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地藏王菩薩的故事
1、在過去無量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親生前喜歡吃魚子,造了極多的殺生業。光目女知道母親死後會墮落到惡道中,於是請阿羅漢入定觀看,見母親果然在地獄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誠敬供養。
後來其母投生光目女家,為奴婢之子,出生未滿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為下賤人,而在十三歲將短命而終並再受苦報,原因是殺害和毀罵二業。於是光目立誓救拔未來一切罪苦眾生,而光目之母也終得舍離苦報。
2、又在過去久遠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大長者子。當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庄嚴,心生恭敬,便請問佛因作了怎樣的行願,而得這樣的庄嚴相。佛回答說,得這樣的庄嚴相,應當久遠濟度一切苦惱眾生。於是長者子立下大願,要在今日到未來劫,度脫一切苦惱眾生出離苦海,然後自己才成就佛果。
3、又在過去無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佛出家前是一個小國國王,他和一個鄰國國王為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的造惡眾生,他們共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後度化所有罪苦眾生。一王發願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發願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最後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薩。

(1)有聲小說地藏王菩薩的故事擴展閱讀: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
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唐朝來華求法的地藏比丘被認為是地藏菩薩的化身。這位出身新羅王族的僧人所在的安徽九華山也被視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並因此成為了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千百年來香火鼎盛。
❷ 我在聽地藏王菩薩贊這首佛曲時竟然渾身一顫 接著就哭了 是不是和地藏王菩薩有緣啊 望指教
樓主善根很強,與佛教也很有淵源,有人認為佛家就是燒香磕頭,那隻是迷信,真正的佛教是給人正確地人生觀,世界觀,博大精深,涵蓋萬像,輪回為人不容易,聞得佛法更是福德,望你千萬珍惜,建議你看下了凡四訓,
❸ 求一本小說 主角是地藏王轉世 裡面有白骨菩薩 結局好像是因果出來了 因果是一隻猴子 時間太長記不清了
巫九寫的,百鬼夜行,
❹ 請給我說說地藏王菩薩的故事。好嗎
本生事跡
關於地藏菩薩本生事跡,大乘佛經里有詳細記載:
(一)過去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地藏菩薩那時為婆羅門女,其母悅帝利不信三寶,修習邪道,死後墮入地獄受苦。此女賣掉家宅財產,廣求香華,於佛塔寺,大興供養。以至誠恭敬,摒息雜念,一心稱念佛號。其母承女孝順,為作功德,離獄生天。
(二)地藏菩薩於過去無量劫中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魚子,犯殺生罪極重。光目女知母死後必墮惡道,請阿羅漢入定觀察,果意其母在地獄中,受大苦難。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養,以誠孝的力量,拔救母親離地獄苦。
這兩個事跡,說明地藏菩薩提倡孝道,重視超度救濟父母。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父母還健在的時候,作子女的要竭盡孝道。對父母除衣食供養,老病侍奉外,最根本的是勸說父母,尊敬三寶,深信因果,止惡行善,具足正見。中國人特重孝道,其慎終追遠的精神,與地藏法門有所吻合。所以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不無道理。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法會,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會,在我國各地廣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門與中國孝道結合得很好,所以明朝的紫柏、蓮池、憨山、澫益四大師和先師圓瑛大師,都特別推崇地藏菩薩。其意趣所在,是將佛教的度亡與中國儒家的孝道揉合一起,使佛教進一步與中國社會相適應。
(三)在過去久遠不可說劫前,地藏菩薩曾為大長者子。彼時有佛名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庄嚴。心生敬慕。問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為當久度一切苦惱眾生。長者子遂發願,我今盡未來劫,為一切苦惱眾生,悉令解脫,我方成佛。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嚴,具足萬行的體現。地藏菩薩於久遠劫前行菩薩道,說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薩,為度眾生,故於穢土,現聲聞身。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相貌長得好壞,是其思想與行為如何的集中表現。今人不察,不在行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採取整容,打扮的辦法,結果是適得其反。師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答復地藏菩薩的話:「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的話,是發人深省的。
(四)過去無量劫前,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一王發願: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願:若不先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惱,令其實樂,得至菩提,絕不成佛。此即地藏菩薩是。
這個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薩的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度眾生的特點:那裡最艱苦,就到那裡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艱苦的地方,當然是地獄。所以地藏菩薩的工作對象,是在地獄里度極重罪的眾生,那些惡貫滿盈的眾生,只要改惡從善,至心誦念地藏菩薩聖號,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獄相,隱而不現。醫生治病,要注意防與治相結合,地藏菩薩度眾生也是如此。對已墮地獄的,令其離獄。但工作的重點,還是放在末墮地獄的眾生身上,如何令其護持善根,永遠不造墮地獄的惡業。在《十輪經》卷三,介紹有四類十一種罪,能使人墮入地獄。(一)五無間罪:①殺父,②殺母,③殺阿羅漢,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無間四根本罪:①殺、②盜、③淫、④妄語。(三)謗正法。(四)疑三寶。若人犯上述十一種罪中的任何一種,必墮無間獄中。地藏菩薩向人們廣泛宣傳這十一種罪是墮地獄的種子和因緣。使人們認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特別要認清墮地獄的極惡業,才能避惡趨善。不造此類的惡業,就不受惡報,免墮地獄。
❺ 主角叫吾色的,他的武器就是金嗩吶,他能下地獄找地藏菩薩。一本有聲小說請問高手誰知道
都市無敵醫聖
作者:浮生01
小 類:現代修真
簡介:普通學生李天辰,意外獲得先祖李神醫傳版承,從此憑借通天權醫術,一朝翻身,腳踩囂張惡勢力,打臉各牛逼二代,引來鄰家小蘿莉投懷送抱、校花倒追、美女老師青睞……當各式美女接踵而至,他才發現,原來做個逍遙神醫居然有這么多福利。......
❻ 地藏菩薩的故事
地藏菩薩
中文名稱: 地藏菩薩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有一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在地獄受苦,遂變賣家宅,獻錢財供養於佛寺。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引,夢游地獄,見鬼王無毒,求得母親得脫地獄,婆羅門女醒來方知夢游,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者,即地藏菩薩是。」就是說地藏前世的身世為求母得脫地獄的婆羅門女。
又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說,地藏菩薩曾受釋迦佛的囑托,要在釋迦滅度後、彌勒佛降誕前的無佛之世留住世間,教化眾生,度脫沉淪於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諸道中的眾生。而且他發誓「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有情眾生只要念誦其名號,禮拜供奉其像,就能得到無量功德的救濟。
相傳安徽九華山是地藏菩薩的說法道場。據說唐代有新羅國僧人金喬覺泛舟渡海,來到中國。見九華山峰巒疊起,是修道的好去處,於是在山中擇地而居,潛心修行。據說他那時雖已六十歲,但身體異常健壯,「項聳奇骨,軀長七尺,而力倍百夫」(唐費冠卿《九華山化城寺記》)。他選擇了東崖岩石,終日坐禪誦經,後被山民諸葛節發現,民眾大為感動。其事跡傳開後,得到本地閔姓山主等人的捐助,於是建寺廟,辟道場。金喬覺去世後,葬於神光嶺的月身寶殿,俗稱「肉身塔」。據《宋高僧傳》、《重僧搜神記》等稱,金喬覺「趺坐函中,遂沒為地藏王」,過了三載,「開函視之,顏色如生,舁之,骨節俱動,若撼金鎖焉,隨(遂)名金地藏」。因其生前篤信地藏菩薩,而且傳說其容貌酷似地藏瑞相,人們便認定他是地藏菩薩轉世。九華山也就被認為是地藏菩薩道場。而對地藏菩薩的信仰,在民間也越益流行。每年農歷七月三十日,即傳說的地藏菩薩誕辰之日,各地前來九華山朝拜的信徒絡繹不絕
地藏比丘其人其事
地藏(公元630——729年),生於新羅國王族,俗姓金,號喬覺。生而相貌奇特,頂骨聳出特高。臂力甚大,可敵十人。為人心地慈善,穎悟異常,嘗自誨曰:「六籍寰中,三清術內,唯第一義,與方寸合。」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喬覺時年二十四歲,出家剃發為僧,唐代的中國佛教,如日麗中天,吸引了一些日本、新羅、高麗、百濟等國的僧人來華求法。地藏出家後,即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至安徽省池州府青陽縣九華山。
具體的請看http://ke..com/view/15971.htm
根據以上資料,我認為事情是這樣的,在唐朝以前很久就有地藏菩薩,到了唐朝的時候出了叫比丘的人被人們認為是地藏菩薩的轉世。你研究下,看是不
❼ 地藏王菩薩的真實事跡
地藏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地藏菩薩(梵語:Ksitigarbha),因其「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秘藏」,所以得名。佛典載,地藏菩薩在過去世中,曾經幾度救出自己在地獄受苦的母親;並在久遠劫以來就不斷發願要救度一切罪苦眾生尤其是地獄眾生。所以這位菩薩同時以「大孝」和「大願」的德業被佛教廣為弘傳。也因此被普遍尊稱為「大願地藏王菩薩」,並且成為了漢傳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
事跡
①地藏菩薩在過去無量劫前,曾是一婆羅門女,她的母親不信三寶而行邪道,死後墮入地獄。 婆羅門女知道母親的必然果報,故變賣家產為母布施修福。她掛心母親的處境,如果佛還住世便可向佛詢問,而當時的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早已入滅。在極悲痛時,婆羅門女受到一個聲音指點,讓她一心稱念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名號。婆羅門女至誠恭敬一心念佛,不久便以念佛力,在定境中來到地獄,向鬼王詢問母親狀況。鬼王告知,因為她布施供養和念佛的功德,亡母和其他地獄罪人,已脫離地獄苦而投生天道。婆羅門女便在佛像前立下誓願,要度脫罪苦的眾生。
②又在過去無量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名叫光目的孝女。光目女的母親生前喜歡吃魚子,造了極多的殺生業。光目女知道母親死後會墮落到惡道中,於是請阿羅漢入定觀看,見母親果然在地獄中受苦。光目女一心念佛,以佛像誠敬供養。後來其母投生光目女家,為奴婢之子,出生未滿三天便告知:自己蒙光目救度投生為下賤人,而在十三歲將短命而終並再受苦報,原因是殺害和毀罵二業。於是光目立誓救拔未來一切罪苦眾生,而光目之母也終得舍離苦報。
③又在過去久遠劫前,地藏菩薩曾是大長者子。當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庄嚴,心生恭敬,便請問佛因作了怎樣的行願,而得這樣的庄嚴相。佛回答說,得這樣的庄嚴相,應當久遠濟度一切苦惱眾生。於是長者子立下大願,要在今日到未來劫,度脫一切苦惱眾生出離苦海,然後自己才成就佛果。
④又在過去無量劫前,有佛名一切智成就如來,住世六萬劫。這位佛出家前是一個小國國王,他和一個鄰國國王為友,同行十善利益眾生。為救度鄰國的造惡眾生,他們共同發願。一王發願早成佛道,後度化所有罪苦眾生。一王發願如果不先度完罪苦眾生,讓他們得安樂成就菩提,自己絕不成佛。發願先成佛道的是一切智成就如來,發願最後成佛的是地藏王菩薩。

❽ 有一個網路玄幻小說,裡面講的男主角跟地藏王菩薩轉世的一些愛情啊,玄幻的故事,那小說叫什麼來著
我的左眼是陰陽眼,主角叫白無常,是固倫和孝的轉世,青冥是地藏王菩薩的轉世。
第二部叫我的陰陽招魂燈,主角叫李慕白,是太上老君的弟子玄都轉世,青冥和白無常也有出場。
❾ 地藏王的故事
地藏菩薩,梵名乞叉底鵮沙(Ksitigarbha)。據《地藏十輪經》講,由於此菩薩
「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所以稱為地藏。 其道場在安徽省池州
市九華山,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
據《地藏菩薩本願經》講,有一婆羅門女,「其母信邪,常輕三寶」,不久
命終,「魂神墮在無間地獄」。婆羅門女知母在地獄受苦,遂變賣家宅,獻錢財
供養於佛寺。後受覺華定自在王如來指引,夢游地獄,見鬼王無毒,求得母親得
脫地獄,婆羅門女醒來方知夢游,便在自在王如來像前立弘誓願:「願我盡未來
劫,應有罪苦眾生,廣設方便,使令解脫。」釋迦佛告訴文殊說:「婆羅門女
者,即地藏菩薩是。」就是說,地藏前世曾為求母得脫地獄的婆羅門女。
關於地藏菩薩本生事跡,大乘佛經里有諸多詳細記載:
(一)過去不可思議阿僧只劫,有佛號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地藏菩薩那時為婆羅門女,其母悅帝利不信三寶,修習邪道,死後墮入地獄受苦。此婆羅門女賣掉家宅財產,廣求香華,於佛塔寺,大興供養。以至誠恭敬,摒息雜念,一心稱念佛號。其母承孝順女所作功德,得以離地獄而生天。
(二)地藏菩薩於過去無量劫前,曾為孝女,名曰光目,其母生前喜食魚子,犯極多殺生罪。光目女知母死後必墮惡道,請阿羅漢入定觀察,果然其母在地獄中,受大苦難。光目女一心念佛,恭敬供養,以誠孝心,拔救母親離地獄苦。
這兩個事跡,說明地藏菩薩廣行孝道,重視超度、救濟父母。當然更為重要的是,當父母仍健在之時,作為子女要竭盡孝道。對父母除衣食供養,老病侍奉外,更重要的是勸說父母尊敬三寶、深信因果、止惡行善、具足正見。中國人特重孝道,其慎終追遠的精神,與地藏法門完全吻合。所以地藏菩薩在中國,受到人們普遍的尊敬,這是不無道理的。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法會,七月三十日的地藏法會,在我國各地廣泛流行的原因,是地藏法門與中國孝道緊密結合,所以明朝的紫柏、蓮池、憨山、澫益四位大師和近代圓瑛大師,都特別推崇地藏菩薩。其意趣所在,是將佛教的超度與儒家的孝道結合起來,使佛教進一步服務於中國社會。
(三)在過去久遠不可說劫前,地藏菩薩曾為大長者子。彼時有佛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長者子見佛相好庄嚴。心生敬慕。問佛作何行願。而得此相?佛答:欲得此相,為當久遠濟度一切苦惱眾生。是長者子遂發大願,我從今日至未來劫,悉令一切苦惱眾生脫離苦海,然後我方成就佛果。
佛的相好,是功德庄嚴、具足萬行的體現。地藏菩薩於久遠劫前行菩薩道,說明他是果位很高的大菩薩,為度眾生,故於穢土,現聲聞身。這個故事告訴人們,一個人相貌長得好壞,是其思想與行為如何的集中表現。今人不察,不在行為美、思想美上狠下功夫,而是採取整容、打扮的辦法,結果是適得其反。獅子奮迅具足萬行如來答復地藏菩薩的話:「欲證此身,當須久遠度脫一切受苦眾生」的話,是發人深省的。
(四)過去無量劫前,有佛號一切智成就如來,未出家時,為小國王,與鄰國王為友,同行十善,饒益眾生。一王發願:早成佛道,普度群生,此即一切智成就如來。一王發願:若不先度一切眾生,脫離苦惱,令其歡樂,得至菩提,絕不成佛。此即是地藏菩薩。
這個故事反映了地藏菩薩的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地藏菩薩度眾生的特點:那裡最艱苦,就到那裡去。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最艱苦的地方,當然是地獄。所以地藏菩薩的工作對象,是在地獄里度極重罪的眾生,那些惡貫滿盈的眾生,只要改惡從善,至心誦念地藏菩薩聖號,可以解除一切苦厄,使地獄相,隱而不現。醫生治病,要注意防與治相結合,地藏菩薩度眾生也是如此。對已墮地獄的,令其離獄。但工作的重點,還是放在未墮地獄的眾生身上,如何令其護持善根,永遠不造墮地獄的惡業。在《十輪經》卷三,介紹有四類十一種罪,能使人墮入地獄。(一)五無間罪:①殺父,②殺母,③殺阿羅漢,④出佛身血,⑤破和合僧。(二)造五無間四根本罪:①殺、②盜、③淫、④妄語。(三)謗正法。(四)疑三寶。若人犯上述十一種罪中的任何一種,必墮無間獄中。地藏菩薩向人們廣泛宣傳,這十一種罪是墮地獄的種子和因緣。使人們認清什麼是善,什麼是惡,特別要認清墮地獄的極惡業,才能避惡趨善。不造此類的惡業,就不受惡報,免墮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