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是現代著名作家誰的作品
老舍
《四世同堂》是老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作品記敘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中,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小說中老舍先生以充滿了責任感和慈悲心的文字,將整個中華民族的那段灰色記憶,濃縮在了一個大雜院十幾戶居民的悲慘遭遇與忍辱負重之中。
老舍(1899-1966),本名舒慶春,字舍予,生於北京,滿族正紅旗人。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劇作家。1924年遠赴英國,任教於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並開始創作長篇小說。歸國後曾在齊魯大學、青島大學教書。1949年後任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文聯主席等職。1966年8月24日,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著有《老張的哲學》、《二馬》、《趙子曰》、《離婚》、《貓城記》、《駱駝祥子》、《四世同堂》、《茶館》、《正紅旗下》、《月牙兒》等大量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
❷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是現代著名作家誰的作品
四世同堂 (老舍著中國現代長篇小說)
植物種子的傳播有兩種方式:一是藉助外力,如風力、水力、動物和人類的攜帶;二是依靠自身所產生的力量。 一、自體傳播 二、風傳播 三、水傳播 四、鳥傳播 五、螞蟻傳播 六、哺乳動物傳播
3.橫吹笛子豎吹簫
4.祖沖之
5.熱脹冷縮原理
6.網路
❸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是現代的作品。
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小學圈胡同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斗爭,刻畫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與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歷程及生活畫卷,可歌可泣,氣度恢弘讀來令人盪氣回腸,是一部感人的現實主主傑作。
❹ 老舍<四世同堂>主要人物
1. 錢默吟
58歲,文人,愛喝酒作畫種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後轉變性格開始努力抗爭侵略者。
2. 冠曉荷
50多歲,無職業,沒有是非原則只崇向有勢的人,後被日本人活埋。

3. 剃頭匠孫七
孫七性格直爽正直,愛與小崔、長順爭論是非曲直,後被日本人活埋。
4. 祁老人
近80歲,全胡同年齡最長者,一腦子的中庸之道,主張一切事情「忍」為先。
5. 劉師傅
劉師傅是棚匠,會練拳耍獅子,在瑞宣的激勵下逃出城外參與抗戰 。
❺ 四世同堂的人物介紹
小羊圈胡同組成一號院
(錢家) 錢默吟,58歲,文人,愛喝酒作畫種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後轉變性格開始努力抗爭侵略者;長子錢仲石,被日本人逼死;長兒媳,年齡未知,與仲石育有一子;錢孟石,汽車司機,開著汽車與日本人同歸於盡;二號院李四爺,為人正直善良,樂於助人;四大媽,李四爺的太太,為人善良,樂於助人。另有李四爺之子。其餘租戶(二號院房子都是李四爺的)三號院
(冠家) 冠曉荷,50多歲,無職業,沒有是非原則只崇向有勢的人,後被日本人活埋;大赤包,冠的夫人,愛打牌;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覺醒的人;冠高第,冠的大女兒,冠家第二個覺醒的人;冠招弟,美麗動人,但是好吃懶做,最後淪為特務,被瑞全殺死。四號院
雜院 剃頭匠孫七夫婦,孫七性格直爽正直,愛與小崔、長順爭論是非曲直,後被日本人活埋;小崔夫婦,小崔是洋車夫,為人正義,後被日本人莫名殺害;小崔太太,為人忠厚,丈夫死後迫於生活改嫁程長順;馬寡婦和他的外孫程長順,長順靠放錄音掙錢,後來為救小崔太太娶了她並與之育下一子。五號院
(祁家) 祁老人,近80歲,全胡同年齡最長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兒子祁天佑,50餘歲,布店掌櫃,後因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殺;兒媳,患病常年卧床;長孫祁瑞宣,中學英語教師;長孫媳婦兒韻梅,28歲,主持家務;二孫祁瑞豐,中學庶務,後成為教育局科長,因勢遭開除成無業遊民,最後被日本人打死;二孫媳婦兒胖菊子(後改嫁藍東陽),最後流落天津為妓,凄慘而死;三孫子祁瑞全,學生(後逃離北平城加入地下黨工作);曾孫小順子,祁瑞宣之子;曾孫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後因腸胃病死在獲知抗戰勝利當日。六號院
雜院 丁約翰,在東交民巷的英國使館供職,崇洋媚外;劉師傅夫婦,劉師傅是棚匠,會練拳耍獅子,在瑞宣的激勵下逃出城外參與抗戰 ;小文夫婦,唱戲為生,可謂一對戲痴,後來在給日本人表演時英勇犧牲。其餘白巡長,管理胡同治安,為人圓滑,沒壞心腸。牛教授,專心治學沒有國家概念的書獃子。胡同外藍東陽,中學教務主任,漢奸;高亦佗,庸醫;常二爺,祁老人的好友,在城外替祁家守墳;金三爺,錢默吟的親家;李空山,偽軍局長;富善先生,英國人,是瑞宣的好友,熱愛中國文化。以上內容整理自

❻ 巴金的《家》和老舍的《四世同堂》……
我老老實實地走過了這一生,時而向前,時而後退,有時走得快,有時走得慢,無論是在生活中或者在寫作上,我都認真對待自己。我欺騙過自己,也因此愛到了懲罰。我不曾玩弄過人生,也不曾美化人生。我思考,我探索,我追求。我終於明白生命的意義在在於奉獻,而不在享受。人活著正是為了給我們生活在其中的社會添一點光彩,這我們辦得到,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用來維持我們個人的自下而上所需要的多得多,為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才會開花結果,否則我們將憔悴地死去。
——巴金
巴金寫的好
❼ 四世同堂人物關系表
四世同堂人物關系表:
一、一號院(錢家):
1、錢默吟,58歲,文人,愛喝酒作畫種花,在因日本人的侵略而家破人亡之後轉變性格開始努力抗爭侵略者;
2、長子錢孟石,被日本人逼死;
3、長兒媳,年齡未知,與孟石育有一子;
4、次子錢仲石,汽車司機,開著汽車與日本人同歸於盡;
二、二號院:
1、李四爺,為人正直善良,樂於助人;
2、四大媽,李四爺的太太,為人善良,樂於助人。
3、李四爺之子。
三、三號院(冠家)
1、冠曉荷,50多歲,無職業,沒有是非原則只崇向有勢的人,後被日本人活埋;
2、大赤包,冠的夫人,愛打牌;
3、尤桐芳,冠的二太太,嫁前是唱大鼓的,冠家最先覺醒的人;
4、冠高第,冠的大女兒,冠家第二個覺醒的人;
5、冠招弟,美麗動人,但是好吃懶做,最後淪為特務,被瑞全殺死。
四、四號院(雜院):
1、剃頭匠孫七夫婦,孫七性格直爽正直,愛與小崔、長順爭論是非曲直,後被日本人活埋;
2、小崔夫婦,小崔是洋車夫,為人正義,後被日本人莫名殺害;
3、小崔太太,為人忠厚,丈夫死後迫於生活改嫁程長順;
4、馬寡婦和他的外孫程長順,長順靠放錄音掙錢,後來為救小崔太太娶了她並與之育下一子。
五、五號院(祁家):
1、祁老人,近80歲,全胡同年齡最長者,四世同堂的代表者;
2、兒子祁天佑,50餘歲,布店掌櫃,後因日本人羞辱投河自殺;
3、兒媳,患病常年卧床;
4、長孫祁瑞宣,中學英語教師;
5、長孫媳婦兒韻梅,28歲,主持家務;
6、二孫祁瑞豐,中學庶務,後成為教育局科長,因勢遭開除成無業遊民,最後被日本人打死;
7、二孫媳婦兒胖菊子(後改嫁藍東陽),最後流落天津為妓,凄慘而死;
8、三孫子祁瑞全,學生(後逃離北平城加入地下黨工作);
9、曾孫小順子,祁瑞宣之子;
10、曾孫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後因腸胃病死在獲知抗戰勝利當日。
六、六號院(雜院)
1、丁約翰,在東交民巷的英國使館供職,崇洋媚外;
2、劉師傅夫婦,劉師傅是棚匠,會練拳耍獅子,在瑞宣的激勵下逃出城外參與抗戰 ;
3、小文夫婦,唱戲為生,可謂一對戲痴,後來在給日本人表演時英勇犧牲。

(7)有聲小說家四世同堂擴展閱讀
《四世同堂》創作背景:
《四世同堂》的創作開始於1944年。
老舍對於小說的創作準備則開始於1941年,此時正是北平淪陷的第五個年頭,抗日戰爭進入了戰略相持階段,文學在全民抗敵、同仇敵愾的情勢下,表現出統一的步調和普遍高昂的愛國情緒。
老舍在這樣的環境下萌發了創作一篇關於抗戰題材的小說的想法,但是苦於缺乏合適的題材故而一度擱置。
直到1944年,抗戰進入反攻階段,老舍從夫人的經歷中想到了一個完整的小說框架,於是開始在陪都重慶書寫這部小說。
小說的寫作延續了4年,其間經歷了抗戰勝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國講學,直至1948年,老舍在美國完成了這部達百萬言的長篇巨制。
❽ 長篇小說四世同堂是現代著名作家什麼人的作品
老舍的《四世同堂》,是中國著名作家老舍(原名:舒慶春)所創作的內長篇中文小說容。作品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為主線,輔以北平小羊圈胡同各色人等的榮辱浮沉、生死存亡,真實地記述了北平淪陷後的畸形世態,形象地描摹了日寇鐵蹄下廣大平民的悲慘遭遇,心靈震撼和反抗斗爭,刻畫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史詩般地展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人與世界人民一道反法西斯的偉大歷程及生活畫卷。該小說曾兩次被翻拍為同名電視劇。
❾ 老舍《四世同堂》簡介
《四世同堂》是一部中國現代長篇小說名著,是老舍先生正面描寫抗日戰爭,揭露控訴日本軍國主義的殘暴罪行,謳歌弘揚中國人民偉大愛國精神的不朽之作。
《四世同堂》主要講述了北平小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爺一家和他的街坊們,在民族存亡的危急關頭和侵略者佔領時期表現出來的雙重性格,即不甘屈服的民族氣節和封建思想的禁錮下封閉、愚昧、妥協、敷衍、無聊、自私等社會心理中的陳腐部分引人深思。

《四世同堂》敘寫了我們民族深重的災難,處處流露出國家殘破的刻骨之痛和"筆尖上能滴出血與淚來"的藝術風格,在這里,對苦難年代中的社會動向的表現是真實的,偷生就是自取滅亡的思想主題由於小說的標准色彩和抒情氣氛而更為突出。
小說在抗戰大的時代背景下,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族文化所造成的國民劣根性進行了批判性的反思,而且這種理性的反思又與作者情感上對家族倫理的眷戀之情相伴隨。
這部作品深刻的思想意蘊表明,一個民族的興衰存亡,不僅在於其經濟的發達、武器的先進,而且還取決於該民族普遍的社會心態。擁有幾千年燦爛文明的大國為什麼卻遭受日本人的侵略,這不能不引起包括作者在內的知識分子的深刻反省。
作品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中國人這種多子多福的文化心態,打破四世同堂式的家庭理想,中國人不論怎樣人口眾多,也不管體格如何健壯,最終也只能做毫無意義的示眾的材料與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