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有聲小說姜鵬

有聲小說姜鵬

發布時間:2021-05-23 16:07:28

A. 誰知道百家講壇中復旦的姜鵬

個人簡介姜鵬,祖籍浙江寧海,中共黨員,歷史學博士,著名史學家朱維錚先生最年輕的愛徒,現任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中國宋史學會會員,台灣何創時藝術基金會客座研究員。上海公益活動「中智杯」上海青年人文經典讀書活動2010年度最受歡迎的老師。2012年以最年輕的演講人身份[1]在CCTV-10央視科教頻道《百家講壇》6月首播的「漢武帝的三張面孔」系列中擔任主講,視角獨特,獲得好評。曾參與編校朱維錚教授主編的書籍《利瑪竇中文著譯集》等。 生平經歷姜鵬,男,漢族,祖籍浙江寧海,出生於1978年11月23日,中國共產黨黨員。
2000年開始在復旦大學歷史系深造,走上了揭開探索歷史的道路。跟隨中國著名史學家朱維錚教授專修中國思想文化史。 2000年9月——2003年1月,在復旦大學歷史系學習,攻讀專門史專業中國思想文化史方向碩士學位,師從朱維錚教授。 2003年3月,經導師同意,系、校等相關部門批准,提前攻讀專門史專業中國學術史方向博士學位,依舊師從朱維錚教授。 2006年7月博士研究生畢業,獲博士學位,並在復旦大學歷史學系任教。 初生牛犢不怕虎2000年9月姜鵬開始隨朱維錚先生治學,成為當時朱維錚先生門下年齡最小的弟子。據說每次姜鵬見到朱維錚先生都很惴惴不安,敬仰已久的大師,忽然就在眼前。而就在那時朱維錚先生在時隔十數年後,首度重新開設「中國經學史」的課程,朱先生這門課有個習慣,每次都預先布置下堂課的主題,並要兩名學生在他開講前做讀書報告。姜鵬這個新兵便光榮的在第三堂課就要做讀書報告。而不巧的是那時候姜鵬當時正中了「秋毒」患上帶狀皰疹。於是便忍著疼痛寫了一篇《孔子與儒的角色轉變》。雖說朱維錚先生在前一堂課中已然說過,甲骨文中沒有「儒」字,但姜鵬考察了可靠資料,發現甲骨文中已經識別出「儒」字。於是這個小牛犢便在課堂上向學術界泰斗朱維錚教授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並提供了可考察的資料。據說姜鵬當時心裡極其忐忑不安,師兄們都倒吸冷氣,因為先生留給大家最重要的印象就是威嚴。不知對一個剛入門的毛頭小子提反對意見,朱維錚教授會是怎麼樣的態度。可誰知,姜鵬講完自己的意見後,朱維錚先生非常高興,認為姜鵬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資料,並且改變了他的看法。事後先生還用這些材料寫了篇《難說的說儒公案》,發表在《文匯讀書周報》上。 同時姜鵬因為這件事給朱維錚教授以及師兄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姜鵬年紀輕輕的便有機會同師兄們參與朱維錚教授主持編校的書籍《利瑪竇中文著譯集》 登百家講壇以自己的所知所學回饋社會,做一些公益性的文化宣傳工作,是一名學者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2012年偶然的機會,百家講壇的編導看到姜鵬的一些關於上海青年讀書活動的公益性講座後,便邀請姜鵬參加百家講壇這樣一個能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平台上來,於是便有了百家講壇之行。 漢武帝的三張面孔所謂的『三張面孔』,就是指在《史記》、《漢書》和《資治通鑒》這三部史學名著中,各有一張漢武帝的面孔,對漢武帝形象的描繪、把握,大異其趣。本書嘗試著解讀各部史書中漢武帝的形象,比較這三種形象有什麼不同,分析他們為何不同。 客觀地說,大眾對歷史的了解仍限於野史雜記和網路全書上的內容,如果說還有一些更理性的了解,那應該就是時常看卻從未研讀完的《史記》和《資治通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漢武帝的三張面孔》打碎了大眾的一些曾經固持的歷史見解。心理上的反彈,讓人手捧此書幾度翻讀。[2] 一「石」激起千層浪隨著央視百家講壇節目《漢武帝的三張面孔》的播出,一位年輕的學者逐漸走入了觀眾的視野,他就是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姜鵬。在節目中,主講人姜鵬以其獨特的講述方式,冷靜客觀的分析贏得了很多網友的好評。同時,也引發了不少質疑,其中一項就和上面提到的「石」字的讀音有關。姜鵬在節目中將「二千石」的「石」讀作「shí」,有不少網友認為應該讀「dàn」,並稱「作為一名大學老師,將這么簡單的字都讀錯,太不應該」,甚至有網友直斥其「誤人子弟」。那麼,「石」字在這里的正確讀音到底是什麼呢?一個連中學生都會讀的字,大學老師真的不懂嗎? 同時我們也發現王立群先生以前在百家講壇講《史記》的時候也石也讀「shí」,也曾遭受質疑。看來這個問題並不簡單。隨後部分網友指出《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4版),其中「石」字沒有「dàn」的讀音;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其中「石」字「dàn」的讀音後括弧中有一段說明:「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 據了解北京師范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歷史小說家史傑鵬先生表示,「石」和「擔」的情況屬於同義換讀,把「石」讀作「擔」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因為「一石」和「一擔」的分量相同,因此產生換讀。宋代以後,把「石」讀為「擔」日趨普遍,但也只限於民間,「石」的「dàn」這個音,在《康熙字典》中也不見載,可見這個字的俗讀當時並沒有得到官方承認。史傑鵬為此專門在《文匯報》文匯學人版發表了文章《「二千石」之「石」究竟怎麼讀》來闡述這個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先生認為,漢代的「二千石」肯定不能讀「dàn」音,當時還沒有這個讀音。 由此可見姜鵬在節目中讀作「shí」並不錯。對於網友的質疑,姜鵬顯得頗為坦然,他表示:網路上的質疑是一個健康現象,問題就是應該被用來討論,這樣才能使大家進一步理解某些有疑義的問題。對於「石」字的讀音,他中學時也是讀「dàn」的,上了大學才知道應該讀「shí」。關鍵是討論的過程中不能先入為主,固執己見,一看到與自己不同的意見和觀點,就立刻認為是錯的。豁達的心懷贏得很多人都贊許,這也許就是姜鵬如此年輕就能在史學界有這么好的造就吧。

B. 復旦大學的姜鵬在百家講壇講了幾次

2000年9月姜鵬開始隨朱維錚先生治學,成為當時朱維錚先生門下年齡最小的弟子。而就在那時朱維錚先生在時隔十數年後,首度重新開設「中國經學史」的課程,朱先生這門課有個習慣,每次都預先布置下堂課的主題,並要兩名學生在他開講前做讀書報告。姜鵬這個新兵便光榮的在第三堂課就要做讀書報告。而不巧的是那時候姜鵬當時正中了「秋毒」患上帶狀皰疹。於是便忍著疼痛寫了一篇《孔子與儒的角色轉變》。雖說朱維錚先生在前一堂課中已然說過,甲骨文中沒有「儒」字,但姜鵬考察了可靠資料,發現甲骨文中已經識別出「儒」字。於是這個小牛犢便在課堂上向學術界泰斗朱維錚教授把這個問題提出來了並提供了可考察的資料。姜鵬講完自己的意見後,朱維錚先生非常高興,認為姜鵬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資料,並且改變了他的看法。事後先生還用這些材料寫了篇《難說的說儒公案》,發表在《文匯讀書周報》上。
同時姜鵬因為這件事給朱維錚教授以及師兄們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姜鵬年紀輕輕的便有機會同師兄們參與朱維錚教授主持編校的書籍《利瑪竇中文著譯集》
2012年偶然的機會,百家講壇的編導看到姜鵬的一些關於上海青年讀書活動的公益性講座後,便邀請姜鵬參加百家講壇這樣一個能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平台上來,於是便有了百家講壇之行。[1]
同時我們也發現王立群先生以前在百家講壇講《史記》的時候也石也讀「shí」,也曾遭受質疑。看來這個問題並不簡單。隨後部分網友指出《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4版),其中「石」字沒有「dàn」的讀音;一本《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5年第5版),其中「石」字「dàn」的讀音後括弧中有一段說明:「在古書中讀shí,如二千石、萬石等。」

姜鵬
據了解北京師范大學古籍與傳統文化研究院副教授、歷史小說家史傑鵬先生表示,「石」和「擔」的情況屬於同義換讀,把「石」讀作「擔」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因為「一石」和「一擔」的分量相同,因此產生換讀。宋代以後,把「石」讀為「擔」日趨普遍,但也只限於民間,「石」的「dàn」這個音,在《康熙字典》中也不見載,可見這個字的俗讀當時並沒有得到官方承認。史傑鵬為此專門在《文匯報》文匯學人版發表了文章《「二千石」之「石」究竟怎麼讀》來闡述這個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副教授郭永秉先生認為,漢代的「二千石」肯定不能讀「dàn」音,當時還沒有這個讀音。[2]
朱維錚病危那幾天,姜鵬反思,「自己這幾年就像個貪玩的孩子,耽於藝文,忘乎大道。總以為有先生在,不用自己操心。」在最後的日子裡,朱維錚用整整兩個晚上和姜鵬長談。姜鵬曾對人說。他承認先生批評他在「百家講壇」上做《漢武帝的三張面孔》節目,告誡還是要把根基牢牢扎在學術上。這些年來,大家從這個節目中了解歷史,也把歷史變成了消費文化的一部分。學者明星化,泛濫成災的歷史劇,使歷史成了娛樂場。這和史學家守護的原則勢同水火,朱維錚難容對歷史的輕佻,直言:「於丹不知《論語》為何物」。「那些粉絲中了毒,像喝了毒奶粉一樣。」[3]
在「百家講壇」主講並創作《兩宋風雲》的袁騰飛被爆不少片段有抄襲小說《柔福帝姬》的嫌疑。針對袁騰飛回應「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宋史專家姜鵬表示,作為教師、講史人,應該有起碼的道德自律和學術真誠,他的回應完全看不出這一點。姜鵬說,「學術界有個標准,在相同主題情況下,如果連續13個字元與其他作品相同,則視為抄襲。」而袁騰飛抄襲作者原創作品的情節,更是對作者創意的抄襲。

C. 北京有東方斯卡拉,哈爾濱有姜鵬斯卡拉。斯卡拉是什麼意思

斯卡拉原是義大利著名歌劇院的名稱,現在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相繼開設了斯卡拉文化場所。斯卡拉也逐漸演變成集娛樂、餐飲、休閑於一身的大眾文化娛樂場所。

像北京東方斯卡拉辦得有聲有色,其演出光碟早已成為音像市場的新寵,其風行全國的奧秘在於節目的整體風格獨樹一幟、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詼諧幽默,及節目強烈的互動性。

哈爾濱鵬飛無限斯卡拉演藝秀場的主要演員都是從全國各地高薪聘請來的,個個身懷絕技,像一個男歌手,在短短十幾分鍾內,模仿了劉歡、孫楠、楊坤等多位歌手。

與一般綜藝節目不同,斯卡拉的主持人是舞台的核心,不僅要能說,還要能唱、能演、能煽情,樣樣精通。 斯卡拉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動性強,觀眾可以獲得上台同唱同演的機會,同時演出中還安排了鮮花賣、幸運抽獎、友情祝賀等項目。

(3)有聲小說姜鵬擴展閱讀:

我們現在常說的斯卡拉一詞是衍生自斯卡拉歌劇院:

斯卡拉歌劇院,位於義大利米蘭。大劇院於1778年8月3日正式啟用,當時名為Nuovo Regio Ducal Teatro alla Scala,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劇院遭到轟炸,整個演出大廳片瓦無存。戰後,義大利政府撥出巨資,以當時最高的標准重建。

D. 姜鵬斯卡拉的演員都是誰

主要有DJ小雅,大勇《遠走高飛》,劉思偉,庄妮,蘭鴿和阿文,下面具體介紹一下:

1、DJ小雅、專輯MV《皇家小妹》;

2、大勇《遠走高飛》;

3、劉思偉《找個好人嫁了吧》;

4、庄妮《放聲大哭》《新四季歌》;

5、蘭鴿《夜場》《為我撐傘的人》;

6、阿文《地球人都知道我愛上了你》。

拓展資料:

東方斯卡拉是北京市乃至全國著名的文化娛樂品牌。主導經營量販KTV 、西部酒城、餐飲、影視製作和傳播。憑借對視聽音樂及餐飲的深厚技術和良好管理水準,KTV 呈現同業星級特色。西部酒城薈萃全國各地演藝名家新秀,以歌頌祖國、歌頌改革開放、弘揚民族文化、高揚愛國主義、創建老百姓喜愛的娛樂休閑方式為主旋律,通過生動形象、健康活潑而又具有藝術魅力的文藝表演,吸引了包括社會各界名流及普通家庭在內的龐大消費群。

參考資料:東方斯卡拉網路:網頁鏈接

E. 北京有東方斯卡拉,哈爾濱有姜鵬斯卡拉,誰知道斯卡拉是什麼意思~

斯卡拉原是義大利著名歌劇院的名稱,現在在我國南方一些大城市相繼開設了斯卡拉文化場所。斯卡拉也逐漸演變成集娛樂、餐飲、休閑於一身的大眾文化娛樂場所。

像北京東方斯卡拉辦得有聲有色,其演出光碟早已成為音像市場的新寵,其風行全國的奧秘在於節目的整體風格獨樹一幟、主持人的主持風格詼諧幽默,及節目強烈的互動性。

哈爾濱鵬飛無限斯卡拉演藝秀場的主要演員都是從全國各地高薪聘請來的,個個身懷絕技,像一個人稱「百變歌王」的男歌手,在短短十幾分鍾內,模仿了劉歡、孫楠、張信哲、楊坤等多位實力歌手,無論是音色,還是唱法,都直逼原唱效果。
與一般綜藝節目不同,斯卡拉的主持人是舞台的核心,不僅要能說,還要能唱、能演、能煽情,他必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斯卡拉最大的特色就是互動性強,觀眾可以獲得上台同唱同演的機會,同時演出中還安排了鮮花拍賣、幸運抽獎、友情祝賀等項目。

閱讀全文

與有聲小說姜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