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鄭澤鐸短篇小說

鄭澤鐸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2021-05-26 10:40:36

1. 鄭振鐸的作品

著有專著《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鄭振鐸手跡《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基本建設及古文物保護工作》《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版畫史圖錄》,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僂集》《歐行日記》《山中雜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民族文話》《蟄居散記》,譯著《沙寧》《血痕》《灰色馬》《飛鳥集》《印度寓言》《鄭振鐸文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版)《鄭振鐸選集》,編輯《中國短篇小說集》《北平箋譜》(與魯迅合編)等。其中《別了,我愛的中國》是散文集《離別》中的一篇,後入選上海教育出版社小學五年級第二學期第18課《貓》(人民文學出版社1955版)其入選人教版初中新教材第七年級第二學期第26課。詩篇:《我們是少年》和《燕子》等。

2. 鄭振鐸的短篇小說集

作品有復:《文學大綱》、《俄國制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基本建設及古文物保護工作》、《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版畫史圖錄》,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僂集》、《歐行日記》、《山中雜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民族文話》、《蟄居散記》,譯著《沙寧》、《血痕》、《灰色馬》、《新月集》、《飛鳥集》、《印度寓言》,《鄭振鐸文集》、《鄭振鐸選集》,編輯《中國短篇小說集》、《北平箋譜》(與魯迅合編)等。其中《貓》入選人教版初中教材,《唯一的聽眾》選入六年級課本

3. 鄭振鐸 代表作

著名文學史家,文物考古學家、作家。曾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及文學研究所所長

鄭振鐸,原名木官,字警民。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今溫州市),1917年考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1919年11月,與瞿秋白、耿濟之等人創辦《新社會》,宣傳「五四」新文化思想。1921年到上海先後主編《時事新報》的《學燈》和《文學旬刊》,1923年起主編《小說月報》。1925年,與葉聖陶、胡愈之等人合編《公理日報》,揭露和抨擊帝國主義暴行。1931年9月後,到北平燕京大學中文系任教,並主編《文學》月刊和《文學季刊》。1934年到上海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創辦大型文學叢刊《世界文庫》。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危險艱難的條件下,與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列寧文選》。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並兼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學研究所所長。1958年10月17日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王國和阿拉伯聯合王國訪問時,因飛機失事而犧牲。

鄭振鐸的學術活動貫穿於他一生的工作中,涉及到社會科學的許多方面,其突出貢獻主要是在新文學現實主義文藝理論的探討、中國文學史的建樹、中國文物考古學的開拓三個方面。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鄭振鐸堅持新文學的現實主義的方向。

他在《文學研究會叢書緣起》、《〈俄羅斯名家短篇小說集〉序》、《文學的定義》、《文學與革命》等文章中,把文學比作「人生的鏡子」,主張文學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為此,他十分強調生活對於創作的重要作用。在長期的創作與研究過程中,鄭振鐸有完整的現實主義文學觀。他認為,第一,文學應當「為人生」;第二,我們需要的是血的文學,淚的文學,它們將成為中國文壇的趨向;第三,作品中不僅單純需要「血」與「淚」,而是必須顧到「文學」二字,必須有審美指向;第四,作者真切而深摯的「血」和「淚」的經驗與感覺,是審美指向成功的關鍵;第五,作品中要融化有作者的最高理想,以此來指導如何載取社會生活斷片,使作品顯示它的意義;這種最高理想,又不是硬嵌進去的,而是「融化」進去的,使之成為作品的有機部分,成為作品的靈魂。這就避免了標語口號式的文學。

鄭振鐸的學術活動中,對古典文學研究佔有重要地位,其中特別是對中國文學史的研究的關注的時間最長,成果也最為豐饒。早在「五四」新文學發韌之初,他就對整理古代文學遺產,發掘其中民主性精華有較清醒的認識,沒有絕對化地一味要打倒、要拋棄。他在主編《小說月報》伊始,就在該刊組織了「整理國故與新文學運動」的討論,並且自己撰文明確表示:「我主張在新文學運動的熱潮里,應有整理國故的一種舉動」。他把整理國故看成是新文化運動的題中應有之義。193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俗文學史》,是鄭振鐸的一部代表作,標志著中國「俗文學」學科的正式建立。他把「大眾的」

視為俗文學的第一大特徵,認為「俗文學是發生於民間,為民眾所寫作,且為民眾而生存的」。同時,鄭振鐸還對俗文學本體進行研究,指出俗文學由集體創作,在民間流傳,廣大民眾既是俗文學的作者,又是它的傳播者和享受者。

鄭振鐸對中國美術史,特別是美術考古和古代社會生活方面的文物資料,進行了廣泛的收集和開拓性的研究。新中國成立後,他主持全國的文物管理和圖書館、博物館工作,兼管考古研究所工作,是新中國文物考古事業的主要奠基人。鄭振鐸對中國古代版畫資料的收集與研究,花費了許多精力,他率先墾植了中國美術史上這片被人忽視的處女地。抗戰勝利以後,鄭振鐸就著手編纂《中國歷史參考圖譜》。

從1946年到1950年,這部24輯的《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出齊,共計618版,收錄各類圖片3003幅,從上古、殷商、春秋戰國,一直至清代,選錄了大量精緻的睛,特別是刊載了許多歷史發掘中尚未正式發表的考古照片,相當充分地體現了那個時期的考古成果,實在是難能可貴。

鄭振鐸還為部分圖譜撰寫了說明,既有各輯所涉歷史情況的總體說明,又有每個圖版和每幅圖片的具體介紹。這部「圖譜」,不僅為人民大眾學習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提供了方便,對於搜集資料不易的史學工作者也大有裨益。

在鄭振鐸的生命路程和學術研究生涯中,他強調學術創新,認為創新是學術前進和發展的動力。1956年鄭振鐸以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考古學組組長的名義,與尹達、夏鼐等一道,主持制訂了《考古學研究工作二十年遠景規劃》,這個規劃的基本設想是,考古研究的主要任務應該放在創新方面。這就是說,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提高田野考古的科學水平,以便取得翔實可靠的實物資料,然後利用這些新取得的資料,結合過去積累的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使考古學成為真正的歷史科學。鄭振鐸就是這樣,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完成了史學、文學、文物考古等方面一系列彪柄史冊的大工程。

(王保生)

鄭振鐸,原名木官,字警民。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今溫州市),1917年考入北京鐵路管理學校。1919年11月,與瞿秋白、耿濟之等人創辦《新社會》,宣傳「五四」新文化思想。1921年到上海先後主編《時事新報》的《學燈》和《文學旬刊》,1923年起主編《小說月報》。1925年,與葉聖陶、胡愈之等人合編《公理日報》,揭露和抨擊帝國主義暴行。1931年9月後,到北平燕京大學中文系任教,並主編《文學》月刊和《文學季刊》。1934年到上海任暨南大學文學院院長,創辦大型文學叢刊《世界文庫》。抗日戰爭爆發後,在危險艱難的條件下,與許廣平等人組織復社,出版《魯迅全集》、《列寧文選》。新中國成立後,任國家文物局局長、文化部副部長,並兼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文學研究所所長。1958年10月17日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王國和阿拉伯聯合王國訪問時,因飛機失事而犧牲。

鄭振鐸的學術活動貫穿於他一生的工作中,涉及到社會科學的許多方面,其突出貢獻主要是在新文學現實主義文藝理論的探討、中國文學史的建樹、中國文物考古學的開拓三個方面。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鄭振鐸堅持新文學的現實主義的方向。

他在《文學研究會叢書緣起》、《〈俄羅斯名家短篇小說集〉序》、《文學的定義》、《文學與革命》等文章中,把文學比作「人生的鏡子」,主張文學真實地反映社會生活。為此,他十分強調生活對於創作的重要作用。在長期的創作與研究過程中,鄭振鐸有完整的現實主義文學觀。他認為,第一,文學應當「為人生」;第二,我們需要的是血的文學,淚的文學,它們將成為中國文壇的趨向;第三,作品中不僅單純需要「血」與「淚」,而是必須顧到「文學」二字,必須有審美指向;第四,作者真切而深摯的「血」和「淚」的經驗與感覺,是審美指向成功的關鍵;第五,作品中要融化有作者的最高理想,以此來指導如何載取社會生活斷片,使作品顯示它的意義;這種最高理想,又不是硬嵌進去的,而是「融化」進去的,使之成為作品的有機部分,成為作品的靈魂。這就避免了標語口號式的文學。

鄭振鐸的學術活動中,對古典文學研究佔有重要地位,其中特別是對中國文學史的研究的關注的時間最長,成果也最為豐饒。早在「五四」新文學發韌之初,他就對整理古代文學遺產,發掘其中民主性精華有較清醒的認識,沒有絕對化地一味要打倒、要拋棄。他在主編《小說月報》伊始,就在該刊組織了「整理國故與新文學運動」的討論,並且自己撰文明確表示:「我主張在新文學運動的熱潮里,應有整理國故的一種舉動」。他把整理國故看成是新文化運動的題中應有之義。1938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中國俗文學史》,是鄭振鐸的一部代表作,標志著中國「俗文學」學科的正式建立。他把「大眾的」

視為俗文學的第一大特徵,認為「俗文學是發生於民間,為民眾所寫作,且為民眾而生存的」。同時,鄭振鐸還對俗文學本體進行研究,指出俗文學由集體創作,在民間流傳,廣大民眾既是俗文學的作者,又是它的傳播者和享受者。

鄭振鐸對中國美術史,特別是美術考古和古代社會生活方面的文物資料,進行了廣泛的收集和開拓性的研究。新中國成立後,他主持全國的文物管理和圖書館、博物館工作,兼管考古研究所工作,是新中國文物考古事業的主要奠基人。鄭振鐸對中國古代版畫資料的收集與研究,花費了許多精力,他率先墾植了中國美術史上這片被人忽視的處女地。抗戰勝利以後,鄭振鐸就著手編纂《中國歷史參考圖譜》。

從1946年到1950年,這部24輯的《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出齊,共計618版,收錄各類圖片3003幅,從上古、殷商、春秋戰國,一直至清代,選錄了大量精緻的睛,特別是刊載了許多歷史發掘中尚未正式發表的考古照片,相當充分地體現了那個時期的考古成果,實在是難能可貴。

鄭振鐸還為部分圖譜撰寫了說明,既有各輯所涉歷史情況的總體說明,又有每個圖版和每幅圖片的具體介紹。這部「圖譜」,不僅為人民大眾學習了解我國的歷史文化提供了方便,對於搜集資料不易的史學工作者也大有裨益。

在鄭振鐸的生命路程和學術研究生涯中,他強調學術創新,認為創新是學術前進和發展的動力。1956年鄭振鐸以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考古學組組長的名義,與尹達、夏鼐等一道,主持制訂了《考古學研究工作二十年遠景規劃》,這個規劃的基本設想是,考古研究的主要任務應該放在創新方面。這就是說,要在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下,提高田野考古的科學水平,以便取得翔實可靠的實物資料,然後利用這些新取得的資料,結合過去積累的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綜合的研究,使考古學成為真正的歷史科學。鄭振鐸就是這樣,以百折不撓的毅力,完成了史學、文學、文物考古等方面一系列彪柄史冊的大工程。

4. 鄭振鐸有哪些作品,內容是什麼

著有專來著《文學大綱》自《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近百年古城古墓發掘史》《基本建設及古文物保護工作》《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版畫史圖錄》,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散文集《佝僂集》《歐行日記》《山中雜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民族文話》《蟄居散記》,譯著《沙寧》《血痕》《灰色馬》《新月集》《飛鳥集》《印度寓言》《鄭振鐸文集》《鄭振鐸選集》,編輯《中國短篇小說集》《北平箋譜》(與魯迅合編)等。其中《貓》入選人教版初中教材第七年級第二學期第26課。詩篇:《我們是少年》和《燕子》。內容可以搜。

5. 鄭振鐸的代表作有哪些(3個)

《貓》、《家庭的故事》、《俄國文學史略》、《桂公塘》、《中國俗文學史》。

1、《貓》

《貓》是當代作家鄭振鐸於192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敘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真切表現了作者復雜的內心情感。

全文以淺顯直白的話語將三隻小貓勾勒得形神俱全,藉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過人的感情變化,又極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摯,哲思醒人。

此文被選為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本的第十七篇課文。

2、《家庭的故事》

短篇小說集,收十一篇。作品深刻地揭示了舊式家庭中的種種悲劇。作者在本書《自序》中言及書題命名緣由:「我不曾寫過什麼小說。這一個集子中所收的不過是小小的故事而已」。

題名的主要含義在於暴露封建社會制度、封建家庭的罪惡。

3、《俄國文學史略》

俄國的文學,和先進的英國、德國及法國及其他各國的文學比較起來,確是一個很年輕的後進;然而她的精神卻是非常老成,她的內容卻是非常豐實。

她的全部的繁盛的歷史至今僅有一世紀,而其光芒卻在天空炫耀著,幾欲掩蔽一切同時代的文學之星,而使之黯然無光。

4、《桂公塘》

《桂公塘》,現代短篇歷史小說集,鄭振鐸著,1936年商務印書館初版。得名於南宋文天祥散文《指南錄後序》中「坐桂公塘土圍中,騎數千過其門,幾落賊手死」一句。

該書收集了作者30年代中期以郭源新筆名發表的三部短篇歷史小說:《桂公塘》、《黃公俊之最後》、《毀滅》。

5、《中國俗文學史》

《中國俗文學史》是中國俗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專著。

作者認為,俗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該書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對中國歷代歌謠、民歌、變文、雜劇詞、鼓子詞、諸宮調、散曲、寶卷、彈詞、子弟書等等民間文學作了系統的梳理。

從大體說來,確是關於中國俗文學的非常完善的本子,尤其是許多參考書,是為平常所不易搜求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鄭振鐸

6. 鄭振鐸的小故事!短一點~

鄭振鐸的初戀並不順利,那時,他正在北京讀書,北京的福建同學組織抗日聯合會,經常聚會。他自然是每會必到,到則必慷慨陳詞。當時,全國女子高等學府——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以戰國「四公子」自許的女高師「四公子」中,就有3個是福建籍。

其中,有一個叫黃世瑛,出身於有錢人家,家裡既有恆產,又代代做官,她的父親此時正任教育部的主事,像她這樣的小姐,居然也參加愛國活動,還擔任了校學生自治會主席,而且長得很漂亮,在愛國學生運動中,鄭振鐸對她很有好感。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覺得只要幾天不見黃世瑛,便彷彿定不下心來。有時,他正好有關於學生運動的事,便闖進女高師紅樓去,當時,因五四運動的沖擊,女高師當局已被迫放寬了原先如同監獄看守般的門衛制度。遺憾的是,由於黃世瑛的猶豫和她父母的反對,鄭振鐸長時間處於無可奈何的痛苦中。

(6)鄭澤鐸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振鐸一生堅持革命的現實主義文學理論,強調文學在社會改革中的功能,提倡文學為人民服務。在文學研究方面,20年代初即提倡和從事中外古今文學綜合的比較研究。

較早提出和著手用新的觀點、方法整理和研究中國文學史,特別是一貫重視民間文學和小說、戲曲的資料收集和研究,作了很多屬於開拓性的工作。

鄭振鐸的一生是純真高尚的一生,艱苦奮斗的一生,以書為友的一生,是愛其所愛,恨其所恨的一生。他的一生作為及其高尚品格。

7. 鄭振鐸的作品有哪些

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
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等。
有《鄭振鐸文集》。

8. 鄭振鐸的主要作品

一、鄭振鐸的主要作品:

1、專著:

《文學大綱》、《俄國文學史略》、《中國文學論集》、《中國俗文學史》、《基本建設及古文物保護工作》、《域外所藏中國古畫集》、《中國歷史參考圖譜》、《偉大的藝術傳統圖錄》、《插圖本中國文學史》、《中國版畫史圖錄》。

2、小說:

《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桂公塘》、《佝僂集》、《歐行日記》、《短劍集》、《困學集》、《海燕》、《民族文話》、《蟄居散記》。

3、譯著:

《沙寧》、《血痕》、《灰色馬》、《飛鳥集》、《新月集》、《印度寓言》。

二、人物簡介:

鄭振鐸是我國著名作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和藏書家。1898年生於浙江溫州,祖籍福建長樂,筆名西諦。抗戰期間,鄭振鐸在上海傾囊收購流散古籍,並聯合張元濟等知名學者在上海組織「文獻保存同志會」,搶購如張氏適園、劉氏嘉業堂、鄧氏群碧樓、沈氏海日樓、瞿氏鐵琴銅劍樓等私藏珍本,為中華文化保存保護作出巨大貢獻。

新中國成立後,鄭振鐸出任文化部副部長、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凡有接收捐獻或收購到的重要善本,都優先轉給國家圖書館收藏。先生去世後,家屬秉承遺志,將其生平藏書全部捐贈給國家圖書館,為國圖善本館藏建設作出重大貢獻。

三、著作介紹:

1、《文學大綱》是2010年時代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振鐸。

全書分四大卷共四十五章,對於世界文學史上的著名作家,均作生平簡介,而對於各種名著,既有故事梗概的簡述,也對之作出簡要的評論。這使得全書不僅富有較濃的文學史色彩,還兼具世界文學辭書的性質,一冊在手,使得當時的中國讀者,可以對世界文學史概況有一個較為全面清晰的了解與認識。

這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文學史,也是20世紀20年代最傑出的世界文學史和比較文學史巨著,是我國在世界文學史課題方面的開山之作,也是整個東半球較早出現的文學史類專著。

鄭振鐸首次把東西方文學史平等而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明確地摒棄了一般西方學者所持的「西方中心論」,而對東方國家(地區、民族)的優秀文學遺產(尤其是中國的古代文學的偉大成績)表現了同樣的尊重和推崇。

《文學大綱》不僅涉及文學,還兼及史學、古籍、文字、繪畫等諸多領域;所述上起人類開化史之初葉,下迄20世紀前期中國新文學運動風起雲涌之時,涉及古今中外諸多作家詩人和名篇名作。

2、《俄國文學史略》內容簡介:俄國的文學,和先進的英國、德國及法國及其他各國的文學比較起來,確是一個很年輕的後進;然而她的精神卻是非常老成,她的內容卻是非常豐實。她的全部的繁盛的歷史至今僅有一世紀,而其光芒卻在天空炫耀著,幾欲掩蔽一切同時代的文學之星,而使之黯然無光。

鄭振鐸倡導對外國文學的學習與研究,又以自己的相應的研究成果,在方法論等方面為同時代的人們初步地成功地構建了某種學術範式。且以那本《俄國文學史略》為例,從由鄭振鐸編纂的前十三章的內容看,可謂在中國首次完整系統地勾勒了俄國文學發展史的基本線索,或者說是對俄國文學發展史的基本風貌作了鳥瞰式的把握。

3、《中國俗文學史》是2010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鄭振鐸。本書是中國俗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專著。

《中國俗文學史》是中國俗文學研究史上具有開創性、奠基性的專著。有學者認為該書可以與王國維《宋元戲曲考》、魯迅《中國小說史略》互為補充,鼎足為三,珠聯璧合,均為研究中國文學史必讀的基本典籍。

作者認為,俗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該書上起先秦,下迄清末,對中國歷代歌謠、民歌、變文、雜劇詞、鼓子詞、諸宮調、散曲、寶卷、彈詞、子弟書等等民間文學作了系統的梳理,從大體說來,確是關於中國俗文學的非常完善的本子,尤其是許多參考書,是為平常所不易搜求的。

4、《中國版畫史圖錄》是2012年中國書店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振鐸。本書收錄了上千幅圖敘述了中國版畫的發展歷史。

我國版畫之興起,遠在世界諸國之先。歐洲之版畫,為德荷二國所創,始施於博戲之紙牌上,並以刻印聖經圖像,時約在公歷一千四百年左右(當我國永樂初)。日本之浮世繪版晝則盛於江戶時代(當我國萬曆至同治間)。

獨我國則於晚唐已見流行。迄萬曆、崇禎之際而光芒萬丈。歙人黃、劉諸氏所刊,流麗工緻,極見意匠。十竹齋所刊晝譜、箋譜則纖妙精雅,曠古無倫,實臻彩色版畫最精至美之境。其時歐西木刻晝固猶在萌芽也。世人唯知有《芥子園畫譜》。

5、《插圖本中國文學史》是由 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的一本書籍,作者鄭振鐸。全書分為古代、中世、近代三卷,自古代文學鳥瞰至近代阮大鋮與李玉,共六十四章,第章分若干小節。所收材料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同時期其他書所未論及的,如變文、戲文、諸宮調、散曲、民歌以及寶卷、彈詞、鼓詞等。

另外,本書還首次附入插圖。在書的論述中,著重於第一個文學運動或某一種文體以及能代表那一時代的重要作家。

9. 鄭振鐸的小說三部曲

只知道他有過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取火者的逮捕》和《桂公塘》,不知道還有其他的什麼小說三部曲

閱讀全文

與鄭澤鐸短篇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