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三國小說孫策
知道的就一本
名字就叫《孫策》
B. 有哪些關於孫策的小說
《三國劍俠傳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夢回東吳探周郎》、《終極三國之緣定今生 》、《鎖二喬》、《兩世花》、《偽策權》太多太多了,我看過的只有這幾本,感覺非常好看。
C. 請大家推薦一些關於三國穿越類的有聲小說
《鳳穿殘漢抄》,女王殿下。
背景《三國志》,作者對三國的了解非常多,不是那些腦殘電視劇催化下的作者寫的那種文。
這篇文不是為了泡美男二存在的,她的目標是成為一代女皇。女主有自己打下的地盤,謀士已經收了郭嘉和龐統,武將也有幾個了,不過實力還在發展中,現在還只算得上小BOSS級別。
是一篇非常宏偉的長篇作品,經歷寫的非常真實,所以發展也是一步步來,詳細但不枯燥,非常有水平,對三國歷史了解的很深入。
D. 孫策資料
幻幻愛悠悠,你好!
孫策(175—200年),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東漢末江東割據豪強。
孫策是親孫堅長子,孫堅娶錢塘吳姓女子為妻,生四子一女,四子依次是孫策、孫權、孫翊、孫匡。孫堅長年征戰,將家眷留在壽春(今安微壽春縣)。孫策十餘歲時,已廣交朋友,頗有名聲。
舒縣(今安徽舒城)人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周、孫兩人同歲,且均少年有志,英達夙成。因而壽春一見,便推誠相待,結為好友。周瑜勸孫策移居舒縣,以便往來,孫策應允。於是,周瑜便讓出靠道邊的大宅院給孫策居住,且升堂拜母,有無通共。
孫堅戰死時,孫策十七歲,他將孫堅的靈柩運回,葬於曲阿縣(今江蘇丹陽縣)。事畢,孫策渡江,居留在江都(江蘇揚州),結納豪俊之士,待養成羽翼,為父報仇。
名士張紘因喪母,時居江都。孫策幾次拜見,和他研究天下大勢。孫策先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漢祚衰微,天下紛紛,英雄豪傑,擁兵自重,各圖發展。沒有人出於公心,扶危濟亂。先父與袁氏共破董卓,功業未遂,不幸被黃祖所害。我雖年輕識淺,但卻有心要干一番事業。如今,我想到袁術那裡去,請求他把先父當年的舊部交我統領,然後到丹陽(安徽宣城)去依靠舅父吳景,收集流散兵士,東據吳郡(江蘇吳縣)、會稽(浙江紹興),報仇雪恥,做朝廷的外藩。您以為如何?」
張紘推託:「我識見簡陋,況且又有服在身,對您的事,實難幫忙。」
孫策進一步請求:「您的大名,遐邇皆知。四方之人,嚮往仰慕。今天的事,我的打算,成與不成,由您一言而決。您一定要對我直言相告。如果我志向得伸,血仇得報,決不會忘記您的教匯之恩。」說到動情之處,孫策眼中不覺落下淚來。
張紘見孫策言辭慷慨,神色間流露著忠壯之氣,深受感動,終於對孫策說出了自己的看法:「當年西周王道陵遲,齊桓公、晉文公才能應運而起;王室一旦安寧,諸侯就只能貢奉周朝,盡臣子的職分了。您繼承父輩威烈,驍勇善戰,假如真能棲身丹陽,召集吳郡、會稽兵馬,那麼,荊揚二州自可掃平,報仇雪恥也指日可待。那時您憑倚長江,奮發威德,掃除群雄,匡輔漢室,所建的功業,絕不會下於齊桓、晉文,定會流芳千古,豈止作一個外藩呢?目前世亂多難,如果您想建功立業,就當南渡,我將與好友一起去支持您。」
孫策聽了張紘的一番話語,心中鼓盪難平:「一言為定!我馬上開始行動!我有老母弱弟,不便同行,現在都託付給您。希望您多加照顧,使我無後顧之憂。」
孫策馬上趕赴壽春,去見袁術。他流著眼淚對袁術說出了自己的想法。袁術聆其語言,察其舉止,知道他大有過人之處。但要馬上將孫堅舊部還給他,自己又心有不甘。於是,袁術便說:「我已任命你的舅父吳景為丹陽太守、你的堂兄孫賁為都尉。丹陽是出精兵的地方,你可去投奔他們,召集兵勇。」
孫策便接了自己的母親,帶著汝南人呂范和同宗孫河,到了丹陽曲阿。依靠舅父的力量,不久,孫策便召募到兵勇數百人。但是不幸遭到涇縣大帥祖郎的襲擊,差一點丟了性命。
孫策只好又去見袁術。袁術這才將孫堅舊部一千多人交還孫策統領。從此,孫策漸漸流露出英雄本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
漢朝廷太傅馬日碑持節安撫關東,在壽春以禮徵召孫策,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懷義校尉。袁術的大將喬蕤、張勛也都愛慕孫策的風采。袁術見孫策少年英雄,常嘆息說:「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一騎兵,犯罪後為逃避責罰,逃進袁術的軍營,藏到馬棚裡面。孫策派人追捕,直入袁術營中,將罪犯搜出,當場斬首。事情結束後,孫策才去拜見袁術,說明情況,向他道歉。袁術說:「兵人好叛,當共疾之,何為謝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這件事,進一步提高了孫策的聲譽,軍中對孫策也更加敬畏。
袁術為人反復,往往言而無信,起初他許諾任用孫策為九江太守,不久,卻改用丹陽人陳紀。後來,袁術攻打徐州,向廬江(今安徽合肥)太守陸康索求三萬斛軍糧,陸康不給,袁術大怒。正巧孫策以前曾去拜訪陸康,陸康只讓主薄接待,自己不出來相見,為此,孫策懷恨在心。袁術就派孫策去攻打陸康,並且又許願說:「前錯用陳紀,每恨本意不遂。今若得康,廬江真卿有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奉命出擊,拿下廬江。袁術居然又出爾反爾,任用他的老部下劉勛當了廬江太守。對袁術,孫策一次比一次感到失望。此前,漢獻帝派劉繇擔任揚州刺史,揚州過去的治所是壽春,而壽春已被袁術佔領,劉繇便在孫策的舅父吳景和堂兄孫賁的協助下南渡長江,在曲阿沒立了州治。這次孫策攻打廬江,劉繇憂心忡忡,因為他知道,吳景、孫賁是袁術任命的,擔心他們與袁術、孫策聯手吞並自己,於是就用武力逼趕他們,吳景和孫賁只好退居歷陽(今安徽和縣)。劉繇派樊能、於麋駐扎在橫江郡,讓張英駐扎在當利口,來與袁術對抗。袁術則任用自己的老部下惠衢為揚州刺史,以吳景為督軍中郎將,和孫賁一起率兵進擊張英。雙方對峙了好長時間,也沒有結果。
丹陽尉朱治過去曾任孫堅的校尉,他發現袁術政德不立,就勸孫策趁機收取江東。於是孫策就去見袁術。孫策對袁術說:「我家舊日對江東人多有恩義,我願帶兵去幫助舅父征伐橫江。橫江攻克之後,我還可在當地召募士卒,大概能召募三萬人。那時,我再率領他們助您平定天下,謀成大業。」袁術明知孫策對自己不滿,但他認為,劉繇占據曲阿,王朗占據會稽,孫策未必能有什麼作為,就答應了他的請求,並表奏朝廷任命孫策為折沖校尉。孫策遂率父親舊部和數百門客東進。
一路上,不斷有人來投,孫策的隊伍不斷擴大,到歷陽時,已至到五、六千人。當時,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陽太守。周瑜帶兵迎接孫策並贊助軍糧。孫策大喜,對周瑜說:「有了你的支持,大事一定成功。」於是,孫策立即率部渡江(參見孫策平江東之戰),進擊橫江、當利,相繼攻克,樊能、張英敗走。接著,孫策連續出擊,「所向皆破,莫敢當其鋒,而軍令整肅,百姓懷之」(《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孫策攻打劉繇的牛渚營,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
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占據秣陵城,笮融駐扎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日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則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諸。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斗中,孫策腿部中箭,不能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年輕,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人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首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笮融見孫策還在,越發警惕小心,深溝高壘,嚴加守備。
孫策見笮融負險固守,一時難以攻克,便引兵南向,先在梅陵(今安徽南陵縣)擊敗劉繇別將,接著轉兵攻克湖孰(今江蘇江寧縣南湖熟鎮)、江乘(今江蘇句容縣北)。然後,整頓部隊,到曲阿攻打劉繇。
劉繇與孫策交戰,兵敗,逃往丹徒(今江蘇鎮江市),孫策入據曲阿(參見曲阿之戰),時為興平二年。
一開始,百姓們聽到孫郎兵到,都膽戰心驚,魂消魄散,避之不迭,官長們也往往丟棄城池,竄伏草莽之中。後來,人們漸漸發現,孫策大軍所到之處,軍士們嚴遵將令,不敢擄掠百姓,雞犬菜茹,秋毫無犯。於是,百姓十分喜悅,爭著用牛、酒犒勞部隊。
孫策勞賜將士,發布文告,曉諭下屬各縣:「劉繇、笮融的鄉人和部下來投降的,一無所問;願意從軍的,可以從軍,並免除全家賦稅徭役;如果不願從軍,絕不勉強!」
文告發布後,來歸附者由四面八方雲集風涌,不長時間,就招得士兵兩萬多,徵集馬匹一千多。袁術在壽春,知孫策大勝,上表奏請孫策行殄寇將軍。孫策威震江東。
不久,劉繇又放棄丹徒西逃,孫策遂東進奪取吳郡。建安元年(196年)八月,孫策引兵渡過浙江,直逼會稽。會稽功曹虞翻勸太守王朗暫避孫策的鋒芒,王朗不聽,發在固陵(浙江蕭山縣西)阻擊孫策。孫策幾次從水上發動進攻,均未能奏效。
孫策的叔父孫靜獻策,建議聲東擊西,從查瀆進兵,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孫策依計。於是,夜裡一面到處點燃火把,迷惑、牽制正面之敵,一面分出兵馬悄悄從查瀆出擊。王朗出於意外,大驚,派周昕率兵倉猝迎戰,孫策斬殺周昕,長驅直人。王朗敗潰,帶虞翻乘船逃到東洽。孫策鼓勇追擊,王朗,虞翻投降。
孫策平定江東,任命吳景為丹陽太守,朱治為吳郡太守,自己兼任會稽太守,仍以虞翻為功曹。
建安二年(197年)夏、曹操派議朗王浦攜帶漢獻帝的詔書給孫策,任命他為騎都尉,襲父爵為烏程侯,兼任會稽太守,並命他與呂布、陳瑀等一起討伐袁術。孫策覺得自己統領兵馬,騎都尉的職務有點低,想得到將軍,的封號以自重。派人向王浦微露其意。王浦當即以皇帝的名義宣布孫策權代明漢將軍。
當時,陳瑀軍駐海西(今江蘇東海),孫策按詔書要求,整頓士馬,要去與呂布、陳瑀會面,謀畫軍機,參同形勢。但他率軍走到錢塘時,情況卻發生了變化。原來陳瑀要乘機奪取孫策的地盤。他派人秘密渡江,拿著三十多個印信給各地散寇及諸險縣大帥,讓他們作內應,等孫策的部隊一開走,馬上攻取他的郡縣。孫策發現這一陰謀,大怒,派呂范、徐逸統兵直撲海西,大破陳瑀,俘獲他的將士、妻兒等共四千多人。陳瑀逃奔袁紹。
建安三年(198年),孫策派張結向漢廷貢獻方物,曹操安此孫策,與之結納,上表奏准任命他為討逆將軍,封為吳侯。
這時,袁術任命周瑜為居巢長,魯肅為東郡長,但二人知袁術難成大器,相繼棄官渡江來依從孫策。
同年十二月,因為孫策不支持袁術稱帝,袁術便拉攏流竄到安徽的祖郎,讓他鼓動山越共同對付孫策。而太史慈也占據涇縣,自稱丹陽太守,阻遏孫策西進。當時,宣城以東均已歸孫策所有,只有涇縣以西未附。孫策要開拓豫章,西征黃祖,必須先拔掉這兩根釘子。於是,他先進擊陵陽(今安徽青陽縣東南),擒獲祖郎,又進擊勇里(今安徽涇縣西北),擒獲太史慈。
不久,劉繇在豫章病死,部眾欲推戴華歆為主,華歆固辭。孫策派太史慈去探看消息。太史慈歸來,孫策更堅定了吞並豫章的決心。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正准備與曹操、董承、劉璋並力討伐袁術、劉表,軍隊已經整裝待發,袁術病死。
袁術的長史楊弘、大將軍陸勉欲率部投奔孫策,不料被廬江太守劉勛截擊,全體被俘。而袁術的堂弟袁胤、女婿黃猗等人,也懾於曹操的威力,不敢守衛壽春,抬著袁術的棺木,帶領袁術的家小和部曲男女,到皖城投奔劉勛。劉勛的兵力驟然大增,但糧草不繼。劉勛便派堂弟劉偕向豫章太守華歆借糧,華歆也正缺糧,只好派人領著劉偕到海昏(今江西奉新縣西)、上繚(今江西永修縣),向劉繇的舊部告借三萬斛。劉偕去了一個多月,才借得兩千斛,於是報告劉勛,並讓劉勛領兵前來攻襲。
當時劉勛兵力太強,孫策想借機剪除他,也寫信來,勸劉勛攻襲海昏、上繚。信中,孫策屈己下人,說:「上繚地方十分富饒,希望您能興兵討伐,我願出兵做您的外援。」
劉勛決定攻取上繚。他悄悄率軍經過彭澤,來到海昏地方。當地守將堅壁清野,留下一座空城,劉勛一無所獲。
當時,孫策引兵西征黃祖,正走到石城(今安徽貴池縣西),聽說劉勛已到海昏,立即讓孫賁、孫輔率領人馬駐在彭澤,准備攔擊劉勛,自己則與周瑜率兵兩萬進襲劉勛的大本營皖城,一舉攻克,俘虜三萬多人。於是,任命李術為廬江太守,撥給他三千人馬保守皖城,其餘人眾,全部移往吳地。
劉勛聞訊大驚,星夜回軍彭澤,孫賁、孫輔出兵截殺,劉勛大敗,逃往流沂(今湖北鄂城),向黃祖求救。黃祖派他的兒子黃射率水軍五千人來援,孫策揮師進攻,劉勛敗逃,投奔曹操,黃射也逃跑了。孫策又得到劉勛兩千多兵士和一千多艘戰船。於是,乘勝進攻黃祖。
十二月八日,孫策進至沙羨(今湖北嘉魚縣北)。劉表派侄兒劉虎和南陽人韓唏帶領長矛隊五千人趕來支援黃祖。十一日,孫策率周瑜、呂蒙、程普、孫權、韓當、黃蓋等將領同時並進,與敵大戰,黃祖幾乎全軍覆沒,韓唏戰死,黃祖脫身逃走,士卒溺死者達萬人,孫策繳獲戰船六千艘。
在給漢朝廷的表章中,孫策描寫此役說:「(臣)身跨馬才樂陣,手擊急鼓,以齊戰勢。吏士奮激,踴躍百倍。心精意果,各競用命。越渡重塹,迅疾若飛。火飛上風,兵激煙下,弓弩齊發,流矢雨集。」可謂驚心動魄。
孫策一鼓作氣,東進豫章,駐軍椒丘(江西新建縣北),對虞翻說:「華歆名聞於世,但絕非我的對手。如果不早歸附,將來金鼓一震,戰局一開,傷害侵凌,在所不免。你先進城去,把我的意思說給他聽。」虞翻領命進城,見到華歆,陳明利害,華歆舉城投降。
孫策從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設立廬陵郡,任孫賁為豫章太守,孫輔為廬陵太守,而留周瑜鎮守巴丘。
孫策還先後擊破鄒倫、錢銅、王晟、嚴白虎等部,於是,疆宇平定。
曹操聞孫策平定江南,嘆息說:「猘兒難與爭鋒也!」於是,把兄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兒子曹章娶了孫賁的女兒。並以禮徵召孫權、孫翊,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
史書稱「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聽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三國志·孫策傳》)。從某種程度上說,孫策能夠占據江東,跟他禮賢下士,善於用人大有關系。通過幾件事,可以看出孫策的這一特點。
一是重用舊臣,任人不疑。
孫策微時,只有呂范、孫河二人經常跟從,危難不避。孫策待呂范如親戚一樣,往往帶他一起升堂見母,飲宴歡敘。孫策入據曲阿,增兵到兩萬多人,把呂范部下的兵士也增到兩千多,有一天,呂范一面陪孫策下棋,一面對他說:「您的事業越來越人,士兵也越來越多,而各種綱紀尚不完備。我願暫為都督,幫助將軍做好這些事情。」
孫策說:「您是著名士大夫,手下擁有不少兵將,且在疆場上已立大功,哪能委屈您管這些軍中瑣細事務呢?」
呂范說:「我舍棄鄉土,跟您到處奔波,並非求取妻子兒女榮華富貴,我是想經時濟世,做出一番大事業來。你我二人,譬猶同舟涉海,如一事不妥,雙方都受損失。我這也是替自己考慮,不光是為您著想。」
孫策聽了,只是笑,不說話。
呂范當即告別出來,脫掉外衣,換上騎兵將領的衣服,於提馬鞭來到孫策閣門,自稱兼任都督之職。孫策就給他兵符,讓他執掌軍中諸務。呂范加意留心,整頓綱紀。軍中肅睦,威禁人行。
孫策任命張紘為正議校尉,張昭為長史,他們二人,一人居守,一人從征,出謀畫策,言聽計從。孫策以師友之禮對待張昭。文武之事,都由張昭主理。張昭常收到北方士大夫的書信,信中,把所有的功勞都歸於他,對他大加贊美。張昭感到進退兩難。孫策知道後,卻非常高興。他說:「從前管仲治理齊國,人們開口『仲父』,閉口『仲父』,而齊桓公成了霸主的第一位。現在張昭賢能,人們開口、閉口,褒揚誇獎,而我能重用他,這功名還不是歸我嗎?」
二是不計前嫌,重用祖郎、太史慈等降將。
孫策當年到曲阿募兵,好不容易才招到數百人。但被涇縣大帥祖郎襲擊,人馬散盡,本人也險些丟了性命。後來,孫策占據江東,袁術派人送給祖郎日J綬,讓他聯絡山越,對付孫策。孫策率兵親往征討,在陵陽縣擒獲祖郎。祖郎惶懼,孫策安慰他說:「當年你襲擊我,刀都砍在我的馬鞍上了。如今我創軍立事,拋棄舊怨,對天下人都一樣,不但你一人。你不要害怕。」祖郎叩頭稱謝。孫策任命他為部下賊曹。
太史慈當年曾在神亭與孫策搏戰。後來,也被孫策擒獲。孫策解其束縛,拉著他的手問:「寧識神亭時邪?若卿爾時得我雲何?」太史慈坦言:「末可量也 。」孫策大笑:「今日之事,當與卿共之」(《三國志·吳書·太史慈傳》)。說完,立即任命他為門下曹。回軍時,孫策命祖郎、太史慈為前導,軍中引以為榮。後來,孫策還曾派遣太史慈去安撫劉繇部下,對太史慈深信不疑。事俱在太史慈傳中。
三是撫視孤寡,不欺弱者。
孫策攻克皖城,袁術妻兒老小寄住在此,均被俘獲。孫策對他們體恤撫慰,下令不得侵擾。後來收復豫章,又收拾安排劉繇的喪事,且很好地看顧他的家屬。天下士大夫因此對孫策大加稱譽。
孫策這樣做,當然是出於建立自己的勢力范圍的需要,而且以不影響他的功業為前提。有兩件事,可以說明。
一次,會稽郡屬員魏騰違背了孫策的意旨,孫策執意要殺掉他。眾人一再勸阻,孫策只是不聽。這時,吳太夫人站在井邊對他說:「你剛剛立足江南,諸事尚在草創,尚未穩固。應該優待、禮遇賢能之人,舍棄他們的過錯,表彰他們的功勞。魏騰循例盡職,你卻要殺他,這樣一來,明天大家都會背叛你。我不忍心見你自罹禍難,還是先投井自殺了省心。」孫策大驚、頓悟,馬上放了魏騰。
有位叫高岱的名士,隱居在餘姚地方。孫策讓陸昭去請他,自己虛心等待。聽說高岱精通《左傳》,孫策也預先玩讀,想跟高岱講論一番。
有人乘機離間二人。先對孫策說:「高岱認為您英武有餘,文采不足,您跟他講《左傳》,他如果回答說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孫策暗記在心。
那人又對高岱說:「孫策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他如果問你《左傳》的事,你就說不知道,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講論辯難,可就危險了!」高岱信以為真。
孫策和高岱見了面。孫策果然說起《左傳》,高岱連連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孫策發怒,以為高岱依恃才能,輕慢自己,把他關了起來。
聽說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當時好多人都在露天靜坐,請求孫策釋放他。孫策本無殺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樓,看見幾里地遠近,坐滿了請願之人。孫策討厭高岱能得眾人之心,下令殺了他。
盡管發生了這樣的事,但我們仍認為,禮賢下士,敬重人才是孫策一生待人接物的主流。而這也確實在客觀上使江東人才濟濟,為孫權建立吳國奠定了基礎。
廣陵太守陳登駐在射陽。孫策西征黃祖,陳登暗中派遣間諜,拿著印綬給嚴白虎的余黨,想聯合起來一起對付孫策。孫策回師,攻打陳登,軍隊暫駐丹徒,等待後繼糧草。
孫策喜歡輕裝簡從,出外游獵。對此,虞翻不放心,早就進行過勸諫。虞翻說:「您輕出微行,搞得侍從官員來不及整頓服裝預為警備,士卒們也常以此為苦。作為一軍統帥,自己不莊重就不會有威嚴。白龍變化成魚,豫且就可以射他的眼睛;白蛇自己放縱閑行,劉邦就可以殺他。希望你稍加註意才好!」
孫策知道虞翻說得對,但仍然不能改掉這習慣。
時孫策已盡得江東,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後果為郭嘉言中。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又出去打獵。他騎的是上等精駿寶馬,馳驅逐鹿,跟從的人絕對趕不上。正當他快如疾風地賓士時,突然從草叢中躍出三人,彎弓搭箭,向他射來。孫策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扈從騎兵已經趕到,將三個人殺死。
原來,孫策曾殺死吳郡太守許貢。《江表傳》記載,許貢上表給漢帝,說孫策驍勇,應該召回京師,控制使用,免生後患。此表被孫策的密探獲得,孫策便責備許貢,並下令將其絞死。許貢死後,其門客潛藏在民間,尋機為他報仇,這次終於得手。
孫策中箭,創痛甚劇。自知不久於人世,便請來張昭等人,托以後事。他說:「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接著,叫來孫權,給他佩上印綬,說:「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三國志·吳書·孫討逆傳》)。
當天夜裡,孫策去世,時年二十六歲。
關於孫策之死,說法紛紜。裴松之《三國志注》引《吳歷》記載,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治,但應好好養護,一百天不能有劇烈活動。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還能建功立業嗎?」奮起虎威,推幾大吼,傷口都裂開了。當夜死去。《搜神記》則說孫策死於於吉為祟:孫策殺死於吉,此後,每一獨坐,都感到於吉好像就在左右,心中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於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於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吳歷》所記,可備一說;《搜神記》則純是小說家造作虛幻之言。
孫權稱帝,追謚孫策為長沙桓王。
孫策英氣傑濟,猛銳冠世,覽奇取異,志陵中夏。他僅用了幾年時間,便開拓出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六郡,招攬了大批人才,為日後東吳開國奠定了根基。確實是難得的人物。但他有時過於輕率武斷,以致英年早逝,也真讓人嘆惋。
E. 《孫策》txt全集下載
孫策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孫策
作者:凝楓
感謝
更新時間2007-11-18 10:07:00 字數:458
感謝書友:
我本來無心、弈博人生、戀世Vs罪惡、buffalo12、13599526822、蘿卜愛上貓、神聖之光、童塵、媛媛豬貓、蒙古包、晴日夕雨、路路唐龍、周子雲、勤奮的蝸牛、冰心火體、白雲中的船、晨風吹過、林海鴻、蘿卜愛上貓、殘風傲雪、我是混世魔王、濰你Й鞀噱¨、淪落天涯、隨風壞小子、亞特蘭蒂斯的皇族、月之東升、劍舞•;天下、黑Se幽脈、劍宇長空、博士山莊、82857986、ak117、深閨怨夫、天空冥神、水月風姿、頹唐錯、我不作Fans好多年、chengzhang4、buffalo12、人民敗類、恆潔衛浴、alexling、晴日夕雨、苦澀的糖*破軍、書友928133248、文丞、銀河璀璨、小伍VS情飛以及一些收藏、推薦不留名等無名書友們
特別感謝:
「永恆」、「文思如尿奔」、「碧落黃泉」、「博士山莊」四人的建議與支持
「我是混世魔王」大大的大力宣傳
感謝你們在凝楓的《孫策》只是本上傳一個禮拜內的新書就來支持!
答書友問
更新時間2007-11-18 10:09:00 字數:2899
1、我本來無心:
問題:
孫策不死,曹操難以輕松擊敗袁紹余部.中原爭霸就有變數,歷史或可改變.本書值得期待.
回答:
是的,值得期待!也許並不是曹操和袁紹對戰,或許是呂布和孫策對戰也有可能!不僅中原爭霸變數了,整個歷史都變異了!呵呵,你繼續看下去,就會明白我和你討論的大……
F. 跪求「策瑜」(孫策X周瑜)同人文或漫畫!!!!!多多益善!!!O(∩_∩)O謝謝!!!
《江東雙璧》by非天夜翔,有點偽耽的意思,重劇情,歷史向,有點虐,番外甜,入股不虧*^_^*
整片文糖里帶玻璃渣,比如:
孫策拉著周瑜在孫母和周母前跪下:「母親,我和公瑾打算成親。」
周瑜嚇,臉紅:「什麼?成親?我們,,」
倆母親笑著說:「終於長大了,你們看上誰家的姑娘了啊?」
孫策:「喬家大小姐」
周瑜:「……」
G. 主角是孫策的穿越小說
樓主不會是三國迷吧~~汗
《穿越亂世之為你》
《穿越之真三國無雙》
《美人懷,英雄冢》
《穿越三國之孔明你小心》
《打工在東漢末年》
《重生在三國》
《東漢霸業》
《張遼新傳》
《穿三國個破窟窿之我是小喬 》
《無奸不帝王之三國孫策 》
《穿越三國之黃金手戟之戀》
《鏗鏘紅顏之風行天下》
《夢孫策》
《異時空縱橫三國夢 》
《三國劍俠傳 》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這篇貌似孫權不是主角~汗
《夢回東吳探周郎》
《終極三國之緣定今生 》
《鎖二喬》
《兩世花》
目前就只貼出這么多,希望對樓主有幫助~~~呵呵~
H. 找一篇之前看過的以三國為背景的大喬與孫策的同人文
不是歷史知識、不是終極三國的!
-女主角是大喬 男主角是孫策 背景是古代
-大喬內女扮男容裝(好像是扮作成叫做喬x的親戚)進去孫策的府第
-小喬聽到之後也想去,但大喬最初不肯,最後二人都喬裝成男的,而小喬就因為故意弄傷(腳?)才可以入到孫策(周瑜?)的府第
-進去而後兩人好像還和孫策、周瑜他們喝了酒,而孫策在此時覺得臉紅紅的大喬很美
-孫策發現大喬是女的時兩人好像在騎馬(?)/打獵(?)然後大喬受傷了(?)、之後不太記得了…
-大喬被發現後好像逃了,她好像以為孫策在生氣還傷心了一段時間(?),最後是孫策上門提親然後兩位就開心地生活在一起了
-故事最後是HE 大喬和孫策在一起 而小喬就和周瑜一起了
-我就是不記得了小說名了 大概劇情都記得 希望大家可以幫我把書名找回來 謝謝!
這是一道待解決的難題
您的回答被採納後將獲得系統獎勵20(財富值+經驗值)+難題獎勵10(財富值+經驗值)+提問者懸賞50(財富值+經驗值)
我來幫他解答|搜索相關資料
I. 寫小霸王孫策的完整版小說
小霸王孫策
作者:紫蓋黃旗
<返回首頁書簽收藏
分享
- 收起作品相關已更新1章
重發之前想說的
- 收起席捲江東已更新42章
第一章 堅死策起第二章 周瑜公瑾第三章 江東二張第四章 重建聲名第五章 天時終至第六章 傳國玉璽第七章 淮南袁術第八章 龍魂戰槍第九章 錦帆甘寧(上)第十章 錦帆甘寧(下)第十一章 風林火山第十二章 丹陽練兵第十三章 幽州之亂第十四章 常山趙雲第十五章 平定山越(上)第十六章 平定山越(下)第十七章 公孫覆滅第十八章 丹陽密議第十九章 嚴氏之謀第二十章 吳郡之戰(上)第二十一章 吳郡之戰(下)第二十二章 會稽攻略(上)第二十三章 會稽攻略(下)第二十四章 袁曹之別第二十五章 奉駕許昌第二十六章 豫章問政第二十七章 袁術稱帝第二十八章 孫曹起兵第二十九章 血戰廬江(上)第三十章 血戰廬江(下)第三十一章 張高歸降第三十二章 呂布之死第三十三章 江東二喬(上)第三十四章 江東二喬(下)第三十五章 迎娶二喬第三十六章 議取壽春第三十七章 水淹壽春第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三十九章 岐黃秒術第四十章 十年之盟第四十一章 初見貂蟬第四十二章 劍指荊州
- 收起荊州攻略&河北風雲已更新63章
第一章 曹操之謀第二章 應敵之策第三章 無謀黃射(上)第四章 無謀黃射(下)第五章 黃射之死第六章 文聘歸降第七章 呂蒙子明第八章 北地槍王第九章 天下毒士第十章 棋局爭鋒第十一章 黃祖之死第十二章 傀儡天子第十三章 荀彧之心第十四章 荊州群臣第十五章 守城名將第十六章 嚙指乞師第十七章 難言之隱第十八章 太史子義第十九章 生死一線第二十章 逆天改命第二十一章 子義歸降第二十二章 襲取襄陽第二十三章 金匱之盟第二十四章 衣帶詔泄第二十五章 袁劉結盟第二十六章 增灶之計第二十七章 白馬之戰第二十八章 延津之戰第二十九章 鑽營高手第三十章 烏巢焚糧第三十一章 官渡之戰第三十二章 官渡戰後第三十三章 三伐荊州第三十四章 弓神黃忠第三十五章 成功招攬第三十六章 長沙陷落第三十七章 勸降黃忠第三十八章 劉磐歸降第三十九章 伏龍鳳雛第四十章 襄江疑雲第四十一章 竟陵大火第四十二章 荊南五虎(上)第四十三章 荊南五虎(下)第四十四章 江陵刺客第四十五章 毒士蒯越第四十六章 臼犯之謀第四十七章 了結仇怨第四十八章 卿本佳人(上)第四十九章 卿本佳人(下)第五十章 諸葛孔明第五十一章 麥種案發第五十二章 鄴城之亂(上)第五十三章 鄴城之亂(中)第五十四章 鄴城之亂(下)第五十五章 謀奪河北第五十六章 黃河之戰(上)第五十七章 黃河之戰(下)第五十八章 黑山張燕(上)第五十九章 黑山張燕(下)第六十章 曹操之論第六十一章 游說劉和第六十二章 鄴城之戰第六十三章 獷平之戰
- 收起益州之戰&隴西之戰已更新37章
第一章 計議西征第二章 鳳雛之謀第三章 降則不殺第四章 諸葛連弩第五章 兵發白帝第六章 瞿塘峽口第七章 蜀中張任第八章 奇襲江州第九章 公子劉循第十章 江州失守第十一章 鳳雛歸天第十二章 平息內亂第十三章 南蠻孟獲第十四章 鏖戰南蠻第十五章 議處南蠻第十六章 再患膝疾第十七章 西寇東來第十八章 以戰求和第十九章 重創西羌第二十章 暗流涌動第二十一章 老將嚴顏第二十二章 破關降將第二十三章 以戰問天第二十四章 虎口奪食第二十五章 撫平士族第二十六章 戰爭准備第二十七章 痛失奇佐第二十八章 劉備之死第二十九章 議取漢中第三十章 漢中楊松第三十一章 南鄭之戰第三十二章 自污聲名第三十三章 天水之戰(上)第三十四章 天水之戰(下)第三十五章 馬超心思第三十六章 荀彧之死第三十七章 因疫議和
- 收起決戰中原已更新12章
第一章 長江血戰(上)第二章 長江血戰(中)第三章 長江血戰(下)第四章 張綉殞命第五章 鏖戰新野(上)第六章 鏖戰新野(下)第七章 獻帝奮武第八章 攻陷許昌(上)第九章 攻陷許昌(下)第十章 迎春之宴第十一章 出征前夜第十二章 陣前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