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糾纏馬原有聲小說

糾纏馬原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2021-05-17 14:40:35

㈠ 哪裡能閱讀到,馬原的 上下都很平坦 李國...

一提到作家李國文,總讓人與茅盾文學獎聯系在一起。但自從《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一書問世,人們發現,那個小說家李國文已經屬於歷史。用他自己的話說,他現在就是一個老「憤青」。而不少作家朋友評價李國文時不約而同用了一個詞:老辣。
記者(以下簡稱「記」):你的不少朋友私下裡都說,現在多數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往往只知道埋首過去,而李先生不同。你的學術研究雖然也是古代歷史,但實際上卻是著眼於當下的。
李國文先生(以下簡稱「李」):借古諷今?(笑)
記:李先生好像很久沒寫小說了吧?
李:寫不過人家了,就不寫了。
記:為什麼這么說呢?
李:小說這個東西啊,是年輕人寫得好。老人寫不好小說。小說是一個形象的東西,它需要很大的想像力,另外還需要很高的技巧,以及青春的激情。對老年人來說不太容易了。包括那些世界級的大師,到晚年寫的東西啊,也並不是他們最好的作品,也並不比他們壯年時期的作品更有感染力。人啊,思考多了,自然具像的東西就少了。
記:可是大家還是一致公認,你的作品是越來越好。而且還用同一個詞來評價,那就是「老辣」。
李:這可能是因為我這些年寫的隨筆散文比較多的緣故。
首先我要申明的是,我這個人嘛,沒什麼大的志向,我並不覺得我會成為一個什麼什麼家,根本沒有這樣想過。這是第一。只是因為一些歷史的因緣,把我推到了這么一個角色上來了。但是既然推到了這么一個角色上了,哪怕是做個木匠也好,瓦匠也好,你總要把這份手藝做得漂亮一點,是吧?所謂漂亮一點,意思就是說,人應該懂得,隨著你的年齡,隨著你的閱歷,以及各方面情況的變化,人也應該要變,要「變法」。當然了,不變也可以,好多人不是也那麼混過來了嘛。(笑)
記:是啊,李先生以往的榮譽也夠輝煌的了,獲得過茅盾文學獎、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等等。像您這樣年齡的同輩作家好像也不大寫了。
李:是啊,按理說也可以不寫了。好多人也就這么混著唄。我也可以照樣上主席台坐著,拿著麥克風講幾句。絕對可以講的,至少比現在某些人講得有水平,不至於像什麼北大清華的校長那樣。(笑)
但是我還是想變。不變就沒意思啦。真沒有意思。平面地,重復、延長,我覺得那真沒意思。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寫。總之就這樣就推到了這么一個角色。這些年來,我也在看我的同仁們,和他們交往,讀他們的作品,聽他們的談吐,也看記者對他們的訪問,我發現他們有一個相當大的弱點,那就是不看書,尤其是不讀古書。沒有沉澱,沒有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淀。哪怕入門也好啊,可是沒有。你可以不清楚一座城市,但是你起碼要知道門牌號碼呀。你知道門牌號碼,自然就曉得路。可他們呢,連這個都不知道,更不要說路了。他們知道中國古代的制度嗎?知道傳統文化的特點嗎?不知道,過門而不入。當代中國文人最大的悲劇就是不讀書。
所以他們寫小說有他們的優勢,從生活中來,碰見好多事情,又有一定的天賦,還看了好多外國小說,受到不少的啟發,就能寫小說。但是說到小說以外,他們就難了。
記:所以我聽一個作家說,年輕的時候不要寫隨筆。隨筆這種東西啊,要等你年紀大了,學問也大了的時候才能寫。
李:(笑)就這個意思。
當然我不是說我的學問就怎麼樣了。但是我比他們努力一點。所以有了「變法」。當然我也不是要做一個什麼古典文學的研究者,那太晚了,我又沒有什麼「童子功」。(笑)你看錢鍾書,還有之前的五四時期的文學家,他們都有「童子功」啊,自小都從四書五經念起來的呀,國學底子多深厚。我是半路出家。所以我就集中精力,取巧吧,我就研究中國文人。這個題目的內容畢竟還有限嘛。我就著重研究歷史上中國文人的命運。這個階層,這個群體,它既有優秀的,值得我們敬仰的品質,但由於他們依附於統治階層,他們也有他們的弱點。他們互相競爭,互相撕殺、撕咬,有著很可悲很可鄙的特點。中國文化的一些病態,很大程度就是這些中國文人造成的。中國的民族惰性、劣根性,很大程度上也應該由中國文人負責。因為他們是文化的傳承者,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人。我研究的就是這個。
記:最初李先生是怎麼想到研究這方面的呢?
李:因為本人就是一個文人。還有我看到現代文人中間的糾纏看得太多了。我熟知他們。從他們身上,我看見了歷史。因為每個人都是歷史的縮影吧,部分的,不完全的,每個人都是。歷史有什麼病,咱們身上就有什麼病。中國人有什麼病,咱們中國作家就有什麼樣的病。中國社會有什麼病,中國文學就有什麼樣的病。一樣的。就像一個人身上生了瘡,他全身都會有反應。所以這些年我一直都在研究這個。找資料也好,看書也好,寫文章也好,大多圍繞著這個展開。我也不去關心什麼農民問題腐敗問題,那些跟我沒什麼關系。人的生命有限,能力有限,精力有限,一個人獲取的知識還是有限,所以我就關心這一點。但是我覺得我比大多數人努力多了。你看我身後的二十四史,我看中國作家沒幾個人把它看完的,我是全部看完了的,字字句句讀過的。
記:中國文人到底有些什麼毛病呢?
李:這一下子很難說。中國文人,各種各樣的類型都有。
記:那麼他們和西方知識分子有什麼不同呢?
李:這有很大的差異。他們是兩個體系。一個是西方文化體系,一個是東方文化的體系。東方文化的體系當然是以中華文化為主,也包括日本、韓國等等。二者差別很大,不一樣。所以西方出大思想家、大哲學家、大文學家。中華文化呢?我看出庸人比較多。傳統的中華文化體制啊,本身就不是一個讓文人自由思想的體制。並不是說有人規定了一個法律不準你自由思想,沒有這樣的法律,任何一個朝代都沒有頒布一個法律說不準你自由思想,當然有可能個別極端的政權會這樣,一般的情況沒有。但是中國文人不可能自由思想。中國文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做學問。做學問,中國文人是最地道的,尤其是清朝的文人,做起學問來那真是地道,地道得不得了。但是你做學問就不可能自由思想,就成為別人思想的工具。西方任何一個大作家都是思想家,可是中國的大作家並不是思想家,他們的思想家的稱號是後人勉強貼上去的,包括曹雪芹。什麼羅貫中啊施耐庵啊,他們本身都不是什麼思想家,他們的標簽都是後來貼上去的。包括現代的很多作家,除了魯迅先生等極少數人,大多數也沒有什麼思想。你說薩特,薩特有思想。你說巴爾扎克,巴爾扎克有思想啊。
記:還有托爾斯泰。
李:那就更不用說了。可是中國文人呢,大多不是有思想的。所以我對中國文學是挺悲觀的。大家都混唄。(笑)未來看不到,看不到未來。
記:那麼你在研究中國文人的過程中會比較關注哪幾個典型案例?
李:也沒什麼特別的偏好。我曾經寫了一本《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之所以這么一寫,還是借古諷今。(笑)有的人老罵我,說我那書里頭好多錯誤,什麼史料不準確,引用得不嚴格,不知道有些記述是從哪裡來的。不瞞你講,有的東西是我自己編的。(笑)
記:(笑)真是有趣啊。
李:(笑)是啊,有的古文都是我編的。因為我是作家嘛,你不能跟歷史學家比嘛。我始終認為我是一個作家,不是歷史學家。歷史學家講究的是字字有證據,句句有出典,我無所謂啦,隨便啦。你要從我這里看歷史,那你完蛋啦,我整個都是錯的。(笑)
記:你搞的是個人歷史,跟主流歷史無關。
李:包括歷史本身的真實性,我也是懷疑的。很多歷史都是非常不準確的。對不對?因為我根據現在的歷史,我就知道過去的歷史是怎麼寫的。我看有些人寫「右派」的歷史,到現在就開始吹牛了,我不是從「右派」過來的嗎?
記:是啊,現在的確有不少人在寫這方面的歷史。
李:對呀,可靠嗎?我不寫這些東西。所以前不久有人對我說,你的好朋友去世了,你怎麼不寫篇文章?我就不寫。
記:你說的好朋友是指前不久去世的陸文夫先生嗎?
李:是啊。有人說你寫一篇吧,人家陸文夫跟你那麼要好,人家家裡邊對你那麼好。我說我從來不寫追悼文章的。這人都死了,你來寫他活著的時候對你說了什麼話,那是違反道德的。人家又沒有授權讓你寫他講的話。有的人胡編的,說(陸文夫)說過什麼,那都是拿來美化自己的。我從來不寫這些,即使是最好的朋友。
記:也是。人家去世了,你寫些關於他的東西,他也沒法反駁你。
李:對呀。人都去了,他能從棺材裡出來說我沒說過你寫的那些話嗎?好多人寫他說了什麼什麼,我就懷疑,他真說過嗎?最可笑的是有人寫文章,說當年國家領導許諾要他做文化部長,說過嗎?我懷疑。
記:李先生現在主要為哪些雜志報紙寫文章呢?
李:寫得很少了。都是朋友約的。以前給《隨筆》寫,現在《隨筆》辦得暮氣沉沉。
記:《隨筆》以前就有點暮氣。
李:都是一幫牢騷客。(笑)我也在那裡發過牢騷,都一樣。不過老那麼寫,沒意思。
記:那麼你接下來會寫哪方面的東西呢?
李:我在《人民文學》上開一個專欄,准備結集,叫《李國文說唐》,講唐朝的事,由中華書局來做。我對唐朝和明朝研究得多一點,所以出這方面的書。
記:我記得李先生是1930年出生,今年已經75歲了,身體怎麼樣?
李:人老,吃得多,所以什麼高血壓高血脂都有。而且我這人有個毛病,就是懶得動。絕對不鍛煉,連大門也好幾天可以不出。這是我的人生哲學,不鍛煉,不參加任何飯局,不參加任何座談會,不上電視,不接待任何記者,你是唯一一個例外。是一個比較古板的人。
記:不是啊,和你接觸覺得你是挺好玩的。我看你的文章,覺得你的文字玩得特順,拐彎抹角,卻又別有深意。
李:用魯迅的話來講,就是用奴隸的語言嘛。這是時代的必然。
中國文化是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它本身具有很強大的再生能力。它是獨立存在的,和任何外界都可以沒關系,即使完全封閉也死不了。任何外來文化,必須融入到傳統文化中才能夠生存。你看,它洋槍洋炮可以要,洋思想,它不要。所以有人說西化,怎麼可能?
記:所以現在就有了國學熱。
李:國學那是哄人的,都是王八蛋。討厭,什麼國學。哎呀,這就是一個誰嗓子大誰就能出名的時代,就像街邊賣東西的小販一樣。國學這東西不必當一回事,該留得住的自然留住,留不住的就留不住。就像咱們的文學,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不是就眼看著完了嘛。
記:昨天一個文學研討會上,不少學者還在引用你的話呢,就是關於中國當代文學的論斷。
李:是,我最近寫了一篇文章,講白居易的事,聯想到現在,試問中國文學離完蛋還有多遠。
記:這是不是故作驚人之說呢?
李:(笑)憤青嘛,老憤青。我說,讀詩的比寫詩的少,讀小說的比寫小說的少,讀評論的比寫評論的少,這不完了嗎?(笑)開玩笑,開玩笑。

㈡ 誰喜歡馬原的小說,好不好

馬原的書,現在看的人不多了吧,他們那一代人有他們自己的特點,就是傳說中的體驗派。寫犯人就跑監獄里遵幾天,寫麻瘋病人就跑麻瘋村裡住幾天,寫張桌子就一定會寫哪裡反光的時候會看到什麼形狀的印痕,寫只貓就一定會抓過自己的貓看看然後寫哪隻眼睛哪一邊有一塊什麼顏色米粒大小帶著腥味的眼屎,很注重生活細節與現實常識。我很久以前看過他寫關於住在麻風村的小說,怎麼說呢,反正看他的書沒壞住,就是容易把人弄暈了,還有氣氛上的小恐怖小緊張,很容易把人帶進去。這年頭沒人寫這么刻畫立體感強烈的小說了,他們那個的年代的書看了很能學到東西,比起現在的網文不知耐看多少輩,只不過過時罷了。

㈢ 馬原代表作有哪些

馬原,男,現任同濟大學中文系教授,一九八二年遼寧大學中文系畢業後進西藏,任記者,編輯。一九八二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岡底斯 的誘惑》、《西海的無帆船》、《虛構》等。當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鋒派的開拓者之一。

㈣ 馬原的小說《錯誤》的主人公是

這是馬原的短篇,算得上是一個撲朔迷離的故事。
故事發生在某個晚上,主人公發現自己心愛的帽子不見了。
對一頂帽子的熱愛於我們這個時代是比較難理解的。如果帽子極符合自己的審美情趣,我們會喜歡它,極少數會愛它,但絕對不至於會愛到願意為它去死。
可主人公願意為它去死。五元錢的軍帽,帽里他用鮮血塗上了自己的名字,戴了有一年之久,帽子除了陳舊之外,還比較骯臟。即使這樣,它仍然值得他為之付出生命,因為當時的人太窮了,大部分年青人衣箱里所有的東西加起來還沒有五元錢。
這些在文化大革命里被下放到農村的年輕的孩子!
主人公不顧同宿舍人的怨氣,逐個搜索他們破舊的衣箱。他的兩個好朋友狗子和趙老屁,原本可以來幫助他的,卻都不見了。
敞開的衣箱一無所獲,這時另一件事情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一個叫江梅的女孩子生下了孩子。
江梅是主人公暗戀的女孩,莫名其妙懷孕,然後又生下了它,只口不提誰是孩子的父親。這使得主人公分外喪氣。
待大家瞧完熱鬧重新返回宿舍時,他面臨著剛才未完的結局。其中一個叫黑棗的在他搜查之前說過:倘若他什麼也沒搜出來,必要懲罰他。而他也答應了:只要沒搜出,你想怎麼著我就怎麼著我。
北方男人的氣概,願賭服輸。
黑棗拿了棍子,狠狠擊在主人公的腳踝上,致使他粉碎性骨折,一生微跛。
狗子回來了,用軍帽抱著剛出生的嬰兒。他們發現,這軍帽就是主人公丟失的那一頂。
主人公上去用力一踢,就把狗子踢廢了。
黑棗自己用鍬斬斷了腳筋,以示兩人誰也不欠誰。
後來才逐漸清楚,三個人的殘廢,卻來源於誤會,還有年輕氣盛。是那麼不值。
趙老屁在操場上拾到主人公遺失的帽子,交給狗子,囑托帶還給主人公,偷偷去見他的相好小蘭。
狗子平時便有偷偷摸摸的習慣,先一步到小蘭家偷東西,正好遇到小蘭難產死亡,便順手用軍帽裝了嬰兒回去。沒想到,這軍帽卻使得狗子失去了性能力。
趙老屁見小蘭死亡,便遠走高飛。
狗子年紀輕輕便患癌死去。死時告訴了主人公真相。
同時也告訴他,江梅自殺也與他有關。江梅懷的是村裡田會計的孩子。與趙老屁無關,而主人公一直以為江梅與趙老屁背地裡有一手,甚是怨恨趙老屁,此時才釋然。
江梅愛他,卻自知被玷污,倆人再沒了可能,因而自殺身亡。

㈤ 馬原《虛構》

馬原是當代先鋒派的代表作家之一,發表於1986年的小說《虛構》不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他文學創作核心理念——「小說即虛構」的最好闡釋。《虛構》敘述了一個漢族人進入西藏某麻風病人禁區,在與世隔絕的「瑪曲村」與麻風病人朝夕相處的七個日夜的奇特經歷。馬原在《現實的虛構》中坦言:他的《虛構》既是現實又是幻覺並在時間上不存在。這種作者本人在其文本和其他批評理論中一再強調的元小說敘事模式,讓批評家們對《虛構》的解讀一直停留在馬原文學藝術形式方面做的大膽探索上,而忽視了文本所透露出的深層意蘊——對被遺忘在「瑪曲村」弱勢他者的人文關懷。
《虛構》文本本身最大的特色的確是它「小說的小說」敘事模式。從作者、隱含作者的區分來看,作者馬原是多文本的創作綜合體,它不僅創作了《虛構》,還有其他的眾多小說,他是他所有作品的復合體。作為《虛構》作者的馬原即隱含作者,只是作者馬原這個三維立體物的一維,他只「在」《虛構》這一文本中,而在其他文本中則是「不在」和缺失的。世界上所有存在都是相對出現的,有隱含作者必有隱含讀者的存在,《虛構》作者所期待的隱含讀者是擺脫傳統小說接受視野的讀者,這個讀者應該接受隱含作者的創作意圖——即小說創作就是虛構,隱含作者期待的隱含讀者是能將小說創作與現實明確區分的理想接受者。作者在中國文學創作的形式方面的先鋒探索是很引人注目的。但是作者如果只停留在藝術形式的特異性追求上,為「元小說」的建構而建構,最終必將解構自身。故而筆者認為馬原的《虛構》能至今都讓人駐讀的原因還在於其文本所帶給讀者的人文反思。
《虛構》的敘述者「我」是隱含作者的代言人,他並不等於作者馬原,也不等同於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人,他只是隱含作者在創作小說時虛構的人物,並借他的視野和話語來闡發自己的故事。可以說,《虛構》隱含作者借敘述者的敘述製造了一個多重的「他者」世界。作者馬原在「他者」世界的框架建構中以人文的精神關懷使其文本豐潤厚重起來,這使得文本形式的軀殼不顯得干癟空洞,從而使文本獲得直擊人類心靈的震撼力。
馬原虛構的被遺忘的他者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意識形態的錯誤的認知。當主流意識形態將我們的存在和居住的世界奉為存在的一個中心的負責的自由的代表的時候,實際上是在培養一種幻覺,有主流意識形態創造的主流世界實際上也是一個虛幻的存在,如果意識形態受到反駁或反對,他的神秘的自我與信賴就會瓦解暴露。馬原在《虛構》中也想通過這種形式的革命來對主流社會虛設的等級制度進行解構。這種虛構是對本身就是虛設的主流與非主流、自我與他者、男性與女性、多民族與少數民族、年輕與年老間眾多二元對立的消解,由此消解我們也能體味出作者馬原對二元對立世界的挑戰和對弱勢他者的人文關懷。

㈥ 馬原是誰,寫過什麼作品

馬原,著名的是先鋒作家馬原,作為中國當代「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作家之一,在當代文學史中佔有重要地位。其著名的「敘述圈套」開創了中國小說界「以形式為內容」的風氣,對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影響。2012年11月,馬原在雲南西雙版納遭到毆打事件在網上引起關注。
代表作品 《岡底斯的誘惑》《虛構》《上下都很平坦》《糾纏》。

㈦ 誰有馬原小說《岡底斯的誘惑》的txt格式的啊謝謝

希望有幫助

㈧ 馬原的短篇小說喜馬拉雅古歌是不是很難懂,很惡心

馬原的特點是「元小說」,就是關於小說的小說。馬原長期在藏區居住,深受佛教因果和輪回的影響,他的小說很不好懂,他最常見的手法就是從開頭起慢慢引導,將結尾引回開頭。那篇小說只在上課時看過片段,晦澀了一點,但請不要用「惡心」來描述,那是人性的深層揭露。

㈨ 誰看過馬原的小說覺得怎麼樣

我看過,很好看的。
他的風格很有個性,虛構、魔幻、後現代主義的代表。
他常在作品中說,「我就是叫馬原的那個漢人」。
他的敘事風格是獨一無二的

㈩ 馬原的小說<虛構>哪裡能找到.

是PDF 的文件啊,需要下載acrobat reader 閱覽器閱讀,從網上搜索一下吧,免費軟體,很容易安裝使用的。

================
你好,我有馬原文集PDF電子版,四卷本的,比較全面。
想要的話,請留下你的電子郵箱,我給你發過去。

已經發過去了,check下。

閱讀全文

與糾纏馬原有聲小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