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有聲完結 >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主意評析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主意評析

發布時間:2021-05-15 21:53:27

❶ 雷蒙德·卡佛的介紹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 (1938—1988),「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小說家」和小說界「簡約主義」的大師,是「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作家」。《倫敦時報》在他去世後稱他為「美國的契訶夫」。 美國文壇上罕見的「艱難時世」的觀察者和表達者,並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

❷ 雷蒙德卡佛的極簡主義小說具有什麼特點

雷蒙德·卡佛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重要的短篇小說作家,其獨樹一幟的小說風內格被評論家們成為「極簡主容義」風格。這種風格以形式上的極其簡練為最主要特色。而卡佛小說在內容上的特點往往被忽視,其以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為素材的特點亦是他的重要風格。而這種內容上的特點也同樣促成了形式上「極簡」特色的形成。從其前期和後期作品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極簡主義」在他作品中所經歷的一個發展變化。
短篇小說集《請你安靜些,好嗎?》(1976);《憤怒的季節》(1977);《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1981);《大教堂》(1983);《何方來電》(1988);《大象》(1988)。

❸ 雷蒙德·卡佛的他人評價

(文學評論家)
卡佛重塑了中國作家的價值觀
卡佛到底對中國作家有什麼影響?第一個或者是首要的影響,可能是影響了他們的文學價值觀。關於文學、小說的寫作,什麼值得我們作家提筆觀察或者是表達,過去的中國作家受一種潛在的價值觀影響,通常認為是要有希望的,要在他的生活和命運中表達了充分意義的,即使是個倒霉蛋,最後也一定表達了一種希望的姿態,總而言之一定是要有充分意義的東西才值得寫。
但是到了卡佛這里,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寫作的可能性,或者是看世界的可能性。有些東西實際上是過去我們沒有看到的,有些東西過去被我們原來的價值觀屏蔽掉了。而他提出的是,沒希望的人生是不是就不值得寫?卡佛筆下都是些倒霉的人、失意的人、潦倒的人、不成功的人或者是軟弱的人,醉酒者,通過這些,卡佛為中國作家打開了眼前一座屏障,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看到了人,或者說我們看到了生活或者人另外一種希望。在這個意義來說,卡佛對中國文學的氣質,或者是看人、看物的廣度上特別的重要。特別對中國上世紀90年代的一些年輕的作家都有影響,像韓東、蘇童、李洱。
有意思的是卡佛在美國也不被右翼、保守派喜歡,美國的右翼跟我們中國一些人的邏輯是一樣的:難道我們美國人是這樣的,我們美國人天天過著快樂幸福的生活,大家都很昂揚向上,怎麼像你卡佛寫的這樣的。但是正如卡佛所做的那樣,也正如我們很多中國作家在卡佛的潛在影響下,在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和中期做的那樣,他讓我們看到在我們給定的意義之下,真實的人生,真實的人的痛苦、人的絕望、人的那些在微笑尺度上的掙扎。說到卡佛的極簡主義,很容易被理解為一個修辭手段的問題,事實上,卡佛說到的簡化,絕不僅僅是一個修辭上的簡化。而是一種世界觀,是一個表達對他自身和他所寫那個世界的一些根本看法。意思是說,在人的生命中,在真實的生活處境中,是存在著巨大的沉默的。一種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傷痛,只好放到沉默里。 (作家)
卡佛留下的是文字鍛造的一把匕首
美國作家中我個人最傾心的是雷蒙德·卡佛,為此,評論家李陀還曾跟我急,他說,你的短篇不比他差啊。為什麼崇拜他?其實我不是崇拜,而是從中發現了一種自由精神。它吸引我,是因為他在我所有閱讀范疇中,帶給我一種嶄新目光,一個新的切入點。所有雷蒙德·卡佛的小說,你都覺得在記流水賬。照理,記流水賬,水是往低處流的,但他這樣的小說筆法,水是往高處流。我覺得它非常好地解決了我在小說創作中的問題,如何把日常生活與我們所探討的關於人的處境問題、人與人、人與世界不可調和的關系處理好。流水賬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這是我從他的小說中得到的啟發。因為他切入得很成功。對於我,這等於打開一個新窗口。一開始我說很喜歡他時,還是猶豫的。是不是顯得……後來我發現,有好多外國作家也喜歡他。喜歡的力量是無窮的。我英語不好,但因為太喜歡雷蒙德·卡佛了,所以就找過他的原作小說來讀,那才叫死磕。最初我是從《外國文藝》刊物上發現他的《大教堂》、《馬轡頭》。我以為他是個冷門作家,結果有一次在義大利,翻譯我《妻妾成群》的譯者,他家書架上就有《雷蒙德·卡佛小說全集》(英文版),他看我喜歡,就送給了我。而我真就啃了原作。雷蒙德·卡佛是喝酒喝死的,我對這種喝酒喝死的人,天生有一種愛。
卡佛小說里的一切尖銳得令人生畏,如果說他「殺人不見血」有點誇大他對讀者的精神壓迫的話,說他拿著刮鬍子刀片專挑人們的痛處可能比較被人贊同。有批評家論及卡佛的世界觀,說是黑色的。怎麼會呢?那是把追求簡單敘述的卡佛一起簡單化了,我反而覺得卡佛是個很復雜的作家,只有復雜的作家會對語言有超常的狠心腸,殺的殺,剮的剮,留下的反而是文字鍛造的一把匕首。 (作家)
卡佛的小說為心想事不成的人而寫
我是通過蘇童的文章了解卡佛的。那一年暑假肖鐵(即本書譯者)回來探親,帶來卡佛的幾本書,一個是《大教堂》,一個是《請你安靜些好嗎》。像我這樣的英語水平藉助字典完全可以看懂,我印象當中他寫的東西跟我們的不一樣,表現方法不一樣。
從小說而言,卡佛的小說很大程度上是為心想事不成寫的,哪怕事業成功了,內心也一定有這樣的成分躁動。讀卡佛的時候我想到另外一個美國的小說家庫佛,應該說庫佛是卡佛的前輩。他們的小說有很多相似的東西,但是也有很大的不同。庫佛小說可能更多是寫那些美國的知識分子、中產階級,也寫下層人士。比如說他的一篇小說《重逢》,而卡佛有一個《軟座包廂》,寫的是父子。而前者也是把這一對父子矛盾放在火車站重逢,只是重逢結果不一樣。後來我想他們的差異在哪裡,並不在於他們寫的對象不一樣,也不在於他們的手法不一樣。而在於一個作家藝術的積累和生活積累的背後,內心潛伏的對文學的認知、立場、情感以及最終抵達的地方差異很大。
我還想補充一句話。其實卡佛的詩特別好,我不懂詩也不看詩,但是看了他的詩後很被觸動。他的詩不像詩,就是大白話,但是可以打動你。所以從本質而言,我覺得卡佛是一個詩人,否則不會這樣對待生活。他的生活不如意,說老實話比我們的打工者混得還慘。但是他有這樣文學的追求,這種反差我找不到一個確切的答案。

❹ 雷蒙德卡佛的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講的到底是啥東西根本看不懂啊……

你們在相遇之前也曾愛過別人……如果我們倆有誰出了事,我想另一個,另一個人會傷心一會兒,你們知道,但很快,活著的一方就會跑出去,繼續再次戀愛……所有這些,所有這些我們談論的愛情,只不過是一種記憶罷了,甚至可能連記憶都不是。」——這就是卡佛關於愛情的經典論斷。

❺ 雷蒙德·卡佛的社會評價

讀雷蒙德·卡佛作品的第一印象,是眾多美國夢的鼓吹者,定然不會喜歡他。在那些保守的批判者看來,他的小說「不夠樂觀」、「集中展現事物的陰暗面」、「寫的不是真正的美國人」,如此等等,一言以蔽之,「沒有給美國塗脂抹粉」。的確,他筆下的小人物能讓第三世界國家望「美」興嘆的人找到些許心理平衡:原來美國老百姓也是辛苦工作賺錢養家,歇下來只想看電視;他們也做著永遠實現不了的夢,湊合著度過平庸的每一天;他們也外表默不作聲,內心歇斯底里。卡佛的小說,乍一看像是流水賬,仔細一看,是寫得挺不錯的流水賬。但他在流水賬中傾注的情緒,是相當有特色的。卡佛與爵士時代的短篇作家林·拉德納有一點很相似:他也看到平民日常生活的乏味、瑣碎、無聊,背後的愚昧、平庸、悲哀、無奈。只是他不像拉德納那樣冷嘲熱諷、酣暢淋漓。他認認真真記流水賬,彷彿沒有情緒,內心壓抑的郁悶不時通過主人公及其難聽的話或歹毒之至的小動作表現出來。
《大教堂》是他最著名的短篇之一。主人公的妻子多年來與一位盲人朋友保持聯系。一次,盲人朋友終於要來拜訪這對夫婦,妻子興致勃勃,主人公卻非但不激動,反而竭力剋制自己毫無理由的敵意和鄙夷。和其他一些故事一樣,主人公對生活這種無所謂和厭棄相混合的態度,始終是個沒有提示的謎題。除了從卡佛自己的生活經歷入手,恐怕很難找到別的解釋。《大教堂》結尾,主人公在閉著眼睛和盲人一起畫畫的過程中,綳緊的神經終於放鬆下來。不是四兩撥千斤,而是花大量篇幅在天平一端放了過多郁悶之後,在另一端放一茶匙淡淡的歡欣意思意思。然而,這便是雷蒙德·卡佛。

❻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怎麼樣

讀卡佛的小說,可能會讓對美國抱有無限嚮往的人感到厭惡,作為一名美國人,卡佛好像從來沒有對美國的社會和生活環境有過什麼美化,裡面全都是小人物,天天遇到種種生......

❼ 雷蒙德 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有什麼主旨

卡佛一生來共完成了六十自余部短篇小說。此外,他還寫下了三百餘首詩歌和一些雜文和評論文章等。他主要的短篇小說被收錄在《請你別說了,可以嗎?》、《談論愛情時我們都在說些什麼》、《大教堂》和《我打電話的地方》這四部小說集里,其中《我打電話的地方》是卡佛的自選集,也就是本書

❽ 雷蒙德卡佛怎麼樣

「那時,我一直是干著一個接一個的狗屁工作……在鋸木廠,加油站,倉庫里干過,也當過看門人,送貨員——你隨便說吧,我什麼都干過。」……但他終於成為美國近50年來最優秀的短篇小說家,成為「美國的契訶夫」。 「我開始寫東西的時候,期望值很低。在這個國家裡,選擇當一個短篇小說家或一個詩人,基本就等於讓自己生活在陰影里,不會有人注意。」 「有比寫小說和寫詩更重要的事情,明白這一點對我來說是很痛苦的,但我只能接受,要把牛奶和食物放在餐桌上,要交房租,要是非得做出選擇的話,我只能選擇放棄寫作。」 他喜歡上了酗酒。「在我酗酒生涯的後期,我完全失去了控制,糟糕到了極點,昏厥,所有糟糕的東西,甚至到了記不住在某段時間里你說過的話和做過的事的程度……我在走向死亡,就這么簡單,一點也不誇張。」 他戒除酒癮,離了婚,才華再度迸發。50歲,他有名、有錢,得到認可,卻死於肺癌。他這樣評價自己:「無論這一切是怎麼回事,它不是一次徒勞無益的嘗試——不是一段徒勞無功的旅程。」

❾ 《羽毛》——【雷蒙德·卡佛(美) 】讀後感400字

小說《羽毛》(Feathers )是卡佛第四部短篇小說集《大 教堂》(Cathedral)中的第一篇,講述了故事的敘述者傑 克(「我」)和妻子弗蘭應邀去朋友巴德家聚會的一次經歷。
在巴德家中,傑克夫婦遇到了一系列奇異其至荒誕的事情: 一隻臭烘烘又不時發出哀號的孔雀被當作寵物養著,一副 參差不齊的牙齒模型擺在電視機上方,一個醜陋的嬰兒倍 受父母的喜愛。這次聚會之後,傑克和弗蘭的生活發生了 改變。整篇故事看似完整,但在聚會結束時和故事敘述時 之間卻出現了空白。讀完小說,讀者不禁會問:為什麼別人家的一隻臟孔雀或者一個丑小孩會影響到一對夫婦的關 系?為什麼這次普普通通的聚會能夠在傑克的生活中起到 如此重要的作用?究竟是什麼導致他們情況發生了改變? 故事的敘述者傑克似乎無法回答這些問題,作者也沒 在小說中給出直接的回答。簡約是卡佛小說創作的最大特 征,也是解讀其小說意義的關鍵。看似簡單的文本中實則蘊含著豐富的能指符號。藉助這些符號,讀者可以對小說 的意義做出自己的詮釋。

在符號學中,索緒爾認為,符號包含能指(signifier ) 和所指(signified)兩個層次。能指是聲音形象;而所指則 體現意義W。符號的所指具有表達意義,並且可以使意義 向外延伸。在文學語言符號研究中,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 個符號,作品的語言是這個符號的能指,作品要傳達的意 義是這個符號的所指。而在作品這一符號下,又包含著各類具體的文學符號。文本中出現了哪些主要的符號?它們 代表了什麼?作者為什麼選擇這些符號?回答這一系列有 關符號的存在和意義問題,對於揭示整個作品的所指具有 重要的作用。

閱讀全文

與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主意評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一本重生小說主角秦朗 瀏覽:545
都市小說完結免費豪門隱婚 瀏覽:325
抗日英雄穿越現代當醫生的小說 瀏覽:718
顧西爵小說人物名字大全 瀏覽:60
影帝重生劇本小說 瀏覽:830
小說男主角上官夜 瀏覽:49
邪瓶漫畫小說網 瀏覽:878
主角是女生的校園言情小說 瀏覽:376
悅看小說網資源分享 瀏覽:906
男主強女主弱的仙俠小說 瀏覽:992
替身女帝的逆襲小說排行榜 瀏覽:115
小說這樣寫 瀏覽:29
兩個女子穿越古代的小說 瀏覽:138
女主是網紅重生小說排行榜 瀏覽:867
擁有冒險島技能的穿越小說 瀏覽:445
千章以上的都市仙俠小說排行榜 瀏覽:658
神通板磚有聲小說鏈接 瀏覽:295
男主角叫陰陽的小說全集 瀏覽:596
總裁小說灰姑娘 瀏覽:896
葉辛周鐵有聲小說 瀏覽: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