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哪些簡短的《紅色經典小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 鬼子掃盪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組織鄉親們轉移。二小和鄉親們一起轉移到長城腳下。
吳連長帶著隊伍去山那邊,說要做個包圍圈等鬼子來鑽。
鬼子來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走去,心裡著急,就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為他們帶路。
二小牽著一頭壯牛,就帶著鬼子走了。
二小領著鬼子在山裡轉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裡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你撒謊,你想騙皇軍。」二小說:「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著他走了。
到了八路軍埋伏的山溝,二小機靈地從溝邊往山上跑。吳連長一邊高喊要二小快跑,一邊開槍打死了向二小瞄準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隊長端著大槍追上二小,把刺刀扎進了二小的身體,將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了下來,滿山的樹葉都一起落了下來,鮮血染紅每一片樹葉和綠草。
八路軍發起了進攻,消滅了鬼子。大壯牛像是要報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隊子。
鄉親們把二小放到擔架上。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了。
太陽也彷彿被染紅了,滿山都飄著紅色的樹葉,那景色,美麗極了。
⑵ 適合兒童講紅色故事有哪些
1、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
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2、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一開創起,就處在敵人的軍事圍剿和經濟封鎖之中,紅軍和根據地老百姓的生活異常艱苦。毛澤東在1928年11月寫給中央的報告說:"現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還缺少布。這樣冷了,許多士兵還是穿兩層單衣。好在苦慣了。而且什麼人都是一樣苦。"
在毛委員反復給謝槐福做工作的情況下,謝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毛委員就是這樣與人民群眾同甘苦、共患難,戰勝了嚴寒的冬天,贏得了人民群眾的信賴與愛戴,取得了井岡山斗爭的勝利。

⑶ 紅色小故事,要短的
抗日題材,夠紅了吧。我也是從其他地方翻出來的,希望能幫到你。
游擊隊巧捉鬼子官
在麻峪村東西兩個碉堡修好後,雖然日夜有鬼子兵站崗放哨,但也阻擋不住在村民們掩護下的游擊隊河東河西自由地往來。日寇在其既有武裝駐防,又搞了「連環保甲制」的情況下認為萬無一失,便在永定河東一些村子隨便出行。
孰不知在抗日情緒高漲的村莊里,老百姓、游擊隊已成一家,同時下地幹活,頻頻出現在街頭巷尾。一天下午(大圈兒)一名叫菊本的軍曹和一個叫白連碧的特務從河邊碉堡下來,去了保公所,村民看見了立刻通知了正在麻峪村工作的游擊隊長杜鋼和隊員李英。兩人迅速背上背筐,帶上除草的小薅鋤,化妝成農民,尾隨敵人其後。當鬼子和特務走到麻峪南「武道廟」時,杜鋼隊長從後面用沒把的小薅鋤頂住了鬼子菊本的腰,令其舉手繳械,李英同志健步飛奔過去下了特務白連碧的手槍。抓住鬼子和特務後,將他們押在村中的進步戶中。第二天,在過河幹活的人群掩護下,把敵人押送到河西遊擊隊根據地。
事過兩天鬼子發覺菊本和白連碧失蹤,便派兵到各村尋找,他們把老百姓集中起來詢問,人人都說「不認識,也沒看見有一個日本官和一個中國人在一起」。無可奈何的日本鬼子最後也只得不了了之了。
===============
游擊隊員
活捉敵人翻譯官
1943年春夏相交的一天下午,鬼子的翻譯官潘××身穿鬼子軍裝,頭戴鬼子牛皮帽,腳下一雙黑色牛皮大馬靴,騎著一輛自行車來到麻峪村,到保公所找到保長王××,帶他到一家吸鴉片的人家吸足鴉片後,又騎車回保公所。游擊隊安排的老鄉發現了潘××的行蹤,立刻報游擊隊的煉星海同志。
當天下午,太陽快落山時,日本翻譯官騎車走出東街要過大影壁時,被藏在影壁後的游擊隊員用河流石打了來,潘××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游擊隊員抓住,並奪下了他的手槍,帶回了「安全戶」,換了農民的衣服押送到河西去了。第二天,日本鬼子來麻峪村,把人們都集中到西街一個叫「西口兒」的地方,臨時找來北街楊某人的姑爺當翻譯,說明翻譯官失蹤之事,讓大家舉報,眾人全說不認識那個翻譯官,也不知道他來之事,敵偽保長說他在下午太陽下山時已經回去了。敵人無法只得作罷。
==================
步槍打飛機
步槍打飛機,聽起來簡直就是神話,但這的確是傳揚在平西抗日根據地齋堂川的一段抗擊日寇的佳話。
1939年10月某天,我平西抗日根據地挺進軍十團八連在門頭溝齋堂川青白口永定河畔與日軍展開激戰。挺進軍隱蔽在河邊山林中占據有利地形打擊來犯之敵,日軍匍匐在河北岸光禿禿的河灘上,目標暴露無遺。戰鬥打響後,水面上,河灘上日軍屍體橫七豎八,傷亡很大。不甘失敗的敵人,在太陽快落山的時候調來飛機,妄圖以空中優勢遏制挺進軍火力,挽回敗局。
頭上敵機猖狂呼嘯,硬拼就中了敵人的圈套。看看手中頂不上勁的步槍,戰士們攥緊拳頭眼裡噴出仇恨的火焰。敵機在八連陣地上空時而盤旋時而俯沖,戰士們的武器裝備與敵人懸殊太大,如果跟敵人拼火力肯定吃虧。地面的日軍得到空中支援後,乘勢又向八連陣地逼了過來,情況萬分緊急。
這時候,十團的徐存洋等20名戰士奉命趕來增援八連戰士。徐存洋和戰友們很快隱蔽好,等待戰斗時機。他觀察後發現,由於八連陣地在山谷之中,敵機投彈轟炸就必須盡可能接近地面俯沖,才能對陣地造成威脅。所以,敵機俯沖下來的時候距離地面很近,就好像就擦著戰士們的耳朵飛。而且,俯沖一次,敵機就得趕緊拉升,不然就會撞到山石上機毀人亡。敵機不能連續轟炸,攻擊力就減弱不少。得到這樣的結論,徐存洋心裡有了數。
徐存洋發現不遠處有棵大樹,就趁敵機拉升的空檔迅速奔到大樹下隱蔽好,待敵機俯沖迫近的時候,他噌地閃出身體,抬起手中的蘇制水連注步槍「啪」的就是一槍。敵機翅膀一抖,直奔徐存洋藏身的大樹橫沖而來,「嗒嗒嗒」一梭子子彈打在石頭上火星四濺。徐存洋機智地就地十八滾,藏到一塊巨石後面。說時遲那時快,趁敵機還沒顧得上拉升喘息,徐存洋抬手對准敵機又是一槍。這一槍,小日本的飛機吃不住勁了,只見飛機左右亂擺,尾巴拖著長長一道黑煙,一個猛子就扎在塔嶺溝中。戰士們歡騰了。日軍飛行員至死恐怕也不相信,自己的飛機會被挺進軍戰士的普通步槍給打了下來。
挺進軍戰士徐存洋用步槍打下日軍飛機的消息,很快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傳揚開來,鼓舞著抗日軍民更加頑強地抗擊日本帝國主義者。
⑷ 急求短篇紅色經典的小故事
1、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2、狼牙山五壯士
五位英雄,為掩護群眾和主力撤退,毅然決然地把敵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盤陀峰頂絕路,在子彈打光了的情況下,縱身跳下了萬丈懸崖,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3、黃繼光
抗美援朝戰爭中,黃繼光捨身堵槍眼的英雄壯舉,激勵和教育了幾代人。他那奮不顧身的大無畏英雄氣概為人們所景仰,他的英雄事跡為人們所傳頌。
4、董存瑞
巍然挺立,紋絲不動,像是一尊雕塑。這時他高聲喊道:"為了新中國,沖啊!"突然間,一聲巨響,地動山搖。敵人的橋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為了新中國,沖啊!"董存瑞的戰友們高喊著這震撼山河的口號,沖進了隆化中學。 血一樣鮮艷的紅旗,升起在隆化城上空,高高飄揚。
5、1938年3月14日,駐守滕縣的一二二師師長王銘章下令城門全都封閉,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都不準進出,城存與存,城亡與亡!激戰後,還有300多名傷員滯留在西門一帶,每個傷員都准備了一顆手榴彈。戰斗結束後,日軍挨家挨戶地清查,發現這些傷兵後,讓他們投降,傷兵們走到一起,拉響了手榴彈,壯烈殉國。
⑸ 短小精悍的紅色小故事
範文兩篇: 劉胡蘭的故事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於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後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鎮靜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毛澤東在指揮全國戰局之餘,為劉胡蘭題詞:「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劉胡蘭是已知的中國共產黨女烈士中年齡最小的一個。她憑著對人民的感情和對共產主義理想的堅定信念,在鍘刀面前堅貞不屈,視死如歸。這種表現,恰恰是共產黨的革命教育深入千千萬萬農民心中的結果。 雷鋒故事—添磚 有一個星期天,雷鋒肚子痛,他趴在床上忍了一會,想硬挺過去,但又一想,明天還要出車,這樣疼下去可不行,趕快爬了起來,跑到衛生連。 值班醫生問了問病情,按了按肚子,給了些葯片,囑咐說:不要緊,回去用熱水袋壓一壓肚子,好好休息休息就好了,可別再累著呀! 雷鋒往回走,路過一個建築工地,工地上那熱烈的勞動場面,一下子把他吸引住了。他心裡贊嘆著:嘿,真了不起,不久以前,這里還是一片煤渣地,現在就要蓋起高樓大廈了。在這里勞動的人,個個汗流浹背,干勁十足。砌磚的和運磚的,展開了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擴音器里響著一個尖嗓子姑娘的聲音,鼓動得整個工地熱氣騰騰的。 他正要離開這里,忽聽得那尖嗓子姑娘喊道:……砌磚的同志大顯身手,以懲每小時一千二百塊的速度,打破了過去的紀錄,運磚的同志加油呀!雷鋒回身一看,見運磚的兩人一輛小車,一個拉一個推,個個幹得挺歡,還是供不上砌磚的需要。他忘了肚子痛,跑到推磚場,操起一輛小車就干起來。他一個推一輛車,裝得滿滿的;上坡時挺費力,幾個工人趕來幫助他,有個工人問道:同志,誰叫你來的?雷鋒笑著逗他說:你們叫我來的呀!我們?是呀,你們為了社會主義,幹得熱火朝天,就不許我來嗎? 雷鋒覺得能為社會主義建設添一塊磚,也是好的,他越干越高興,推著小車跑得飛快,一口氣推了十幾車,臉上的汗珠子直淌,衣服全濕透了。工地上的人都很納悶:哪兒來了這么個解放軍戰士,幹得這么帶勁!有的說:嘿,真了不起,解放軍同志干什麼都是好樣的! 有一位工人端來一碗水,對雷鋒說:同志,喝碗水,休息一下吧。 雷鋒說:不累,謝謝。接過碗,一飲而盡,用手背抹了抹嘴,又推磚去了。運磚供應不上的情況很快轉變了。當雷鋒剛剛裝好一車磚的時候,尖嗓子的廣播員甩著辮子跑出來,問雷鋒:喂,同志,你是哪個部隊的?叫什麼名字?你問這個幹啥?你給我們帶來很大鼓舞,大家要求寫篇稿子表揚表揚你。雷鋒說:我今天沒事兒,到這兒干點活是應該的。有啥可表揚的。說罷,推上車就走。廣播員感動地望著他的背影,自言自語:還向我保密哩,我非打聽出你的名字不可!整個工地你追我趕,熱火朝天,大家越干越歡。上半天,超額完成了施工任務。中午,勞動結束後,雷鋒拿起軍衣,准備回連隊時,一幫工人忽地把他圍住了。這個和他握手,那個向他致謝。一個穿白襯衣的人,上前來拉住他的手,熱情地說:你到這里來勞動,給我們的鼓舞不小。雷鋒不好意思地說:「這有什麼!我和大家一樣,只是盡了我應盡的義務。那位女廣播員又問道:可是幹了半天,還不知道你的名字叫什麼呢?我該回去了……雷鋒拔腿就走。廣播員故意板起面孔說:同志,廣播你的事跡,不能看成光是對你的表揚,這對我們今後的工作,也會有推動作用呀!雷鋒只好說出了自己的名字。那位廣播員一甩辮子,笑著跑。不一會兒,她那尖嗓子傳遍了工地:感謝解放軍,向雷鋒同志學習……
⑹ 求一個短小的紅色經典小故事
楊靖宇1905年2月26日(清光緒三十一年農歷正月初十)出生在河南省確山縣古城鄉李灣村一個農民家庭里,幼時在村私塾就讀,1918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確山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堂,有一件事情讓老師記憶猶新:有一天,楊靖宇在學校學習(學習情況已無從考證),突然聽見外面有人大叫,原來是老張被幾個兵痞打。於是他們就出來圍觀。忽然,有一個高高的男孩大叫了一聲:「你們太欺負人了!」於是,所有的學生都跟著嚷道。一個兵痞聖氣凌凌地說:「怎麼拉?他得罪我們了,就該挨!」於是,那個高個子男孩一揮手,說:「上。」幾十個學生就連打帶趕地把他們趕出了學校,救了老張一命。那個高個子男孩就是楊靖宇。
那幾個兵痞不甘心,覺得太丟臉。於是第二天,他們又叫來更多的兵痞,氣勢洶洶地來到學校。一進學校,就嚷著要找昨天那個高個子男孩。校長急了,就一個勁地道歉。兵痞不聽。在這時,楊靖宇爬到房子上,拿著火柴,對兵痞說:「知道這是什麼么?是洋火!你們不走,我就把房子燒了。」校長也趕忙說:「誒,我們也管不住他。你們還是走吧,這孩子,你們不走,把他逼急了,他一定會燒。房子燒了,你們頭也不會饒你們。快走吧。」於是,兵痞們就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楊靖宇的勇氣。
⑺ 紅色經典兒童故事急求~~~~
王二小的故事
1943年的一天,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 鬼子掃盪來了,八路軍和幹部們組織鄉親們轉移。二小和鄉親們一起轉移到長城腳下。
吳連長帶著隊伍去山那邊,說要做個包圍圈等鬼子來鑽。
鬼子來了。
二小看到鬼子向鄉親們轉移的方向走去,心裡著急,就唱著放牛歌走了出來。
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為他們帶路。
二小牽著一頭壯牛,就帶著鬼子走了。
二小領著鬼子在山裡轉圈,狡猾的鬼子起了疑心,鬼子頭拔出戰刀威脅二小。二小心裡很鎮定,卻裝出害怕的樣子,對鬼子說,那邊有條路,穿過去就能找到八路。鬼子說:「你撒謊,你想騙皇軍。」二小說:「那就算了,反正我也不想去。」鬼子相信了二小,就跟著他走了。
到了八路軍埋伏的山溝,二小機靈地從溝邊往山上跑。吳連長一邊高喊要二小快跑,一邊開槍打死了向二小瞄準的鬼子。可是鬼子小隊長端著大槍追上二小,把刺刀扎進了二小的身體,將二小挑到了山坡上。
二小像一片樹葉一樣落了下來,滿山的樹葉都一起落了下來,鮮血染紅每一片樹葉和綠草。
八路軍發起了進攻,消滅了鬼子。大壯牛像是要報仇,用尖角挑死了鬼子小隊子。
鄉親們把二小放到擔架上。吳連長喊著二小,鄉親們喊著二小,可是二小安詳地閉著眼睛。他再也聽不到了。
太陽也彷彿被染紅了,滿山都飄著紅色的樹葉,那景色,美麗極了。
劉胡蘭的故事
1946年的一個秋天,國民黨軍大舉進攻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雲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她悄悄地把奶奶給的銀戒指、八路軍連長送的手絹和作為入黨信物的萬金油盒這三件寶貴的紀念品交給繼母後,被氣勢洶洶的敵人帶走。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兒童團團長海娃
這個抗日小英雄的故事,發生在華北抗日根據地。12歲的龍門村兒童團團長海娃每天一面放羊,一面放哨,監視著前邊平川地里敵人的據點。一天,炮樓里的鬼子進山去搶糧食了,只剩下「貓眼司令」和幾個鬼子兵。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准備把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老趙把送信的任務交給了兒子海娃。海娃一看信封上面插了雞毛,知道是十分重要的,他趕著一群羊作掩護送信去了。沒想到,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他靈機一動,把雞毛信拴在了「老頭羊」的尾巴里,瞞過了鬼子小隊長。一路上海娃受盡了折磨。深夜海娃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他趕到羊圈裡,小心地把雞毛信取了下來,一口氣跑了幾里路。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山路上,鬼子的騾馬不能爬陡峭的山坡,海娃乘機拚命往山上爬,愈爬愈遠,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拉開嗓子喊「八路軍叔叔……」海娃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⑻ 適合孩子講的紅色故事有哪些
1、劉胡蘭
劉胡蘭,10歲起參加兒童團,12歲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並被調回雲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1947年1月12日,閻軍突然襲擊雲周西村,劉胡蘭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劉胡蘭在威逼利誘面前不為所動,被帶到鍘刀前眼見匪軍連鍘了幾個人,怒問一聲:「我咋個死法?」匪軍喝叫「一個樣」後,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劉胡蘭烈士犧牲時,尚未滿15周歲。

2、兒童團團長海娃
有一次,民兵中隊長老趙畫了一張攻打炮樓的路線圖,並寫了一封信安排兒子海娃交給八路軍張連長。海娃在山溝里碰上了鬼子,一路上受盡折磨。深夜好不容易從睡得像死豬一樣的鬼子的腿縫里溜了出來。後面偽軍也追來了,海娃又被他們抓回去。他把鬼子帶到了一條陡峭的山路上,乘機拚命往山上爬,鬼子開槍打中了海娃的手。海娃忍著疼依然堅持到把雞毛信交給了張連長。
3、董存瑞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懷來縣人。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當過兒童團長,13歲時,曾機智地掩護區委書記躲過侵華日軍的追捕,被譽為「抗日小英雄」。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軍事技術過硬,作戰機智勇敢,在一次戰斗中隻身俘敵10餘人。先後立大功3次、小功4次,獲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獎章」。
4、小蘿卜頭
小蘿卜頭原名「宋振中」,男,1941年生於江蘇邳州,1949年9月在重慶被害,遇害時年僅8歲,是解放戰爭時期的最小的戰士。
小蘿卜頭在敵人的監獄里長大,一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經過地下黨對特務的斗爭,他才在監獄里上了學,由地下黨員和愛國志士作他的老師。由於他年齡小,特務們對他的看管不是很嚴,他就經常在牢房之間傳遞東西、傳遞信息和秘密情報,在門口放哨,幫助大人了解入獄同志的情況等。
5、小偵察員張嘎
抗戰時期,生活在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唯一的親人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嘎子歷經艱辛,找到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他配合偵察員羅金保執行任務,表現得勇敢、機智。但嘎子畢竟還是一個活潑、淘氣的孩子,他與小朋友胖墩摔跤輸了還不講道理,去堵胖墩家的煙囪。
在一次戰斗中,他繳獲了敵人一支手槍,竟偷偷把槍藏進了老鴉窩里,沒有上繳。為攻打敵人崗樓,他奉命進城偵察時被捕。當部隊攻打崗樓時,他設法在裡面放火,里應外合,全殲敵人,救出了老鍾叔,也替奶奶報了仇。戰斗結束後,嘎子把藏在老鴉窩里的手槍主動拿出來上繳。隊長正式宣布把手槍發給他使用。
⑼ 急求短篇紅色經典小說
《燈光》《黨費》《糧食的故事》《七根火柴》《三人行》《支隊政委》《後代》《媽媽》《趕隊》《珍貴的紀念品》《百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