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以下這幾本小說誰看過啊 可以告訴我大概寫的什麼 或者是要表達的思想嗎知道幾本就賜教幾本吧 謝謝啦
峻青,(1922——1991),原名孫俊卿,當代作家。山東海陽縣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貧,只讀了幾年小學,13歲便去工廠當童工。抗日戰爭爆發後參加革命工作。1941年寫出第一篇作品《風雪之夜》,後擔任報紙的記者和編輯工作。解放後任文藝界領導工作。從1954年起寫了一系列優秀短篇小學,如《黎明的河邊》《黨員登記表》等。本文選自散文集《秋色賦》,節選了原文開頭、中間和結尾幾個描寫海濱仲夏夜景色的片段.
峻青是擅長寫革命斗爭題材的有成就的作家。他18歲投身革命,參加過抗日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戰斗中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深深地感動著他,便他總覺得自己有責任將已經過去了的那段令人難忘的斗爭生活再現出來。他說:"在那些艱苦的日子裡,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邊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兒女的壯烈事跡深深地刻在我的記憶里,每一想到這些為了黨和人民的共同事業而慷慨地貢獻了自己的寶貴生命的人們,我的心就情不自禁地跳動起來,發生了一種要用文學創作來表現他們的強烈沖動,這種沖動促使我寫出了這些作品。"正是這種難以抑制的革命激情和崇高的使命感,峻青回憶"了同故鄉山東老區人民戰斗的崢嶸歲月,描寫了戰爭年代中所熟悉所難忘的英雄人物,相繼發表了《馬石山上》《黨員登記表》、《黎明的河邊》、《最後的報告》、《交通站的故事》等短篇小說。這些小說的共同特點是,作者善於用濃重的筆墨,從正面描繪革命斗爭的艱難、殘酷,刻畫在艱苦的環境中解放區人民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堅貞,以及他們大義凜然的革命英雄主義和崇高的自我獻身精神,為我們繪制了一幅幅色彩絢麗、氣吞山河的歷史畫卷,為青年一代提供了一部生動形象的傳統教材。
50年代以後,峻青也寫了一些反映膠東人民在和平建設時期的英雄業績的小說,如《老水牛爺爺》、《蒼松志》、《山鷹》、《丹崖白 雪》等,但總的來看,都不如描寫革命歷史斗爭題材小說的成就高,影響大。而正是這些革命斗爭題材小說的創作,確立了峻青在20世紀後半期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峻青描寫革命歷史斗爭生活的小說從不迴避革命斗爭的艱苦、殘酷,甚至流血犧牲。他往往把人物置放在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尖銳復雜的矛盾旋渦中去經受血與火、生與死的考驗,使人物性格閃現出燦爛奪目的光彩,展現蘊積在人物身上的那種強大的精神力量。《黎明的河邊》就鮮明地體現了這一創作特色。小說描寫的是1947年國民黨軍隊進攻膠東解放區時,通訊員小陳一家為掩護武工隊隊長通過敵人封鎖區,而英勇獻身的事跡。作品始終把小陳置於尖銳激烈的矛盾沖突之中。他危難中受命,要帶領兩名武工隊負責人連夜突破敵人的封鎖線,到濰河東開展工作。這必然要遇到種種艱難險阻,對於一個18歲的小戰士來說,無疑是一個嚴峻的考驗。"濰河狙擊戰"是小說情節的高潮,也是展現小陳英雄性格和崇高思想境界的最動人的章節。當敵人卷土重來,捆綁住他的母親和弟弟作人質,步步向他逼進的時候,他能聽從母親的召喚,開槍向敵人射擊;母親和弟弟犧牲後,他強忍著巨大的悲痛,在身負重傷的情況下,抱住還鄉團頭子跳下了濁浪滾滾的濰河,為革命獻出了年輕的生命。小說就是通過這一系列描寫,展現了他勇敢機智,忠於革命事業,富於自我犧牲的精神。
峻青是一位富有獨創性的作家。他小說創作中所顯示出來的這種特色,其美學風格是悲與壯的高度融合,同時又始終洋溢著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理想主義的精神。所以說,悲壯的格調和理想化的色彩是他描寫革命歷史斗爭題材小說的又一個顯著特點。
在峻青的小說中,人物活動的環境總是十分險惡嚴峻的,人物所進行的艱苦鬥爭又總是驚心動魄的。作者就善於把人物放在這樣的環境中,通過他們在血與火、生與死面前的舉止、抉擇等一系列矛盾沖突來表現他們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品質。《黨員登記表》寫的是女共產黨員黃淑英母女為保存一張全區黨員登記表,與敵人英勇斗爭的故事。小說以一張"黨員登記表"作為中心線索來安排組織矛盾沖突:在白色恐怖籠罩的敵占區海萊山區,敵人為破壞這個地區的黨組織,利用叛徒黃有才的告密,千方百計要想得到這張黨員登記表,在敵人連續十個晝夜的嚴刑拷打下,黃淑英堅貞不屈,最後壯烈犧牲,譜寫了一曲共產黨人的正氣歌。《黎明的河邊》更能體現這一悲壯的風格。小說一開始就把人們帶進了尖銳激烈的矛盾之中:河東的武工隊由於叛徒告密被打垮,隊長和副隊長都壯烈犧牲,"我"和老楊必須連夜過河,整頓隊伍,堅持斗爭。任務是這樣的緊迫,斗爭是這樣的艱險。小陳為掩護"我"和老楊過河,在被敵人發現、包圍的嚴峻形勢下,在敵人採取誘降、拆散骨肉等卑劣手段的壓力下,大義凜然,與敵人展開了殊死搏鬥,最後壯烈犧牲。這種把人物置於矛盾沖突的尖端,通過人物在危難關頭的一系列行動的描寫,充分地展現了人物在艱難困苦中的崇高精神境界。
峻青在濃筆重彩描繪革命斗爭的艱難殘酷時,始終都在作品中洋溢著一種革命樂觀主義和革命理想主義的精神。他的作品,使人感受到一種強烈的革命激情和正義的力量。盡管人物的處境險惡,斗爭殘酷,為革命的勝利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但在這種悲壯的氣氛中,帶給人的卻是振奮激昂、信心和力量。無論是《馬石山上》的十位八路軍戰士,《黨員登記表》中的黃淑英,還是《黎明的河邊》中的小陳,《交通站的故事》中的姜老三,在他們的身上,分明充溢著一種面對困難和險惡而具有的無堅不摧的力量,面對凶惡狡猾的敵人而表現出來的蔑視它、戰勝它的英雄氣概,面對死亡而大義凜然與視死如歸的精神。
為了突出這種悲壯的風格,峻青還常常在小說創作中著力於場面的烘托和氣氛的演染,把自然環境的描寫、故事情節的發展、人物性格的刻畫結合起來。他的小說故事性強,場面驚險,情節曲折緊張,真可謂波瀾起伏,險象環生,扣人心弦。《黎明的河邊》寫"我"和老楊、小陳三人夜間經過敵占區從永安到河東的一段路上所遭遇到的情況就很驚險:小說先渲染了"暴風雨之夜"的嚴峻的斗爭環境,為後面情節的發展埋了了伏線。然後寫他們三人和敵人的遭遇戰。由於天黑,他們走進了荒草窪,迷失了方向。天快亮時意外地發現了河邊,不料擺渡的船又被暴漲的河水沖走了。後來,慶幸地找到了小陳爹,正准備渡河,敵人又追上來了,步步向他們逼進。在這個萬分危急的時刻,小陳娘、小陳弟弟相繼犧牲,小陳也負了重傷,矛盾沖突達到白熱化的程度,故事情節迴旋起伏,緊張驚險,有力地烘託了小陳的英雄性格,深深地打動著讀者的心。
Ⅱ 卡夫卡短篇小說的主題思想是什麼
一、主題思想:反映了世紀末情緒,表現了人的孤獨與恐懼,表現了荒誕世界專和異化屬主題。
二、卡夫卡生前一共出版了《觀察》《變形記》《鄉村醫生》以及《飢餓藝術家》等四本薄薄的短篇小說集。留下三部未完成的長篇小說《失蹤者》《訴訟》和《城堡》,另有大量的書信、日記、雜感、隨筆等。
三、卡夫卡簡介:
1、弗蘭茲·卡夫卡,生活於奧匈帝國統治下的捷克小說家。出生猶太商人家庭,18歲入布拉格大學學習文學和法律,1904年開始寫作,主要作品為4部短篇小說集和3部長篇小說。可惜生前大多未發表,3部長篇也均未寫完。
2、卡夫卡是歐洲著名的表現主義作家。他生活在奧匈帝國即將崩潰的時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學影響,對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觀態度,故其作品大都用變形荒誕的形象和象徵直覺的手法,表現被充滿敵意的社會環境所包圍的孤立、絕望的個人。
3、文筆明凈而想像奇詭,常採用寓言體,背後的寓意言人人殊,暫無(或永無)定論,令二十世紀各個寫作流派紛紛追認其為先驅。
Ⅲ 泰戈爾短篇小說的思想內容
羅賓德接納特。泰戈爾在長達六十多年的創作生涯中,共寫了百回余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答說選材於現實生活,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起伏有致,撼動心弦,引人入勝;語言精煉,優美,清新流暢,具有抒情與敘事相結合的清新質朴的藝術風格。其中《摩訶摩耶〉最有代表性。這篇小說,尖銳地譴責了封建包辦婚姻和寡婦殉葬制度的罪惡,具有強烈的批判性。關於短篇小說大概就這些吧,盡管他的世界觀充滿矛盾,但總的傾向是愛國的進步的。
Ⅳ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捉弄》的中心思想是什麼
《捉弄》
作者:契訶夫
一個晴朗的冬日的中午……天氣嚴寒,凍得樹木喀喀作響。娜堅卡①挽著我的胳膊,兩鬢的鬢發上,嘴上的茸毛上,已經蒙著薄薄的銀霜。我們站在一座高山上。從我們腳下到平地伸展著一溜斜坡,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像鏡子一樣閃閃發光。在我們身邊的地上,放著一副小小的輕便雪橇,蒙著猩紅色的絨布。
「讓我們一塊兒滑下去,娜傑日達·彼得羅夫娜!」我央求道,「只滑一次!我向您保證:我們將完整無缺,不傷一根毫毛。」
可是娜堅卡害怕。從她那雙小小的膠皮套鞋到冰山腳下的這段距離,在她看來就像一個深不可測的可怕地穴。當我剛邀她坐上雪橇時,她往下一看,不禁倒抽一口冷氣,連呼吸都停止了。要是她當真冒險飛向深淵,那又會怎麼樣?她會嚇死的,嚇瘋的。
「求求您!」我又說,「用不著害怕!您要明白,您這是缺少毅力,膽怯!」
娜堅卡最後讓步了,不過看她的臉色我知道,她是冒著生命危險作出讓步的。我扶她坐到小雪橇上,一手摟著這個臉色蒼白、渾身打顫的姑娘,跟她一道跌進深淵。
雪橇飛去,像出膛的子彈。劈開的空氣迎面襲來,在耳畔怒吼呼嘯,兇狠地撕扯著我們的衣帽,刀割般刺痛我們的臉頰,簡直想揪下你肩膀上的腦袋。在風的壓力下,我們幾乎難以呼吸。像有個魔鬼用鐵爪把我們緊緊抓住,咆哮著要把我們拖進地獄里去。周圍的景物匯成一條長長的忽閃而過的帶子……眼看再過一秒鍾,我們就要粉身碎骨了!
「我愛你,娜佳!」我小聲說。
雪橇滑得越來越平緩,風的吼聲和滑木的沙沙聲已經不那麼可怕,呼吸也不再困難,我們終於滑到了山腳下。娜堅卡已經半死不活。她臉色煞白,奄奄一息……我幫她站起身來。
「下一回說什麼也不滑了,」她睜大一雙布滿恐懼的眼睛望著我說,「一輩子也不滑了!差點沒把我嚇死!」
過了一會兒,她回過神來,已經懷疑地探察我的眼神:那句話是我說的,或者僅僅是在旋風的呼嘯聲中她的幻聽?我呢,站在她身旁,抽著煙,專心致志地檢查我的手套。
她挽起我的胳膊,我們在山下又玩了好久。那個謎顯然攪得她心緒不寧。那句話是說了嗎?說了還是沒說?說了還是沒說?這可是一個有關她的自尊心、名譽、生命和幸福的問題,非常重要的問題,世界上頭等重要的問題。娜堅卡不耐煩地、憂郁地、用那種有穿透力的目光打量我的臉,胡亂地回答我的問話,等著我會不會再說出那句話。啊,在這張可愛的臉上,表情是多麼豐富呀,多麼豐富!我看得出來,她在竭力控制自己,她想說點什麼,提個什麼問題,但她找不到詞句,她感到別扭,可怕,再者歡樂妨礙她……
「您知道嗎?」她說,眼睛沒有看我。
「什麼?」我問。
「讓我們再……再滑一次雪橇。」
於是我們沿著階梯拾級而上。我再一次扶著臉色蒼白、渾身打顫的娜堅卡坐上雪橇,我們再一次飛向恐怖的深淵,再一次聽到風的呼嘯,滑木的沙沙聲,而且在雪橇飛得最快、風聲最大的當兒,我再一次小聲說:
「我愛你,娜佳!」
雪橇終於停住,娜堅卡立即回頭觀看我們剛剛滑下來的山坡,隨後久久地審視著我的臉,傾聽著我那無動於衷、毫無熱情的聲音,於是她整個人,渾身上下,連她的皮手籠和圍巾、帽子在內,無不流露出極度的困惑。她的臉上分明寫著:
「怎麼回事?那句話到底是誰說的?是他,還是我聽錯了?」
這個疑團弄得她心神不定,失去了耐心。可憐的姑娘不回答我的問話,愁眉苦臉,眼看著就要哭出來了。
「我們是不是該回家了?」我問她。
「可是我……我喜歡這樣滑雪,」她漲紅著臉說,「我們再滑一次好嗎?」
雖說她「喜歡」這樣滑雪,可是,當她坐上雪橇時,跟前兩次一樣,她依舊臉色蒼白,嚇得透不過氣來,渾身直打哆嗦。
我們第三次飛身滑下,我看到,她一直盯著我的臉,注視著我的嘴唇。可是我用圍巾擋住嘴,咳嗽一聲,正當我們滑到半山腰時,我又小聲說了一句:
「我愛你,娜佳!」
結果謎依舊是謎!娜堅卡默默不語,想著心事……我從冰場把她送回家,她盡量不出聲地走著,放慢腳步,一直期待著我會不會對她再說那句話。我看得出來,她的內心怎樣受著煎熬,又怎樣竭力剋制自己,免得說出:
「這句話不可能是風說的!我也不希望是風說的!」
第二天上午,我收到一張便條:「如果您今天還去冰場,請順便來叫我一聲。娜。」從此以後,我和娜堅卡幾乎天天都去滑雪。當我們坐著雪橇滑下坡時,每一次我總是小聲說出那句話:
「我愛你,娜佳!」
很快娜堅卡對這句話就聽上癮了,就像人對喝酒、服嗎啡能上癮一樣。現在缺了這句話她就沒法生活了。當然,從山頂上飛身滑下依舊令人膽戰心驚,可是此刻的恐懼和危險,反給那句表白愛情的話平添一種特殊的魅力,盡管這句話依舊是個謎,依舊折磨著她的心。受到懷疑的依舊是我和風……這二者中究竟誰向她訴說愛情,她不知道,但後來她顯然已經不在乎了--只要喝醉了就成,管它用什麼樣的杯子喝的呢!
一天中午,我獨自一人去了冰場。我混在擁擠的人群中,突然發現娜堅卡正朝山腳下走去,東張西望地在尋找我……後來她畏畏縮縮地順著階梯往上走……一個人滑下來是很可怕的,唉呀,可怕極了!她臉色白得像雪,戰戰兢兢地走著,倒像赴刑場一般,但還是走著,頭也不回,堅決地走著。她顯然打定主意,最後要試一試,身邊沒有我的時候,還能不能聽到那句美妙而甜蜜的話?我看到她臉色蒼白,嚇得張著嘴,坐上雪橇,閉上眼睛,像向人世告別似的滑下去……「沙沙沙」……滑木發出響聲。我不知道娜堅卡是否聽到了那句話,我只看到,她從雪橇上站起來時已經搖搖晃晃、有氣無力了。看她的臉色可知,連她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聽到什麼沒有,她一人滑下時的恐懼奪走了她的聽覺,她已經喪失了辨別聲音和理解的能力……
眼看著早春三月已經來臨……陽光變得暖和起來。我們那座冰山漸漸發黑,失去了原有的光彩,最後冰雪都化了。我們也不再去滑雪。可憐的娜堅卡再也聽不到那句話,何況也沒人對她說了,因為這時已聽不到風聲,而我正要動身去彼得堡--要去很久,也許一去不復返了。
有一回,大約在我動身的前兩天,薄暮中我坐在小花園里,這花園同娜堅卡居住的那個院子只隔著一道帶釘子的高板牆……天氣還相當冷,畜糞下面還有積雪,樹木蕭條,但已經透出春天的氣息,一群白嘴鴉大聲貼噪,忙著找舊枝宿夜。我走到板牆跟前,從板縫里一直往裡張望。我看到娜堅卡走出門來,站在台階上,抬起悲涼傷感的目光望著天空……春風吹拂著她那蒼白憂郁的臉……這風勾起她的回憶;昔日,在半山腰,正是在呼嘯的風聲中她聽到了那句話。於是她的臉色變得越來越憂郁,兩行眼淚奪眶而出……可憐的姑娘張開臂膀,似乎在央求春風再一次給她送來那句話。我等著一陣風刮過去,小聲說:
「我愛你,娜佳!」
我的天哪,娜堅卡起了什麼樣的變化!她一聲歡呼,笑開了臉,迎著風張開臂膀,那麼高興,幸福,真是美麗極了。
我走開了,回去收拾行裝……
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如今娜堅卡已經出嫁。究竟是出於父母之命,還是她本人的意願--這無關緊要,她嫁給了貴族監護會的一名秘書,現在已經有了三個孩子。想當年,我們一塊兒滑雪,那風送到她耳畔一句話:「我愛你,娜佳!」--這段回憶是永生難忘的。對她來說,這是一生中最幸福、最動人、最美好的回憶……
如今我也上了年紀,已經不明白,為什麼當初我說了那句話,為什麼要捉弄她……
一八八六年三月十二日
我個人的理解:
這篇文章寫了一個少女對朦朧愛情的執著。
她渴望愛情,但她又不敢表白。她想知道准確的答案,但她又害怕希望破滅。
她隱約中聽到這句話,滿心歡喜,那是愛情的吸引力;但明明問我一句話就可以知道答案的,她偏偏沒有問?因為她知道,答案可能是有,可能是沒有。她寧願在朦朧中保持著這份希望,也不願接受可能是虛無的現實。
「距離產生美麗!」現實中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觸吧。
Ⅳ 莫泊桑短篇小說的思想深度在哪些方面超越了前人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紀後半葉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與俄國契訶夫和美國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莫泊桑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代表作品有《項鏈》《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於勒》等
Ⅵ 評卡夫卡小說的思想內容。
弗蘭茨•卡夫卡(franzkafka),1883年7月3日生於布拉格的一個猶太人家庭,1901年入布拉格大學學文學,後轉學法律,1906年獲法學博士學位,1923年遷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於維也納附近的基爾靈療養院。
卡夫卡的一生正值奧地利近代史上發生深刻社會變革的時期。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奧匈帝國面臨著種種無法克服的危機,在一股股革命浪潮的沖擊下東搖西晃,終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硝煙盡處徹底解體。資產階級共和製得到確立,但舊的矛盾還未盡數妥善解決,各種新的社會矛盾又層出不窮,這些新舊矛盾交織在一起,構成了當時社會動盪不安的特點。在這動盪不安的社會里,受苦最深的就是普普通通的小人物。在這動盪年代的各種矛盾中,在新舊觀念的搏擊中,在當時各種思潮的影響和啟發下,卡夫卡以自己獨特的目光認識著這個異化的世界,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批判著這個充滿罪惡和醜陋的世界。這種認識和批判以及體現在他的作品中的惶恐、不安、迷惘,構成了他的創作基調。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人的歷史、人的本質、人的命運、人的處境、人與人及人與社會的關系的思考,可以看到他對人的前途的憂慮和不安,可以看到他對小人物的關注和同情,可以看到他對這世界的醜陋表示了無比的憤怒。
卡夫卡被認為是現代派文學的鼻祖,是表現主義文學的先驅,其作品主題曲折晦澀,情節支離破碎,思路不連貫,跳躍性很大,語言的象徵意義很強,這給閱讀和理解他的作品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卡夫卡的作品難讀,連母語是德語的讀者也覺得讀懂這些作品不是件容易的事,但他那獨到的認識,深刻的批判,入木三分的描寫,都深深地吸引著我們,只要你能讀進去,只要你能摸到作品的脈絡,定會獲益匪淺。下點功夫讀一讀卡夫卡是值得的。
卡夫卡筆下描寫的都是生活在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這充滿矛盾、扭曲變形的世界裡惶恐,不安,孤獨,迷惘,遭受壓迫而不敢反抗,也無力反抗,嚮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看到他為我們描繪出的一幅幅畫卷我們會感到一陣陣震驚和恐懼,因為他彷彿在為人類的明天敲起陣陣急促的警鍾,他為人類的未來擔憂。每位讀者在讀卡夫卡時都會有自己的感觸、理解、認識、聯想,但我們希望讀者不要迷惘在他所描繪的迷惘中。
Ⅶ 契訶夫的短篇小說《壞孩子》的中心思想是什麼急需!謝謝各位了!
我猜是說人的本性吧…兩個角度。小男孩角度,威脅他人當然是不好的,很卑鄙的,諷刺社會上那些以此謀利的市儈小人。情侶角度,文章最後一句提到,他們教訓小孩兒的快樂遠大於他們相戀時的快樂,這是在暗示什麼?報復心理? 還有,文中有一句話,幸福有時會有毒素,就是會有不好的事伴隨著它。也許,在生活中,事情不能盡善盡美,而且幸福中也參雜著痛苦,痛並快樂著,但只要我們像那對夫妻一樣,堅持下來,等到最終的那一天,我們就會體驗到真正的快樂,那種揪小孩兒耳朵般的快樂~😄
我這也算是穿越時空的回答了呦~~~lz關注一下呦~~~
Ⅷ 找一篇諷刺短篇小說
《自知之明》 紀伯倫
貝魯特。
一個細雨蒙蒙的夜晚,賽里姆坐在寫字台前,台上放著許多古書和紙。
賽里姆正在讀一篇哲學通信,那是蘇格拉底示意門生柏拉圖要有「自知之明」的一篇文章。
賽里姆邊細讀文中那些珍貴字句,邊回憶哲學家及導師們關於這個問題的論述。他發現,西方思想家無不堅守蘇格拉底的思想,東方學者也都遵循蘇格拉底的教誨。讀著想著……賽里姆的思想完全沉浸在了「自知之明」題目中,禁不住突然站起來,伸展雙臂,高聲喊道:
「是的,是的!自知之明乃各門學問之母!我嘛,應該知道自己。我完全了解自己。了解我的個性,細微入里,我理當揭開我心靈的幕簾,除去心靈深處的飾物,同時闡明:我的精神存在的意義在於物質存在,物質存在的秘密在於精神存在。」
賽里姆侃侃而談,激情洋溢,異乎尋常,雙目間燃燒著渴求自知的火炬。之後,他走進隔壁房間,塑像似的站在上頂天花板、下到地面的巨大玻璃鏡前,留神觀看自己的身影,仔細端詳自己的面容,看過自己的頭形,又照自己的整個形體-…
就這樣,賽里姆站了半個鍾頭,彷彿永恆觀念已將宏偉思想降予他,使他憑借其力量,足以明察自己的靈魂深處,令其內心各個角落充滿光明。接著,他從容不迫地張開口,自言自語說:
「我身材矮小;拿破崙、雨果也都是小個子。
「我的前額狹窄;蘇格拉底、斯賓諾莎也都是窄額頭。
「我的前頂光禿;莎士比亞也有個光禿前頂。
「我的鼻子大,且有個彎兒;賽凡魯拉、伏爾泰和喬治·華盛頓,都生著鷹鉤鼻。
「我有眼病;使徒保羅和尼采亦均有眼疾。
「我的嘴大,下唇前凸;西塞羅和路易十四也都是大嘴凸唇。
「我的脖子粗;翰尼巴勒、邁爾蓋斯·安東尼奧也是粗脖子。
「我的耳朵長且外凸;拜倫、塞萬提斯也都生著一對扇風耳。
「我顴骨凸出,面頰下凹;拉菲特、林肯也是這樣。
「我的兩個肩膀不一般平,而是一高一低;奧比塔、艾迪布·伊斯哈格亦如此。「我手掌粗大,手指短小;佩利科、但丁也是這樣。
「總而言之,我體態瘦弱,就像大多數思想家那樣,因勞心而累垮了軀體。奇怪的是,我像巴爾扎克一樣,寫作或閱讀時,身邊總放著咖啡壺。此外,我像托爾斯泰和馬克西姆·高爾基,喜與平民交往。
「我一兩天才洗一次手臉;貝多芬、沃爾特和泰曼,都有這種習慣。奇妙的是,我像薄伽丘和倫勃朗,喜歡探聽女人的消息,希望知道她們在丈夫不在家時的所作所為。
「我饞酒,堪與諾亞、艾卜·努瓦斯、德彪西和馬爾羅相比;我貪食美味,可與彼得大帝和白什爾·舍哈比國王並論。」
賽里姆先生沉默片刻,然後用指尖摸著腦門,又說道:
「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實際情況!古今偉人的特質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一個具有這樣優點的青年人,必定能在這個世界上干出一番偉大事業。
「自知之明乃格言之首。今夜,我已經了解自己。自今夜始,我將開始一項偉大的工作;那是這個世界啟示我的,並給我的靈魂注入了各種不同因素。我曾陪伴過人類的若干偉人,自諾亞至蘇格拉底、薄伽丘及艾哈邁德·法里斯·舍德亞格。我不知道我將開始的那項偉大工作是什麼。但是,像我這樣一個集物質與精神於一身的人,確乎是日夜所創造的奇跡。我已經了解自己。是的!憑安拉起誓,我已充分知道自己。願我的靈魂長在,個性永存,宇宙久在,直至我的大業告成。」
賽里姆先生在房間里踱來踱去,人的外觀掛在他那醜陋的面孔上,他邊走邊動,用貓叫聲混雜著骨頭碰撞的音調,重復著艾布·阿拉的詩句:
縱然僅留下我一個人,
也要創出空前的奇跡。
一個時辰過後,我們這位朋友身裹襤褸衣衫,躺在他那張破床上睡著了,鼾聲如雷,響徹天空;那響聲與其說像人打呼嚕,不如說更像石磨轟鳴。
Ⅸ 鐵凝短篇小說 哦,春雪 主題思想是什麼
描寫一個農村少女香雪在火車站用一籃雞蛋向一個女大學生換來一隻渴望已久的鉛筆 盒,表現了農村少女的純朴可親和對現代文明的嚮往
Ⅹ 塞萬提斯的短篇小說主要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
短篇小說《懲惡揚善故事集》(又譯《訓誡小說》)、歷史劇《奴曼西亞》、長詩《巴爾納斯游記》、《八出喜劇和八出幕間短劇集》等。《懲惡揚善故事集》共13篇短篇小說,體現了作家憎惡欺騙、奴役和壓迫的思想,如《兩狗對話》通過兩只狗的對話,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陰暗面和形形色色人物的丑惡行為,情節生動。這部作品集也是西班牙文學中第一部完全擺脫義大利文學影響的富有開創性的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