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劉紹棠的獲獎小說
《敬柳亭說書》獲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長篇小說《京門臉子》獲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他的《蒲柳人家》獲首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二等獎,《蛾眉》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黃花閨女池塘》獲90年代優秀小說獎。
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老師領進門》又名《師恩難忘》(選入人教版6年級下冊語文 劉紹棠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語文書)、《山楂村的歌聲》、《中秋節》、《蛾眉》等,中篇小說《運河的槳聲》、《蒲柳人家》(節選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語文書)、《瓜棚柳巷》、《荇水荷風》、《小荷才露尖尖角》等,長篇小說《春草》、《地火》、《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等,散文短論集《我與鄉土文學》,《我的創作生涯》(其中《本命年的回想》已收錄蘇教版七年級(上)語文課本)《夜光杯散文精選》等
Ⅱ 汪曾祺的什麼作品獲1980年北京文學獎短篇小說_______獲1981年北京文學獎和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急!!!!
所作《大淖記事》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Ⅲ 汪曾祺的哪部作品曾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大淖記事》曾獲的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作品簡介:
《大淖記事》是著名內作家汪曾祺的作容品。該書描寫小錫匠十一子同挑夫的女兒巧雲的愛情故事,挺拔廝稱的十一子和心靈手巧的巧雲在勞動和日常生活中產生了感情,作品同時以散文的筆調,細膩的描寫了大淖的風光、世俗和人情。
作者簡介: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蘇高郵人,中國當代作家、散文家、戲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畢業於西南聯大,歷任中學教師、北京市文聯幹部、《北京文藝》編輯、北京京劇院編輯。
汪曾祺在短篇小說創作上頗有成就,對戲劇與民間文藝也有深入鑽研。著有小說集《邂逅集》,小說《受戒》《沙家浜》《大淖記事》,散文集《蒲橋集》,還寫了他的父親,大部分作品收錄在《汪曾祺全集》中。其散文《端午的鴨蛋》和《胡同文化》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被譽為「抒情的人道主義者,中國最後一個純粹的文人,中國最後一個士大夫。」
Ⅳ 汪曾祺什麼文章獲1981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大抄淖記事》 汪曾祺 《北京文學》1981年第4期
http://ke..com/view/890927.htm?fr=ala0_1_1
Ⅳ 史鐵生的哪兩個作品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Ⅵ 宗璞的那個作品獲得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弦上的夢》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三生石》獲1977—1980年全國優秀中篇版小說獎,
散文集《丁香權結》獲全國優秀散文(集)獎。
她的作品多寫知識階層,文字優雅,富於學養,含蓄蘊藉。「文革」後的創作追求現代主義技巧的探索,注重心理描寫,具有超現實的荒誕和象徵,比如《我是誰》、《蝸居》、《泥沼中的頭顱》等,受到批評界的注意。
Ⅶ 賈平凹的( )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滿月兒》。
《滿月兒》是2012年8月1日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賈平凹版。本書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本權書作品展示了一幅幅農村新人、新事動人的生活畫面。
《滿月兒》是一部短篇小說集。收入了《一雙襪子》、《彈弓和南瓜的故事》、《隊委員》、《曳斷繩》、《荷花塘》、《滿月兒》等短篇小說60篇。
其中《滿月兒》在1978年榮獲首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這些作品展示了一幅幅農村新人、新事動人的生活畫面。

(7)1981年獲獎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賈平凹,1952年出生,陝西丹鳳人。陝西作協主席,中國書協會員,當代著名作家。
代表作有《秦腔》、《高興》、《心跡》、《愛的蹤跡》、《廢都》等,曾獲多次文學大獎。他是一位當代中國最具叛逆性、最富創造精神和廣泛影響的具有世界意義的作家,也是當代中國可以進入中國和世界文學史冊的為數不多的著名文學家之一,被譽為「鬼才」。
Ⅷ 80年代以來獲獎的小說!答得好加50分!!
●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而設立的,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史鐵生的《老屋小記》、遲子建的《霧月牛欄》、阿成的《趙一曼女士》等曾獲獎。
●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
Ⅸ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的獲獎作者李國文的作品,於1981年由 出版社出版,共分上下兩冊。
基本資料
男 ,原籍江蘇省鹽城市,1930年8月24日生於上海。漢族,中共黨員。1949年畢業於南京戲劇專科學校理論編劇專業。中國作家協會第四屆理事。
生平簡介
1947年入南京國立戲劇專科學校,攻讀理論編劇專業, 李國文
1949年投奔革命到北京,進華北革命大學學習。 1950年至1953年間先後任天津鐵路文工團和入朝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文工團創作組長。 1954年到中國鐵路總工會宣傳部任文藝編輯。 1957年7月在《人民文學》上發表反對官僚主義的短篇小說《改選》,引起一定反響。但不久就被打成「右派」,下放到鐵路工地參加勞動,此後長期擱筆。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之後重新提筆寫作,發表了《車到分水嶺》、《空谷幽蘭》等有影響的短篇小說。 1978年調到中國鐵路文工團任創作員。發表在1980年3月號《人民文學》上的《月食》,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1年出版的長篇小說《冬天裡的春天》於1982年獲首屆茅盾文學獎。 198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出版短篇小說集《第一杯苦酒》。 李國文代表作
198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危樓紀事》獲1984 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6年調到中國作家協會,擔任《小說選刊》主編,至1989年底該刊停刊。現為中國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以及隨筆散文集:《罵人的藝術》、《淡之美》、《大雅村言》、《樓外談紅》、《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國文人的活法》、《唐朝的天空》等,作品多次獲獎。並著有《評點《三國演義》、《莎士比亞傳》等書。
Ⅹ 鐵凝1982年出版的成名作中哪篇獲得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1982年發表短篇小說《哦,香雪》
描寫一個農村少女香雪在火車站用一籃雞蛋向一個女大學生換來一隻渴望已久的鉛筆盒,表現了農村少女的純朴可親和對現代文明的嚮往,作品獲當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