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張煒中短篇小說蓑衣

張煒中短篇小說蓑衣

發布時間:2021-05-31 09:37:46

① 張煒的作品有哪些

張煒,男,1956年11月生,山東龍口人,原籍山東棲霞,當代著名作家。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萬松浦書院院長。張煒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其處女作是《蘆青河告訴我》。他是一位擅於長篇寫作的作家。著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我的田園》、《懷念與追記》、《柏慧》、《家族》、《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刺蝟歌》等;中篇小說《秋天的憤怒》、《蘑菇七種》、《瀛州思絮錄》等;短篇小說《玉米》、《聲音》、《一潭清水》等;散文《融入野地》、《夜思》《築萬松浦記》等;詩集《皈依之路》、《家住萬松浦》等;有《張煒自選集》(6卷)、《張煒文集》(6卷)、《張煒文庫》(10卷)等多種文集出版;《楚辭筆記》是他解讀和研究屈原的一部書,2009年出版的《芳心似火》是他一部談論「齊文化」的專著。2010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長達39卷、約450萬字的長篇小說《你在高原》,堪稱世界文學史中最長的一部作品。 張煒的作品譯有英、法、日、德等多種外文版本,其小說也被美國、法國等國家教育部列為高等教育教材,成為高等教育考試必讀書目。

② 張煒有哪些作品

長篇小說 :《古船》 《當代》1986年第5期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年8月 ,《我的田園(上卷)》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1年12月 ,《我的田園》 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 ,《我的田園》(《你在高原──一個地質工作者的手記/我的田園》) 灕江出版社2002年5月 ,《九月寓言》 《收獲》1992年第3期 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年5月 ,《柏慧》 《收獲》1995年第2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94年12月 ,《家族》 《當代》1995年第5期;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9月 ,《家族(增訂完整版)》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年1月 《懷念與追憶》 作家出版社1996年2月 ,《懷念與追憶(修訂本)》 花城出版社2004年5月 ,《遠河遠山》 明天出版社1997年6月 ,《遠河遠山(續寫完整版)》 時代文藝出版社2005年5月 ,《外省書》 《收獲》2000年第5期 作家出版社2000年10月 ,《能不憶蜀葵》 《當代》2001年第6期;華夏出版社2001年10月 ,《你在高原·西郊》 《芙蓉》2003年第1期 春風文藝出版社2003年1月 ,《醜行或浪漫》 《大家》2003年第2期 雲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 ,《刺蝟歌》 《當代》2007年第1期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年1月 ,《你在高原》(1家族、2橡樹路、3海客談瀛洲、4鹿眼、5憶阿雅、6我的田園、7人的雜志、8曙光與暮色、9荒原紀事、10無邊的游盪) 作家出版社2010年3月;其中《荒原紀事》 《中國作家》文學版2010年第3、4期 , 長篇巨著《你在高原》
中、短篇小說集 :《蘆青河告訴我》 小說集 山東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浪漫的秋夜》 小說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1986年版 ,《秋天的憤怒》 小說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版, 《秋夜》 小說集,中原農民出版社1987年版 ,《張煒中篇集》 小說集,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87年版 ,《童眸》 小說集,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版 《他的琴》 小說集,明天出版社1990年版 《美妙雨夜》 小說集,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版 ,《張煒小說集》 小說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1991年版 ,《秋天的思索》 小說集 香港天地圖書公司1992年版 ,《散文與隨筆》 散文集 山東文藝出版社1993年版 ,《如花似玉的原野》 小說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版 ,《張煒小說精選》 小說集,太白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 ,《遠行之囑》 小說集,長江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激動》 小說集,中國青年出版社1996年版 ,《張煒自選集》 小說散文集,灕江出版社1996年版 ,《致不孝之子》 小說集,山東友誼出版社1997年版 ,《東巡》 小說集,山東友誼出版社1996年版 ,《瀛洲思絮錄》 小說集,華夏出版社1997年版 ,台灣印刻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 ,《蘆青河紀事》 小說集,山東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張煒小說選》 小說集,美國Blue Diamond Publishing Corp 1998年版 ,《逝去的人和歲月》 小說集 法國Bleu de Chine1999年版 台灣聯合出版公司2001年出版 ,《懷念黑潭中的黑魚》小說集,北嶽文藝出版社2001年版 ,《蘑菇七種》小說集,南海出版公司2001年版,台灣印刻出版公司2002年出版 ,《魚的故事》 小說集 時代文藝出版社2001年出版 ,《莊周的逃亡》 小說集,江蘇文藝出版社2003年出版 ,散文、隨筆、文論集 :《生命的呼吸》 散文集,珠海出版社1995年版 ,《純美的注視》 散文集,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版 ,《激情的延續》 散文集,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版 ,《精神的魅力》 散文集, 群眾出版社1995年版 ,《凝望》 散文集,山東畫報出版社1998年版 ,《齊魯安泰》 隨筆集,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版 ,《流浪的荒原之草》 散文集,浙江文藝出版社1998年版 ,《張煒散文》 散文集, 華夏出版社1999年出版 ,《楚辭筆記》 隨筆集,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流動的短章》散文集,2000年作家出版社出版 ,《最美的笑容》 散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心儀》 隨筆集,山東畫報出版社1996年版 ,《遠逝的風景》 散文集,學林出版社2002年出版 ,《紙與筆的溫情》 演講集,春風文藝出版社2002年出版 ,《我跋涉的莽野》 散文集,春風文藝出版社2001年出版 ,《世界和你的角落》 隨筆集,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3年出版 ,《心靈的飛翔》 隨筆集,學苑出版社1999年出版 ,《人的魅力》 隨筆集,文匯出版社2002年出版 ,《張煒讀本》 隨筆集,花山文藝出版社2002年出版 ,《守望於風中》 隨筆集,上海三聯出版公司2003年出版 ,《憂憤的歸途》 文論集,華藝出版社1995年版 ,《精神的絲綹》 文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期待回答的聲音》 文論集,明天出版社1995年版 《時代:閱讀與仿製》 文論集,中國對外翻譯公司1996年版 《午夜來獾》[2][3] 演講集,作家出版社2011年4月版 詩集 :《皈依之路》 詩集,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家住萬松浦》詩集 精選自選集: 《張煒作品集(五卷)》山東友誼書社1993年版 《張煒自選集(六卷)》作家出版社1996年版 ,《張煒文集(六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年版 ,《張煒散文集(四卷)》東方出版中心1997年版 ,
《張煒選集(十卷)》2001年山東文藝出版社

③ 張煒代表作

張煒,男,1956年11月生,山東龍口人,原籍山東棲霞,當代著名作家。現為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萬松浦書院院長。著有小說《古船》《能不憶蜀葵》《九月寓言》等,散文《融入野地》等代表作品。

④ 張煒:芳心似火txt全集下載

張煒:芳心似火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張煒,1956年11月出生於山東省龍口市。原籍山東省棲霞縣。現為中國作協主席團成員,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1975年開始發表詩歌,1980年起開始發表小說。出版有《張煒作品精選》(1-5卷)、《張煒文集》(1-6卷)、《張煒文庫》(1-10卷)等作品。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柏慧》、《家族》、《外省書》、《能不憶蜀葵》、《醜行或浪漫》、《刺蝟歌》等12部。其中《古船》《九月寓言》《刺蝟歌》三部,被視為作家本人最具寫作高度和探索力的小說作品。另外還有散文文論及詩歌作品三百餘萬字。作品在海內外獲獎三十餘次,被譯為英、法、日、韓等多種文字,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版外文本和繁體字單行本三十餘部。
張煒是伴隨新時期文學一同成長起來的著名作家。八十年代初,當中國作家的創作主力集中於短篇小說時期,張煒即以《聲音》《一潭清水》連續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從而奠定了他在文壇的地位。從17歲寫作第一篇小說《木頭車》開始,他在短篇小……

⑤ 討論張煒小說古船中哪些意蘊對民族命運的思考

一般一篇文章能夠對國家進行思考,能夠對熱點事件進行反應,能夠冷靜的思考,這是對問題也有一個深度的探討,這值得我們每個人去

⑥ 張煒《九月寓言》,大家幫忙談一下看法,選修課課題。

《九月寓言》主要由三類故事所構成,一種是傳奇性的小村故事(如金祥買鏊子一段),第二種是民間口頭流傳的歷史故事(如金祥憶苦),第三種則是現實中的小村故事(如青年們的夜遊)。除了第一章由唯一的見證人肥的視角來敘述外,其餘六章都是隱含的敘事者以全知角度講述上述三類故事。這似乎顯示,此一小村的存在已成過往,因而更含有值得回望瞻顧的理想性,就像一則寓言一樣,需在表象的敘述之外尋找真正隱含的理想。

的確,張煒的這部作品給人的第一個感覺是它濃厚的抒情語調與詩性語言,這正顯示出他對此寓言式的小村之認同。打從第一章開始,村姑肥與丈夫在秋涼九月回到荒廢的田園村落里,面對著荒廢的碾盤,她回憶起昔日年輕人們在夜裡的冶遊嬉鬧,恍如失樂園一般的日子,敘事者發出了「那個纏綿的村莊啊,如今何在?」(頁8)的問句,似乎這也是小說終歸要成為一則「寓言」的暗示,張煒其實在召喚一個世界。且看他的抒情片段:

我那不為人知的故事啊,我那浸透了汗液的襯衫啊,我那個夜夜降臨的夢啊,都被九月的晚風吹跑了。在這冰涼的秋夜裡,萬千野物一齊歌唱,連茅草也發出了和聲。大碾盤在陣陣歌聲中開始了悠悠轉動,宛若一張黑色唱片。她是磁針,探尋著密紋間的坎坷。她聽到了一部完整的鄉村音樂:勞作、喘息、責罵、嘻笑和哭泣,最後是雷鳴電閃、地底的轟響、房屋倒塌、人群奔跑…所有的聲息被如數拾起,再也不會遺落田野。(頁8)
如果說,先前的《古船》還實寫了解放前後到八十年代初期,中國農村社會的歷史變化和幾代農民的苦難歷程,指涉著張煒對具體歷史時空的反思。到了《九月寓言》,張煒則消解了清晰的時代背景與政治氛圍,創造了一個超越現實的藝術世界,並在當中寄寓著他回歸鄉土、融如野地的理想主義情懷。八十年代中期的文化尋根派作家原本就希望將新時期文學從社會政治層面向歷史文化的層面開展,但多少還是免不了啟蒙或獵奇的意圖,但九○年代走向民間的文學現象,其中張煒等人的作品則是走入民間、野地,更進一步要揭示民間所藏有的非政治與非知識化的價值。

張煒在寫這些農民時總是用濃重的情緒性辭語加諸他們,例如寫金祥為了尋找平底的鏊子讓老婆慶余煎餅,千里迢迢出村去找到這個原也不屬於村子的外來之物,與其說張煒在描繪金祥歸鄉的渴望與執著,毋寧說他更想凸顯的是鄉土人物的精神力量:

無論如何他閉眼以前要再看看那個小村,看看他的慶余、大黃狗和年九,看看大碾盤子,看看慶余怎麼在嶄新的鏊子上攤出一張黑煎餅阿!(頁57)

理想價值也表現在《九月寓言》中對「現代化」帶來的「毒害」存在著疑慮,例如村中婦女喜歡到礦場中的熱水池洗浴,這一動作本身原本是再正常不過的,但在張煒的世界裡,這個外來的東西卻為小豆帶來災難。小說寫到看管熱水池的小礦強暴小豆的一幕,作者對「妄想」洗去身上泥土的人提出一種也是「寓言式」的警訊:

她本該是一個土人,這是命定的呀!她偏偏要去大熱水池子,偏偏要洗去千年的老灰。今後她再不會去大水池子了,不去尋找一個廷拔女人不該強求的東西,不存非分之想。她將老老實實地、一輩子做個土人。她躺著,淚流滿面,恨不能即刻化為泥土。(頁68)

因此,對現代化存在疑慮的作者,將理想寄之於生生世世勞動著的芸芸眾生,因為這些野地奔跑、生息於斯的群眾具有亘古以來的「土性」,那是張煒心目中的理想性格。大陸重要的評論家陳思和曾用「還原民間」一詞來概括九○年代某些風格的小說作品,他指出文革後的小說家仍有強烈的為群眾代言的使命感,他們像五四時代的知識分子一樣,希望能在作品中向廟堂中權力者傳達改革之意,這就使得他們即使在寫民間時都具有先天的思想優勢。但一些作者逐漸對「民間」具有的意義與價值做出不一樣的詮釋,作者採取尊重的平等對話而不是霸權態度,使文學創作中充滿了民間的意味,代表性的小說正是張煒《九月寓言》、莫言《紅高梁》、《檀香刑》、張承志《心靈史》等作品。

這樣的說法當然是注意到這批小說中與主流文化價值或政治意識型態的「脫勾」,小說中的重點不是新時期文學中的知識分子觀點,而對民間的存在給予以更熱切的擁抱,這意味著作家回歸到生活本身接納生活實相的企圖,而不在是一廂情願的改造或進步。這一點,張煒在一些隨筆中也顯現他與民間(文學)的關連,其實可以引來和小說文本做一番對照:

一個神思深邃的天才極有可能走進民間。從此他就被囊括和同化,也被消融。當他重新從民間走出時,就會是一個純粹的代表者:只發出那樣一種渾然的合聲,只操著那樣一種特殊的語言。…他不再是他自己,而僅是民間滋養的一個代表者和傳達員,是他們發聲的器官。(<偉大而自由的民間文學>,《純美的注視》,上海遠東,1996.2=

恐怕沒有再比這樣更謙卑的民間哲學、文學的信仰者了,我們在這里看到的張煒正是為民間生活之紛繁樣式所著迷的小說家。只是,我們亦不難感覺到一種「絕對化」了的價值在當中滋生,這在脫卻了政治意識型態影響的書寫主潮後,又像是在確立另一種烏托邦價值。陶東風在論及張煒的《柏慧》時乾脆就稱這是一本「政論式小說」,表達了張煒的文化哲學與政治社會觀點,小說中的葡萄園有自給自足的經濟生活方式、透明純潔的人際關系、無私奉獻的道德情懷。這種現象我們在《九月寓言》中雖沒有感受得那麼明顯,但張煒對鄉土的肯定的同時在當中寄託了他的理想是不難發現的,肯定者將之視為張煒對抗庸俗化與理性化的思想展現,但我們同時不無疑問:理想國究竟是小說家所示現給我們的虛幻樂園,亦或是無力改造現實後的一種自我慰安?

光看中國大陸的小說恐怕還是隔了一層,我們不妨對照一下此間的文學創作者是否也在尋思相同的問題。我想到黃春明對工業化下農村社會的流逝的哀傷情懷,在他的《放生》中我們看到,黃春明簡直把鄉野傳奇化了,山川、草木不僅有靈性,而且還具有生命。<銀鬢上的春天>里土地公竟爾化身為老人,讓小孩可以在他鬢發結花,呈現的是一幅天人合一的熙和景象。<甲鬼的來了>當中,臨終前的老廟祝向外來的年輕人講述上萬只白鴒鷥莫名消失的故事,它們的精魂如今還附在竹林之上;而另一位沈石虎先生則述說另一則關於背水鬼渡河的故事。鄉土無疑仍是黃春明理想的世界,只不過於今已難追尋,黃春明顯然是懷舊感傷更甚於批判現實的作家。

同樣都有失落的鄉土,但除了黃春明這老鄉土派之外,台灣的作家似乎並不回歸歷史的某個時空去尋找典範,當代的紅塵煙雲似更易引起他們的注意。這就使我不得不沉思,雖然我並不覺得復古可以維新,也不一定能認可張煒寄寓理想典型於鄉野的「信仰」,但野地里的理想主義者之存在總還是提醒我們一點:某些正在逝去的東西當中,也許正有我們將永遠失去的價值。張煒那麼不合時宜地想留存它,而我們的作者呢?

⑦ 張煒《古船》的簡介 來不及看原著了 大家快幫忙告訴我基本內容啊

《古船》簡介:

《古船》以膠東小鎮窪狸鎮自土改至改革開放40餘年的歷史作背景,講述了隋、趙、李三個家族之間的恩怨情仇,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裡人性的扭曲與異化以及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那片土地的變遷。

作品通過家庭的滄桑抒寫了靈魂的困境與掙扎,以一個古鎮的歷史折射了整個中國的歷史進程,是「民族心史的一塊厚重碑石」。

《古船》是張煒的一部具有深厚歷史和文化底蘊的小說,描寫了膠東蘆青河畔窪狸鎮上幾個家庭40多年來的榮辱沉浮、悲歡離合,真實地再現了那個特殊年代裡人性的扭曲以及在改革大潮的沖擊下,那塊土地的變化。它是當代中國最有氣勢,最有深度的文學傑作之一。

是「民族心史的一塊厚重碑石」。它以一個古老的城鎮映射了整個中國,以一條河流象徵生生不息的生命,以一個家庭的滄桑抒寫靈魂的困境與掙扎。作者以細膩而飽含深情的筆觸,勾勒眾生,文本深厚而富有感染力。《古船》獲得莊重文文學獎、人民文學獎等重要獎項。

(7)張煒中短篇小說蓑衣擴展閱讀:

《古船》創作背景:

20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中國文壇上興起了一股「文化尋根」的熱潮,作家們開始致力於對傳統意識、民族文化心理的挖掘,他們的創作被稱為「尋根文學」。文化尋根意識包括三個方面:第一,在文學上美學意義上對民族文化資料的重新認識和闡釋,發掘其積極向上的文化內核。

第二,以現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領略古代文化遺風,尋找激發生命能量的源泉;第三,對當代社會生活中所存在的醜陋的文化因素的繼續批判,如對民族文化心理的深層結構的深入挖掘。但這些方面並非絕對分開,許多作品是綜合表達了「尋根」的意義。

綜合來看,「尋根派」的文學主張是希望能立足於我國自己的民族土壤中,挖掘分析國民的劣質,發揚文化傳統中的優秀成分,從文化背景來把握我們民族的思想方式和理想、價值標准,努力創造出具有真正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的文學。

雖然打出了「文化尋根」的旗號,但對於什麼是「文化」,這些尋根作家們卻莫衷一是。大多數作家選取了自己最為熟悉的某個地域做為切入文化層面的基點。而張煒,則選擇了自己所熟悉的農村為背景,進行了一次鄉野文化尋根之旅。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明顯地發現,每一次社會變化的時期同時也是人的思想變遷、保守與疑慮迸發的階段,從某種意義上說,任何一次社會轉型或動盪都會引起知識分子新的精神覺醒和價值重鑄。正如雅斯貝爾斯所描繪的「一戰」後人們的精神狀態一樣。

處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同樣面臨社會改革的震盪——當然,這種震盪主要指的是文化和精神方面。當社會的中心價值和標准已經解體,面對「無名」的時代,很多人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無可自拔的虛無與苦痛中去。

作為文化精英的知識分子,尤其比其他人有切入肌膚的痛感。他們或固守傳統以求靈魂的安妥,或以新的勇氣尋求新的信仰和價值,或以絕望的心態去哀嘆魂靈之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船》

閱讀全文

與張煒中短篇小說蓑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