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賈大山短篇小說取經

賈大山短篇小說取經

發布時間:2021-05-17 11:39:25

⑴ 著名作家鐵凝為什麼說大山的作品不倒,他人品的字型大小也不倒.請結合材料,談談你

一篇文章為你奉上,請參考,重點的地方我已經為你做了標記!
賈大山是河北省在新時期第一位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的作家。1980年他獲獎之後去北京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學習期間,正在文壇惹人注目。當時我正在一家地區級的文學雜志任小說編輯,曾專程赴正定向賈大山約稿。我記得那時他是正定縣文化館的創作員。

不久大山便做了縣文化局局長,以後又任縣政協副主席。他依然寫小說,對自己的小說篇篇皆能背誦。他的目光所到之處是他所熟悉的底層民眾靈魂的深處,他的故事構成了一個賈大山造就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有樂觀的辛酸,優美的醜陋,詭譎的幽默,冥頑不化的思路和困苦中的溫馨。他依然重友情,不重視刊物的大小。他寫得不多,且一律是短篇小說,大約是當代中國文壇唯一隻寫關於農村的短篇小說的作家。賈大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已不能說是當紅作家,但他卻不斷被外省文友們打聽、詢問。在「各領風騷數十天」的當今文壇,這種不斷地被打聽已經證明了賈大山作品留給人的印象之深。他似乎也不太看重文壇對他的注意與否,河北省曾經專門為他召開過作品討論會,但是他卻沒參加。問他為什麼,他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寫了小說他就壓在褥子底下,誰要就由誰拿去。他告訴我說:「我這褥子底下經常壓著幾篇,高興了就隔著褥子想想,想好了抽出來再改。」【在賈大山看來,似乎隔著褥子比面對稿紙更能引發他的思路。隔著褥子好像他的生活能沉澱得更久遠,更凝練,更明晰。隔著褥子去思想還能使他把小說越改越短。】

1995年秋天,得知大山生了重病,我去正定看他。疾病改變了他的形象,只有他的眼睛依然如故,那是一雙能洞察世事的眼:【狹長的,明亮的,似是一種有重量的光在眼中流動,這便是人們形容的那種「犀利」吧。正是這雙閃著超常光亮的眼使賈大山不同於一般的重病者,它鼓舞大山自己,也讓他的朋友們看到一些希望。】

1996年夏天,蔣子龍應邀來石家莊參加一個作品討論會,他希望我能陪他去看賈大山,他們是中國作協文講所的同學。蔣子龍的到來使大山顯得興奮,他們聊文講所的同學,也聊文壇近事。這一日,大山不僅下床踱步,竟然還唱了一段京劇給蔣子龍聽。那時癌細胞已經在他體內擴散,【我們該能猜出他要用多大毅力才能忍住那難以言表的疼痛。我們告辭時他堅持下樓送我們,他顯然力不從心,卻又分明靠了不容置疑的信念使步態得以輕捷。他彷彿以此告訴人們,放心吧,我能熬過去。】

1997年2月3日(農歷臘月廿六),是我最後一次見到賈大山。大山躺在縣醫院的病床上,像每次一樣,見到我們立即掙扎著從床上坐起來。以大山審時度勢的聰慧,對自己的一切他似亦明白。於是我們不再說病,只不著邊際地說世態和人情。

與大山最後一次見面,還聽他講起另一件事:幾個陌生的中學生曾經在病房門口探望他。這使大山心情很不平靜,當他講述這件事時,他的嗓音不再喑啞,他的語氣十分柔和。他說:「幾個陌生的中學生能想到來看看我,這說明我的作品對人們還是有意義的,你說是不是?」他的這種自豪和在意使我忽然覺得,自1995年他生病以來,雖有遠近不少同好親友前來看望,但似乎沒有誰能抵得上幾個陌生的中學生那一次短暫的隔窗相望。寂寞多年的賈大山,彷彿只有從這幾個陌生的孩子身上,才真信了他確有讀者,他的作品的確沒被遺忘。

他同疾病抗爭到最後一刻。他一生的渴望其實不多,我想那該是倚仗健康的身體,用明凈的心,寫好的東西。觀其一生,他其實是一貫這樣做的。他這種難能可貴的「一貫」使他留給文壇、留給讀者的就不僅是獨具價值的小說,還有他那令人欽佩的品性:善意的,自尊的,謹慎的,正直的。他曾在一篇小說中借著主人公,一個鞋店掌櫃的嘴說過:「人也有字型大小,不能倒了字型大小。」
【所以作者說,大山的作品不倒,他人品的字型大小也不倒。】

⑵ 賈大山的《取經》中王清智這一形象在文中的作用

把大神的曲金忠王清志鎮形象在文中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⑶ 賈大山花市主要內容

《花市》是賈大山所作的短篇小說。
主要內容:小說採取以小見大的寫法,以一個過去常以胡蘿卜為糧的貧困村的老頭欲花10元買一盆令箭荷花的事例,反諷人們生活稍有改變,就開始追求精神享受。

⑷ 賈大山容膝的閱讀答案

本篇閱讀理解的題目為:

(1)文霄、眼鏡都笑了,玉素也笑了。(2分)

(2)眼鏡的臉紅了,通紅通紅。(2分)


參考答案為:


下面附上原文:

「容膝」 賈大山

東門里有個大覺寺,寺內有一方青石,上刻兩個大字:「容膝」。又刻一行小字:「晦翁書」。原來這塊石刻放在一個大殿的角落裡,無人問津。到了八十年代,寺內的工作人員把它拓片裝裱,竟能重金出賣。先是文人墨客喜愛,後來平常百姓也爭著買。於是「容膝」拓片除了在寺內零賣,也批發到「四寶齋」。

「四寶齋」就在大覺寺的對面,賣文房四寶,名人字畫,玉雕古玩。「四寶齋」的主人是一對來自農村的年輕夫婦,一個叫文霄,一個叫玉素:一個能寫,一個愛畫。

賣綠蘿卜的老甘是這里的常客。老甘是個種田人,認不得幾個字,但是非常喜歡「四寶齋」。他說全城裡的買賣,哪一家也不如「四寶齋」的買賣做得文雅,買的文雅,賣的也文雅。每天,他把放著半笸蘿綠蘿卜的小車兒朝「四寶齋」門口一撂,就鑽到店堂里來了,一邊取暖,一邊瞅攤,一邊看文霄夫婦做買賣。

老甘望著裝裱精緻的「容膝」拓片,問了聲: :

「那個黑片子,賣多少錢?」

「七十。」文霄告訴他。

「呀,好貴也!」——老甘嗓子野,站在城門洞里吆喝一聲「綠蘿卜」,十字街里都能聽見;但是到了「四寶齋」,說話總是悄悄的,『好像是怕嗓門大了,破壞了這里的文雅似的,並且時常動用「之乎者也」一類的字眼。

「寫字的人貴。」文霄也很愛和老甘聊天。他說「晦翁」不是別人,就是朱熹,南宋的大哲學家。宋寧宗慶元年間,朱熹因為得罪了一個大官,被貶官了。一天他到大覺寺拜佛,要求借宿一夜。住持僧看他青衣小帽,窮困潦倒,便把他安排到一間最小的屋裡去了。晚上,他躺在草苫上,心裡很不是滋味,便在石砌牆壁上揮筆寫下「容膝」二字。他去世後,皇上因念他的功德,追封他為信國公,並詔令天下搜集他的墨跡。「容膝」二字成了國寶,住持僧便請匠人刻下來了。

老甘說:「這兩個字,寫得是不賴!」

「其實,『容膝』是陶淵明的話。」老甘正贊嘆著,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走進來,談吐也很文雅。玉素在後面小屋裡說:

「對,是陶淵明的話。」

「是《桃花源記》里的話吧?」文霄向屋裡問。

「不,是《歸去來兮辭》里的話。」眼鏡背誦,「『倚南窗以寄傲……」』

「『審容膝之易安。』」玉素在座里接了下句。文霄一拍手說:

「對,是有這么兩句!」

他們越談越投機。眼鏡問到「容膝」拓片的價錢時,文霄十分友好地說:

「別人買七十,你買……」

「我買一幅,也優惠優惠吧!「文霄還沒說完,走進來一個胖老頭。淡淡的眉毛,疏硫的鬍子,披一件細毛羊皮襖,玩兩個健身球兒。他說他最喜歡名人字畫,客廳里掛了一幅「難得糊塗」,卧室里掛了一幅「吃虧是福」,書房裡想掛一幅「容膝」……

「三間房屋?」眼鏡問。

「四間,吃飯屋裡就不掛什麼了。」

「幾口人?」

「兩口,我和老伴。孩子們,我誰也不跟,他們那裡人來人往,又有電話,麻煩!」

說完,笑得十分得意。

文霄不知胖老頭的來歷,正要取貨,「沒貨了。」——玉素從屋裡走出來,似笑非笑地打量著胖老頭說: 「這位先生也有書房?」

「有啊,人老了沒事做,就愛讀一點書!」

「你讀什麼書?」玉素又問。

「剛讀完了《笑話大全》,最近在讀《麻衣相法》。」

文霄、眼鏡都笑了,玉素也笑了。她指著一幅圖畫說:

「我看你不如買了這幅《八駿圖》吧,你看這八匹馬,奮蹄揚鬃,一匹一個模樣,多麼精神!」

「多少錢?」

「一百。」

「行,它更名貴!」

胖老頭買了《八駿圖》,剛剛走出店門,玉素就把嘴兒一撇,說:「哼,兩口人四間房屋,好大的膝蓋兒啊!」

笑了一回,玉素望著眼鏡說:

「同志在哪兒工作?」

「小機關。」

「機關再小也有名字。」

「地名辦公室。」

「噢——」玉素看看文霄,「還有這么個辦公室?」

「清水衙門!」眼鏡的臉紅了,通紅通紅。

「住哪兒?」

「梁家胡同。」眼鏡的臉又白了,寡白寡白。「一家三代五口人,住在兩間平房裡,一間不到九平方米……」

「看看看,」老甘兩手一攤,「讀『歸去來兮』不如讀《麻衣相法》!」

「這就叫苦樂不均!」眼鏡嚷了一聲,然後對玉素說,去年兒子考上大學,閨女當了文藝兵,老太太也去世了,才得鬆快鬆快。他也想買一幅朱子珍跡,在屋裡掛一掛,沖沖晦氣。

玉素笑了笑說:

「真的沒貨了。」

「這一幅……」眼鏡指指掛著的拓片。

「那是樣品,不賣。」

眼鏡望著那拓片,待了一會兒,只好走了。老甘看看文霄,看看玉素,奇怪地問:

「怎麼,兩位都不賣給?」

「一位有貪心,一位有怨心,都不適合掛『容膝』。」玉素說。

「誰掛才適合呢?」

「你掛最適合了。」玉素笑笑說,「你們老兩口,兩間小茅屋,屋前一棵垂柳,屋後一片菜畦。無憂無慮無爭無求地過日子,多麼安閑快活? 『審容膝之易安』,最不容易做到的是那個『安』字,你做到了。」

「不也不也,我也沒做到!」老甘搖搖手,也咧著大嘴笑了,「天一暖和,我也要蓋新房了,不要那麼大,也不要那麼小,客廳、書房用不著,只能『容膝』也不行。老伴嚷著買洗衣機哩,買了放在哪兒?其實,老朱和老陶,也沒做到。老陶不嫌房子小,住下就是了,寫『歸去來兮』干嗎?老朱更不安分了,半夜三更,不好好睡覺,又是朝牆上寫字,又是唉聲嘆氣,折騰人嘛哩?人生在世,貪心不可有,怨心不可有,但是哪能無所求呢?你看我現在就有所求了……」

外面過來一群紅男綠女,老甘慌慌走出,野著嗓子吆喝起來:

「綠蘿卜!又甜又脆的綠蘿卜!」

文霄和玉素,聽著那洪亮的叫賣聲,相對無語。聽了一會兒,兩人一齊說:

「老甘,大覺人也!」

(選自《賈大山小說精選集》,有刪改)

⑸ 1978 好像是改革開放初期 有一個女大學生寫了一篇對未來頗為傷感的文章 在萌芽還是在青春上記不清了

你找找把,如果沒有的話,到參考資料里找找別的年份的或者中篇的
肯定不是萌芽了,萌芽1981才復刊的

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獲獎作品

《班主任》 劉心武 《人民文學》1977年第11期

《神聖的使命》王亞平 《人民文學》1978年第 9期

《窗口》 莫伸 《人民文學》1978年第 1期

《我們的軍長》鄧友梅 《上海文藝》1978年第 7期

《湘江一夜》 周立波 《人民文學》1978年第 7期

《足跡》 王願堅 《汾 水》1978年第 1期

《頂凌下種》 成一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願你聽到這支歌》(達斡爾族)李陀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弦上的夢》 宗璞 《人民文學》1978年第12期

《傷痕》 盧新華 《文 匯 報》1978年8月11日

《從森林裡來的孩子》張潔 《北京文藝》1978年第 7期

《騎手為什麼歌唱母親》回族)張承志 《人民文學》1978年第10期

《辣椒》 張有德 《人民文學》1978年第 4期

《取經》 賈大山 《河北文藝》1977年第 4期

《滿月兒》 賈平凹 《上海文藝》1978年第 3期

《最寶貴的》 王 蒙 《作 品》1978年第 7期

《獻身》 陸文夫 《人民文學》1978年第 4期

《墓場與鮮花》肖 平 《上海文藝》1978年第11期

《眼鏡》 劉富道 《人民文學》1978年第 2期

《煙緣》 孔捷生 《作 品》1978年第 8期

《抱玉岩》 祝興義 《安徽文藝》1978年第 7期

《不稱心」的姐夫》(滿族)關庚寅 《鴨 綠 江》1978年第 7期

《看守日記》 齊 平 《解放軍文藝》1978年第12期

《芙瑞達》 於 土 《廣東文藝》1978年第 1期

《珊瑚島上的死光》童恩正 《人民文學》1978年第 8期

⑹ 賈大山的作品都有哪些

《賈大山小說集》(包括《取經》、《花市》、《夢庄紀事》等)

⑺ 賈大山的主要作品

1978年,短篇小說《取經》。
1981年 ,短篇小說《花市》 ,與另一篇散文《取經》一起,被選入全國中學語文課本。
另有短篇小說《夢庄記事》系列、《古城》系列等 。

⑻ 「願做參天白楊樹,不做牆頭毛毛草」出自哪裡

賈大山寫的《取經》,這篇小說曾榮獲第一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⑼ 賈大山的所獲榮譽

《取經》獲1978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花市》、《村戲》獲河北優秀小說獎 。《干姐》獲河北文藝振興獎。《趙三勤》收入日本銀河書房出版的《中國農村百景》,並獲《山西文學》1980年優秀小說獎。 他的主要作品收入《賈大山小說集》。

⑽ 哪裡能下載賈大山小說集

網路雲啊!

閱讀全文

與賈大山短篇小說取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