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白鹿原》小說中有沒有華陰老腔的描寫
華陰老腔系明末清初,以陝西省華陰縣市,久為華陰縣泉店村張家戶族的家族戲(只傳本姓本族,不傳外人)。其聲腔具有剛直高亢、磅礴豪邁的氣魄,聽起來頗有關西大漢詠唱大江東去之慨;落音又引進渭水船工號子曲調,採用一人唱眾人幫合的拖腔(民間俗稱為拉波);伴奏音樂不用嗩吶,獨設檀板的拍板節奏,均構成了該劇種的獨有之長,使其富有突出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世代流傳,久演不衰。但又鑒於該劇種這一特殊情形(家族戲),目前依然處於行將消亡的瀕危狀態,迫切需要長期保護。 華陰老腔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老腔是一種板腔體戲曲劇種,是皮影戲的一種,唱戲人在後台是皮影戲,唱戲人跑到前台吼唱就是老腔,主要流行於陝西省華陰市的雙泉村。據《華縣志》載:老腔皮影又名拍板調,於清乾隆元年至十年(1736-1745)就已盛行於華州(今華縣)。華陰市東臨潼關、西接華縣、南依秦嶺與洛南縣接壤、北隔渭水與大荔縣相望的獨特土地造就了老腔的獨特唱腔特點
⑵ 有關於漢字諧音的字謎、笑話和歇後語
觀音堂里著火 -- 妙哉(廟災)
孫猴子坐金鑾殿 -- 不象仁(人)君
壽星打靶 -- 老腔(槍)
壽星彈琵琶 -- 老生常談(彈)
麥柴稈吹火 -- 小氣(器)
弄堂里跑馬 -- 題(蹄)難出
扯鬍子過河 -- 謙虛(牽須)過度(渡)
扯鈴扯到半空中 -- 空想(響)
抓蜂吃蜜 -- 恬(甜)不知恥(刺)
護國寺買駱駝 -- 沒那個事(市)
花椒掉進大米里 -- 麻煩(飯)了
蒼蠅飛進牛眼裡 -- 找累(淚)吃
豆渣貼門神 -- 不沾(粘)
豆箕柴著火 -- 著急(箕)
豆腐乾煮肉 -- 有份數(葷素)
豆腐乳做菜 -- 哪還用言(鹽)
兩口子鋤地 -- 不顧(雇)人
兩百錢的花生 -- 有得駁(剝)
兩手捧壽桃 -- 有理(禮)
兩把號吹成一個調 -- 想(響)到一塊來了
旱魅拜夜叉 -- 盡(精)見鬼
園外竹筍 -- 外甥(生)
男人不打老婆 -- 好福氣(夫妻)
秀才做詩 -- 有兩手(首)
禿子脫帽子 -- 頭名(明)
何家姑娘給鄭家 -- 正合適(鄭何氏)
肚子里撐船 -- 內行(航)
龜蓋量米 -- 什麼聲(升)
飯鍋里冒煙 -- 迷(米)糊了
床底下點蚊香 -- 沒下文(蚊)
凍豆腐 -- 難辦(拌)
冷鍋炒熱豆子 -- 越吵(炒)越冷淡
灶神上貼門神 -- 話(畫)中有話(畫)
沙石打青石 -- 實(石)打實(石)
沙灘上行船 -- 擱(起)淺了
沒角的牛 -- 假罵(馬)
沒有趕廟會 -- 莫急(擠)
沒有底的棺材 -- 不成(盛)人
沒錢買海螺 -- 省些(吸)
懷兒婆過獨木橋 -- 鋌(挺)而(兒)走險
懷里揣馬勺 -- 誠(盛)心
懷里揣棉花 -- 軟(暖)心
懷里揣蓖子 -- 舒(梳)心
窮人買米 -- 一聲(升)頭
窮木匠開張 -- 只有一句(鋸)
補鍋匠栽筋斗 -- 倒貼(鐵)
張天師下海 -- 莫(摸)怪
張天師跪在泥水裡 -- 求情(晴)
張果老的驢 -- 不見奇(騎)
公雞戴帽子 -- 官(冠)上加官(冠)
雞腦袋上磕煙灰 -- 幾(雞)頭受氣
雞啄螞蟻 -- 正合適(食)
納鞋底不用錐子 -- 真(針)好
紙做的欄桿 -- 不能依(倚)靠
紙糊的凳子 -- 不能做(坐)
紙糊的爐子 -- 過(鍋)來就不行
紙糊的琵琶 -- 談(彈)不得
驢皮貼牆上 -- 不象話(畫)
拐子進醫院 -- 自覺(治腳)
青蛙跳在大鼓上 -- 懂懂(咚咚)
拄拐杖下煤窯 -- 步步倒霉(煤)
拉鬍子過大街 -- 謙虛(牽須)
畫上的馬 -- 不奇(騎)
棗核截板 -- 沒幾句(鋸)
賣布不帶尺 -- 存心不良(量)
賣蝦米不拿秤 -- 抓瞎(蝦)
營火蟲的屁股 -- 沒大量(亮)
和尚打傘 -- 無法(發)無天
和尚分家 -- 多事(寺)
和尚坐岩洞 -- 沒事(寺)
和尚拖木頭 -- 出了事(寺)
和尚的房子 -- 妙(廟)
和尚的腦殼 -- 沒法(發)
斧子破毛竹 -- 著急(斫節)
魚池裡下網 -- 多餘(魚)
狐狸吵架 -- 一派胡(狐)言
狐狸騎老虎 -- 狐假(駕)虎威
狗長犄角 -- 洋(羊)氣
狗吃豆腐腦 -- 閑(銜)不著
狗吃青草 -- 裝樣(羊)
狗吃黃瓜 -- 錯了時(食)
盲人做油條 -- 瞎咋乎(炸糊)
盲人戴眼鏡 -- 聰(充)明
放牛的吃螃蟹 -- 不待言(帶鹽)
炒鹹菜放鹽 -- 太閑(咸)了
炕上安鍋 -- 改造(灶)
河邊洗黃蓮 -- 何(河)苦
河裡長菜 -- 不焦(澆)
油澆蠟燭 -- 一條心(芯)
泥水匠整耗子 -- 敷衍(眼)了事
泥水匠無灰 -- 專(磚)等著
泥水匠招手 -- 要你(泥)
泥水匠的瓦刀 -- 光圖(塗)表面
泥菩薩身上長草 -- 慌(荒)了神
泥鰍打鼓 -- 亂談(彈)
怯木匠 -- 就是一句(鋸)
空中掛燈籠 -- 玄(懸)了
空梭子補網 -- 沒法治(織)
空棺材出喪 -- 目(木)中無人
空蒸籠上鍋台 -- 爭(蒸)氣
肩膀上放烘籠 -- 惱(腦)火
線板上的針 -- 憋(別)著
春天的果園 -- 有道理(桃李)
春秋望田頭 -- 專門找差(岔)兒
玻璃菩薩 -- 明白人(神)
趙匡胤賣包子 -- 御駕親征(蒸)
趙匡胤流鼻血 -- 正(朕)在紅
挖了眼的判官 -- 瞎管(鬼)
城隍廟的鼓 -- 鬼瞧(敲)
城隍老爺的馬 -- 不見奇(騎)
城隍老爺的胡豆 -- 鬼吵(炒)
城隍老爺戴孝 -- 白跑(袍)
葯店裡的甘草 -- 少不了的一位(味)
葯鋪里開抽屜 -- 找玩(丸)
茶食店裡失火 -- 果然(燃)
茶館里招手 -- 胡(壺)來
草把作燈 -- 粗心(芯)
草泥塘里翻泡 -- 發笑(酵)
草帽子當鑼 -- 想(響)不起來
草灘失火 -- 留情(青)
蕎麥皮打漿糊 -- 兩不沾(粘)
荊條棵上掛鞋底 -- 扯(刺)皮
帶馬桶坐大堂 -- 贓(臟)官
樹小蔭涼少 -- 照應(罩影)不到
樹倒了 -- 沒影(蔭)
鹹肉湯下面 -- 不用言(鹽)
咸鹽吃多了 -- 盡管閑(咸)事
鹹菜燒豆腐 -- 有言(鹽)在先
鹹菜煮豆腐 -- 不必多言(鹽)
鹹菜蘸大醬 -- 太嚴(鹽)重了
歪頭和尚拜懺 -- 不對勁(頸) 牛給羊打電話,
羊問:「你誰?」
牛說:「我cow」
羊問:靠,你誰啊?
牛:靠,我cow
甲看見乙提箱子很費勁,就說:我幫你提。
乙不會用箱子上的滾輪,就對甲說:你滾吧!
甲很生氣,乙趕緊說:我是讓你用滾輪。
--------------------------------------------------------------------------------
卧春 (我蠢)
卧梅又聞花,( 我沒有文化),
卧石繪中天. (我只會種田).
魚吻卧石水, (欲問我是誰),
卧石答春綠. (我是大蠢驢).
(一)搞衛生
老公在外地工作,中午上網時偶遇老公在線。
老公:老婆,你今天上午做了什麼呢?
老婆:老公,我上午在家搞衛生呢。
老公:哦!真是好老婆!那——睾丸了嗎?
老婆:啊……???
(二)現身
老公不常上網,偶遇初中時女同學在線,便高興地發信息過去:「在嗎?」
女同學正巧有事離開,老半天也不見回話過來。
老公等得有點不耐煩,匆匆敲出一行字發了過去:「怎麼這么久?快點獻身呀!」
女同學本來就單純,突然見到老公的信息,沒看清楚便奔過去回道:「來啦來啦!等急了吧!」
(三)找個網吧
好友出差,臨走時說好下午三點網上見。
我左等右等,好不容易等到了。
還未等我說話,只見那邊發過來一條信息:「招個王八,真難!」
我一時未反應過來:「什麼?」
好友哈哈大笑;「找個網吧,真難!」
1、新學期開始,我和宿舍哥幾個去系裡交學費。系辦公室門口貼了張告示:今年實行統一收費,一次性交4600元,住宿費不另收。
2、老三在暑假裡在一個商店打工,做收銀員。我們都說他輕松地掙了一筆錢,老六反駁說:「輕松?你做個試試!做一天收銀下來累得頭昏腦脹的,兩手都累得酸痛。」
3、學生會的老五負責新生接待,今天回來說:「我們系下一屆來了個漂亮的學妹,姓殷,叫殷靜。」
4、系裡開完新生聯歡會,我讓老五和老三把那套組合音響送回學生會。遞給他們時我怕他們沒拿穩,就問:「你們接穩了么?」。「接穩了!接穩了!」兩個人異口同聲回答。
5、宿舍老大新交了個女朋友,女朋友送他一個新款隨身聽。老大一邊看著說明書擺弄一邊自言自語:「它哪都好,就是只有一個音道!」。老三在上鋪正看武俠,順口問道:「一個不夠么?」。老大說:「我想多一個音道能連到電腦上。」 「哇!你真夠變態的!」老三說。
6、老四的女朋友也在我們班,兩個人無論是實驗課還是課程設計都會鐵定在一個組,當然每次老四都要多分擔些任務。有一天晚上我們玩四國軍棋,由於人手不夠,硬是把正在做《實習報告》的老四拖來,晚了半宿。第二天上午課間,就聽老四的女朋友拿著《實習報告》沖著老四大叫:「你原來沒有搞完呀!沒搞完就沒搞完吧!可是你為什麼要騙我呀!」。事後,我們請老四吃了頓飯,是兄弟們害的他抬不起頭來。
⑶ 高考作文老腔中的名人名言
撲到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這句名言可能大家都聽說過,就像大家說的那樣這句話的作者是偉大的高爾基·馬克西姆(Gorky·Maksim)。
可能有人會問我,天下名人說的名言可謂是多種之多,那你為什麼單單之選這句名言呢?因為這句話深深地讓我感受到了高爾基的熱愛讀書的精神。他和林肯一樣是從貧困的家庭出身,但是他的父親是木匠而不是鞋匠。但是,他有著和林肯一樣出類拔萃的才華。《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
都是他的作品。從這里看出高爾基是多麼愛讀書,我相信高爾基即使是在像魯賓遜那樣的環境,如果有書他也一定會細細品味的。因為他愛讀書、喜歡讀書。所以我
選這句由高爾基·馬克西姆(Gorky·Maksim)說的
我撲到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有人會問我文章開頭為什麼說高爾基·馬克西姆(Gorky·Maksim)是一個偉大的人?我會回答說:因為他的父
親是木匠。早年喪父,寄居在經營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歲開始獨立謀生,其童年和少年時代是在舊社會的底層度過的。高爾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經歷在他著名的自
傳體三部曲中作了生動的記述。人間的苦難,生活的辛酸,磨練了他的鬥志;他在繁重勞動之餘,勤奮自學不息。對社會底層人民痛苦生活的體驗和深切了解成為他
創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
1892年,以馬克西姆・高爾基(意為最大的痛苦)這個筆名,發表了處女作《馬卡爾・楚德拉》。高爾基早期作品中,最有名的浪漫主義短篇《伊則吉爾老婆
子》和《鷹之歌》、描寫流浪漢生活的代表作《切爾卡什》,都是在1895年發表的。1899年,高爾基完成了第一部長篇小說《福馬・高爾傑耶夫》。
所以我要說他是一個偉大的人。
這就是高爾基·馬克西姆(Gorky·Maksim),一個偉大的人。我撲到書籍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麵包上的「話者」。
⑷ 老腔小鳳的孩子是誰
《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創作的長篇小說,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
⑸ 高中語文散文閱讀如何理解文意
二、探究散文的思想內涵
考法一、探究創作意圖
創作意圖又稱創作意向,指作家在對社會生活觀察、體驗、研究、分析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某種意念或動機。創作意圖受作家生活經驗、立場觀點、藝術追求和審美理想等多種條件的支配和制約。它隱藏在作品內部,又可以通過主題、人物、材料安排、題目等表現出來。探究創作意圖,是深層閱讀和探究閱讀的一個重要體現。
1. 作者在文中為什麼寫××事(人、物)?
2. 這篇文章的創作意圖是什麼?談談你的理解。
3. 如何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談談你的理解。
從作者層面探究
主要角度有作者的生活經歷、寫作動機、人生態度、審美趣味、創作背景等。聯系作品的背景、所要針對的現實甚至讀者所處的時代,是不難發現其創作意圖的。
從文本層面探究
文本是判斷作者創作意圖的最主要依據。依據文本,就是通過文本中作者的選材、寫作的重心、結構的安排及議論抒情語句來探究其創作意圖。
例:2016年北京卷 《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陳忠實
23.作者在小說《白鹿原》中並沒有寫到老腔,為什麼本文題目卻是「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
答案:①《白鹿原》是寫關中大地的,而老腔飽含著關中大地的神韻,題目體現了老腔與關中大地的血肉聯系。
②《白鹿原》是陳忠實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者曾為《白鹿原》沒有寫到老腔而遺憾,本文以《白鹿原上奏響一支老腔》為題體現了老腔對作者的影響與震撼。
③《白鹿原》和老腔一樣都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魅力。
考法二、探究文本意蘊
文學作品的意蘊是指文本所蘊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種內容,是指讀者從作品中領悟到的意義,即通常所說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散文表現出來的意蘊,有社會的、政治的、道德的意義,有現實的、歷史的意義,有民族心理的、人文精神的意義,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審美的意義。
1. 請結合文意,聯系自己,談談你對××(句、段)內涵的理解。
2. 請探究文本中的××事物包含了哪幾層深意。
3. ××在作者心中有怎樣的意義(價值、地位)?
一、深層次挖掘
「深層次」一般有兩個方向。
第一、文本蘊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民族心理」的主要內涵有:①精忠報國;②崇尚自然;③主靜,中庸,穩重;④追求大一統;⑤安土重遷,葉落歸根;⑥愛好和平,厭惡戰爭;⑦知足常樂,吃虧是福。
「人文精神」一方面指人的意義和價值、社會責任、個人尊嚴、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關懷,如對生命的關懷、眾生平等、對弱勢群體的關懷、對苦難的悲憫情懷等。
第二、學科理論與認識,這里主要指哲學道理(哲理)、美學文學原理、文化歷史規律等
二、換角度挖掘
常見的角度轉換有:①主動與被動的轉換;②歷史與現實的轉換;③批判與希望的轉換,比如文本批判了什麼,其深層意蘊則可能是它在希望什麼;④正面與反面的轉換。
考法三、個性化解讀
個性化解讀,要求考生立足自我,充分調動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感悟、體驗文本,獨立思考,獲得自己的感受和見解,提升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概括能力。
1. 請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談談你的理解、感悟或思考。
2. 文章寫的××,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請結合文章內容,就某某問題談談你的思考。
3. ××段傳達出作者怎樣的人生體驗?試結合你的經歷或閱讀過的作品,談談你的感受。
文本角度:從文本中抽取語句,提煉認識與啟示;藉助文本中的相關語句提煉思想。
個人角度: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個人思想認識去理解分析。
社會角度:作為一個社會人,應當具備的社會意識,就是為社會做些什麼,從中理解所承載的社會意義與擔當。
例:2017年天津卷《挺拔之姿》朱以撒
19、(2)你最欣賞哪種精神氣質?結合生活談談你的體會。(80字左右)(6分)
【考點定位】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作品的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能力層級為探究F。
竹子的精神氣質在文本中有很多,主要體現在作者對竹子的描寫中及作者自己對竹子所作的評價里,如堅韌忍耐、從容優雅、孤高兀傲、風骨高潔、清簡、爭先向上等,要一一從文本中篩選並概括,還要盡量答全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談竹子的精神品質,除了考查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外,還考查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所以答題內容一定要積極樂觀向上。
⑹ 求作文謝謝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兩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說老腔如何如何,我卻很難產生驚詫之類的反應。因為盡管我在關中地區生活了幾十年,卻從來沒聽說過老腔這個劇種,可見其影響的寬窄了。開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趙季平也來了,打過招呼握過手,他在我旁邊落座。屁股剛挨著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離席趕到舞台左側的台下,和蹲在那兒的一位白頭發白眉毛的老漢握手拍肩,異常熱乎,又與白發白眉老漢周圍的一群人逐個握手問好,想必是打過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時也看見了白發白眉老漢和他跟前的十多個人,一眼就能看出他們都是地道的關中鄉村人,也就能想到他們是某個劇種的民間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趙季平重新歸位坐定,便很鄭重地對我介紹說,這是華陰縣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種唱法,尤其是那個白眉老漢……老腔能得到趙季平的賞識,我對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發白眉老漢,安靜地在台角下坐著,我突然生出神秘感來。
輪到老腔登台了。大約八九個演員剛一從舞台左邊走出來,台下觀眾便響起一陣鬨笑聲。我也忍不住笑了。笑聲是由他們上台的舉動引發的。他們一隻手抱著各自的樂器,另一隻手提著一隻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條形的,還有一位肩頭架著一條可以坐兩三個人的長條板凳。這些家什在關中鄉村每一家農戶的院子里、鍋灶間都是常見的必備之物,卻被他們提著扛著登上了西安的大戲台。他們沒有任何舞台動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隨意走動的腳步,走到戲台中心,各自選一個位臵,放下條凳或方凳坐下來,開始調試各自的琴弦。
鑼鼓敲響,間以兩聲喇叭嘶鳴,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來,似無太多特點。而當另一位抱著月琴的中年漢子開口剛唱了兩句,台下觀眾便爆出掌聲;白毛老漢也是剛剛接唱了兩聲,那掌聲又驟然爆響,有人接連用關中土語高聲喝彩,「美得很!」「太斬勁了!」我也是這種感受,也拍著手,只是沒喊出來。他們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兩段摺子戲,幾乎掌聲連著掌聲,喝彩連著喝彩,無疑成為演出的一個高潮。然而,令人驚訝的一幕出現了,站在最後的一位穿著粗布對門襟的半大老漢扛著長條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長凳一頭,另一頭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著的一塊木磚,隨著樂器的節奏和演員的合唱連續敲擊長條板凳。任誰也意料不及的這種舉動,竟然把台下的掌聲和叫好聲震啞了,出現了鴉雀無聲的靜場。短暫的靜默之後,掌聲和歡呼聲驟然爆響,經久不息……
我在這腔調里沉迷且陷入遐想,這是發自雄渾的關中大地深處的聲響,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濤聲,也像是驟雨拍擊無邊秋禾的嘯響,亦不無知時節的好雨潤澤秦川初春返青麥苗的細近於無的柔聲,甚至讓我想到柴煙彌漫的村巷裡牛哞馬叫的聲音……
我能想到的這些語言,似乎還是難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韻;聽來酣暢淋漓,久久難以平復,我卻生出相見恨晚的不無懊喪自責的心緒。這樣富於藝術魅力的老腔,此前卻從未聽說過,也就缺失了老腔旋律的熏陶,設想心底如若有老腔的旋律不時響動,肯定會影響到我對關中鄉村生活的感受和體味,也會影響到筆下文字的色調和質地。後來,有作家朋友看過老腔的演出,不無遺憾地對我說過這樣的話,你的小說《白鹿原》是寫關中大地的,要是有一筆老腔的畫面就好了。我卻想到,不單是一筆或幾筆畫面,而是在整個敘述的文字里如果有老腔的氣韻彌漫……
直到後來小說《白鹿原》改編成話劇,導演林兆華在其中加入了老腔的演唱,讓我有了一種釋然的感覺。從此老腔藉助話劇《白鹿原》登上了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舞台。
後來還想再聽老腔,卻難得如願。不過兩年之後,我竟然在中山音樂堂再次過足了老腔的癮。那天,無論白毛老漢,還是其他演員,都是盡興盡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獨特魅力發揮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觀眾一陣強過一陣的掌聲,當屬一種心靈的應和。純正的關中東府地方的發音,觀眾能聽懂多少內容可想而知,何以會有如此強烈的呼應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種發自久遠時空的絕響,又飽含著關中大地深厚的神韻,把當代人潛存在心靈底層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種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沒的神經撞響了,這幾乎是本能地呼應著這種堪為大美的民間原生形態的心靈旋律。
我在那一刻頗為感慨,他們——無論秦腔或老腔——原本就這么唱著,也許從宋代就唱著,無論元、明、清,以至民國到解放,直到現在,一直在鄉野在村舍在廟會就這樣唱著,直到今晚,在中山音樂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鄉黨拉開更大的距離,便從前排座位離開,在劇場最後找到一個空位,遠距離欣賞這些鄉黨的演唱,企圖排除因鄉黨鄉情而生出的難以避免的偏愛。這似乎還有一定的效應,確鑿是那腔兒自身所產生的震撼人的心靈的藝術魅力……在我陷入那種拉開間距的純粹品賞的意境時,節目主持人濮存昕卻作出了一個令全場嘩然的非常舉動,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臵快步走到台前,從正在吼唱的演員手中奪下長條板凳,又從他高舉著的右手中奪取木磚,自己在長條板凳上猛砸起來,接著揚起木磚,高聲吼唱。觀眾席頓時沸騰起來。這位聲名顯赫的濮存昕已經和老腔融和了,我頓然意識到自己拉開間距,尋求客觀欣賞的舉措是多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