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治通鑒講的是什麼
《資治通鑒》的內容以政治、軍事和民族關系為主,兼及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評價,目的是通過對事關國家盛衰、民族興亡的統治階級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後人。
《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按時間先後敘次史事,往往用追敘和終言的手法,說明史事的前因後果,容易使人得到系統而明晰的印象。藉以展示歷代君臣治亂、成敗、安危之跡,作為歷史的借鑒。敘述了各族人民的生活與斗爭。
書名的由來,就是宋神宗認為該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而欽賜此名的。由此可見,《資治通鑒》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資政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學為政治服務自覺意識增強的表現。

(1)資治通鑒講解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資治通鑒》的指導思想在於「資治」二字。司馬光希望通過歷史興衰的記述,總結歷代帝王治國安邦的經驗教訓,以便為包括皇帝在內的讀者吸取歷史經驗教訓服務。
其中最突出的有兩點,第一,特別強調領導者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人君的才能、素質和品質對於國家興衰的重大影響!第二,反復強調治國之道關鍵在於用人的道理,提出了一系列如何選拔人才、用好人才的思想。
《資治通鑒》是國學苑裡的一朵奇葩,蘊含著先人們豐富的治國理政得失和社會人生經驗。秦漢、隋唐這兩段大一統的輝煌,戰國、魏晉南北朝和五代十國,這三段分裂混亂的歷史曲折。
司馬光悉數記述,井井有條,以致我們今天要閱讀戰國至五代這一段中國歷史,至今找不到可以取代《資治通鑒》的書。
2. 請問百家講壇有沒有講資治通鑒 有什麼好的 謝謝
資治通鑒不像其他斷代史,他記錄了從前403年-559年16朝的通史,內容實在太多,百家講壇不可能做資治通鑒的節目,那得多少集?就一個史記,王立群讀史記都幾十集,太長了。但是資治通鑒畢竟是正史,而且非常精煉,像百家講壇這種面向大眾的節目,他的記載即准確又簡單,正好合適,所以我看了好多期,像太平公主,像玄武門之變等等,他們講的基本上都是資治通鑒的內容。希望回答對你有幫助!
3. 《資治通鑒現場解說》txt全集下載
資治通鑒現場解說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革命的革命割據的割據
張耳、陳餘至邯鄲,聞周章卻,又聞諸將為陳王徇地還者多以讒毀得罪誅,乃說武信君令自王。八月,武信君自立為趙王,以陳餘為大將軍,張耳為右丞相,邵騷為左丞相;使人報陳王。陳王大怒,欲盡族武信君等家而發兵擊趙。柱國房君諫曰:「秦未亡而誅武信君等家,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賀之,使急引兵西擊秦。」陳王然之,從其計,徙系武信君等家宮中,封張耳子敖為成都君,使使者賀趙,令趣發兵西入關。張耳、陳餘說趙王曰:「王王趙,非楚意,特以計賀王。楚已滅秦,必加兵於趙。願王毋西兵,北徇燕、代,南收河內以自廣。趙南據大河,北有燕、代,楚雖勝秦,必不敢制趙;不勝秦,必重趙。趙乘秦、楚之敝,可以得志於天下。」趙王以為然,因不西兵,而使韓廣略燕,李良略常山,張黶略上黨。
——秦二世皇帝元年(公元前209年),《資治通鑒》中華書局版第258~259頁
先把陳勝起義後的局勢簡單介紹一下,再做評述。
陳勝起義後,人民爭著殺掉地……
免費的,直接下載就行
4. 請推薦《資治通鑒》入手哪一版比較好,詳細
《資治通鑒》中華書局,其中胡三省音注的版本好。
最近一段時間,武大歷史學院要開一個叫歷史文化與領導韜略高級研修班,就是解析《資治通鑒》的, 先從導師的講解入手,這樣更有益於深讀這本書。
中華書局 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務的出版機構之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創立,創辦人為陸費逵。初系合資經營,資本二萬五千元,以編印新式中小學教科書為主要業務。1913年設編輯所,陸續編輯出版《中華教育界》、《中華小說界》、《中華童子界》等雜志和大型漢語工具書《中華大字典》。1915年改為股份有限公司,自辦印刷所,增設發行所;翌年資本增至一百六十萬元,職工達千餘人,繼商務印書館之後成為國內第二家集編輯、印刷、發行為一體的出版企業。
5. 丁萬明和張國剛誰講資治通鑒講的好
兩個人都擁有很高的水平,我個人更喜歡張國剛講的資治通鑒,覺得更加通俗易懂
6. 資治通鑒有聲讀物有白話版的嗎
有文言版的,電驢上搜白雲出岫。
白話的,你可以裝個發音軟體,如方正暢聽,把白話的文本導入,就可以聽了
7. 有沒有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說《資治通鑒》的書籍或者課程啊
有,近期武漢大學要開一個歷史文化與領導韜略高級研修班,就是講解和剖析《資治通鑒》的,招生對象為企事業高層管理者、政府機關領導幹部、社會各界歷史文化愛好者。
8. 《資治通鑒》一般人能看懂嗎
應該很容易看得懂。
作為一部編年體的史書。《資治通鑒》的文筆流暢,敘事精練。他從戰國講到五代末年。1千多年的歷史,期間有諸多國家興亡,家族和個人的起落。而且人物性格鮮明,神形具備,完全可以作為一本歷史小說來讀。只要從小閱讀過原版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的人,有高中文化基礎,讀《資治通鑒》問題不大。當然,看得懂並不是指能夠把《資治通鑒》全本從頭到尾每個字句都看得懂,畢竟這本書涉及許多較為艱深的古文,尤其是一些涉及天文和專業知識的內容,非專業人士很難看懂。但是,《資治通鑒》絕大部分內容都較為淺顯,基本上都能夠粗通大意。這些艱深的部分佔全書比例極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可以跳過不讀或者粗略理解大意。《資治通鑒》很有故事性,歷史往往比小說更有戲劇性,只要不先預設立場,抱著畏難的心理去讀,很容易就會被整本書故事吸引進去。
我是高二自己買的這套書,當時很順利就讀完了。如果對歷史感興趣的人,非常推薦大家讀下這套書。到現在為止,我已經讀了近十遍了。現在只要從任何一個地方讀,都還會吸引我再讀到結尾。建議大家從秦朝建立開始讀,戰國那部分歷史破碎,連續性不強,可讀性稍差,是很多人放棄這本好書的原因之一。
如果有的人從小隻看《故事會》,四大名著只看少兒版,那說看不懂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