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張抗抗短篇小說 《蘇醒中的母親》線索是什麼
應該是他母親說的那句「媽媽來了」,然後引發了作者的一系列回憶和感慨
② 知道張抗抗作品的來,急
抗抗作品目錄
獲獎情況縱覽:
《夏》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晨霧》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紅罌粟》獲首屆《上海文學》獎、長篇小說《隱形伴侶》獲黑龍江省文學大獎賽大獎、《赤彤丹朱》獲東北文學獎長篇小說一等獎、《張抗抗散文自選集》獲東北文學獎散文集一等獎、中篇小說《鍾點人》獲《東海》全國純文學最高稿酬獎、1995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8年獲中國首屆女性文學創作獎、其它各省市刊物獎數十次、各報副刊全國獎數十次……
作品翻譯情況縱覽:(據不完整資料統計)
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德文、法文)在德、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夏》:(日文、法文)在日本、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牡丹園》:(英文)發表於加拿大某刊
短篇小說《白罌粟》:(德文)發表於德國某刊
中篇小說《北極光》:(英文、德文、俄文)在國外出版
短篇小說《空白》 《睡神在太陽島》 (39--41--37)
《我們需要兩個世界》、《北極光》節選等 《中國文學》
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英文)新世界出版社
散文集《花的節日》(英文,多人合集):遺失的日記、
我的節日、恐懼的平衡、出售與投資、鸚鵡流浪漢、尋回自然
中國譯林出版社
中篇小說《殘忍》:(法文)法國巴黎BLEU DE CHINE出版社
中篇小說《殘忍》:(英文)香港大學《譯叢》
主要作品專集目錄
····················
短篇小說集:
《夏》 1981年11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紅罌粟》 1986年10月北方文藝出版社
中篇小說集:
《張抗抗中篇小說集》 1982年7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塔》 1985年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
《陀羅廈》 1992年7月華藝出版社
《永不懺悔》 1994年10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永不懺悔》 1995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銀河》 1996年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散文集:
《橄欖》 1983年5月上海文藝出版社
《小說創作與藝術感覺》 1985年6月百花文藝出版社
《地球人對話》 1990年6月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野味》 1992年3百花文藝出版社
《你對命運說:不!》 1994年1月上海知識出版社
《恐懼的平衡》 1994年4月華藝出版社
《牡丹的拒絕》 1995年3月春風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散文自選集》 1995年5月天津百花出版社
《故鄉在遠方》 1995年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柔弱與柔韌》 1996年5月湖南文藝出版社
《沙之聚》 1996年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山野現代舞》 1998年2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滄浪之水》 1998年1月江蘇文藝出版社
《女人的極地》 1998年4月台灣業強出版社
《風過無痕》 1998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鸚鵡流浪漢》 1998年11月重慶出版社
《女人說話》 1999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長篇小說單行本:
《隱形伴侶》 198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先後6次印刷
《隱形伴侶》 1995年5月華藝出版社再版
《赤彤丹朱》 1995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情愛畫廊》 1996年4月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
《情愛畫廊》 1998年12月台灣業強出版社出版
其它:
《張抗抗代表作》 1991年,北方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兒童文學作品選》 1991年6月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張抗抗自選集》5卷 1996年6月 貴州人民出版社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張抗抗卷》
1998年10月 人民文出版社
《張抗抗影記》 1998年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大荒冰河》(老三屆著名作家回憶錄叢書)
1998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小說改編情況:
《隱形伴侶》改編為8集電視連續劇,已播映
《情愛畫廊》改編為20集電視連續劇,已播映
各類小說集詳細篇目:
短篇小說集《夏》:(170000字)
愛的權利 去遠方
夏 牡丹園
他的不是英雄 去處
悠遠的鍾聲 飛走了,鴿子
白罌粟 空白
我要的不是這 火的精靈
③ 尋找張抗抗的一本小說
《情愛畫廊》里的秦水虹,是一個生活中的女作家形象。
《情愛畫廊》寫於20世紀90年代中期,是作家張抗抗積累了很長時間生活素材,並對人物形象的故事准備了很長時間。秦水虹離開了蘇州的那個自己幸福的家庭,跑到北京來實現她的愛情的理想,多一半是處於一種被動狀態。她是在周遊的猛烈的追擊下面、攻擊下面,最後發現了自己原來靈魂當中,或者心靈深處實還有著一種渴望,真正的愛情的這么一個角落,一直被關閉了。那麼在這種外力的沖擊下,她把它打開以後,她才會到北京來,然後最後能夠接受周遊的愛情。她帶有從80年代到90年代那種痕跡。就是女性的命運還是有一點被動。
④ 張抗抗的代表作
1972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分界線》。反映黑龍江農場知識青年的生活。以後又相繼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白罌粟》;中篇小說《淡淡的晨霧》、《北極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個人……》等。她還寫了中篇童話《翔兒和他的氫球》和散文集《橄欖》,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作品中《夏》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晨霧》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有《城市的標識》等多部作品進入了小學課本。 作品翻譯情況 (據不完整資料統計) 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德文、法文)在德、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夏》:(日文、法文)在日本、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牡丹園》:(英文)發表於加拿大某刊 短篇小說《白罌粟》:(德文)發表於德國某刊 短篇小說《空白》 《睡神在太陽島》 (39--41--37) 《我們需要兩個世界》、《北極光》節選等 《中國文學》 中篇小說《北極光》:(英文、德文、俄文)在國外出版 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英文)新世界出版社 散文集《花的節日》(英文,多人合集):遺失日記、 我的節日、恐懼的平衡、出售與投資、鸚鵡與流浪漢、尋回自然 中國譯林出版社 中篇小說《殘忍》:(法文)法國巴黎BLEU DE CHINE出版社 中篇小說《殘忍》:(英文)香港大學《譯叢》 主要作品專集目錄 短篇小說集: 《夏》 1981年11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紅罌粟》 1986年10月北方文藝出版社 中篇小說集: 《張抗抗中篇小說集》 1982年7月中國青年出版社 《塔》 1985年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 《陀羅廈》 1992年7月華藝出版社 《永不懺悔》 1994年10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 《永不懺悔》 1995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銀河》 1996年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 散文集: 《橄欖》 1983年5月上海文藝出版社 《小說創作與藝術感覺》 1985年6月百花文藝出版社 《地球人對話》 1990年6月中國華僑出版公司 《野味》 1992年3百花文藝出版社 《你對命運說:不!》 1994年1月上海知識出版社 《恐懼的平衡》 1994年4月華藝出版社 《牡丹的拒絕》 1995年3月春風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散文自選集》 1995年5月天津百花出版社 《故鄉在遠方》 1995年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柔弱與柔韌》 1996年5月湖南文藝出版社 《沙之聚》 1996年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山野現代舞》 1998年2月陝西人民出版社 《滄浪之水》 1998年1月江蘇文藝出版社 《女人的極地》 1998年4月台灣業強出版社 《風過無痕》 1998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鸚鵡流浪漢》 1998年11月重慶出版社 《女人說話》 1999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 長篇小說單行本: 《隱形伴侶》 198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先後6次印刷 《隱形伴侶》 1995年5月華藝出版社再版 《赤彤丹朱》 1995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 《情愛畫廊》 1996年4月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 《情愛畫廊》 1998年12月台灣業強出版社出版 其它: 《張抗抗代表作》 1991年,北方文藝出版社 《張抗抗兒童文學作品選》 1991年6月 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 《張抗抗自選集》5卷 1996年6月 貴州人民出版社 《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張抗抗卷》 1998年10月 人民文出版社 《張抗抗影記》 1998年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 《大荒冰河》(老三屆著名作家回憶錄叢書) 1998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 小說改編情況: 《隱形伴侶》改編為8集電視連續劇,已播映 《情愛畫廊》改編為20集電視連續劇,已播映
⑤ 張抗抗的代表作有哪些~~~
主要作品
《赤彤丹朱》
《張抗抗》
《沙之聚》
《張抗抗散文自選集》
《情愛畫廊》
《永不懺悔》
《張抗抗知青作品選》
---------------------------------------------------------------
1950年出生於浙江省杭州市,祖籍廣東新會,1969年插隊,後報名去邊至黑龍江國營農場,1977年進入黑龍江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畢業,加入中國作家協會分會從事專業創作,並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理事等職。她於1975年便完成了反映知青題材的長篇小說《分界線》,1979年以短篇小說《愛的權利》而知名。八十年代則更是作品不斷。長篇小說除《隱形伴侶》(1987),反映三十年代革命知識分子命運的《赤彤丹朱》(1995)。
1972年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燈》,1975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分界線》。反映黑龍江農場知識青年的生活。以後又相繼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夏》、《白罌粟》;中篇小說《淡淡的晨霧》、《北極光》、《在丘陵和湖畔有一個人……》等。她還寫了中篇童話《翔兒和他的氫球》和散文集《橄欖》,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作品中《夏》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晨霧》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1977年入黑龍江藝術學校編劇班學習。1979年發表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反映在新的歷史時期,青年們對不同的婚姻愛情的認識與追求。從此以後,她一直將思考的重心放在當代青年事業與愛情的矛盾沖突上。1986年出版了長篇小說《隱形伴侶》,在更加廣闊的社會背景上,展示了一代知青輾轉矛盾的內心歷程,運用細膩的精神分析手法,揭示了他們內心的創傷和追求。
後來在中國作家協會黑龍江分會任職,成為專業作家。1988年英國劍橋大學國際名人傳記中將其收入「世界名人錄」。
⑥ 求 莫泊桑《一生》,張抗抗《夏》 推薦詞
《一生》是莫泊桑的第一部長篇,發表於一八八三年。這是一部描繪諾曼底農村的風俗小說。眾所周知,莫泊桑是福樓拜的****,《一生》就頗有點像《包法利夫人》,因為《一生》也寫的是—個女人的一生,而且是悲苦的一生。擴而言之,《一生》與《情感教育》、《一顆純朴的心》也有不少類似之處。例如,《一顆純朴的心》描寫—個女僕的—生,女主人公全福是一個平凡而純朴的女僕,在這一點上這篇小說與《一生》更相像。話說回來,如果《一生》只是模仿福樓拜的小說,那麼它的價值就不大了。恰恰相反,《一生》僅僅是在上述方面與福樓拜的小說相似,其實這是—部有創新意義的小說。它以別開生面的描寫,成為十九世紀末葉出類拔萃的長篇,也是莫泊桑最優秀、最有生命力的小說之一。
《一生》描寫的是—個貴族女子追求幸福而不可得的一生。她與包法利夫人不同,包法利夫人雖然也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愛情,但卻一步步走向墮落,揮霍掉家產,最後因走投無路而自盡。《一生》的女主人公讓娜則完全不一樣。不錯,她也愛幻想,早先她在修道院白天百無聊賴,夜晚難以入眠時,就曾經渴望過上幸福的生活。她走出修道院以後,便急切地想嘗一嘗人生的歡樂和幸福,盼望有甜蜜的奇遇。但現實卻一次又一次使她的希望幻滅;面對殘酷的現實,她並沒有墮落,而是—次又一次與命運抗爭。最後,縱然她的家產被兒子敗光了,可是天無絕人之路,她得到以前的使女羅薩莉的幫助,讓她的兒子最後回到身邊,她也還能維持簡朴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讓娜的本性與包法利夫人不同,她是—個善良純朴、潔身自好的女子。她生活在風俗敗壞的諾曼底農村:在莫泊桑筆下,這里不僅貴族階層,而且農民中也兩性關系紊亂。女孩子往往未婚先孕,有錢人家的使女與男主人有染的情況司空見慣。不說別人,就是讓娜的雙親也不例外。她的父親早年風流過,有外遇也不是一次兩次。在他得知女婿德·拉馬爾子爵與使女通姦,讓使女有了私生子的醜事之後,一時之間勃然大怒。可是,當地神父只消幾句話就說得他啞口無言,變憤怒為平靜。神父說:「您難道沒有碰過這樣的小使女嗎?我對您說吧,大家都是這樣的,而您的夫人既沒有因此少得到幸福,也沒有因此少得到愛情,對不對?」這番話打中了他的要害。他與女婿不過是半斤與八兩,彼此彼此。神父言下之意是不要對子爵苛求了。讓娜的母親同樣有情人,她甚至將情人寫給她的情書保留至死,不時還拿出來欣賞和懷念—番!她去世之後,讓娜在翻看母親視若至寶的書信時驚得目瞪口呆。她感到非常痛苦,心頭對親人的一點信任都失去了。面對周圍的人的無行,讓娜依然一以貫之,保持純潔,出污泥而不染。對於這樣一個被命運所拋棄的女子,莫泊桑把同情的筆墨都傾注在她身上,並通過羅薩莉之口,把她悲苦的身世歸結為尚未了解對方,就輕率地結婚,導致一生的不幸。莫泊桑很有可能根據切身經驗去塑造這個形象:他的母親因丈夫浪盪,很早兩人就分居,然後離婚。無疑,莫泊桑的母親的經歷啟迪了他塑造出讓娜的形象。
《夏》是我那時讀到的第一篇寫大學生生活的小說。《夏》寫的什麼呢?寫的是「四人
幫」被粉碎後剛剛入學的第一批大學生們遇見的令他們困惑的一些問題。這正是一個歷史的轉折時期。一方面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明確指出了將工作重心轉向現代化的經濟建設,而不再是「以階級斗爭為綱」;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而另一方面,「左」的指導思想(包括以「階級斗爭為綱」和與封建殘餘思想結合起來的那些自以為「最革命」的思想)長期對人們精神的禁錮並不會自動解除,也沒有消除。於是發生了新、舊兩種思潮的碰撞、激盪,通過人們的不同做派、行為,通過人際關系表現出來。大學生活也不例外。張抗抗正是敏感地寫了這一時期大學校園的真實生活。青年大學生梁一波感到困惑不解,為什麼他收藏一幀同班女同學送給他的少年時代的泳裝照片,會在班級引起軒然大波?嘁嘁喳喳的議論不說,黨小組長、一位叫呂宏的女同學正兒八經地找他談話,尋根究底地追問他和那位女同學的關系,其後又暗中窺察他們的行動,弄得他無所措手足,為避嫌疑只好迴避與女同學來往。政治課考試,一位女同學回答班級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什麼時,說是獲取知識與知識貧乏的矛盾,竟被扣除30分,其原因是她沒有「以階級斗爭為綱」。當然有一個同學並沒有像梁一波那樣困惑、遲疑。她雖說感受著種種不正常的壓力,仍然無所畏懼,「該干什麼還干什麼」,在知識的海洋中努力進取;在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如成立文學社、辦牆報等等)中不迴避人際交往(包括同異性同學的交往),不理會別人的風言風語……這就是作者著力塑造的青年女大學生岑朗的形象。她在新時期改革、開放精神的鼓舞下,不願意再將自己禁閉起來,而力爭做個革命導師馬克思所說的全面發展自己個性的人,並以自己的行動來打破校園里沉悶、壓抑的空氣。這樣的人代表了時代的趨勢,但在70年代末期的大學班級里往往被視為有爭議的人物。所以評選「三好」學生,盡管被提名,最終仍是通不過。當面對班級里某些「正人君子」的重重壓力時,作者描寫岑朗「那雙明亮的眼睛裡交織著痛苦、氣憤、焦急,卻沒有怯弱」。但她心裡仍然想著,「早過了夏至,是仲夏了」,為何還這樣呢?對時令的說法自然含著象徵的意味。作者在這篇小說里至少寫出了三個人物形象,一個是岑朗,一個是略帶遲疑、終於趕上去的梁一波,一個便是那「正人君子」、神經衰弱的呂宏,而令讀者對他們的生存態勢、精神狀態產生一番思索。我讀完小說,覺得這篇小說沒有什麼「出格」「犯忌」的地方。至少就我所了解的那時大學里的情況說(例如由於「左」的禁忌或莫名其妙的想法作祟,在一個名牌大學的圖書館,竟不準許中文系的學生借閱《十日談》和《紅與黑》這樣的世界文學名著),張抗抗所涉及的那些「左」的或封建殘餘思想造成的某些不正常狀況值得人們注意。如果認為這樣的小說「出格」、「犯忌」,那恐怕是閱稿者的思想還有點跟不上形勢。我遂與初審者交換了意見,確定這篇小說應該留用。張抗抗的《夏》於1980年第5期《人民文學》發表。1980年度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評獎中,《夏》沒有什麼爭議地獲獎。
⑦ 求張抗抗的短篇小說。
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德文、法文)在德、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夏》:(日文、法文)在日本、法國出版
短篇小說《牡丹園》:(英文)發表於加拿大某刊
短篇小說《白罌粟》:(德文)發表於德國某刊
短篇小說《空白》 《睡神在太陽島》 (39--41--37) 《我們需要兩個世界》、《北極光》節選等 《中國文學》
⑧ 跪求~~~~~張抗抗《夏》原文
你給個地址,我發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