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名人短篇小故事
哈哈哈哈哈哈,不知道
⑵ 名人的著名短篇小說或代表作品
美國歐.亨利<最後一片藤葉><警察與贊美詩><麥琪的禮物>
法國莫泊桑<項鏈><羊脂球><我的叔叔於勒>有以上有三篇語文課本都學過.
傑克.倫敦<一塊牛排>學過
都德<最後一課>學過
⑶ 十則名人的友誼故事
1、范仲淹和王質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捲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
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2、生死之交的故事
詩人鄭少谷與王子衡相距千里,素未謀面,卻彼此傾慕,忽悠贈答。鄭少谷曾有詩贊王子衡:「海內談詩王子衡,春風坐遍魯諸生。」意思是:當王子衡講評詩歌時,就是魯國孔子的弟子聽了,也會如春風。
後來鄭少谷死了,王子衡驚聞噩耗,哀傷至極,他不顧千里奔波,特地趕到福建,為他辦理喪事,寬慰親屬。
3、「元白」情深的故事
俗話說「文人相輕」,但在唐代文壇上,卻有兩個文人給後人留下了文人相親的佳話。他們是白居易和元稹。兩人的友誼,是在共患難中建立起來的。
元和十年正月,白居易與元稹在長安久別重逢,兩人經常暢談達旦,吟詩酬和。但事隔不久,元稹因為直言勸諫,觸怒了宦官顯貴,在那年三月被貶為通州司馬。
同年八月,白居易也因要求追查宰相武元衡被藩鎮軍閥李師道勾結宦官暗殺身亡一案,被權臣嫉恨,憲宗聽信讒言,把他貶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馬。
休戚相關的命運,把白居易與元稹緊緊聯系在一起,他們一生交誼很深,世人稱為「元白」。
4、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管鮑」指春秋時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鮑步牙兩個人。管仲年輕時和鮑叔牙一起做生意,賺了錢之後,鮑步牙知道管仲家裡十分貧困,總是多分給管仲一些,絕不認為管仲貪心;管仲幫助鮑叔牙做事時,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鮑叔牙不認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觀條件所限。
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鮑叔牙深知並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幹得不出色,而是時機和運氣問題……管仲深情感嘆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也!」鮑叔牙後來推薦管仲做了齊國之卿,幫助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齊國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現在,人們常以「管鮑之交」形容友誼篤厚。
5、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故事
青年的馬克思就有著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並付諸行動,因而他受到反動政府的迫害,長期流亡在外。1844年,馬克思在巴黎認識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對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馬克思長期的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當,有時竟然連買郵票的錢都沒有,但他仍然頑強地進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動。
恩格斯為了維持馬克思的生活,他寧願經營自己十分厭惡的商業,把掙來的錢源源不斷地寄給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幫助馬克思,在事業上,他們更是互相關懷,互相幫助,親密地合作。
他們同住倫敦時,每天下午,恩格斯總到馬克思家裡去,一連幾個鍾頭,討論各種問題;分開後,幾乎每天通信,彼此交換對政治事件的意見和研究工作的成果。他們之間的關懷還表現在時時刻刻設法給予對方以幫助,都為對方在事業上的成就感到驕傲。
馬克思答應給一家英文報紙寫通訊稿時,還沒有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幫他翻譯,必要時甚至代他寫。恩格斯從事著述的時候,馬克思也往往放下自己的工作,編寫其中的某些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偉大的友誼,共同創造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
正如列寧所說的「古老的傳說中有各種各樣非常動人的友誼故事,後來的歐洲無產階級可以說,它的科學時由兩位學者和戰友創造的。他們的關系超過了古人關於人類友誼的一切最動人的傳說。」
6、周恩來和張學良
周總理和張學良將軍沒有見過幾面,可是他們卻結下了終生的友誼。
在西安事變後,他們才見過第一次面,不過他們卻是一見如故。當得知張學良准備和一起回到南京時,周總理心急如焚,趕忙跑到機場勸阻,不過當他到機場時,飛機已經起飛了。
在張學良被軟禁後,周總理曾想盡辦法營救,奈何沒有成功。在周總理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依然沒有忘記張學良。他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們不能忘了兩位張先生啊,他們都對國家做過貢獻。
7、魯肅和周瑜
魯肅(172-217),字子敬,東吳四英將第二位,文武全才。魯肅少年看出世道將亂,便苦練箭術。其後周瑜帶了幾百人從魯肅門前過,向魯肅借糧。魯肅當時前里有兩囤米,魯肅當時就借了一囤米給周瑜。周瑜十分感謝魯肅,後來向孫權推薦了魯肅。
魯肅見了孫權,明確提出了與曹操、袁紹三分天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塌上策》。孫權非常敬重魯肅,與他日夜交談。208年,曹操南下,東吳分為主戰主和兩派。魯肅立主一戰,並主動前往江夏請諸葛亮過江,使孫權看到了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
赤壁之戰中,魯肅以武將身份出戰,總領三軍,立下了很大的功勞。赤壁之戰後,魯肅立主將荊州借給劉備,這一招使得曹操正在寫字的筆嚇得掉到了地上。210年,周瑜病逝,臨死前向孫權推薦魯肅繼任都督。魯肅任都督後不久,劉備取西川成功,於是魯肅開始和關羽就荊州問題展開了斗爭。
劉備大軍殺至公安,孫權也主張讓呂蒙迎敵。魯肅在關鍵時候挺身而出,與關羽談判,要求以湘水為界,歸還三郡。這就是著名的單刀會。這件事的真正英雄並非關羽,而是魯肅。在單刀會上,魯肅義正言辭,蜀方無言以對,只得割讓三郡。
217年,魯肅病逝,年僅46歲,諸葛亮在成都為魯肅掛孝。孫權稱帝時感慨的說道:「昔日魯子敬就說過會有這一天,看來子敬真是有遠見呀!」
⑷ 給我5個名人的小故事,要短的,經典的!!!!!!
1、蕭伯納年輕時喜歡騎單車,有一次跌斷腿骨,他的女同學很體貼的照料他,蕭伯納擔心自己意志不堅,會向這位女同學求婚,他決定溜走.可是不小心從樓梯上跌到樓梯下,兩條腿都跌壞了結果他果然問她肯不肯跟自己結婚.當女同學點頭時,蕭伯納昏了過去。
2、有人問大仲馬說:你為什麼可以泰然步入晚年呢?他大不以為然地反駁說:我花盡了一生的時光才活到了今天.
3、伏爾泰於一七二七年訪問英國,他發現英國人非常仇視法國人,一群英國人向他怒吼:殺了他,把這個法國人弔死!伏爾泰說:英國人!你們因為我是法國人而要殺我.難到因為我不是英國人而受的懲罰還不夠嗎?英國人聽了哈哈大笑,居然一路送他安返寓所。
4、歐陽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寫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極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說:何必這樣折磨自己?難道還怕老師責罵?歐陽修笑道:不怕先生罵,卻怕後人笑。
5林肯有一次夢見自己參加集會.他走路時,眾人就讓出一條路來,讓林肯走過.這時在一大群人中,有一個悄悄地說:他只不過是一個面貌平凡的人.林肯聽了,就說:朋友,上帝喜歡面貌平凡的人,所以他生了許多面貌平凡的人.
⑸ 名人讀書故事(短一點)
1、華羅庚猜書
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讀書的方法與眾不同。他拿到一本書,不是翻開從頭至尾地讀,而是對著書思考一會,然後閉目靜思。
他猜想書的謀篇布局,斟酌完畢再打開書,如果作者的思路與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讀了。華羅庚這種猜讀法不僅節省了讀書時間,而已培養了自己的思維力和想像力,不至於使自己淪為書的奴隸。
2、聞一多醉書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
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3、侯寶林抄書
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
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里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4、車胤囊螢映雪
車胤,年幼時好學不倦,勤奮刻苦。他白天幫大人幹活,夜晚便捧書苦讀。可是由於家境貧寒,常常沒錢買油燈,書也讀不成了。他為此十分苦惱。一個夏夜的晚上,車胤坐在院子里默默回憶著讀過的書上的內容,忽然發現院子里有許多螢火蟲一閃一閃地在空中飛舞。
他忽然心中一動,要是把這些螢火蟲聚集在一起,借它們的光不就可以讀書嗎,於是,他開始捉螢火蟲,捉了十幾只,把它們裝在白紗布縫制的口袋裡,掛在案頭。從此,他每天借著螢光苦苦地讀書。
5、懸梁刺股
漢朝有個叫孫敬的人,從小勤奮好學,他每天晚上學到深夜,為了避免發困,他用繩子的一頭拴柱頭發,一頭拴在房樑上。戰國時,有個名叫蘇秦的人,想干一番大事業,便刻苦讀書。每當深夜讀書時,他總愛打盹。
於是,他就在自己打盹的時候,用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以提精神。孫敬和蘇秦的故事感動了後人,人們用「懸梁刺股」來表示刻苦學習的精神。
⑹ 名人短篇故事
有一個叫黃美廉的女子,從小就患上了腦性麻痹症。這種病的症狀十分驚人,因為肢體失去平衡感,手足會時常亂動,口裡也會經常念叨著模糊不清的詞語,模樣十分怪異。醫生根據她的情況,判定她活不過6歲。在常人看來,她已失去了語言表達能力與正常的生活條件,更別談什麼前途與幸福。但她卻堅強地活了下來,而且靠頑強的意志和毅力,考上了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並獲得了藝術博士學位。她靠手中的畫筆,還有很好的聽力,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在一次講演會上,一位學生貿然地這樣提問:「黃博士,你從小就長成這個樣子,請問你怎麼看你自己?你有過怨恨嗎?」在場的人都暗暗責怪這個學生的不敬,但黃美廉卻沒有半點不高興,她十分坦然地在黑板上寫下了這么幾行字:
一、我好可愛;
二、我的腿很長很美;
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
四、我會畫畫,我會寫稿;
五、我有一隻可愛的貓;……
最後,她以一句話作結論:我只看我所有的,不看我所沒有的!
讀了上面的這個故事,我們都會深深地被黃美廉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熱愛生命的精神所感動。是啊,要想使自己的人生變得有價值,就必須要經受住磨難的考驗;要想使自己活得快樂,就必須要接受和肯定自己。其實,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缺陷或不如意的事情,並非只有你是不幸的,關鍵是如何看待和對待不幸。無須抱怨命運的不濟,不要只看自己沒有的,而要多看看自己所擁有的,我們就會感到:其實我們很富有。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都讀過很多讓我們感動和令我們深省的小故事,這些小故事中蘊含的哲理和智慧,曾經給我們的人生以啟迪,曾經給我們的心靈以慰藉或震撼,曾經讓我們感動。在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需要領悟一些道理,以便使自己變得更加睿智;都需要接受一些感動,以便使生命充滿激情。
⑺ 短篇名人珍惜友誼的故事
春秋時期,俞伯牙是當時最善彈琴的人,但終日彈琴,無人賞識。一日,遇到鍾專子期,子期聽到伯牙的琴屬聲,激躍之處,便說浩浩乎志在高山;當聽到琴聲回轉千疊處,便說盪盪乎志在流水。二人於是成為莫逆之父。後來,子期因病而死,伯牙悲嘆沒有了知音,便摔掉他珍愛的琴,再不彈琴。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張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貶去穎州。當范仲淹捲起鋪蓋離京時,一些平日與他過從甚室的官員,生怕被說成是朋黨,紛紛避而遠之。有個叫王質的官員則不然,他正生病在家,聞訊後,立即抱病前去,大搖大擺地將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門外。在那一人犯罪株連九族的封建社會里,王質能做到不計個人利害得失,真誠待友,和那些見利忘義之徒相比較,實在是難能可貴的。對范仲淹來說,誰是真朋友,誰是假朋友,此時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漢書
⑻ 十個名人小故事
一、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並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
父親問他在干什麼,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⑼ 有沒有一些名人的曲折愛情故事,較短一些的
10段初見驚艷卻未能白頭的文人愛情
2015-07-14 22:50:39 admin 名人愛情故事
分享到: QQ空間 新浪微博 騰訊微博
某月,無意間看到據說是陳丹青先生寫下的兩句話:「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讀來心有戚戚焉,只有深愛作畫,才能寫出如此飽含深情的話語吧。若把丹青換作人,與心愛之人共白頭,這又是古往今來多少人的夙願啊!從千年前的美麗女子朱唇輕啟,吟唱《上邪》開始,一幕幕或輕快或沉鬱的愛情悲喜劇就開始上演了。國人大多喜歡大團圓結局,結局不好,就總覺得遺憾,可是哪來那麼多皆大歡喜。有些被我們奉為經典的愛情,不過是粉飾之後的幻象;有些讓我們心馳神往的故事,卻在高潮戛然而止。愛情一事,往往猜中開頭,猜不出結尾。不管初見多麼驚艷,總還有那麼多不能廝守到白頭。
10.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有一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牆。將琴代語兮,聊寫衷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彷徨。願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於飛兮,使我淪亡。」如果沒有卓文君的《白頭吟》,只有這首《鳳求凰》傳世,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的愛情是否就會一直被奉為琴瑟和諧的典範?可惜,真相卻是——痴情女子負心郎!
兩人相遇之時,一個貧賤,一個新寡,君思妾貌美,筵席之間奏一曲《鳳求凰》;妾慕君高才,琴音入耳芳心暗許。這樣的相知相戀多麼驚艷。即便文君新寡,也是生於富豪之家,司馬相如彼時不過一窮光蛋,卓王孫的阻撓當然再正常不過。於是卓文君雪夜私奔至司馬相如所住館舍,託付終身。這在古代稱之為「淫奔」,會被認為罔顧禮教、有辱門楣。卓王孫盛怒,一度要與女兒斷絕來往,一對小情人更是沒有生活來源。於是,千金小姐變身老闆娘,荊釵布裙當壚沽酒;風流才子變身小酒保,忙裡忙外洗盤跑堂。最後還是卓王孫丟不起這個人,迫不得已分給二人一大筆家產接受了這個女婿。
如果從此兩人過上幸福的生活,恩愛到白頭,我也就不必再寫下去了。司馬相如用自身經歷驗證了「是金子總會發光」這一命題,漢武帝終於讀到了他才華橫溢的詩賦,頓生愛才之心,拜其為郎官。從此,苦盡甘來,司馬相如步步高升。男人有錢有地位果然變壞,終於司馬相如動了納妾的念頭,美其名曰卓文君「無所出」,我倒覺得不過是借口。若是一般逆來順受的女子,可能也就忍了,畢竟當時男人三妻四妾不過是常事。可是能為愛不顧一切、挑戰封建禮教的卓文君,豈是尋常女子,於是寫下了《白頭吟》,「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一段愛情里,怎麼能夠容得下第三個人,你若不愛,我便放手,但絕不委曲求全。真真很佩服卓文君的勇氣和灑脫。這個故事到這里,就可以謝幕了,初見時的驚艷,貧賤時的扶持,都因這富貴後的背叛煙消雲散了。到這里,卓文君的愛情已經死了,覆水難再收,裂帛難再續,這段愛情已經死了,終究沒有到白頭。再說司馬相如回心轉意,兩人又相伴十年也於事無補,一切終究不同了。
9.美人如花隔雲端,魂夢不到關山難
「詩仙」李白的大名應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有人評價他「綉口一吐,便是大半個盛唐。」古來才子多風流,李白也應該不外如是,可是從他的詩作中極難尋覓寫兒女私情的痕跡,寫夫妻生活的不過幾首《贈內詩》。其他書寫情愛的詩詞也多從女性視角入手,那麼這位大詩人的情路歷程到底如何呢?
魏顥的《李翰林集序》中講述了李白的四次結婚,均在天寶十三年前。《序》雲:「白始娶於許,生一女一男,曰明月奴,女既嫁而卒。又合於劉,劉訣。次合於魯一婦人,生子曰頗黎。終娶於宋。」 李白的第一位夫人許氏是前朝宰相許圉師的孫女。年輕的夫妻舉案齊眉,相敬如賓,生下女兒平陽和兒子伯禽。然而,溫柔鄉沒能留住李白的腳步,他依舊滿懷抱負四處雲游,和許氏聚少離多,十三年後許氏病故。第二位夫人劉氏嫌棄李白窮而未達,與李白決裂,心高氣傲的李白怎能忍受這般奇恥大辱,在之後的詩作中以「會稽愚婦」諷之。第三位夫人姓名不祥。該夫人生下兒子頗黎,四年後病故。這三段婚姻,很難說李白動了情,真正讓我們的詩仙動了凡心的怕是「終娶於宋」這最後一段婚姻。
關於這段婚姻,要說是不是上蒼的安排,任誰都不信。不是有意安排之,何來如此驚艷的遇見?而這個浪漫的故事叫做「千金買壁」。李白辭官出京後,與杜甫、高適相聚汴梁,三大詩人同登梁園吹台,飲酒賦詩。杜甫抒《遣懷》,高適歌《古大梁行》,李白則揮筆在牆上寫下了《梁園吟》。詩人走後,一位年輕貌美的白衣女子帶著侍女來到此地,站在詩壁前,反復吟誦,被那氣勢豪邁的詩情、游龍飛鳳的書法深深打動。酒保看到白壁被塗鴉,舉布要擦,被白衣女子攔下。她用千兩白銀,買下詩壁,留住了牆上的《梁園吟》。就是這樣的邂逅,促成了一段好姻緣。李白後來便娶了這位武則天的相國之後、梁園才女宗氏為妻。宗夫人也喜愛詩文,篤信道教,兩人志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