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蘆花盪》和《荷花澱》這兩篇小說被視為「_____」(派別)的代表作。
兩篇小說均為孫犁所寫,》。《白洋淀紀事》是他最負盛名的一部小說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澱》《蘆花盪》等作品,成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品。
參考資料中給的很詳細
⑵ 孫犁的什麼等作品被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1、孫犁的《蘆花盪》和《荷花澱》等作品被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2、孫犁(1913年5月11日—2002年7月11日),原名孫樹勛,河北省衡水市安平人,現當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荷花澱派」的創始人,又先後擔任過《平原雜志》《天津日報》文藝副刊、《文藝通訊》等報刊的編輯,並著有關於編輯的作品。12歲開始接受新文學,受魯迅和文學研究會影響很大。「孫犁」是他參加抗日戰爭後於1938年開始使用的筆名。194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國作家協會天津分會副主席、主席,天津市文聯名譽主席,中國作協第一至三屆理事、作協顧問,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
⑶ 被譽為「荷花澱派」創始人,代表作有《荷花澱》的是哪位當代著名文學家
孫犁 孫犁 孫犁
⑷ "荷花澱"的主要代表作是什麼短篇小說
呵呵。你也喜歡這個呀;我姐姐最愛這個,小說是,孫犁的作品《荷花澱》《囑咐》等短篇被文藝界視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
⑸ 荷花澱派代表作家
「荷花澱派」。其代表作家有劉紹棠,叢維熙,韓映山等。「荷花澱派」的作品,一般都充滿浪漫主義氣息和樂觀精神,情節生動,語言清新,樸素,富有節奏感,描寫逼真,心理刻劃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有「詩體小說」,之稱。
⑹ 劉紹棠是山葯蛋派作家還是荷花澱派作家,他有哪些代表作
劉紹棠
劉紹棠(1936--1997)13歲開始發表作品,15歲成名,被譽為"神童"作家。青少年時代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山楂的歌聲》、《中秋節》、《瓜棚記》、《私訪記》和長篇小說《運河的槳聲》、《夏天》。這時期的作品清新、淡雅,把土改後的農村寫得嫩苗遍野,生機盎然,受孫犁作品深刻影響,有社會主義"田園牧歌"之美譽。後遭波折,益增其華,出版長篇小說12部《地火》、《春草》、《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這個年月》、《十步香草》、《敬柳亭說書》、《野婚》、《水邊人的哀樂故事》、《孤村》、《村婦》(第一部),中篇小說《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餘部。另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0卷)出版。
劉紹棠將"荷花澱派"的柔媚、清麗之美與"燕趙文化"的陽剛、勁健之美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建立了獨具風採的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出版《鄉土與創作》、《鄉土文學四十年》等9部散論、隨筆集。全部著作共60種,約700萬字,被公認為是高產、優產、穩產作家。他還提出了"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今昔交叉,城鄉結合,自然成趣,雅俗共賞"的鄉土文學理論。描繪、謳歌走在時代前列的美好的人,挖掘、扶持代表時代前進方向,顯示時代本質與主流的美好事物,描摹、展示充滿詩情畫意的鄉風水色、世俗人情,簡言之,表現、贊頌人世之美,即人的美,地區的美,風光景色的美,是劉紹棠鄉土小說最突出的特點。
在創作上,劉紹棠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學的民族風格,追求傳奇性與真實性相結合;通俗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並積極向世界一切進步文學學習,借鑒一些好的表現方法和藝術技巧。劉紹棠小說的語言生動、活潑、含蓄、優美、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和音樂性,受到廣泛的贊揚和很高的評價。劉紹棠及其作品深受國內外讀者喜愛,十多部作品榮獲全國獎,多部作品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
劉紹棠專集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l/39-liu_shaotang/liu_shaotang.htm
⑺ 荷花澱、囑咐被稱為什麼派的主要代表作
《荷花澱》《囑咐》,被稱為「荷花澱派」的代表作。
「荷花澱派」是中國當代文學流派之一,由以孫犁為代表的河北作家創辦。 此派大多以農村日常生活為題材,一般都充滿樂觀精神和浪漫主義氣息,清新樸素,描寫逼真,心理刻畫細膩,抒情味濃,富有詩情畫意。
短篇小說《荷花澱》寫於1945年。發表後,在文學藝術界影響很大;有許多作家都努力探索其寫作技巧,並在藝術實踐中體現其風格,不久便形成了一個文學流派。這個流派被評論界稱為「荷花澱派」。
《荷花澱》以白洋淀明媚如畫的風當作背景,具有樸素、明麗、清新、柔美的風格。洋溢著詩情,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
短篇小說《囑咐》,寫在外轉戰八年的戰士水生和妻子相聚,丈夫告訴她自己只能在家住一夜。臨別她對丈夫的囑咐那樣動人心弦,情意深長。不但體現了妻子的溫柔,更體現了有覺悟的婦女對親人事業上的理解和支持。

⑻ 荷花澱派的孫犁作品
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蘆花盪》、《荷花澱》、 《采蒲台 》 、《 囑咐》 ,中篇小說《鐵木前傳》 ,長篇小說 ,敘事詩集《白洋淀之曲》等。後期則以散文為主,大都寫他對過去的回憶,他的所感、所思,富有哲理。他先後出版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尺澤集》、《遠道集》、《老荒集》、《陋巷集》、《無為集》、《如雲集》、《曲終集》等集子。
孫犁最著名的代表作是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其中《荷花澱》為主。

⑼ 白洋淀派作家孫犁有哪些代表作並指出作品年代。
孫犁(1913~)現、當代作家。原名孫樹勛。
河北安平人。
保定育德中學畢業後流浪到北平,在圖書館讀書或去大學旁聽,當過職員。
1936年到安新縣的小學教書,了解到白洋淀一帶勞動群眾的生活。後任教於冀中抗戰學院和華北聯大,在晉察冀通訊社、《晉察冀日報》當編輯。
1944年赴延安,在魯迅藝術文學院學習和工作,發表了著名的《荷花澱》、《蘆花盪》等短篇小說。
1945年回冀中農村。
1949年起主編《天津日報》的《文藝周刊》。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作協天津分會副主席等職。
1956年起因病輟筆。
1977年以後,又寫有不少散文和評論以及少量小說。
從40年代起,孫犁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蘆花盪》、《荷花澱》、《采蒲台》、《囑咐》,中篇小說《村歌》、《鐵木前傳》,長篇小說《風雲初記》,敘事詩集《白洋淀之曲》,通訊報告集《農村速寫》,散文集《津門小集》、《晚華集》、《秀露集》、《澹定集》、《書林秋草》、《耕堂散文》,作品集《尺澤集》、《曲終集》,論文集《文學短論》,還出版了《孫犁小說選》、《孫犁詩選》、《孫犁散文選》、《孫犁文論集》以及《孫犁文集》等。
孫犁的作品以小說、散文集《白洋淀紀事》為其秀雅、雋永的創作風格的代表作,其中《荷花澱》、《囑咐》等短篇作為現代文學史上負有盛名的篇章。被文藝界視之為「荷花澱派」的主要代表作。孫犁的小說以抗日戰爭時期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農村為背景,生動地再現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生活和戰斗情景。茅盾說過:「孫犁的創作有一貫的風格,他的散文富於抒情味,他的小說好像不講究篇章結構,然而決不枝蔓;他是用談笑從容的態度來描摹風雲變幻的,好處在於雖多風趣而不落輕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