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項鏈》原文誰能發表一下啊(謝謝)
,《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敵軍士兵為了活著寧可當俘虜的厭戰情緒;《俘虜》描寫的是法國婦女機智擒敵的故事。其中內容最豐富、意義最深刻的作品,則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小說的內容是一個妓女和一些有產者同乘一輛馬車離開德軍佔領區,大家對這個綽號羊脂球的妓女側目而視,但是在由於沿途耽擱而餓得發昏的時候,卻又厚著臉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籃美味食品。馬車在路過一個小鎮時被攔住了,占據該鎮的普魯士軍官要求羊脂球陪他過夜,否則不予放行。車上的工業家、伯爵和商人等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計地勸說羊脂球為他們作出犧牲,但事後又鄙視她,任憑她陷於孤獨和挨餓的境地。小說里沒有硝煙彌漫的戰場,也沒有刀光劍影的搏鬥,然而它通過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敵人獻身的遭遇,刻畫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別是勾勒了有產者們為了私利而不顧民族尊嚴的丑惡嘴臉。羊脂球自尊自強、不甘屈服,表現了愛國主義的凜然正氣,結果卻被那些偽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們為了迫使羊脂球就範,個個巧舌如簧、軟硬兼施,就連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氣。莫泊桑以真實的細節、精練的語言和爐火純青的技巧,使這篇小說構成了一幅戰爭時期法國的社會圖景。作品中的善與惡時時形成不露痕跡的對照,使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戰爭的憎恨、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所謂上等人的蔑視,因而不愧為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都堪稱楷模的名篇。莫泊桑描寫小職員生活的短篇小說很多,例如《騎馬》和《項鏈》寫他們為了出風頭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現了他們可憐兮兮的虛榮心;《我的叔叔於勒》和《傘》諷刺了這類家庭的寒酸相和勢利眼;《散步》中的小職員數十年如一日地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最後意識到這一點時不禁悲憤地上吊自盡。這些作品揭露了世態炎涼的社會現實和官僚機構里腐敗昏聵的作風,諷刺了小職員的自私虛榮和爾虞我詐,同時又對他們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義的同情。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小說描繪諾曼底農村的生活,它們從各個方面反映了貧苦農民的悲慘遭遇,例如《瞎子》、《繩子》、《窮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備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羅》諷刺了地主婆的吝嗇,《流浪漢》譴責了把好人逼成盜賊的社會風氣。《真實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傭,造成了女主人公絕望地死去的悲劇。也有一些作品表現了農民的狹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婦為了不耽誤農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點去世,《圖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讓因肥胖而中風的丈夫孵雞蛋等等。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題材之外,莫泊桑還從愛情和情慾的角度,描繪了人們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對禁慾主義的名篇,寫一個神父在皎潔月光下理解了愛情;《橄欖園》譴責了不負責任的放盪行為,《巴蒂斯特太太》則批判了歧視受辱女子的不良風俗。值得指出的是,妓女的題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里佔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櫥》等都反映了妓女的悲慘生活。%D%A補充:%D%A 《莫泊桑中短篇小說賞析》之兩個朋友 讀後感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法國作家。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莫泊桑在諾曼底的鄉間與城鎮度過了他的童年,只是在1859年至1860年隨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讀於拿破崙中學,後因父親無行、雙親離異而隨母又回到諾曼底。故鄉的生活與優美的大自然給莫泊桑的影響很深,成為了他日後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親夢爾·勒·普阿特文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學修養的婦女,莫泊桑從小就深受她的熏陶,而夢爾的哥哥在青年時期曾是著名作家福樓拜以及巴拉斯派詩人路易·布耶的同窗好友,深遠的世交使莫泊桑在盧昂城高乃依中學念書的時候,就結識了舅舅的這兩位好友。這是他早已是一個喜愛文學並已開始詩歌創作的青年。他從這兩個前輩那裡聽到了「簡明的教誨」,獲得「對於技巧的深刻認識」與「不斷嘗試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於1869年去世了。同年,莫泊桑來到巴黎大學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被征入伍。在軍隊里擔任過文書與通訊工作。在這場災難中,他目睹了法軍可恥的潰敗,當權者、有產者的卑劣,普通人民愛國主義的熱情與英勇抗敵的事例,感觸很深,日後成為了他文學創作的又一個重要源泉。 戰後退伍,由於家庭經濟的拮據,莫泊桑於1872年3月開始在海軍部任小職員,7年之後,又轉入公共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職。在小職員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無行的惡習,私生活放盪,這種下了他過早身亡的禍根。但另一方面。他又勤奮寫作,並且以福樓拜為師,在他的具體指導下刻苦磨礪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於1876年又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於斯曼等作家,他們都共同以左拉為崇拜對象,經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區的梅塘別墅聚會,是為「梅塘集團」。1880年,「梅塘集團」六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羊脂球》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早就有神經痛的徵兆,他長期頑強的與病魔斗爭,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僅43歲。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 莫泊桑出身於一個沒落貴族之家,母親醉心文藝。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後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羊脂球》 (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盼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D%A
㈡ 求莫泊桑短篇小說 愛情 全文
莫泊桑(Maupassant 1850~1893) 法國作家。他擅長從平凡瑣屑的事物中截取富有典型意義的片斷,以小見大地概括出生活的真實。他的短篇小說側重摹寫人情世態,構思布局別具匠心,細節描寫、人物語言和故事結尾均有獨到之處。
莫泊桑1850年8月5日生於法國西北部諾曼底省的一個沒落貴族家庭。莫泊桑在諾曼底的鄉間與城鎮度過了他的童年,只是在1859年至1860年隨父母到巴黎小住就讀於拿破崙中學,後因父親無行、雙親離異而隨母又回到諾曼底。故鄉的生活與優美的大自然給莫泊桑的影響很深,成為了他日後文學創作的一個重要源泉。
莫泊桑的母親夢爾·勒·普阿特文是一個具有深厚文學修養的婦女,莫泊桑從小就深受她的熏陶,而夢爾的哥哥在青年時期曾是著名作家福樓拜以及巴拉斯派詩人路易·布耶的同窗好友,深遠的世交使莫泊桑在盧昂城高乃依中學念書的時候,就結識了舅舅的這兩位好友。這是他早已是一個喜愛文學並已開始詩歌創作的青年。他從這兩個前輩那裡聽到了「簡明的教誨」,獲得「對於技巧的深刻認識」與「不斷嘗試的力量」。可惜的是路易·布耶於1869年去世了。同年,莫泊桑來到巴黎大學改修法律,不久普法戰爭爆發,莫泊桑被征入伍。在軍隊里擔任過文書與通訊工作。在這場災難中,他目睹了法軍可恥的潰敗,當權者、有產者的卑劣,普通人民愛國主義的熱情與英勇抗敵的事例,感觸很深,日後成為了他文學創作的又一個重要源泉。
戰後退伍,由於家庭經濟的拮據,莫泊桑於1872年3月開始在海軍部任小職員,7年之後,又轉入公共教育部,直到1881年完全退職。在小職員空虛無聊的生活中,莫泊桑不幸染上了無行的惡習,私生活放盪,這種下了他過早身亡的禍根。但另一方面。他又勤奮寫作,並且以福樓拜為師,在他的具體指導下刻苦磨礪達十年之久。在此期間,他於1876年又結識了阿萊克西,瑟阿爾、於斯曼等作家,他們都共同以左拉為崇拜對象,經常在左拉坐落在巴黎郊區的梅塘別墅聚會,是為「梅塘集團」。1880年,「梅塘集團」六作家以普法戰爭為題材的合集《梅塘之夜》問世,其中以莫泊桑的《羊脂球》最為出色,這個中篇的輝煌成功,是莫泊桑一夜之間即蜚聲巴黎文壇。
除了《羊脂球》這一短篇文庫中的珍品之外,莫泊桑還創作了包括《一家人》(1881)、《我的叔叔於勒》(1883)、《米隆老爹》(1383)、《兩個朋友》(1883)、《項鏈》(1884)等在內的一大批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結合的短篇佳作。 莫泊桑的長篇小說也達到比較高的成就。他共創作了6部長篇:《一生》(1883)、《俊友》(又譯《漂亮朋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和《我們的心》(1890),其中前兩部已列入世界長篇小說名著之林。
莫泊桑早就有神經痛的徵兆,他長期頑強的與病魔斗爭,堅持寫作,巨大的勞動強度與未曾收斂的放盪生活,使他逐漸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進行寫作,在遭受疾病殘酷的折磨之後,終於在1893年7月6日逝世,享年僅43歲。19世紀後半期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生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說,他的文學成就以短篇小說最為突出,被譽為「短篇小說之王」,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
莫泊桑出身於一個沒落貴族之家,母親醉心文藝。他受老師、詩人路易·布那影響,開始多種體裁的文學習作,後在福樓拜親自指導下練習寫作,參加了以左拉為首的自然主義作家集團的活動。他以《羊脂球》
(1880)入選《梅塘晚會》短篇小說集,一躍登上法國文壇,其創作盛期是80年代。
10年間,他創作了6部長篇小說:《一生》(1883)、《俊友》(1885)、《溫泉》(1886)、《皮埃爾和若望》(1887)、《像死一般堅強》(1889)、《我們的心》(1890)。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國的黑暗內幕:內閣要員從金融巨頭的利益出發,欺騙議會和民眾,發動掠奪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國主義戰爭;抨擊了統治集團的腐朽、貪婪、爾虞我詐的荒淫無恥。莫泊桑還創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說,在揭露上層統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會風氣盼同時,對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22612616.html?si=1
㈢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 讀後感
開篇便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主人公無疑是以另一種方式表達了她對侵略者的仇恨和蔑視。羊脂球曾因與普魯士人同住一所旅館為由,拒絕過高尼岱的無理要求,她根本不可能答應侵略者的無恥要求,然而最終她還是為了親愛的「同胞」而屈服。而那些道貌岸然的上流社會的旅伴,在利用她通過了普魯士人的關卡之後,卻徹底的拋棄了她,甚至還嘲笑她的犧牲行為。我憤怒了,想到在開頭,女主人公曾經無私地把自己的食物給大家吃,在結尾卻被大家嘲笑,一點吃的都沒有,只能看著別人吃,我覺得女主人公真的非常可憐。女主人公是一個被出賣了的英雄,一個有著貞德姑娘那樣的堅強意志和愛國熱忱的英雄,那些有錢或有權的「同胞」真像當年他們的祖先出賣貞德一樣,出賣了她而又拋棄了她,這是一個民族的悲劇。《羊脂球》充分地表達了莫泊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對只顧私利而不顧民族尊嚴的貴族資產者們的寡廉鮮恥的抨擊。
莫泊桑的小說中為數不少是對上流社會的鄙視和厭惡,而對於小資產階級也同樣提出了批判。比如《項鏈》中的羅瓦賽爾夫婦為了參加一次部長舉辦的晚會而葬送了十年的青春。若不是虛榮心作祟,瑪蒂爾徳不會向朋友借項鏈,也不會在丟失項鏈後買一條「完全相同」的賠給朋友而落入高利貸的陷阱,就此開始了十年艱辛的生活。最令人心酸的是瑪蒂爾徳在還清欠款之後偶遇借給項鏈的朋友時那種輕松,自豪的心情。在她看來,為了支撐門面而付出的犧牲終於得到了體現。
《我的叔叔於勒》以於勒叔叔與「我」的家人相遇前後我家人對他的截然相反的態度,提出了「究竟是金錢重要,還是親情重要」的疑問。這些作品都表達了對社會的不滿,也突出了作者是多麼關心國家,以筆來當武器,來訴說社會的不足。
在莫泊桑的筆下,我讀到了他對貴族們寡廉鮮恥的抨擊;對小資產階級愛慕虛榮、羨慕榮華的風氣的諷刺;對資產階級腐化墮落、拜金主義等丑惡風尚的鄙視以及對窮苦人民悲慘命運的同情、對勞動人民優秀品質的歌頌,還有他那濃濃的愛國之情。
從莫泊桑的寫作風格中我也學到了不少。他不是哲人,也不是歷史家。他缺乏巴爾扎克那種深邃的歷史洞察力,更不像他的老師福樓拜那樣縝密細致,也不如左拉的視野那麼寬廣。可他卻有一種非凡的捕捉生活的能力,善於在一般人視而不見的凡人小事中,發掘出帶有本質意義和美學價值的內容,使得自己作品中的文學題材大大豐富了。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精悍深刻,包羅萬象,他的許多文章都非常有趣,讀來非常過癮。課余讀一讀莫泊桑的短篇小說吧,只花費你幾分鍾的時間,但相信你會有不少收獲的
㈣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簡介
哈哈
地球人都推薦《羊脂球》
教材選文《我的叔叔於勒》諷刺的
《勛章到手了》也是諷刺
總之我個人認為讀起來有趣又有諷刺意味與教育意義的有:
《兩個朋友》《黛麗葉春樓》《小狗皮埃羅》《瓦爾特。施那夫斯奇遇記》《莫蘭這頭公豬》
著名的有:《項鏈》(和《我的叔叔於勒》一樣著名)《一家子》《月光》《幸福》《騎馬》《在一個春天的夜晚》《繩子》《小酒桶》《燒傘記》《一個兒子》《一個農庄女工的故事》《遺產》《散步》等
令我感動於費解的《在旅途上》
#################################以上全憑我個人經驗與一本他的小說集,如果你自己讀可以參考
下面是可以用在文章里的,正式的
莫泊桑講述故事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人物,有諾曼底狡猾的農民、慷慨的工匠、受欺凌的女傭、小職員、小店主、小市民,也有比市民還世俗的破落貴紳、富商、工廠主,以及野心勃勃的政客。例如《項鏈》中因愛慕虛榮而毀了一生的小市民,《羊脂球》中,有愛國骨氣的妓女和軟骨頭的富商與鄉紳,在敵人面前的不同表現,《一家子》中為爭取遺產而大打出手的一家人,《兩個朋友》中寧死也不肯將通行口令告訴敵人一對友人,《莫蘭這只公豬》中好色而愚蠢的服裝店老闆……
,《瓦爾特·施那夫斯的奇遇》反映了敵軍士兵為了活著寧可當俘虜的厭戰情緒;《俘虜》描寫的是法國婦女機智擒敵的故事。其中內容最豐富、意義最深刻的作品,則是莫泊桑的成名作《羊脂球》。小說的內容是一個妓女和一些有產者同乘一輛馬車離開德軍佔領區,大家對這個綽號羊脂球的妓女側目而視,但是在由於沿途耽擱而餓得發昏的時候,卻又厚著臉皮吃光了她的一大籃美味食品。馬車在路過一個小鎮時被攔住了,占據該鎮的普魯士軍官要求羊脂球陪他過夜,否則不予放行。車上的工業家、伯爵和商人等為了不影響自己的生意,千方百計地勸說羊脂球為他們作出犧牲,但事後又鄙視她,任憑她陷於孤獨和挨餓的境地。
小說里沒有硝煙彌漫的戰場,也沒有刀光劍影的搏鬥,然而它通過妓女羊脂球被迫向敵人獻身的遭遇,刻畫了各具特色的人物,特別是勾勒了有產者們為了私利而不顧民族尊嚴的丑惡嘴臉。羊脂球自尊自強、不甘屈服,表現了愛國主義的凜然正氣,結果卻被那些偽善的同胞推人火坑。他們為了迫使羊脂球就範,個個巧舌如簧、軟硬兼施,就連道貌岸然的修女也沆瀣一氣。莫泊桑以真實的細節、精練的語言和爐火純青的技巧,使這篇小說構成了一幅戰爭時期法國的社會圖景。作品中的善與惡時時形成不露痕跡的對照,使讀者自然而然地產生對戰爭的憎恨、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所謂上等人的蔑視,因而不愧為在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都堪稱楷模的名篇。
莫泊桑描寫小職員生活的短篇小說很多,例如《騎馬》和《項鏈》寫他們為了出風頭而弄巧成拙、自食其果,表現了他們可憐兮兮的虛榮心;《我的叔叔於勒》和《傘》諷刺了這類家庭的寒酸相和勢利眼;《散步》中的小職員數十年如一日地過著單調乏味的生活,最後意識到這一點時不禁悲憤地上吊自盡。這些作品揭露了世態炎涼的社會現實和官僚機構里腐敗昏聵的作風,諷刺了小職員的自私虛榮和爾虞我詐,同時又對他們的刻板生涯寄予了人道主義的同情。
莫泊桑有大量的短篇小說描繪諾曼底農村的生活,它們從各個方面反映了貧苦農民的悲慘遭遇,例如《瞎子》、《繩子》、《窮鬼》等等,其中的主人公都因備受欺凌而死去。《皮埃羅》諷刺了地主婆的吝嗇,《流浪漢》譴責了把好人逼成盜賊的社會風氣。《真實的故事》中的地主玩弄女傭,造成了女主人公絕望地死去的悲劇。也有一些作品表現了農民的狹隘,例如《老人》中的夫婦為了不耽誤農活而希望垂危的老人快點去世,《圖瓦》中的女主人公竟讓因肥胖而中風的丈夫孵雞蛋等等。
除了以上三種主要的題材之外,莫泊桑還從愛情和情慾的角度,描繪了人們多姿多彩的感情生活。其中《月光》是反對禁慾主義的名篇,寫一個神父在皎潔月光下理解了愛情;《橄欖園》譴責了不負責任的放盪行為,《巴蒂斯特太太》則批判了歧視受辱女子的不良風俗。值得指出的是,妓女的題材在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說里佔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衣櫥》等都反映了妓女的悲慘生活。
####################################################################如果想要更多的可以去這里看看:http://auction1.paipai.com/search/23501-23520-23523/-71BE.html?ADTAG=501.1.3
#####################################################################我寫了這么多,沒功勞也有苦勞吧,最少也要是最佳答案吧
唉,一點兒懸賞分都沒有~~~
㈤ 莫泊桑短篇小說
有很多,可以去看看,怕都貼出來太多了
1.《羊脂球》
http://..com/question/4590361.html
2.《項鏈》
http://..com/question/3448758.html
3.《蠻子大媽》
http://..com/question/9979838.html
4.《騎馬》
http://..com/question/10300236.html
㈥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或《莫泊桑短篇小說集》的解讀
㈦ 求『莫泊桑』『契科夫』和『歐亨利』的短篇小說讀後感,由於比價急,知道的人,請馬上回帖
1 莫泊桑短篇小說讀後感
偉大的國度造就傑出的作家。
出生於法國偏僻鄉村的莫泊桑,並沒有像普通農夫那樣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他憑借著自己優秀獨特的作品在世界文壇上經久不衰。他的短篇小說不僅占據了龐大的數量,也征服漫長的校長。
最早接觸莫泊桑的作品是他那篇著名的《西蒙的爸爸》,作品中那個單純軟弱的小男孩,蠻橫傲慢的男同學以及那個充滿力量和陽剛之氣的男子漢爸爸菲利浦,都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就像做鐵匠的菲利浦一樣,莫泊桑的作品中出現了很多平凡的小人物,他對待這些下層人民是客觀的,既謳歌了一批剛正不屈的勞動人民形象,也諷刺了相當一部分虛榮愛財、貪婪偽善的小市民。比如說《騎馬》:故事中一位沒落貴族為了在妻子孩子以及鄰居中樹立「貴族」形象,打腫臉充胖子,不會騎馬偏去騎,被馬顛得上串下跳了仍在裝風度。最後,面對撞傷行人的醫療費,這位「貴族」就丑態百出了。莫泊桑把故事講得很有意思,令人回味無窮。
我非常欣賞莫泊桑對於環境的刻畫,非常細膩而傳神,對於人物的細節描寫更是栩栩如生。這方面突出的莫過於他的代表作《羊指球》。在這篇傑作中,讓塑造了商人、政客、修女、伯爵這些所謂的法國社會的「上流人」,同時也塑造了一個為闊太太們所不齒的妓女羊脂球。羊脂球和這些人的社會地位相差太多了,但他們各自的表現卻令人大跌眼鏡:本該是嚴謹的正直政客,竟懦弱虛偽;本該完美出眾的伯爵,竟自私偽善;本該純潔善良的修女,面對弱者同樣麻木不仁、視而不見。反而是身份低賤的羊脂球,她的愛國主義精神,她的大無畏犧牲精神,怎能不令我們肅然起敬?而莫泊桑對於這些人的描寫,真是達到「寫活了」的境界,無論是言談、行為還是心理活動。莫泊桑不愧為文學大師。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精悍深刻,包羅萬象,並且它的許多文章都非常有趣,讀來非常過癮。課余讀一讀莫泊桑的短篇吧,只花費你幾分鍾的時間,但相信你會有不少收獲。
2《莫泊桑短篇小說集》讀後感
莫泊桑一生坎坷,寫這本著作時已經帶病在身,因而,他的作品是悲傷、憤怒的,從中有夾雜著喜悅。
令我過目不忘的文章叫《項鏈》。文中講述一個女人,相貌姣好,卻出生於一個貧困家庭,嫁給一個小職員。她經常幻想,自己的家豪華,後許多僕人,自己是個美麗的富太太。她始終覺得,這是她生來必須享有的。
有一次宴會,她去了,穿上自己縫制的衣服,向蚝油借來的寶石項鏈。悲劇發生了!就應為風光而借了項鏈,因為興奮而丟了項鏈,因為無奈而買了一條一樣的項鏈,因為還債而平明掙錢。十年後,她已不在是她,是個蒼老、兇悍的女人。然而,她磨練了自己,使之更加堅強。
她有遇見了老友,坦白了真相,可是,她的好友說那是條假的!故事在驚訝中結束。誰都沒想到,一個女人,就因為一條假項鏈而改變了人生。她面容蒼老,對生活不再抱有幻想。只對當日風光宴會中的自己懷念在心。
這篇文章似乎是個冷笑話,笑那個女人的貪心、愚蠢。其實,她在飽受艱苦中最終獲勝,雖然最後是個遺憾。這就是莫泊桑的寫作風格,悲中帶喜。整本書帶著強烈的悲憤氣息,反映了當時的戰亂似乎每一個成名的作家都在戰爭中度過,滿腔熱血,文章揭示的主題都是差不多的。看來,只有在米難中才會成熟。
還記得《項鏈》一文中後這樣一段話「『是的。你沒有發覺這一點吧,是不是?兩串原是完全遺言法的。』說完她臉上顯出了微笑,因為她感到一種足以自豪的、天真的快樂。」是的,人們為何不嘗試在壓迫中不得不磨練自己呢?最後,是滿足、釋然的笑容。多麼愉快啊!
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似乎都處於一個家掉、一個主題。然而,讀起來不感乏味,志向一直讀,以滿足自己對書的渴望。這才是作者寫好這本的成功之處,至少我覺得是這樣。
3契科夫短篇小說讀後感
讀了契科夫的短篇小說,有很大的感觸。
以前在考試中,常常會遇到契科夫的小說作為閱讀,每當那時,總會很開心,相對那些抒情文的分析,契科夫帶有濃重批判色彩的小說,要容易得多。但往往做到題目,錯誤卻會一個接著一個。契科夫的小說,有太多的伏筆,在考試的緊張氣氛中,根本是來不及去細想,體會的。往往是很簡短的一句話,也透露出一個個人物豐富的內心世界。
記得在書中導讀部分曾介紹道,被譽為「英國契科夫」的卡特琳•曼斯菲爾德在給丈夫的一封信中說:「我願意將莫泊桑的全部作品換取契科夫的一個短篇小說。」由此也可以看出,契科夫的小說有多麼經典。
契科夫的每篇文章,都能從最平常的現象中揭示生活的本質,揭示出社會的腐朽與黑暗。
正如很多人對他的評價:無論是作為一個作家,還是作為一個歷史人物,契科夫的成長和發展道路都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他的作品的社會藝術價值是永遠不可磨滅的。
看一篇契科夫的小說花不了多少時間,卻一定會帶給你久久的震撼。
4《套中人》也是契訶夫短篇小說的代表作。作品的主人公別里科夫是一個中學教員,但卻是一個落後、保守、維護一切舊制度的守舊派典型人物。小說描寫了別里科夫性情孤僻,膽小怕事,甚至晴天也要帶上雨傘,套上雨鞋,把頭縮進大衣的領子里,極力想用一層堅硬的殼把自己包裹起來,拒絕與外界接觸,拒絕接受新生事物。最後悲慘地躺在棺材裡才找到自己理想的歸宿。套中人是俄羅斯19世紀末大革命來臨前某些知識分子思想狀況和精神面貌的真實寫照,作者通過批判現實主義的筆觸,寫出了「套中人」的可悲而又不值得同情的下場。
歐·亨利的全部小說創作,一言以蔽之,它的體現了作家對健康人性與健康社會的強烈嚮往與追求,並有著鮮明而真實的時代印記。
它歌頌著小人物在生存中美好善良、相濡以沫的淳樸風格,盡管不無蒼涼的苦笑;它揭露著那些「社會寵兒」的驕奢淫逸、爾虞我詐、寡廉鮮恥的卑劣本質,雖然表面上輕松乃至調侃;它怒斥著社會的丑惡黑暗卻以「鬼臉」戲謔;它贊美著草原牧場上健美彪悍的生命體現,又暗中不無「逝者如斯」的調嘆。
亨利最出色的篇章,毋庸置疑,當屬描寫社會底層「小人物」的作品。像眾所周知的《麥琪的禮物》、《愛的奉獻》、《最後的常青藤葉》、《警察與贊美詩》、《兩們感恩節的紳士》等,無一不讓讀者在凄然一笑後,反思深沉。
如在《麥琪的禮物》中,描述一對貧苦夫妻的愛情,聖誕節即到,為了讓深愛對方感到溫暖,表達自己美好的情意,妻子賣了一直引以為豪的漂亮的長發,為丈夫換來一條表鏈,以配丈夫多年的家傳金錶;而當她把表鏈送到丈夫面前時,卻發現丈夫為給她買盼望已久的一套玳瑁發梳,已經將金錶賣掉。結果,夫妻各持均已無用的禮物,暗然神傷……在善良崇高的人性與冷酷無奈的生活現實的強烈對比間,讀者能不感慨萬千!
再如《警察與贊美詩》中,寫一個流浪漢因無家可歸又飢寒交迫,想寄宿監獄中熬過嚴冬。於是他故意以身試法,到飯館吃飯不給錢,大喊大叫擾亂街市平靜,偷顧客的雨傘,乃至有意當頭警察的面調戲婦女……但均徒勞無功,根本不被「神聖」的法律所理睬,而當他站在教堂前,聆聽著贊美詩,想從此振作精神、積極生活的時候,警察的大手卻「庄嚴」地按住他的肩頭:判處三個月監禁!讀到此,能不使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亨利描述小人物,有時也表現他們的缺憾,弱點乃至弊端,但又在具體展示過程中,更深層、更強烈地向讀者剖析他們本質善良與淳樸,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復雜面。並在這展示過程中,將這復雜人性的成因與背景自然形象地揭示出來。使讀者能在「社會與人」的范疇內思考,認識出更豐富的內涵。如《刎頸之交》,寫真誠純凈的友誼在兩個男子
共追一個姑娘的過程中可敬、可笑又可愛的表現,稍含調侃地歌頌了小人物的善良品質;如《從沒有完的故事》描寫一位每周只掙五塊錢的貧窮女工雖一時動搖,但終於拒絕了那個玩弄女性的闊佬兒的引誘。他復雜的內心世界真實感人地表現出來,但無損於主人公的美好形象,反而增加了讀者對他的敬重。
再如《兩位感恩節的紳士》更味如橄欖,兩位紳士,為了一個九年的默契和約定,上演了一出耐人尋味的人間悲喜劇。可愛么?委實可笑。但是在凄冷的人世間和殘酷的社會中,普通小人物間的這種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人文精神,能不使人笑聲漸啞,終於感慨萬千么!
5 歐亨利的短篇小說
學會關愛別人
——讀《麥琪的禮物》有感
《麥琪的禮物》是歐·亨利寫的一篇有趣的文章。它主要講述了聖誕節的前一天,住在公寓里的貧窮的德拉想給丈夫吉姆一個驚喜,可是她只有一元八角七,她知道這點錢根本不夠買什麼好的禮物,於是她把引以自豪的褐色瀑布似的秀發剪下來,賣了,換來了20美元。找遍了各家商店,德拉花去21美元,終於買到一條樸素的白金錶鏈,這可以配上吉姆的那塊金錶。而吉姆也想給老婆一個驚喜,他同樣賣掉了引以自豪的金錶,買了德拉羨慕渴望已久的全套漂亮的梳子作聖誕禮物。
從這篇文章里,雖然表面上看他們極不明智地為了對方而犧牲了他們家各自最寶貴的東西,但我深深地感到,他們彼此深愛著對方。他們能犧牲自己最貴重的物品,為的是給對方買來最好的禮物。可是雙方賣掉了自己貴重的物品,那麼對方的禮物已經不適合自己了,而他們做這些事的時候,都是為了對方著想,根本沒有考慮自己。正是因為他們互相愛著,而且是深深地愛著對方,才會有這樣有趣的結局。
讀完這篇文章,我懂得了我們要去關愛別人,這樣別人才會愛我們,正是有了愛,人與人之間才會相互理解,人與人之間才有溫情。人與動物之間也是因為有了愛,動物才會信任人類,不傷害人類,與人類和平相處。愛的力量真的是很偉大的,有一首歌裡面就唱到了: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去年印度洋海嘯發生的時候,就有全世界各國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捐物幫助受難的災民重建家園,使失散的親人團聚,從這件事中,我感受到了各國人民之間的純潔友誼。我相信:只要我們心中充滿愛,我們的世界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是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作品的選集。書中,社會上那些巧取豪奪,坑蒙拐騙,利慾熏心,爾虞我詐的「上流人物」,「得意之徒」們的丑惡行徑,被揭露無遺。通過他們的種種表現,形象逼真,不拘一格地向讀者展現了「文明社會」的黑暗與滑稽本質,弱肉強食與天良喪盡的現實,並喻示在金錢萬能,唯利是圖的生存環境中,人性的異化和畸變。
然而在眾多對丑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然而在眾多對丑惡人性的描寫之中,也不乏許多使人肅然起敬的「小人物」,讓人對荒誕,滑稽的故事漠然一笑之後,感慨萬千。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兩位感恩節的紳士》這篇文章,它讓我真正領略到了人性的魅力。
故事講了兩位美國紳士——其中一人根本不能稱之為紳士,他只能說是一個常年受飢餓折磨的窮人。在他們之間有個奇怪的約定——每年感恩節,窮人便會坐在聯邦廣場噴水池對面人行道旁邊東入口右面的第三條長凳上,等待著老紳士的到來。老紳士來了之後,會帶這位飢腸轆轆的窮人飽餐一頓。這就是他們之間神聖的約定。對老紳士而言,一頓飯錢簡直微不足道,但是,他卻從其中找到了助人的樂趣。而窮人的目的也並不完全是在於那頓豐盛的飯菜,更重要的是能使一位老人如自己所願。
這個傳統延續了九年之久,第十年的感恩節,窮人照慣例走在去約會地點的路上。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半路上,窮人被一幢住宅的管家請進了門,並可以享受一頓豐盛的大餐。原來住宅的主人——兩位老太太,也有一個奇怪的傳統——在正午把第一個飢餓的路人請進門,讓他大吃大喝,飽餐一頓。飢餓的窮人抵擋不住事物的誘惑,暢開肚子,吃了起來。當他心滿意足地走出住宅時,才想起了和老紳士的約定。但他還是如約與老紳士碰了面。老紳士將他帶到了一處餐廳,窮人為了不掃老紳士的興,只能裝作飢餓難奈地狼吞虎咽起來。盡管窮人那時只剩下挪動身子和呼吸的確力氣了。窮人吃完後,老紳士付了帳,兩人便道了別。
6 評價歐亨利的小說,我最想用「凄然一笑」來形容。
出人意料的結局是歐亨利小說最具特色的一部分。最先,故事是風平浪靜的,正當我享受作者筆下小人物或凄涼或平淡的細膩生活時,情節卻突發奇變,成就了「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結局。最後,讓人驚奇之餘卻為小人物的悲涼遭遇而凄然一笑。這就是歐亨利式引人深思的幽默吧。
最近讀了他的一些作品。我最喜歡的,除了眾所周知的《麥琪的禮物》外,便是意味深遠的《警察與贊美詩了。
《警察與贊美詩》中,一個流浪漢因無家可歸又飢寒交老人與海英語讀後感迫,只想在監獄里熬過寒冬。於是,他故意去飯店吃飯不給錢,大叫著擾亂治安,偷契訶夫小說讀後感顧客的傘......但都徒勞無功,根本不被法官先生所理睬。而他站在教堂前仔細聆聽著贊美詩,下定決心要從此振作精神、積極生活時,警察的大手卻「庄嚴」地按住他的肩頭:判處三個月監禁!
讀到最後時,我啞然失笑。流浪漢面對這次命運的捉弄,會怎麼辦呢?令人啼笑皆非又沉思良久。
歐亨利筆下描寫的都是不起眼的小人物,卻把他們都刻畫得如此淋漓盡致,如此生動,如此令人喜愛!他們也有缺點,也會自私,也會粗魯。但歐亨利筆下的他們卻讓我們在小說中體會到每個人本質的淳樸善良,人性的復雜,更令所有人動容。
7 《二十年後》的讀後感
今天相處在一起的人,二十年後將會怎樣?不要說有二十年的分離,即使間中有機會見見面的親戚或朋友,變化都會很大的,容貌的變化反而不大,但經歷、處境、人生態度等等,差異會很大。年青的讀者不妨與您的朋友玩玩這個二十年之約,這和玩時間囊有異曲同工之趣。作品中,韋爾斯從一個遲頓的老實人成為一個干練的巡警;而鮑勃則從一個不甘平凡的聰明人成為一個不法之徒。命運作弄了這一對昔日的好夥伴,二十年後成為勢不兩立的警察與匪徒,他們的人生路都是有跡可尋的。韋爾斯堅持了原則,也顧及了友誼。
歐.享利是一位出色的短篇小說家,他的作品風格往往以出人意料之外的結局稱譽於世,效法的人很多,這種手法因而被尊稱為「歐.享利式結局」,亦成為華文微型小說特徵之一。當代華文情節式的微型小說,超過一半的作品都或多或少效法這種結局,即使非情節式的小說,如詩化小說<永遠的蝴蝶>,其收結也是出人意表的。本作品接近二千字,本來歸類於短篇小說。在外國,沒有微型小說之稱,卻有「 Short Short Story 」 的稱謂,泛指極短的小說,也包括一般的故事,這和國內「小小說」的內涵相當,之於台灣的「極短篇」是包括短小的散文的。微型小說則限於小說,又和短篇小說及一般的故事有所區別。而<二十年後>除了字數多了些外,都符合現代華文微型小說的文體與藝術特徵。從本作品可以看到,現代華文微型小說橫向借鑒的脈絡。
讀者從本作品可以發現,歐.享利式結局並非一種硬驚奇,用論者的說法便是出乎意料之外,卻在情理之中。說本作品的結局是符合情理的,則要留意一些細節:兩人的個性預示了不同的人生取向;犯罪者的心理傾向於主動剖白自己;鮑勃志得意滿的過份自信減弱了應有的驚愓;場景昏暗的燈光也模糊了視線,燃點香煙的細節卻讓韋爾斯看得一清二楚;鮑勃不經意的財富顯露也讓他露餡;韋爾斯正直的個性與警察的歷練讓他冷靜面對犯罪的朋友。上列這些,都可見作者的藝術匠心。優秀的微型小說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徵,構思巧妙而精密。硬驚奇只是訴諸簡單的巧合,甚至讓人摸不著頭腦。
㈧ 莫泊桑短篇小說精選、句子賞析。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經典語錄/名句賞析:
1、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我覺得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 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莫泊桑 《一生》
2、 生活永遠不可能像你想像得那麼好,但是也不會像你想像得那麼糟。 ——莫泊桑 《一生》
3、 人生活在希望之中,舊的希望實現了,或者泯滅了,新的希望的烈焰隨之燃燒起來。如果一個人只管活一天算一天,什麼希望也沒有,他的生命實際上也就停止了。 ——莫泊桑
4、 天才不過是不斷的思索,凡是有腦子的人,都有天才。 ——莫泊桑
5、 有時,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莫泊桑 《羊脂球》
6、 喜歡讀書,就等於把成活中寂寞的時光換成巨大享受的時刻。 ——莫泊桑
7、 你明白,人的一生,既不是人們想像的那麼好,也不是那麼壞。 ——莫泊桑
8、 真實有時可以不像真的 ——莫泊桑
9、 才能是來自獨創性。獨創性是思維、觀察、理解和判斷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莫泊桑
10、 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夠成功立業的人,都因為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而致默默無聞。 ——莫泊桑
11、 人的脆弱和堅強都超乎自己的想像。有時,我們可能脆弱得一句話就淚流滿面,有時,也發現自己咬著牙走了很長的路。 ——莫泊桑 《一生》
12、 床陪伴我們終生,我們生在上面,長在上面,最後將死在上面 ——莫泊桑
13、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像的那麼好,但也不會像你想像的那麼糟 ——莫泊桑
14、 彗星的光芒不會永遠那麼耀眼,世界上的一切都會衰老。 ——莫泊桑 《蛋糕》
15、 大藝術家就是那些將個人的想像力強加給全人類的人們 。——莫泊桑
16、 大自然和人類的殘酷的暴行,令我們發出恐懼和憤怒的吶喊,但是絕不會刺痛我們的心,絕不會令我們像看到某些讓人感傷的小事那樣背上起雞皮疙瘩。 ——莫泊桑 《小舞步》
17、 河水這一成不變的運動比大西洋的驚濤駭浪更可怕。 ——莫泊桑 《在河上》
18、 一個人可能遭受的最大痛苦,莫過於母親失去孩子,孩子失去母親了。這種痛苦很強烈、很可怕,它可以動天地泣鬼神,撕肝裂肺。但是這種打擊就像流血的傷口一樣,傷口再大也可以癒合 。然而,有些 偶逢乍遇,有些偶爾冷不丁看到或者猜到的事,有些命運的撥弄,卻會激起我們無計其數的痛苦的思想,向我們突然微啟那神秘的大門,向我們揭示許許多多錯綜復雜、無可救葯的精神上的傷痛。這些精神上的傷痛,看上去是輕症,也就更為嚴重;幾乎難以察覺,也就更加危險;給人虛構的印象,也就更加頑固,在我們心頭留下一道悲哀的疤痕,一種苦味,一種讓我們久久不能擺脫的幻滅的感覺。 ——莫泊桑 《小舞步》
19、 男人都認為愛情猶如疾病,可以不止一次地侵襲同一個人,如果愛情之路遇到什麼障礙的話,甚至可以置其於死地;女人則認定:真正的愛情,偉大的愛情,一生只能有一次降臨於一個生靈 ;這愛情,就 如同霹靂,一旦讓它擊中,就會被它掏空、摧毀、焚燒,任何其他愛情,無論有多麼強烈,都無法重新萌生。 ——莫泊桑 《修軟墊椅的女人》
20、 世上不知有多少人,為著疏懶誤了自己的人生。奮發,活動。做事,談話考慮問題之類,對某種人是很困難的事。 ——莫泊桑
21、 他竟沒有感覺到自己這一生是怎麼過去的,因為他出了中學大門。就直接跨進了辦公室,只不過從前望而生畏的學監,如今換成了他怕得要命的上司。 ——莫泊桑 《一家人》
22、 只要有一種無窮的自信充滿了心靈,再憑著堅強的意志和獨立不羈的才智,總有一天會成功的。 ——莫泊桑
23、 唯有死亡是確鑿無疑的。 ——莫泊桑 《漂亮朋友》
24、 無論是地震覆滅了整個民族,江河決口沖走落水的農民連帶著牛的屍體和倒塌的樑柱,還是打了勝戰的軍隊屠殺.俘虜那些自衛的人,又用刀神的名義實行搶劫並且用炮聲向神靈表示謝意,都 同樣是讓人 恐懼的大災難,同樣破壞了我們對於永恆公理的信仰,破壞了我們對上帝的保佑和人類理性的依賴。 ——莫泊桑 《羊脂球》
25、 生活,從來不是人們想像的那樣美好,也不是想像的那樣不幸。 ——莫泊桑
26、 感官的結合不過是心靈結合的印記 ——莫泊桑
㈨ 莫泊桑短篇小說 真的故事 賞析
思和布局的巧妙是莫泊桑短篇小說的又一大特點。取材於平凡的日常生活,巧版妙、引人入勝權的情節結構和布局使莫泊桑的小說生動而富有吸引力。他的短篇小說常常像故事一樣娓娓動聽,給人親切自然的感覺。在似乎平淡的敘述中,早已埋伏了精心設計的妙筆。有時,正在緩慢進展的情節會因為一個細節的插入而迅速推向高潮,形成意想之外的場面。人物和主題從中得到深刻的表現。有時先製造重重迷霧,故意將讀者引入歧途——對故事的發展和結局做出種種猜測,而結果卻全然相反。幾乎每篇都新穎別致又存在一個共同點:入情入理,真確可信十分自然朴實。為了實現精巧和自然相統一的藝術構思,莫泊桑出色的運用了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在這里選以下2點重點分析。
㈩ 求莫泊桑短篇小說《羊脂球》讀後感
讀了《羊脂球》、《兩個朋友》。從而認識了這位並列於契訶夫和魯迅的世界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與巴爾扎克同樣生長於19世紀的法國,一生創作了近300篇短篇小說和六部長篇小說。
《羊脂球》的誕生,使莫泊桑一鳴驚人,這不僅是莫泊桑的處女作,更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小說描繪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戰爭期間,有一輛法國的驛車在離開敵戰區時,被一名普魯士軍官扣留。軍官一定要車上一個綽號叫羊指球的妓女陪他過夜,否則驛車就不能通過。羊脂球出於愛國心斷然拒絕,可是和他同車的有身份的乘客為了各自私利,逼她為了大家而犧牲自己,羊脂球出於無奈而作了讓步。可當第二天早上驛車出發時,那些昨天還苦苦哀求的乘客們卻突然換了一幅嘴臉,個個疏遠她,不屑再與她講話。
作者用一個不願委身侵略者、地位卑微的妓女和當時一些上層人士作對比;作者以經過關卡前羊脂球把提籃里的東西拿出來與大家一起分享和經過關卡後他們對她的一屑不顧作鮮明對比。這些是在時處的對照,另外也是對愛國方式的對比。讀完《羊脂球》的第一感覺,就是為羊脂球叫不平。仔細想想,這更與當時的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社會背景有關。資本主義法國人與人之間的地位隔閡、建立在金錢上的虛偽友誼和親密,在作者筆下被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
莫泊桑的作品涉及社會各階層,有貴族、官僚、資本家、公務員、工人、農民、乞丐、妓女。他深刻地揭露上層社會人們的丑態和腐朽;同情和贊揚下層社會的勞動人民。但是,莫泊桑還不能徹底寫出當時社會的階級利益關系、黨派之爭、資本主義高度地釋金主義及一些軍事、政治事件,有一定的局限性。他的名著《漂亮朋友》,又譯《俊友》很形象地描繪了一位以美貌和手段取得上流女性信賴,而且名利雙收,並成為百萬富翁的女婿,還要竟選眾議員的小職員杜洛阿原,側面揭示了給俊男創造如此飛黃騰達條件的是當時腐朽沒落的資產階級上層社會,是社會熏陶了這樣一位「小人物」。作者在對其中男女關系的情節描述渲染得有些過分,但由此可見當時社會對作者自身情操的影響程度。同時,也可想像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覆滅不還矣。
承聞今年是莫泊桑誕辰一百五十周年之際,他的文學成就僅次於歐洲19世紀末自然主義流派的左拉。讀莫泊桑的作品,尤如欣賞一段歷史,人物的真、善、美幾乎盪然無存,一切都受金錢、權位、名譽的支配,社會腐敗不堪。這對人是一種精神上的啟迪,對社會則暗示下一個時代的到來。
---------
小說以羊脂球這樣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妓女形象為代表,歌頌了法國人民敢於反抗普魯土侵略者的凜然正氣,以及他們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情操和善良熱情,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車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惡事件為中心,揭露了法國統治階級的代表——商人、貴族、廠長兼參議員、修女及民主黨人等上流社會的各種角色——在強敵壓境、國家危急的嚴重時刻,首先考慮的不是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尊嚴,而是個人的安危和金錢上的得失。當生命財產受到威脅的時候,他們採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學,口裡還堂而皇之地說什麼「遇到最強大的人是永遠不應抵抗的」。盡管他們懂得,敵人的無理要求,是對法國和法國人民的羞辱與侵害,他們表面上顯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勢,然而實際上,在民族利益和個人利益發生沖突時,這些「愛護名譽」的權威人士沒有片刻猶豫,立即倒向敵人一邊,雙手把羊脂球奉獻給敵人去蹂躪。尤其令人憤慨的是兩個所謂代表上帝的修女也為虎作倀。至於嘴裡哼著《馬賽曲》、抵抗高調唱得震天響的民主黨人高尼岱,不費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獲利」的好處。這一些鮮明而生動地表現了那些雙手插在口袋裡弄得錢幣叮當響的體面人物和社會上的各種反動勢力沆瀣一氣、狼狽為好的醜行,具有極大的概括意義。
普法戰爭後期,普軍長驅直入,以20萬大軍猛敲巴黎的城門,人民群眾奮起保衛家園,「國防政府」的首領也口口聲聲地叫嚷「永不投降」,「決不讓出法國堡壘上的一塊石頭」,但背地裡卻和敵人勾勾搭搭,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停戰和約。小說里的人物就是法國社會各階層人物的真實寫照。作品字里行間無處不滲透作者對上層人物思想、心理的深刻的觀察,無情的解剖和批判。莫泊桑本人在給福樓拜的信中講得很清楚;「我們在門鐫上的自覺的不偏不倚,在這些問題中每一個都不自覺地帶著熱情,比起萬馬奔騰的全速度的攻擊,都要千百倍地更強烈地使資產階級暴躁起來。」莫泊桑不僅辛辣地諷刺和挖苦了那批上流社會的人物,而且敢於超出種種世俗偏見,把一個被女作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頌。拿一個妓女的高尚行為與統治階層人物進行對比,充分反映了他的民主思想、獨到的見解和膽識。
這個短篇也充分體現了莫泊桑的藝術才能。他善於截取日常生活的一個片斷,以「一葉盡觀全樹」,用逃難旅行這樣一件小事反映了普法戰爭時期一群法國上層人物的可恥嘴臉。小說結構嚴謹,層次清楚,描寫簡練而集中。故事的敘述,人物的刻畫,時代的氣氛,全集中在短短的5天旅程中。莫泊桑的語言朴實、凝練、細膩而且個性化,寥寥數語就能把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露無遺。小說的結尾,作者用最強音寫出羊脂球內心深處泛起的巨大而復雜的感情波瀾,尤為全篇高潮所在。
作品賞析
「連接好幾天,潰退下來的隊伍零零落落地穿城而過,他們已經不能算作什麼軍隊,簡直是一幫一幫散亂的烏合之眾……」故事發生在普法戰爭中法國軍隊潰敗,普魯士軍隊侵佔了魯昂城時,魯昂城有10個人:奸商鳥先生和夫人、資產家、政客卡雷•拉瑪東先生和夫人、貴族德•布雷維爾伯爵和夫人、兩位修女、「民主黨愛國人士」高尼岱、還有妓女羊脂球抱著不同的目的在鵝毛大雪的寒夜同乘一輛馬車要離開普魯士佔領區。途中並不順利,半道碰上一位瘦高個的年青普魯士軍官,因為垂涎於羊脂球,提出了要羊脂球陪他過夜的要求,否則便要把全車的人無限期的扣留。羊脂球雖然是個妓女,但本著對侵略者的仇恨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憤而不從。普魯士軍官是深知人性的本性的,他緊抓著手裡的王牌「他的意思是他的希望一天得不到滿足,就必須把全部的人扣留一天。」
同車的人群一開始聽聞羊脂球說出來被扣留的真象時,義憤填膺。「當時只聽見一片譴責這個無恥丘八的呼聲,一片暴怒的怨聲;全體團結起來抵禦敵人了,彷彿敵人要羊脂球做出犧牲的這件事里他們每個人也都有一份……」然而,這正是莫泊桑精心設下的一個鋪墊,高潮也順應地在此展開。莫泊桑牢牢地把握讀者,導引著讀者在他對各人的態度、言行的轉變的闡述中跟隨著他思考,思考人性在環境轉變中的承載能力——人群起初的義憤到被扣留後「大家對羊脂球的好像有點冷冰冰了」;「他們現在幾乎有點兒怨恨這個女人了,為什麼她不偷偷地跑去找那個普魯士人……」,人群為自己的處境擔心,建議把羊脂球一個人留下,讓他們離開,被普魯士軍官拒絕後,他們只有改變方法對羊脂球進行說服和勸說……到最後,羊脂球屈辱地為了大家的利益,順從了普魯士軍官而換來了放行,卻遭到無恥的同車人的冷待。
在這個小說里,具諷刺性的對比手法在文中時時貫穿,如車中兩次進食時各人言辭、行為上的對比、人群對羊脂球前後態度的轉變對比、初上車時三位闊佬及他們的夫人的高高在上對其它人等的蔑視和最後途中在高尼岱《馬賽曲》中的狼狽不堪、惱怒的心情之間的對比。還有人物之間的對比,莫泊桑客觀而又冷靜的塑造了一組典型環境下典型的人物:卑劣下作的鳥先生、道貌岸然的伯爵、表面得體內心淫賤的幾位貴婦,與之對立的是身為妓女卻深明大義熱愛祖國的羊脂球。
作者在美麗善良的羊脂球周圍刻畫了一群醜陋粗鄙的人。他們雖然有著崇高的社會地位,卻有著和他們的地位成反比的骯臟的靈魂。用天性作對比,用語言作對比,用身份地位作對比,使我們清晰地從他們身上看到了善與惡、美與丑。心情也從崇敬到鄙視,從同情到憤怒。同樣是普法戰爭的受害者,人和人之間的差別是那麼懸殊。平時一本正經甚至受人尊敬的人,在災難面前顯露出卑劣無恥的面孔,而在社會上沒有地位和尊嚴的人卻表現的無私善良。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作者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羊脂球這個形象是美與丑,可是我們對於她的美麗、善良卻體會深刻。
處於戰爭中的人們都是自顧不暇,一心只想保住性命。而羊脂球卻迥異於他人。雖然,她也是為了保住性命乘車躲避災禍,但作者卻把讀者的視覺轉移到羊脂球隨身所帶的衣食上。這里作者沒有交待羊脂球的勇敢鎮定,但是我們卻從羊脂球准備充足的食物和行李看出,她「逃跑」是有尊嚴的,而不像那些"受人尊敬"的老爺、太太那樣,平時傲慢十足、不可一世,發生危險時,卻一個個本性暴露,匆忙得連食品都忘記了。作者獨到的視覺,隱藏了每個人的言行,只是簡單地交待了每個人的行李物品,就使我們一下子看到了誰在面臨災難時是勇敢者,而誰是懦夫。
寫到這里,作者似乎還嫌揭露得不夠。他以蔑視的口氣寫到了那些「上等人」為了填飽肚子,全然不顧先前的尊嚴、面子,而太太們也瞬間將原來故作貞潔的目光變作曖昧、親切,他們的目的再清楚不過,只是為了佔有羊脂球的食物,達到裹腹的目的。在這里,作者用諷刺的手法詳細地描寫了每個人的吃相,讓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平日作威作福的「上等人」,也會像飢餓的乞丐突然獲得食物那樣,露出粗鄙不堪、狼吞虎咽的醜陋形象。
「幾張嘴不停地張開了閉攏,閉攏了張開,咽啊,嚼啊,吞啊,非常的兇猛。」
……
「那一籃子東西是吃光了。十個人吃著一籃子東西毫不費力就把它打掃干凈,大家視為遺憾的是籃子只有這么大而不更大一點。自從把東西吃完以後,談話稍稍冷淡了一些,但還繼續了一些時候?」
莫泊桑是一位有思想、有作為的作家,但是他又是一名善於隱藏的人。他的文章中幾乎找不到平鋪直敘的說教,他的創作最大特點就是善於隱藏自己。同時,他更巧妙地掌握了如何在隱藏的同時,傳達給讀者自己的觀點,最終給讀者以啟迪和教育。這種隱藏並不是真正的隱藏,他恰到好處地突出了作品的主題,比那些平鋪直敘的陳述和冗長的道理更耐人尋味。
在《羊脂球》中,這種「隱藏」的藝術更是隨處可見。他客觀、冷靜、不摻雜任何個人感情的對人物的活動進行描述和闡釋。很簡單的,我們沒有花費什麼力氣便進入了小說里人物的靈魂,在其中回轉迭合,思索和理解是自發的,沒有絲毫被作者強制及強加。現實主義和先鋒類的東西不同,不像先鋒類的寫作手法所關心的是自身的語言文體敘事等,托著它的是虛構和想像。而現實主義是藝術的重現生活中的真實事件。
小說的主人公羊脂球是名妓女,屬於社會的最低階層,是受到唾棄和背負恥辱的人群。她們的存在似乎代表了人類的墮落,社會的黑暗。小說中,女主人公羊脂球就是以這樣的形象出現在那些所謂「上等人」中間的。這種身份,不但遭到「同車人」的蔑視,包括她自己都為自己的身份卑微羞愧不已。以致當那些傲慢的老爺、太太們由於匆忙出逃而忘記准備食物,餓得飢腸轆轆之時,善良的羊脂球竟然「低聲下氣」地請求他們吃自己豐美的食物。
在這里,作者很自然地寫到了羊脂球善良的天性,她沒有激烈的心理斗爭,也沒有任何討好心思地描述,她的表現是那麼自然。按理說,以那些"上等人"上車時對於她的無禮態度,羊脂球是不該同情和幫助他們的。但是她的善良天性卻不忍看到別人的悲慘境遇,反而以德報怨、不計前嫌,竟然企求別人接受她的幫助,好像他們若是吃了她的東西,反倒是對她的一種恩惠,一種獎賞。讀到這里,人們被深深觸動了。一個妓女,竟然具備這樣一顆慈悲之心,無論是在當時還是現在,都是難能可貴的。
小說通篇沒有描述過羊脂球的心理活動,她的喜與樂、哀與愁、快樂與欣慰、委屈與憤怒都是通過她的一舉一動展現在讀者面前的。作者似乎已經不需要她再表白什麼,但是她的一切遭遇和感受,我們已經深深感悟到、體會到。她的遭遇扣人心弦,讀來真實自然。為什麼羊脂球從來沒有在讀者面前流露過任何心理歷程的變化,但是卻使我們每個人都那麼真實的體會到主人公的一切思想性格。我想,這就是隱藏藝術帶來的震撼力。
《羊脂球》另一個成功之處在於作者在精確的描寫和細膩的心理描述中體現出來的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現實意義,這一切建立在莫泊桑對生活細致的觀察和強烈的社會批判意識結合的基礎上。一般來說,大部分的文獻都把莫泊桑歸納為批評現實主義作家,盡管他和左拉等自然主義派作家私交甚密,和自然主義也有千絲萬縷的聯系,但他一貫保持著嚴謹的現實主義寫實手法。不僅是《羊脂球》,幾乎在他所有小說中,大部分人物是典型環境中具代表性的下層民眾。他的小說創作大都把矛頭指向當時法國糜爛的資產階層的生活,深刻的揭示資產階層的卑劣、虛偽和惡毒,同時,他也對那些下層社會的被侮辱、被壓迫和被損害者充滿了同情和憐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