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推薦幾部日本著名短篇小說
是山岡庄八的作品,很有名的,他的《德川家康》是 日本的《三國演義》,日本的內閣,大企業,必讀
② 求經典日本文學小說推薦,咱已經看過的就別寫了
懸疑推理的,可以看東野圭吾的,很不錯,好多部都拍成電影或連續劇了
村上的你說了也差不多了,也就這么幾部
其他的老牌作家的你就挑他們的代表作看看就行,像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之類的
自從畢業之後好久沒有關注這個了,新生代的實在沒有什麼推薦,真是不好意思
③ 芥川龍之介一生寫過多少短篇小說
芥川是日本大正時代小說家。他全力創作短篇小說,在短暫的三十多年生命中,寫了超過150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丑惡現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用冷峻的文筆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便讓讀者深深感覺到其丑惡性,因此彰顯其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其代表作品有《羅生門》《竹林中》等
④ 芥川龍之介的書除了散文集《文藝的,過於文藝的》《短篇小說集》還有什麼書啊
竹林中,曾改編成電影,羅生門。
http://ke..com/link?url=peW__
這是他的網路,他的作品其專實還有屬很多。
⑤ 芥川龍之介有沒有寫過長篇小說
沒有
芥川龍之介(1892~)日本小說家。生於東京,本姓新原,父經營牛奶業。生後9個月,母精神失常,乃送舅父芥川家為養子。芥川家為舊式封建家族。龍之介在中小學時代喜讀江戶文學、《西遊記》、《水滸傳》等,也喜歡日本近代作家泉鏡花、幸田露伴、夏目漱石、森鷗外的作品。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英文科。學習期間與久米正雄、菊池寬等先後兩次復刊《新思潮》,使文學新潮流進入文壇。其間,芥川發表短篇小說《羅生門》(1915)、《鼻子》(1916)、《芋粥》(1916)、《手巾》(1916),確立起作家新星的地位。1916年大學畢業後,曾在橫須賀海軍機關學校任教,旋辭職。1919年在大阪每日新聞社任職,但並不上班。1921年以大阪每日新聞視察員身份來中國旅行,先後游覽上海、杭州、蘇州、南京、蕪湖、漢口、洞庭湖、長沙、鄭州、洛陽、龍門、北京等地,回國後發表《上海游記》(1921)和《江南遊記》(1922)等。自1917年至1923年,龍之介所寫短篇小說先後六次結集出版,分別以《羅生門》、《煙草與魔鬼》、《傀儡師》、《影燈籠》、《夜來花》和《春服》6個短篇為書名。
龍之介的小說始於歷史題材,如《羅生門》、《鼻子》、《偷盜》等;繼而轉向明治文明開化題材,如《舞會》、《阿富的貞操》、《偶人》等;後寫作現實題材,如《桔子》、《一塊地》以及《秋》等。在創作中注重技巧,風格纖細華麗,形式、結構完美,關心社會問題與人生問題。1925年發表自傳性質小說《大島寺信輔的半生》。1927年發表短篇《河童》,對資本主義社會及其制度作了尖銳的嘲諷。同年7月由於健康和思想情緒上的原因,服毒自殺,享年35歲。
據我所知 邪宗門也是短篇
⑥ 求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的賞析
一個進城打工的貧窮小姑娘從車窗口給前來送行的弟弟們扔下幾個金色的桔子,這種人間親情深深地打動了悲觀厭世的「我」。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桔子》通過這樣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憧憬。然而,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卻使芥川茫然不安,倍感失望.
<桔子》反映了小姑娘美麗高尚的心靈,以及純真的感情。桔子是光明、純潔的象徵。這樣的賞析分析小說正是80年代較為流行的評論欣賞的調子,總要為小說掛上一個光明的尾巴,這與當時的政治氣候有關,文學欣賞評論還不能完全從政治的影響下解脫出來,所以這樣必然就影響了欣賞者欣賞的深度.
芥川龍之介的《桔子》中我最為感動的也是小姑娘拋出桔子的細節。但是我認為這個桔子並不是象作者所分析那樣的是光明和純潔的象徵,這許多處描寫是作家精心刻畫的一幅畫。在這幅畫中,充滿整個畫面的是大量的憂郁、陰暗、厭惡、凄涼的冷色調,令人昏昏欲睡的難聞的氣味的冷色調,可是在這幅畫的中心卻是作家精心畫上的亮點:小姑娘的紅臉蛋;三個弟弟的紅臉蛋;五六隻黃燦燦的桔子。正是一紅一黃的暖色調,這鮮艷的色彩才沖去了「我」心中的昏暗。景物中有色彩的強烈對比,人物描寫有心情的前後變化。這里就是作家精心使用的色彩對比的技巧,一直到今天還能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對讀者的感情產生強烈的沖擊。從而使我們了解到在那樣一個年代,還曾經有過這樣一部分對社會,對時代產生強烈失望感的人。他們即便是在強烈的厭惡和失望中,仍有對普遍人性人情的嚮往。他們也仍在渴望著人類最普遍最常見的感情,可是這種感情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很難找到它最簡單無私的一面的。
⑦ 芥川龍之介有一篇短篇小說是以看一件事從不同人的角度看為中心思想的叫什麼來著
《竹林中》
《竹林中》是小說集《羅生門》中的一篇,所以有人也稱做《羅生門》
實際上小說集《羅生門》中開篇小說《羅生門》,《竹林中》是第二篇,其實是並列關系,而許多人一提到樓主問題時候第一反應是《羅生門》,其實是個大烏龍,這些侃侃而談的人未必認真看過芥川小說,或者看的是閹割移植的通俗版本,只是混個」我知道「了了
一定要分析的話(其實好文字一定要分析個子丑寅卯是種罪過),《羅生門》講的是人在面臨生存壓力的情況下,會做出原本不可能做出的行為,並找到相應的借口來安撫內心的矛盾。《竹林中》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當事人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敘述他們眼中的事情經過,彼此的敘述卻如此的不同,但是他們是誠懇的,是誠懇的,他們如此相信著。
⑧ 如何評價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
芥川最令人稱奇的地方在於,他的許多作品是從已有的傳說和故事稍加改編而來。而這寥寥幾筆的改動卻能給故事賦予之前沒有的更加耐人尋味的另一層含義。
首先看他的小說風格:潔凈。終生不寫粗野的文學,潔凈是芥川文學的魅力所在。文字洗練、狷狂、典雅,有太白的風骨,也有愛倫坡的詭異。藝術感受性敏銳,追求形式,強烈地關心文體與結構,正如他所說:「輕視技巧的人,壓根不懂藝術。」
拋去技巧方面,芥川對於人性方面的刻畫更是觸目驚心,甚至令人膽寒。「摘花飛葉可傷人」。
他的小說題材大多取自歷史,原典用的最多的是《今昔物語》,更有不少是取自中國古代典籍。他從讀書中產生作品,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寫得不只是歷史背景下的故事,而是他所處那個時代的經歷。在其高雅文章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沉重的黑暗。
魯迅談到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時說:「所用的主題最多的是希望之後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時之心情。」
「外面只有黑漆漆的夜」,「旁觀者的利己主義」,《羅生門》《鼻子》這兩篇小說基本上確定了他的創作手法與方向。「善與惡不是相反的,而是相關的。」
他是名副其實的藝術至上主義者,當之無愧的鬼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