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抗美援朝小故事短點的,垃圾的不要來
邱少雲的故事
1952年10月,邱少雲所在的連隊接受消滅平康和金化之間的三九一高地的敵軍的任務。
深夜,五十多名身披偽裝茅草的戰士,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在那蒿草叢生的開闊地埋伏了下來。 次日中午,敵人的燃燒彈引燃了他身邊的草叢,這時,他只須打滾翻身即可避免燒身。但為了避免暴露目標,他嚴守潛伏紀律,忍受著烈火燒身的劇痛,堅持一動不動,像一塊巨石。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戰斗的勝利。
戰斗結束後,同志們在邱少雲潛伏的位置上,看見他用雙手在地上摳出的深深的土坑……
⑵ 抗美援朝戰爭的文學作品
《朝鮮戰爭》、《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遠東朝鮮戰爭》。
一、《朝鮮戰爭》
《朝鮮戰爭》的寫作而言,生動地記述一場戰爭的歷史很重要,深刻地記述戰爭中一個民族的精神歷史更重要。因為前者是「昨天」的事情,而後者會在今天傳承,並將影響到我們的明天。
作者力圖讓今天的讀者在《朝鮮戰爭》中因為祖國、民族、理想、精神、信念、意志等等因素,與他們的前輩相識相知,重溫一個人、一支軍隊、一個民族無論什麼時候都需要的不屈的精神。
還有那位令全世界矚目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 《朝鮮戰爭》第一次出版的時候,名為《遠東 朝鮮戰爭》,現在重新修訂後再版,採納了眾多讀者的意見,更名為《朝鮮戰爭》。同時,在修訂的過程中,採納軍史專家的意見,將書中所有的電文重新一一核對;並在海內外一部分讀者的建議下,引用了此書出版後美軍最新問世的戰爭史料。
二、《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史》
實錄了抗美援朝戰爭的主要歷程,探討現代局部戰爭和未來反侵略戰爭指導規律。
三、《遠東朝鮮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幾乎沒有人懷疑,美國和美軍的戰爭能力;也沒有人懷疑,美國和美軍將在未來的戰爭中必勝。然而短短五年後,這個國家和這支軍隊在朝鮮戰爭中卻失敗了。
強大的美國軍隊稱他們在朝鮮的失敗是「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結局」。想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這次戰爭失敗的結局令這個軍事強國舉國不解,《遠東朝鮮戰爭》真實地再現了這次戰爭的宏大過程。

(2)朝鮮戰爭短篇小說600字擴展閱讀
抗美援朝的影響
1、抗美援朝對於中國恢復國民經濟和開展各項建設事業直接起到了保障的作用。為中國爭取到了相當長時期的和平建設的環境。
2、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鞏固了中國新生的人民政權,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頂住了美國侵略擴張的勢頭,使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提高,極大地增強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為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改革贏得了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3、對於剛剛誕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來說,雖然在這場戰爭中犧牲了很多,但通過與美國對等作戰,完全確立了革命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另外中國人民解放軍作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與美軍作戰,經受了「現代戰爭的考驗」,成長為一支能夠適應現代戰爭的正規軍。
⑶ 急··要抗美援朝小故事 簡短的 50~100字
1952年十月,上甘嶺戰役打響了,這是朝鮮戰場上最激烈的一次陣地戰。黃繼光所有的營已經持續戰鬥了四天四夜,第五天夜晚接到上級的命令么?在黎明之前奪下被敵人佔領的597點酒高進攻開始了,大炮在轟鳴,戰士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山頭,就要到達597.9,高地的主峰了,突然敵人一個火,力點兇猛的射擊起來,戰士們屢次突擊都被比雨點還密的彈彈壓回來,東方升起了啟明星,營參謀長看看錶已經四點多了,如果不很快摧毀這個火力點,在黎明前就公布下午97.9高地的主峰了,已經奪得了那些山頭,就會全部丟失,黃繼光憤怒的怒視著敵人的火力點,他轉過身來,堅定地對營參謀長說,參謀長,請把這個任務交給我吧,參謀長緊握著黃繼光的手,說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這個光榮又艱巨的任務,激光帶上兩個戰士,拿了手雷,喊了一聲,讓祖國人民聽我們勝利的消息吧!
⑷ 抗美援朝的小故事,50字,一定要少,謝謝你
大家好,我是陌上小桑樹,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當陸軍第1師在遇到了我們129名冰雕戰士之後,氣焰大漲,以為我中國人民志願軍的戰士全部凍成了冰雕,但是在他們前進的路上,突然一聲沖鋒號響起,無數的志願軍戰士,宛如神兵天降。
我想這一刻陸軍第1師心中是恐懼的,而我方的志願軍戰士心中是憤怒的。我們是渴望和平的,卻不得不捲入戰火。
本來國內的仗打完了,大家就等著回家抱孩子呢,結果現在這群美國兵把大家逼得不得不上了戰場,身邊那麼多的戰友犧牲。
⑸ 抗美援朝題材小說
小說《苦夏》
繼《黑雪》、《漢江血》等暢銷書之後,作家葉雨蒙潛心准備八年,推出朝鮮戰爭最新力作《苦夏》。紀念朝鮮停戰五十周年,力現最後一戰悲壯慘烈!
內容簡介
該書講述女文工隊員苦夏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悲情故事。出身於地主家庭的女中學生苦夏,16歲時在營長藺有亮的引薦下,參軍並當了師文工隊員。入朝參戰前夕,在藺有亮及各級組織的動員下,苦夏極不情願地嫁給了作戰英勇的老紅軍團長翟玉祥。後者答應了苦夏的約法三章。在1953年停戰前的最後絞雜中,翟玉祥、藺有亮以及苦夏的文工隊戰友一個個捐軀沙場……該書是作者繼《黑雪》《漢江血》推出的又一戰爭文學力作。
⑹ 跪求抗美援朝短故事
-----永遠的豐碑:邱少雲-----
在朝鮮邱少雲犧牲的391高地,高高地聳立著一座石壁,上面鐫刻著一行鮮艷奪目的紅漆大字:「為整體、為勝利而自我犧牲的偉大戰士邱少雲同志永垂不朽!」
邱少雲,1931年生,四川省銅梁縣人。1949年12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勇敢,在一次剿匪戰斗中帶病參戰,斃傷匪徒10餘名。1951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部隊開赴前線途中,他冒著美軍飛機的掃射轟炸,從燃燒的居民房屋裡救出1名朝鮮兒童。 1952年10月,所在部隊擔負攻擊金化以西「聯合國軍」前哨陣地391高地。為縮短進攻距離,便於突然發起攻擊,11日夜,部隊組織500餘人在敵陣地前沿的草叢中潛伏。12日12時左右,美軍盲目發射燃燒彈,其中一發落在他潛伏點附近,草叢立即燃燒起來,火勢迅速蔓延到他身上。邱少雲身後就是一條水溝,只要他後退幾步,就勢一翻,就可在泥水裡將火苗撲滅。但為了不暴露目標,確保全體潛伏人員的安全和攻擊任務的完成,他放棄自救,咬緊牙關,任憑烈火燒焦頭發和皮肉,堅持30多分鍾,直至壯烈犧牲。實踐了他在入黨申請書中所寫:「為了世界革命,為了戰斗的勝利,我願意獻出自己的一切!」的鋼鐵誓言。 戰後,所在部隊黨委追認他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追授「模範青年團員」稱號。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給他追記特等功,追授他「一級英雄」稱號。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追授他「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和金星獎章、一級國旗勛章
⑺ 抗美援朝小故事二十字
抗美援朝小故事如下:
故事一:王海駕駛米格15戰機帶領年輕的中國空軍在朝鮮上空與美國空軍展開空戰,擊落敵機4架,擊傷5架,立下赫赫戰功。
故事二:楊根思堅守部隊,抱著炸葯包與湧上來的美軍同歸於盡。
故事三:邱少雲為了不暴露我軍行蹤,忍著烈火的焚燒。

(7)朝鮮戰爭短篇小說600字擴展閱讀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朝鮮戰爭開始之前,中國曾計劃用3年—5年時間恢復生產,將軍費從1950年占預算支出的43%減少到1951年的占預算支出的30%,以全部預算的70%投入經濟建設、文化、教育、衛生事業和改善人民的生活。
⑻ 抗美援朝時期的故事 要短!!!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⑼ 抗美援朝的短故事,<越短越好>
羅盛教
羅盛教,湖南省新化縣相子村人,1931年生在一個貧苦農民的家裡,1949年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50年加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1年參加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任志願軍47軍第141偵察隊文書。他高舉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旗幟,昂首挺胸踏上了朝鮮的土地,一直向南急行軍,迎接戰火的洗禮。當年,他參加了陣地防禦作戰。
1952年1月,朝鮮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裡風雪彌漫,氣溫降到零下2攝氏度以下。2日,一位朝鮮少年崔瑩在櫟沼河上滑冰,不慎摔倒,壓破冰層,掉進2.7米深的冰窟窿里,一瞬間就沒了頂。剛剛投彈訓練歸來的羅盛教見此情景,像接到戰斗命令,毫不猶豫地沖上去。他邊跑邊脫掉棉衣,縱身跳進冰洞,潛入水底尋人。在剌骨的冰水中,羅盛教一連兩次沉入水底,摸到崔瑩,幾次用力把他托出水面,只因冰洞四周的冰層太薄,崔瑩無法爬上去,又塌進冰水中。羅盛教第三次潛入水底摸住崔瑩,雙腳蹬著河底的碎石,使出最後一點力氣,用頭將崔瑩頂出水面,戰友趕來協助救出。崔瑩得救了,羅盛教卻被沖到遠處的冰層下,再也沒有出來。
⑽ 有一本抗美援朝的小說,忘了名字了
《昨天的戰爭》
著名作家孟偉哉三度起筆、歷時26年完成的三卷本120萬字的表現朝鮮戰爭的長篇小說《昨天的戰爭》。它絕不是一部單純意義上的小說,而是上升到了思想的高度,是通過描寫戰爭,對人性、生死和人類命運的影響或作用而進行深重思考的多元性藝術作品。
孟偉哉在小說中寫了這么一件事:在美軍和南朝鮮軍隊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二戰中曾跟隨巴頓將軍參加過對德國軍隊坦克會戰的一位少將,為了鼓舞士氣,以便在對中國志願軍和北朝鮮軍隊的兩棲戰役中進行陸上突擊,他選擇了二戰中他的部隊戰績輝煌的紀念日——「勝利戰士日」來進行軍樂演奏和坦克射擊與噴火演習。就在炮火和軍樂交響,官兵們熱烈歡呼,少將正在得意達到他所期望的心理效果的時候,突然出現一輛坦克,把軍樂隊和將校們沖得四散奔逃,只見炮塔里鑽出一個美國士兵,高舉一張紙展開在頭頂,那紙上寫著一行粗大的字:
我不願死在朝鮮!
於是氣氛驟然轉變,出現了僵局,這個士兵成為事件的焦點。在閱讀的過程中能感覺到作者在處理此處的獨具匠心。對於生命來說,戰爭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傷亡。而身處戰爭中的人們以及後來從藝術的角度描寫戰爭的人們,往往迴避和無視這一點。「沒有一個軍人願在睡夢中被敵人擊斃」,戰爭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一個噩夢。然而,正像作者在前言里所說:「人們不喜歡的事情,不一定都能避免,戰爭往往就是這樣。」他在接下來對化裝潛入敵方基地的志願軍周天雷偵察小分隊趁亂奇襲的描寫中,沒有刻畫什麼英勇的形象和壯烈的場面,而是這樣寫了搶到敵人一輛坦克的周天雷和李亨基:
……於是他(周天雷)用力摁住這機關,讓烈火猛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脫離這火海……
……幾個美軍女樂手拿著小號在雪地里滾爬,李亨基惻隱之心一閃沒有碾壓她們……
在戰爭的背景之上,一個是對待自己的生命的態度,一個是對待敵人生命的態度,這兩個沒有任何褒貶和修飾的細節描寫,卻陳述了作者對人性的思考。
像這樣純粹從人的角度出發去寫戰爭,在我國還為數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