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楊光祖的主要專著、論文
1、《守候文學之門——當代文學批判》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獲甘肅省第六屆敦煌文藝獎一等獎。
2、《西部文學論稿》 ,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獲甘肅省第五屆敦煌文藝獎二等獎。 《審美學教程》,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全國統編教材,撰寫一章,3萬多字。
《大學語文》,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撰寫2萬字。
《公務員應用寫作教程》,甘肅人民出版社2002年,副主編。撰寫12萬字。 1、《西部長篇小說創作的缺失》,《文藝爭鳴》2006年第2期,《21世紀年度文學評論選·2006文學評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全文選載;《文學報》2006年4月20日論點摘編;《現當代文學研究資料卡》2006年3期選摘。
2、《艱難的突圍與掙扎——新世紀西北中短篇小說論》,《文藝爭鳴》2008年8期。
3、《底層敘事如何超越》,《人民日報》2008年1月17日。3000字。《文學報》2008年1月31日摘發。
4、《鄉土文學如何突破》,《人民日報》2008年4月6日。3000字。《文學報》2008年5月1日摘發。
5、《作家的胸襟與作品》,《人民日報》,2008年9月18日。
6、《田小娥論》,《小說評論》2008年4期。
7、《〈兄弟〉的惡俗與學院派批評的癥候》,《當代文壇》2008年第1期。《文藝爭鳴》2008年第6期有專文商榷。
8、《賈平凹小說創作的四個階段及文化心態論》,《中國新時期文學研究資料匯編·賈平凹研究資料》,山東文藝出版社2006年出版。
9、《西部文學的誤區》,《文藝報》2007年9月6日。
10、《文學批評的倫理底線及其批評家的主體建構》,《甘肅社會科學》2005年6期。《中國當代文學研究資料》2005年6期選載。
11、《論路遙〈平凡的世界〉中的創作誤區與文化心態》《社科縱橫》2005年6期。人大復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6年3期索引。
12、《韓石山:貶魯崇胡為哪般?》,《社科縱橫》2006年9期。
13、《雷達散文里的青春氣象》,《北京文學》2008年3期。《黃河文學》2008年第5期轉載。
14、《高揚人性的藝術探索》,《小說評論》2003年6期。
15、《鄉土敘述的困境》,《中華讀書報》2005年6月8日。
16、《高校淪落中的女性掙扎》,《作品與爭鳴》2006年11期。
17、《正在崛起的甘肅小說群落》,《文藝報》2006年11月9日。
18、《憂患生於安樂》,《文藝報》2009年4月23日。
19、《庄之蝶:肉體的狂歡與靈魂的救贖》 《中州大學學報》2009年2期。
20、《鄉土散文寫作的探索與誤區》,《飛天》2005年11期。
21、《眾聲喧嘩後面的焦慮》,《飛天》2005年2期。
22、《王充閭散文的一種解讀》,《山西文學》2005年4期。
23、《浩然:一個時代的結束》,《時代文學》2008年5期。署名:陽光。
24、《象牙塔里的囈語與希望》,《飛天》2008年6期。
25、《打碎文學的名韁利鎖》,《文學自由談》2008年4期。
26、《激情燃燒後的文體探索》,《人民日報》2005年3月31日。
27、《我們為什麼沒有偉大的戰爭小說》,《山西文學》2006年4期。
28、《〈平凡的世界〉中的「不平凡」》,《山西文學》2005年2期。
29、《直面文壇的李建軍》,《中國文化報》2008年2月19日。
30、《當代文學怎麼了》,《時代文學》2009年3期。
31、《個性胡風》,《中華讀書報》2009年8月12日。
32、《熱愛老大哥與奧威爾》,《書屋》2009年11期。
33、《粗野是一種力量》,《文藝報》2009年7月3日。
34、《〈小團圓〉與張愛玲的創傷記憶》,《中州大學學報》2009年6期。
35、《懷念英雄的時代》,《文藝報》2010年1月13日。
36、《天籟之音,源自何方》,《飛天》2010年5期。
37、《文學的技術與靈魂》,《小說評論》2010年4期。
38、《在漢字里回家》,《延河》2010年6期。
39、《挑戰自我和藝術的極限》,《小說評論》2011年1期。
40、《當「文學」成為「我」》,《飛天》2011年5期。
41、《曖昧、混亂里的反抗絕望》,《飛天》2011年4期。
42、《文學與形式》,《文藝報》2011年1月10日。
43、《技術時代的文學閱讀》,《文藝報》2011年7月13日。
44、《雷達論》,《南方文壇》2012年5期。
45、《楊顯惠論》,《揚子江評論》2012年2期。
46、《張愛玲:恐懼陰影里的天才》,《天津文學》2012年11期。
47、《形式與文學的生長》,《西北軍事文學》2012年2期。
48、《阿信論》,《黃河文學》2012年2期
49、《馬作的盧飛快——甘肅中短篇小說掃描》,《芳草》2012年3期。
50、《甘肅精神的文學表達》,《飛天》2012年10期。
51、《陳忠實與宣紙本《白鹿原》》,《延安文學》2012年5期。
52、《黑暗的恐懼之影》,《文學自由談》2012年2期。
53、《藝術可以如此無恥嗎?》,《文字自由談》2012年1期。
54、《技術時代的文學閱讀》,台灣《新地》2012年3期。
55、《甘肅精神的文學表達——《飛天》10期報告文學專號讀後》,《飛天》2012年第10期
56、《玩弄技巧者最終死於技巧——讀侯川<從靈魂出發>》,侯川《從靈魂出發·序》(大眾文藝出版社,2012年10月)
57、《富於穿透力的聲音》,《文學界》2013年1期。6500字。58、《人還是不能寫比自己高的東西——《白門柳》論》,《新文學評論》2013年1期,中國新文學學會。59、《兄弟的惡俗與學院批評的癥候》,《當代文壇三十年評論精選》,四川省作家協會。60、《馬作的盧飛快——甘肅中短篇小說論》,《天馬行空——甘肅文學八駿圖文志》,甘肅文化出版社,2013年。61、《長篇小說熱與作家的文體意識》,《甘肅日報》2013年9月12日。62、《批評是一種稀有的才能》,《甘肅日報》2013年7月18日 1、《歌哭無端紙一堆》,《2009中國散文年選》花城出版社2010。
2、《孤獨地走過蘭州街道》,《2010中國散文年選》花城出版社2011。
3、《殘酷的成語》,《2011中國散文年選》,花城出版社2012。
4、《誰能逾越靜默》,《2012中國散文年選》,花城出版社2013年。
5、《天上的日喀則》,《西部散文選刊》2011年3期。
6、《走向死地的文學批評》《文學自由談》2008年2期。
7、《打碎文學的名韁利鎖》,《文學自由談》2008年4期。
8、《學術繁榮的背後》,《文學自由談》2010年4期。
9、《熱愛老大哥與奧威爾》,《書屋》2009年11期。
10、《歌哭無端紙一堆》,《華夏散文》2009年8期。
11、《孤獨地走過蘭州街道》,《雨花》2010年6期。
12、《諸佛也是有情眾生》,《蘭州文苑》2008年
13、《一座城市的記憶》,《延河》2008年11期。
14、《說出你的名字比舉起石頭更難》,《西湖》2008年2期。
15、《武夷山邂逅朱熹記》,《文化月刊》2007年8期。
16、《夜之暗》,《華夏散文》2009年11期。
17、《個性胡風》,《中華讀書報》2009年8月15日。
18、《人生是爬滿虱子的華美袍子》,《作品》2009年1期。
19、《我用文字救自己》,《雨花》2009年4期。
20、《近源頭而居者,斷難流離》,《散文世界》2009年4期。
21、《秦腔》,美國《僑報》2010年3月3日。
22、《生命的熱度——讀蕭紅《呼蘭河傳》》,美國《僑報》2010年5月1日。
23、《爺爺的小曲》,美國《僑報》2010年10月19日。
24、《文學批評:在學術的名義下死亡》,《山西文學》2007年8期。
25、《把房門關緊,別讓風吹開》,《飛天》2010年11期。
26、《絕唱:逝去的武林》,《蘭州文苑》2011年
27、《我們都是邊塞的文學批評者——牛學智與他的文學批評》,《新疆日報》2011年4月19日。
28、《蔵行記》,《海燕》2011年1期。
29、《殘酷的成語》,《雨花》2011年2期。
30、《所有的燈盞都暗下去了》,《黃河文學》2011年3期。
31、《《紅樓夢》:誰都可以續得嗎》,《蘭州日報》2011年4月20日。
32、《卓別林的偉大在哪裡》,《雨花》2011年9期。
33、《活著,像泥土一樣持續》,台灣《新地》2011年秋之卷。
34、《黑暗中發光的聲音》,《甘肅日報》2011年11月17日。
35、《讀蕭紅《呼蘭河傳》,《蘭州日報》2011年12月24日。
36、《秦腔》,《蘭州日報》2011年12月14日。
37、《在蘭州——進入靈魂的事物》,2011年12期。
38、《滿嘴跑火車的文學史——讀孔慶東《國文國史三十年——中國現代文學史全講》,《文學報》2011年12月29日。
39、《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冬日看楊海燕寫字》,《民族日報》2012年2月29日。
40、《復於天上見深淵——讀《衛俊秀日記全編》》,《金城》2012年3—4期。
41、《只在僻處自說》,《甘肅日報》1月22日。
42、《青草的愛撫,勝於人類的手指》,台灣《新地》2012年冬之卷。
43、《回到漢字》,《甘肅日報》2012年2月20日。
44、《通渭小曲里永生的爺爺》,《飛天》2012年3期。
45、《爺爺的小曲》,《散文百家》2012年4期。
46、《打開你的身體》,《文學界》2012年6期。
47、《骨血里的文化》,《雨花》2012年7期。
48、《藝術不可如此》《雜文月刊》(選刊本)2012年7期。
49《定西散記》,刊《飛天》2012年8期
50、《陳忠實與宣紙本《白鹿原》》,《延安文學》2012年5期。
51、《誰能逾越靜默》,《黃河文學》2012年9期。
52、《文學還能更好些嗎》,《文學報》2012年11月8日。
53、《張愛玲:恐懼陰影里的天才》,《天津文學》2012年11期。
54、《那一點隱痛卻是致命的》,《甘肅日報》2012年12月31日。
55、《遲到的閱讀》,《作品》2009年4期。
56、《自己說》,《華夏散文》2010年3期。
57、《夢都裝在行囊中》,《華夏散文》2009年12期。
58、《馬西園:落筆即千山》,《馬西園書畫集》,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年。
59、《好雨雅集序》,《書法導報》2013年1月23日。
60、《給陳丹青當粉絲》,《中國藝術報》2013年2月1日。
61、《電影與文學的分與合》,《中國藝術報》2013年5月6日。62、《奶奶的記憶》,《雨花》2013年5期。63、《蒼蒼者天茫茫水》,《筆尖下的西藏》,江蘇文藝出版社2013,64、《虛無主義站在門檻上》,《黃河文學》2013年8期。65、《孤獨地走過蘭州街道》,《美麗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13.66、《爺爺的通渭小曲》《中國藝術報》2013年12月16日。

❷ 《草》中對楊光的描寫給了哪些啟示
就這樣,他摸黑沖進了爛草地;開始是跑,然後是走,最後實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著,爬著,不知什麼時候昏過去了。 當一切都回想起來了以後,他的心像火燎一樣焦灼了。他用步槍支撐著,掙扎著站起來,踉踉蹌蹌地走上了一個山包。 這時,太陽冒紅了,濃煙似的霧氣正在消散。他觀察著,計算著,判斷著方位。看來,離開班哨位置已經是十里開外了。可是看不到連、營部隊宿營地的影子。顯然是夜裡慌亂中迷失了方向。不行,得趕快找部隊去,救同志的生命要緊呵!他正要舉步,忽然雲霧里傳來了人聲。人漸漸近了,人影也顯現出來,是一支小隊伍。走在前面的是幾個徒手的軍人,後面是一副擔架。 它急忙迎上幾步,看的更清楚了:前面一個人挎包上還有一個紅色的十字。 ‘好,同志們有救了!’他狂喜地喊道。跑是沒有力氣了。他索性把槍往懷里一抱,就地橫倒身軀,沿著山坡滾下山去。
一、作文須寫真實。
《草》是以長征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它是根據紅軍長征過草地的現實故事創作出來的,這段關於楊光的描寫也源於真實的長征故事。這段文字雖朴實無華,讀來卻讓人耳目一新,感人良深,它動人的風采從何而來呢?從真實的生活而來,因為真實往往是最能打動人的。因此,中學生作文須寫真實。
從作文的角度講,作文寫真實,可以讓學生養成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培養對真善美、假丑惡的審辯能力。
從做人的角度講,作文寫真實,可以培養面對現實,腳踏實地的作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眼下,有的學生不著眼身邊的人和事,而是另闢蹊徑,抄襲套用作文選里的故事,作文選里的故事雖動人,可生搬硬套對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能有多大作用呢?別人的故事再精彩,套用多少遍仍是別人的精彩,別人的文章再優秀,抄襲多少次也是仿製品。所以逃避真實,臆造假象,不是作文的良方。
中學生作文伊始,做人伊始,一定要從寫真實開始,抒發真情實感,打好堅實的基礎。
二、學會以小見大的功夫。
《草》的這段文字,寫戰士們誤食了野菜後,班長楊光摸黑向上級報告,對紅軍過草地所遭遇的重重困難而言,不過是平平常常的事,可作者從這小小故事中窺視到一個小小戰士對於他人生命的極度關切,為拯救他人生命而奮不顧身的高尚品質。作者從細小的方面看到了事物的重大本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於細微處見精神,一沙一世界,一滴水能反射太陽的光輝等道理。
據此,作文欲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同學們可以如《草》的作者那樣,根據生活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挖掘和聯想。如寫個人的奮斗和進步就聯想到祖國的未來和社會主義事業;一家一村的變化就想到建國以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然也不能牽強附會恣意發揮,要注意的是合理聯想。
三、物色凝聚點和展示凝聚點。
在我們的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往往藏在最深處,被紛繁的表象所掩蓋,寫作時須得藉助銳利的眼光,深入的思考,才能透過平凡的表象發現深藏的本質,從而抓住潛伏著本質的最有深度的那一點去做文章。《草》對楊光求援過程的描寫正是選擇了一個蘊含著平凡戰士關愛他人的忘我精神這個凝聚點去寫的。
(一)細節描寫
《草》的這段文字是這樣向我們展示的:首先,作者通過楊光向上級求援報告過程中的一系列動作、細節描寫,向讀者展示了楊光救人心切的情狀,使讀者深深感受到一個紅軍戰士對他人生命的極度關切。
當楊光得知戰友們中毒的消息後,他摸黑沖進了爛草地,從一個沖字可見其當時急切的心情。爛草地里沼澤遍布,危險四伏,他卻毫不猶豫地摸黑沖進去,他當時的心情,顯然是不顧一切地要以最快的速度去找救援隊來拯救戰士們的生命。接下來的動作是:跑→走→爬→昏倒作者向我們描繪的是他竭盡全力掙扎前進的景象。而後來的掙扎著站起來、踉踉蹌蹌地走上、抱、滾下等動作細節都可見其救人心切的情狀。
(二)記敘須入情入理,表現真實感。
我們從關於楊光的一段文字的描寫可體會到,作者寫楊光的一舉一動都是合情合理的:他摸黑沖進了爛草地,沖字刻畫了楊光想盡快向上級報告緊急情況的迫切心情,跑、走、爬、昏極有層次地描繪楊光體力不斷衰弱仍頑強前進的巨大毅力,同時也符合他輕度中毒加上連日飢餓導致身體虛弱的實際情況。踉踉蹌蹌也符合他運動過度,體力不支,加上身體本身虛弱的狀態。太陽冒紅了,濃煙似的霧氣正在消散。他觀察著,計算著,判斷著方位。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楊光因迷路而焦急的心情。見到醫療隊時他把槍往懷里一抱,滾下山坡去。一方面他見著醫療隊欣喜若狂,一方面當心體力不支的自己趕不上醫療隊,情急之下選擇了滾,既表現了他急中生智,又符合他當時的境況。後來,聽說醫療隊有其他任務,不能前去救戰士們後,他攔住他們的去路,說你不去,我就不讓你走!這看似無賴的舉動,同樣也是楊光情急之下的無奈之舉,也是它時時刻刻惦記戰士的性命的表現。符合他當時急切的心情。作者的這一段敘述,合情合理,給人以真實感、親切感。
(三)人物自己表現自己
作者要表現楊光忘我地關愛他人的可貴品質,並非把舍己為人的標簽直溜溜地貼到楊光身上,並不直言其高尚,而是採用了借端托寓的表達方式,以真純展露的孵化,來寫人物的可敬的。讓事件和事件中的楊光自己表現自己,從而給讀者留足了用心領會,自我感悟的空間。楊光的高尚不是作者強加給讀者的,而是讀者從楊光的這些表現中自己體會到的。和被動的接受相比之下,這種主動感知到的忘我關愛他人的可貴精神顯然給讀者的印象更為深刻。
實踐證明,在讀寫教學中,我們進行了如有關楊光描寫之類文段的探究,加強了讀與寫的結合。有利於學生把探究文段中獲得的知識遷移到寫作中去,有利於寫作能力的提高,也為學生自主讀書,自主作文架設了橋梁。
讀後反思,通過對有關楊光求援這一段描寫的細嚼細品,探勝索微,它給人們學以致用的啟迪何止這些?諸如以物寫情,把主觀感情賦予客觀事物,讓情節向景物滲透等,不勝枚舉。
①《草》,選自:江蘇教育出版社,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課。
❸ 縮寫王願堅的 草 300個字
紅軍過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戰士因誤食有毒野菜中毒,班長楊光摸黑尋找部隊。楊光找到一支小隊伍,懇求醫生前往救人,而醫生也有任務在身,於是楊光不讓醫生走,一時陷入僵局。楊光的舉動驚醒了昏迷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詢問中毒的原因,仔細觀察並親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處理意見。楊光和其他戰士聆聽周副主席評說吃草的意義,從中獲得巨大力量,立即執行命令。
王願堅(1929年—1991年),山東省諸城市相州鎮七村人,現代作家。 當代作家王願堅
1944年7月到抗日根據地,1945年1月參加八路軍,參加革命工作。在部隊里當過宣傳員,文工團員,報社編輯和記者。1952年任《解放軍藝》編輯。1954年開始寫短篇小說。《黨費》、《糧食的故事》、《媽媽》等短篇小說。1956年至1966年,參加了「解放軍30年徵文」——革命回憶錄選集《星火燎原》的編輯工作,有機會系統地學習了黨和軍隊的歷史,接觸到更多老一輩革命者,使他的創作題材更豐富,文筆更洗練。又陸續寫出了《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隊政委》等十多篇短篇小說。1976年又繼續發表了《路標》、《足跡》等10篇短篇小說。1974年與陸柱國合作改編《閃閃的紅星》為電影文學劇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有:《糧食的故事》、《後代》、《普通勞動者》《王願堅小說選》。1978年任八一電影製片廠編劇、文學部主任。解放軍藝術學院文學美術系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他的優秀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向世界發行,傳記被收入《中國名人詞典》和英國《世界名人錄》等。 王願堅的一生一直致力於小說創作,1974年創作了第一個劇本《閃閃的紅星》,塑造了身處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斗爭正激烈的時刻,潘東子等嚮往參加革命的紅孩子形象。對孩子的內心刻畫深入,幾個孩子的性格鮮明,各具特色,人物語言生動,可愛。形象真實、親切,非常令人難忘。劇作結構嚴謹、層次分明,戲劇性強。 王願堅自1952年開始發表短篇小說,其中《黨費》、《糧食的故事》、《支隊政委》等描寫了老革命根據地人民的斗爭;《七根火柴》 七根火柴
❹ 《草》中對楊光的描寫給了哪些啟示
從寫作角度而言,它給了我們什麼啟示呢?一、作文須寫真實。《草》是以長征為題材的短篇小說,它是根據紅軍長征過草地的現實故事創作出來的,這段關於楊光的描寫也源於真實的長征故事。這段文字雖朴實無華,讀來卻讓人耳目一新,感人良深,它動人的風采從何而來呢?從真實的生活而來,因為真實往往是最能打動人的。因此,中學生作文須寫真實。從作文的角度講,作文寫真實,可以讓學生養成觀察事物,分析問題的習慣,培養對真善美、假丑惡的審辯能力。從做人的角度講,作文寫真實,可以培養面對現實,腳踏實地的作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生活,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眼下,有的學生不著眼身邊的人身邊的事,而是「另闢蹊徑」,抄襲套用作文選里的故事,作文選里的故事雖精彩,可生搬硬套對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能有多大作用呢?別人的故事在精彩,套用多少遍仍是別人的精彩,別人的文章再優秀,抄襲多少次也是仿製品。所以逃避「真實」,臆造「假象」,不是作文的良方。中學生作文伊始,做人伊始,一定要從寫真實開始,強調真情實感,打好堅實的基礎。二、學會從小見大的功夫。《草》的這段文字,寫戰士們誤食了野菜後,班長楊光摸向上級報告,對紅軍過草地所遭遇的重重困難而言,不過是非常平常的事,可作者從這小小故事中窺視到一個小小戰士對於他人生命的極度關切,為拯救他人生命而奮不顧身的高尚品質。作者從細小的方面看到事物重大本質。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於細微處見精神,一沙一世界,一滴水能反射太陽的光輝等道理。所以,作文是要達到小中見大的效果,同學們可以如《草》的作者那樣,根據生活中的故事進行合理的挖掘和聯想。如寫個人的奮斗和進步就聯想到祖國的未來和社會主義事業;一家一村的變化就想到建國以來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當然也不能牽強附會恣意發揮,要注意的是合理聯想。三、物色凝聚點和展示凝聚點。在我們的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往往藏在最深處,被紛繁的表象所掩蓋,寫作時須得藉助銳利的眼光,深入的思考,才能透過平凡的表象發現深藏的本質,從而抓住潛伏著本質的最有深度的那一凝聚點去做文章。《草》對楊光求援過程的描寫正是選擇看一個蘊含著平凡戰士關愛他人的忘我精神這個凝聚點去寫的。課文是怎樣展示這個凝聚點的呢?(一)細節描寫《草》的這段文字是這樣向我們展示的:首先,作者通過楊光向上級求援報告過程中的一系列動作、細節描寫,向讀者展示了楊光救人心切的情狀,使讀者深深感受到一個紅軍戰士對他人生命的極度關切。當楊光得知戰友們中毒的消息後,「他摸黑沖進了爛草地」,從一個「沖」字可見其當時急切的心情。爛草地里沼澤遍布,危險四伏,他卻毫不猶豫地「摸黑」「沖」進去,他當時的心情,顯然是不顧一切地要以最快的速度去找來援助拯救戰士們的生命。接下來的動作是:「跑→走→爬→昏倒」作者向我們描繪的是他竭盡全力掙扎前進的景象。而後來的「掙扎著站起來」、「踉踉蹌蹌地走上……」、「抱」、「滾下」等都可見其救人心切的情狀。(二)記敘須入情入理,表現真實感。由關於楊光的一段文字的描寫可體會到,作者寫楊光一舉一動都是合情合理的:「他摸黑沖進了爛草地」,「沖」字刻畫了楊光想盡快向上級報告緊急情況的迫切心情,「跑」、「走」、「爬」、「昏」極有層次地描繪楊光體力不斷衰弱仍頑強前進的巨大毅力,同時也符合他輕度中毒加上連日飢餓導致身體虛弱的實際情況。「踉踉蹌蹌」也符合他運動過度,體力不支,加上身體本身虛弱的狀態。「太陽冒紅了,濃煙似的霧氣正在消散。他觀察著,計算著,判斷著方位。」真真切切地反映了楊光因迷路而焦急的心情。見到醫療隊時他「把槍往懷里一抱,滾下山坡去」。一方面他見著醫療隊欣喜若狂,一方面當心體力不支的自己趕不上醫療隊,情急之下選擇了「滾」,既表現了他急中生智,又符合他當時的境況。後來,聽說醫療隊有其他任務,不能前去救戰士們後,他攔住他們的去路,說「你不去,我就不讓你走!」這兒看似無賴的舉動,同樣也是楊光情急之下不顧情理,時時刻刻惦記戰士的性命的表現。符合他當時急切的心情。作者的這一段敘述,合情合理,給人以真實感。(三)人物自己表現自己作者要表現楊光忘我地關愛他人的可貴品質,並非把舍己為人的標簽直溜溜地貼到楊光身上,並不直言其高尚,而是採用了借端托寓的表達方式,以真純展露的孵化,來寫人物的「可敬」的。讓事件中的人物自己表現自己,從而給讀者留足了用心領會,自我感悟的空間。楊光的高尚不是作者強加給讀者的,而是讀者從楊光的這些「表現」中自己體會到的。和被動的接受相比之下,這種主動感知到的忘我關愛他人的可貴精神顯然給讀者的印象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