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許地山的著作
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
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
Ⅱ 許地山的代表作
許地山於1921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命命鳥》,接著又發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說《綴網勞蛛》和具有朴實淳厚風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說取材獨特,情節奇特,想像豐富,充滿浪漫氣息,呈現出濃郁的南國風味和異域情調。他雖在執著地探索人生的意義,卻又表現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2O年代末以後所寫的小說,保持著清新的格調,但已轉向對群眾切實的描寫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寫得蒼勁而堅實,《春桃》和《鐵魚底鰓》便是這一傾向的代表作。他的創作並不豐碩,但在文壇上卻獨樹一幟。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危巢墜簡》,散文集《空山靈雨》,小說、劇本集《解放者》、《雜感集》,論著《印度文學》、《道教史》(上),以及《許地山選集》。
Ⅲ 許地山的書籍
許地山(1893~1941年)名贊堃,號地山,筆名落華生。是中國現代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碩果。
許地山,1893年2月14日生於台灣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窺園里。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祖籍廣東揭陽。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許南英臨危受命,擔任台灣籌防局統領。他激於民族大義,率眾奮起反抗日軍的入侵,日寇佔領台灣後,遂將全家遷回大陸。當時因清政府不準內渡官員保持台灣籍貫,許南英便在福建龍溪落戶。
許地山三歲隨父定居漳州,四歲入私塾讀書,由於好學聰慧,成績優異,在漳州城內被譽為「神童」。辛亥革命前夕,他的哥哥受新思潮的影響參加革命,年少的許地山也毅然剪掉辮子,誓與腐敗的清王朝決裂。此後,由於家道中落,許地山便開始自謀生活。他曾在石碼眉麓小學當教員,後來又到省立第二師范學校任教。1913年受聘到緬甸仰光華僑創辦的中華學校任職。兩年的海外生活,他的思想受到一定影響,後來,他創作的不少作品都取材於此。1915年12月,許地山回國,住在漳州大岸頂(今蒼園街一帶),後在漳州華英中學任教,1917年,他重回省立二師,並兼任附小主事(校長)。
1917年暑假,許地山以優異成績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學會多種外文和方言。並經常和瞿秋白、鄭振鐸、耿濟之等人在一起談論時政,尋求真理,探索改造社會、振興中華的道路。他們在北京青年會圖書館編輯《新社會旬刊》,宣傳革命思想,發表新文學作品。當「五四」運動爆發時,許地山作為學生代表經常上街演講,在天安門前參加遊行集會,積極投身反帝反封建斗爭。
1921年1月,許地山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周作人等12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成為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新文學刊物。許地山以落華生為筆名在刊物上發表了第一篇小說《命命鳥》,寫了一對緬甸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桎梏束縛下的愛情悲劇,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共鳴。他從此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涯。
1922年2月10日,許地山在《小說月報》上發表的短篇小說《綴網勞蛛》,為其早期的代表作。小說反映了作者對吃人的封建禮教的憤懣並給予深刻批判,充分顯示「五四」時期新文學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精神。
1922年8月,許地山與梁實秋、謝冰心等到美國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學習,1924年獲文學碩士學位,並以「研究生」資格進入美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史、印度哲學、梵文、人類學及民俗學,兩年後又獲牛津大學研究院文學學士學位。
1921年到1926年是許地山創作的第一次高潮時期。這期間,他的12篇短篇小說結集為《綴網勞蛛》;44篇散文小品,由商務印書館以《空山靈雨》為書名出版。膾炙人口的《落花生》,以童年漳州生活為背景,明確主張做人要「像花生,因為它是有用的,不是偉大、好看的東西。」
1927年許地山學成回國後,先後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宗教學院任助教、副教授、教授,擔任《燕京學報》編委。他同時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兼課,並繼續從事文學創作。
與此同時,許地山還寫了不少宗教書。如《大藏經索引》、《道教思想與道教》、《中國道教史》(上卷)、《雲笈七簽校異》、《摩尼之二宗三際論》等,並著手編纂《道教辭典》。其學術成就,學界有口皆碑。
抗戰期間,許地山作為一名熱愛祖國的左翼作家,奔走呼號,聲討日寇罪行。然而,卻受當時燕大任教務長司徒雷登的排擠而被解聘。後避居香港,被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
許地山在港大任教期間,在改革教育、教學的同時,積極從事社會教育和文化活動。他先後發起和組織了「香港新文學學會」、「中國文化協會」,並兼「廣東叢書編印委員會」、「中國教育電影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他積極提倡改良中小學課程,建議教育當局創辦香港中小學教師討論會,並擔任「香港中小學教員暑期討論班」主任以及多所中小學校董。對香港的文化教育事業做出不少貢獻,受到各界人士好評,曾被選為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
1937年「七•七」蘆溝橋事變後,許地山更是義無反顧地投身抗日救亡運動。他走出書齋,奔波於香港、九龍等地,在群眾集會上發表演講,幫助流亡青年補習文化課,還在報刊上發表了《七•七感言》、《造成偉大民族底條件》等雜文,宣傳抗戰,反對投降。在上海淪入日寇鐵蹄之下時,著名作家鄭振鐸冒險收藏了3300多本明、清時代的刊本、抄本,打算轉移到香港。許地山得知後,為了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不被敵人掠走,毅然答應幫助寄存。
1938年3月,在漢口成立的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許地山和郭沫若、茅盾、巴金、夏衍等45人當選為理事。當時大批文化人與青年學生流亡到香港,成立了「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會員通訊處」,許地山任常務理事兼總務。他寫了長篇論文《國粹與國學》,在當時影響很大。他還寫了抗日小說《鐵魚的鰓》,作品通過主人公的不幸遭遇,表達了人民堅持抗戰的意志和堅強的民族自尊心,受到文藝界的極大好評,被認為是「中國小說界不可多得的作品」。
許地山積勞成疾,導致心臟病逐漸嚴重。天不假年,1941年8月4日下午2時,他心臟病再次復發,英年早逝,年僅49歲。
噩耗傳出,第一個送來花圈的是宋慶齡。梅蘭芳、葉恭綽、郁達夫、徐悲鴻等許多知名人士送了花圈、輓聯。當天,香港學校下半旗,港九鍾樓鳴鍾致哀。9月21日香港文化界400多個團體近千名代表舉行「許地山先生追悼大會」。國內及新加坡等地也都隆重集會,痛悼這位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愛國者。
許地山對於印度的"詩聖"泰戈爾是十分崇敬。 他喜歡泰戈爾的作品,因此曾翻譯過《吉檀迎利》... 其中第一冊的十曲歌詞都是許地山翻譯的,書前有許地山寫的《前言》和柯政和的《序》,書後有許地山寫的歌...
1893年2月14日生於台灣省台南府城延平郡王祠附近的窺園里。其父許南英是個富有愛國思想的知識分子... 年少的許地山也毅然剪掉辮子,誓與腐敗的清王朝決裂。此後,由於家道中落,許地山便開始自謀生活。他曾在...
Ⅳ 許地山還有哪幾篇文章
主要作品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台、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與印度文學有關的文章,書籍。 許地山,現代作家、學者。出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的家庭。1917年考入燕京大學文學院,1920年畢業留校任教。。「五·四」前後從事文學活動,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等。1935年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一生著作頗多,有《空山靈雨》、《綴網勞蛛》等。現在徐聞縣有他的故居。許地山,名贊堃,字地山,小時候父親曾以落花生作比喻教育子女,給許地山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就寫了一篇文章《落花生》,並被登在了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15課,以教育孩子。。祖籍廣東揭陽。回大陸後落籍福建龍溪。1910年中學畢業後曾任師范、中學教員。1921年1月,他和沈雁冰、葉聖陶、鄭振鐸等12人,在北平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創辦《小說月報》。1922年往美國入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哲學系,研究宗教史和宗教比較學,獲文學碩士學位。後曾研究人類學、民俗學等。 1927年回國在燕京大學文學院和宗教學院任副教授、教授,同時致力於文學創作。 1937年"七·七"事變後,他發表文章、演講,宣傳抗日,反對投降。"皖南事變"發生,即與張一廛聯合致電蔣介石,呼籲團結、和平、息戰。同時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香港分會常務理事,為抗日救國事業奔走呼號,展開各項組織和教育工作。1941年8月4日終因勞累過度而病逝。
Ⅳ 許地山的作品
一、許地山的作品:
二、作者簡介:
許地山,(1894年2月3日-1941年8月4日),名贊堃,字地山,筆名落華生(古時「華」同「花」,所以也叫落花生),籍貫廣東揭陽。生於台灣一個愛國志士家庭。許地山是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散文家、「五四」時期新文學運動先驅者之一。在梵文、宗教方面亦有研究碩果。1917年考入北京大學文學院,1926年畢業並留校任教。期間與瞿秋白、鄭振鐸等人聯合主辦《新社會》旬刊,積極宣傳革命。「五·四」前後從事文學活動,後轉入英國牛津大學曼斯菲爾學院研究宗教學、印度哲學、梵文等。1935年應聘為香港大學文學院主任教授,遂舉家遷往香港。在港期間曾兼任香港中英文化協會主席。一生著作頗多,有《花》《落花生》等。
許地山一生創作的文學作品多以閩、台、粵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主要著作有《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譯著有《二十夜問》《太陽底下降》《孟加拉民間故事》等,與印度文學有關的文章,書籍。
許地山是上世紀20年代問題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其創作一開始就匯入了問題小說的熱潮之中,出手不凡,顯出了與其他問題小說名家如葉紹鈞、冰心、王統照、廬隱等人不同的奇彩異趣。
Ⅵ 許地山的最著名作品都有那些
《落華生》、《扶箕迷信的研究》、《春桃》、《危巢墜簡》、《空山靈雨》、《道教史》、《達衷集》、《印度文學》、《綴網勞蛛》等。
1、《落華生》
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2、《空山靈雨》
《空山靈雨》是許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現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冊的書」,而這個集子的名字競爭恰巧就概括了許地山的寫作風格——質朴、清麗,又充滿哲學和宗教的氣息。
「空」與「靈」的韻味境界,是《空山靈雨》在藝術上的獨特造詣。不少作品都帶著若隱若現、迷離惝恍的朦朧,灑脫超逸的語言蘊含著頗費咀嚼的玄理思辨,巧妙的比喻、隱喻,豐富的想像,奇特的構思和某種小說化傾向,別有一番藝術魅力。
3、《春桃》
《春桃》是許地山1935年同名作品集,主要描寫了春桃、向高、李茂之間的情感糾葛。在小說中,春桃尤若一個得道高僧,超越了凡世的清規戒律。
《春桃》是許地山代表作中國現代文學百家。本叢書所選作品,基本上都以該作品初版版本為依據。眾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運動的網游中曾對自己的代表作進了違心的修改。
恢復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對文學史原始資料的保存,將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創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幫助。
4、《綴網勞蛛》
《綴網勞蛛》短篇小說集,作者是許地山,於1922年發表,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講述童養媳尚潔逃離婆家後與長孫可望結為夫妻,後遭遺棄,到馬來半島獨自為生。
長孫知錯,將尚潔接回,自己則去檳榔嶼贖罪。作品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異域情調。
5、《扶箕迷信的研究》
本書通過從中國古代文獻(多為筆記小說)中收集來的132則故事,較詳盡地記述了扶箕的起源,扶箕的形式以及古人通過扶箕所欲達到的目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地山
Ⅶ 許地山有什麼作品請知情人詳解!
《綴網勞蛛》((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
《商人婦》(短篇小說集)呵住,1925,商務
《空山靈雨》(散文集)1925,商務
《換巢鸞鳳》
《無法投遞之郵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學社
《印度文學》(論著)1930,商務
《解放者》(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道教史》(上冊,論著)1934,商務
《春桃》(短篇小說集)1935,生活
《落華生創作選》(短篇小說、散文)1936,上海仿古書屋
《扶箕迷信的研究》 1941,商務
《螢燈》(童話故事)1941,香港進步教育出版社
《許地山語文論集》 1941,香港新文學學會
《國粹與國學》(論著)1946,商務
《雜感集 》1946,商務
《危巢墜簡》(短篇小說集)1947,商務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51,開明
《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2,人文
《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冊)匯編,1923,燕大圖書館編纂處
《落花生達衷集》 編纂,1931,商務
[翻譯書目] 孟加拉民間故事 印度戴博訶利著,1929,商務
二十夜間 英國貝恩編,1955,作家
大陽底下降 英國貝恩編,1956,作家
《落花生》(人教版五年級上冊課文)
Ⅷ 許地山有哪些作品
《空山靈雨》、《綴網勞蛛》、《危巢墜簡》、《道學史》、《印度文學》、《落花生》、《春桃》、《國粹與國學》等。
1、《空山靈雨》
《空山靈雨》是許地山唯一的一本散文集,也是「現代小品文的最初成冊的書」,而這個集子的名字競爭恰巧就概括了許地山的寫作風格——質朴、清麗,又充滿哲學和宗教的氣息。
「空」與「靈」的韻味境界,是《空山靈雨》在藝術上的獨特造詣。不少作品都帶著若隱若現、迷離惝恍的朦朧,灑脫超逸的語言蘊含著頗費咀嚼的玄理思辨,巧妙的比喻、隱喻,豐富的想像,奇特的構思和某種小說化傾向,別有一番藝術魅力,
2、《綴網勞蛛》
《綴網勞蛛》短篇小說集,作者是許地山,於1922年發表,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講述童養媳尚潔逃離婆家後與長孫可望結為夫妻,後遭遺棄,到馬來半島獨自為生。長孫知錯,將尚潔接回,自己則去檳榔嶼贖罪。作品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異域情調。
3、《春桃》
《春桃》是現代作家許地山所創作的一部短篇小說,作品原載於1934年《文學》三卷一號上,後收在《危巢墜簡》小說集里。
《春桃》寫了主人公春桃在一次戰亂後的遭遇。在與結婚才一天的丈夫失散了四五年之後,她與另一個相依為命的落難者建立起了真正的感情,但就在此時她的前夫出現了,而且失去了雙腿,淪為乞丐。
他們在這難解的矛盾面前,幾經波折,終於建立起了新的關系。促使他們結合在一起的是在共同的悲慘命運面前的相互體諒和依存。
《春桃》在藝術上顯得圓潤而朴實,生活情態描繪的逼真和人物內心活動刻畫的細微,表現了作家的藝術功力。
4、《國粹與國學》
本書收錄了許地山在逝世前一年於《大公報》連載的13篇議論文章,涵蓋宗教、文物、語文三個領域。宗教部分主要論述儒、儒學、儒教之間的關系;醫學和道教的關系。
宗教對婦女的態度等問題。文物部分既有對器物、制度等的考證,對禮俗的議論,也有對香港考古工作的記述。
語文部分除《國粹與國學》這篇文章外,主要討論的是漢字改革問題。《國粹與國學》則提出了作者對"國粹"的定義,並討論了國學的價值和路向等問題。
5、《落花生》
《落華生》散文是中國現代作家許地山的作品。這是一篇敘事散文,全文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議花生」來寫,真實地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和所受到的教育。
散文描述了一家人收獲花生的情景,通過談論花生的好處,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
說明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表達了作者不為名利,只求有益於社會的人生理想和價值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許地山
Ⅸ 許地山的作品有那些
許地山於1921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命命鳥》,接著又發表了前期代表作小說《綴網勞蛛》和具有朴實淳厚風格的散文名篇《落花生》。他的早期小說取材獨特,情節奇特,想像豐富,充滿浪漫氣息,呈現出濃郁的南國風味和異域情調。他雖在執著地探索人生的意義,卻又表現出玄想成分和宗教色彩。2O年代末以後所寫的小說,保持著清新的格調,但已轉向對群眾切實的描寫和對黑暗現實的批判,寫得蒼勁而堅實,《春桃》和《鐵魚底鰓》便是這一傾向的代表作。他的創作並不豐碩,但在文壇上卻獨樹一幟。作品結集出版的有短篇小說集《綴網勞蛛》、《危巢墜簡》,散文集《空山靈雨》,小說、劇本集《解放者》、《雜感集》,論著《印度文學》、《道教史》(上),以及《許地山選集》
Ⅹ 許地山的主要作品
著作題材時間出版社《語體文法大綱》1921生活《綴網勞蛛》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商人婦》短篇小說集1925商務《空山靈雨》散文集1925商務《無法投遞之郵件》散文集1925北京文化學社《印度文學》論著1930商務《解放者》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道教史》上冊,論著1934商務《春桃》短篇小說集1935生活《落花生創作選》短篇小說、散文1936上海仿古書屋《扶箕迷信的研究》1941商務《螢燈》童話故事1941香港進步教育出版社《許地山語文論集》1941香港新文學學會《國粹與國學》論著1946商務《雜感集》1946商務《危巢墜簡》短篇小說集1947商務《許地山選集》短篇小說、散文集1951開明《佛藏子目引得》(上中下冊)匯編1923燕大圖書館編纂處《落花生達衷集》1931商務孟加拉民間故事印度戴博訶利著1929商務