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蘇東坡傳有聲小說

蘇東坡傳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5-22 14:53:31

⑴ 讀《蘇東坡傳》概括蘇東坡人物形象

讀《蘇東坡傳》有感

合上書,這個偉大人物的形象又在我的腦海中浮現——一身白袍,身披白發,左手得意地 著銀色的鬍子,右手則秉筆疾書,一副飄飄欲仙之感。這便是我心中的蘇東坡,樂觀向上,自由自在,視錢權為身外之物。
蘇東坡,幼年時靠著生來就有的天賦與後天的勤奮考取了進士。壯年時,一身正氣的他義正言辭地批評當時的朝政,身懷遠大抱負。此時的他當然是最樂觀的,經常與詩人畫家飲酒創作,寫出了最好的《中秋詩》: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的確,此前的蘇東坡像一匹放盪不羈的野馬,不知天高地厚。在第一次被捕後,終於變得老練。盡管已不像年輕時那樣精力十足,豪放耿直,卻也始終保持著樂觀。
出獄後,蘇東坡無比珍惜每一個田園時光,在黃州的蘇東坡務農,號稱東坡居士。他有一個農舍,前有菜圃果園,後可覽鄉野景色,可謂絕佳之地。蘇東坡也像農民一樣因旱而憂,因雨而樂。以至於後來在政治道路的最高峰上(也許是精神上最痛苦的時候)曾寫下: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
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跡欣然。
以求退隱,想反回農舍務農。
果然,他如願以償,遭到新任皇上的流放。蘇東坡卻認為:一聲只是一站一站地往前走,現在只是人生旅途中的另一步,這是由神靈早已定好的。既然無法改變,為何不欣賞這旅途中的美呢?蘇東坡把流放當成了一種旅遊。
在惠州,蘇東坡做美酒,求仙丹,還與朝雲蓋了一棟精緻的房子,如閑雲野鶴般,不亦樂乎。不論流浪到何處,身居何處,粗茶淡飯,只要有酒相伴,有筆隨身便可逍遙自在,飄飄欲仙。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凡蘇東坡所到之地,均已因其書畫威望而聞名。而一生執筆之時至樂的蘇東坡給人留下思想上的豪放,心靈的快樂才是萬古不朽的。

⑵ 【蘇東坡傳】摘抄

要了解一個死去已經一千年的人,並不困難。試想,通常要了解與我們同住在一個城市的居民,或是了解一位市長的生活,實在嫌所知不足,要了解一個古人,不是有時反倒容易嗎?姑就一端而論,現今仍然在世的人,他的生活尚未完結,一旦遇有危機來臨,誰也不知道他會如何行動。醉漢會戒酒自新,教會中的聖人會墮落,牧師會和唱詩班的少女私奔。活著的人總會有好多可能的改變。還有,活著的人總有些秘密,他那些秘密之中最精彩的,往往在他死了好久之後才會泄露出來。這就是何以評論與我們自己同時代的人是一件難事,因為他的生活離我們太近了。論一個已然去世的詩人如蘇東坡,情形便不同了。我讀過他的札記,他的七百首詩,還有他的八百通私人書簡。所以知道一個人,或是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為同代人與否,沒有關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對他有同情的了解。歸根結底,我們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們只能完全了解我們真正喜愛的人。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了解他,我了解他,是因為我喜愛他。喜愛哪個詩人,完全是由於哪一種癖好。我想李白更為崇高,而杜甫更為偉大——在他偉大的詩之清新、自然、工巧、悲天憫人的情感方面更為偉大。但是不必表示什麼歉意,恕我直言,我偏愛的詩人是蘇東坡。

在今天看來,我覺得蘇東坡偉大的人格,比中國其他文人的人格,更為鮮明突出,在他的生活和作品裡,顯露的越發充分。在我頭腦里,蘇東坡的意象之特別清楚明顯,其理由有二。第一,是由於蘇東坡本人心智上才華的卓越,深深印在他寫的每一行詩上,正如我所看見的他那兩幅墨竹上那烏黑的寶墨之光,時至今日,依然閃耀照人,就猶如他蘸筆揮毫是在頃刻之前一樣。這是天地間一大奇跡,在莎士比亞的創作上,亦復如此。莎翁詩句的遒健,是來自詩人敏感的天性與開闊豁達的胸襟,至今依然清新如故。縱然有後代學者的鑽研考證,我們對莎士比亞的生活所知者仍極稀少;可是在他去世四百年之後,由於他作品中感情的力量,我們卻知道了他的心靈深處。

第二個理由是,蘇東坡的生活資料較為完全,遠非其他中國詩人可比。有關他漫長的一生中,多彩多姿的政治生涯那些資料,存在各種史料中,也存在他自己浩繁的著作中,他的詩文都計算在內,接近百萬言,他的札記、他的遺墨、他的私人書信,在當代把他視為最可敬愛的文人而寫的大量的閑話漫談,都流傳到現在了。在他去世後百年之內,沒有一本傳記類的書不曾提到這位詩人的。宋儒都長於寫日記,尤以司馬光、王安石、劉摯、曾布為著名;勤奮的傳記作者如王明清、邵伯溫。由於王安石的國家資本新法引起的糾紛,和一直綿延到蘇東坡一生的政壇風波的擾攘不安,作家都保存了那一時代的資料,其中包括對話錄,為量甚大。蘇東坡並不記日記。他不是記日記那一類型的人,記日記對他恐怕過於失之規律嚴正而不自然。但是他寫札記,遇有遊山玩水、思想、人物、處所、事件,他都筆之於書,有的記有日期,有的不記日期。而別人則忙於把他的言行記載下來。愛慕他的人都把他寫的書簡題跋等精心保存。當時他以傑出的書法家出名,隨時有人懇求墨寶,他習慣上是隨時題詩,或是書寫雜感評論,酒飯之後,都隨手贈與友人。此等小簡偶記,人皆珍藏,傳之子孫後代,有時也以高價賣出。這些偶記題跋中,往往有蘇東坡精妙之作。如今所保存者,他的書簡約有八百通,有名的墨跡題跋約六百件。實際上,是由於蘇東坡受到廣泛的喜愛,後來才有搜集別的名人書札題跋文字印行的時尚,如黃山谷便是其一。當年成都有一位收藏家,在蘇東坡去世之後,立即開始搜集蘇東坡的墨跡書簡等,刻之於石、拓下榻片出賣,供人做臨摹書法之用。有一次,蘇東坡因對時事有感而作的詩,立刻有人抄寫流傳,境內多少文人爭相背誦。蘇東坡雖然發乎純良真摯之情,但內容是對政策表示異議,當時正值忠直之士不容於國都之際,當權者之憤怒遂集於他一人之身,情勢嚴重,蘇東坡幾乎險遭不測。他是不是後悔呢?表面上,在他的貶滴期間,對不夠親密的朋友他說是已然後悔,但是對莫逆之交,他說並無悔意,並且說,倘遇飯中有蠅,仍須吐出。由於他精神上的坦白流露,他也以身列當時高士之首而自傷,在與心地狹窄而位居要津的政客徒然掙扎了一番之後,他被流放到中國域外的蠻荒瓊崖海島,他以坦盪盪之胸懷處之,有幾分相信是命運使然。

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生活中竟有如此的遭遇,他之成為文人竊竊私語的話柄,尊重景仰的話題,尤其是在去世之後,乃是自然之事。若與西方相似之人比較,李白,一個文壇上的流星,在剎那之間壯觀驚人的閃耀之後,而自行燃燒消滅,正與雪萊、拜倫相近。杜甫則酷似彌爾頓,既是虔敬的哲人,又是仁厚的長者,學富而文工,以古樸之筆墨,寫豐厚之情思。蘇東坡則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以人物論,頗像英國的小說家賽克瑞(Thackeray);在政壇上的活動與詩名,則像法國的雨果;他具有的動人的特點,又彷彿英國的約翰生。不知為什麼,我們對約翰生的中風,現在還覺得不安,而對彌爾頓的失明則不然。倘若彌爾頓同時是像英國畫家根茲博羅,也同時像以詩歌批評英國時事的蒲普,而且也像英國飽受折磨的諷刺文學家綏福特,而沒有他日漸增強的尖酸,那我們便找到一個像蘇東坡的英國人了。蘇東坡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今天我們之所以喜愛蘇東坡,也是因為他飽受了人生之苦的緣故。

中國有一句諺語,就是說一個人如何,要「蓋棺論定」。人生如夢,一出戲演得如何,只有在幕落之時才可以下斷語。不過有這種區別——人生是如同戲劇,但是在人生的戲劇里,最富有智慧與最精明的伶人,對於下一幕的大事如何,也是茫然無知。但是真正的人生,其中總包含有一種無可避免的性質,只有最好的戲劇才庶乎近之。因此在給過去的人寫一本傳記時,我們能把一場一場已經完成的戲,逐一觀看,觀看由人內在的氣質與外在的環境所引起的必要的發展,這自然是一項重大的方便。在我將《蘇東坡傳》各章的資料鑽研完畢之後,並且了解了為什麼他非要有某些作為不可,為什麼非要違背他棄官歸隱的本意,我覺得自己好像一個中國的星象家,給一個人細批終身,預卜未來,那麼清楚,那麼明確,事故是那麼在命難逃。中國的星象家能把一個人的一生,逐年斷開,細批流年,把一生每年的推算寫在一個摺子上,當然卦金要遠高出通常的卜卦。但是傳記家的馬後課卻總比星象家的馬前課可靠。今天,我們能夠洞悉蘇東坡窮達多變的一生,看出來那同樣的無可避免的情形,但是斷然無疑的是,他一生各階段的吉凶禍福的事故,不管過錯是否在他的星宿命運,的確是發生了,應驗了。

⑶ 《蘇東坡傳》的主要內容

書中講述蘇東坡是一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性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

但是這還不足以道出蘇東坡的全部……蘇東坡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智能優異,心靈卻像天真的小孩——這種混合等於耶穌所謂蛇的智慧加上鴿子的溫文爾雅。

(3)蘇東坡傳有聲小說擴展閱讀:

蘇東坡雖文章名聞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但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釋、道於一體,詩、文、詞、書、畫俱在才俊輩出的宋代登峰造極;他比中國其他的詩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豐富感、變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體現的進取、正直、慈悲與曠達,千年來始終閃耀在中國歷史的星空。

學貫中西的林語堂先生用生花妙筆,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的一生娓娓道來,同時,也把一個性格鮮明、多才多藝、形象飽滿、可敬可愛的蘇東坡清晰地呈現於人們的眼前。

林語堂,(1895—1976)福建龍溪人。原名和樂,後改玉堂,又改語堂。1912年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1922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

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調」的小品文。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京華煙雲》、《風聲鶴唳》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在香港逝世。

⑷ 《蘇東坡傳》txt全集下載

蘇東坡傳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過去童子時讀古文,所讀傳記文字,都是短篇,如《史記》的《刺客列傳》、《廉頗藺相如列傳》,最長的也不過《項羽本紀》。唐代傳奇如《虯髯客傳》、《長恨歌傳》則是小說,去真正史實太遠。唐宋以至清代古文的傳記文仍是短的散文。中國傳記文章之長至排印成冊者,似乎是開始於現代,但為數不多,其最為人所熟知者,我想是林語堂英文著作的漢譯本,即《武則天正傳》(LadyWu)及《蘇東坡傳》(TheGayGenius)。這類文學創作之出現,與過去之歷史演義小說不能說毫無關系,但所受的直接影響,還是來自西方的傳記文學,在英文著作中如JamesBoswell的LifeofSamuelJohnson,GilesLyttonStrachey的QueenVictoria,LifeofAbrahamLincoln,TheLifeofHenryGeorge等皆是。以中國歷史之長、史料之富,寫名人傳記的背景和基礎,可算極為有利。像林語堂先生這兩本名人傳記寫得實在好,但可惜我們所擁有的這類書實嫌太少。是否我們的學者作家能接著再寫出幾本來?真令人延佇望之。
寫傳記不比寫小說,可任憑想像力馳騁,……

⑸ 蘇東坡傳_傳記小說txt全集免費下載

蘇東坡傳_傳記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⑹ 《蘇東坡傳》介紹,高分

《蘇東坡傳》被譽為「20世紀四大傳記」之一。《蘇東坡傳》記載了文學家、政治家、書畫家蘇東坡的一生。蘇軾文章聞名天下,仕途卻歷盡艱辛,屢遭迫害,而終不改其樂觀的天性。書中寫了他的幽默詼諧、人格魅力,他的快樂的思想、喜悅的心靈。史料詳盡,氣勢恢宏。
林語堂(1895-1976)
1895年 出生於福建一個基督教家庭,父親為教會牧師。
1912年林語堂入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在清華大學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學文學系。192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同年轉赴德國入萊比錫大學,專攻語言學。1923年獲博士學位後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務長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後為《語絲》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廈門大學任文學院長寫雜文,並研究語言。1927年任外交部秘書。1932年主編《論語》半月刊。1934年創辦《人間世》,1935年創辦《宇宙風》,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以閑適為格凋」的小品文,成為論語派主要人物。1935年後,在美國用英文寫《吾國與吾民》《風聲鶴唳》, 在法國寫《京華煙雲》等文化著作和長篇小說。
1944年曾一度回國到重慶講學。1945年赴新加坡籌建南洋大學,任校長。1947年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1952年在美國與人創辦《天風》雜志。1966年定居台灣。1967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舉為國際筆會副會長。1976年3月26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二歲。

⑺ 蘇東坡傳除了林語堂還有誰寫過,像小說一樣,作者好像姓冷

冷齋隨筆。這是網文。
專業的則有曾棗庄的《蘇軾傳》。

⑻ 蘇東坡傳哪個版本好

張振玉,是台灣大學教授。是林語堂《蘇東坡傳》的(原著是英文)翻譯者。公正地說,林語堂之傳記重在寫蘇東坡之神,全書十幾萬字,由於是向外國讀者介紹中國傳統文化,所以難免過於藝術化;而李一冰的東坡傳記,大多以蘇東坡的文章詩詞自述生平,而較少摻進個人主觀的意見和看法,更真實,歷史感更強,學術性較強,也是比較全面地還原了蘇東坡的一生。

著名蘇東坡研究者、台灣李一冰教授歷時八年完成了史詩性的巨著——蘇東坡傳,全書有60萬字,文字典雅雍容,觀點新穎犀利,考證引用巨細無遺,引用資料多達數百種。不同於林語堂浮光掠影介紹東坡性情和藝術的《蘇東坡傳》,本書對蘇東坡一生展現的更立體、全面,可謂是和北宋王朝之獨一無二的信史。

本書十之八九取材自東坡詩詞,參照其他文獻資料,勾勒出他一生不平凡的際遇。以詩人少有的人生經歷,與其心血結晶的詩作相印證,使一個活生生的蘇東坡躍然眼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摘錄部分論述如下:
——從來文人都不適於從政,搞政治的人,首重實際利害,而文人只管發揮自己的理想,做官的人要用傳統的典常來約束一切;而文人則重視自由意志的考量,不屑規例。蘇軾生有極為堅強的個性,其不適於從政,尤其如操持中書省這樣需要最高幕僚技術的實際政務,就處處露出破綻來了。
——蘇軾是個文人氣質非常濃厚的人,而官僚與文人,卻是兩種根本不同的人物。官僚重視利害,文人耽於想像;政治離不開權術,需要客觀冷靜,而文人則一腔熱情,但求發泄。官僚必然看不起文人,所以朔派領袖劉摯,曾告誡他家子弟道:士當以器識為先,一號為文人,無足觀矣。

——人須有所不為而後才能有為,這是一個自由人所必須具有的品格。與一個過度世俗化的人

不同,蘇東坡不追求利祿,不在意世俗的榮辱,他只堅持他的價值觀念和精神的自由。忠於自

己觀念的人,不肯苟與人同,才能「撿盡寒枝不肯棲」,在一片諾諾聲中,有「雖千萬人,吾往矣」的勇氣。

余秋雨對李一冰《蘇東坡傳》的評價:「是文字較為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

【個人意見:學術傑作】

【閱讀意見:先看李一冰的《蘇東坡傳》,這是對蘇東坡的正解,再看林語堂的《蘇東坡傳》,這是林語堂對蘇東坡的一家之言和個人理解,這樣就能分辨出歷史上真實的蘇東坡與名家、知識分子和世人眼裡的蘇東坡之間的差別】



附蘇東坡詩作(蘇東坡的詩充滿哲理)


蘇軾《琴詩》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譯文:
如果說琴聲是從琴上發出來的,那麼放在匣子中的琴為什麼發不出聲音呢?

如果說琴聲來自彈奏它的手指,那何不就在你的手指上聽呢?


系統哲理:
所以,說琴聲在指頭上,是主觀唯心主義;說琴聲在琴上,是機械唯物主義。琴聲既來源於琴,琴是琴聲產生的客觀條件;又來源於彈琴的手指(手指聽命於富有意蘊和樂感的心靈),傳遞心靈的手指是產生琴聲的主觀條件。
琴與手指對於琴聲都是不可或缺的。這並不是說,琴與手指對於琴聲的作用是平分秋色的。不同的條件下,它們的作用是有區別的。面對同樣的客觀事物,審美修養高的人更容易發現它的美的屬性,並與之感應、交流,從而產生美。當然,客觀事物所具備的審美性質、屬性、條件越豐富,也越能與人的心靈統一而產生美。
可見,琴聲是主客觀的統一,是主觀意識和客觀事物相互作用發生的感應與交流。

⑼ 《蘇東坡傳.序》

《蘇東坡傳》原序

——林語堂

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存心給他寫本傳記的念頭,已經存在心中有年。1936年我全家赴美時,身邊除去若干精選的排印細密的中文基本參考書之外,還帶了些有關蘇東坡的以及蘇東坡著的珍本古籍,至於在行李中占很多地方一事,就全置諸腦後了。那時我希望寫一本有關蘇東坡的書,或是翻譯些他的詩文,而且,即便此事我不能如願,我旅居海外之時,也願身邊有他相伴。像蘇東坡這樣富有創造力,這樣守正不阿,這樣放任不羈,這樣令人萬分傾倒而又望塵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擺在書架上,就令人覺得有了豐富的精神食糧。現在我能專心致力寫他這本傳記,自然是一大樂事,此外還需要什麼別的理由嗎?
元氣淋漓富有生機的人總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蘇東坡這樣的人物,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對這種人的人品個性做解釋,一般而論,總是徒勞無功的。在一個多才多藝,生活上多彩多姿的人身上,挑選出他若干使人敬愛的特點,倒是輕而易舉。我們未嘗不可說,蘇東坡是個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悲天憫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畫家,是偉大的書法家,是釀酒的實驗者,是工程師,是假道學的反對派,是瑜伽術的修煉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書,是飲酒成癮者,是心腸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堅持己見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詩人,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可是這些也許還不足以勾繪出蘇東坡的全貌。我若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也許這話最能概括蘇東坡的一切了。蘇東坡的人品,具有一個多才多藝的天才的深厚、廣博、詼諧,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爛漫的赤子之心——正如耶穌所說具有蟒蛇的智慧,兼有鴿子的溫柔敦厚,在蘇東坡這些方面,其他詩人是不能望其項背的。這些品質之薈萃於一身,是天地問的鳳毛麟角,不可數數見的。而蘇東坡正是此等人!他保持天真淳樸,終身不渝。政治上的勾心鬥角與利害謀算,與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詩詞文章,或一時即興之作,或是有所不滿時有感而發,都是自然流露,順乎天性,剛猛激烈, 正如他所說的「春鳥秋蟲之聲」;也未嘗不可比做他的詩句:「猿吟鶴喚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渦之中,但是他卻光風霽月,高高超越於苟苟營營的政治勾當之上。他不忮不求,隨時隨地吟詩作賦,批評臧否,純然表達心之所感,至於會招致何等後果,與自己有何利害,則一概置之度外了。因是之故,一直到今天,讀者仍以閱讀他的作品為樂,因為像他這一等人,總是關心世事,始終抗言直論,不稍隱諱的。他的作品之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諧,生動而有力,雖胥視情況之所宜而異其趣,然而莫不真篤而誠懇,完全發乎內心。他之寫作,除去自得其樂外,別無理由,而今日吾人讀其詩文,別無理由,只因為他寫得那麼美,那麼遒健朴茂,那麼字字自真純的心肺間流出。
一千年來,為什麼中國歷代都有那麼多人熱愛這位大詩人,我極力想分析出這種緣故,現在該說到第二項理由,其實這項理由,和第一項理由也無大差別,只是說法不同而已。那就是,蘇東坡自有其迷人的魔力。就如魔力之在女人,美麗芬芳之在花朵,是易於感覺而難於說明的。蘇東坡主要的魔力,是熠煜閃灼的天才所具有的魔力,這等天才常常會引起妻子或極其厚愛他的人為他憂心焦慮,令人不知應當因其大無畏的精神而敬愛他,抑或為了使他免於旁人的加害而勸阻他、保護他。他身上顯然有一股道德的力量,非人力所能扼制,這股力量,由他呱呱落地開始,即強而有力在他身上運行,直到死亡封閉上他的嘴,打斷了他的談笑才停止。他揮動如椽之筆,如同兒戲一般。他能狂妄怪癖,也能莊重嚴肅,能輕松玩笑,也能鄭重庄嚴,從他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他享受宴飲、享受美酒,總是熱誠而友善。他自稱生性急躁,遇有不愜心意之事,便覺得「如蠅在食,吐之方快。」一次,他厭惡某詩人之詩,就直說那「正是東京學究飲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飽後所發者也。」
他開起玩笑來,不分敵友。有一次,在朝廷盛典中,在眾大臣之前,他向一位道學家開玩笑,用一個文詞將他刺痛,他後來不得不承擔此事的後果。可是,別人所不能了解的是,蘇東坡會因事發怒,但是他卻不會恨人。他恨邪惡之事,對身為邪惡之人,他並不記掛心中。只是不喜愛此等人而已。因為恨別人,是自己無能的表現,所以,蘇東坡並非才不如人,因而也從不恨人。總之,我們所得的印象是,他的一生是載歌載舞,深得其樂,憂患來臨,一笑置之。他的這種魔力就是我這魯拙之筆所要盡力描寫的,他這種魔力也就是使無數中國的讀書人對他所傾倒,所愛慕的。
本書所記載的是一個詩人、畫家與老百姓之摯友的事跡。他感受敏銳,思想透徹,寫作優美,作為勇敢,絕不為本身利益而動搖,也不因俗見而改變。他並不精於自謀。但卻富有民胞物與的精神。他對人親切熱情、慷慨厚道,雖不積存一文錢,但自己卻覺得富比王侯。他雖生性倔強、絮聒多言,但是富有捷才,不過也有時口不擇言,過於心直日快;他多才多藝、好奇深思,雖深沉而不免於輕浮,處世接物,不拘泥於俗套,動筆為文則自然典雅;為父兄、為丈夫,以儒學為准繩,而骨子裡則是一純然道家,但憤世嫉俗,是非過於分明。以文才學術論,他遠超過其他文人學士之上,他自然無須心懷忌妒,自己既然偉大非他人可及,自然對人溫和友善,對自己亦無損害,他是純然一副淳樸自然相,故無需乎尊貴的虛飾;在為官職所羈絆時,他自稱局促如轅下之駒。處此亂世,他猶如政壇風暴中之海燕,是庸妄的官僚的仇敵,是保民抗暴的勇士。雖然歷朝天子都對他懷有敬慕之心,而歷朝皇後都是他的真摯友人,蘇東坡竟屢遭貶降,曾受逮捕,忍辱苟活。
有一次,蘇東坡對他弟弟子由說了幾句話,話說得最好,描寫他自己也恰當不過:
「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所以,蘇東坡過得快樂,無所畏懼,像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不無緣故。
蘇東坡一生的經歷,根本是他本性的自然流露。在玄學上,他是個佛教徒,他知道生命是某種東西剎那之間的表現,是永恆的精神在剎那之間存在軀殼之中的形式,但是他卻不肯接受人生是重擔、是苦難的說法——他認為那不盡然。至於他自己本人,是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時光。在玄學方面,他是印度教的思想,但是在氣質上,他卻是道地的中國人的氣質。從佛教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視人生,道家的簡化人生,這位詩人在心靈識見中產生了他的混合的人生觀。人生最長也不過三萬六千日,但是那已然夠長了;即使他追尋長生不死的仙丹露葯終成泡影,人生的每一剎那,只要連綿不斷,也就美好可喜了。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空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可以滋潤營養,因而維持眾生萬物。這一生,他只是永恆在剎那顯現間的一個微粒,他究竟是哪一個微粒,又何關乎重要?所以生命畢竟是不朽的、美好的,所以他盡情享受人生。這就是這位曠古奇才樂天派的奧秘的一面。
本書正文並未附有腳注,但曾細心引用來源可征之資料,並盡量用原來之語句,不過此等資料之運用,表面看來並不明顯易見。因所據來源全系中文。供參考之腳注對大多數美國讀者並不實用。資料來源可查書後參考書目。為免讀者陷入中國人名復雜之苦惱,我已盡量淘汰不重要人物的名字,有時只用姓而略其名。此外對人也前後只用一個名字,因為中國文人有四五個名字。原文中引用的詩,有的我譯英詩,有的因為句中有典故,譯成英詩之後古怪而不像詩,若不加冗長的註解,含義仍然晦澀難解,我索性就採用散文略達文意了。

閱讀全文

與蘇東坡傳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