鬧東京1-18
07 五鼠鬧東京19-40、楊幺傳40、林則徐56
08 水滸1-113
09 水滸114-150、花木蘭72
10 薛家將1-127
11 薛家將128-180、宏碧緣60
12 民國英烈1-110
13 民國英烈111-150、燕王掃北70
14 十二金錢鏢52 、暴風驟雨37 、敵後武工隊36
15 三國演義1-102
16 三國演義103-204
17 三國演義205-305
18 三國演義306-365、西楚霸王1-43
19 西楚霸王44-50、和氏璧28、紅樓夢102、中華小名家43
20 智聖東方朔1-120
21 智聖東方朔121-160 、俠義英雄傳80
22 伍子胥45 、24孝、康熙私訪42 、劉羅鍋傳奇1-17
23 劉羅鍋傳奇18-60、契丹蕭太後70、朱元璋演義1-25
24 朱元璋演義26-185
25 岳飛傳1-104
26 岳飛傳105-117、呼家將93、新說孫子兵法14
27 趙匡胤演義100、楊家將全傳1-5
28 楊家將全傳6-109
29 大唐俠女62、努爾哈赤50
30 包公上疏14、紅岩42、平原槍聲 45
31 話說中國1-145
32 話說中國146-210 、新說36計、史記故事45
33 大唐開基60、金頭虎賈明10、紀曉嵐傳奇100
34 劍俠展雄飛30、民國十大軍閥 105
35 二戰經典戰役85 、二戰人物史話42
36 上海灘1-130
37 上海灘131-160 、西遊記84
38 中國帝王史話125、和珅傳奇1-16
39 和珅傳奇17-30、古今通鑒70、 秘密列車39
40 劉秀傳70 、海青天35
41 濟公傳119
42 春秋五霸60、 廣泰傳奇68
評書名稱 播講 故事年代
封神演義 袁闊成 商末周初
劉秀傳 田連元 東漢
東漢演義 連麗如 東漢
三國演義 袁闊成 三國(漢末至西晉年間)
隋唐演義 單田芳 隋末唐初
大唐俠女 劉蘭芳 唐朝
西遊記 常志 唐太宗年間
薛家將 單田芳 唐貞觀年間
契丹蕭太後 劉蘭芳 遼代
趙匡胤演義 劉蘭芳 宋初
俠義英雄傳 連麗如 北宋景佑年間
楊家將全傳 劉蘭芳 北宋
包公上疏 劉蘭芳 北宋
呼家將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三俠五義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白眉大俠》之龍虎風雲會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七傑小五義 單田芳 北宋仁宗年間
水滸傳 田連元 北宋末
岳飛傳 劉蘭芳 南宋
鐵傘怪俠 單田芳 南宋
朱元璋演義 劉蘭芳 元末明初
古今通鑒 田戰義 明代
海青天 田連元 明代
紅樓夢 連麗如 明代
五鳳朝陽刀 劉蘭芳 明朝末年
努爾哈赤 劉蘭芳 明末清初
李自成 田戰義 明末清初
連環套 單田芳 明末清初
康熙私訪 連麗如 清代
童林傳 單田芳 清康熙年間
百年風雲 單田芳 清道光年間
欒蒲包與豐澤園 單田芳 近代(自辛亥革命到新中國建立初期)
千古功臣張學良 單田芳 近代
喋血魔窟 劉蘭芳 近代(抗日戰爭時期)
秘密列車 田戰義 近代(抗日戰爭時期)
敵後武工隊 袁闊成 近代(抗日戰爭時期)
暴風驟雨 袁闊成 近代(土地改革時期)
平原槍聲 李鑫荃 近代
紅岩 李鑫荃 近代
㈡ 如何對辛亥革命進行帶有散文性的評價
散文
sǎnwén
[prose;essay]
指不講究韻律的散體文章
散文是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一種文學體裁,包括雜文、隨筆、游記等
新時期的散文,如同一隻報春的燕子,靈巧、敏捷地最先帶著時代的氣息飛進人們的心裡。改革開放後,全社會沸騰的生活首先在散文中得以體現。此外,反映生活各方面,如回顧個人經歷和情懷、揭示生活哲理的散文亦重展笑顏,綻放光彩。這類作品中的優秀之作有丁玲的記敘與丈夫的牛棚生活的《牛棚小品》,嚴陣追憶女教授高風亮節的《水仙》,張抗抗的歌頌群眾中蘊藉的無窮力量的《地下森林斷想》,管樺和丁寧托物言志,寄託氣節與嚮往的《竹》和《仙女開花》等。
游記散文也日漸繁榮,它們大多繼承古典散文中寄情於景的傳統手法,於一山一水中寄託自己的情懷。這當中,國際題材的作品風采獨具,丁玲的《我看到的美國》、蕭乾的《美國之行》、王蒙的《德美兩國紀行》、穆青的《在斜塔下》、劉白羽的《一曲清清塞納河》、韋君宜的《故國情》等都是鼎力之作。
進入世紀之交與新世紀之後,散文也出現了多樣化、多極化的趨勢,余秋雨的大文化散文、劉亮程、王充閭、王劍冰、周濤等人的散文,從歷史入手,開始了時代與文化的反思。為民族、為思想濃墨重彩。
青春派散文家接過老一輩人的散文創作風骨,劉衛東的歷史散文、韓晗的游記散文別有特色。[編輯本段](二)散文的古今概況
1.古代散文:我國古代,為區別於韻文、駢文,凡不押韻、不重排偶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一律稱之為散文。
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歷程:
(1)先秦散文:包括諸子散文和歷史散文。諸子散文以論說為主,如《論語》《孟子》《莊子》;歷史散文是以歷史題材為主的散文,凡記述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文章和書籍都是歷史散文,如《左傳》。
(2)兩漢散文:西漢時期的司馬遷的《史記》把傳記散文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東漢以後,開始出現了書、記、碑、銘、論、序等個體單篇散文形式。漢賦四大家——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張衡四人被後世譽為漢賦四大家。另說,司馬相如,枚乘,賈誼,淮南小山。
唐宋散文:在古文運動的推動下,散文的寫法日益繁復,出現了文學散文,產生了不少優秀的山水游記、寓言、傳記、雜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也在此時涌現。
(3)明代散文:先有「七子」以擬古為主,後有唐宋派主張作品「皆自胸中流出」,較為有名的是歸有光。
清代散文:以桐城派為代表的清代散文,注重「義理」的體現。桐城派的代表作家姚鼐對我國古代散文文體加以總結,分為13類,包括論辯、序跋、奏議、書說、贈序、詔令、傳狀、碑誌、雜說、箴銘、頌贊、辭賦、哀奠。
2.現代散文:指與詩歌、小說、戲劇並稱的文學樣式。特點是通過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片斷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達作者的觀點、感情,並揭示其社會意義,它可以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加工創造;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而是著重於表現作者對生活的感受,具有選材、構思的靈活性和較強的抒情性,散文中的「我」通常是作者自己;語言不受韻律的限制,表達方式多樣,可將敘述、議論、抒情、描寫融為一體,也可以有所側重;根據內容和主題的需要,可以像小說那樣,通過對典型性的細節欲生活片段,作形象描寫、心理刻畫、環境渲染、氣氛烘托等,也可像詩歌那樣運用象徵等藝術手法,創設一定的藝術意境。散文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雜文、短評、小品、隨筆、速寫、特寫、游記、通訊、書信、日記、回憶錄等都屬於散文。總之,散文篇幅短小、形式自由、取材廣泛、寫法靈活、語言優美,能比較迅速地反映生活,深受人們喜愛。[編輯本段](三)散文的分類
現代散文定義,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議論抒情為主的散文外,還包括通訊、報告文學、隨筆雜文、回憶錄、傳記等文體。隨著寫作學科的發展,許多文體自立門戶,散文的范圍日益縮小。
狹義的散文是指文藝性散文,它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取材廣泛、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
根據散文的內容和性質可分為以下幾類:
(1)敘事散文:以寫人記事為主的散文。這類散文對人和事的敘述和描繪較為具體、突出,同時表現作者的認識和感受,也帶有濃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間充滿飽滿的感情。敘事散文側重於從敘述人物和事件的發展變化過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質,具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因素,從一個角度選取題材,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朱德的《母親的回憶》。根據該類散文內容的側重點不同,又可將它區分為記事散文和寫人散文。
偏重於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對事件的敘述。它可以是一個有頭有尾的故事,如許地山的《落花生》,也可以是幾個片斷的剪輯,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在敘事中傾注作者真摯的感情,這是與小說敘事最顯著的區別。
偏重於記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徵作粗線條勾勒,偏重表現人物的基本氣質、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魯迅《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否真實是它與小說的區別。
(2)抒情散文:注重表現作者的思想感受,抒發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這類散文有對具體事物的記敘和描繪,但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其突出的特點是強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觸景生情,洋溢著濃烈的詩情畫意,即使描寫的是自然風物,也賦予了深刻的社會內容和思想感情。優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摯,語言生動,還常常運用象徵和比擬的手法,把思想寓於形象之中,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楊禮贊》、魏巍的《依依惜別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櫻花贊》。
(3)寫景散文:以描繪景物為主的散文。這類文章多是在描繪景物的同時抒發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於景,抓住景物的特徵,按照空間的變換順序,運用移步換景的方法,把觀察的變化作為全文的脈絡。生動的景物描繪,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而且可以烘託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現主題。例如:劉白羽的《長江三峽》。
(4)哲理散文:哲理,是感悟的參透,思想的火花,理念的凝聚,睿智的結晶。它縱貫古今,橫亘中外,包容大千世界,穿透人生社會,寄寓於人生百態家長里短,閃現在思維領域萬千景觀。 高明的作者,善於抓住哲理閃光的瞬間,形諸筆墨,寫就內涵豐厚、耐人尋味的美文。時常涵詠這類美文,自然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迪和熏陶,洗禮和升華,這種內化作用無疑是巨大的。哲理散文以種種形象來參與生命的真理,從而揭露萬物之間的永恆相似,它因其深邃性和心靈透闢的整合,給我們一種透過現象深入本質、揭示事物的底蘊、觀念具有震撼性的審美效果。把握哲理散文體現出的思維方式,去體悟哲理散文所蘊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1.哲理散文中的象徵思維:哲理散文因為超越日常經驗的意義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質,構成了本體的象徵表達。它摒棄的是淺薄,而是達到一種與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靈氣往來的境界,我們從象徵中獲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暢快,由心靈的平靜轉到靈魂的震顫,超越一般情感反應而居於精神的頂端。2.哲理散文的聯想思維:由於哲理散文是個立體的、綜合的思維體系,經過聯想,文章擁有更豐富的內涵,不至於顯得單薄,把自然、社會、人生多個角度進行了融合。3.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維:哲理散文在本質意義上是思想表達對情感的一種依賴。「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由於作者對生活的感悟過程中有情感參與,理解的結果有情感及想像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乾巴巴的議論,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滿了審美情感液汁的思想。從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間去讀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義。這就是哲理散文藝術美之所在。[編輯本段](四)散文的主要特點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說散文取材十分廣泛自由,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表現手法不拘一格:可以敘述事件的發展,可以描寫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發表議論,而且作者可以根據內容需要自由調整、隨意變化。「神不散」主要是從散文的立意方面說的,即散文所要表達的主題必須明確而集中,無論散文的內容多麼廣泛,表現手法多麼靈活,無不為更好的表達主題服務。
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選材上應注意材料與中心思想的內在聯系,在結構上藉助一定的線索把材料貫穿成一個有機整體,散文中常見的線索有:⑴以含有深刻意義或象徵意義的事物為線索;⑵以作品中的「我」來作線索,以「我」為線索,由於寫的都是「我」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侃侃而談,自由暢達,使讀者覺得更加真實可信、親切感人。
2.意境深邃,注重表現作者的生活感受,抒情性強,情感真摯。
作者藉助想像與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而虛的依次寫來,可以融情於景、寄情於事、寓情於物、托物言志,表達作者的真情實感,實現物我的統一,展現出更深遠的思想,使讀者領會更深的道理。
3.語言優美凝練,富於文采。
所謂優美,就是指散文的語言清新明麗(也美麗),生動活潑,富於音樂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聲,如娓娓而談,情真意切。所謂凝練,是說散文的語言簡潔質朴,自然流暢,寥寥數語就可以描繪出生動的形象,勾勒出動人的場景,顯示出深遠的意境。散文力求寫景如在眼前,寫情沁人心脾。
散文素有「美文」之稱,它除了有精神的見解、優美的意境外,還有清新雋永、質朴無華的文采。經常讀一些好的散文,不僅可以豐富知識、開闊眼界,培養高尚的思想情操,還可以從中學習選材立意、謀篇布局和遣詞造句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編輯本段](五)散文的鑒賞技法
散文鑒賞,重點是把握其「形」與「神」的關系。散文鑒賞應注意以下幾點:
1.讀散文要識得「文眼」。
凡是構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寫得含蓄的詩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鑒賞散文時,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畫龍點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領會作者為文的緣由與目的。「文眼」的設置因文而異,可以是一個字、一句話、一個細節、一縷情絲,乃至一景一物。並非每篇散文都有必要的「文眼」。
2.讀散文要抓住線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確把握文章的立意。
結構是文章的骨架,線索是文章的脈絡,二者是緊密聯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線索,便可對作品的思路瞭然於胸,不僅有助於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且也是對作者謀篇布局本領的鑒賞,從而透過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傳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線索通常有以下幾種:⑴以事物的形象為線索,如巴金的《燈》;⑵以感情的發展為線索,如楊朔的《荔枝蜜》;⑶以時間順序為線索,如劉白羽的《長江三日》;⑷以空間順序為線索,如朱自清的《綠》;⑸以人物活動為線索,如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6)以事理為線索,如唐韜的《瑣憶》。
3.注意散文表現手法的特點,深入體會文章的內容。
散文常常托物寄意,為了使讀者具體感受到所寄寓的豐富內涵,作者常常對所寫的事物作細致的描繪和精心的刻畫,就是所謂的「形得而神自來焉」。我們讀文章就要抓住「形」的特點,由「形」見「神」,深入體會文章內容。
4.注意展開聯想,領會文章的神韻。
聯想的方式有:①串聯式:如《獵戶》「尚二叔→百中老人→董昆」;②輻射式:如《土地》以「土地」為中心生發開去,寫「熱愛生活,保衛土地,建設土地」;③假託式:如《白楊禮贊》;④屏風式:如《風景談》。注意豐富的聯想,由此及彼,由淺入深,由實到虛,這樣才能體會到文章的神韻,領會到更深刻的道理。
5.品味散文的語言。
一大特色是語言美。好散文語言凝練、優美,又自由靈活,接近口語。優美的散文,更是富於哲理、詩情、畫意。傑出的散文家的語言又各具不同的語言風格:魯迅的散文語言精練深邃,茅盾的散文語言細膩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語言氣勢磅礴,巴金的散文語言樸素優美,朱自清的散文語言清新雋永,冰心的散文語言委婉明麗,孫犁的散文語言質朴,劉白羽的散文語言奔放,楊朔的散文語言精巧。何為的散文語言雅緻。一些散文大家的語言,又常常因內容而異。如魯迅的《紀念劉和珍君》的語言,鋒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語言,絢麗如雲錦;《風箏》的語言,凝重如深潭。體味散文的語言風格,就可以對散文的內容體味地更加深刻。了解情技
6.了解情技
了解情技即弄清抒情散文的寫作技巧,也就是高考考點要求的「能鑒賞作品的表達技巧」。因此掌握諸如渲染、鋪墊、象徵、伏筆、照應、懸念、襯托、過渡等技巧有利於鑒賞散文,把握美文實質。[編輯本段](六)散文鑒賞需要注意的問題
1、整體入手,理清文章脈絡。材料豐富,思路靈活是散文的主要特點之一,閱讀時一定要著眼於文章的整體,注意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從宏觀上駕馭文章,體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傾注其中的情。如《長城》(2000年)一文,從深秋晚景寫起,引入對歷史的回顧與反思,再從歷史回到現實,在歷史與現實的對比中深化主旨,卒章顯志,含蓄而又深沉。在這種整體閱讀的基礎上,再來回答題目,就會洞若觀火,游刃有餘。
2、了解背景,透視創作歷程。作品是社會的折射,內容是背景的產物。有不少散文的創作,往往受環境的影響。因此,了解文章的相關背景,是閱讀鑒賞散文的一把鑰匙。閱讀《獸·人·鬼》(2000年春季),就必須認真閱讀注釋,分析背景材料。抗戰勝利後,國統區人民掀起了反內戰運動,國民黨當局卻大行不義,倒行逆施,製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慘案。聞一多先生十分悲憤,堅決主張聲援學生的愛國運動,對個別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極為不滿,於是寫了這篇文章。透視創作歷程,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思想感情,再對照原文,試卷中的問題就不難找到答案。
3、藉助想像,體察作者情感。散文屬於文學范疇,閱讀散文必須發揮聯想和想像,結合個人生活體驗,和作者情感發生強烈共鳴。讀《長城》,如果能聯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對「長城」的議論,能想像到長城上狼煙四起,民族斗爭的慘烈,想像到中華民族的屈辱歷程,就不難觸摸到作者那顆希望中華民族走出封閉與落後,走向繁榮與強大的赤誠滾燙的心。
4、辨識手法,找准突破口。托物言志是散文常用的主要表現手法之一,托物言志類散文也多次出現在高考試題中。如《報秋》(1998年),這是一篇章法嚴謹而又情文並茂的散文,深含著生活的哲理。作者通過玉簪花這個載體,提醒人們要多珍惜光陰,抓住現在,抓住人生的每是每刻,有所作為,不能虛度年華。這就是「玉簪花精神」。抓住這個「精神」,也就等於找准了閱讀的突破口。
5、明確技巧,提高答題效率。閱讀散文,掌握一些常見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技巧,可以提高閱讀效率,提高答題的正確率。常見的有:①比喻。如「獸」「鬼」各指什麼(《獸·人·鬼》);②反襯。如《報秋》中用太陽花反襯玉簪花生命力之強;③對比。如《青菜》(1993年)中,「高高翹起的狗尾巴草」,「自我炫耀的燈籠草」,「凌空懸掛的黃瓜」,與「緊緊依靠大地,樸素沉著的青菜」形成了鮮明的對比;④象徵。如《門》(2001年)中的「門」;⑤排比。如「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報秋》),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到了強化作用;⑥變換人稱。用「我」增強文章的真實性,用「你」便於抒情,便於對話,拉近與讀者的距離,用「它」或「她」只是寫了不同人的感受。
6、瞻前顧後,分析句段關系。閱讀散文時還要瞻前顧後,注意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前後勾連。如《話說知音》(2002年),為什麼說「知音的傳說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必須理清前四段之間的關系。第一段寫自從有了關於知音的傳說後,人們對知音的神往和渴求;第二、三、四段寫了關於知音的傳說在歷代典籍中的記載。綜合這兩部分,就回答了以上問題。二者缺其一,都不是完整的回答。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閱讀散文還需注意文體特點。敘事散文講求以小見大,形與神的關系是重點;寫景散文注意情景交融,情與景的契合是關鍵;詠物散文托物言志,盡可能體味象徵手法。但有一點更重要,那就是,閱讀鑒賞散文要用自己的「心」去發現「散文的心」,用自己的人生體驗和智慧去解讀「作者心靈彈奏的歌聲」。[編輯本段](七)散文的寫作技巧
首先,必須明確一個散文寫作觀念,即散文的唯一內容和對象是作者的感情體驗。有了散文的內在結構——感情體驗,只要再明確外在結構的核心就可以寫好散文。外在結構的核心是細節。散文和小說一樣,建立在細節的描寫和敘述的基礎上,但細節的排列組合方式不同。可以說,小說組合細節是「以盤盛珠」,而散文則是「以線穿珠」。小說的「盤」是一個社會的橫切面,具備沖突,各種階層、力量的人物或隱或顯,而細節只能在這樣的「盤」中有機地展開。散文的「線」,就是感情體驗,或多或少,隨手拈來,任情揮灑——以感情體驗的表現為准。由此,我們說散文(應稱藝術散文),是最自由的文體,散漫如水,手法靈活。
只要弄清這些,寫真實自我及由此生發的個性口語、感情體驗和細節描寫,就掌握了散文寫作的要領,什麼章法(如文眼)、意境等等一般化認識都不必過於拘謹地學習,其他文體理論知識和寫作基礎理論都會講到。
散文主要分為記敘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傳統的不明確的說法)兩種。下面將兩種散文的模式列出,供初學者和高等教育應試者選擇使用。
記敘散文模式
【開頭】①感情化語言概括敘述「我」和該人,重點在後,介紹該人,如肖像描寫。②兩者關系及該人精神特質的議論。
【中間】一種情況:一件事。從開頭、發展到結尾,細致敘述和描寫。另一種情況:幾件事。每件事即每層次前,可以用對該人精神特質的一個因素領起,以對該人的感情體驗及整體議論來貫穿幾件事。
【結尾】①重申特質,照應開頭。②深化感情關系,發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開頭】①敘述自己與景物的關系。②議論景物和自己。
【中間】①描寫景物,分出層次,細致動人。②發揮聯想。
【結尾】感慨
㈢ 新中國成立後的歷史小故事
1、和平解放西藏
經過許多斗爭和工作,挫敗了美英等阻撓談判的陰謀。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團,終於在1951年4月下旬抵京談判,並於5月23日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
2、抗美援朝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3、大躍進
1957年9月,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上,毛澤東認為1956年對經濟工作中過急情況的糾正是「反冒進」。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農業發展綱要四十條(修正草案)》,這實際是農業「大躍進」的綱領。
會後,全國大部分省、自治區召開黨的各級幹部會議,傳達貫徹三中全會精神,積極准備掀起工農業生產的高潮。
4、四五運動
四五運動源於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的悼念。1976年1月8日,周恩來逝世,全國各族人民無限悲痛。但是,「四人幫」壓制廣大人民群眾悼念周恩來,誣陷鄧小平,加緊篡黨奪權的陰謀活動,激起人民群眾的強烈義憤。
5、許海峰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
許海峰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成為本屆奧運會首金得主,同時也是中國首位奧運冠軍,實現了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㈣ 水滸傳原著的有聲小說,不是評書,象宋懷強播講的,要全書的,在哪下載,謝謝!
當今評書5傑之20佳作
按朝代順序分列如下:
1 袁闊成《西楚霸王》:袍帶書。
此書講述了秦末專楚漢相爭的故事,著屬重刻畫了項羽這位堪稱「古代第一勇武豪傑」的形象與事跡。這段傳奇故事的播講者除丁正洪、丁建中父子外,現代評書藝人中袁老算是一個亮點。
2 連麗如《東漢演義》:袍帶書。
此書講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劉秀興兵起義滅新,以及消滅各家反王,建立東漢王朝的傳奇故事。連麗如演播此書得到了其父連闊如的一些「皮毛」,雖不如其父說此書之經典,但仍算是其一部代表力作。
3 田連元《劉秀傳》:袍帶書。
此書講述了西漢末年王莽篡漢,劉秀起義滅新的傳奇故事。田連元播講此書,雖不如連闊如父女之氣勢磅礴,長篇大論;但卻自成一家,極具特色,而且情節緊湊,高潮迭起,聽得人慾罷不能。此書堪稱田連元最得意之作。另外,此書的話本書籍入選了春風出版社的十大傳統評書。
4 袁闊成《三國演義》:袍帶書。
此書是袁闊成以及一些優秀曲藝學者根據原著小說,共同創作成的評書。袁闊成演播此書,集中表現似洹捌
㈤ 有聲小說mp3打包
網路MP3里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