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三家巷有聲普通話小說

三家巷有聲普通話小說

發布時間:2021-06-08 23:06:51

① 荊州、現在有什麼有名 的作家嗎要怎麼找,有怎麼聯系

姓名: 陳應松 性別: 男
類別: 博士 年齡: 1956年
所在地: 武漢 民族: 漢族
星座: 職業: 作家
愛好: 普通話 筆名:
單位: 湖北省作家協會
畢業院校:

人物介紹: 陳應松,1956年生於湖北公安縣。1987年畢業於武漢大學中文系。1973年赴鄉村插隊務農,後歷任公安縣水運公司職工、縣文化館創作輔導員,湖北省文化廳藝術處幹部,芳草雜志社編輯,湖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文學創作一級。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出版有長篇小說《魂不守舍》、《失語的村莊》、《別讓我感動》;小說集《豹子最後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黑艄樓》、《蒼顏》等;隨筆集《世紀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鎮逝水錄》,詩集《夢游的歌手》等。 曾獲首屆全國環境文學獎、2004年人民文學獎、第一、二屆湖北文學獎等。

主要業績: 出版有長篇小說《魂不守舍》、《失語的村莊》、《別讓我感動》;小說集《豹子最後的舞蹈》、《大街上的水手》、《黑艄樓》、《蒼顏》等;隨筆集《世紀末偷想》、《在拇指上耕田》、《小鎮逝水錄》,詩集《夢游的歌手》等。

個人榮譽: 曾獲首屆全國環境文學獎、2004年人民文學獎、第一、二屆湖北文學獎等。

姓名: 裕德齡 性別: 女
類別: 歷史名人 年齡: 1881~1944
所在地: 荊州 民族: 滿族
星座: 職業: 作家
愛好: 筆名:
單位:
畢業院校:

人物介紹: 旅美作家。光緒二十一年(1895),其父裕庚出使日本及歐洲各國,裕德齡及兄勛齡、妹容齡隨行,並在法國巴黎留學。光緒二十七年歸國後,慈禧太後便將通曉外文、知悉禮儀的裕德齡姐妹二人召入宮中,留作貼身侍從女官,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時人尊為"德齡公主"。光緒三十四年(1908),慈禧病卒,裕德齡與容齡出宮,回鄉在沙市寓居。辛亥革命後去上海,與美國駐上海副領事懷特結婚。1915年,隨懷特赴美,開始用英文創作,撰寫多部作品,署名"德齡公主",成為當時美國的著名作家之一。其《御香飄渺錄》、《瀛台泣血記》被譯成多國文字。抗日戰爭爆發,組織美籍華人開展"中國之夜"和"一碗飯運動",為抗戰募捐。1944年12月22日在加拿大遇車禍身亡。

② 南方的舊文化是什麼

首 頁 | 文聯在線 | 廣東戲劇 | 廣東電影 | 廣東電視 | 廣東音樂 | 廣東舞蹈 | 廣東美術 | 廣東書法 | 廣東攝影

廣東曲藝 | 廣東雜技 | 廣東民間文藝 | 廣東文藝批評 | 藝術鑒賞 | 產業與市場 | 藝術家天地 | 文聯下屬單位 | 藝術網論壇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赴深圳采風 慾望敘述與當下文化難題 縱論武俠與影視 金庸廣州「五講」傾倒聽眾

·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簡介
·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章程
·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第一屆主席團名單
·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第二屆主席團名單
·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名單
· 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主席黃樹森
更多〉〉

廣東名人訪談

· 劉斯奮:博識 慧眼 詩心
· 陳中秋:創作與人生 揮灑自如
· 姚錫娟:一切從聲音開始
· 潘鶴:敢與羅丹試比高
· 鄭秋楓:我的一生用於創作音樂
· 陳翹:用舞美化人生
更多〉〉

文藝評論

· 南方文化論綱
· "廣派"文學批評的歷史與基本特徵速寫
· 慾望敘述與當下文化難題
· 漢代角抵戲<東海黃公>與"粵祝"
· 敘事也是一種權力——中國當代小說的話語變遷
· 校園文學:為文壇帶來「鯰魚效應」
更多〉〉

廣東藝術網首頁 > 廣東批評 > 文藝評論

南方文化論綱
近些年來,伴隨著廣東在國內地位的日益上升,有一個論題,一直在我的思維場儲存著,活躍著,非得用文字整理出來不可,否則,無法安寧。而今,值此第四本文學評論集《歷史會記住這些名字》出版之際,以"跋"的形式,來完成這個擱置多年而又不斷挑起思緒的話題,即是:關於南方文化的總體思索。

區別於各種地域類型的南方文化的主體精神與基本特徵

南方文化首先是但又不僅僅是一個地域地理概念,更是一個歷史概念和人文概念。它鮮明地區別於其他地域地理類型的文化。

南起海南島,東至遼東半島,還只是中國沿海經濟發展戰略的一種構想與初具成效的實踐。顯然,關於沿海大文化圈的設想,尚未形成一種質的規范的新型文化形態。

以廣東為典型代表的南方文化,既區別於地域地理意義上的大南方文化,也區別於大南方文化中的"海派"文化,區別於以"京派"文化為典型代表的內陸文化、中原文化,區別於港台文化,區別於海外華文文化。

廣東文化有種種別稱:"嶺南文化"、"嶺南文派"、"珠江文化"、"珠江大文化圈"等,我想用一個規范的統一的概念,即南方文化,或以廣東為典型代表的南方文化。

由於傳統的基因與力量,更由於近代、現代、當代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的不停頓的變動,南方文化最終健全與完整地形成身的主體精神與基本特徵,從而也打破了"中原文化中心論"大一統的文化觀。

在古代,嶺南遠離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近代史上,廣東不僅是政治的-個重要策源地,也是民主與科學思想文化的重要基地。到了當代中國,更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經濟改革的綜合試驗區,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的交匯點。從洪秀全始, 中經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一個多世紀以來,構成由南向北的綜合輻射力。同時,也形成了廣東大的人文環境與人文景觀的基本特點:政治昌明,經濟發展,社會穩定,文化寬松。

南方文化就其本質而言,是開放式的。既對整個世界開放、也對中國內陸開放。不太追蹤和迎合非正常非歷史契合性的虛擬的"潮流"、"思潮',勇於和擅於求真求實求新。一方面,它既保留了民族文化血緣、親情的歷史聯系與淵源,具備民族文化吸納、同化與揚棄的能力,另一方面,更具有個性的差異,形成了自身獨立的文化精神品格與文化人格力量。地域性與超越性,時空性與超前性,個性與時代趨向性相結合是其基本特徵。

廣東處於商品經濟、市場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主體意識、個體意識必然相對活躍、強烈,主體意識、個體意識中的競爭性、探索性、創造性也必然耀眼奪目,加之沒有奉行不切實際不合時代潮流趨向的"左"的嚴厲的文藝政策,由此形成一種"各自為主"的創作與理論批評的自由狀態與自由心境。但又不因此去扼殺客體意識、群體意識,反之,主體意識、個體意識非但不去損害反而要與大眾、人類的共同利益吻合,由個體而群體、由群體而社會,提高全民族的綜合素質和現代文化文明。從而,也構成了南方文化開放性與兼容性並舉的特點。

南方文化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被忽略及其歧見,恰好證明這種文化生存形態的現實存在

在已見到的關於文學史的教科書、著作中.對廣東文化尤其是廣東文學的評價,總體來說是偏低的,論者和著述者在價值判斷、取捨上,確實忽略甚至忘卻了文化、文學在地域地理上的差別,在文化精神的實體、主體、風貌上的差別,在文化傳統和現代意識上的差別,加上北方批評家未能從整體上以及當代中國文化、中國文學這個參照繫上來認識、把握、估價廣東文學,也不可避免產生偏誤,造成這種評價不十分准確、不十分客觀的一種現狀。

這里,僅以當代廣東文學幾個巨頭的重大作品的命運為例來加以說明。

歐陽山長篇巨著《當代風流》的第一卷《三家巷》,周揚同志在全國第三次文代會上的報告將其列為建國後優秀長篇小說之一。但當時的批評界對《三家巷》採取的態度不甚熱情。及至後來政治上的極左思潮興起,《三家巷》首當其中,延續了長達七年之久的撻伐:定性為"典型的資產階級反動作品"、"黑作品"。一直到粉碎"四人幫"之後,《三家巷》政治上恢復了名譽,文學上也給予了肯定,但是,《三家巷》的文學成就與文學批評界給予它的估價和地位仍然是不相稱的。這不能不看成是對最充分體現了南方文學精神品格的-部代表作所抱有的偏見與狹隘情緒。

同樣是反映同時代革命歷史斗爭的長篇小說《紅旗譜》,則被文學界推到了至高至上的地位。《紅旗譜》無疑是當代中國一部傑出的、優秀的大型作品,但從兩部都具有相當高文學成就的作品的迥然不同的命運.可以看出南方文學在某些批評家眼中被忽略、被冷淡的現象。

秦牧與劉白羽、魏巍、楊朔,並稱為建國後十七年中的散文四大家。劉白羽、魏巍、楊朔的散文,更貼近時代和現實生活,對新時代、新生活及其創造者們,懷有強烈的歌贊激情,同時也形成了各自鮮明的藝術風格、個性。但由於歷史的局限和作家自我生活觀念與價值評判的限制,尤其是楊朔的散文也有對生活認識的唯心論與非理性的缺陷。而秦牧的散文,由於海闊天空式的想像,珍珠式的歷史知識的串連,其間也許單純並不博大的哲理式的思索,以及對歷史所持的一種較為冷靜的觀察,加上匯融了極其濃郁的南方風情,所以能站立在浩大的中國當代散文園地,獨立卓然成為一大家。但十七年中的文學批評,存在著一種"抑南(秦牧)揚北(楊朔)"的不正常現象。褒貶差異很大。認為秦牧的散文廣博而不精深,充滿地域地理風情色彩而欠缺豐厚的時代內涵,這樣,就不是從作品的精神主體和作家的個性風貌上作一種客觀的、平等的價值判斷。在極左思潮泛濫時,《花城》的命運與《三家巷》一樣,也被判定為"典型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作品"。

陳殘雲與同為南方作家的周立波(主要是短篇小說),在南方風格風情描寫上,在明快、輕盈的基調的把握上有共同點。周立波享有崇高的文學地位,而陳殘雲(包括他最重要的代表作長篇小說《香飄四季》,則未能得到更公正的評價。

文學作品本身的價值與價值的評判、取捨,在不違背大的原則、方向的前提下,不能只有一種樣式的文學批評及文學審美的同一標准、尺度,作家作品的風格、個性,尤其是地域地理因政治、經濟的變革帶來文化形態、文化品格、文化精神、文化觀念和文化意識的變化,及由此引起作家創作風格、個性新的差異,尤應進入批評家的批評視野。

新時期以來,廣東文學在創作的走向上,它的初始階段,順應了當時整個中國的文學思潮,在"傷痕文學"尤其是知青文學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其中-些優秀之作,當之無愧地可進入當代知青文學的重要作品之列。

然而,廣東文學創作界和理論批評界開始更清醒地意識到自身的價值,恰恰是在於那些體現了現代南方文化形態、文化品格、文化精神、文化觀念、文化意識的作品。而這至關重要的一個轉折點,並沒有引起當代整個中國文學批評界的特別重視,在廣東不少批評家中,也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

"劉西鴻現象"與"《商界》現象",足以佐證。

盡管有極個別北方作家、批評家推崇劉西鴻的小說,但仍然沒有充分意識到劉西鴻的創作及由此引起的"劉西鴻現象"在於它體現了一種具有新型的現代南方生活觀念和文化精神。劉西鴻筆下的人物,只有在南方改革開放前沿地帶,才可能孕育和具備那種精神氣質與智慧風貌,灑脫,獨立不羈,個性突出,強調了自我價值選擇的自由度,以及審視把握自己命運的獨立性,作家創作心態的放鬆,思維的創新,小說人物、心理、語言的現代人韻味,語言句式規范的破除,顯得隨意散漫,都給廣東文壇帶來一股清新氣息。

關於"劉西鴻現象"的價值,不在於分清她的創作成就究竟有多大,缺陷有多少,而在於她真正體現了一種新的創作走向,在於她提供了創作心態上的一種自由度。

關於錢石昌、歐偉雄的長篇小說《商界》,北方批評家寫了一點文章,但評價不高,持所謂"冷觀"態度。這種批評,因為離開了《商界》所賴以誕生的特定的現實社會環境,以及它所體現的-種文學價值取向,這種批評就是-般性,而非超越性的。

《商界》是當代中國文學第-部正面反映商品經濟現實命運的重要作品。小說中的人物及其關系的調整、重組,反映了現代社會商品經濟變動的復雜性、趨前性,人物在這種變動中建立起了現代生活觀念、現代人格、現代人倫人性,從而,將純粹地域地理意義上的南方文學引入現代南方經濟意識及其所引起的觀念變動的深入層次。誰也沒有認為這部作品已達到很高的藝術成就,更非完美無缺。而某些北方(也包括南方)批評家的不幸卻在於將作品中最富開拓創造意味的那種寶貴素質忽略了。

在報告文學的寫作上,廣東作家也體現出一定的獨立意識。

新時期報告文學開創時期,是對名人的一種"崇拜",廣東這方面沒有在全國影響太大的作品。當走向對人的價值、人的生存生態環境關注時,廣東的報告文學作家既獨立於題材上的"明星意識"之外,又不在生存生態環境題材上趨同,而將目光投注自己腳下正在開墾、開發、開放的現實大地,熱情謳歌新型的人物及其業績。在寫作方法上,尋找一種集團軍式的、系列式的、大面積式的對-個地區、一個行業的改革開放現狀及其發展趨勢作總體把握。

題材取向、審美取向上的大一統思想,在南方受到挑戰。

為南方文化的發展與強壯,提供優良的外部環境

四十幾年來,廣東在文藝思潮、文藝運動中,曾兩次扮演過引領潮流的角色。這與廣東處在政治、經濟、文化的一個較為特殊的位置與氛圍有很大關系。

六十年代初期,當我國的文藝方針政策再度發生嚴重傾斜時,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選擇廣州,於1962年3月召開了全國話劇、歌劇、兒童劇創作座談會。周總理對前往廣州的在京話劇、歌劇、兒童劇作家講了-次話,陳老總在座談會上也講了一次話。這兩次講話和這個座談會,中心題旨是在檢討正反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重申黨的知識分子政策和文藝、文化政策,糾正"左"的偏向。是創作和理論上的一次勇敢的撥亂反正。在全國產生了相當強烈的震動和積極的影響。當時之所以會選擇廣州作為基地,不能說是偶然的。從客觀條件來說,陶鑄同志主持中南局的工作,提供了思想文化領域相對開放、穩定的政策環境。由此,廣州作為全國三大文化中心(北京、上海、廣州)的地位得以名副其實的奠立。有了與文化中心地位相對等相適應的社會化政策化的實踐,引起了全國文藝、文化界的注目。

打倒"四人幫"初期,全國的首要任務是政治上、組織上的撥亂反正,對建國後十七年的文藝如何評價尚未有結論,沒有完全解凍。而廣東,同時在文學上的撥亂反正先走一步,不僅否定了"文藝黑線專政"論,還在全國第一個徹底否定"文藝黑線"論,對"文化大革命"中有影響的、政治傾向嚴重不良的兩部作品"發難",被全國譽為發射了兩顆"中程導彈"。正是在這種背景和氣氛下,當時尚未正式平反和復出的文藝、文化界的幾位巨頭--周揚、夏衍、林默涵、張光年等紛紛南下,雲集廣州。廣東文藝界當時以自己政治的敏銳,思想解放者的勇氣,而矚目全國。

建國後,廣東幾任主持宣傳文化工作的省委領導,都實行-種清明、開放的思想文化政策,頗有政績和口碑。文藝、文化界-直相對穩定,沒有出現大波大折的現象。

陶鑄同志長期身任中共廣東省委和中南局的主要領導,雖然不直接分管文藝、文化工作,但始終十分關注文化建設,關心知識分子命運,與許多文化人交了朋友,休戚相關。他本人也是一位政論式的散文作家。崇尚歷史、人格與道德力量。

吳南生同志與文化界、文化人的關系也很密切。打倒"四人幫"之後,廣東引領文藝潮流的行動。果沒有吳南生同志的膽識與氣魄,沒有他的直接領導與參與,是不可想像的。正是在這種情勢下,廣東才迅速地恢復了創作的生機,迅速組織起了專業文學創作隊伍,建立了"魯迅文藝獎"基金。

任仲夷同志作為當時省委的主要領導,主要精力集中在抓政治和經濟的建設上,但又十分注意文化問題,而且將二者放在同樣世界新格局和歷史背景下進行考察,從根本上尋找改革開放的時機與出路。廣東處於兩種文化、兩種制度的臨界點上,一方面要實行思想文化開放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有某種選擇和控制,據此,任仲夷提出了"排污不排外",也就是"有所引進,有所控制"的總體方針,這既是文化的,也是政治的、經濟意義上的。這樣,對外來文化、港台文化以及商品經濟沖擊帶來的正負面影響,就有了一個正確、客觀的尺度。既扶持、弘揚民族文化的精華,又積極借鑒、吸收外來文化的優秀成果,同時在現代文化中找到進取與開拓的人文新質。

楊應彬同志在任期間,提出了抓"拳頭"產品的思想,對於推動和提高廣東文學創作的質量產生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黃浩同志主持思想宣傳文化工作,正值國內外的政治氣候處於一個相當復雜的時期,他堅守辯證法思想,清醒地把握局勢,分析情況,尋找對策。這樣,保持了思想文化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並提出了發展社會主義文藝較為完整的思路:一個根本任務:發展藝術生產力、繁榮文藝,是社會主義文藝工作的根本任務;三個為主:以馬克思主義為主導,以社會主義為內容、民族形式為主體,以"兩為"方向為主流;三個規律:藝術規律,文藝創作規律,社會主義文化藝術發展規律;三個抓:抓根本性建設,抓宏觀決策,抓思想引導;兩個關系:繁榮文藝與整頓的關系,繁榮文藝與深化改革的關系。強調文藝的社會主義方向,強調主旋律的原則,但更強調在整頓中建設,在深化改革中著眼於創作與繁榮。並將這個整體思路付諸實踐,以抓點與樹立典型的方法,帶動全局創作。1986年3月,協助省委主要領導,召開了"廣東中青年作家創作研討會",對推動廣東的文學創作,發揮了可觀的作用,形成了創作的一個高潮,出了一些好作品,尤其是長篇小說有了新的建樹。之後,又親自抓了慶祝建國四十周年重點作品的創作,收獲頗豐。建黨七十周年,又出點子,抓反映廣東改革開放背景生活的長篇電視連續劇創作。

新任中共廣東省委書記謝非同志,1986年3月,親自主持了"廣東中青年作家創作研討會"。在硬體建設方面,抓了廣東博物館、廣東美術館、廣東星海音樂廳三項主體工程。今年2月,又親自批示提議在紀念《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五十周年之際,召開一個以"深入生活、反映生活、服務人民"為主題的文藝創作經驗交流會,並發表了《改革開放時代需要更多文藝作品》的重要文章。

南方文化正從創作群體、創作實踐與理論批評各個方面體現出來

經過四十幾年來的風風雨雨,廣東文藝隊伍沒有出現明顯的斷層現象,後繼有人。許多在國際、全國、本省和外省獲獎的作品,大都出自他們之手。

建國後十七年中,廣東形成了四支有實力的隊伍:延安時期後又隨軍南下與留在廣東及從香港、東南亞回來的歸僑作家;廣州軍區以詩人為主體的作家;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崛起的一代小說家,在《金沙洲》、《三家巷》討論、爭鳴中造就的一代文學批評新人。

新時期以來,除省直隊伍(省作家協會文學院是-個主體)外,又形成了廣州市、深圳市、廣州軍區四個新的創作群體,他們各自都有獨立的創作力量,有自己的文化特點,有可觀的創作成就。
廣州市的創作體現了改革開放大背景下現代大都市的文化意識與特徵。注意在經濟、文化的氛圍中將眼光投注於現實世界的變動。市民、市井、世俗的鄉村型的城市文化心態,開始讓位於真正現代城市型的都市文化心態。但又不是純粹西方城市文學主題的演繹。

深圳市出了以劉西鴻為代表的一代文學新人,以及由此引起全國關注的"劉西鴻現象",表明作為南方文化重要一翼的特區文化形態正在形成。

現在廣州軍區作家的創作主體是"外來戶",又面對廣東這塊土地的現實,文化觀念與文化心態都處於"轉型期"過程。"特區軍旅文學"作為中國當代軍事文學的一面旗幟與當代文學的-個理論口號,正在以自己有力的創作實績,得到認可。

四十幾年來,廣東的文學創作,曾先後出現過三個高潮時期:五十年代中期,五十年代末期六十年代初期,新時期(這十幾年中自然還有發展的不平衡時期)。

新時期十幾年的廣東文學,是建國以來非常活躍、影響很大,成果不少的一個時期。從發展的階段和趨勢看,是穩定的,持續前進的。我們曾經有過在全國領潮流、領銜的文藝作品和文藝批評理論,更重要的,我們加深了現代南方文化的自主、自立意識,具有這種文化形態、文化品格、文化精神、文化觀念、文化意識的創作與理論批評,正在日益茁壯生長與成熟起來。這正是新時期廣東文壇最富成果和最重要的建樹。

這里,有必要重點論及深圳的特區文化現象。

深圳是目前國內移民最多的城市。移民城市,往往是最聰明的城市。以美國為例,可稱得上是一個人才與智慧的移民"聯合國"。澳大利亞也是世界上移民最多的國家之一。日本、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但由於特別重視吸取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文化知識,向全球高價購買"腦(袋)智(慧)",很快又從廢墟上站立了起來,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強國、大國。香港是世界金融、商貿的重要中心之一,也是人才、智慧互通有無的一個地區。

深圳特區文化首要和最基本的一個特徵,也是移民性。人口結構,百分之九十三以上是外地人,而青年又佔了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文化結構,本土文化根基並不深厚,雖然有某些素質與特徵構成,但終究未能形成一個很穩定、很強勁的中心,這里成了各種文化湧入的廣闊"市場",語言結構,廣東客家方言、潮州方言、廣州方言為三大語系,普通話為其統-語言,外語(主要是英語,還有日語)作為開放社會所必備的一種重要交際和智力工具,也在擴大自己的接受對象;知識結構,本土知識層基礎十分薄弱,引進內地高級知識分子六萬多人,但絕大多數移民的文化知識水平不高,出現斷層;法制結構,被稱為"內地的香港",按國際慣例實行管理,參與國際商品市場的循環與競爭,順應世界潮流導向,制定文化引進三十多條法規。

深圳特區文化的第二個基本特徵,是邊緣性。處在環太平洋的一個特殊位置,是一種窗口式的地域地理環境。對外是"窗口",對內也是"窗口",經濟結構是-種網路式、多種經濟形態,經濟成分並存;三資、合資、獨資、個體企業佔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又以市場為重要運轉機制,佔百分之九十以上,社會結構、社會規范包括政治形態、觀念形態、人倫關系乃至生活的行為方式,突破了原有的單純的結構,較充分體現了過渡時期的種種特徵。

深圳特區文化的第三個基本特徵,是交匯性。由於地理、經濟、人口的原因,這里成了各種哲學思潮、社會思潮、文化思潮的集合點。

深圳特區文化正是在這種移民性、邊緣性、交匯性的差異與認同中,在新型的社會生活形態的孕育與生長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位置與價值取向,既不完全同於內陸文化,也不完全同於港台文化,而更具有新興的現代文化的開放、創新、容納、多元、大眾的品格,以及為商品經濟相適應、相發展的新型現代人際關系、人倫關系與現代人的特點。民族文化為淵源,現代文化為主體,多元文化為個性,即是特區文化的區域性特點。

特區文化是在本土文化、內陸文化、香港文化、西方文化的碰撞、融合中,產生的一種新質文化。要提高特區文化的地位、層次與品味,還必須加大其歷史的容量與現實的涵蓋。1997年後,香港回歸祖國,香港與深圳直接對接,會形成大陸文化、特區文化對香港文化的沖擊與影響,世界華文文化也會在民族精神與人類精神這個更高的層次上有更多的趨同性。

深圳是座年輕的城市,也是年輕人特區人的城市。未來社會必將更加電視化、廣播化、報紙化、電訊電腦化,世界之間的距離日益縮小,深圳應該也可能為中國和人類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突出的貢獻,增強它的輻射能力與覆蓋面。

在廣東,文學批評隊伍一直比較完整,實力也相當雄厚。老中青三代批評家的結構早已形成。第一代以蕭殷先生為代表,第二代是在關於《金沙洲》、《三家巷》的評論、爭鳴中形成;第三代是新時期考入大學、八十年代前後出現的一代年輕批評家。遺憾的是,文學批評之外,其他藝術門類尚未形成隊伍。

除了上述談到的打倒"四人幫"初期,廣東批評界在文藝思潮、文藝思想上的撥亂反正為全國作出過重大貢獻外,六十年代初期,蕭殷先生在《羊城晚報》主持的關於《金沙洲》的討論,以及由此提出的"典型論"新觀念,在全國也有廣泛影響。八十年代中期起,廣東文學理論批評界在追蹤了全國的種種思潮和范疇之後,開始意識到:應該形成自己獨立的體系、個性與文化特點。要有自己的理論主張、理論口號和批評實踐。這就是"獨立的南方文學批評品格"。由此,區別於以中原文化為內核、為尺度的大一統批評。

新時期以來,廣東文學理論批評界的主要貢獻在於:

1984年11月,廣東省作家協會《當代文壇報》召開"文學與改革"座談會,在全國率先探討了商品經濟運動中文學的地位與價值,以及由商品經濟運動所引起的人生、人際、人倫諸關系的變化、調整與新型關系的締造;

1986年3月,由中共廣東省委召開的"廣東中青年作家創作研討會",老作家吳有恆提出了"建立嶺南文派"的口號;

1986年5月,省作家協會《當代文壇報》在深圳召開"文學與現代文明"研討會,第一次提出了"廣東文學必須反映廣東現代文明"的理論主張與創作指向;

1989年《當代文壇報》的迎春茶會上,提出了建設"珠江大文化圈"的思想,這是此前關於"珠江文化"討論的延伸與升華。

廣東理論批評家個人也先後在這方面發揮了作用。

1986年,郭小東認知"南方精神的再度崛起'(《南方精神的再度崛起》,《當代文壇報》1988年第3期)。

1990年,張奧列倡導"南國都市文學"(《廣州作家群的崛起--廣州市迎接建國四十周年文學評獎述評》,《廣州日報》1990年1月18日)。

1983年,我提出了廣東文學"走出五嶺山脈"的口號(《走出五嶺山脈--兼序伊始小說<黑三點>》,《文學新世紀》1984年第5期)。

1989年,我提出了"建立'廣派'文學批評"的主張(《"廣派"文學批評的歷史與基本特徵速寫--《<落潮之後是漲潮>跋》,《廣州日報》1989年10月5日)。

1992年,我提出了"強化南方文化意識"的思想(《強化南方文化意識》,《嶺南文報》1992年2月28日)。

廣東理論批評家還探討過"知青文學現象"、"劉西鴻現象","《商界》現象"等。

這種種努力,表明理論批評界旨在建立起一支與"京派"、"海派"批評相鼎立的文學批評勁旅的決心。

南方文化是一面耀眼的旗幟, 但不是唯一一面旗幟

舉起南方文化的旗幟,更能增加廣東文壇的凝聚力,更能在中國當代文化勁旅、流派的競爭中,奠定自己的格局與地位。但是,這並非要廣東所有的作家,都必須集合在這面旗幟下,聽從號令,造成新的大一統局面。每個作家完全可以根據自身的主客觀條件,尋找最適合自己的文學選擇。當然,南方文化的精神品格,仍是生活在這塊土壤上的所有作家、藝術家所共同追求的。

1992年3月4日於廣州區庄村--東山湖畔

來源: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 作者:謝望新 日期:2004-09-01 10:48:04

相關新聞

上一條<< >>下一條:"廣派"文學批評的歷史與基本特徵速寫

本網站由廣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地 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龍口西路550號 郵 編:510635 電 話:(020)38486538、38486289
本網站由廣東南方網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製作維護
郵箱:[email protected] 網 址:www.gdart.com
粵ICP備05087461

③ 《老舍小說精選》讀後感

前幾天和朋友聊天,說到六大腕兒的作品,大家掰著指頭嘆息,他們的東西到今天還能看的真不多了,魯迅的雜文和《故事新編》還能看;曹禹的三部話劇也能看;巴金的東西我說了一部《息園》,朋友說了一部小說改的電影《英雄兒女》;說到老舍,我們一齊說《茶館》。朋友的態度沒有我那麼毫無保留,說《茶館》只是第一幕好,後兩幕也有點改走筋了。朋友比較欣賞老舍的兩個說隨筆不是隨筆說小說不是小說的短文,一個是寫坐火車,上來一個特討厭的人,有事兒沒事兒專門麻煩別人,一路不閑著;一個是寫一家子去看電影,沒出門先張羅,姥姥舅舅七大姑八大姨都招呼到了,到電影院電影已經開映了,還禮數不減,彼此大家都客氣到了,全坐踏實了電影也放完了。我跟朋友說,我比較喜歡老舍寫的一武俠短篇小說,寫一耍大刀的,身懷絕技,隱於鬧市,各種人登門拜師,有硬乞的,有軟泡的,老頭就是不露,結尾是在月色之下,老頭一人在後院練了一圈,懷抱大刀,望著月亮自言自語:不傳,就是不傳!

其餘的就那麼回事兒我跟朋友說,想了想,又提了一回《駱駝祥子》,朋友勉強同意了,可我自己又放棄了,仔細想這本書現在放在我手裡恐怕也不會再看了。

知道老舍這名字之前,我已經讀過他的作品,那是在初中,大家互相傳閱一些翻得稀爛沒頭沒尾的舊小說,十九世紀歐洲那些所謂批判現實主義名著和解放後十七年那些革命浪漫主義流行小說我都是那時候看的。有一天,我們院一孩子借給我一本沒有封皮前後都缺了幾十頁的紙張發黃的小說,看它被翻得那個舊勁兒,我想當然以為這是本好看的書,上課的時候在底下看。剛讀頭幾行感覺就很奇怪,那和我們通常看到的小說很不一樣,既沒有歐洲小說中頗費筆墨描寫的伯爵夫人和開不完的上流社會的舞會,也沒有革命作家筆下一定會出現戰爭、屠殺和坐監獄的場面,只是很老實地寫一個舊社會三輪車工人的日常生活。我耐心地看了百十頁,始終等不到激動人心的場面出現,就往後翻,翻到最後的殘頁,也沒找到一段吸引我的情節。那時像《苦菜花》《迎春花》這樣的革命戰爭題材的小說中都有一些性愛描寫,《三家巷》《苦鬥》和《青春之歌》幾乎被我們當愛情小說閱讀。托爾斯秦司湯達他們的小說就更別說了,描寫性愛的那些章節都是書中翻得最舊的地方。

這小說真沒勁。還書的時候我還對借我書的那個院里孩子抱怨,似乎挨了涮,沒讀到感興趣的小說總有些受了損失的感覺、當時好橡也沒打聽作者是誰,書皮撕了,也沒有作者名氣對書中風格強烈的老北京話也沒什麼觸動,因為畢竟和我們日常說的話已經有了很大差別。大概是七八年,粉碎"四人幫"之後,社會上開始給受迫害的人乎反,小說成了平民表達自己看法最時髦最有力的武器,大家都成了文學愛好者。老舍的名字逐漸傳到我的耳朵里,也不知道誰說過,打哪兒聽來一些消息,再提這個人已經很熟悉了。知道這是一在"文革"中自殺的著名老作家,北京人,而且寫作風格就是北京話,是全國惟一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是《駱駝祥子》,這本書也是中國作家惟一在美國曾經暢銷過的小說。這時,我想起幾年前看過覺得沒勁的那本沒頭沒尾的舊書,猜到就是這本書,也不敢說沒勁了。肯定是沒再找來重讀,但後來看過凌子風導的電影和"人藝"演的話劇,都覺得好,再加上受輿論大力灌輸,都說好,自己也有了下意識的接受,當作是自己的判斷再不擊想它,一提老舍搶先便說:知道,《駱駝祥子》,寫得好。其實我是沒有資格講這個話的,因為我並沒有好好讀過這本書,說它好只是人雲亦雲。對那些不管什麼原因我曾覺得好的小說,我都不敢再看,生怕破壞了過去的好印象。

真正使我對老舍這個人作為作家感到佩服的是話劇《茶館》。這部戲我連舞台帶電影看了大概有五六遍,真是好。那個北京話的魅力在這部戲充分得到了展示,直到現在,我們遇到和《茶館》里某句台詞相似的情景還會乾脆就用這句台詞說話,好像沒有比這么說更貼的。很多話都不是光說事兒而是帶狀態的,因而很易於借指,譬如"我餓著,也不能讓這鳥娥著。"就是一種精神嘛,在世紀末大家都很在乎自個的今天,說出來也是擲地有聲,聽上去也不像句大話

④ 廣東話的粵語文學

粵語文學有非常悠久的歷史,在傳統的廣東戲劇,對白及唱詞包含了不少的粵語口語的成分,粵謳、童謠、山歌,及木魚書等,都有濃厚的廣東色彩。
文體方面,清初有以粵語詞語入舊體詩形成的作品。晚清時,興起了三及弟,即同時包含文言,白話及粵方言的文體。在民國初期,一些廣東詩人,以粵語入詩,例如廖恩燾的《嬉笑集》、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中的粵語詩等。在七十年代,香港出現了新三及弟,由白話,粵語及英語組成的新文體。而在中國大陸,由於普通話的推行,粵語地位受到影響,但仍產生一些粵語文學作品。如歐陽山的《三家巷》、陳殘雲的《香飄四季》等。粵語文學是當時可以和清末漢語文學相抗衡的。

⑤ 靚女是什麼意思

1、濃妝艷抹的美女。

引證:宋·張先 《望江南》詞:「青樓宴,靚女薦瑤杯。」

翻譯:在青樓的宴會上,濃妝艷抹的美女用玉制的酒杯為客人倒酒。

2、方言。美女。

引用:歐陽山 《三家巷》十一:「人家都不叫她本名,只管叫她『美人兒』。拿省城的話來說,就叫做『靚女』。」

(5)三家巷有聲普通話小說擴展閱讀

近義詞:

美女[ měi nǚ ] 美麗的女子。

引證:唐代·李白《陌上桑》:美女渭橋東,春還事蠶作。

翻譯:美女在渭橋東採桑,春天正是事蠶作的時候。

反義詞:

東施[ dōng shī ] 醜女名。相傳為美女西施的東鄰。後以泛稱醜女。

引證:清·黃遵憲 《不忍池晚游詩》:「山色湖光一例奇,莫將西子笑東施 。」

翻譯:湖光山色各有各的美好,不要因為西施的美麗就笑話東施的醜陋。

⑥ 三家巷的讀音是什麼

三家巷的讀音是sān jiā xiàng


拼音,是拼讀音節的過程,就是按照普通話音節的構成規律,把聲母、介母、韻母急速連續拼合並加上聲調而成為一個音節。

⑦ 「韻味十足」的意思 「韻味十足」名詞解釋

韻味十足:

讀音:[ yùn wèi shí zú ]

釋義:需要細細品味的、擁有十足意味的意韻。

詳細釋義:

1、亦作「韻味」。風味;情趣。

《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 士真 ﹞心中雖是喜歡,覺得沒些韻味。」

《新民晚報》1992.10.1:「這套很有 中國 文化韻味的叢書,是虧本書。」

2、猶神態。

歐陽山 《三家巷》三一:「整體看來,在那誠懇和俊俏的豐采之中,微露風霜折磨的韻味,使他格外動人。」

近義詞:

生動有趣,涉筆成趣,有聲有色,繪影繪聲,活色生香,妙趣橫生,耐人尋味,回味無窮。

反義詞:

平淡無奇,味同嚼蠟,味如雞肋,味同嚼臘,索然無味,枯燥無味,平淡無味。

造句:

1、這套傢具古樸美觀,透露出一種韻味十足的古典美。

2、水的靈魂如少女一般韻味十足,如孩童一般清新自然,如仙人一般變幻莫測。

3、媽媽最愛聽新鳳霞唱的評劇,覺得她唱得韻味十足。



(7)三家巷有聲普通話小說擴展閱讀:

韻味十足的同義詞:

1、涉筆成趣:

讀音:[shè bǐ chéng qù]

釋義:形容一動筆就畫出或寫出很有意趣的東西。

出自: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說漫評》:「這一段涉筆成趣。」

2、耐人尋味:

讀音:[nài rén xún wèi]

釋義:耐:禁得起;味:意味。尋味:探索體味。

形容值得讓人仔細體會,琢磨。

用 法
:兼語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近義詞:回味無窮、意味深長、別有深意。

出處:
清·張貴勝《遣愁集·卷一·絕倒》:「盧家子年暮而為校書郎『條眉批』,從對面托出,耐人尋味。」

3、繪影繪聲:

讀音:[huì yǐng huì shēng]

釋義:形容敘述或描寫生動逼真。

出處:清·梁廷枬《曲話》三:「《桃花扇》筆意疏爽,寫南朝人物,字字繪影繪聲。」

閱讀全文

與三家巷有聲普通話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