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民黨和共產黨最重要的一戰
遼沈戰役。
這是國共兩黨決定生死的大決戰中的第一場決戰,這次戰役形成關門打狗之勢,全殲了國軍在東北的絕大部分軍隊,人數達47萬之多。其中錦州戰役31個小時攻堅必克;塔山戰役創造了守必堅,國軍六個師輪番進攻無法突破;錦西戰役創造了野戰混戰取勝,全殲廖耀湘的機械化兵團。並消滅了國軍五大主力之一的新六軍,從根本上打掉了國軍的士氣,解放了全東北。拿下了中國當時的重工業基地,為以後的國共大決戰奠定了堅實的後勤基礎。從此,共軍摧枯拉朽,國軍一泄千里,凱申大帝就再也沒有翻盤的機會鳥。
Ⅱ 解放軍和國民黨決戰為什麼首戰在東北戰場
原因有三:一是東北有豐富的資料.鋼鐵和煤炭<當時還沒有石油>是戰爭的命脈.二是東北有良好的生產條件,東北在日本人統治的十多年裡.各項基礎生產設施<糧食和軍需物資裝備>較為完備.能為戰爭做好後勤保障,三是接應蘇聯的援助,軍事和民事上的.
Ⅲ 國民黨和共產的最後決戰的電視劇叫什麼
電視劇不知道,電影是大決戰!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Ⅳ 人民解放軍與國民黨展開的戰略決戰是什麼
三大戰役
遼沈戰役是第一個戰役。遼沈戰役從9月12日發起,東北野戰軍先後分路奔襲北寧路。到10月1日,切斷了北寧路,一部分主力進抵錦州城下。10月10日,由華北國民黨軍組成的「東進兵團」自錦西向通往錦州的要隘塔山發起猛攻。東北野戰軍預先設置在塔山的兩個縱隊頑強阻擊,鏖戰6晝夜,打垮國民黨軍的數十次沖擊,成功地阻止了它的東進。其「西進兵團」出動後,也遭到解放軍3個縱隊的阻擊,進至彰武、新立屯一帶後,未敢繼續南進。10月9日起,東北野戰軍發起對錦州的攻擊。經過激戰,於15日攻克該城,全殲守敵10萬餘人。隨後,被長期圍困在長春的國民黨第六十軍於10月17日起義,新編第七軍也放下武器投誠。21日,長春宣告和平解放。10月26日至28日,東北野戰軍主力在新立屯、黑山地區全殲廖耀湘兵團10萬人。11月2日,直下沈陽、營口。遼沈戰役至此勝利結束。東北全境宣告解放。在遼沈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精銳部隊47.2萬餘人。
淮海戰役是第二個戰役,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進行的。淮海戰役於11月6日發起,到22日為戰役第一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華東野戰軍在碾庄圩地區殲滅黃百韜兵團10萬人。中原野戰軍也完成對徐州的戰略包圍。11月23日到12月15日,為淮海戰役第二階段。在這個階段中,中原野戰軍及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宿縣西南的雙堆集地區包圍並殲滅黃維兵團11萬人。華東野戰軍主力在杜聿明指揮的徐州國民黨軍3個兵團25萬人向西突圍時,將這股敵人合圍於永城東北的陳官莊地區,並殲滅其中的孫元良兵團約4萬人。12月15日到1949年1月10日,為淮海戰役第三階段。1949年1月,華東野戰軍發起對杜聿明部的總攻,全殲邱清泉、李彌兩個兵團10個軍約20萬人,淮海戰役中,人民解放軍經過66天緊張艱苦的戰斗,以傷亡11萬餘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55.5萬人,使長江以北的華東、中原地區基本上獲得解放。
平津戰役是最後一個戰役。平津戰役在11月29日發起。從12月22日起,人民解放軍按照中共中央軍委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原則,首先攻克西線的新保安、張家口,在東線,1949年1月15日,全殲天津國民黨守軍13萬餘人,解放天津。經過解放軍和中共北平地下黨的耐心工作,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平津戰役歷時64天,人民解放軍以3.9萬人的傷亡為代價,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52萬餘人,使華北地區除太原、大同、新鄉等少數據點及綏遠西部一隅之地外,全部獲得解放。
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Ⅳ 有沒有好看的國軍抗日戰爭的電視劇
推薦幾部符合你的要求的:
《我的團長我的團》(演員隊伍如張譯、段奕宏、張國強、邢佳棟、李晨、曹海濤等)
故事講述1942年,中緬邊境有座叫禪達的小鎮。時不時受到炮火襲擊的地方,聚集著一群來自五湖四海的潰兵。這時,師長虞嘯卿出現了,他想利用這群散兵重組川軍團,空降緬甸參加戰爭。但到達戰場的小分隊面對的卻是已成定局的潰敗。最後剩下的孟煩了一行人被逼退到四面楚歌的小屋裡。外面是不斷靠近的日本兵,危機的最高點,拯救他們的是自稱團長的龍文章,奇跡地帶領著孟煩了一行人渡過怒江,回到了禪達。等待他們的不是嘉獎,而是看守。而龍文章則被發現根本不是什麼團長,而是摘了軍銜自己掛帥的中尉……頗為曲折的故事,能延續看下來的觀眾,會發現本劇的魅力所在。
《中國遠征軍》
1941年12月23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英國方面在重慶簽署《中英共同防禦滇緬路協定》,中英軍事同盟 形成,中國為支援英軍在滇緬(時為英屬地)抗擊日本法西斯、並為了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組建了中華民國遠征軍,出兵緬甸對日作戰。
《我的特一營》
1938年,日軍沿津浦線南進,企圖合圍徐州。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第56軍軍長廖光義,奉命放棄津浦線重鎮濟南,不戰而退,其屬下原警衛新一營營長周天翼,在兄弟義氣與民族大義之間,最終選擇了大義,率部脫離廖光義奔赴抗日前線,遭血腥圍剿。周天翼率部突出重圍後,又在明光被桂系第31軍當作「叛軍」集體繳械,三百多號弟兄命懸一線。廖光義之女廖真真,性格剛烈,對周天翼心生愛慕卻一直未能如願。周天翼率部「叛逃」後,她一同前往,酷烈的戰爭最終擊碎了她的所有夢想。從明光到滕縣到台兒庄,周天翼和新一營將士們,用鮮血和生命證明了一個事實:中國不容任何侵犯。
《戰長沙》
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長沙危在旦夕。城中。城中茶園巷的胡家人,在孫女婿薛君山的主持下,千方百計為胡家最寵愛的一對龍鳳胎湘湘和小滿安排退路。薛君山先將湘湘介紹給留洋歸來保衛長沙的顧清明,可惜生性潑辣的湘湘和心高氣傲的顧清明一見面便勢同水火,只好另選人家。訂婚當日,蔣介石密令火燒長沙,由於指揮失當,長沙大火釀成巨大災難,繁華的古城毀於一旦,很多睡夢里來不及跑的人被活活燒死,包括湘湘的未婚夫一家。就在這樣一片焦土上,各地英雄兒女齊聚長沙,和湖南人民一起艱難地阻擋敵人的鐵蹄。
《勇士們》--台灣出品,國民黨講述自己的抗戰史
《勇士們》改編自海軍中校楊永華的小說《決戰714》,是由台灣三立電視台製作,王曉海執導,寇世勛、吳中天、白歆惠等主演的軍事題材電視劇。該劇共分為三個單元,分別講述了"國軍在大陸抗日戰史"、"轉進來台"與"在台發展"等三時期的軍人故事,於2011年9月16日在台視首播 。
以上推薦作品主題講述的都是國民黨軍隊為主的抗日戰爭,他們中有聵兵組成的部隊,也有精銳美械師,但是都是在講述中華同胞為抗日拋頭顱灑熱血的感慨與情懷。我們正視歷史,不否認國民黨當年為抗日做出的貢獻,但是影視劇有藝術加工,不作為歷史參考。
特別備註:在國共抗日期間,八路軍也是國軍序列,因此《亮劍》也符合你的要求。
Ⅵ 人民解放軍和國民黨軍戰略大決戰的第一次較量是什麼戰役
遼沈戰役,此時蔣調杜聿明等重病集團,向東北開進,兵至長春,GCD和蔣進行談判,有說分長春而治,然後老蔣不同意,林彪眼看整個東北將落入中央軍手中,決定鋌而走險,數次帶兵至錦州城下,最後才下定決心,打錦州(錦州和山海關是關內外的重要通道,明朝的袁崇煥就憑借著山海關,寧願,錦州一線的防禦抵擋清軍),在錦州雙方投入數百萬兵力,蔣親臨督戰,但是匪軍在塔山,黑山等地的阻擊非常頑強,導致林彪最後拿下錦州,瞬間就阻隔了關內外(山海關),長春的重病集團就成了孤軍。此役過後,蔣有打算掉北平的傅作義集團和東北的集團夾擊錦州,但是由於高級將領的反對,沒有通過,理由主要是傅作義集團還要對付活躍的山東一代的華野,弄不好再賠進去個重病集團,最後長春范漢傑在困守孤城數月後頭像,東北陷落。
Ⅶ 有沒有以國民黨的抗戰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啊
電影
大陸的:
血戰台兒庄
七七事變
三毛從軍記
太行山上
鐵血昆侖關
台灣的:
八百壯士
英烈千秋
電視劇:
亮劍
歷史的天空
中國兄弟連
Ⅷ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最後決戰發動了哪三次大規模的戰役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歷時142天,共爭取起義、投誠、接受和平改編與殲滅國民黨正規軍144個師,非正規軍29個師,合計共154萬餘人。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被消滅。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Ⅸ 《民國軍閥演義一李宗仁》有聲小說全集
李宗仁(1891年8月13日-1969年1月30日),字德鄰。廣西桂林臨桂區人。中國國民專革命屬軍陸軍一級上將,中國國民黨內"桂系"首領,曾任中華民國首任副總統、代總統。他是北伐戰爭中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人物,北伐前致力兩廣統一,奠定北伐的基礎,促成北伐。
"九·一八"事變後,抗日戰爭爆發,李宗仁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1948年國民黨行憲,當選副總統。蔣介石下野後,一度任代總統,欲以和談挽救國民政府未果。之後出走美國,但最終偕夫人郭德潔於1965年7月經瑞士、中東回到北京,受到毛澤東及其他中共領導人歡迎,於1969年1月30日在北京逝世。
Ⅹ 解放軍與國民黨戰略決戰的序幕是在山東戰場上進行的哪次戰役
是濟南戰役
濟南戰役之後,華東野戰軍徹底解放山東,獲得了鞏固的後方
在濟南戰役之後,發動了淮海戰役
濟南戰役是淮海戰役的前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