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李碧華短篇小說選書籍

李碧華短篇小說選書籍

發布時間:2021-06-03 12:39:17

① 李碧華寫了哪些書

一. 李碧華簡介
李碧華,原藉廣東台山。
從小喜愛文學藝術,中學時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以後當過教師,從事多種職業。
一九七六年,曾任職記者(人物專訪)、編劇教師,在影視、舞台劇等藝術領域頗有建樹,又在《東方日報》等多家報刊撰寫專欄及連載小說。其作品大部份在發表的同時拍成電影。影響較大的如《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生死橋》、《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奏俑》、《誘僧》等,曾獲多種國際獎項。

二. 李碧華作品
1. 小說:《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糾纏》、《生死橋》、《秦俑》等。
2. 電視劇本:《七女性》、《北斗星》、《年青人》、《小時候》、《獅子山下》、《歲月河山》、《烙印》、《霸王別姬》、《江湖再見》等。
3. 電影劇本:《父子情》、《細圈仔》、《窺情》、《胭脂扣》、《潘金蓮之前世今生》、 《秦俑》等;舞劇作品《搜神》、《女色》。
4. 散文集:《白開水》、《爆竹煙花》、《紅塵》、《青紅皂白》、《戲弄》、《鏡花》、《綠腰》等

② 李碧華的書哪些好看

秦俑 生死橋 潘金蓮之前生今世 鳳誘 荔枝債 梁山伯自白書 月楣閣的餃子 青蛾 桔子不要哭 浸泡在葯水中的男人

③ 求李碧華小說作品

作家李碧華,女,原名李白,祖籍中國廣東台山,出生、成長於香港,畢業於香港著名回女子學校答香港真光中學。曾任小學教師、同時擔任人物專訪記者、電視編劇、電影編劇及舞劇策劃,先後在刊物撰寫專欄及小說。
代表作品有《霸王別姬》、《青蛇》、《秦俑》、《胭脂扣》、《生死橋》、《餃子》、《誘僧》等。專欄及小說在中港台新馬等地區報刊登載,結集出版逾百本,並有多國譯本。擅長寫辛辣、凄艷悲涼的故事小說,文筆流暢,觀點獨到。雖屢獲國際獎項,卻如已潑出去的水,只希望最好的作品仍未寫就。作者認為人生所追求不外「自由」與「快樂」,活得逍遙。

④ 有人知道李碧華嗎李碧華都寫過那些小說,劇本

作家簡歷
[編輯本段]

李碧華,女,原名李白,廣東人。出生、成長於香港。任職記者(人物專訪)、電視編劇、電影編劇及舞劇策劃。代表作品:《川島芳子》、《霸王別姬》、《青蛇》、《胭脂扣》、《生死橋》 、《秦俑》、《餃子》、《潘金蓮之前世今生》、《誘僧》等。專欄及小說在中港台新馬等報刊登載,並結集出版逾七十本。多國譯本已印行。

李碧華生長在一個大家庭里,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父親做中葯,住的是祖父的物業,所以李碧華從小生活在那種樓頂很高,有著木樓梯的舊式樓字之中,聽聞過很多舊式的人事斗爭,這種環境和殘余的記憶為李碧華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她從小喜愛文學藝術,學生時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以後當過教師,從事多種職業。 1976年至今任職記者(人物專訪)、編劇,又在《東方日報》撰寫專欄及小說。

李碧華是香港文壇大名鼎鼎的才女。她才高意廣,行蹤神秘,從不在大庭廣眾前拋頭露面,堅持不公開照片、身世、年齡,容貌不詳。李碧華道:"別那麼好奇我的面貌,我是那種擺到人群里,不容易特別被認出來的樣子,沒什麼好描述的。和外界的人和事保持適當的距離,對我來說是好的,不老記掛著自己的影響力,不去想有多少人正在看你寫的文字,不至於動不動就把自己當成苦海明燈,方才真可以瀟瀟灑灑地寫。"她還說:"寫的時候真的進入那麼一個世界,講得玄一點的話,似乎是有一個人借著我的手來寫。"她自擬的一份"檔案",展示了她的瀟灑、幽默和神秘。

李碧華認為,寫小說是"先娛己,然後再娛人的享受"。因此她追求雅俗共賞,不僅寫小說,而且將小說改編成電影,娛樂更多的人。她的小說選材冷僻刁鑽,她那支靈異之筆常常跨過陰陽兩界,讓《胭脂扣》中的痴情女鬼如花返回陽世,讓《秦俑》中塵封了兩千年的蒙天放躍出古墓,讓背負著"千古第一淫婦"惡名的宋代潘金蓮九轉輪回為當代的芭蕾新秀單玉蓮(《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李碧華還愛寫前塵往事、奇情畸戀,如梨園傳奇《生死橋》、《霸王別姬》,道出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慨嘆;另外她還喜歡故事新編,像《青蛇》,都能推陳出新,不落他人窠臼。

當然,李碧華最擅長的還是寫情,她筆下的情充滿了浪漫、激越、凄艷的色調,譬如《破戒》中的紅萼公主為心愛的人生生挨了一刀,直戳心窩而視死如歸;蒙天放對冬兒的愛情三生不渝,千年不變;程蝶衣那種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橋》中三男二女的情慾糾纏,都揭示了人物復雜豐富的心靈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情的執著追求,並融入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所以她書中的人物獨具一格,故事別出心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為她贏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譽。

作家檔案
[編輯本段]

原名:李白

洋名:Lilian Lee

星座:水瓶座

健康狀況:邁向死亡,當然。

喜愛的動物:男人

討厭的動物:男人

喜愛的食物:電

喜愛的飲品:飲恨

嗜好:吃、睡

試過很「貧窮」的日子嗎:手機不響、沒有留言、沒信、沒FAX、沒電郵、沒有人理會我(別說對我好了)……何止「貧無立錐」?簡直是錐也無!

最「富裕」呢:開心——不是「笑」,笑很容易;「開心」是心底浮升的,快樂得想哭的感覺。

喜歡出風頭嗎:出不起。挺羨慕的。

什麼時候覺得傷感:除了無法達成心願之外,就數心願達成了最傷感。

相信鬼嗎:一如愛情,說不清楚,難以形容,直到它出現了,你親身體驗這份恐怯和患得患失。

「緣分」是什麼:在對的時候遇上對的人做對的事……的托詞。

最幸運的一刻:適時離場。

人生是悲劇抑或是喜劇:當然是悲劇,否則你為何一出生便大哭?

性格:忠肝義膽,一絲不掛

專長:口蜜腹劍,好食懶飛

讀書成績:身懷六甲

喜愛的花:煙花

討厭的草:煙草

喜愛的顏色:男色和女色

經常閱讀的雜志:銀行存摺

初吻年齡:一月,吻了鄰床的男嬰

擇偶條件: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小丈夫不可一日無錢

最想旅遊的地方:我暗戀者的心

最甜蜜的經驗:報仇

如整容會整那一部分:腦

職業特色:誇張、虛構、捏造、渲染、無中生有、惟恐天下不亂

工作上心得:對筆下角色,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滿意作品:未寫

願望:不勞而獲,財色兼收,醉生夢死

遺憾:上述願望均成泡影

心愛的書:辭典

為什麼常寫「男女」題材:基本上,任何好看的小說不外八字真言:「痴男怨女,悲歡離合」

創作與人生的關系:毫不偉大,純粹因為沒有別的本事

知己難找嗎:不難,你所有的敵人對你特別「知己」

懷念的日子:在日本京都大學上課的日子

曾愛上不愛你的男人嗎:多。否則如何有靈感寫小說?

最無能為力的事:拍馬屁

什麼時候心情最輕快:當錢包越來越沉重時

快樂美滿的人生:七成飽、三分醉、十足收成。過上等生活、付中等勞力、享下等情慾

作品目錄
[編輯本段]

作品列表:

1. 白開水(散文)

2. 爆竹煙花(訪問游記散文)

3. 紅塵(散文)

4. 青紅皂白(散文)

5. 胭脂扣(小說)

6. 霸王別姬(小說)

7. 色相(一零八個女人)

8. 青蛇(小說)

9. 戲弄(散文)

10. 鏡花(散文)

11. 糾纏(小說)

12. 生死橋(小說)

13. 幽會(散文)

14. 白發(散文)

15.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小說)

16. 秦俑(小說)

17. 綠腰(散文)

18. 個體戶(散文)

19. 天安門舊魄新魂(小說)

20. 滿洲國妖艷——川島芳子(小說)

21. 不但而且只有(散文)

22. 江湖(散文)

23. 變卦(散文)

24. 霸王別姬新版本(小說)

25. 南泉斬貓(散文)

26. 好男人不過是一瓶好的驅風油(長短句)

27. 恨也需要動用感情(長短句)

28. 中國男人(散文)

29. 水袖(散文)

30. 誘僧(小說)

31. 草書(散文)

32. 潑墨(散文)

33. 泡沫紅茶(散文)

34. 蝴蝶十大罪狀(散文)

35. 基情十一刀(散文)

36. 吃貓的男人(小說)

37. 聰明丸(長短句)

38. 咳出一隻高跟鞋(散文)

39. 630電車之旅(最後紀錄)

40. 吃眼睛的女人(小說)

41. 八十八夜(散文)

42. 荔枝債(小說)

43. 流星雨解毒片(小說)

44. 給拉麵加一片檸檬(飲食檔案)

45. 有點火(散文)

46. 逆插桃花(小說)

47. 女巫詞典

48. 藍狐別心軟(散文)

49. 橘子不要哭(散文)

50. 煙花三月(紀實小說)

51. 水雲散發(飲食檔案)

52. 夢之浮橋(散文)

53. 礦泉水新版本(散文)

54. 凌遲(小說)

55. 真假美人湯(散文)

56. 牡丹蜘蛛面(飲食檔案)

57. 赤狐花貓眼(小說)

58. 涼風秋月夜(散文)

59. 櫻桃青衣(小說)

60. 如痴如醉(散文)

61. 把帶血刀子包起來(散文)

62. 鴉片粉圓(散文)

63. 還是情願痛(散文)

64. 紅袍蠍子糖(飲食檔案)

65. 人盡可呼(散文)

66. 新歡(小說)

67. 風流花吹雪(散文)

68. 餃子(小說)

69. 紅耳墜(散文)

70. 黑眼線(散文)

71. 最後一塊菊花糕(小說)

72.只是蝴蝶不願意(長短句)

73. 放血(小說)

74.門鈴只響一次(散文)

75..緣分透支(散文)

76.七滴甜水(散文)

⑤ 4.舉例說明李碧華小說選材的特點。

她的小說選材冷僻刁鑽,她那支靈異之筆常常跨過陰陽兩界,讓《胭脂扣》中的痴情女鬼如花返回陽世,讓《秦俑》中塵封了兩千年的蒙天放躍出古墓,讓背負著「千古第一淫婦」惡名的宋代潘金蓮九轉輪回為當代的芭蕾新秀單玉蓮(《潘金蓮之前世今生》);李碧華還愛寫前塵往事、奇情畸戀,如梨園傳奇《生死橋》、《霸王別姬》,道出了「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慨嘆;另外她還喜歡故事新編,像《青蛇》,都能推陳出新,不落他人窠臼。李碧華最擅長的還是寫情,她筆下的情充滿了浪漫、激越、凄艷的色調,譬如《誘僧》中的紅萼公主為心愛的人生生挨了一刀,直戳心窩而視死如歸;蒙天放對冬兒的愛情三生不渝,千年不變;程蝶衣那種一個男人對另一個男人泥足深陷的情感以及《生死橋》中三男二女的情慾糾纏,都揭示了人物復雜豐富的心靈世界,表達了作者對情的執著追求,並融入歷史的、社會的、美學的、哲學的意蘊,所以她書中的人物獨具一格,故事別出心裁、瑰奇詭異、雅俗共賞,為她贏得了「天下言情第一人」的美譽。http://ke..com/view/81294.htm

⑥ 李碧華有哪些經典的作品啊推薦一下

李碧華 :《長在身上的鎖》《只是蝴蝶不願意》《橘子不要哭》《草書》《潑墨》。
亦舒:《無緣》 《如今都是錯》 《莫失莫忘》 《阿修羅》 《異鄉人》 《開到荼蘼》 《天若有情》 《最心愛的歌》 《真男人不哭泣》 《沒有季節的都會》 《心扉的信》 《紅塵》

⑦ 求李碧華小說,全

李碧華,女,廣東人。生長在一個大家庭里,祖父以前在鄉下很有錢,有四個老婆,還有妾侍。父親做中葯,住的是祖父的物業,所以李碧華從小生活在那種樓頂很高,有著木樓梯的舊式樓字之中,聽聞過很多舊式的人事斗爭,這種環境和殘余的記憶為李碧華提供了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她從小喜愛文學藝術,學生時代便向《幸福家庭》和《中國學生周報》投稿,以後當過教師,從事多種職業。 1976年至今任職記者(人物專訪)、編劇,又在《東方日報》撰寫專欄及小說。結集出版的有散文:《白開水》、《爆竹煙花》等;小說《胭脂扣》、《霸王別姬》、《青蛇》等;另外還編有電視劇本《七女性》、《北斗星》等;電影劇本《父子情》、《細圈仔》等;舞劇作品《搜神》、《女色》。李碧華說她寫作是為了自娛,如果本身不喜歡寫,只是為了名利,到頭來是會很傷心的,她相信自己的靈感,她創作「從來沒有刻意怎麼寫,所有的景象、聯想,見到什麼,想到什麼,都是在下筆的時候不知不覺地出來的。」

·胭脂扣 ·霸王別姬
·秦俑 ·誘僧
·潘金蓮之前世今生 ·滿洲國妖艷——川島芳子
·青蛇 ·生死橋
·短篇小說集 ·香蕉的屍斑(隨筆)
·八十七神仙壁 ·荔枝債
·梁山伯自白書 ·鳳誘

相關作品
·奇情才女李碧華(彭沁陽)
·一個悲劇女人奇情的一生——看李碧華的《川島芳子》 (梅子)
·時光倒流中的她(曾家新)
·文妖的靈跡—談李碧華的散文(陳萬華)
·透過神話看現實————全釋《青蛇》(洪映鑌)
·李碧華的詭異言情(劉登翰)

⑧ 李碧華哪部小說最好看

《胭脂扣》

⑨ 求書:《文學香港與李碧華》或者復印本、電子本

梁偉詩

《文學香港與李碧華》將「文學香港」與「李碧華」並置,究竟兩者之間是如何產生勾連的呢?「文學香港」是一個最近討論香港文學、乃至討論香港的一個關鍵詞。《文學香港與李碧華》所收集的討論,就是以「李碧華」為論述框架,對「文學香港」這個關鍵詞進行考掘;把李碧華與其它香港作家對比出差異之餘,再從具體的作品入手探視香港。全書主要分作三部分(1)文學香港(2)李碧華(3)香港文學?日本視野。第一部分主要是日本學者藤井省三與香港作家梁秉鈞對於「文學香港」的「對話」;第二部分是藤井省三與香港學者對李碧華作品的具體討論;第三部分則是藤井訪港的點滴記趣和藤井對上述討論的響應。

書中起關鍵作用的「文學香港」的概念是由香港本土及海外學者的觀察、研究所界定的,負起大說/堂皇敘事不能再現「香港」的任務。由學院擔任「文學香港」與「李碧華」的中介,對李碧華作品進行控制、調節、搜集、整理、詮釋,建構出關於作品及語境的種種論述。甚至把李碧華視為一個研究個案去追蹤,從而檢視、考掘更多書寫香港的資源,讓人更加認識、了解香港文化/「文學香港」。這些工作都是文化反思的具體內容,因此「文學香港」其實是一種文化省思、一個相對靈活的概念。「文學香港」被放置在「本土--全球」的論述脈絡中呈現,包含了對於本土意識、文化身份的思考;容許香港文學、關於香港的種種書寫、論述等表現方式。

「文學香港」同時又是一個把雅俗共冶一爐/融合起來的靈活概念。從具體的作品如何被讀入「文學香港」/「香港文學」之中,文學創作實踐其實是張看香港的孔眼。當論者整理李碧華作品之時,固然藉助了「文學香港」的概念;然而整理「文學香港」的概念又必須藉助李碧華的作品。因此命名「文學香港」的同時,恰恰把「李碧華」納入「文學香港」的香港性規劃中,視之為「文學香港」的實踐。並借著李筆下的香港/香港身份對香港理出一個模式,建構出「文學香港」的想像性圖像。

本書的第一部分,藤井省三就是透過五卷《香港短篇小說選》作為探視香港的窗口。梁秉鈞的響應針對小說媒介的透明性,引發出一番補充和對話。梁秉鈞考慮到選本在編選過程中所面對的種種復雜情況,致使很多重要作品也未被網羅,讓讀者難以通過小說選本去透視香港文學,更遑論藉此來想像香港。本書的第二部分,藤井以香港意識、個人身份自覺為軸、穿梭於李碧華的小說世界,尋找共同的主題因子如何貫穿其中。藤井的<小說為何與如何讓人「記憶」香港>及<李碧華小說中的個人意識問題>就是將探視香港的窗口收窄到李作,將李作放在香港、中國、九七問題的歷史語境中,探討其中的本土意識和個人意識。藤井深入李作的具體細節展開討論,引發香港論者的一系列響應。

危令敦<不記來時路>指出《胭脂扣》表面的懷舊、回顧來時路,實則上是一種看與被看的關系,更引入本安德森的理論討論《胭脂扣》所流露的本土意識。陳燕遐<流行的悖論>所關注的則是,李作何以能夠統合於文學批評與文化批評這兩種論述之中。她認為是因為李作的通俗淺薄:李碧華作品的普及,往往經過了商業的可視化過程;而李作在通俗文化的普及性及覆蓋面,正好提供種種切入討論的縫隙和可能,打通雅俗之間的障礙,遊走於兩者之間。毛尖<香港時態>的討論主要建基於現代的概念、用電影的角度討論《胭脂扣》里所呈現的時態,指出香港意識從來都是未完成的,而是未來時態。陳麗芬<普及文化與歷史想像>更進一步揭示李碧華如何在學術的話語操作中被捧為明星,並指出這全是象牙塔的玩意,老百姓根本不管這些本土意識、身份認同的問題。陳更抓住「淺薄」這特點,將金庸和李碧華作比較,揭示這全是學院的游戲和操作;並反省整個文化現象在何種語境下被生產、被操作。當中流露出一種精英的自覺,察覺到學院是特定的社會群落,「發聲」成了學者的職業需要。因此,「文學香港」的所指乃至香港的身份皆是未完成的。

在上述的討論中,李碧華並非敘述的主體,而是被討論的對象;論者不擬設討論李作的優劣,而是以李作為香港的導游;論者同時又是李作及「文學香港」的導游,帶領讀者遊走於那個叫「文學香港」的世界,指點江山。文學及由文學所衍生的一系列書寫,成了香港圖像的載體、通向香港的窗口。「文學」與「香港」彼此有著共生的關系,正如王德威在<香港----一座城市的故事>中曾經討論香港文學的「人文風景」:

「形之於文學,我要說香港偏處於鄉土/國土的『大敘述』之外,卻營造了極有特色的城市文學。從金庸到李碧華、從西西到也斯;雅與俗、傳統與現代,各種文化象徵資本。…香港從不以文學馳名,但文學卻的確構成這座島嶼/城市的重要的人文風景。….香港文學化不可能為可能,竟折射了香港本身開埠以來,無中生有的想像力與韌性。…..文學可能投射香江都會的真實面貌,但也可嘗不是炮製其種種『神話』的根源。」

香港文學實踐默默肩負了保存及宣揚香港的任務,讓人記憶並想像香港。在《文學香港與李碧華》中,「李碧華」為論者提供鮮活的個案,李碧華被學術界「發現」,論者用不同的話語切入作品,構作特定的效應,試圖從中尋找相應的香港形象及香港想像。在多重話語之下,「李碧華」成了「文學香港」的坐標,也被內化為一種敘述形式、一種香港景觀。在多重話語的認真清理之中,論者適切地表達了專業的觸覺和視野,示範了如何以「文學香港」的名義想像香港:「李碧華」被再現為一組「文學香港風景線」的想像性圖景。

最後,本書的第三部分作為論文集的橫向補充,就是不滿足於「文學香港」的單純文本論述,嘗試加入其它因素和媒介豐富「文學香港」的具體內容。至於打造「文學香港」已不單是從李作中透視、尋找香港的成果,同時也是論者確立身份的過程和途徑。《文學香港與李碧華》就是這種多重話語實踐下的產物、「文學香港」更是多元多面、眾聲喧嘩的開端。

閱讀全文

與李碧華短篇小說選書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