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前蘇聯一篇寫孤寡老人的短篇小說。
Ⅱ 前蘇聯有哪些兒童文學作家,他們的作品是什麼
1、蘇聯作家 米?伊林 《時鍾的故事》
伊林(1895―1953),蘇聯兒童文學作家、工程師。致力於寫作通俗科學作品,如《十萬個為什麼》、《人與自然》和《改造行星》等,對前蘇聯科普文學有一定貢獻。
伊林誕生於烏克蘭。從小酷愛讀書,喜歡大自然,喜愛科學實驗。童年時期曾仔細觀察和研究螞蟻的生活情況,觀察天空和星象。這一切,為他日後用文藝的手法,詩一般的意境、創作科普作品打下了基礎。
1914年中學畢業,因成績優異獲得金質獎章。從1924年起,他還在大學念書時就開始創作科學文藝性短文。1925年畢業於列寧格勒工藝學院。1927年創作的《不夜天》是他第一部有分量的作品,一出版就受到讀者的喜愛,在這之後的30多年中,他為青少年創作了《幾點鍾》、《黑白》、《十萬個為什麼》等幾十部膾炙人口的科學文藝著作,在普及科學知識、鼓舞人們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
1953年11月15日,在莫斯科逝世,終年58歲。
2、維·比安基(1894—1959)是前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和生物學家。1924—1925年,比安基主持《新魯濱孫》雜志,在該雜志開辟描寫森林生活的專欄,這就是《森林報》的雛形。1927年,《森林報》結集出版,到1961年時已再版10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內容。比安基是俄羅斯大自然文學最知名的代表作家,被稱為"大自然文學的奠基人",著有《森林報》《山雀的日歷》等。他的作品集有《森林中的真事和傳說》(1957年),《中短篇小說集》(1959年),《短篇小說和童話集》(1960年),《森林報》(1961年出到第十版)。
3、班苔萊耶夫主要作品——
長篇小說《遼恩卡流浪記》《表》等
Ⅲ 蘇聯維塔利.比安基簡介
維塔利·瓦連季諾維奇·比安基(Виталий Валентинович Бианки,)前蘇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1894年2月11日生於彼得堡一個生物學家的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生物學家,在家裡養著許多飛禽
維塔里·瓦連季諾維奇·比安基[1]
走獸受父親及這些終日為伴的動物朋友的影響,比安基從小就熱愛大自然,他從小受家庭的熏陶,對大自然的奧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有一種探索其奧秘的強烈願望。他後來報考並升入彼得堡大學物理數學系,學習自然專業,與家庭的影響是有關的。在科學考察、旅行、狩獵及與護林員、老獵人的交往中,他留心觀察和研究自然界的各種生物,積累了豐富的素材,為以後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使筆下的生靈栩栩如生,形象逼真動人。有「發現森林第一人」「森林啞語翻譯者」的美譽。
作品:
1928年問世的《森林報》是他正式走上文學創作道路的標志。1959年6月10日,比安基在列寧格勒因病逝世,享年六十五歲。
他的創作除了《森林報》,還有作品集《森林中的真事和傳說》(1957年),《中短篇小說集》(1959年),《短篇小說和童話集》(1960年)。
Ⅳ 20世紀的前蘇聯有幾個獲得諾貝爾獎的文學家其中有幾個作家是流亡作家,代表作是什麼
1933年 蘇聯作家蒲寧因小說《舊金山來的紳士》獲諾貝爾文學獎。
1958年 蘇聯作家帕斯捷爾克因小說《日瓦戈醫生》獲諾貝爾文學獎,但其拒絕領獎。
1965年 蘇聯作家肖洛霍夫因小說《靜靜的頓河》獲諾貝爾文學獎。
蒲寧在俄羅斯革命後流亡海外,代表作《舊金山來的紳士》
蒲寧的創作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說,189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在天涯》,得到評論界的注意。早期作品主要描寫中文貴族庄園生活,批判貴族階級精神上的貧困、墮落,又為其沒落輓歌,如短篇小說《田間》(1892)、《安東諾夫卡蘋果》(1900)、《末日》等。1910年,中篇小說《鄉村》問世,標志蒲寧的創作視野有了新的變化,由狹窄的貴族庄園轉向廣闊的社會,更加關心農民和俄羅斯的命運。這部作品使他成為俄國文壇上的第一流作家。1911至1913年間,蒲寧又創作了一系列農村生活的在中短篇,如《蘇霍多爾》、《歡樂的庭院》、《蟋蟀》、《夜話》、《扎哈爾·沃羅比約夫》、《莠草》等。這些作品真實地描寫了農村的落後和黑暗,農民的愚昧無知,但情調低沉,沒有微型機,沒有希望。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寫了《弟兄們》(1914)和《來自舊金山的紳士》(1915),表現了他對資本主義現代文明的憎惡。蒲寧對十月革命過於濫用暴力不能接受,1920年起僑居法國。流亡國外以後,蒲寧的創作仍充滿活力。他創作了近200篇中、短篇小說,主要創作有關青年時代的抒情回憶錄,除了自傳體長篇小說《阿爾謝尼耶夫的一生》而外,還有將近200篇短篇小說,其中較出色的有《米佳的愛情》、《中暑》、《三個盧布》、《幽蟬的小徑》、《大烏鴉》和《巴黎》等。還著有關於列夫·托爾斯泰的哲理性文學論文《托爾斯泰的解放》(1937)。 他的散文繪聲繪影、簡練生動。他還是一位出色的修辭學家和翻譯家。
1933年蒲寧因為「繼承俄國散文文學古典的傳統,表現出精巧的藝術方法」獲諾貝爾文學獎。他的眾多的充滿矛盾的創作遺產,具有很強的美學與認識價值。1953年6月,蒲寧病逝於巴黎。
Ⅳ 原蘇聯大作家高爾基名著是什麼
1、原蘇聯大作家高爾基名著是《海燕》《母親》《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2、代表作簡介: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爾基創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詩。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前,常在海面上飛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詞含有「暴風雨的預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發展變化分成三部分,描繪了海燕面臨狂風暴雨和波濤翻騰的大海時的壯麗場景。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對海燕在暴風雨來臨之際勇敢歡樂的形象的描寫,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國革命前夕急劇發展的革命形勢,熱情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堅強無畏的戰斗精神,預言沙皇的黑暗統治必將崩潰,預示無產階級革命即將到來並必將取得勝利的前景。並且號召廣大勞動人民積極行動起來,迎接偉大的革命斗爭。
《母親》長篇小說《母親》,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作品。於1906年在美國寫成的。小說取材於1902年高爾基的家鄉諾夫戈羅德附近的索爾莫夫鎮的「五一」遊行。遊行的領導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處眾生流放。高爾基在遊行前就聽說過扎洛莫夫,遊行以後,他和繼續兒子事業的扎洛莫夫的母親安娜有了交往。《母親》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跡為基礎寫成。《母親》標志著作家思想和藝術上的成熟,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開辟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其餘兩部為《童年》、《我的大學》。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他為了生活,靠與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賣糊口,他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干過洗碗工,還做過聖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但他一有機會就閱讀大量的書籍。生活的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我的大學》是高爾基著名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三部,也是高爾基《人生三部曲》之一。其餘兩部為《童年》、《在人間》。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在生活底層與勞苦大眾的直接接觸,深入社會,接受革命者思想影響和如飢似渴地從書籍中汲取知識養料使他得以成長,從生活底層攀上文化高峰的重要條件。
3、人物簡介
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著名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他是前蘇聯下諾夫哥羅德人,俄羅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筆名「瑪克西姆·高爾基」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從此專心從事寫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4、作品
浪漫主義作品:《少女與死神》、《伊則吉爾的老婆子》、《鷹之歌》、《海燕》等,這些作品一方面反映了人民群眾對革命、自由的渴望,也表達了作者對光明未來的憧憬,特別是1901年創造的海燕形象,被認為是即將來臨的革命風暴的象徵,給人們極大鼓舞。
現實主義作品:《奧爾洛夫夫婦》、《柯諾瓦洛夫》、《淪落的人們》、《草原上》、《因為煩悶無聊》、《二十六個和一個》等,描寫了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他們的崇高品德,主要批判資產階級社會的凄慘和市儈的卑鄙齷齪,表現人民群眾在政治上的覺醒,表達他們對剝削制度的憤怒和抗議
5、人物思想
高爾基是一位畢生追求真理和世界文化進步的偉大作家。對俄羅斯本民族歷史的熟知,對人類文化成果的了解,使他清楚地看到了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可以說,他是歐洲先進思想文化的崇拜者。他在談及普希金與果戈理的關系時所說的一段話,頗能說明這一點。他說:俄國比別的國家更多生活在宗教及神學教育的重壓之下。這說明了為什麼只有當歐洲式的人物普希金———個熟知本國的過去、但並末受其毒害的人,指導著果戈理的意志和想像的時候.果戈理才是健康的、積極的。高爾基對於俄羅斯傳統文化的弊端,對於歐洲文化、特別是歐洲現代文化的優越性是有深刻洞察的。
在作為人道主義者的高爾基的心目中,「東方」和中國是在兩個不同的層面上被看待的。在文化形態、文化發展史的層面上.「西方」是與現代大工業、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的思想文化相聯系的.它具有很多積極的、進步的因素;而「東方」則與落後的亞紉亞生產方式、偏低的科學技術水平、保守的思想文化相聯系,帶有一系列消極的、停滯的特徵。正是在這一層面上,高爾基在他的大量作品和論著中,對東方文化。(包括俄羅斯文化中的「東方因素」、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落後面)作出了痛切的批判。在國家和民族的關系、二十世紀人類生活現實的層面上,「西方」又往往是和干涉、入侵、顛覆、霸權、掠奪等行為相聯系的。東方」和中國則成為所有這些反人道行徑的受害者。從這一層面上看。高爾基的筆端又傾注了對作為被欺凌、被損害者的「東方」和中國的真摯同情。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這位曾兩度邀請契訶夫一起來中國;卻終於未能成行的俄羅斯作家,都顯示出對於中國的深切的人文關懷。
高爾基是一個從社會底層奮鬥起來的作家形象,他一生都在為俄羅斯人民的幸福和利益而奮斗,卻堅決反對布爾什維克黨領導人民用暴力奪取政權,反對在革命勝利之後蘇維埃政權以粗暴方式進行文化革命。發生在高爾基身上的現象和因惑是由高爾基本身的性格和價值觀念造成的,是高爾基人道主義理想和那個時代間的現實差距造成的。
十月革命後。特別是新經濟政策時期的高爾基本人也像其他的舊俄知識分子一樣經歷了政治上轉向和在新社會中的定位的痛苦過程。在此期間,高爾基出於俄國知識分子的良心和良知。既與新政權合作又與其抗爭,試圖維護自身和知識分子的精神世界和實際地位。同時他也不得不隨波遠流,在主觀上力求自己適應急遭的社會變革和政治運動,甚至違心地說出許多「極合時宜的話」,做出一些「極合時宜的事」。
Ⅵ 求有關於前蘇聯作家西蒙諾夫的故事與名言。
一。關於軍事方面
他上幼兒園時,幼兒園的不遠處有一個飛機場。當時,對幼年的西蒙諾夫來說,每天最快樂的事情,就是仰望長空,好奇地看著各種各樣的飛機起起落落。從那時起,他就對航空充滿嚮往,夢想自己有朝一日能設計飛機。8歲時,西蒙諾夫加入了學校的航空興趣小組,15歲時被任命為少年宮航模室主任。西蒙諾夫本想中學畢業後報考著名的航空學校,但由於弟弟不幸在一次空難中喪生,悲痛不已的家人堅決拒絕了他的要求。西蒙諾夫最後選擇了新切爾卡斯克工學院,因為他聽說那裡要成立航空航天系,但後來一直沒能成立。
五年級時,西蒙諾夫決定申請轉學到莫斯科航天研究所,但被該所拒絕。經過不懈努力,他轉到了喀山航空學院,並在那裡開始了飛機設計的第一步。1953年,他聯合志趣相投的同學創建了大學生滑翔機設計局,並研製出了當時居世界領先水平的金屬結構滑翔機。西蒙諾夫名聲大噪,也引起了蘇共中央的注意。1959年,蘇共中央決定在大學生滑翔機設計局的基礎上成立國家滑翔機設計局。
1970年,西蒙諾夫被任命為莫斯科庫倫機器製造廠副總設計師,接受著名飛機設計師蘇霍伊的領導。上任伊始,他就主持了蘇—24轟炸機的試飛工作。西蒙諾夫再一次表現突出,為蘇霍伊提供了最詳盡的分析報告,也為新一代戰斗機的上馬立下了汗馬功勞。1975年9月15日,西蒙諾夫擔任總設計師,主持新型戰斗機的研製工作。這為他後來成為一代飛行器設計大師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關於文學方面
1934年開始寫作。1938年畢業於高爾基文學院。曾任《文學報》、《新世界》等報刊主編、蘇聯作協副總書記和書記處書記等職。1939年任《紅星報》軍事記者後,一直從事戰爭題材的創作。他的創作面很廣:詩歌、戲劇、小說、隨筆、評論都有建樹。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譯成了中文,如:《我城一少年》、《俄羅斯問題》、《俄羅斯人》、《在布拉格栗樹下》、《異邦暗影》、《日日夜夜》、《祖國炊煙》、《戰斗的中國》、《生者與死者》、《軍人不是天生的》、《最後一個夏天》、《等著我吧......》、《友與敵》等。1949年10月他曾作為副團長率領蘇聯文化代表團來我國訪問,11月初曾來武漢參加慶祝十月革命節和中蘇友協武漢分會成立大會。西蒙諾夫曾任蘇共中央候補委員和蘇聯中央監察委員。他被授予「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並獲得一枚列寧勛章。
3.名言
有一種人,他為了擺脫內心的激動狀態,自己常常需要說話和愛聽別人說話。
Ⅶ 俄羅斯的著名作家有那些
1、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1818年-1883年),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處女地》,中篇小說《阿霞》、《初戀》等。
2、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
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19世紀中期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思想家,哲學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5、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
亞歷山大·謝爾蓋耶維奇·普希金(1799年6月6日[1]—1837年2月10日),是俄羅斯著名文學家、詩人、小說家,現代俄國文學的創始人,19世紀俄羅斯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
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被譽為「俄羅斯文學之父」、「俄羅斯詩歌的太陽」,「青銅騎士」。
Ⅷ 求蘇聯短篇小說名
《永不掉隊》《一千零一夜》《禍起蕭牆》《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海底兩萬里》
Ⅸ 俄國作家有哪些
1、克雷洛夫——使寓言突破道德訓誡界限的「反叛者」
克雷洛夫是俄國著名的寓言作家,詩人,與伊索和拉·封丹齊名。他通過將寓言內容與現實緊密聯系和自己幽默而朴實的語言風格使寓言突破了道德訓誡的界限,成為了諷刺的利器。他通過寓言這一體裁將俄羅斯民間的生動朴實的語言引入俄羅斯文學,為俄羅斯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
代表作:《大炮和風帆》、《剃刀》、《鷹與雞》
2、亞歷山大·普希金——「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亞歷山大·普希金是19世紀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主要代表,同時也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現代標准俄語的創始人。他創立了俄國民族文學和文學語言,在詩歌、小說、戲劇乃至童話等文學各個領域都給俄羅斯文學創立了典範,被譽為「一切開端的開端」、「俄羅斯詩歌的太陽」。
代表作:《上尉的女兒》、《葉甫蓋尼奧涅金》
有人將上世紀80年代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在那個文化全面復甦、新思潮風起雲涌的年月,普希金給予我們的遠不是幾首歌詠愛情與友誼的詩篇的熏染,關於自由、關於正義、關於理想、關於生活,我們都能從他那真摯飽滿、激情四射的歌唱中得到最形象、最動人的答案。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普希金是一段揮之不去的美好的集體記憶,是一筆無法割捨的精神財富。

3、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里-亞諾夫斯基——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
尼古萊·瓦西里耶維奇·果戈里-亞諾夫斯基筆名果戈里,是俄國偉大的批判主義作家,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開創了一個新的流派——自然派,即以批判的態度對俄國專制農奴制度現實進行直接反映的一派作家。他善於描繪生活,將現實和幻想結合,具有諷刺性的幽默,是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代表作:《死魂靈》、《欽差大臣》
《死魂靈》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發展的基石,也是果戈理的現實主義創作發展的頂峰。別林斯基高度贊揚它是「俄國文壇上劃時代的巨著」,是一部「高出於
俄國文學過去以及現在所有作品之上的」,「既是民族的,同時又是高度藝術的作品。」
4、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世界文學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是繼普希金之後俄國又一位偉大詩人。他不僅是俄國文學史上,而且是世界文學史上最神秘的人物之一。萊蒙托夫鮮有直接意義上的政治抒情詩;社會政治課題通常融人到他的哲學和精神思考體系中。這在萊蒙托夫19世紀30年代初創作的詩歌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代表作:《大貴族奧爾沙》《詩人之死》《當代英雄》(長篇小說)
翻譯家高莽曾在他的《萊蒙托夫的南方之戀》中表示,米哈伊爾·萊蒙托夫是位英才。他那璀璨多彩但又短暫坎坷的一生,他那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孤傲性格與作風,他所從事的各類文藝創作,都曾引起我的好奇與嚮往。
5、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現實主義藝術大師」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是19世紀俄國有世界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和「現實主義作家」,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和劇作家,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而且善於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朴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代表作:《羅亭》、《貴族之家》、《前夜》、《父與子》
解放軍出版社昆侖圖書編輯部主任張良村曾如此評價他的作品:屠格涅夫的作品真實地反映了俄國當時的時代變革,他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和矛盾的世界觀也在作品中有所表現。他同情衰亡中的貴族階級,而他的理智卻又使他展示了平民的勝利。
6、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之一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他和托爾斯泰、屠格涅夫並稱為俄羅斯文學「三巨頭」,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代表作:《女房東》、《地下室手記》、《罪與罰》、《賭徒》等
陀思妥耶夫斯基並非開創心理敘事的鼻祖,但他絕對是發展心理和意識描寫的一代宗師。高爾基說過:「就表現力來說,他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亞可以同他媲美。」北京大學教授,翻譯家臧仲倫曾如此評價他的作品:他所有的中篇和長篇小說,都是一道傾瀉他的親身感受的火熱的河流。這是他的靈魂奧秘的連續的獨白。這是披肝瀝膽的熱烈的渴望。
Ⅹ 一個前蘇聯短篇小說主人公是個窮公務員大衣久了薄了 做了個新大衣穿出去的第一天被人搶瞭然後傷心死了
果戈里《外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