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莫言的人物經歷
1976年,莫言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歷任班長、保密員、圖書管理員、教員、幹事等職。在部隊擔任圖書管理員的四年時間里,莫言閱讀了大量的文學書籍,將圖書館里1000多冊文學書籍全部看過。他也看過不少哲學和歷史書籍,包括黑格爾的《邏輯學》、馬克思的《資本論》等。
1981年5月,莫言的小說《春夜雨霏霏》發表在河北保定的文學雙月刊《蓮池》上,成為莫言公開發表的第一篇小說。
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
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
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
2013年,擔任網路文學大學名譽校長。2014年,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2016年,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
2017年,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短篇小說獎。2019年,創作的《等待摩西》獲得第15屆十月文學獎短篇小說獎。

(1)第二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一些獲獎記錄:
1、2012 ,諾貝爾文學獎(獲獎)
2、2011,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蛙》(獲獎)
3、 2011,韓國萬海文學獎(獲獎)
4、2008,第二屆 紅樓夢獎《生死疲勞》(獲獎)
5、2008,第一屆 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生死疲勞》(獲獎)
6、2006,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獲獎)
7、2005,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獲獎)
8、200,第一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月光斬》(獲獎)
9、 2004,第二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四十一炮》(獲獎)
10、 2004,第五屆茅台杯·人民文學獎《月光斬》(獲獎)
⑵ 莫言還得過什麼獎
1、2012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2011獲得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3、2011獲得韓國萬海文學獎。
4、2008獲得紅樓夢獎。
5、2008獲得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6、2006獲得日本福岡亞洲文化獎。
7、2005獲得義大利諾尼諾國際文學獎。
8、2005獲得蒲松齡短篇小說獎。

(2)第二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文學多半會偏於理想性與浪漫主義,包括文學作品裡的那些窮愁潦倒自嘲解構之語,正是出自敏感與激情的發揚。文學憤青多於別的行業的憤青,也往往是想得越高,火氣就越大的表現。文學不但反映與關心形而下,也硬是帶著某種虔敬的情懷直沖霄漢,直奔終極與形而上。
文學家則是人子。雅與俗、闊與窄、高與卑、清與濁,往往兼備,未能全然脫俗免俗。當然不同的作家,良莠不一,相互格調相差甚遠。
某個或一些關心文學、或熱愛迷戀文學的人,一些有一些權威與實力的團體,主持了文學獎的運轉。如果主持評獎的人士確有較高的鑒賞判斷能力與對於文學藝術的敬畏與忠誠,這樣的文學獎,有可能使得萬眾矚目,更使得一些作家心潮澎湃。
大體上文學獎與文學家的關系可以分為五種。
第一,其作品並不理想,但沾了獲獎的光,立馬青雲直上,他(或她,下同)是預支或超支了該獎項的權威與影響。
第二,他的作品極佳。不給他評獎,文學獎項的損失遠遠多於文學家個人的損失。例如托爾斯泰,他沒有獲過國際知名的大獎,受損失的不像是他本人。
第三,他已經大放光芒,由於獲獎,本人是錦上添花,獎項是咸與榮焉。
第四,獲獎者尚未被受眾充分認識,評獎人慧眼早識,證明了該獎項的偉大超前,近乎文學伯樂。某人獲獎了,本地域人們不知其為何許人,這樣的事屢見不鮮。
第五,大致作品也還不錯,公眾基本認同,類似的作者也並不乏人,但得了獎啦,好事,算是順理成章,也算幸運之極。
⑶ 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作品是什麼
莫言獲得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作品是長篇小說《蛙》。
主要內容:
這部小說以中華人民共和國近60年波瀾起伏的農村生育史為背景,真實地反映了計劃生育國策當年在高密東北鄉的艱難推行過程;通過講述從事婦產科工作50多年的鄉村女醫生萬心的人生經歷。
在形象描述國家為了控制人口劇烈增長實施計劃生育國策所走過的艱巨而復雜的歷史過程的同時,成功塑造了一個生動鮮明、感人至深的農村婦科醫生形象。
並結合計劃生育過程中的復雜現象,剖析了以敘述人蝌蚪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卑微、尷尬、糾結、矛盾的精神世界。
全書由4封長信和一部9幕話劇組成,秉承了作者鄉土文學的一貫風格,結構新穎,節奏鮮明,筆觸細膩,文字朴實,富有意味和張力。

(3)第二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2012年10月11日,北京時間晚上七點,瑞典文學院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瑞典文學院當天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
「從歷史和社會的視角,莫言用現實和夢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令人聯想的感觀世界。」莫言因此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瑞典漢學家馬悅然說,莫言是一位很好的作家,他的作品十分有想像力和幽默感,他很善於講故事。莫言獲獎將會進一步把中國文學介紹給世界。
莫言直言,在他的創作過程中,兩位大師給了他重要啟發,但他最終發現風格不符還是選擇了「逃離」。
「我必須承認,在創建我的文學領地「高密東北鄉」的過程中,美國的威廉·福克納和哥倫比亞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給了我重要啟發。
人物介紹: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東北鄉文化發展區大欄平安村,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亦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
1981年開始發表作品《春夜雨霏霏》,1984年因《透明的紅蘿卜》而一舉成名。1986年,在《人民文學》雜志發表中篇小說《紅高粱家族》引起文壇極大轟動。
1987年擔任電影《紅高粱》編劇,該片獲得了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2011年憑借小說《蛙》獲得茅盾文學獎。
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通過幻覺現實主義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2013年擔任網路文學大學名譽校長。
2014年12月,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2017年11月,莫言獲香港浸會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
同年12月,憑借作品《天下太平》,獲「2017汪曾祺華語小說獎」中的短篇小說獎。莫言因一系列鄉土作品充滿「懷鄉」「怨鄉」的復雜情感,被稱為「尋根文學」作家。
⑷ 莫言是在哪一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一、莫言是在19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
二、莫言簡介:

莫言(本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省高密市,中國當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憑借作品《蛙》獲得茅盾文學獎。瑞典文學院2012年10月11日宣布,將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中國作家莫言,認為中國作家莫言的「魔幻現實主義融合了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將會進一步把中國文學介紹給世界。
⑸ 莫言的資料,獲獎文章
1、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生,祖籍山東高密,是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籍作家。他自1980年代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復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2000年,莫言的《紅高粱》入選《亞洲周刊》評選的「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2005年《檀香刑》全票入圍茅盾文學獎初選。2011年莫言榮獲茅盾文學獎。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3年10月30日,中國首家培養網路文學原創作者的公益性大學「網路文學大學」開學,莫言擔任該校的名譽校長。2014年12月,莫言先後獲頒香港中文大學、澳門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據不完全統計,莫言的作品目前至少已經被翻譯成40種語言。
2、獲獎文章:
2011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蛙》
2008 第二屆 紅樓夢獎 《生死疲勞》
2008 第一屆 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 《生死疲勞》
2005 第一屆[20] 蒲松齡短篇小說獎 《月光斬》
2004 第二屆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傑出成就獎 《四十一炮》
2004 第五屆[21] 茅台杯·人民文學獎 《月光斬》
2003 第一屆 鼎鈞雙年文學獎 《檀香刑》
2001 法國儒爾·巴泰庸外國文學獎 《酒國》
2000 第八屆《小說月報》百花獎 《牛》
1997 大家·紅河文學獎 《豐乳肥臀》
1988 台灣聯合報文學獎 《白狗鞦韆架》
1987 第四屆全國中篇小說獎 《紅高粱》
⑹ 蒲松齡的頒獎詞
蒲松齡頒獎詞:簡陋聊齋中,看盡人間冷暖,探盡官場黑暗。在幽冥世界中與內花妖狐魅交談,在文房四室里將魑容魅魍魎展現人鬼相雜,幽明相間中,你發現鬼怪的可愛,你驚異封建社會的黑暗你揮筆間,握起了一把利劍,劈開封建思想的虛偽。
蒲松齡(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自稱異史氏。濟南府淄川(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傑出文學家,優秀短篇小說家。

(6)第二屆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蒲松齡中國清初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作者。除《聊齋志異》外,蒲松齡還有大量詩文、戲劇、俚曲以及有關農業、醫葯方面的著述存世,總近200萬言。蒲松齡生前,《聊齋志異》刊行後,遂風行天下。
在其後一個時期里,仿效之作叢出,造成了志怪傳奇類小說的再度繁榮。許多篇章不斷被改編為戲曲、電影、電視劇,影響是深遠的。《聊齋志異》還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齡為中國、為世界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⑺ 國內著名的文學獎項有哪些
1、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命名的文學獎,1982年茅盾先生把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給了作協,為得就是能夠鼓勵長篇小說的創作,於是這個獎,也就便以茅盾命名。
【獲獎作品】
《將軍吟》 莫應豐 著
《將軍吟》圍繞空軍某兵團司令員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經歷,通過對三個將軍不同命運的描述,控訴了林彪、「四人幫」的罪行,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極其復雜的、尖銳的矛盾斗爭,全盤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運動,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2、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這個獎不同與茅盾文學獎獎,它主要是獎勵在北京創作的作家,別的地方的作家,即使是寫得再好,那麼也是不能夠參評,所以這個獎,還是有著某種局限性。
【獲獎作品】
《蒙面之城》 寧肯 著
《蒙面之城》描寫青年馬格在北京、秦嶺、西藏、深圳的流浪之旅。作者從流浪之旅中演繹了馬格內心的迷茫以及他與現實社會的沖突。

5、莊重文文學獎
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現每兩年頒發一次。
【獲獎作品】
《我愛小丸子》潘向黎 著
本書由擅長寫故事的年輕作家潘向黎寫的中篇小說。她是屬於婉約唯美一派。有著一份中國式的清淡。在她所營造的悠遠輕渺的意境里,漂浮著的是現代人的迷惘,那是屬於潘向黎特有的既傳統又現代的文字氛圍。
⑻ 阿乙的榮譽
2010年:《人民文學》中篇小說獎。2011年:鳳凰網年度十大好書獎(《寡人》)、《人民文學》年度青年作家獎;2012年:《南方日報》中國文學現場2月月度作家、《人民文學》「未來大家TOP20」、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最具潛力新人獎、《聯合文學》20位40歲以下華文作家、《東方早報》文化中國年度人物、《南方人物周刊》青年領袖獎、蒲松齡短篇小說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小說選刊》雙年獎,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
阿乙筆下的鄉鎮、小城以及人物,常給人一種似幻似真的感覺,堪稱為有靈魂的小說,在當下的國內文學作品中比較罕見。當過警察的阿乙,對底層人物生活的描寫有著深刻的理解與把握。阿乙喜歡稱自己為「一個講述犯罪故事的作家」,而不是「偵探驚險小說家」,他對罪犯的思想更感興趣,「絕大多數犯罪都是意外」。
2008年,命運開始垂青他了,bullogger網頁的創始人羅永浩向出版商推薦了阿乙,然後《灰故事》就出版了,很快,他的短篇小說也被頗有影響力的《人民文學》出版,盡管只印刷了4000本,但是阿乙知道他的夢想逐漸開始變成現實了。
北京磨鐵圖書有限公司總裁沈浩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非常欣賞阿乙,認為他的小說集《鳥,看見了我》是本「純粹的文學集」。盡管當時他僅是《體育畫報》的一個普通編輯,但是沈浩波還是簽下了他。第二本小說集《鳥,看見我了》的出版,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好評,讓阿乙第一次有了「當作家」的感覺。
在第二本書出版前夕,阿乙向詩人北島寫了封郵件,希望小說能得到他的推薦,不久北島回信了,並給予了熱情洋溢的評價。他說,從《灰故事》開始,他就開始關注阿乙,而《鳥,看見我了》的進步是如此明顯。北島稱贊阿乙是「近年來最優秀的漢語小說家之一,對寫作有著和對生命同樣的忠實與熱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