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觀音傳說故事有聲小說

觀音傳說故事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5-23 08:08:03

『壹』 有誰知道關音菩薩的故事

觀音菩薩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一起,被稱為四大菩薩。觀世音菩薩在佛教諸菩薩中,位居各大菩薩之三,是我國百姓最崇奉的菩薩,擁有的信徒最多,影響最大。菩薩端莊慈祥,手持凈瓶楊柳,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間疾苦。她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最深刻詮釋。菩薩是久已成就的古佛,號「正法明如來」為度眾生倒駕慈航,現菩薩身。菩薩有三十二應,佛,天人,羅漢,男、女,童子,官員,居士種種等身相,眾生應以何身得度,菩薩則現何身而為說法,隨緣救度。菩薩無極之體,當然更無皮囊色身和男女之相的執著了。古印度佛教中

『貳』 觀音故事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775987.html 觀世音菩薩傳奇 電視劇

http://boruo.goodweb.cn/ 般若文海 菩薩感應

『叄』 南海觀音傳說

望,頭頂是一片藍天;左右看看,煙霧兩邊都是清晰明亮的大海,惠鍔只好調轉船頭,繞著煙霧朝前駛。可是帆船駛向左邊,煙霧飄到左邊;帆船駛向右邊,煙霧也飄到右邊。船在海上繞來繞去,最後還是回到了普陀山的洋面上,惠鍔想想沒有辦法,只好再次把船駛進山嶴里,拋錨落帆,等煙霧消散了再走。
第三天早晨,紅彤彤的太陽從海面上升起,光芒四射,霞光萬道,惠鍔走進船艙,抬頭一看,但見彩雲中間,有幢巍峨絢麗的彩色牌樓,仙女往還,珠光寶色,耀人眼目。他心中喜悅,合十頂禮,馬上揚帆啟航。奇怪的是,船一出山嶴,天上的奇景就突然消失了,烏雲遮住了太陽,海風掀起了巨浪。惠鍔發了急,想想在這里已經耽擱了好幾天,老是這樣下去,什麼時候才能把觀音請回日本啊?這點風,這點浪,算得了什麼!開船,趕快開船!
惠鍔請船家把船駛出山嶴,頂風破浪朝前駛去。風更猛了,浪更大了,但是惠鍔心不慌,意不亂,穩穩地合十站在船頭,涌經念佛。風浪雖然慢慢平靜了下來,可是沒等駛出多遠,帆船突然停出了,好象生了根一樣,進退不得。他低頭一看,只見海上飄來一朵朵鐵蓮花,帆船被團團圍在中間。惠鍔大驚,心想,一次一次開船,都是風浪阻擋,今天又有鐵蓮鎖舟,難道是觀音大士不願去日本么?他回到船艙里,跪在觀音佛像面前祈告說:「如若日本眾生無緣見佛,我一定遵照大士所指方向,另建寺院,供養我佛。」
話音未落,忽聽得「轟隆」一聲,從海底鑽出一頭鐵牛。鐵牛一邊往前游,一邊大口大口地吞嚼鐵蓮。一會兒功夫,洋面上就出現了一條航道,正好能夠通過一條帆船。帆船跟著鐵牛後面,沿著這條航道前進。不久,又是「轟隆」一聲響,鐵牛沉入海底,滿洋的鐵蓮也無影無蹤了。惠鍔定神一看,原來帆船又回到了普陀山的一個山嶴里。
雲散了,天晴了,太陽高高掛在天空。這時,有個漁民從山上走下來,對惠鍔說:「這幾天的事情,我都親眼看到了。你走不成了。還是請法師到我家裡住幾天再走吧!」
惠鍔見他這樣熱情,便答應了。他手捧著觀音佛像,跟著漁民爬上普陀山,放眼一看。但見金光閃閃的沙灘上,海潮時退時漲;鬱郁蔥蔥的山峰周圍,是一片茫茫無際的海洋。晨觀日出,夜聽潮聲,與五台山相比,真是另有一派風光。他心想,既然觀音菩薩不願去日本,就在這里造座寺院,讓觀音菩薩定居在普陀山吧!周圍的漁民聽說要建寺院,都來相助,沒多久,就造成了一座小庵堂。
庵堂造好了,佛像供上了,惠鍔朝暮參拜。從此,這尊檀香木雕成的觀音佛像就留在普陀山了。那座小庵堂,就叫不肯去觀音院。

『肆』 觀音菩薩割肉救母的故事

在民間傳說中,觀音菩薩是天竺國妙庄王的三公主—妙善,她從出生就沒有見過父母,一直因為躲避宰相的追殺而遠避它鄉,在養父母的慈愛和關懷中幸福成長。十二歲時因為偶然發現生身母親的信物而知道自己的身世,越發對養父母產生敬愛和感恩之心,同時也萌發對身生父母的思念與想往。妙善公主天生悲天憫人,就是對一棵小草也愛惜備至,她十六歲出家學道,法名:觀世音,意思是:觀其世間的音聲,關注眾生的疾苦,有求必應,有難必幫,有緣必度。她先後收善財童子和小龍女為徒弟。在她道果還未成熟那年,師徒三人來到妙庄王城,還未進城,她突然感到心疼欲裂,掐指一算,是至親的親人有難。她們急急匆匆趕到城裡,看見粘貼皇榜的地方人山人海,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她們進前一看,是妙庄王宮為王後粘貼的招賢榜,大概意思是王後近年來日思夜想失去的三公主,加上國事紛擾、偶感風寒,遂發急病,全國上下無有能醫者,現王後病體沉重,有能醫者,揭榜為據,若能讓王後痊癒,必定予半壁江山為謝!妙善看見「王後日思夜想失去的三公主」幾個字,不由得心疼難忍,潸然淚下。想想母親懷胎十月,擔驚受怕,妊娠反應,苦痛不堪,直至生產,血流如注,未及慈愛,被迫分離,思念牽掛,肝腸寸斷;二十幾年苦痛煎熬,身心憔悴,如今命懸一線,還不知道女兒在何方?她毅然揭榜在懷,早有官兵報告王宮,不一會就來了許多官兵,為首的一個看著妙善年輕貌美,清逸不凡,不像是醫生,疑惑的問:「是你揭的榜嗎?」妙善說:「是我揭的,趕快讓我進去,耽誤了王後的病情,你吃罪不起!」來到王宮,見到日夜思念的親娘,妙善強忍淚水,上前為母親診脈,母親氣血已亂,氣若游絲,已經危在旦夕。恰在這時,宰相突然闖入,以審查醫者為名,想進一步干擾王後的治療,當他看見妙善時,心裡為之一振,他也是修道之人,頗有功力,他看出妙善就是三公主,便對妙庄王說:「王後的病,只有用親生兒女的血肉做葯引才能治好。」又對著妙善陰狠地說:「我說的對嗎?這是《醫典》上記載的,王後思念女兒成疾,解鈴還需系鈴人,只能用親生女兒的血肉治療。」妙庄王問旁邊的太醫:「是不是有這種治法?」太醫回答:「回稟陛下,醫典,醫書都有這種記載,但是我們都不曾試過,請陛下三思!」國王對王後一往情深,他不願失去王後,便下令叫來妙可,妙心兩個公主,要她們為王後割肉治病。大公主妙可聽說要割肉給母親治病,嚇了一跳,沉思一會說:「父王,我看還是把這個為母後盡孝的好事讓給妹妹做吧。」二公主妙心急切地回答:「還是姐姐做吧!」兩人推來推去,誰也不願意割自己的肉為母親治病。 這時, 妙善上前向妙庄王施禮道:「貧僧願意割肉救治王後的病,請陛下恩准!」妙庄王看著端莊美麗的妙善,長嘆一聲道:「親生女兒都不願意做的事,你怎麼願意呢,這是為什麼?」「她是一位賢德的王後,況且王後與貧僧有緣,望陛下成全貧僧的心願。」妙善含著淚水懇求道。妙庄王感動地說:「你真像我的三公主,她要是活著,也跟你一樣大了。」說著不由得落下淚來。妙善一看,差點想撲進妙庄王的懷里叫聲「父王」然後大哭一場。但是不能,還不是時候,。妙善叫人趕快割肉為王後煎葯,在場的所有人,除了宰相暗自得意的冷笑以外,個個掩面落淚,感動不已。廚夫雙手顫抖地割下妙善左手臂上的一大塊肉,奇怪的是肉割下來,血就止住了。太醫們趕快為妙善敷上金創葯,仔細的包紮好傷口。妙善自始至終忍著劇痛,一聲不吭。她在心裡欣慰的想:終於可以報答一點母親的恩情了。她日夜守候,親自給王後煎葯喂葯,三天後,王後的病就好了。王後緊緊握住她的手說:「你真像我的女兒,一看見你,我心裡就愛的不行,以往的憂苦一點也沒有了。」妙善忍住淚水笑笑說:「貧僧也希望您是我的母親,我一看見您,就覺得格外溫暖和親切,請允許我在您的膝下靠一靠,我要體會一下承歡膝下的母女幸福。」王後緊緊抱住妙善,那種情脈一通的喜悅和感動溢滿心間,兩人淚水盈盈,久久不願分開。王後暗暗發願:「如果她是我女兒,就讓我的淚水平復她的傷口。」於是王後說:「孩子,現在只有我們倆,我叫你一聲女兒,你把傷口給我看看,行嗎?」妙善看著王後懇求的淚眼,答應了她的要求。王後輕輕撫摸著妙善的傷口,心疼萬分,淚水奔涌,這時奇跡發生了,王後的眼淚滴在傷口上,傷口立刻平復如初。她大叫一聲:「啊!我的心肝,我的寶貝,我日夜苦盼的女兒,你終於回來了!」母女相見,悲喜交集,涕淚橫流,多年的渴望化作幸福的擁抱,妙善哽咽地請求母親坐好,她要對母親行跪拜禮,她脫去戒袍,深深地對母親行了三個跪拜禮,感恩母親十月懷胎之恩,感恩母親牽掛思念之恩,祝福母親福壽綿長,吉祥如意!盡管王後捨不得離開女兒,但是為了女兒不再落入宰相之手,也為了女兒早日修成佛道,鏟除以宰相為首的一批禍患,保證國泰民安,人民安樂幸福。母女倆還是忍痛依依惜別,妙善要繼續在珞珈山修煉,等待她的是更艱巨的行程,她要為天下蒼生修行菩薩道,等到道業成就,再來和父王及所有親人相見,度他們入佛門,救他們出苦海。妙善和善財童子,小龍女師徒三人迎著朝陽,在王後慈愛的目送中踏上修行之路。他們走到哪裡,就把祥瑞和慈和帶到哪裡。只要有他們在的地方,必定是惠風和暢,祥光萬里,彩氣千條,人心柔和而歡喜 觀音菩薩妙難酬 清凈庄嚴累劫修三十二應周塵剎 百千萬劫化閻浮瓶中甘露常遍灑 手內楊枝不計鞦韆處祈求千處應 苦海常作度人舟

『伍』 觀音菩薩的故事

觀音信仰源自於佛教,而觀世音的形象則在中國民間經受了長期的演變。

觀音,又稱觀世音、觀自在,是中國化的佛教信仰的重要的菩薩之一。民間對她的崇拜極盛,老百姓稱她為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唐代,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諱,將觀世音菩薩之世字免去,改稱觀音菩薩。

元代以前,由印度等地傳入的觀世音菩薩像皆為男性,元代初年,大畫家趙孟的夫人管道升最早用「水墨」的方法畫了一幅女性的觀音像,因為她慈悲若女子;並撰寫了《觀音成道記》一書。

書內說,觀音是天竺國妙庄王的第三女,名叫妙善,生而素食,長而事佛,矢志不嫁。父王就讓妙善去做十件難做的事情,例如用竹籮挑水滿一水池,一晚要織成一百疋布等,不能完成便要嫁人。

妙善完成不了,就誠心向天禱告,感動得天上諸神齊下凡間,幫助妙善去完成任務,結果十件難事都依限完成。

後來妙善為太白星君度之成道,成道後妙善又度父母姊一家人皆得成正果。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明顯能看出中國本土宗教道教對佛教的改造和影響。道教稱觀世音菩薩為洞天帝主圓通自在天尊。因為在宋代道教成為統治者支持的宗教,宣和元年,皇帝下詔,把佛祖改稱為大覺金仙,羅漢改為尊者,觀世音改稱為觀音大士,並入了道教。

觀世音菩薩曾立誓度盡天下眾生,眾生得度,然後自己最後一個得道,所以數千百年以來,仍稱觀世音菩薩而不稱佛。

詳細的你可以到如下地址查看:
http://bbs.ahage.net/read.php?tid=59726

『陸』 關於觀音的民間故事

「觀音傳說」之普遍,這與當地觀音信仰之廣泛分不開的,早在宋寶慶《昌國縣志》中,就有「梅岑山(今普陀山)觀音寶陀寺」的記載。宋乾道《四明圖經》是即有「日僧慧鍔送觀音」的記載,《不肯去觀音》的傳說從此一直流傳至今,且成為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元代西域僧盛熙明著《普陀洛迦山傳》,更記有《善財一十八參觀自在》、《觀世音三十二現身隨類說法》、《唐大中梵僧潮音洞前燔十指親睹大土觀身說法》等靈異傳說。明清以來的《普陀山志》記述的觀音靈異傳說更多,民國十二年編的《普陀洛迦新志》專論「靈異門」,記錄各類觀音靈異傳說68則。除了古志書記載以外,早在明萬曆年間就有《南海觀音全傳》一書流傳民間,民國初年又有《觀音得道》話本傳世於民間。在古典小說《西遊記》、《封神演義》等名著中都有觀音傳奇形象記載。據佛教傳說,農歷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是觀音菩薩誕生、出家、得道,稱為三大香會,每一個日子都有一個故事。因此說,千百年來,觀世間作為一個佛法無邊的大菩薩,一直在舟山民間被子廣泛地偉頌著,信奉著。而且這種傳頌、信奉己遠遠超越了民族和國界,成為一種「勸人為善、愛好和平」的觀音文化現象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柒』 有聲小說,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好像沒見過這個有聲小說,題主是不是喜歡佛教的作品啊?我最近在聽果FM聽佛渡有緣人,感覺非常好,心靈陷入一片沉靜

閱讀全文

與觀音傳說故事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