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白活閱微草堂筆記有聲小說

白活閱微草堂筆記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5-25 11:46:35

① 求《子不語》和《閱微草堂筆記》還有《聊齋志異》的白話版

話說我當年看《聊齋志異》、《搜神記》《孫子兵法》《山海經》《詩經》《戰國策》和《史記》等書的時候把古漢語詞典給翻爛了

② 求:《閱微草堂筆記》白話全譯本

http://club.beelink.com/dispbbs.asp?boardid=168&id=34700 是下載的。

③ 閱微草堂筆記

費盡心思,只能找這么多了,見諒~

扮鬼譯文:
滿大娘,是我弟弟的奶媽,她有個女兒叫荔姐,嫁給近村一個村民做妻子。有一天,聽說她娘病了,來不及等她男人一同走,急忙出門,匆匆趕回娘家去。

那時天已黑了,天上半個月亮,微弱的月光照在大地上。半路上,回頭看見後面有個人急匆匆追趕上來,她認為這個人一定是個壞蛋,可田野空曠,沒有什麼人可以呼救。她就鑽進古墳地的白楊樹下面,把發簪耳環都取下放進口袋,把身上絲帶解下繞在頭頸里,披散頭發,伸出舌頭,張大眼睛,向前直視,等那人靠近。那人走近她時,她反倒向他招手,叫他坐下。那人走近荔姐,一看這模樣,以為碰上弔死鬼了,嚇得半死,跌倒在地爬不起來。乘這個機會,荔姐拚命奔胞,到底避免了那壞蛋的侮辱。

等到荔姐跑進娘家家門,全家都十分驚駭,慢慢地問清了她路上遇到的事,大家又生氣又好笑,決定以後到附近去追查那個壞蛋。

第二天,街上紛紛傳說,某家一個年青人夜裡碰上鬼中了邪,這鬼現在還跟著他,他已經發了瘋胡言亂語。求醫服葯,念經畫符都趕不走那個鬼。後來,這個人就這樣瘋癲了一生。

這或許是他受驚嚇之後,野鬼乘機會選上了他,也不一定。或許是由於他心裡出現了各種幻象,也不一定。或許是神靈懲辦壞人,奪走了他的靈魂,也是說不定的。但這個故事,可以作為行為輕狂的人的教訓。

劉東堂言譯文
劉東堂說:有一個狂妄的晚輩書生,品性荒謬狂妄,對今人古人都鄙視謾罵,藉以抬高自己的地位身價。如有挑出他作的詩、寫的文章中一個字的毛病的人,他便對此恨之入骨,有時甚至毆打別人。

正趕上河間府舉行歲考,十幾名考生同住在一起,有的相識,有的互不認識,夏天的夜晚大家分散坐在庭院中乘涼。狂妄的晚輩書生隨心所欲地高談闊論。大家懼怕他的尖刻的口舌,全都閉嘴不答理他;只有樹後面坐著的一個人直言與他爭辯,連續不斷地揭出狂生談論中的謬誤。狂生理虧連爭辯的言詞都沒有了,發怒問道:「你是誰?」黑暗中只聽到回答說:「我是焦王相呀。」(焦王相是河間府一帶有名的老儒生。)狂生驚駭地問:「你不是不久前已經死了嗎?」只聽黑暗中笑著回答說:「我如果不死,怎敢去冒險摸老虎的胡須呢?」狂生惱怒地跳腳叫喊,圍繞著院牆四處尋找,但只聽見吃吃的恥笑的聲音,忽而在樹梢上,忽而在房檐上罷了。

河中石獸譯文:
滄州南面,有一座寺廟靠近河邊,廟門 倒塌到河裡,
(門旁)兩只石獸也一起沉到河裡了。經歷了十多年,和尚募集到了一筆錢,(決定)重修(廟門),
便到河中尋找那兩只石獸,居然沒找到,
認為石獸順著河的方向沖到下游去了。下,往下游去。
便劃著幾條小船, 拖著鐵耙,尋找了十多里,一點蹤跡也沒有?
有個學究在廟里開館執教,聽到這件事便嘲笑說:
「你們這些人不能推究 事物的道理。這不是木片,怎麼能被洪水帶了走呢? 石頭的特性是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鬆散而輕浮, 石獸埋沒在泥沙上,就會越沉越深。 順著河流往下游去尋找它,不是荒唐嗎?」
眾人信服他的話,認為是正確的論斷。
一個老水手聽了學究的話後,又嘲笑說:
「凡是河中失落的石頭,都應該到河的上游去尋找。」 , 正因為石頭的特性堅硬而沉重,泥沙的特性鬆散而輕浮,(所以)水流不能沖走石頭,它的反沖的力量, 一定會在石頭迎水的地方沖擊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沖越深,沖到石頭半身空著時,石頭一定會倒在陷坑中。 像這樣再沖擊,石頭又向前再轉動。 這樣一再翻轉不停,於是石頭會反方向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去尋找它,固然荒唐;在石獸掉下去的當地尋找,不是更荒唐嗎?」
按照老水手的說法去找,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游地方尋到了石獸。
既然這樣,那麼天下的事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還多著哩,難道可以根據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觀判斷嗎

杏怪譯文:
滄州潘班非常擅長寫字作畫,自稱黃葉道人。有一次借宿在朋友的書齋里,聽到牆裡面有人低聲說「您今天沒有人陪伴吧,我陪您如何?」潘班嚇壞了,馬上搬出了書齋。後來問起來,那個朋友告訴他,書齋里早就有此怪,是個非常柔媚漂亮的女子,但對人沒有惡意。

後來朋友私下裡跟自己的親眷說,「潘生莫非要一輩子當秀才么?這個怪物不是鬼也不是狐狸,不知道是什麼東西,如果屋子裡住的是粗俗人,或者是大富貴人,她都不會出來,只有遇到命運坎坷的才子才會出來陪人家睡覺。」果然,潘生的命運非常坎坷。事情過去了十多年,忽然有人聽到屋子裡有人小聲哭,第二天院子里的老杏樹被風吹斷了,此怪從此以後沒有再出現。

我的外祖父張雪峰先生曾經開玩笑說,這個怪物真不錯啊,比那些土財主們強多了。

④ 閱微草堂筆記白話版免費下載

你好,請查看該附件,pdf格式電腦能直接打開閱讀。

⑤ 《閱微草堂筆記》是()小說

紀曉嵐先生的書應歸於見聞錄一類,記述的故事大多屬實,為什麼我這樣子說呢?請看下文:

清代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說過:「世間的道理與事情,都在古人的書中說盡,現在如再著述,仍超不過古人的范圍,又何必再多著述。」這的確是一則名言。試看今日世界各國學者關於思想學術方面的著作,無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強調來說,無不是中國古人已經說過的話。所以紀曉嵐一生之中,從不著書,只是編書——整理前人的典籍,將中國文化作系統的分類,以便於後來的學者們學習,其學識豐贍,才思敏捷,唯有一冊《閱微草堂筆記》耳。
紀曉嵐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天下的道理都說明白了,因此他寫的都是他所聽到的或者親歷的,沒有必要去瞎編什麼小說來勸化世人之類的,現在的一些人總是認為他寫得故事時編出來的,其實沒有必要。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古人所講的道理都講完了,他作為不算很古的人,沒有必要去編故事來宣說什麼道理,自己拾人牙慧,這不是打自己嘴巴嗎?
所以說《閱微草堂筆記》是一本見聞錄,紀實文體。

⑥ 閱微草堂筆記白話版txt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型式所編寫成的。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後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之流傳的鄉野怪譚,或則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在空間地域上,范圍則遍及全中國遠至烏魯木齊、伊寧,南至滇黔等地。
可惜的是,這部傳奇著作,因一些歷史原因,發生了重大災難,原稿遺失殆盡,紀昀憑借自己的記憶,重新來過,雖成《閱微草堂筆記》,但終有大量疏漏。這一災難在我看來,算是我國文學歷史上的最慘痛的。《閱微草堂筆記》就目錄來看,分為灤陽消夏錄,如是我聞,槐西雜志,姑妄聽之,灤陽續錄數章。
1
有人喂著頭豬,本也平常。詭異的是,這頭豬看到鄰家老頭就發狂,豬眼圓睜鬼叫狼嚎的,恨不得就時就生吞了他。這樣,老頭兒就不高興了,他琢磨著,怎麼了,你這冤孽,為何單獨這樣惡我?越想越生氣……可,畢竟老人家有了年紀,不象年輕人多半讓情緒指揮大腦。思來想去之時,忽然頓悟,這難道是前輩子同人結下的梁子,一直糾纏,所以鬧到了今世?老了的人呢,不論是哪個,都是願意相信因果報應的,他便問鄰居買下這頭豬,送到廟里讓和尚們養了起來,所謂長生豬是也。

想是這豬每日聆聽佛音妙語,真個心性大變,若是老頭兒去廟里看它,它甚至都會搖尾乞憐的歡騰去迎。

呵!曾聽人說,老虎這樣的凶獸都可以馴化,與人為便。或許是世間有這樣一層道理,若彼此都知道換位體貼,相互愛護,同心同力,那麼什麼也是可能的。

2

曾經有個讀書人,他藏書的地方給個狐妖佔了,這事情傳到一個自命好官的人的耳朵里後,這官就坐不住了。什麼!朗朗乾坤之下,豈能讓如此妖邪之語愚昧我民,本官是吃著朝廷俸祿的,戳穿這樣的流言,這本就是恪盡職守的基本嗎?如是,這人馬不停蹄的趕到那書屋,召集了一堆人,指著房梁,擺著官樣子,巍巍然道:「鄉親們,這純屬虛構,世間哪裡有什麼狐妖,本官人就站在這里,怎麼狐妖就不拿東西砸我呢……」正當他說到興頭上,一妖魅聲音在房梁響起「大人呀,你是個好官,不貪錢愛百姓,所以呢,我是不敢扔你石頭的,可是,不是我說您,您愛民不也是因為您愛虛名嗎?您不貪錢,不就是為了睡個安穩覺嗎?好啦,您適可而止哪,若是自取其辱,我怕您的面子沒處擱呢」羞得這官是當場無地自容,鐵青著臉急急忙忙跑了,弄得在場的是哄然大笑。

話說這讀書人家裡還有一女傭,其人貌醜人蠢,唯獨她不怕這狐妖。一次她問狐妖說,你怎麼也不扔我石頭呢,狐妖對曰,你不要自作威風哪,我之所以不扔你,完全是因為你是個真性情的人,不曉得花言巧語,做那些虛誇做戲之勾當。
呵,這讀書人也挺能舉一反三的。看來趕走這狐妖還得一物制一物,就命令這女傭搬進去,終於把狐妖給嚇跑了。

3
從前有個老學究,為人剛直不阿,自認此生乾乾凈凈,所以從來也沒有畏懼之事。話說,一天這人走夜路,途中碰到一個鬼,原是他以前的朋友。那鬼說,我如今在地府上班了,正要去一個地方出差,原來與兄同路,不如我倆同行。如此,一人一鬼就上路了。
等到了一個破屋裡歇腳,那鬼說。兄弟,你知道不,這破屋的主人是個做學問的。這學究就問啊,鬼話,你怎麼就知道呢?鬼答,兄弟啊,你凡夫俗子哪裡知道,凡是有學問的人,他的學識在夜裡睡覺的時候,是會如同寶石一樣發光的,而且那光輝的壯麗程度還和學問的深淺成正比。這學究悠然自得的喜問,那你說說,我的呢。鬼笑道,不瞞兄弟,你那點光兒不怎麼大呀。氣得這學究是當場翻臉,大罵,真是鬼說鬼話,拂袖而去。只剩下那鬼站在那裡哈哈大笑。
4

有個名叫李又聃的先生,在相國廢園廊下看見兩首詩,

一首是:

颯颯西風吹破欞,

蕭蕭秋草滿空庭,

月光穿漏飛檐角,

照見莓苔半壁青。

一首是:

耿耿疏星幾點明,

銀河時有片雲行,

憑欄坐聽譙樓鼓,

數到連敲第五聲。

這兩首詩大約說的是這樣一事兒,晚上十分無聊,我一個人坐在這里看星星望月亮,一直到天亮。詩的字跡也十分慘淡。那種墨跡勾勒出來的悲苦意境的深刻,想來凡人是更本沒辦法做到。
5

有個叫董曲江的人,名元度,平原人,乾隆壬申年中進士,曾進翰林院,後任知縣,又改教授,至得到重病歸家。少年時夢人贈一扇,上有三絕句曰:

曾公飲馬天池日,文采西園感故知,至竟心情終不改,月明花影上旌旗。

尺五城南並馬來,垂楊一例赤鱗開,黃金屈戍雕胡錦,不信陳王八斗才。

蕭鼓冬冬畫燭樓,是誰親按小涼洲,春風豆蔻知多少,並作秋江一段愁。

語多難解。後亦卒無征驗,莫明其故。
6

話說平定王曾隨他父親到榆林去做官,夜裡在一個和尚廟的藏經閣里歇息。睡覺的時候,好似聽到閣樓上有人小聲的交談,似乎是在談論詩詞。他不禁詫異,怎麼,這荒村古寺的,也有如此文人墨客,不覺豎起耳朵,靜心傾聽,總還是聽不真切,只得無奈作罷。不想,原以為此事從此就成了憾事了,那交談聲音卻漸漸大了起來,以至清晰可聞。只聽一人說道,唐彥謙的詩詞,雖說定位不高,一不歌功頌德二不金戈鐵馬的,可也有絕妙的句子,如「禾麻地廢生邊氣,草木春寒起戰聲」另一人感嘆說,我曾經作了這樣的句子「陰磧日光連雪白,風天沙氣入雲黃」,只是那樣遼闊的意境,也難以用此傳遞呀。另外又一人接道,我也曾胡謅了一句「山沉邊氣無情碧,河帶寒聲亘古秋」自以為頗似其味道……平定王聽他們交談了不知多久,直到廟里鍾響,那些人才忽然住言。

挨到天亮後,平定王實在忍不住就想著要會會這群奇雅之士,可當他爬到閣樓時,見到的卻是大門緊鎖,滿是灰塵,好像已許久沒有人來過這了。

「山沉邊氣無情碧,河帶寒聲亘古秋」這句所出之處有考。曾在一位任舉將軍的遺稿中見過,這個人在金川一役中百戰而死,是個頂天立地,忠君愛國的英雄啊。可陰磧這話實不知出自那裡。呵,即使這群談論詩詞的人,真是些不死不滅鬼怪,能夠結識任舉將軍的,想他也非一般的鬼怪呀。

7人狐戀

有個叫周虎的人,為狐妖所媚惑,二十多年來就如同夫妻一般。

以前,狐妖曾對他說,我修煉成人形已用去四百多年,因前世與你成緣,緣不盡便一日不可成仙。緣盡之日卻也是別你之日。

一天,狐妖陰晴不定的對周虎說,這個月十九,我就要去了。我已幫你物色了一位妻子。說著便拿出許多錢來,替他張羅了許多聘禮。往後的日子倒也因為即將別離,溫情自是比平日更稠。

到了十五,狐妖忽然就要離去。周虎怨道,你不是說十九才走的嗎?狐妖解釋說,緣分乃是天定,一日增減不得,唯一可以隨情的,就只有選擇什麼時候了緣而已。我所以要今天離去,是不忍從此就於君天地永絕,留待後日重聚。

數年後,狐妖果然不曾失言。

陳德音評說,這個狐妖懂得留余,是惜福之人值得學習的。

劉季箴卻說,想這狐妖苦修四百餘年,卻為了一個情字此等婆婆媽媽,萬一害這長長的修行化作滔滔江水呢?做大事者當引以為戒。

紀昀評,二人的都有二人的理,角度而已。
8
http://yue..com/ebook/1874bbd5b9f3f90f76c61b71.html

⑦ 真的有閱微草堂筆記嗎紀曉嵐寫的那個

有的,其歸於見聞錄一類,記述的故事大多屬實,為什麼我這樣子說呢?請看下文:

清代乾隆年間,主編《四庫全書》的著名學者紀曉嵐曾經說過:「世間的道理與事情,都在古人的書中說盡,現在如再著述,仍超不過古人的范圍,又何必再多著述。」這的確是一則名言。試看今日世界各國學者關於思想學術方面的著作,無不拾古人之牙慧,甚至,強調來說,無不是中國古人已經說過的話。所以紀曉嵐一生之中,從不著書,只是編書——整理前人的典籍,將中國文化作系統的分類,以便於後來的學者們學習,其學識豐贍,才思敏捷,唯有一冊《閱微草堂筆記》耳。
紀曉嵐已經說得很明白了,天下的道理都說明白了,因此他寫的都是他所聽到的或者親歷的,沒有必要去瞎編什麼小說來勸化世人之類的,現在的一些人總是認為他寫得故事時編出來的,其實沒有必要。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古人所講的道理都講完了,他作為不算很古的人,沒有必要去編故事來宣說什麼道理,自己拾人牙慧,這不是打自己嘴巴嗎?
所以說《閱微草堂筆記》是一本見聞錄,紀實文體。

⑧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跋 盛時彥

河間先生紀昀持校勘書籍二十多年,(他的)學問和文章(造詣之高)名滿天下。但是為人天性孤高嚴厲,不太喜歡結交朋友。公務之餘(?或者是退休之後),(不過是)焚香掃地,關門寫書罷了。年齡快七十歲了,就不再看那些詞賦,免得煩心了,只是不斷地追記、補寫一些舊聞軼事,用來消遣打發時間養老。最初寫了《灤陽消夏錄》,又寫了《如是我聞》,再寫了《槐西雜志》,都已經被出版發行在市場上賣了。今年夏秋之際,又寫下了四卷書,取用莊子的話作為題目——《姑妄聽之》。因為之前的三套書,還沒有脫稿,就被那些鈔胥(專事謄寫的胥吏、書手)私下裡抄去了。(這樣的版本)字句遺漏和錯別字都很多。因此這本書(《姑妄聽之》)特意交給盛時彥進行校對。(時彥)我曾經說過先生寫的書,雖然是以小說的形式,但是其主要意義是勉勵告誡,沒有一句不是經典的見解(就是沒有一句廢話),這是天下眾所周知的。至於(文章中)辨析名理,非常的精深微妙,引經據典,都有憑有據,這就顯示出了(紀昀先生的)知識廣泛。對事件的敘述和對材料的取捨安排,記敘結構的連貫性,描寫景物相互映襯,如同行雲流水般流暢自然,又突出了事物的真諦,於是又顯示了著作功底。這些東西讀者也許就不一定都知道了。
第曰(?有人說?)「先生只是用他的業余技能,用筆墨文字娛樂罷了。」既然這樣再看先生的書和小說有多大差別呢?著書立說必須引經據典,這樣之後才能有正確的主旨思想;必須參考史事的裁斷能力,這樣文章才能條理明晰;必須博覽群書知曉諸子百家,這樣才能考慮周全。就像建築大師建造宮殿,有千根柱子的大樓,和幾根房梁的小房子,它們的結構是一樣的。所以不懂得著作撰寫道理的人,就算(只是)解釋評論經史典籍,也會雜亂粗陋;懂得著作撰寫道理的人,就算只是寫稗官野史或是雜談議論,也會很有條理章法。(紀昀)先生曾經說過:《聊齋志異》盛行一時,但是這是才子的文筆,不是著書立說的人寫的東西。
虞初之後,干寶之前,這個時期的古代小說大多失傳了。小說中能找到的完整版,(只有)劉敬叔的《異苑》、陶潛《續搜神記》,小說類也。《飛燕外傳》、《會真記》,傳記類也。《太平廣記》,這些故事是按類匯總,所以可以一起收錄。現在這一本書同時兼有鏈中體裁,這是難以理解的。小說是記錄奇聞軼事的,屬於紀實敘事的,不比戲曲中的對白情節,可以隨心所欲的修飾編撰。伶玄寫的《趙飛燕外傳》,因為是根據樊通德講的故事,所以庸俗猥瑣的事情都寫上了。元稹寫的《鶯鶯傳》,是對自身經歷的描寫,所以有些許的省略。楊升庵編造《秘辛》,尚且知道要實事求是,所以升庵的書中經常出現典故。時下(《聊齋志異》中)那些燕昵之詞、媟狎之態,細微曲折,摹繪如生。(很黃很暴力的不和諧因素描寫的過分詳細)如果是自己的經歷,似乎沒這個道理(古人比較低調,不喜自曝)如果是代言別人的經歷,那麼又是從哪裡看來的呢?難以理解啊……留仙的才華,我實在是比不上萬分之一;只不過這兩個疑惑,夏蟲不免疑冰。劉舍人曾經說過:『滔滔前世,既洗予聞;渺渺來修,諒塵彼觀。』能夠理解他的深意的,還有這樣的人嗎?」想著先生的話,再讀先生的書,就好像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一點偏差也沒有。明顯與《聊齋志異》分道揚鑣,截然不同。於是竊喜以自己這樣的水平,竟然也能對紀昀先生的深意略懂一二。

學問:知識豐富
文章:著作功底
經心:留心、勞心、煩心
送老:養老
坊:市場
賈:商人,或者買賣行為
退食:退朝就食於家或公餘休息;歸隱;退休。
鈔胥:專事謄寫的胥吏、書手
名理:特指 魏 晉 及其後清談家辨析事物名和理的是非同異。
迥出:突出、超群
余技:指無須耗用主要精力的技藝、技能。
史裁:謂史事的裁斷能力。
脞:瑣碎的東西
虞初:舊釋人名,所作《周說》,共計943篇,原書失傳。他是漢武帝時一個方士,後人將他當成「小說家」的始祖,虞初同時也成為了「小說」的代名詞。
干寶:東晉文人,作《晉紀》20卷,傳說干寶因有感於父婢死而再生及其兄氣絕復甦,乃編集神怪靈異故事為《搜神記》。
關目:戲曲、小說中的重要情節、對白
伶玄:即伶元,《趙飛燕外傳》的作者。
樊姤慝:通德即樊通德,伶元之妾,樊通德為樊嬺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飛燕姊妹故事「能言飛燕子弟故事」,伶元的《趙飛燕外傳》即根據她所講的故事寫成的。
留仙: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室名聊齋
夏蟲語冰:比喻人囿於見聞,知識短淺。語出《莊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
矩重規:規與規相重,矩矩與相迭,度數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動靜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後形容模仿、重復。
灼然:明顯貌

用了晚上倉促完成,可能有些錯漏,才疏學淺,望諒解~

⑨ 關於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

《聊齋》觀察社會,基於底層的觀點,寫人寫鬼,刺貪刺虐,入木三分,然有時思想卻不脫鄉間秀才氣,帶著較多偏激色彩。比如抨擊科舉制度不公。其實科舉制度應該被詬病的是選拔的內容與標准,而不是考試的程序。有清一代,對科場舞弊的懲罰尤為嚴厲,蒲松齡落榜並非考試不公正的結果。事實上,比照聊齋干凈利落的敘事,再讀讀被他敝帚自珍的駢四驪六,就明白了。以落榜者的怨憤來觀察科舉制度,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一種文本「抒憤懣」的意識太強,往往會影響它反映社會現象的客觀。

相反的,紀昀是一個「絕對正確」的人。乾隆雖然循例推崇理學,但暗裡是打擊理學家的。因為一旦一種思想獲得了近於宗教的地位,哪怕它本身是維護皇權的,它的狂熱崇拜者卻有可能把「亘古不變之理」凌駕於皇權之上,造成與日益膨脹的皇帝個人權力的沖突。紀昀無疑對「最高精神」心領神會,所以在《閱微》里有大量對理學家「不近人情」的嘲弄(魯迅先生曾論之)。既然他反對理學家的「不近人情」,自然要極力標榜他在天理人心之間的平衡技巧。讀者可以發現,《閱微》無處不努力體現自己的持平與公允,也就是說,紀昀的道德評判,並非最嚴厲,也不會最前衛,而是「最正確」。他表述的觀點,是比較接近當時社會輿論的普遍標準的。

《閱微》和《聊齋》不同,走的不是唐宋傳奇,而是魏晉志怪的道路。《聊齋》是上天入地、曲盡其態的描摹想像,《閱微》則是近於「原生態」的短小故事。紀昀推崇孔子的「述而不作」,致力於考據,著述甚豐,尤其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200卷,而文學創作,就只剩這本小說(詩文集系後人輯錄),偏偏在這本小說里,他極力淡化創作的痕跡。《閱微》多數篇目,都要註明故事的來源。每個講述者都有名有姓,若非自己親聞,則必註明流通環節,輾轉相因,言之鑿鑿,推卸「加工」的責任。他有時提供一個故事兩個不同版本,甚至會質疑故事的真偽,偽裝得像對待史料般認真考據過一番。同時他也狡黠地提醒讀者:你相信道理就好,至於故事,就不必太認真了吧。《閱微》的分卷標題之一就是「姑妄聽之」。對一本談狐說鬼、神道設教的小說,其作者極力撇清與創作的關系,是十分可笑的。但是這無疑標明了紀昀是借神鬼小說還原人情世態的意圖。

《閱微》的文字特別的好。魯迅先生曾經贊譽:「紀昀本長文筆,多見秘書,又襟懷夷曠,故凡測鬼神之情狀,發人間之幽微,托狐鬼以抒己見者,雋思妙語,時足解頤;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復雍容淡雅,天趣盎然,故後來無人能奪其席,固非僅借位高望重以傳者矣。」聊齋以情節和描寫引人入勝,紀昀則擅長不動聲色地講故事,寥寥數語,就包含豐富的信息,並把自己的價值判斷,不知不覺傳輸給讀者。他還非常喜歡做道德評價,往往在故事末尾,發一兩句精警告白,或是作一幽默比喻。這使得《閱微》的說教既含蓄,又醒目。在說教的時候,他還格外注意「理和理打架時怎麼辦」的尷尬狀況,有時甚至來一場真實或者虛構(借神鬼之口)的辯論,讓讀者看到多方的立場與判斷。這一特色,使得它反映的社會倫理觀更加完整。

紀昀和一切道德家兼小說家一樣,都有虛偽的一面。蘭陵笑笑生寫的明明是「宣淫」的大「毒草」,卻偏偏總要記起扮演「懲淫」的審判官。紀昀的出身和教養註定了他無論宣淫或者懲淫都不會像笑笑生那樣直截了當,但是有時他「乾乾凈凈,開開心心」地講一個個黃色小故事,轉眼又要擔負起審判官的職責。這角色轉換得太快,臉上的笑容都來不及收斂,讀者其實不難察覺其間的言不由衷。但是,我們考察文本,不單要看一個人說了什麼,還要注意他為什麼要這樣說。紀昀既是一個「最正確」的人,他那些道德評判,可能不代表他真實的見解,但是他會有這樣的見解,恰是社會「需要」這樣的見解。所以紀昀道德判斷的真誠與否,往往並不影響分析的結果。

從《閱微草堂筆記》的大量「原生態」故事裡,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社會從底層到高層的眾多趣事,人們對神仙的信仰,對鬼神的態度,對同性戀的觀感,婆媳關系,主僕矛盾,京師風尚,邊地民俗,窺見素來崇尚「人情練達即文章」的國人的為官之道,做人技巧,處世哲學……它無愧於一本清代乃至舊時中國的人情世故絕佳的教科書。

⑩ 《閱微草堂筆記》

原文:劉羽沖,佚其名,滄州人。先高祖厚齋公多與唱和①,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②董天士作畫,倩厚齋公題。內《秋林讀書》一幅雲:「兀做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須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③。」蓋規之也。

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全隊潰覆,幾為所擒。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干④州官。州官也好事,使試於一村。溝洫⑤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

由是抑鬱不自得,恆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

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傾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也。或笑之,則歘⑥隱。次日伺之,復然。

泥古者愚,何愚乃至是歟?何文勤公嘗教昀⑦曰:「滿腹皆書能害事,腹中竟無一卷書亦能害事。國弈不費舊譜,而不執舊譜;國醫不泥古方,而不離古方。故曰:『神而明之,存乎其人⑧。』又曰:『能與人規矩,不能使人巧⑨。』」
譯文:有一個叫劉羽沖的讀書人,性格孤僻,好講古制。一次他偶爾得到一部古代兵書,伏案讀了一年,便自稱可以統率十萬大軍。恰好這時有人聚眾造反,劉羽沖便訓練了一隊鄉兵前往鎮壓,結果全隊潰敗,他本人也差點兒被俘。後來他又得到一部古代水利著作,讀了一年,又聲稱可以把千里瘠土改造成良田。州官讓他在一個村子裡試驗,結果溝渠剛挖成,天降大雨,洪水順著渠道灌入村莊,村裡人險些全被淹死。從此劉羽沖悶悶不樂,每天總是獨自漫步在庭院里,千百遍地搖頭自語道:「古人豈欺我哉?」不久便在抑鬱中病死。

〔注釋〕①先高祖:稱已故的高祖。唱和:以詩互相贈答。 ②倩:請。 ③井田譜:據說西周時曾實行過井田制。後世有些士大夫為了解決現實土地問題,企圖恢復井田制,畫出圖譜,這是復古的愚蠢行為。 ④干:謀求。 ⑤溝洫:溝渠。洫:田間水道。 ⑥歘:同「欻(xū)」,火光一現的樣子。 ⑦昀:作者本人,紀昀。 ⑧「神而」二句:語出《周易》。意思是,具有最高的智慧而能洞察事物,這樣的修養的才能只能存在於某些人的身上。 ⑨ 「能與」二句:語出《孟子》。意思是說,木工能把製作的准則傳授給別人,但不一定能使別人技巧高超,那需要自己尋求的。

閱讀全文

與白活閱微草堂筆記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